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26 第十四章 上京喋血夜
- 427 第十五章 替罪羊
- 428 第十六章 凛冬已至
- 429 第十七章丑媳妇见公婆
- 430 第十八章 师出有名
- 431 第十九章 未遂
- 432 第二十章 汹涌澎湃
- 433 第二十一章 静夜思
- 434 第二十二章 北上易州
- 435 第二十三章 金坡关
- 436 第二十四章 备战中
- 437 第二十五章 一把轰轰烈烈的火
- 438 第二十六章 烧光
- 439 第二十七章 西撤飞狐
- 440 第二十八章 丛林作战是一门作战艺术
- 441 第二十九章 好一条飞狐陉
- 442 第三十章 多角
- 443 第三十一章 这是我们的时代
- 444 第三十二章 一张弩
- 445 第三十三章 试验品神机弩
- 446 第三十四章 改变人类的棉花
- 447 第三十五章 张齐贤
- 448 第三十六章 你们有救了(求生日祝福)
- 449 第三十七章 山谷里的惨案
- 450 第三十八章 起飞的孔明灯
- 451 第三十九章 朝着黑石岭进发
- 452 第四十章 黑石岭
- 453 第四十一章 以德服人
- 454 第四十二章 神出鬼没
- 455 第四十三章 绽放的油菜花
- 456 第四十三章 凉茶商人
- 457 第四十五章 乱一乱,闹一闹
- 458 第四十六章 投降
- 459 第四十七章 箭在弦上,谁发?
- 460 第四十九章 无声无息
- 461 第五十章 喜悦
- 462 第五十一章 宋军之路
- 463 第五十二章 雁门关一战
- 464 第五十三章 驾崩
- 465 第五十四章 动作
- 466 第五十五章 风起
- 467 第五十六章 云涌
- 468 第五十七章 忻州之战
- 469 第五十八章 还他一个塞上江南
- 470 第五十九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 471 第六十章 晋阳之战(一)
- 472 第六十一章 晋阳之战(二)
- 473 第六十二章 晋阳之战(三)
- 474 第六十三章 汉国的序幕
- 475 第六十四章 下一步征程
- 476 第六十五章 西南前变
- 477 《天宋》上部完结
- 478 2
- 479 第六十七章 大婚
- 480 第六十八 请安
- 481 第六十九章 深谋远虑
- 482 第七十章 听我号令
- 483 第七十一章 前一夜
- 484 第七十二章 放纵吧
- 485 第七十三章难以抉择的任务
- 486 第七十四章 又见计划
- 487 第七十五章 夺城门
- 488 第七十六章 居安思危
- 489 第七十七章 震慑
- 490 第七十八章 杀伐之道
- 491 第七十九章 雪中狐
- 492 第八十章 野马倥偬
- 493 第八十一章 骑兵的战术
- 494 第八十二章 疯了
- 495 第八十三章 猛虎下山
- 496 第八十四章 你无我有
- 497 第四百七十三章 战争机器
- 498 第四百七十四章 春天的起航
- 499 第四百七十五章 新的一切
- 500 第四百七十四章 春天的起航
- 501 第四百七十五章 新的一切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十四章 备战中
第二十四章 备战中
按照皇帝的吩咐,孙行友立即将皇帝的命令吩咐下去了。≧頂點小說,
灯火通明下,造甲坊内也开始制造火药一物。
桌子上、地上都挤满了制作火药的原料,工匠们的热汗在挥洒,他们的双手在配置火药的比例,这些火药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比例丝毫都不能调配错误,而且在配置的过程中他们也要小心翼翼,放置出现任何差错。
大批的工匠开始劳作起来,整座造甲坊内一片繁忙的景象。
......一夜过去了,赵匡胤等人在府邸内已经苦思冥想了一夜,烛火已经剩下了一个底,因为没人顾及,大朵的灯花结成一朵硕大的黑花,里面的灯油倾泻.出来,流得到处都是。
“官家该用早膳了。”这个时候张德钧从外面推门进来,然后抬手道。
赵匡胤见诸将都在厅堂内,他适才觉得腹中有些饿,就吩咐张德钧道:“张大官,吩咐火头,煮些粥来。”
“是!”张德钧退了下去。
热气腾腾的稀粥已经被端了上来,赵匡胤只喝了一碗稀粥,就匆忙换上一身圆领长袍,他要去造甲坊内看看工匠们劳作的情况,随即他和曹彬、潘美等人去了造甲坊。
造甲坊在城内连通易水的一端,这里位置有些偏僻,附近的居民楼也是非常少。
眼下,晨曦已经升起,四周的视野也开阔了不少,虽说吹了一夜的冷风,今早起来的气温有些低,四周绽放的绿意稍稍显得有些动力不足,但是易州城内却已然开始忙活了起来。
易州,这一座横跨在宋辽边境的边镇,眼下它要面对宋、辽两国间的战斗,如今千钧一发,却意志昂扬。
街道上,宋军正在巡城,他们披坚执锐,手执兵器在街道上走过,各个精神抖擞,热情高昂,似乎无畏契丹、无畏生死。
及了造甲坊,眼下工匠都在忙活当中,赵匡胤与身旁的曹彬、潘美等人在里面看了起来。
“你等何人?造甲坊此处不是你等闲杂人进来的!”一个穿着青色圆领长袍的官吏连忙挡在赵匡胤与曹彬等众人的面前,他张开四肢,身子像一只小巧玲珑的燕雀。
赵匡胤等几人见这个青衣皂靴官吏站在二人面前,觉得有些诧异,而这青衣皂靴官吏却摆摆手道:“军器重地,你等还不快走。”
“真是一个愣头青。”曹彬抿嘴道,他刚想将赵匡胤的身份告知这个官吏,赵匡胤却摆摆手,然后却说自己只是负责,不过是来看看这里的情况的。
直到孙行友出现在造甲坊后,他才在那个官吏的耳旁絮絮叨叨说了几句,那官吏一脸枣红色,随即拱手连道谢罪,这才退下。
“此人有两下子,虽然性子有些执拗了些。”赵匡胤心道,“若在治政一事上断然也不会含糊,这样憨厚老实的人已经不多了。”
“官家看这些如何?”孙行友指着那些工匠以及火药道。
赵匡胤看着那些忙碌的工匠,他从桌子上拿起他们调配的一些火药,道:“火药调配的比例对了就行,至于其他诸如床子弩、神臂弓等不知做的如何了?”
听赵匡胤提起床子弩以及神臂弓,孙行友道:“臣已经派了一些工匠加紧制作弓弩器械等物中,过两三日就可以了。”
赵匡胤欣慰地点点头,就在此刻,忽然间从外面来了一个将领,然后见到赵匡胤道:“陛下,京城来信了。”
赵匡胤从将领手上拿到信函,然后拆开信函,见是魏王赵德昭的信函,信中只是提到了对辽军的一些建议以及对辽军采取的措施。诸如破城攻城、敌方将领的性情、敌军内部的问题等都很清楚。
赵匡胤一拿到这份信函,心里头就非常佩服自己儿子的能力,条理清楚,内外结合,敌我形势,实在是难得。
这是赵匡胤却有疑惑,赵德昭不在金坡关以及易州,却非常了解这里的一切,仿佛所有的一切全部猜透一般,将整个天气全部都掌握在自己手上一般。
眼下,天气渐渐温暖起来,也有利于作战。一边,赵匡胤却道这些年自己儿子手上的实力也增加了不少,也不知他究竟网罗了多少人才,赵匡胤有些开心又有些眼红。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开封城内赵普与赵光义二人政见不同,私怨颇多,此事历朝历代都有,赵匡胤觉得当皇帝就应该手握大权,保持朝中势力的稳固,赵普与赵光义的不合,也是一件好事,只要控制在自己的范围内就行了。
造甲坊内的工匠们也一刻不停地干活,他们并不知道身旁经过之人就是大宋的皇帝陛下,但是他们知道若是他们不努力的话,易州城就会成为再次成为契丹人侵略的目标。
进进出出的工匠很多,硝石等物也被按照流程制作成一个个丸子,然后放在通风阴暗处风干,赵匡胤欣慰地看着这一切,他心里也在期待与辽人的一战。
赵匡胤与众人在造甲坊内待了一会儿,就起身到易州城内巡视城防去了。
整座易州城开始动员了起来,禁军将士以及易州当地的守军全部加紧巡视城防当中,易州城外宋军斥候也在四处打探地方的军情,他们身后则跟着三万宋军将士,龙厢军、虎捷军以及控鹤军正集结兵力,往金坡关而去,他们隐藏踪迹,不走寻常的官道,而改走深山老林间的道路,为的就是不让敌人发现他们的踪迹。
......
金坡关内,昨夜萧思温与高勋二人彻夜未眠,今日一早他们便在金坡关内加派了一万兵力,预防宋军忽然间袭击此关。
萧思温盯着黑眼圈与高勋二人巡视了一下街道,见辽军正在巡城,他们倒也安慰,只是金坡关内,关内破房子有许多,因为是在战时,辽军并不打算修复这些被战火损坏的房屋,暂时也没精力去弄这些。
二人见准备地差不多了,也就各自回屋睡觉去了。
“留守,今早俺们去林牙那里,并没有见到林牙。”辽军将领口中的那个林牙就是女里。
萧思温一听,顿了一顿,随即道:“此人大战前不见踪迹,你们多派一些人去找就可以了。”
“是。”
而在金坡客栈内,待用过了洗面水以及早膳之后,冷舞换了一件圆领男装,与杨赞从金坡客栈内出来,就径直去了金坡关东的一间茶肆内。
卯时末,推着牛车的清客从酒肆门前经过,三三两两的客人也跨步进了茶肆内。
整座也渐渐地开始热闹起来,虽说金坡关眼下被辽军占领,但是因为萧思温的严令,这一座雄关内倒是没有出现像其他一样地方扰民的情况,只是各种房屋损坏眼中,道路也全是土路,市镇四周只有一些简陋的藩篱。
“青浦茶肆。”冷舞抬起头指着面前的茶肆道,这一座茶肆其貌不扬,门口的小二已经在招呼客人了。
杨赞并没有多说甚么,他警惕似的往四周看了看,然后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往客栈内走了进去,他这才对身旁的冷舞道:“冷舞,你看那人就是黑衣统领。”
冷舞并没有见到黑衣探花,是以朝着杨赞指示的地方看去,然后点点头。
在杨赞的带领下,二人已经上了青浦茶肆二楼。
青浦茶肆的小二立即端茶送水,抬眼间就凑在杨赞的耳旁絮絮叨叨说了几句。
杨赞神色领会,点点头。
小二走了,杨赞凑过头,然后在冷舞耳畔低声说了几句,“去厢房内。”
冷舞点点头,二人便去了指定的厢房内。
这间厢房,在整座青浦茶肆内显得有些神秘与隐蔽。
里面,早就有一人盘膝坐在那里,他今日穿着一身暗云纹交领长袍男子走了过来,他见到杨赞与冷舞二人,立即从榻上起身。
“杨赞见过黑衣统领。”杨赞拱手道。
“如今情况紧急,甚么礼节都不要顾虑了。”黑衣探花接下来就开始将整个金坡关内的行动全部告诉给了杨赞与冷舞二人。
“最近几日我打听到了一些状况,听说这辽人内部不稳,有一人此已经离开金坡关,那人知道契丹军内许多机密。”
“哦?”杨赞与冷舞二人狐疑道。
黑衣探花道:“那人已被我等扣押在了地窖内,那金坡关内敌军的粮秣储藏之处业已被我知晓......”
冷舞听了有些情绪激动,她也对契丹人恨之入骨,恨不得立即就去杀几个契丹人,这一段日子在她的胸口压抑了许久,此刻她的胸口起伏不定,两只眼睛中也大放光彩,一听如此,她心中计定再三,一个计划浮现在她脑海当中。
“主上在这金坡关内也安排了不少的密探,我们只要在关口内放把火,烧掉辽人的粮草,到时候让辽人没有粮草接济,剩下的就交给宋军他们了。”
冷舞一双眸子闪现一股英武之气,她道:“事不宜迟,黑衣统领我们今夜就可行动。”
黑衣探花道:“那就好,冷娘子,我们的人到时候会在青浦茶肆这里会见。”
“我们先回客栈了。”
ps.多谢神冷舞和糊涂饰界打赏!
灯火通明下,造甲坊内也开始制造火药一物。
桌子上、地上都挤满了制作火药的原料,工匠们的热汗在挥洒,他们的双手在配置火药的比例,这些火药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比例丝毫都不能调配错误,而且在配置的过程中他们也要小心翼翼,放置出现任何差错。
大批的工匠开始劳作起来,整座造甲坊内一片繁忙的景象。
......一夜过去了,赵匡胤等人在府邸内已经苦思冥想了一夜,烛火已经剩下了一个底,因为没人顾及,大朵的灯花结成一朵硕大的黑花,里面的灯油倾泻.出来,流得到处都是。
“官家该用早膳了。”这个时候张德钧从外面推门进来,然后抬手道。
赵匡胤见诸将都在厅堂内,他适才觉得腹中有些饿,就吩咐张德钧道:“张大官,吩咐火头,煮些粥来。”
“是!”张德钧退了下去。
热气腾腾的稀粥已经被端了上来,赵匡胤只喝了一碗稀粥,就匆忙换上一身圆领长袍,他要去造甲坊内看看工匠们劳作的情况,随即他和曹彬、潘美等人去了造甲坊。
造甲坊在城内连通易水的一端,这里位置有些偏僻,附近的居民楼也是非常少。
眼下,晨曦已经升起,四周的视野也开阔了不少,虽说吹了一夜的冷风,今早起来的气温有些低,四周绽放的绿意稍稍显得有些动力不足,但是易州城内却已然开始忙活了起来。
易州,这一座横跨在宋辽边境的边镇,眼下它要面对宋、辽两国间的战斗,如今千钧一发,却意志昂扬。
街道上,宋军正在巡城,他们披坚执锐,手执兵器在街道上走过,各个精神抖擞,热情高昂,似乎无畏契丹、无畏生死。
及了造甲坊,眼下工匠都在忙活当中,赵匡胤与身旁的曹彬、潘美等人在里面看了起来。
“你等何人?造甲坊此处不是你等闲杂人进来的!”一个穿着青色圆领长袍的官吏连忙挡在赵匡胤与曹彬等众人的面前,他张开四肢,身子像一只小巧玲珑的燕雀。
赵匡胤等几人见这个青衣皂靴官吏站在二人面前,觉得有些诧异,而这青衣皂靴官吏却摆摆手道:“军器重地,你等还不快走。”
“真是一个愣头青。”曹彬抿嘴道,他刚想将赵匡胤的身份告知这个官吏,赵匡胤却摆摆手,然后却说自己只是负责,不过是来看看这里的情况的。
直到孙行友出现在造甲坊后,他才在那个官吏的耳旁絮絮叨叨说了几句,那官吏一脸枣红色,随即拱手连道谢罪,这才退下。
“此人有两下子,虽然性子有些执拗了些。”赵匡胤心道,“若在治政一事上断然也不会含糊,这样憨厚老实的人已经不多了。”
“官家看这些如何?”孙行友指着那些工匠以及火药道。
赵匡胤看着那些忙碌的工匠,他从桌子上拿起他们调配的一些火药,道:“火药调配的比例对了就行,至于其他诸如床子弩、神臂弓等不知做的如何了?”
听赵匡胤提起床子弩以及神臂弓,孙行友道:“臣已经派了一些工匠加紧制作弓弩器械等物中,过两三日就可以了。”
赵匡胤欣慰地点点头,就在此刻,忽然间从外面来了一个将领,然后见到赵匡胤道:“陛下,京城来信了。”
赵匡胤从将领手上拿到信函,然后拆开信函,见是魏王赵德昭的信函,信中只是提到了对辽军的一些建议以及对辽军采取的措施。诸如破城攻城、敌方将领的性情、敌军内部的问题等都很清楚。
赵匡胤一拿到这份信函,心里头就非常佩服自己儿子的能力,条理清楚,内外结合,敌我形势,实在是难得。
这是赵匡胤却有疑惑,赵德昭不在金坡关以及易州,却非常了解这里的一切,仿佛所有的一切全部猜透一般,将整个天气全部都掌握在自己手上一般。
眼下,天气渐渐温暖起来,也有利于作战。一边,赵匡胤却道这些年自己儿子手上的实力也增加了不少,也不知他究竟网罗了多少人才,赵匡胤有些开心又有些眼红。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开封城内赵普与赵光义二人政见不同,私怨颇多,此事历朝历代都有,赵匡胤觉得当皇帝就应该手握大权,保持朝中势力的稳固,赵普与赵光义的不合,也是一件好事,只要控制在自己的范围内就行了。
造甲坊内的工匠们也一刻不停地干活,他们并不知道身旁经过之人就是大宋的皇帝陛下,但是他们知道若是他们不努力的话,易州城就会成为再次成为契丹人侵略的目标。
进进出出的工匠很多,硝石等物也被按照流程制作成一个个丸子,然后放在通风阴暗处风干,赵匡胤欣慰地看着这一切,他心里也在期待与辽人的一战。
赵匡胤与众人在造甲坊内待了一会儿,就起身到易州城内巡视城防去了。
整座易州城开始动员了起来,禁军将士以及易州当地的守军全部加紧巡视城防当中,易州城外宋军斥候也在四处打探地方的军情,他们身后则跟着三万宋军将士,龙厢军、虎捷军以及控鹤军正集结兵力,往金坡关而去,他们隐藏踪迹,不走寻常的官道,而改走深山老林间的道路,为的就是不让敌人发现他们的踪迹。
......
金坡关内,昨夜萧思温与高勋二人彻夜未眠,今日一早他们便在金坡关内加派了一万兵力,预防宋军忽然间袭击此关。
萧思温盯着黑眼圈与高勋二人巡视了一下街道,见辽军正在巡城,他们倒也安慰,只是金坡关内,关内破房子有许多,因为是在战时,辽军并不打算修复这些被战火损坏的房屋,暂时也没精力去弄这些。
二人见准备地差不多了,也就各自回屋睡觉去了。
“留守,今早俺们去林牙那里,并没有见到林牙。”辽军将领口中的那个林牙就是女里。
萧思温一听,顿了一顿,随即道:“此人大战前不见踪迹,你们多派一些人去找就可以了。”
“是。”
而在金坡客栈内,待用过了洗面水以及早膳之后,冷舞换了一件圆领男装,与杨赞从金坡客栈内出来,就径直去了金坡关东的一间茶肆内。
卯时末,推着牛车的清客从酒肆门前经过,三三两两的客人也跨步进了茶肆内。
整座也渐渐地开始热闹起来,虽说金坡关眼下被辽军占领,但是因为萧思温的严令,这一座雄关内倒是没有出现像其他一样地方扰民的情况,只是各种房屋损坏眼中,道路也全是土路,市镇四周只有一些简陋的藩篱。
“青浦茶肆。”冷舞抬起头指着面前的茶肆道,这一座茶肆其貌不扬,门口的小二已经在招呼客人了。
杨赞并没有多说甚么,他警惕似的往四周看了看,然后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往客栈内走了进去,他这才对身旁的冷舞道:“冷舞,你看那人就是黑衣统领。”
冷舞并没有见到黑衣探花,是以朝着杨赞指示的地方看去,然后点点头。
在杨赞的带领下,二人已经上了青浦茶肆二楼。
青浦茶肆的小二立即端茶送水,抬眼间就凑在杨赞的耳旁絮絮叨叨说了几句。
杨赞神色领会,点点头。
小二走了,杨赞凑过头,然后在冷舞耳畔低声说了几句,“去厢房内。”
冷舞点点头,二人便去了指定的厢房内。
这间厢房,在整座青浦茶肆内显得有些神秘与隐蔽。
里面,早就有一人盘膝坐在那里,他今日穿着一身暗云纹交领长袍男子走了过来,他见到杨赞与冷舞二人,立即从榻上起身。
“杨赞见过黑衣统领。”杨赞拱手道。
“如今情况紧急,甚么礼节都不要顾虑了。”黑衣探花接下来就开始将整个金坡关内的行动全部告诉给了杨赞与冷舞二人。
“最近几日我打听到了一些状况,听说这辽人内部不稳,有一人此已经离开金坡关,那人知道契丹军内许多机密。”
“哦?”杨赞与冷舞二人狐疑道。
黑衣探花道:“那人已被我等扣押在了地窖内,那金坡关内敌军的粮秣储藏之处业已被我知晓......”
冷舞听了有些情绪激动,她也对契丹人恨之入骨,恨不得立即就去杀几个契丹人,这一段日子在她的胸口压抑了许久,此刻她的胸口起伏不定,两只眼睛中也大放光彩,一听如此,她心中计定再三,一个计划浮现在她脑海当中。
“主上在这金坡关内也安排了不少的密探,我们只要在关口内放把火,烧掉辽人的粮草,到时候让辽人没有粮草接济,剩下的就交给宋军他们了。”
冷舞一双眸子闪现一股英武之气,她道:“事不宜迟,黑衣统领我们今夜就可行动。”
黑衣探花道:“那就好,冷娘子,我们的人到时候会在青浦茶肆这里会见。”
“我们先回客栈了。”
ps.多谢神冷舞和糊涂饰界打赏!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