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29 第三百二十七章 :遇刺主谋
- 330 第三百二十八章 :谁是真凶
- 331 第三百二十九章 :可汗长子
- 332 第三百三十章 :胆大包天
- 333 第三百三十一章 :真相
- 334 第三百三十二章 :谁算计了谁
- 335 第三百三十三章 :动
- 336 第三百三十四章 :事发
- 337 第三百三十五章 :各方动向
- 338 第三百三十六章 :宫中有旨
- 339 第三百三十七章 :先声夺人
- 340 第三百三十八章 :倒打一耙
- 341 第三百三十九章 :诡辩
- 342 第三百四十章 :暗手!
- 343 第三百四十一章 :反转
- 344 第三百三十四章 :惊变
- 345 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流涌动
- 346 第三百四十四章 :定计
- 347 第三百四十五章 :谁是黄雀
- 348 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平静的一夜
- 349 第三百四十六章:惊变
- 350 第三百四十八章:强势破局
- 351 第三百四十九章:风波渐平
- 352 第三百五十章:最后的疯狂
- 353 第三百五十一章:束手就缚
- 354 第三百五十二章:尘埃落定……吗?
- 355 第三百五十三章:雍王谋反!
- 356 第三百五十四章:朝会结束之后
- 357 第三百五十五章:不按套路出牌……
- 358 第三百五十六章:什么意思……
- 359 第三百五十七章:烫手的山芋
- 360 第三百五十八章:你是赶不上的……
- 361 第三百五十九章:谋局
- 362 第三百六十章:平静
- 363 第三百六十一章:心如死灰的可汗
- 364 第三百六十二章:登门
- 365 第三百六十三章:调查
- 366 第三百六十四章:处置
- 367 第三百六十五章:不平常的味道
- 368 第三百六十六章:布置
- 369 第三百六十七章:派上用场的鱼符
- 370 第三百六十八章:负伤
- 371 第三百六十九章:一刻都不得消停
- 372 第三百七十章:山雨欲来
- 373 第三百七十一章:局势莫测
- 374 第三百七十二章:明修栈道
- 375 第三百七十三章:公之于众
- 376 第三百七十四章:太子去哪了?
- 377 第三百七十五章:兄弟相见
- 378 第三百七十七章:兵临城下
- 379 第三百七十八章:败退
- 380 第三百七十九章:
- 381 第三百八十章:疯狂的想法
- 382 第三百八十一章:生疑
- 383 第三百八十二章:攻城
- 384 第三百八十三章:孤身出城!
- 385 第三百八十四章:孤身犯险
- 386 第三百八十五章:洛阳宫的真相
- 387 第三百八十六章:刘仁轨的谋算
- 388 第三百八十七章:李弘的要求
- 389 第三百八十八章:煽动军心
- 390 第三百八十九章:局势大变
- 391 第三百九十章:事毕风起
- 392 第三百九十一章:九成宫见驾
- 393 第三百九十二章:母子温情
- 394 第三百九十三章:追根究底
- 395 第三百九十四章,决心
- 396 第三百九十五章:后续事宜?
- 397 第三百九十六章:王氏来人
- 398 第三百九十七章:第一回合
- 399 第三百九十八章:开胃小菜
- 400 第三百九十九章:王鸿的招数
- 401 第四百章:醉翁之意
- 402 第四百零一章:两难抉择
- 403 第四百零二章:王鸿来访
- 404 第四百零三章:谁在算计谁?
- 405 第四百零四:盛世大唐!
- 406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百三十七章 :先声夺人
第三百三十七章 :先声夺人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而停留。
虽然皇帝陛下这些日子称病不见外臣,但是实际上到底是什么情况,政事堂的诸位大佬们却是都心知肚明,这两日,太医院根本没有任何御医进宫诊病,要是皇帝陛下真的病了,又岂会如此?
无非是为了太子殿下封禁鸿胪寺一事罢了!
可是即便是如此,又能拖得了多久?
许敬宗看着朝臣前端一脸平静的太子殿下,脸上泛起一丝忧虑之色。
他们这位陛下虽然身体不大好,但是却是个励精图治的主,但凡朝会,从不耽误,即便是自己难以视朝,也会让皇后娘娘代为主持朝会。
所以无论如何,今天的朝会是逃不过去的,太子殿下如果不能在今天拿出一个令文武百官都信服的解释的话,恐怕这一关是没那么好过的!
何况眼下还有一个雍王在虎视眈眈……
转头瞧了一眼身旁的戴至德,却看见他同样一脸愁容,许敬宗暗暗叹了口气。
看来这次太子殿下真的是难逃一劫了!
如今已经算是入夏了,天气也渐渐变得炎热起来,虽然现在是大早上,天气依旧凉爽,但是含元殿前紧张的气氛却让许敬宗感到有几分不适应。
时辰到了,含元殿的大门仍旧是如期而开,并无任何不同!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恐怕今天的朝会并不平静。
和众人预料的相同,皇帝陛下根本没有任何病色,安安稳稳的坐在御座之上,而皇后娘娘的脸上也没有丝毫的忧心之色。
“陛下,臣弹劾东宫胆大妄为,擅自封禁鸿胪寺,请陛下明察!”
众臣行礼过后,还没等到其他人反应过来,御史中丞周允元便直接站了出来,态度鲜明的挑起了事端。
而显然的是,周允元的行为并不是个例,紧随在其后的还有七八位御史,都是移步出位,上奏的本章上皆是太子殿下擅自封禁鸿胪寺之事。
一时之间,太子仿佛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朝堂上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他的身上。
而许敬宗则是暗自叹了口气,他就知道会如此!
从那天吴良辅带着旨意来让他盖上门下省的大印的时候,许敬宗就已经明白了宫中的意思,虽然他一直拿捏不准皇后娘娘心中究竟是如何对待太子殿下的,但是无论这一次是陛下的旨意还是娘娘的旨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帝后一旦发声,必然不会有不同的声音出现。
也就是说,对于这一次封禁鸿胪寺的行为,太子殿下是取得了帝后的默许的。
可是即便如此,又能怎样?
要知道,就算是帝后二人,也不可能完全压制朝议汹汹,虽然帝后的这道旨意暗示意味相当明显,但是毕竟只是暗示而已。
政事堂这两天接到的弹劾奏折简直可以堆成山了!
若是再继续来几天,恐怕他们真的是要支撑不住了。
不过所幸今天帝后终于临朝,这个烫手的山芋终于不用再攥在自己的手里了,许敬宗松了口气的同时,心中也有些好奇,这种场面太子殿下不会料不到,那么他又有何好办法来解决呢?
“弘儿,这件事朕倒是接到了不少政事堂的奏禀,说是你封禁了整个鸿胪寺,将上下人等一应羁押,可有此事?”
李治的声音不带丝毫的喜怒,让人猜不透皇帝到底是什么心思。
而殿下的李弘则是更加平静,不卑不亢的拱了拱手道。
“回禀父皇,鸿胪寺如今不许出入是真,但是这擅自封禁鸿胪寺的罪名,儿臣却是不能领受!”
顿了顿,李弘转过身对着文武百官道。
“诸位,孤不知道你们是从何处得到的消息,说孤封禁了鸿胪寺,但是今天孤便在这里说清楚,之所以不许鸿胪寺出入,是因为突厥可汗遇刺一案尚未查清,孤将东宫六率布置在鸿胪寺的周围,也是奉了陛下旨意,倒是不知诸位有何可以弹劾之处?”
太子的这番话说的可谓强硬之极。
根本不承认自己越权封禁了鸿胪寺,而且还反过来质问那些上书弹劾之人,言辞不可谓不犀利!
不过李贤的嘴角却是泛起一丝讥讽的笑容,他还当自己这个太子哥哥能有多么高明的办法,原来说穿了不过是耍赖罢了,可是如今事实俱在,岂容他赖账?
神色一动,周允元便上前开口道。
“殿下,东宫六率调动固然是陛下允准之事,只是难不成这长安令会凭空诬陷殿下不成?崔敬文所上的奏折如今尚在政事堂留存,殿下可要调来查看?”
不料他的话音刚落,李弘的神色便是一凛,眼神微冷,淡淡的开口道。
“孤倒是不知道,长安令给父皇的奏折当中说了些什么,周中丞又是如何得知?难不成这政事堂当中,也有周中丞的人手不成?还是说,这臣属给君上的奏疏,已经随时可以昭告天下了吗?”
周允元的脸色顿时一滞,有些心虚的低下了头。
要知道,虽然这件事情整个长安城都传的风风雨雨,但是实际上起因却是因为长安令的一封奏疏,虽说这份奏疏并非密奏,但是理论上来说,也不应该传出政事堂。
李弘的这两句质问,可谓是名正言顺,让周允元难以解释……
“呵呵,太子哥哥何必如此苛责周中丞,鸿胪寺的动静闹的那般大,长安城中皆是略有耳闻,周中丞不过一时口误罢了,太子哥哥也不必揪着不放了吧!”
眼见周允元这便已经难以支撑,李贤心中暗骂一声废物,便移步上前,笑嘻嘻的说道。
不过李弘又岂会如此轻易的便让他们赖了去,当下脸色更为严肃,开口说道。
“六弟这话恕五哥不敢苟同,政事堂乃国之枢要,机密之处,若是连政事堂当中的奏疏都不能保密的话,那我大唐还有何秘密可言,故而此事必须调查清楚!”
顿了顿,李弘的神色变得更加冷冽了几分,转身对着周允元说道。
“敢请周中丞将此事解释清楚,为何长安令崔敬文呈报陛下的奏疏,周中丞竟然知道是何内容?”
虽然皇帝陛下这些日子称病不见外臣,但是实际上到底是什么情况,政事堂的诸位大佬们却是都心知肚明,这两日,太医院根本没有任何御医进宫诊病,要是皇帝陛下真的病了,又岂会如此?
无非是为了太子殿下封禁鸿胪寺一事罢了!
可是即便是如此,又能拖得了多久?
许敬宗看着朝臣前端一脸平静的太子殿下,脸上泛起一丝忧虑之色。
他们这位陛下虽然身体不大好,但是却是个励精图治的主,但凡朝会,从不耽误,即便是自己难以视朝,也会让皇后娘娘代为主持朝会。
所以无论如何,今天的朝会是逃不过去的,太子殿下如果不能在今天拿出一个令文武百官都信服的解释的话,恐怕这一关是没那么好过的!
何况眼下还有一个雍王在虎视眈眈……
转头瞧了一眼身旁的戴至德,却看见他同样一脸愁容,许敬宗暗暗叹了口气。
看来这次太子殿下真的是难逃一劫了!
如今已经算是入夏了,天气也渐渐变得炎热起来,虽然现在是大早上,天气依旧凉爽,但是含元殿前紧张的气氛却让许敬宗感到有几分不适应。
时辰到了,含元殿的大门仍旧是如期而开,并无任何不同!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恐怕今天的朝会并不平静。
和众人预料的相同,皇帝陛下根本没有任何病色,安安稳稳的坐在御座之上,而皇后娘娘的脸上也没有丝毫的忧心之色。
“陛下,臣弹劾东宫胆大妄为,擅自封禁鸿胪寺,请陛下明察!”
众臣行礼过后,还没等到其他人反应过来,御史中丞周允元便直接站了出来,态度鲜明的挑起了事端。
而显然的是,周允元的行为并不是个例,紧随在其后的还有七八位御史,都是移步出位,上奏的本章上皆是太子殿下擅自封禁鸿胪寺之事。
一时之间,太子仿佛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朝堂上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他的身上。
而许敬宗则是暗自叹了口气,他就知道会如此!
从那天吴良辅带着旨意来让他盖上门下省的大印的时候,许敬宗就已经明白了宫中的意思,虽然他一直拿捏不准皇后娘娘心中究竟是如何对待太子殿下的,但是无论这一次是陛下的旨意还是娘娘的旨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帝后一旦发声,必然不会有不同的声音出现。
也就是说,对于这一次封禁鸿胪寺的行为,太子殿下是取得了帝后的默许的。
可是即便如此,又能怎样?
要知道,就算是帝后二人,也不可能完全压制朝议汹汹,虽然帝后的这道旨意暗示意味相当明显,但是毕竟只是暗示而已。
政事堂这两天接到的弹劾奏折简直可以堆成山了!
若是再继续来几天,恐怕他们真的是要支撑不住了。
不过所幸今天帝后终于临朝,这个烫手的山芋终于不用再攥在自己的手里了,许敬宗松了口气的同时,心中也有些好奇,这种场面太子殿下不会料不到,那么他又有何好办法来解决呢?
“弘儿,这件事朕倒是接到了不少政事堂的奏禀,说是你封禁了整个鸿胪寺,将上下人等一应羁押,可有此事?”
李治的声音不带丝毫的喜怒,让人猜不透皇帝到底是什么心思。
而殿下的李弘则是更加平静,不卑不亢的拱了拱手道。
“回禀父皇,鸿胪寺如今不许出入是真,但是这擅自封禁鸿胪寺的罪名,儿臣却是不能领受!”
顿了顿,李弘转过身对着文武百官道。
“诸位,孤不知道你们是从何处得到的消息,说孤封禁了鸿胪寺,但是今天孤便在这里说清楚,之所以不许鸿胪寺出入,是因为突厥可汗遇刺一案尚未查清,孤将东宫六率布置在鸿胪寺的周围,也是奉了陛下旨意,倒是不知诸位有何可以弹劾之处?”
太子的这番话说的可谓强硬之极。
根本不承认自己越权封禁了鸿胪寺,而且还反过来质问那些上书弹劾之人,言辞不可谓不犀利!
不过李贤的嘴角却是泛起一丝讥讽的笑容,他还当自己这个太子哥哥能有多么高明的办法,原来说穿了不过是耍赖罢了,可是如今事实俱在,岂容他赖账?
神色一动,周允元便上前开口道。
“殿下,东宫六率调动固然是陛下允准之事,只是难不成这长安令会凭空诬陷殿下不成?崔敬文所上的奏折如今尚在政事堂留存,殿下可要调来查看?”
不料他的话音刚落,李弘的神色便是一凛,眼神微冷,淡淡的开口道。
“孤倒是不知道,长安令给父皇的奏折当中说了些什么,周中丞又是如何得知?难不成这政事堂当中,也有周中丞的人手不成?还是说,这臣属给君上的奏疏,已经随时可以昭告天下了吗?”
周允元的脸色顿时一滞,有些心虚的低下了头。
要知道,虽然这件事情整个长安城都传的风风雨雨,但是实际上起因却是因为长安令的一封奏疏,虽说这份奏疏并非密奏,但是理论上来说,也不应该传出政事堂。
李弘的这两句质问,可谓是名正言顺,让周允元难以解释……
“呵呵,太子哥哥何必如此苛责周中丞,鸿胪寺的动静闹的那般大,长安城中皆是略有耳闻,周中丞不过一时口误罢了,太子哥哥也不必揪着不放了吧!”
眼见周允元这便已经难以支撑,李贤心中暗骂一声废物,便移步上前,笑嘻嘻的说道。
不过李弘又岂会如此轻易的便让他们赖了去,当下脸色更为严肃,开口说道。
“六弟这话恕五哥不敢苟同,政事堂乃国之枢要,机密之处,若是连政事堂当中的奏疏都不能保密的话,那我大唐还有何秘密可言,故而此事必须调查清楚!”
顿了顿,李弘的神色变得更加冷冽了几分,转身对着周允元说道。
“敢请周中丞将此事解释清楚,为何长安令崔敬文呈报陛下的奏疏,周中丞竟然知道是何内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