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78 第一百八十九章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 379 第一百九十章 大战前奏
- 380 第一百九十一章 采石之役
- 381 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有不测风云
- 382 第一百九十三章 金陵爆炸声
- 383 第一百九十四章 我知道你是谁了
- 384 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义之举,望你考虑
- 385 与书友悼武华夏的一二事(摘录节选)
- 386 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览众山小
- 387 第一百九十九章 你们就是国家
- 388 第二百章 战略转移
- 389 第二百零一章 顽石岂可动吾心(上)
- 390 第二百零二章 顽石岂可动吾心(下)
- 391 第二百零三章 两手准备
- 392 第二百零四章 混入句容
- 393 第二百零五章 再战句容
- 394 第二百零六章 下一步
- 395 第二百零七章 战略布局
- 396 第二百零八章 石臼湖之战
- 397 第二百零九章 合围溧水
- 398 第二百一十章 双方的算计
- 399 第二百一十一章 战栗的唐军
- 400 第二百一十二章 落入虎口
- 401 第二百一十三章 及时雨
- 402 第二百一十四章 江宁府之最后的决战(一)
- 403 第二百一十五章 江宁府之最后的决战(二)
- 404 第二百一十六章 江宁府之最后的决战(三)
- 405 第二百一十七章 江宁府之最后的决战(四)
- 406 第二百一十八章 战后处置
- 407 第二百一十九章 朝议
- 408 第二百二十章 分歧
- 409 第二百二十一章 南下的福船
- 410 第二百二十二章 吴越事
- 411 第二百二十三章 三角帆船
- 412 第二百二十四章 归降
- 413 第一章 校雠与活字印刷
- 414 第二章 是敌是友?
- 415 第三章 无疾而终
- 416 第四章 新改变
- 417 第五章 火枪图样
- 418 第六章 大宋的目标
- 419 第七章 商议北伐
- 420 第八章 心思
- 421 第九章 原来是他
- 422 第十章 暗风
- 423 第十一章 孔明夸诸葛亮
- 424 第十二章 识大体
- 425 第十三章 狠毒与变态
- 426 第十四章 上京喋血夜
- 427 第十五章 替罪羊
- 428 第十六章 凛冬已至
- 429 第十七章丑媳妇见公婆
- 430 第十八章 师出有名
- 431 第十九章 未遂
- 432 第二十章 汹涌澎湃
- 433 第二十一章 静夜思
- 434 第二十二章 北上易州
- 435 第二十三章 金坡关
- 436 第二十四章 备战中
- 437 第二十五章 一把轰轰烈烈的火
- 438 第二十六章 烧光
- 439 第二十七章 西撤飞狐
- 440 第二十八章 丛林作战是一门作战艺术
- 441 第二十九章 好一条飞狐陉
- 442 第三十章 多角
- 443 第三十一章 这是我们的时代
- 444 第三十二章 一张弩
- 445 第三十三章 试验品神机弩
- 446 第三十四章 改变人类的棉花
- 447 第三十五章 张齐贤
- 448 第三十六章 你们有救了(求生日祝福)
- 449 第三十七章 山谷里的惨案
- 450 第三十八章 起飞的孔明灯
- 451 第三十九章 朝着黑石岭进发
- 452 第四十章 黑石岭
- 453 第四十一章 以德服人
- 454 第四十二章 神出鬼没
- 455 第四十三章 绽放的油菜花
- 456 第四十三章 凉茶商人
- 457 第四十五章 乱一乱,闹一闹
- 458 第四十六章 投降
- 459 第四十七章 箭在弦上,谁发?
- 460 第四十九章 无声无息
- 461 第五十章 喜悦
- 462 第五十一章 宋军之路
- 463 第五十二章 雁门关一战
- 464 第五十三章 驾崩
- 465 第五十四章 动作
- 466 第五十五章 风起
- 467 第五十六章 云涌
- 468 第五十七章 忻州之战
- 469 第五十八章 还他一个塞上江南
- 470 第五十九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 471 第六十章 晋阳之战(一)
- 472 第六十一章 晋阳之战(二)
- 473 第六十二章 晋阳之战(三)
- 474 第六十三章 汉国的序幕
- 475 第六十四章 下一步征程
- 476 第六十五章 西南前变
- 477 《天宋》上部完结
- 478 2
- 479 第六十七章 大婚
- 480 第六十八 请安
- 481 第六十九章 深谋远虑
- 482 第七十章 听我号令
- 483 第七十一章 前一夜
- 484 第七十二章 放纵吧
- 485 第七十三章难以抉择的任务
- 486 第七十四章 又见计划
- 487 第七十五章 夺城门
- 488 第七十六章 居安思危
- 489 第七十七章 震慑
- 490 第七十八章 杀伐之道
- 491 第七十九章 雪中狐
- 492 第八十章 野马倥偬
- 493 第八十一章 骑兵的战术
- 494 第八十二章 疯了
- 495 第八十三章 猛虎下山
- 496 第八十四章 你无我有
- 497 第四百七十三章 战争机器
- 498 第四百七十四章 春天的起航
- 499 第四百七十五章 新的一切
- 500 第四百七十四章 春天的起航
- 501 第四百七十五章 新的一切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百章 战略转移
第二百章 战略转移
听了赵德昭的一番话,在场的所有将士全部齐头欢呼,数人纷纷抬起头期待地看着赵德昭。+頂點小說,
而这个时候,呙彦也立即来到赵德昭身边,然后跪了下来,他也是刚刚听说自己的家人差点给李从庆捉去斩杀,若不是面前的魏王赵德昭,呙彦估计与家人已经生离死别了,此刻他哽咽道:“多谢魏王救我家人,这份大恩大德,我呙彦一定报答,今日我呙彦誓死效忠魏王,归顺大宋。”
“呙将军请起,这个你要谢谢张小娘子。”赵德昭从地上扶起呙彦。
呙彦再次拜谢道:“多谢,等末将回了金陵之后,一定重谢张小娘子。”
接下来,赵德昭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一支军队的主宰者,然后在中军行辕大帐内,在赵德昭的命令之下,他们的下一步战斗就是化整为零,绕过唐国水军的防御,通过圆寂寺中的地道去往城中。
林仁肇一听,顿时拍案叫绝道:“魏王的这个建议非常好,如今玄武湖经过一次战败之后,暂时不会打算攻打我军驻地。我也正好传令营帐各部,今日我军原地休整一日,收拾行装,明日各自轻装,每个人身上随身携带一些粮秣军械,绕过玄武湖驻军再说。”
“是。”各营的将领随即吩咐下去,让各营士兵们做好准备。
……
太阳光下,江宁府金陵城,高大的城墙一直守卫着石头城,护城河河水泛着波涛,闪现点点金光,也是如何的磅礴壮丽,在河道内停放着不少的船只,他们吃水线都很浅,估计都是一些运送粮草的船只,这一段日子金陵要应付如此大的战斗局面,城内百姓的存粮也靠着船只从秦淮河运送进来。
其中,一些守卫金陵城池的神卫水军也不断地在河道中来往,他们要负责押送这些粮草,同时也在随时准备接下来的战斗。
如今前方战局如此糜烂,而城内也宵禁了许久,偌大的金陵城一片愁云惨淡,那些当权者与平民士兵们讨论最多的就是战争。
枢密院的大臣焦头烂额,之后他们又将战报传送给昭庆殿内的李从庆。
李从庆躺在病榻上,脸上泛着病态的殷红,身侧的李延年不停地给李从庆捏着小腿、拍打身子。
战报陆续而来,先是昨夜玄武湖军营偷袭林仁肇军营阵地不成,反而损失了不少将士,之后采石前线,宋国、汉**队已经陆续运来军粮军械,准备攻坚战,这几日下来又让唐军损失不少……更让人惊讶的是东线一侧的宋国与吴越**队一直围而不打,他们不知道宋国骨子里面卖的是甚么药。
而且溧水一侧也没有收到任何关于宋军与吴越**队要去攻打的军情消息,溧水一线虽然暂时太平,可是难保宋军与吴越国的军队不会趁机占领此处,然后再攻占下游的句容城池。
溧水一失去,半条秦淮河的防线就要奔溃。
不过这些战报一传来,密密麻麻的如同线团一样麻烦,让李从庆一直咳嗽不停,身侧的李延年一直拍打着李从庆的胸口,让他稍微舒坦一些。
“陛下放心,这还有神卫水军呢,至少这林仁肇是过不了玄武湖的。”李延年一说,李从庆心里面就有些放心。
就在这个时候,殿外的宦官忽然间急匆匆地跑进门来,慌张道:“陛下,不好了,军器监忽然间起了大火,里面许多军械都被大火给毁了。不过……”
李从庆反问道:“不过甚么?”
内侍禀告道:“启禀陛下,莫名其妙的是那些工匠忽然间消失了。”
“失踪了?”李从庆复而又问道。
“是,陛下。”
“哼,朕还以为是多大的事情,不过是丢了几个工匠,这等事情还要向朕汇报,你们这些废物,直接让那些官吏去做事不就行了。”李从庆打发了那个内侍,随即吐了一口浓痰。
“是。”内侍慌慌张张地下去了。
李从庆并没有意识到工匠的消失,对金陵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他觉得丢几个工匠并没有给大唐带来多大的损失。
……
如今已经是第二日一大早的时候了,这个时候天色刚刚蒙蒙亮,各营的将领们已经在催促各营士兵们起床出发了。
经过了昨夜一整夜的准备,林仁肇的军队们的将士,便分成好几个小纵队,他们现在就是一些零散的部队,而且他们身上也没有穿着军装铠甲,完全就是一个百姓的打扮模样,也是为了不引起敌军的注。
炊更造饭后,按照原定计划,林仁肇军队已经开始出发了。
春季的密林如今已经是绿意葱葱一片,并不是那么光秃秃的一片,正好可以为军队隐藏踪迹。
赵德昭、商浩斌以及其余三个武僧一起在前面领路,这条路乃是他们来时的路。
道路崎岖不平,时而陡峭,时而坑洼,随着山势起伏变化,又时常隐藏在林子内,宽窄不一。
这个时节野草长势也快,才没几日已经掩盖了一些道路,士兵们时常还要拿着手中的抔刀、环刀等物品,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在赵德昭、商浩斌他们的后面跟着许多士兵,他们按照吩咐,一直摸滚打爬、小心翼翼地跟随其后。
如今这个时节,空气中有些热,又有些潮湿,山上倒是有些危险,山林的瘴气也是士兵们要预防的,因为临近五月初五端阳节,是以每个士兵的脖子下面都悬挂着艾草、菖蒲等制作而成的菖蒲,再夹杂一丁点的雄黄药物。
因为人多,要保证每个士兵安全到达圆寂寺,而且也不是一次性全部都到达目的地,这得需要将帅们的统筹分配了,在时间上以及空间上,都要比赵德昭他们来的时候要花的时间多好几倍。
这条道路危险重重,是以每个人都做好了准备,他们要与蛇虫鼠蚁斗,也要与敌人斗。
白天过去了,已经暗夜了,可是他们也只能原地稍作歇息,黑夜对于他们而言就是隐藏自己足迹最好的时刻了,在黑夜中,他们要警惕的唯有山上的野兽,亦或者是猎人们埋藏的陷阱。
……长途跋涉,每个人的身上都脏乱不抗,浑身夹杂着汗水与泥土,活脱脱地从泥水地里捞出来一般一样。
士兵们呼哧呼哧地爬着,一些士兵没力气了,由另外的士兵帮忙搀扶着,整条队伍有序前行,只是短暂地出现断裂的现象。
林仁肇一直尾随在赵德昭身后,这段日子下来,他惊讶地发现这位大宋魏王爷一直与士兵们混得非常熟稔,吃同样的、喝同样的,身上一点也没有一个王爷的架子,有几次几个士兵累得昏倒了,赵德昭也像一个大夫一样,帮他们喂水擦汗,一直鼓励那些退缩的士兵们。
方才在十口屯附近,就有几个士兵累得想要放弃遁走,一般这个时候,林仁肇对付他们的办法就是鞭打。
林仁肇回忆到,那个时候他手上的鞭子刚刚要挥出去,魏王赵德昭却一把拉住鞭子,然后劝道:“林将军,他们也累了,先让他们休息片刻,这件事情就交给小子了。”
说完,赵德昭就走到这几个士兵的身旁。
士兵惶恐不安,他们以为这个身份地位高于林帅的少年一定会责怪他们几个,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却让他们有些责怪自己偷懒。
在赵德昭的一番言语下,他们几个只做了几个瞬间工夫,就立马从地方起身,再次加入转移的队列中。
林仁肇也是意外,没成想魏王三言两语就将这些士兵打发了,他不知道魏王用的是什么法子,可是后来林仁肇才知道,赵德昭鼓励他们的话是这样的。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林仁肇一听也是苦笑,他这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言论,不过这句话的效果也达到了。
士兵们看见魏王赵德昭一直在士兵们跟前,忙死忙活的样子,这些士兵也是头一遭见到这样爱民如子的王爷,他们的心中也是甚感激动。
这几日下来,这些士兵们也见识到了一个真正为他们着想的魏王,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心底暗暗发誓,从此刻开始他们就效忠魏王。
林子内,一条长龙活跃在其中,他们风餐露宿,时刻提高警惕,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从黎明要黑夜,再从黑夜到黎明,这样的日子大概用了三日,所幸在这段日子内,一直以晴天居多,天空中一直骄阳高悬,就是长途跋涉过后,士兵们有些疲惫罢了,而且正如赵德昭所预料的一般,玄武湖唐军守将似乎并没有在周围集体搜索,在他们认为林仁肇不屑于会作出战略转移这种事情。
林仁肇手底下的士兵已经全部安然绕过敌军的驻地,安全到达圆寂寺中。
此刻天色已经入暮,圆寂寺方丈也出来迎接。
“见过林施主。小寺已经准备了斋菜,请各位到后院用膳。”
林仁肇一见圆寂寺的方丈,他立即拱手道:“多谢方丈。”
方丈见到赵德昭的一刻,立即点头示意,然后将一张纸条交给赵德昭。
赵德昭接过纸条,看了起来,之后道:“做的不错,那些工匠暂时安排在城内再说。”
然后,心急的林仁肇问一旁的魏王赵德昭道:“殿下,请带林某去密道一探。”
赵德昭明白林仁肇的心思,他道:“林将军请随小子来。”
赵德昭带着林仁肇来到白莲阁附近的一个小方池附近,他掀开一个口子,只见一股冷气从地下冒了出来,他指着这个洞口道:“林将军,这条就是密道,从这里可以通往城内。”
林仁肇顺着赵德昭所指的地方一看,就是这个密道,就能通往城内。
不过今日夜色已深,士兵们也疲惫了,暂且休息之后再做打算。
而这个时候,呙彦也立即来到赵德昭身边,然后跪了下来,他也是刚刚听说自己的家人差点给李从庆捉去斩杀,若不是面前的魏王赵德昭,呙彦估计与家人已经生离死别了,此刻他哽咽道:“多谢魏王救我家人,这份大恩大德,我呙彦一定报答,今日我呙彦誓死效忠魏王,归顺大宋。”
“呙将军请起,这个你要谢谢张小娘子。”赵德昭从地上扶起呙彦。
呙彦再次拜谢道:“多谢,等末将回了金陵之后,一定重谢张小娘子。”
接下来,赵德昭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一支军队的主宰者,然后在中军行辕大帐内,在赵德昭的命令之下,他们的下一步战斗就是化整为零,绕过唐国水军的防御,通过圆寂寺中的地道去往城中。
林仁肇一听,顿时拍案叫绝道:“魏王的这个建议非常好,如今玄武湖经过一次战败之后,暂时不会打算攻打我军驻地。我也正好传令营帐各部,今日我军原地休整一日,收拾行装,明日各自轻装,每个人身上随身携带一些粮秣军械,绕过玄武湖驻军再说。”
“是。”各营的将领随即吩咐下去,让各营士兵们做好准备。
……
太阳光下,江宁府金陵城,高大的城墙一直守卫着石头城,护城河河水泛着波涛,闪现点点金光,也是如何的磅礴壮丽,在河道内停放着不少的船只,他们吃水线都很浅,估计都是一些运送粮草的船只,这一段日子金陵要应付如此大的战斗局面,城内百姓的存粮也靠着船只从秦淮河运送进来。
其中,一些守卫金陵城池的神卫水军也不断地在河道中来往,他们要负责押送这些粮草,同时也在随时准备接下来的战斗。
如今前方战局如此糜烂,而城内也宵禁了许久,偌大的金陵城一片愁云惨淡,那些当权者与平民士兵们讨论最多的就是战争。
枢密院的大臣焦头烂额,之后他们又将战报传送给昭庆殿内的李从庆。
李从庆躺在病榻上,脸上泛着病态的殷红,身侧的李延年不停地给李从庆捏着小腿、拍打身子。
战报陆续而来,先是昨夜玄武湖军营偷袭林仁肇军营阵地不成,反而损失了不少将士,之后采石前线,宋国、汉**队已经陆续运来军粮军械,准备攻坚战,这几日下来又让唐军损失不少……更让人惊讶的是东线一侧的宋国与吴越**队一直围而不打,他们不知道宋国骨子里面卖的是甚么药。
而且溧水一侧也没有收到任何关于宋军与吴越**队要去攻打的军情消息,溧水一线虽然暂时太平,可是难保宋军与吴越国的军队不会趁机占领此处,然后再攻占下游的句容城池。
溧水一失去,半条秦淮河的防线就要奔溃。
不过这些战报一传来,密密麻麻的如同线团一样麻烦,让李从庆一直咳嗽不停,身侧的李延年一直拍打着李从庆的胸口,让他稍微舒坦一些。
“陛下放心,这还有神卫水军呢,至少这林仁肇是过不了玄武湖的。”李延年一说,李从庆心里面就有些放心。
就在这个时候,殿外的宦官忽然间急匆匆地跑进门来,慌张道:“陛下,不好了,军器监忽然间起了大火,里面许多军械都被大火给毁了。不过……”
李从庆反问道:“不过甚么?”
内侍禀告道:“启禀陛下,莫名其妙的是那些工匠忽然间消失了。”
“失踪了?”李从庆复而又问道。
“是,陛下。”
“哼,朕还以为是多大的事情,不过是丢了几个工匠,这等事情还要向朕汇报,你们这些废物,直接让那些官吏去做事不就行了。”李从庆打发了那个内侍,随即吐了一口浓痰。
“是。”内侍慌慌张张地下去了。
李从庆并没有意识到工匠的消失,对金陵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他觉得丢几个工匠并没有给大唐带来多大的损失。
……
如今已经是第二日一大早的时候了,这个时候天色刚刚蒙蒙亮,各营的将领们已经在催促各营士兵们起床出发了。
经过了昨夜一整夜的准备,林仁肇的军队们的将士,便分成好几个小纵队,他们现在就是一些零散的部队,而且他们身上也没有穿着军装铠甲,完全就是一个百姓的打扮模样,也是为了不引起敌军的注。
炊更造饭后,按照原定计划,林仁肇军队已经开始出发了。
春季的密林如今已经是绿意葱葱一片,并不是那么光秃秃的一片,正好可以为军队隐藏踪迹。
赵德昭、商浩斌以及其余三个武僧一起在前面领路,这条路乃是他们来时的路。
道路崎岖不平,时而陡峭,时而坑洼,随着山势起伏变化,又时常隐藏在林子内,宽窄不一。
这个时节野草长势也快,才没几日已经掩盖了一些道路,士兵们时常还要拿着手中的抔刀、环刀等物品,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在赵德昭、商浩斌他们的后面跟着许多士兵,他们按照吩咐,一直摸滚打爬、小心翼翼地跟随其后。
如今这个时节,空气中有些热,又有些潮湿,山上倒是有些危险,山林的瘴气也是士兵们要预防的,因为临近五月初五端阳节,是以每个士兵的脖子下面都悬挂着艾草、菖蒲等制作而成的菖蒲,再夹杂一丁点的雄黄药物。
因为人多,要保证每个士兵安全到达圆寂寺,而且也不是一次性全部都到达目的地,这得需要将帅们的统筹分配了,在时间上以及空间上,都要比赵德昭他们来的时候要花的时间多好几倍。
这条道路危险重重,是以每个人都做好了准备,他们要与蛇虫鼠蚁斗,也要与敌人斗。
白天过去了,已经暗夜了,可是他们也只能原地稍作歇息,黑夜对于他们而言就是隐藏自己足迹最好的时刻了,在黑夜中,他们要警惕的唯有山上的野兽,亦或者是猎人们埋藏的陷阱。
……长途跋涉,每个人的身上都脏乱不抗,浑身夹杂着汗水与泥土,活脱脱地从泥水地里捞出来一般一样。
士兵们呼哧呼哧地爬着,一些士兵没力气了,由另外的士兵帮忙搀扶着,整条队伍有序前行,只是短暂地出现断裂的现象。
林仁肇一直尾随在赵德昭身后,这段日子下来,他惊讶地发现这位大宋魏王爷一直与士兵们混得非常熟稔,吃同样的、喝同样的,身上一点也没有一个王爷的架子,有几次几个士兵累得昏倒了,赵德昭也像一个大夫一样,帮他们喂水擦汗,一直鼓励那些退缩的士兵们。
方才在十口屯附近,就有几个士兵累得想要放弃遁走,一般这个时候,林仁肇对付他们的办法就是鞭打。
林仁肇回忆到,那个时候他手上的鞭子刚刚要挥出去,魏王赵德昭却一把拉住鞭子,然后劝道:“林将军,他们也累了,先让他们休息片刻,这件事情就交给小子了。”
说完,赵德昭就走到这几个士兵的身旁。
士兵惶恐不安,他们以为这个身份地位高于林帅的少年一定会责怪他们几个,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却让他们有些责怪自己偷懒。
在赵德昭的一番言语下,他们几个只做了几个瞬间工夫,就立马从地方起身,再次加入转移的队列中。
林仁肇也是意外,没成想魏王三言两语就将这些士兵打发了,他不知道魏王用的是什么法子,可是后来林仁肇才知道,赵德昭鼓励他们的话是这样的。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林仁肇一听也是苦笑,他这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言论,不过这句话的效果也达到了。
士兵们看见魏王赵德昭一直在士兵们跟前,忙死忙活的样子,这些士兵也是头一遭见到这样爱民如子的王爷,他们的心中也是甚感激动。
这几日下来,这些士兵们也见识到了一个真正为他们着想的魏王,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心底暗暗发誓,从此刻开始他们就效忠魏王。
林子内,一条长龙活跃在其中,他们风餐露宿,时刻提高警惕,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从黎明要黑夜,再从黑夜到黎明,这样的日子大概用了三日,所幸在这段日子内,一直以晴天居多,天空中一直骄阳高悬,就是长途跋涉过后,士兵们有些疲惫罢了,而且正如赵德昭所预料的一般,玄武湖唐军守将似乎并没有在周围集体搜索,在他们认为林仁肇不屑于会作出战略转移这种事情。
林仁肇手底下的士兵已经全部安然绕过敌军的驻地,安全到达圆寂寺中。
此刻天色已经入暮,圆寂寺方丈也出来迎接。
“见过林施主。小寺已经准备了斋菜,请各位到后院用膳。”
林仁肇一见圆寂寺的方丈,他立即拱手道:“多谢方丈。”
方丈见到赵德昭的一刻,立即点头示意,然后将一张纸条交给赵德昭。
赵德昭接过纸条,看了起来,之后道:“做的不错,那些工匠暂时安排在城内再说。”
然后,心急的林仁肇问一旁的魏王赵德昭道:“殿下,请带林某去密道一探。”
赵德昭明白林仁肇的心思,他道:“林将军请随小子来。”
赵德昭带着林仁肇来到白莲阁附近的一个小方池附近,他掀开一个口子,只见一股冷气从地下冒了出来,他指着这个洞口道:“林将军,这条就是密道,从这里可以通往城内。”
林仁肇顺着赵德昭所指的地方一看,就是这个密道,就能通往城内。
不过今日夜色已深,士兵们也疲惫了,暂且休息之后再做打算。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