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09 第二百二十一章 南下的福船
- 410 第二百二十二章 吴越事
- 411 第二百二十三章 三角帆船
- 412 第二百二十四章 归降
- 413 第一章 校雠与活字印刷
- 414 第二章 是敌是友?
- 415 第三章 无疾而终
- 416 第四章 新改变
- 417 第五章 火枪图样
- 418 第六章 大宋的目标
- 419 第七章 商议北伐
- 420 第八章 心思
- 421 第九章 原来是他
- 422 第十章 暗风
- 423 第十一章 孔明夸诸葛亮
- 424 第十二章 识大体
- 425 第十三章 狠毒与变态
- 426 第十四章 上京喋血夜
- 427 第十五章 替罪羊
- 428 第十六章 凛冬已至
- 429 第十七章丑媳妇见公婆
- 430 第十八章 师出有名
- 431 第十九章 未遂
- 432 第二十章 汹涌澎湃
- 433 第二十一章 静夜思
- 434 第二十二章 北上易州
- 435 第二十三章 金坡关
- 436 第二十四章 备战中
- 437 第二十五章 一把轰轰烈烈的火
- 438 第二十六章 烧光
- 439 第二十七章 西撤飞狐
- 440 第二十八章 丛林作战是一门作战艺术
- 441 第二十九章 好一条飞狐陉
- 442 第三十章 多角
- 443 第三十一章 这是我们的时代
- 444 第三十二章 一张弩
- 445 第三十三章 试验品神机弩
- 446 第三十四章 改变人类的棉花
- 447 第三十五章 张齐贤
- 448 第三十六章 你们有救了(求生日祝福)
- 449 第三十七章 山谷里的惨案
- 450 第三十八章 起飞的孔明灯
- 451 第三十九章 朝着黑石岭进发
- 452 第四十章 黑石岭
- 453 第四十一章 以德服人
- 454 第四十二章 神出鬼没
- 455 第四十三章 绽放的油菜花
- 456 第四十三章 凉茶商人
- 457 第四十五章 乱一乱,闹一闹
- 458 第四十六章 投降
- 459 第四十七章 箭在弦上,谁发?
- 460 第四十九章 无声无息
- 461 第五十章 喜悦
- 462 第五十一章 宋军之路
- 463 第五十二章 雁门关一战
- 464 第五十三章 驾崩
- 465 第五十四章 动作
- 466 第五十五章 风起
- 467 第五十六章 云涌
- 468 第五十七章 忻州之战
- 469 第五十八章 还他一个塞上江南
- 470 第五十九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 471 第六十章 晋阳之战(一)
- 472 第六十一章 晋阳之战(二)
- 473 第六十二章 晋阳之战(三)
- 474 第六十三章 汉国的序幕
- 475 第六十四章 下一步征程
- 476 第六十五章 西南前变
- 477 《天宋》上部完结
- 478 2
- 479 第六十七章 大婚
- 480 第六十八 请安
- 481 第六十九章 深谋远虑
- 482 第七十章 听我号令
- 483 第七十一章 前一夜
- 484 第七十二章 放纵吧
- 485 第七十三章难以抉择的任务
- 486 第七十四章 又见计划
- 487 第七十五章 夺城门
- 488 第七十六章 居安思危
- 489 第七十七章 震慑
- 490 第七十八章 杀伐之道
- 491 第七十九章 雪中狐
- 492 第八十章 野马倥偬
- 493 第八十一章 骑兵的战术
- 494 第八十二章 疯了
- 495 第八十三章 猛虎下山
- 496 第八十四章 你无我有
- 497 第四百七十三章 战争机器
- 498 第四百七十四章 春天的起航
- 499 第四百七十五章 新的一切
- 500 第四百七十四章 春天的起航
- 501 第四百七十五章 新的一切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七章 商议北伐
第七章 商议北伐
第二日晌午过后,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的大臣陆陆续续而来,今日他们也从内侍那儿听到了官家赵匡胤或许要做好北伐(北)汉国的准备。
众人心道:如今大宋已无南面之忧患,平定了南方,大宋疆土一下子扩张了不少,百姓户数也增加了不少,而在南方他们要处理许多遗族君臣,幸好攻打(南)唐所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比预计中减轻了不少的损失,而(南)汉也是直接献土而归,避免了直接武力冲突。
赵普、薛居正、沈义伦、吕余庆、赵光义等人陆续到达长春殿内。这一次赵匡胤也让枢密院职方馆的周全、李辛二人参与今日偏殿商讨。
赵匡胤今日已经早早地到达了此处,待大臣们陆续而来,他则道:“今日邀众卿起来,为的是伪汉国之事,如今此国虽未南下,可我大宋北进之时,势必要与此国相争,而辽国也是首当其冲之地,今日召你们前来,是来听听你们的高见的。”
赵普等人已经全部坐在了长春殿内,北伐一事事关重大,所需粮草、兵力、军器都需要提前安排,因此干系重大,一场战争的胜负都关系于此,是以他们方才就在路上一路思索而来。
赵匡胤见众大臣都在思索,他雄心勃勃道:“诸位,如今伪汉主刘钧病重,伪汉朝廷内明争暗斗,争斗不断,汉国的实力也被削弱不少,这一次我大宋正好可以将目标对准北方,一举攻下晋阳这座坚城。”
赵普问道:“陛下,眼下若是北伐,需要粮草等妥善解决,不知道三司那边统计出我大宋各库状况?”
此刻负责三司的官员楚昭辅则回道:“陛下,大宋这几年各地风调雨顺,自从有了占城稻后,各地产量增加不少,而且我大宋也从海外诸国那儿交易了不少东西,这一次从大食那儿来的象牙、樟脑、玛瑙等物也都上呈国库。建隆年间最高有五六百万贯文;如今我大宋增开市舶司,边境又开设榷场、盐榷、马榷、酒榷、茶榷,又为国库增加不少税收。是以,大宋税多,虽然今年我大宋先后灭唐、汉,陛££££,下准许百姓少收一年税收,一年徭役。”
赵德昭头,继续追问道:“课税甚多,是以北伐无忧矣,不过其他粮食如何?”
楚昭辅道:“江南去年受灾今年已经解决,而且今年朝廷刚在城外试种了一批来自番邦的粮种,魏王殿下是能提高产量,解决饥荒的一种粮食,前几日臣派人亲自挖取查看了,那地下的果实倒是有拳头那么大,而且还是一个个的,如今也快到了收获的季节,在大雪前就可以收了。”
“张大官,吩咐人去取一二枚来,顺便将魏王传召到长春殿来。”
“是。”张德钧立即跑出殿,然后唤了一个内侍出宫找魏王赵德昭去了。
长春殿内,赵匡胤他们还在谈论着,眼下他们又将问题谈论到了北伐事宜上来。
皇帝的心思,大部分大臣的心底还是有数的,而且北伐一事也事关大宋的国威以及中原正统地位的确立。
北汉处于河东,若不拔除这颗钉子,大宋随时都会受到来自北方的危机。
赵普这个时候道:“陛下,臣还记得当年雪夜那晚,陛下让则平进献的一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如今南方诸国大部业已剪除,此后正是北伐,让我大宋实行一统中华之大业。”
“唔。”赵匡胤头,作为开国帝王,赵匡胤自然希望开疆拓土,给后人留下一个偌大又强盛的帝国,是以听到赵普这句话,他心底甚是激动,“则平得是,继续。”
“陛下,臣倒是赞成北伐之事,不过如今北伐暂无借口,出师无名,可我大宋也应该暗中开始准备一切。”
吕余庆道:“陛下,今我大宋兵多将广,仓廪丰厚,又有朝廷火药、火器加紧研制,我大宋禁军、厢军等兵器铠甲也甚多。”
君臣在长春殿内商议地如火如荼当中,隔了半个时辰后,只见殿外来了一个穿着圆领王服的英俊少年郎,他进殿后立即拱手道:“儿臣赵德昭见过父皇,见过诸位大臣。”
身后的贵子则带了一个篮子,然后放在了地上,他抹着汗水立即道:“陛下,粮食送来了,都在这儿呢。”
赵匡胤见到一个篮子送来,篮子里面放着各色不一的种植物,他随即从龙椅上起身,然后走向篮子那里。
赵德昭见到赵匡胤走了过来,立即拿起篮子,然后端到赵匡胤的面前给他看。
赵匡胤见到篮子被端了上来,他看去篮子内的那些果实道:“昭儿,这个就是今年种下去的种子么?”
“是的,父皇,这是从海外荒地那儿运送而来的,就在这儿。”赵德昭为了解释清楚,他指着长春殿内挂着的一副世界地图,然后走到了那副地图前,赵匡胤也在后头跟着。
赵德昭指着地图上美洲的那个地方,然后道:“父皇,就是这儿了,这个中间隔着大海,然后需要坐船到达此处,这儿就是这种种子发现的地方了。”
赵匡胤看着地图上的一切道:“哦?这个坐船过去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赵德昭估摸算了一下大概要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他就给赵匡胤听。
赵匡胤狐疑道:“三四个月时间,这个有些长了,不过这些物事能从那里带回来,也算历经了千辛万苦了。”赵匡胤知道在海上船员们要遭受狂风暴雨,船员们有时候并不一定会适应船上的颠簸,出现一些晕船的现象,所以能活着回来,并带回了这些种子,赵匡胤心中还是非常满足的。
赵德昭镇定自若,他拱手回道:“是的,父皇。当人在大海中航行,一望无际都是蓝天大海,这种景象非意志力刻苦之人才能体会得到的。”
赵匡胤听了头,其余在场的大臣们也是听了也是频频头,倒是一旁的赵光义却转过头去,一双眼睛内有些冷嘲热讽似的。
随即赵匡胤蹲下身子,然后从篮子内拿出一个物事,他问道:“昭儿,这个粗粗.红红的像地黄的是何物?”
赵德昭介绍道:“父皇,这叫红薯,也叫番薯,此物可以生食,也可以熟食,也可炸着吃,也可炒着吃……”
“这个呢?”赵匡胤放下红薯,拿起另外一个比红薯略的,表皮上面是淡黄.色的一个果实,他凑近闻了一下,并没有发现有什么独特的气味。
赵德昭介绍道:“父皇,这是土豆,也叫它土.蛋.子,此物却只能熟得吃,生吃则会得病,而且若是表面有嫩芽发出来了,也不能吃,有毒,若是表面出现绿色的斑,也不能吃,有毒。是以熟食才能吃。”
“此物,居然如此毒,还是烧熟了好罢。”当赵匡胤听到“有毒”二字的时候,他吓得赶紧将手上的土豆给扔掉了,土豆在地上开始滚了起来,然后滚到赵光义的脚下。
赵光义看见土豆滚了过来,立即弯下了身子,然后去捡地上的土豆,就在这个时候,忽然间从他的袖口掉出一块玉佩,在玉佩掉在地上的那一刻,赵德昭快速地看了一下,他发现那块玉佩熟悉的很,不过赵德昭也并没有太在意。
赵光义从地上捡起玉佩后,又将土豆捡起来,然后交给自己的侄子赵德昭,赵德昭苦笑了一下,随即又介绍其余几样物事,“父皇,这些种子来年的时候只要埋在土地,就能生根发芽,而且产量也比水稻、麦子要高一些。这些对土地的要求也不高,山坡上、黄泥地里都可以栽种……”
听着赵德昭这些的时候,赵匡胤君臣都头,只要能吃,并能提高产量,这样对大宋而言就算是好事。
完这个,赵匡胤道:“昭儿,今日唤你来除了此事,还有其他事情,想必你在路上也听了罢。”
赵德昭道:“父皇,方才听张大官提起,父皇决议北伐,邀诸位大臣来此商议,不知父皇现下商议的如何了?”
“北伐乃我大宋大事,需要谨慎行之,如今也只是商议出了一个大概,具体还需进一步商议。”
赵德昭一脸正色,他拱手道:“昭儿也是赞成北伐,方才也听了伪汉主刘钧病重之事,这倒并不是甚么大事,只不过若是那伪汉主刘钧病死,太子未立,恐怕那伪汉朝廷要经历一场腥风血雨了。
因为那伪汉的皇子刘继恩与刘继元虽一母同胞,可却私下斗得甚是厉害,伪汉臣子们恐怕也会在这两个皇子间抉择。所以父皇倒是可以趁此机会北伐,不过这个时机倒是要选对,切勿失去了。”
赵匡胤见赵德昭分析地有理,他用赞许的目光看着赵德昭,与此同时他心里也在想一件事情,就是大宋也是储君未立,不知道会不会步上其他朝代的后尘,他也是这么一想,登时恢复神色,头道:“唔,昭儿言之有理,不过当下还需讨论兵力、粮草之事,你先坐下罢。北伐是一件大事,诸位若有异议可以提出来,今日长春殿内一块解决了。”
众人心道:如今大宋已无南面之忧患,平定了南方,大宋疆土一下子扩张了不少,百姓户数也增加了不少,而在南方他们要处理许多遗族君臣,幸好攻打(南)唐所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比预计中减轻了不少的损失,而(南)汉也是直接献土而归,避免了直接武力冲突。
赵普、薛居正、沈义伦、吕余庆、赵光义等人陆续到达长春殿内。这一次赵匡胤也让枢密院职方馆的周全、李辛二人参与今日偏殿商讨。
赵匡胤今日已经早早地到达了此处,待大臣们陆续而来,他则道:“今日邀众卿起来,为的是伪汉国之事,如今此国虽未南下,可我大宋北进之时,势必要与此国相争,而辽国也是首当其冲之地,今日召你们前来,是来听听你们的高见的。”
赵普等人已经全部坐在了长春殿内,北伐一事事关重大,所需粮草、兵力、军器都需要提前安排,因此干系重大,一场战争的胜负都关系于此,是以他们方才就在路上一路思索而来。
赵匡胤见众大臣都在思索,他雄心勃勃道:“诸位,如今伪汉主刘钧病重,伪汉朝廷内明争暗斗,争斗不断,汉国的实力也被削弱不少,这一次我大宋正好可以将目标对准北方,一举攻下晋阳这座坚城。”
赵普问道:“陛下,眼下若是北伐,需要粮草等妥善解决,不知道三司那边统计出我大宋各库状况?”
此刻负责三司的官员楚昭辅则回道:“陛下,大宋这几年各地风调雨顺,自从有了占城稻后,各地产量增加不少,而且我大宋也从海外诸国那儿交易了不少东西,这一次从大食那儿来的象牙、樟脑、玛瑙等物也都上呈国库。建隆年间最高有五六百万贯文;如今我大宋增开市舶司,边境又开设榷场、盐榷、马榷、酒榷、茶榷,又为国库增加不少税收。是以,大宋税多,虽然今年我大宋先后灭唐、汉,陛££££,下准许百姓少收一年税收,一年徭役。”
赵德昭头,继续追问道:“课税甚多,是以北伐无忧矣,不过其他粮食如何?”
楚昭辅道:“江南去年受灾今年已经解决,而且今年朝廷刚在城外试种了一批来自番邦的粮种,魏王殿下是能提高产量,解决饥荒的一种粮食,前几日臣派人亲自挖取查看了,那地下的果实倒是有拳头那么大,而且还是一个个的,如今也快到了收获的季节,在大雪前就可以收了。”
“张大官,吩咐人去取一二枚来,顺便将魏王传召到长春殿来。”
“是。”张德钧立即跑出殿,然后唤了一个内侍出宫找魏王赵德昭去了。
长春殿内,赵匡胤他们还在谈论着,眼下他们又将问题谈论到了北伐事宜上来。
皇帝的心思,大部分大臣的心底还是有数的,而且北伐一事也事关大宋的国威以及中原正统地位的确立。
北汉处于河东,若不拔除这颗钉子,大宋随时都会受到来自北方的危机。
赵普这个时候道:“陛下,臣还记得当年雪夜那晚,陛下让则平进献的一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如今南方诸国大部业已剪除,此后正是北伐,让我大宋实行一统中华之大业。”
“唔。”赵匡胤头,作为开国帝王,赵匡胤自然希望开疆拓土,给后人留下一个偌大又强盛的帝国,是以听到赵普这句话,他心底甚是激动,“则平得是,继续。”
“陛下,臣倒是赞成北伐之事,不过如今北伐暂无借口,出师无名,可我大宋也应该暗中开始准备一切。”
吕余庆道:“陛下,今我大宋兵多将广,仓廪丰厚,又有朝廷火药、火器加紧研制,我大宋禁军、厢军等兵器铠甲也甚多。”
君臣在长春殿内商议地如火如荼当中,隔了半个时辰后,只见殿外来了一个穿着圆领王服的英俊少年郎,他进殿后立即拱手道:“儿臣赵德昭见过父皇,见过诸位大臣。”
身后的贵子则带了一个篮子,然后放在了地上,他抹着汗水立即道:“陛下,粮食送来了,都在这儿呢。”
赵匡胤见到一个篮子送来,篮子里面放着各色不一的种植物,他随即从龙椅上起身,然后走向篮子那里。
赵德昭见到赵匡胤走了过来,立即拿起篮子,然后端到赵匡胤的面前给他看。
赵匡胤见到篮子被端了上来,他看去篮子内的那些果实道:“昭儿,这个就是今年种下去的种子么?”
“是的,父皇,这是从海外荒地那儿运送而来的,就在这儿。”赵德昭为了解释清楚,他指着长春殿内挂着的一副世界地图,然后走到了那副地图前,赵匡胤也在后头跟着。
赵德昭指着地图上美洲的那个地方,然后道:“父皇,就是这儿了,这个中间隔着大海,然后需要坐船到达此处,这儿就是这种种子发现的地方了。”
赵匡胤看着地图上的一切道:“哦?这个坐船过去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赵德昭估摸算了一下大概要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他就给赵匡胤听。
赵匡胤狐疑道:“三四个月时间,这个有些长了,不过这些物事能从那里带回来,也算历经了千辛万苦了。”赵匡胤知道在海上船员们要遭受狂风暴雨,船员们有时候并不一定会适应船上的颠簸,出现一些晕船的现象,所以能活着回来,并带回了这些种子,赵匡胤心中还是非常满足的。
赵德昭镇定自若,他拱手回道:“是的,父皇。当人在大海中航行,一望无际都是蓝天大海,这种景象非意志力刻苦之人才能体会得到的。”
赵匡胤听了头,其余在场的大臣们也是听了也是频频头,倒是一旁的赵光义却转过头去,一双眼睛内有些冷嘲热讽似的。
随即赵匡胤蹲下身子,然后从篮子内拿出一个物事,他问道:“昭儿,这个粗粗.红红的像地黄的是何物?”
赵德昭介绍道:“父皇,这叫红薯,也叫番薯,此物可以生食,也可以熟食,也可炸着吃,也可炒着吃……”
“这个呢?”赵匡胤放下红薯,拿起另外一个比红薯略的,表皮上面是淡黄.色的一个果实,他凑近闻了一下,并没有发现有什么独特的气味。
赵德昭介绍道:“父皇,这是土豆,也叫它土.蛋.子,此物却只能熟得吃,生吃则会得病,而且若是表面有嫩芽发出来了,也不能吃,有毒,若是表面出现绿色的斑,也不能吃,有毒。是以熟食才能吃。”
“此物,居然如此毒,还是烧熟了好罢。”当赵匡胤听到“有毒”二字的时候,他吓得赶紧将手上的土豆给扔掉了,土豆在地上开始滚了起来,然后滚到赵光义的脚下。
赵光义看见土豆滚了过来,立即弯下了身子,然后去捡地上的土豆,就在这个时候,忽然间从他的袖口掉出一块玉佩,在玉佩掉在地上的那一刻,赵德昭快速地看了一下,他发现那块玉佩熟悉的很,不过赵德昭也并没有太在意。
赵光义从地上捡起玉佩后,又将土豆捡起来,然后交给自己的侄子赵德昭,赵德昭苦笑了一下,随即又介绍其余几样物事,“父皇,这些种子来年的时候只要埋在土地,就能生根发芽,而且产量也比水稻、麦子要高一些。这些对土地的要求也不高,山坡上、黄泥地里都可以栽种……”
听着赵德昭这些的时候,赵匡胤君臣都头,只要能吃,并能提高产量,这样对大宋而言就算是好事。
完这个,赵匡胤道:“昭儿,今日唤你来除了此事,还有其他事情,想必你在路上也听了罢。”
赵德昭道:“父皇,方才听张大官提起,父皇决议北伐,邀诸位大臣来此商议,不知父皇现下商议的如何了?”
“北伐乃我大宋大事,需要谨慎行之,如今也只是商议出了一个大概,具体还需进一步商议。”
赵德昭一脸正色,他拱手道:“昭儿也是赞成北伐,方才也听了伪汉主刘钧病重之事,这倒并不是甚么大事,只不过若是那伪汉主刘钧病死,太子未立,恐怕那伪汉朝廷要经历一场腥风血雨了。
因为那伪汉的皇子刘继恩与刘继元虽一母同胞,可却私下斗得甚是厉害,伪汉臣子们恐怕也会在这两个皇子间抉择。所以父皇倒是可以趁此机会北伐,不过这个时机倒是要选对,切勿失去了。”
赵匡胤见赵德昭分析地有理,他用赞许的目光看着赵德昭,与此同时他心里也在想一件事情,就是大宋也是储君未立,不知道会不会步上其他朝代的后尘,他也是这么一想,登时恢复神色,头道:“唔,昭儿言之有理,不过当下还需讨论兵力、粮草之事,你先坐下罢。北伐是一件大事,诸位若有异议可以提出来,今日长春殿内一块解决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