目录
- 1 第一章 这狗娘养的青春
- 2 第二章 活着就是一种生活
- 3 第三章 无奈的现状
- 4 第四章 曹府
- 5 第五章 小嫂子
- 6 第六章 做工的打算
- 7 第七章 故天将降大任
- 8 第八章 成人的标志
- 9 第九章 机会来了
- 10 第十章 毛遂自荐
- 11 第十一章 范家往事
- 12 第十二章 进学之路
- 13 第十三章 书中自有千钟粟
- 14 第十四章 胚画匠工
- 15 第十五章 多了个徒弟
- 16 第十六章 丫鬟香雪
- 17 第十七章 训诫
- 18 第十八章 传说中的桃花运
- 19 第十九章 用嫂子换亲
- 20 第二十章 画出幺蛾子了
- 21 第二十一章 主动和被动
- 22 第二十二章 原来是斗争的牺牲品
- 23 第二十三章 出事了
- 24 第二十四章 老虎不发威
- 25 第二十五章 闹剧一场
- 26 第二十六章 生活的原动力
- 27 第二十七章 倒贴的香雪
- 28 第二十八章 转机来了
- 29 第二十九章 考较
- 30 第三十章 说书的行当
- 31 第三十一章 这账目有问题
- 32 第三十二章 不速之客
- 33 第三十三章 再添一把火
- 34 第三十四章 三夫人的霸道姿态
- 35 第三十五章 制衡手段
- 36 第三十六章 擢拔
- 37 第三十七章 清河乡的剧变
- 38 第三十六章 擢拔
- 39 第三十八章 晋升先生阶层了
- 40 第三十七章 清河乡的剧变
- 41 第三十九章 离别
- 42 第三十八章 晋升先生阶层了
- 43 第四十章 天凉好个冬
- 44 第四十一章 收了你嫂嫂吧
- 45 第三十九章 离别
- 46 第四十二章 打探老爹的消息
- 47 第四十三章 新任知县的甄试
- 48 第四十四章 攀上高枝哦
- 49 第四十五章 及时雨香雪
- 50 第四十六章 不舍
- 51 第四十七章 再入楚丘
- 52 第四十八章 闭门羹
- 53 第四十九章 仇人太大
- 54 第五十章 送礼是一门艺术
- 55 第六十二章 县学甄试
- 56 第五十二章 巧遇并不巧
- 57 第五十三章 三夫人的烦忧
- 58 第五十四章 让人误会的情信
- 59 第五十五章 留条后路
- 60 第五十六章 冬至吃汤圆
- 61 第五十七章 背后隐藏的东西
- 62 第五十八章 腊月新春
- 63 第五十九章 新春的惊喜
- 64 第六十章 不能给你
- 65 第六十二章 先挣下一份家业
- 66 第六十二章 新装赴甄试
- 67 第六十三章 二面如旧
- 68 第六十四章 咱上面有人
- 69 第六十五章 知县大人的召见
- 70 第六十六章 赏识
- 71 第六十七章 生口牙人
- 72 第六十八章 瘸子和拐子
- 73 第六十九章 心头多了一座山
- 74 第七十章 荣锦回乡
- 75 第七十一章 大宋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 76 第七十二章 我也要去县府
- 77 第七十二章 做个试验
- 78 第七十三章 大宋美食家
- 79 第七十四章 秘制卤肉饭
- 80 第七十五章 香雪是个小富婆
- 81 第七十六章 官途还是吏途
- 82 第七十六章 码头的新鲜吃食
- 83 第七十七章 仁义绝味
- 84 第七十八章 查缺补漏和十八张嘴
- 85 第七十九章 麻烦来了
- 86 第八十章 见血
- 87 第八十一章 真好汉!
- 88 第八十二章 危机四伏
- 89 第八十二章 同学情谊
- 90 第八十三章 小人欺之以活
- 91 第八十四章 楚丘县的纨绔们
- 92 第八十五章 敲骨吸髓
- 93 第八十六章 拦头是个什么东西(感谢妖精的打赏,改天加更感谢)
- 94 第八十七章 送铺子
- 95 第八十八章 王家的人
- 96 第八十九章 赔罪(感谢妖精老铁的又一个500打赏,待会儿还有一更)
- 97 第九十章 老爹的消息
- 98 第九十一章 小别胜新婚
- 99 第九十二章 喜忧参半的消息
- 100 第九十三章 嫂子也要去县城
- 101 第九十四章 凶煞鬼宅
- 102 第九十五章 买下来
- 103 第九十六章 地下传来的嘤嘤声(感谢书友56409的打赏)
- 104 第九十七章 传闻
- 105 第九十八章 冬去春来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章 曹府
第四章 曹府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站在村学门前的那棵大树下,听着内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范铭仿佛进入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新境界。
浮躁的心在这一刻也随之平静了下来,嗤然一笑,这些似熟而生的文言文在这一刻看来却是那么的亲切,但真正的要自己应用起来还是力有不逮。
或许应该要重新将这五经四书好好的回炉一遍了。
也不知道这个时代是不是真的像史料上记载的一样,商人的地位普遍得到了提升和承认,如果比想象中的低的话那就要重新的考虑将来的路。
一声清脆的钟响,范铭蓦然抬头,发现天色已经是接近暮色。
一路想着心事,迎着天边那血红的残阳迈开步子往自家的那两间茅草房走去,拐过几条泥泞的黄泥道,范铭终于远远的看到了笼罩在暮色中的那间简陋茅草屋。
走近一点,范铭蓦然发现在那间破落的茅草屋前矗立着一个单薄的身影,倚在门前的柴垛旁不时的倾斜着耳朵,仿佛在努力的接收着什么,那道身影在那落寞的夜色中显得格外的凄凉,风中摇曳着。
范铭顿时停住了脚步,内心仿佛被什么东西深深触动了一下,霎时间被这充满温情的画面所感动,心中也不由的浮现起“倚门盼儿归”的场景来。
从来没有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亲情的浓烈,这一刻他突然间明悟了,这种母亲对儿子的深情是人世间不论在什么年代都存在的至情。
“娘,我回来了!”范铭这一刻是发自内心的叫了出来,没有一丝的生涩和勉强。
“儿啊,走累了吧,我估摸着天色暗了,你也应该回来了,就准备好了茶饭,这不,在外面等了一会儿你就到了。”在听到范铭声音的那一刻秦氏脸上的皱纹就像花一样瞬间的绽放了开来,眉目间充满着慈爱与欢喜。
那发自心底的关切和欣慰让草木都为之动情,秦氏一边念叨,一边用那布满青筋的手在他的身上上下打探了一遍,生怕大病初愈的范铭再遭到了什么意外。
“嗯!”范铭应了一声就随着范秦氏进了屋子,屋中没有灯,他知道这是为了节省。
范铭就在外屋门口的大灶旁舀了点热水,狠狠的擦了把身子,洗去一身的尘华,顿时轻松了不少,蓦然间范铭突然发现这个屋子里少了点什么东西,问道:“娘,嫂嫂哪儿去了,还在织造作坊么!”
“你不是才刚好么,加上我的眼睛也越来越塌了,新妇(儿媳)寻思着多揽点活,好给家里多添点生计!”范秦氏本来充满笑容的脸上一时间再次凝固了下去,对于这个儿媳她心中一直存在着愧疚。
范铭眼眉动了动,心中掠过一丝担忧,咬了咬牙在麻布衣服上擦干了手中的水渍,“娘,我去接嫂嫂回来,天快夜了,怕是路上她一个人不安生。”
“去吧。”范秦氏迟疑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在范铭走出几步之后又仿佛突然想到什么,朝外面喊道:“五郎,把柴垛边上的那把柴刀带上!”
“嗯!”走出几步远的范铭回过来点了点头,抄起放在柴垛旁边的柴刀,插在裤腰带上大步往乡所的方向奔去。
由于来回走了几遍,路程对于范铭来说已经非常的熟悉,寻着老路一直到了乡所,他记得嫂嫂说过他的织造作坊是在清河旁的那个曹大户家,但具体位置却是没有搞清楚,不过想来一个乡所屁大的地方应该也不会太难找。
果不其然,在靠西边的位置他一眼就看到了一个斗大的杨红灯笼,上面写着诺大的一个曹字,没有迟疑,直奔曹府的大门方向而去。
来到曹府的大门前,范铭被下了一跳,蓦然发现曹府非常的大气,两尊一人高的石虎盘卧大门两旁,气势比之县衙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想而知这家肯定是有权有势的背景人家。
他还没有想到在清河乡这个小地方能够出现这样一个大户人家,也不由地在门前呆立了片刻。
老远处,曹府的老门房老福头就盯上了范铭这条单支的身影,直到凑到眼前才发现是个刚长出毛的小家伙,上下打量了一番,蓦然一惊,脸上闪过一丝古怪的神色,“你是范家那个病秧小子!”
惊悚半晌之后又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子命真硬,这都让你活过来了。”
老福头脸上的表情变化被范铭看在眼中,显然他对这个死而复生的他相对来说还是算友善,本身应该也是一个纯朴之人,善意对着他笑了笑,“我是来寻我家嫂嫂的,我娘让我来寻她,她是在这里做工么。”
老福头点了点头,“说起来范张氏还真是贤良淑德,你们一家三口搬到清河我是看在眼里的,老的老,少的少,瞎的瞎,病的病,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要不是她低声下气的求我们大管家,我看你们家早就死光了,你小子现在也好得差不多了,今后可要挑起家中的担子来了。”
范铭心中掠过一丝感动,心想这个时代的女人真是伟大,能够为夫家如此的呕心沥血,这要搁在新世纪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诚恳的点了点头,“我今后不会在让我娘和嫂嫂受苦的。”
“唉!”老福头叹了一声气,指了指旁边的一个窝棚,“去吧,范张氏是在给我家老爷做工,就在那里!”
顺着老福头的指引,范铭来到了紧靠着曹府的一处大型梁木架构的堂屋前。
顺着缝隙处他看到了这间窝棚的全貌,这间超长的大堂屋中摆放了数十架大型的纺纱机和数十台稍小的织布机,有其中几台还在唧唧的运转着。
他的心中再次被震惊了一把,这简直就是后世的精密车间翻版啊,想不到在一个这么偏僻的乡下竟然会出现如此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
门口守卫着两个家丁,杵着两根不知从哪儿弄来的二手水火棍,上面的漆大部分已经斑驳了,但气势倒是非常的足。
见范铭的到来,两人也不答话,只是冷冷的望着他,想来楚丘县还没有人胆子大到敢打曹府织造厂的主意,也因此没有把这他给放在眼里。
站在村学门前的那棵大树下,听着内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范铭仿佛进入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新境界。
浮躁的心在这一刻也随之平静了下来,嗤然一笑,这些似熟而生的文言文在这一刻看来却是那么的亲切,但真正的要自己应用起来还是力有不逮。
或许应该要重新将这五经四书好好的回炉一遍了。
也不知道这个时代是不是真的像史料上记载的一样,商人的地位普遍得到了提升和承认,如果比想象中的低的话那就要重新的考虑将来的路。
一声清脆的钟响,范铭蓦然抬头,发现天色已经是接近暮色。
一路想着心事,迎着天边那血红的残阳迈开步子往自家的那两间茅草房走去,拐过几条泥泞的黄泥道,范铭终于远远的看到了笼罩在暮色中的那间简陋茅草屋。
走近一点,范铭蓦然发现在那间破落的茅草屋前矗立着一个单薄的身影,倚在门前的柴垛旁不时的倾斜着耳朵,仿佛在努力的接收着什么,那道身影在那落寞的夜色中显得格外的凄凉,风中摇曳着。
范铭顿时停住了脚步,内心仿佛被什么东西深深触动了一下,霎时间被这充满温情的画面所感动,心中也不由的浮现起“倚门盼儿归”的场景来。
从来没有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亲情的浓烈,这一刻他突然间明悟了,这种母亲对儿子的深情是人世间不论在什么年代都存在的至情。
“娘,我回来了!”范铭这一刻是发自内心的叫了出来,没有一丝的生涩和勉强。
“儿啊,走累了吧,我估摸着天色暗了,你也应该回来了,就准备好了茶饭,这不,在外面等了一会儿你就到了。”在听到范铭声音的那一刻秦氏脸上的皱纹就像花一样瞬间的绽放了开来,眉目间充满着慈爱与欢喜。
那发自心底的关切和欣慰让草木都为之动情,秦氏一边念叨,一边用那布满青筋的手在他的身上上下打探了一遍,生怕大病初愈的范铭再遭到了什么意外。
“嗯!”范铭应了一声就随着范秦氏进了屋子,屋中没有灯,他知道这是为了节省。
范铭就在外屋门口的大灶旁舀了点热水,狠狠的擦了把身子,洗去一身的尘华,顿时轻松了不少,蓦然间范铭突然发现这个屋子里少了点什么东西,问道:“娘,嫂嫂哪儿去了,还在织造作坊么!”
“你不是才刚好么,加上我的眼睛也越来越塌了,新妇(儿媳)寻思着多揽点活,好给家里多添点生计!”范秦氏本来充满笑容的脸上一时间再次凝固了下去,对于这个儿媳她心中一直存在着愧疚。
范铭眼眉动了动,心中掠过一丝担忧,咬了咬牙在麻布衣服上擦干了手中的水渍,“娘,我去接嫂嫂回来,天快夜了,怕是路上她一个人不安生。”
“去吧。”范秦氏迟疑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在范铭走出几步之后又仿佛突然想到什么,朝外面喊道:“五郎,把柴垛边上的那把柴刀带上!”
“嗯!”走出几步远的范铭回过来点了点头,抄起放在柴垛旁边的柴刀,插在裤腰带上大步往乡所的方向奔去。
由于来回走了几遍,路程对于范铭来说已经非常的熟悉,寻着老路一直到了乡所,他记得嫂嫂说过他的织造作坊是在清河旁的那个曹大户家,但具体位置却是没有搞清楚,不过想来一个乡所屁大的地方应该也不会太难找。
果不其然,在靠西边的位置他一眼就看到了一个斗大的杨红灯笼,上面写着诺大的一个曹字,没有迟疑,直奔曹府的大门方向而去。
来到曹府的大门前,范铭被下了一跳,蓦然发现曹府非常的大气,两尊一人高的石虎盘卧大门两旁,气势比之县衙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想而知这家肯定是有权有势的背景人家。
他还没有想到在清河乡这个小地方能够出现这样一个大户人家,也不由地在门前呆立了片刻。
老远处,曹府的老门房老福头就盯上了范铭这条单支的身影,直到凑到眼前才发现是个刚长出毛的小家伙,上下打量了一番,蓦然一惊,脸上闪过一丝古怪的神色,“你是范家那个病秧小子!”
惊悚半晌之后又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子命真硬,这都让你活过来了。”
老福头脸上的表情变化被范铭看在眼中,显然他对这个死而复生的他相对来说还是算友善,本身应该也是一个纯朴之人,善意对着他笑了笑,“我是来寻我家嫂嫂的,我娘让我来寻她,她是在这里做工么。”
老福头点了点头,“说起来范张氏还真是贤良淑德,你们一家三口搬到清河我是看在眼里的,老的老,少的少,瞎的瞎,病的病,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要不是她低声下气的求我们大管家,我看你们家早就死光了,你小子现在也好得差不多了,今后可要挑起家中的担子来了。”
范铭心中掠过一丝感动,心想这个时代的女人真是伟大,能够为夫家如此的呕心沥血,这要搁在新世纪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诚恳的点了点头,“我今后不会在让我娘和嫂嫂受苦的。”
“唉!”老福头叹了一声气,指了指旁边的一个窝棚,“去吧,范张氏是在给我家老爷做工,就在那里!”
顺着老福头的指引,范铭来到了紧靠着曹府的一处大型梁木架构的堂屋前。
顺着缝隙处他看到了这间窝棚的全貌,这间超长的大堂屋中摆放了数十架大型的纺纱机和数十台稍小的织布机,有其中几台还在唧唧的运转着。
他的心中再次被震惊了一把,这简直就是后世的精密车间翻版啊,想不到在一个这么偏僻的乡下竟然会出现如此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
门口守卫着两个家丁,杵着两根不知从哪儿弄来的二手水火棍,上面的漆大部分已经斑驳了,但气势倒是非常的足。
见范铭的到来,两人也不答话,只是冷冷的望着他,想来楚丘县还没有人胆子大到敢打曹府织造厂的主意,也因此没有把这他给放在眼里。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