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吴郡有变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醒来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任命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阎象、张勋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周泰、蒋钦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小乔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画蛇添足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情敌?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但使龙城飞将在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大婚前夕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诸葛瑾的大礼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晖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洞房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步练师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政策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饮鸩止渴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以身为饵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将归心
- 130 第一百三十章 杨弘叛变
- 131 第一百三十一章 满宠
- 132 第一百三十二章 羞辱王冲?
- 133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上屋抽梯
- 134 第一百三十四章 后续影响
- 135 第一百三十五章 荆州蒯良
- 136 第一百三十六章 围魏救赵
- 137 第一百三十七章 发展中的淮南
- 138 第一百三十八章 夜色撩人
- 139 第一百三十九章 义阳魏延
- 140 第一百四十章 太史慈斗魏延
- 141 第一百四十一章 毒士贾诩
- 142 第一百四十二章 道破玄机
- 143 第一百四十三章 张绣归降
- 144 第一百四十四章 博望坡两军对峙
- 145 第一百四十五章 阵前激斗
- 146 第一百四十六章 曹操的谋划
- 147 第一百四十七章 魏延中计
- 148 第一百四十八章 回军救援
- 149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夜袭?
- 150 第一百五十章 连环计
- 151 第一百五十一章 火烧曹营
- 152 第一百五十二章 进退两难
- 153 第一百五十三章 求和?
- 154 第一百五十四章 条件
- 155 第一百五十五章 交易
- 156 第一百五十六章 乐进归降
- 157 第一百五十七章 终收太史慈
- 158 第一百五十八章 回归淮南
- 159 第一百五十九章 遇刺(求订阅)
- 160 第一百六十章 暗部
- 161 第一百六十一章 官渡之战始,孙策遇刺亡
- 162 第一百六十二章 风雨飘摇的江东
- 163 第一百六十三章 兵围柴桑,调虎离山
- 164 第一百六十四章 攻陷湖口
- 165 第一百六十五章 黄盖撤军
- 166 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败黄盖
- 167 第一百六十七章 夜袭柴桑
- 168 第一百六十八章 破城
- 169 第一百六十九章 生擒陈武
- 170 第一百七十章 柴桑冯家
- 171 第一百七十一章 柴桑现状
- 172 第一百七十二章 愤怒的孙权
- 173 第一百七十三章 战火纷飞的豫章
- 174 第一百七十四章 孙翊
- 175 第一百七十五章 下牛渚
- 176 第一百七十六章 柳暗花明
- 177 第一百七十七章 骁勇朱桓
- 178 第一百七十八章 魏延斩朱桓
- 179 第一百七十九章 朱纯骂朱治
- 180 第一百八十章 陷阵之志,有死无生
- 181 第一百八十一章 孙翊之死
- 182 第一百八十二章 曲阿小将
- 183 第一百八十三章 徐氏
- 184 第一百八十四章 强占徐氏
- 185 第一百八十五章 郝昭兵败
- 186 第一百八十六章 堕落的徐氏
- 187 第一百八十七章 战局不利
- 188 第一百八十八章 刘晔vs周瑜
- 189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中计兵败
- 190 第一百九十章 野兽出笼
- 191 第一百九十一章 空城计
- 192 第一百九十二章 巧舌如簧
- 193 第一百九十三章 太史慈阵斩潘璋
- 194 第一百九十四章 入驻石城
- 195 第一百九十五章 调虎离山?
- 196 第一百九十六章 周瑜的心理战
- 197 第一百九十七章 陷阵营的逆袭
- 198 第一百九十八章 浴血奋战郝伯道
- 199 第一百九十九章 事与愿违
- 200 第两百章 天罗地网
- 201 第两百零一章 绝处求生,阵斩韩当
- 202 第两百零二章 九死一生的突围战
- 203 第两百零三章 神秘马车
- 204 第两百零四章 谢家父子
- 205 第两百零五章 王冲与孙权最大的不同
- 206 第两百零六章 再多一个也无妨
- 207 第两百零七章 柴桑攻防
- 208 第两百零八章 引蛇出洞
- 209 第两百零九章 乐进与黄盖
- 210 第两百一十章 南昌抢夺找
- 211 第两百一十一章 黄盖之死
- 212 第两百一十二章 求和?
- 213 第两百一十三章 孙权的决定
- 214 第两百一十四章 王冲很矛盾
- 215 第两百一十五章 王冲的底限
- 216 第两百一十六章 刘晔斥张纮
- 217 第两百一十七章 谈判
- 218 第两百一十八章 谢氏
- 219 第两百一十九章 秣陵变故
- 220 第两百二十章 发泄
- 221 第两百二十一章 谈判破裂
- 222 第两百二十二章 故鄣易主
- 223 第两百二十三章 生擒贺齐
- 224 第两百二十四章 方寸大乱的孙权
- 225 第两百二十五章 程普撤军
- 226 第两百二十六章 大败程普
- 227 第两百二十七章 程普之死
- 228 第两百二十八章 谈判(二)
- 229 第两百二十九章 谈判(三)
- 230 第两百三十章 谈判(四)
- 231 第两百三十一章 孙权妥协
- 232 第两百三十二章 钱唐有大才
- 233 第两百三十三章 董袭归降
- 234 第两百三十四章 荆州的反应
- 235 第两百三十五章 卧龙凤雏争锋相对
- 236 第两百三十六章 风波诡谲的局势
- 237 第两百三十七章 秣陵会盟
- 238 第两百三十八章 孙氏尚香
- 239 第两百三十九章 班师回朝
- 240 第两百四十章 曹操来使
- 241 第两百四十一章 帮还是不帮?
- 242 第两百四十二章 出兵汝南
- 243 第两百四十三章 徐庶之谋
- 244 第两百四十四章 乐进中伏
- 245 第两百四十五章 隔江对射
- 246 第两百四十六章 兵临城下
- 247 第两百四十七章 太史享战龚都
- 248 第两百四十八章 阵前斗将
- 249 第两百四十九章 王冲战赵云
- 250 第两百五十章 百鸟朝凤
- 251 第两百五十一章 城门追击战
- 252 第两百五十二章 刘辟归降
- 253 第两百五十三章 追击刘备
- 254 第两百五十四章 赵云断后
- 255 第两百五十五章 生擒赵云
- 256 第两百五十六章 命硬的刘备
- 257 第两百五十七章 犹豫不决的刘表
- 258 第两百五十八章 论客孙乾
- 259 第两百五十九章 赵云的震惊
- 260 第两百六十章 王冲劝赵云
- 261 第两百六十一章 官渡之战的结局
- 262 第两百六十二章 宫斗
- 263 第两百六十三章 火云追风兽
- 264 第两百六十四章 合作敲定
- 265 第两百六十五章 赵云终降
- 266 第两百六十六章 小乔早产
- 267 第两百六十七章 长子王取
- 268 第两百六十八章 后续影响
- 269 第两百六十九章 郭嘉辩荀彧
- 270 第两百七十章 袁绍死了?
- 271 第两百七十一章 定计鄂县
- 272 第两百七十二章 北方乱局
- 273 第两百七十三章 发兵江夏
- 274 第两百七十四章 釜底抽薪
- 275 第两百七十五章 刘晔诈城
- 276 第两百七十六章 绝望的黄射
- 277 第两百七十七章 大仇得报
- 278 第两百七十八章 狂热
- 279 第两百七十九章 黄祖发兵
- 280 第两百八十章 骁勇周泰
- 281 第两百八十一章 关门打狗
- 282 第两百八十二章 吓破胆的蔡瑁
- 283 第两百八十三章 蒯良的深谋远虑
- 284 第两百八十四章 烽烟再起的江东
- 285 第两百八十五章 追击周瑜
- 286 第两百八十六章 凌操中计
- 287 第两百八十七章 周瑜的回马枪
- 288 第两百八十八章 破釜沉舟
- 289 第两百八十九章 吕蒙
- 290 第两百九十章 功亏一篑
- 291 第两百九十一章 战争,才刚刚开始呢
- 292 第两百九十二章 陆氏伯言
- 293 第两百九十三章 夺城失败
- 294 第两百九十四章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 295 第两百九十五章 陆逊之谋
- 296 第两百九十六章 鲁肃之策,贾诩之谋
- 297 第两百九十七章 孙权撤军
- 298 第两百九十八章 苏飞的疯狂
- 299 第两百九十九章 甘宁的决定
- 300 第三百章 接弦战
- 301 第三百零一章 大败黄祖
- 302 第三百零二章 轻松
- 303 第三百零三章 混饭吃的郭嘉
- 304 第三百零四章 蔡瑁张允
- 305 第三百零五章 专业坑友三十年
- 306 第三百零六章 蔡瑁的大礼
- 307 第三百零七章 周瑜气张昭
- 308 第三百零八章 将帅失和
- 309 第三百零九章 另有阴谋
- 310 第三百一十章 瞒天过海
- 311 第三百一十一章 吕蒙之危
- 312 第三百一十二章 吕蒙归降
- 313 第三百一十三章 冥顽不灵
- 314 第三百一十四章 走投无路的周瑜
- 315 第三百一十五章 贾诩的威胁
- 316 第三百一十六章 邾县大战
- 317 第三百一十七章 ‘好人’蔡瑁
- 318 第三百一十八章 血战荆州军
- 319 第三百一十九章 惨胜
- 320 第三百二十章 谁来统兵?
- 321 第三百二十一章 劝降
- 322 第三百二十二章 顾雍
- 323 第三百二十三章 顾雍的心思
- 324 第三百二十四章 心照不宣
- 325 第三百二十五章 魏延的小心眼
- 326 第三百二十六章 锦帆武卒
- 327 第三百二十七章 发狂的吕范
- 328 第三百二十八章 进退两难的孙静
- 329 第三百二十九章 又中计了
- 330 第三百三十章 该结束了
- 331 第三百三十一章 大机遇?
- 332 第三百三十二章 一支暗箭
- 333 第三百三十三章 甘宁战黄忠
- 334 第三百三十四章 天时地利人和
- 335 第三百三十五章 神兵天降
- 336 第三百三十六章 将计就计
- 337 第三百三十七章 当头棒喝
- 338 第三百三十八章 突围前奏
- 339 第三百三十九章 又添大才
- 340 第三百四十章 王冲之谋
- 341 第三百四十一章 完了
- 342 第三百四十二章 孙权之死
- 343 第三百四十三章 义子
- 344 第三百四十四章 火烧江津港
- 345 第三百四十五章 陈武下武陵
- 346 第三百四十六章 两件大事
- 347 第三百四十七章 取死之道
- 348 第三百四十八章 刘磐的试探
- 349 第三百四十九章 觐见之礼
- 350 第三百五十章 悍勇黄忠
- 351 第三百五十一章 西门激战
- 352 第三百五十二章 江东都督
- 353 第三百五十三章 兵进零陵
- 354 第三百五十四章 一统荆南
- 355 第三百五十五章 再战邾县
- 356 第三百五十六章 血战
- 357 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败王威
- 358 第三百五十八章 蒯氏暗助
- 359 第三百五十九章 全据江夏
- 360 第三百六十章 江夏太守
- 361 第三百六十一章 刘备的机会
- 362 第三百六十二章 暗潮汹涌
- 363 第三百六十三章 刘表教子
- 364 第三百六十四章 刘表病逝,徐庶之谋
- 365 第三百六十五章 襄阳大火
- 366 第三百六十六章 出逃与追击
- 367 第三百六十七章 霍峻
- 368 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退为进
- 369 第三百六十九章 周泰袭营
- 370 第三百七十章 甘宁战张飞
- 371 第三百七十一章 曹仁出兵
- 372 第三百七十二章 徐庶荐诸葛
- 373 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中对
- 374 第三百七十四章 战张飞
- 375 第三百七十五章 追击
- 376 第三百七十六章 关羽到来
- 377 第三百七十七章 求贤鹿门山
- 378 第三百七十八章 黄家父女
- 379 第三百七十九章 强纳黄月英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百二十一章 诸葛瑾的大礼
第一百二十一章 诸葛瑾的大礼
建安四年,七月二十八日,王冲婚礼当日。
辰时,因为在巢湖忙于屯田事宜而无法亲自赶来皖城祝贺的诸葛瑾派人送来了贺礼,送礼者并不是别人,正是此前返回安丰去接家人的丁奉。
丁奉是王冲亲卫,王冲在哪,那他自然也要在哪,所以在回到巢湖得知王冲已经来皖城后,他便也立刻带上家人快马加鞭的赶了过来,顺道还捎上了诸葛瑾的贺礼与被囚禁的太史慈。
诸葛瑾的贺礼很‘特别’,并不是死物,竟是活生生的四个人。
这段时间,随着锦帆开设纳贤馆,陆陆续续前来投靠的人才不在少数,诸葛瑾在这些人才中精挑细选出四人,作为这次王冲成婚的贺礼给送来了皖城。
四人当中,王冲首先注意到的是体格雄壮,孔武有力的徐盛。
与丁奉同为东吴十二虎臣之一的徐盛,如今才刚刚二十出头,几年前为躲避战乱,从家乡莒县迁居到了吴县,如果按照历史的轨迹,徐盛应该会在明年孙策死后加入江东军,可这一切,已经随着王冲的一纸唯才是举令发生了改变。
徐盛的来投令王冲欣喜若狂,要知道随着锦帆军队的壮大,甘宁已经隐隐有些独木难支,在太史慈、周泰、蒋钦这三员大将归顺之前,锦帆可用的将领实在太少。
目前的徐盛还不太成熟,不过多少也能帮甘宁分担一些压力,所以王冲二话不说就将徐盛封为别部司马,直接划到了甘宁麾下。
除了徐盛,剩下三个都是文臣,其中一人年近四询,姓吕名岱字定公,广陵海陵人。
吕岱是典型的大器晚成,四十岁之前一直都在海陵县当县吏,给人跑腿,多年来都没能得到出头的机会,后来避乱江东,获得孙权赏识,这才开始渐渐的崛起。
前世经常有人讨论,丁奉跟廖化到底谁才是三国的活化石,答案其实一个都不是,因为那个真正的活化石,是吕岱。
吕岱公元161年出生,直到公元256年才挂,足足活了九十五年,八十四岁那年升任大将军,后来又迁为大司马,他这一生戮力奉公,一直在为孙吴开疆拓土,可谓战功赫赫。
吕岱的能力毋庸置疑,而且本身就有近二十年的官场经历,所以王冲直接将他封为了皖城令,与雷绪一文一武共同管理皖城。
第三位是真正的大才,步骘步子山,孙吴重臣,官至骠骑将军、丞相,授爵临湘侯,位高权重,曾平定交州与荆南叛乱,随后又驻守西陵近二十年,就连边境的曹魏将士,亦十分敬仰他的威信。
在所有的锦帆文臣之中,刘晔与鲁肃更长于军略,而论治理地方,纵然是诸葛瑾也要差了步骘一筹。
以步骘的能力,足以担任一州刺史,不过现在的他还太稚嫩,王冲不想拔苗助长,于是经过认真思考,便决定暂时任命他为巢县县令兼屯田校尉,先在诸葛瑾身边担任一段时间的副手,等熟悉了运作之后,便全权接过屯田事宜。
四人中最后一人姓卫名旌字子旗,是步骘的好基友。
王冲对卫旌的印象倒是不深,只依稀记得他是随步骘一同入仕孙权的,不过诸葛瑾既然把他一起推荐过来了,说明他还是有些能力的,于是王冲便让他顶替严畯担任巢县郡丞,辅佐步骘共同管理地方,至于严畯,在派粮行动结束之后,王冲便会将他与诸葛瑾一起调回皖城。
四人对王冲这样的安排都很满意,甚至有些喜出望外,在此之前,他们做梦也不曾想到,自己才刚刚加入锦帆,就能得到如此重用,这也确确实实让他们感受到了王冲与其他诸侯的不同之处。
大胆!
没错,对于王冲不拘一格的用人方式,他们也只能用大胆来形容了,若是在其他诸侯麾下,他们即使真的很有能力,想爬到如今的地位,恐怕也需要很长的时日,哪能像现在这样,一下子就拥有这么高的起点?
不过这也反而让他们更有压力,因为王冲说的很明确,在锦帆,资历只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有能力,如果他们在一段时间内还无法做出能令王冲满意的成绩,王冲随时都有可能将他们罢拙甚至治罪。
到了巳时,鲁肃与郝昭也带着貂蝉与一千名陷阵营士卒抵达了皖城。
郝昭确实能力不俗,才训练了大半个月,陷阵营便已初具雏形,一个个身形魁梧,排列整齐,散发着一股肃杀之气,相信再过些时日,那支曾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精锐之师,便会再次浴火重生,高傲的出现在世人眼中。
王冲一边让下人送貂蝉去见吕绮玲,一边热情的将鲁肃与郝昭迎入了太守府。
“子敬、伯道一路辛苦,合肥正值百废待兴,这段时间应该忙坏了吧?”
两人闻言连道不累,不过从他们疲惫的神色上来看,两人显然是在撒谎。
李涛身为合肥太守,虽然虚心好学,但一开始其实什么也不懂,鲁肃忙着收敛流民,治理民生,郝昭一边操练陷阵营,一边还要督促工匠与流民修建城墙,扩建护城河,忙的可以说是昏天暗地。
好在经过半个多月没日没夜的努力,合肥的一切都已进入平稳的发展,李涛也渐渐上手,熟悉了事务,再加上新上任的杨弘也可替他分担一部分的压力,要不然王冲还真不敢将鲁肃与郝昭调回皖城。
杨弘能在袁术麾下担任长史之职,能力或许不如刘晔、鲁肃等人出众,但应该还是有些真才实学的,毕竟袁术也不是傻子,若是光靠阿谀奉承,杨弘是无论如何也爬不到长史之位的。
王冲拍拍两人肩膀:“总之这次回来,你们且先好好休息上几日再说。”
王冲说到这里,又好似想到了什么,问鲁肃道:“对了子敬,不知可曾接回令堂?”
鲁肃拱手道:“多谢主公关心,家母几日前便已被安然接回合肥,现已随我一起到了皖城。”
“如此便好。”王冲点点头,随即招招手叫来黄猗,道,“速在皖城为鲁军师与郝将军寻两座上好的府邸,今晚酒宴结束之前必须办好,记住,哪怕用高价购买也不许用强,不然我定要你好看!”
“诺!”
黄猗领命而去,王冲揉了揉太阳穴,对两人歉意的笑笑:“抱歉,这两天实在太忙了,都忘了提前帮你们物色府邸。”
王冲的体恤关怀让两人很是感动,尤其是鲁肃,说起来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王冲,可哪怕仅仅是首次照面,鲁肃就已经被王冲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好感度急速飙升,险些爆表。
接下来,王冲正式封鲁肃为锦帆右军师,刘晔为左军师,地位略高于鲁肃。
至于郝昭则仍为陷阵都尉,不过王冲打算将陷阵营士卒扩充至三千人,与铁卫营相等,这两支军队,将来都无疑会是锦帆大军中的王牌之师。
辰时,因为在巢湖忙于屯田事宜而无法亲自赶来皖城祝贺的诸葛瑾派人送来了贺礼,送礼者并不是别人,正是此前返回安丰去接家人的丁奉。
丁奉是王冲亲卫,王冲在哪,那他自然也要在哪,所以在回到巢湖得知王冲已经来皖城后,他便也立刻带上家人快马加鞭的赶了过来,顺道还捎上了诸葛瑾的贺礼与被囚禁的太史慈。
诸葛瑾的贺礼很‘特别’,并不是死物,竟是活生生的四个人。
这段时间,随着锦帆开设纳贤馆,陆陆续续前来投靠的人才不在少数,诸葛瑾在这些人才中精挑细选出四人,作为这次王冲成婚的贺礼给送来了皖城。
四人当中,王冲首先注意到的是体格雄壮,孔武有力的徐盛。
与丁奉同为东吴十二虎臣之一的徐盛,如今才刚刚二十出头,几年前为躲避战乱,从家乡莒县迁居到了吴县,如果按照历史的轨迹,徐盛应该会在明年孙策死后加入江东军,可这一切,已经随着王冲的一纸唯才是举令发生了改变。
徐盛的来投令王冲欣喜若狂,要知道随着锦帆军队的壮大,甘宁已经隐隐有些独木难支,在太史慈、周泰、蒋钦这三员大将归顺之前,锦帆可用的将领实在太少。
目前的徐盛还不太成熟,不过多少也能帮甘宁分担一些压力,所以王冲二话不说就将徐盛封为别部司马,直接划到了甘宁麾下。
除了徐盛,剩下三个都是文臣,其中一人年近四询,姓吕名岱字定公,广陵海陵人。
吕岱是典型的大器晚成,四十岁之前一直都在海陵县当县吏,给人跑腿,多年来都没能得到出头的机会,后来避乱江东,获得孙权赏识,这才开始渐渐的崛起。
前世经常有人讨论,丁奉跟廖化到底谁才是三国的活化石,答案其实一个都不是,因为那个真正的活化石,是吕岱。
吕岱公元161年出生,直到公元256年才挂,足足活了九十五年,八十四岁那年升任大将军,后来又迁为大司马,他这一生戮力奉公,一直在为孙吴开疆拓土,可谓战功赫赫。
吕岱的能力毋庸置疑,而且本身就有近二十年的官场经历,所以王冲直接将他封为了皖城令,与雷绪一文一武共同管理皖城。
第三位是真正的大才,步骘步子山,孙吴重臣,官至骠骑将军、丞相,授爵临湘侯,位高权重,曾平定交州与荆南叛乱,随后又驻守西陵近二十年,就连边境的曹魏将士,亦十分敬仰他的威信。
在所有的锦帆文臣之中,刘晔与鲁肃更长于军略,而论治理地方,纵然是诸葛瑾也要差了步骘一筹。
以步骘的能力,足以担任一州刺史,不过现在的他还太稚嫩,王冲不想拔苗助长,于是经过认真思考,便决定暂时任命他为巢县县令兼屯田校尉,先在诸葛瑾身边担任一段时间的副手,等熟悉了运作之后,便全权接过屯田事宜。
四人中最后一人姓卫名旌字子旗,是步骘的好基友。
王冲对卫旌的印象倒是不深,只依稀记得他是随步骘一同入仕孙权的,不过诸葛瑾既然把他一起推荐过来了,说明他还是有些能力的,于是王冲便让他顶替严畯担任巢县郡丞,辅佐步骘共同管理地方,至于严畯,在派粮行动结束之后,王冲便会将他与诸葛瑾一起调回皖城。
四人对王冲这样的安排都很满意,甚至有些喜出望外,在此之前,他们做梦也不曾想到,自己才刚刚加入锦帆,就能得到如此重用,这也确确实实让他们感受到了王冲与其他诸侯的不同之处。
大胆!
没错,对于王冲不拘一格的用人方式,他们也只能用大胆来形容了,若是在其他诸侯麾下,他们即使真的很有能力,想爬到如今的地位,恐怕也需要很长的时日,哪能像现在这样,一下子就拥有这么高的起点?
不过这也反而让他们更有压力,因为王冲说的很明确,在锦帆,资历只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有能力,如果他们在一段时间内还无法做出能令王冲满意的成绩,王冲随时都有可能将他们罢拙甚至治罪。
到了巳时,鲁肃与郝昭也带着貂蝉与一千名陷阵营士卒抵达了皖城。
郝昭确实能力不俗,才训练了大半个月,陷阵营便已初具雏形,一个个身形魁梧,排列整齐,散发着一股肃杀之气,相信再过些时日,那支曾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精锐之师,便会再次浴火重生,高傲的出现在世人眼中。
王冲一边让下人送貂蝉去见吕绮玲,一边热情的将鲁肃与郝昭迎入了太守府。
“子敬、伯道一路辛苦,合肥正值百废待兴,这段时间应该忙坏了吧?”
两人闻言连道不累,不过从他们疲惫的神色上来看,两人显然是在撒谎。
李涛身为合肥太守,虽然虚心好学,但一开始其实什么也不懂,鲁肃忙着收敛流民,治理民生,郝昭一边操练陷阵营,一边还要督促工匠与流民修建城墙,扩建护城河,忙的可以说是昏天暗地。
好在经过半个多月没日没夜的努力,合肥的一切都已进入平稳的发展,李涛也渐渐上手,熟悉了事务,再加上新上任的杨弘也可替他分担一部分的压力,要不然王冲还真不敢将鲁肃与郝昭调回皖城。
杨弘能在袁术麾下担任长史之职,能力或许不如刘晔、鲁肃等人出众,但应该还是有些真才实学的,毕竟袁术也不是傻子,若是光靠阿谀奉承,杨弘是无论如何也爬不到长史之位的。
王冲拍拍两人肩膀:“总之这次回来,你们且先好好休息上几日再说。”
王冲说到这里,又好似想到了什么,问鲁肃道:“对了子敬,不知可曾接回令堂?”
鲁肃拱手道:“多谢主公关心,家母几日前便已被安然接回合肥,现已随我一起到了皖城。”
“如此便好。”王冲点点头,随即招招手叫来黄猗,道,“速在皖城为鲁军师与郝将军寻两座上好的府邸,今晚酒宴结束之前必须办好,记住,哪怕用高价购买也不许用强,不然我定要你好看!”
“诺!”
黄猗领命而去,王冲揉了揉太阳穴,对两人歉意的笑笑:“抱歉,这两天实在太忙了,都忘了提前帮你们物色府邸。”
王冲的体恤关怀让两人很是感动,尤其是鲁肃,说起来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王冲,可哪怕仅仅是首次照面,鲁肃就已经被王冲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好感度急速飙升,险些爆表。
接下来,王冲正式封鲁肃为锦帆右军师,刘晔为左军师,地位略高于鲁肃。
至于郝昭则仍为陷阵都尉,不过王冲打算将陷阵营士卒扩充至三千人,与铁卫营相等,这两支军队,将来都无疑会是锦帆大军中的王牌之师。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