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28 第三百二十六章 :帅位终定!
- 329 第三百二十七章 :遇刺主谋
- 330 第三百二十八章 :谁是真凶
- 331 第三百二十九章 :可汗长子
- 332 第三百三十章 :胆大包天
- 333 第三百三十一章 :真相
- 334 第三百三十二章 :谁算计了谁
- 335 第三百三十三章 :动
- 336 第三百三十四章 :事发
- 337 第三百三十五章 :各方动向
- 338 第三百三十六章 :宫中有旨
- 339 第三百三十七章 :先声夺人
- 340 第三百三十八章 :倒打一耙
- 341 第三百三十九章 :诡辩
- 342 第三百四十章 :暗手!
- 343 第三百四十一章 :反转
- 344 第三百三十四章 :惊变
- 345 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流涌动
- 346 第三百四十四章 :定计
- 347 第三百四十五章 :谁是黄雀
- 348 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平静的一夜
- 349 第三百四十六章:惊变
- 350 第三百四十八章:强势破局
- 351 第三百四十九章:风波渐平
- 352 第三百五十章:最后的疯狂
- 353 第三百五十一章:束手就缚
- 354 第三百五十二章:尘埃落定……吗?
- 355 第三百五十三章:雍王谋反!
- 356 第三百五十四章:朝会结束之后
- 357 第三百五十五章:不按套路出牌……
- 358 第三百五十六章:什么意思……
- 359 第三百五十七章:烫手的山芋
- 360 第三百五十八章:你是赶不上的……
- 361 第三百五十九章:谋局
- 362 第三百六十章:平静
- 363 第三百六十一章:心如死灰的可汗
- 364 第三百六十二章:登门
- 365 第三百六十三章:调查
- 366 第三百六十四章:处置
- 367 第三百六十五章:不平常的味道
- 368 第三百六十六章:布置
- 369 第三百六十七章:派上用场的鱼符
- 370 第三百六十八章:负伤
- 371 第三百六十九章:一刻都不得消停
- 372 第三百七十章:山雨欲来
- 373 第三百七十一章:局势莫测
- 374 第三百七十二章:明修栈道
- 375 第三百七十三章:公之于众
- 376 第三百七十四章:太子去哪了?
- 377 第三百七十五章:兄弟相见
- 378 第三百七十七章:兵临城下
- 379 第三百七十八章:败退
- 380 第三百七十九章:
- 381 第三百八十章:疯狂的想法
- 382 第三百八十一章:生疑
- 383 第三百八十二章:攻城
- 384 第三百八十三章:孤身出城!
- 385 第三百八十四章:孤身犯险
- 386 第三百八十五章:洛阳宫的真相
- 387 第三百八十六章:刘仁轨的谋算
- 388 第三百八十七章:李弘的要求
- 389 第三百八十八章:煽动军心
- 390 第三百八十九章:局势大变
- 391 第三百九十章:事毕风起
- 392 第三百九十一章:九成宫见驾
- 393 第三百九十二章:母子温情
- 394 第三百九十三章:追根究底
- 395 第三百九十四章,决心
- 396 第三百九十五章:后续事宜?
- 397 第三百九十六章:王氏来人
- 398 第三百九十七章:第一回合
- 399 第三百九十八章:开胃小菜
- 400 第三百九十九章:王鸿的招数
- 401 第四百章:醉翁之意
- 402 第四百零一章:两难抉择
- 403 第四百零二章:王鸿来访
- 404 第四百零三章:谁在算计谁?
- 405 第四百零四:盛世大唐!
- 406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百三十六章 :宫中有旨
第三百三十六章 :宫中有旨
紫宸殿。←
吴良辅恭敬的侍立在旁,而原本应当是身体欠安的李治却脸色红润,毫无病色的和武后一同坐在榻上。
片刻后,李治端详着手中的奏折开口问道。
“政事堂那边怎么样了?”
“回陛下,政事堂没有人再继续前来请见,据说许相已经派人去东宫询问过了,但是太子殿下闭门不见,如今几位相公已经遣人赶往鸿胪寺,查明事实了!”
吴良辅的声音带着一丝的幸灾乐祸。
很明显对于许敬宗做出的措施并不看好,想想也是,太子殿下既然有彻底封禁鸿胪寺的魄力,又岂会在乎政事堂的责问?
“那大理寺那边呢?”
李治的脸上却是没有丝毫的笑意,反倒是闪过一丝忧虑,继续开口问道。
“大理寺那边也没什么动静,不过今天早上,狄寺丞带着人将鸿胪寺上上下下的搜查了一遍,只是有没有所获老奴却是不清楚了,不过既然太子殿下如此信重他,想必也不至于空手而回!”
这一次吴良辅倒是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恭敬的回禀道。
只是却不免抬头偷偷的打量了一下皇帝的神色……
“媚娘,你说这区区的三日时间之内,弘儿真的能够将事情的真相查清楚吗?”
看着手中李弘昨夜呈上来的密信,李治的脸色却是不怎么好看。
“呵呵,陛下放心,弘儿素来性子稳重,这一次将事情闹得这么大,想必应该是有把握的,只是妾身更加关心的却是另一件事情……”
和李治不同的是,武后的脸色倒是轻松的很,仿佛对于李弘封禁鸿胪寺的这件事情毫不在意一般。
只不过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武后的脸上却是陡然闪过一丝凌厉之色。
“你是说昨天的那场刺杀吗?”
李治的眼睛也眯了起来,神色也是一下子冷了几分。
虽然昨天的那场刺杀事件发生之后,李弘即刻便封禁了鸿胪寺,防止消息外扩,但是要知道,当时在场的可不全是李弘的人,突厥长子遇刺这么大的事情,严善思绝对会第一时间就禀报给李治的。
何况李弘也没有想过要将这件事情瞒着李治,他之所以封锁消息,只是不想闹得满城风雨罢了。
“嗯,妾身这次倒是低估了这个突厥敌酋,没想到就连贤儿都被他玩弄在股掌当中,只怕如今贤儿还以为自己只是在配合他洗脱身上的嫌疑,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了他借刀杀人的利刃!”
武后的声音带着几分冷意,口气当中也有几分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不过只有了解武后的人才会知道,这是她动了真怒的表现,恐怕这一次阿史那伏念真的是打错了主意。
这位皇后娘娘,生平最恨的就是别人胆敢利用自己的儿子……
“贤儿这一次的确是被人利用了,不过弘儿办的却也不够妥当,封禁鸿胪寺这样的事情,提前也不跟朕商量一下,即便是朕能够念他情有可原,宽裕一二,但是到了两日后的朝会之上,朝臣可不会在这件事情上沉默!
到时候就算是他将案子查了出来,恐怕这一顶胆大妄为的帽子也逃不掉了!”
李治的声音带着几分生气,同时也有几分忧虑。
的确,这件事情真的是太大了,鸿胪寺毕竟是九寺之一,就算是以查案为由将其封禁,恐怕最终也难以让朝臣们信服。
更何况现在还不知道李弘究竟有几分把握,能够将案子查的清楚明白,让李治怎能不担心?
“嗯,陛下这么一提倒是提醒了妾身,这朝臣非议倒是一件难事,如果不稍加控制的话,恐怕等不到朝会的时候,许相他们几个就撑不住了!”
武后的眉头微皱,轻声开口道。
这件事情现在既然已经扩散出去了,那么东宫受到朝臣的弹劾是必然的,虽然以往李弘也受到过不少的弹劾,但是这一次却是不同的,毕竟这一次是有真凭实据的。
李弘的东宫六率尚且把守在鸿胪寺的门口,除了大理寺查案的人员之外,一律不许进出……
如此一来,即便是三天的工夫,恐怕政事堂当中弹劾的奏折也会堆积如山,到时候就算许敬宗等人再不想进宫询问此事,也不得不来了,毕竟宰相乃是百官之首,既然有礼绝百僚的尊贵,自然是要负起一些责任的。
顿了顿,武后转身对着吴良辅开口道。
“这样吧,吴良辅,你即刻前去传旨,重新任命上官婉儿为五品贴身女官,随侍本宫,记着,这道旨意要先送去政事堂,让许相盖上门下省的大印,然后加盖陛下的玺印和本宫的凤印!”
“谨遵娘娘懿旨!”
吴良辅略微躬身,却是领旨而去。
倒是李治微微一愣,旋即脸上便是泛起一丝笑容,明白了武后的意思……
…………
雍王府。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李贤的脸色简直阴沉到了极点,完全看不出他刚刚还得意洋洋的在嘲讽东宫的无知。
“回殿下,刚刚传来消息,说是陛下下旨将没入掖庭的上官婉儿重新任命为皇后娘娘的贴身女官!”
底下的小厮被李贤可怕的语气下的瑟瑟发抖,但是却仍旧强撑着回禀道。
“你先下去吧!”
一旁的青衣男子倒是没什么惊讶之色,反倒是脸色平静的挥了挥手,开口劝慰道。
“王爷冷静!”
“先生,父皇母后这道旨意到底是什么意思?
不过一介罪人的身份罢了,恢复也就恢复了,但是谁不知道当初那上官婉儿是为了相助东宫方才被没入掖庭,如今将其重新提拔,而且动用了如此大的阵仗,听说旨意上还盖了门下省和父皇母后的三大印信,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啊!”
李贤倒是冷静了下来,只是神色之间不免多了几分焦虑,口气当中也是止不住的担忧。
不过青衣男子却依旧一副淡定从容的神色,缓缓开口道。
“陛下此刻下这道旨意,自然是为了替东宫分担压力!”
“上官婉儿不过是一介女官罢了,说的直白些,后宫之事,只要皇后娘娘传个口谕便是,何必如此兴师动众,可是王爷要知道,东宫毕竟是东宫,将诏旨送去政事堂,无非是为了向百官宣告,东宫的地位稳固,让他们不要闻风而动,落井下石罢了!”
青衣男子轻摇折扇,声音中却是微微严肃起来。
眼见李贤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难看,青衣男子轻笑一声,开口说道。
“王爷放心,虽然陛下和娘娘如此,但是封禁鸿胪寺毕竟不是小事,百官的朝议最多只能稍稍压制,等到了朝会之上,就算是陛下和娘娘,恐怕也护不住太子殿下。
若是到时候太子殿下还是不能拿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解释的话,那就是殿下的好机会了……”
吴良辅恭敬的侍立在旁,而原本应当是身体欠安的李治却脸色红润,毫无病色的和武后一同坐在榻上。
片刻后,李治端详着手中的奏折开口问道。
“政事堂那边怎么样了?”
“回陛下,政事堂没有人再继续前来请见,据说许相已经派人去东宫询问过了,但是太子殿下闭门不见,如今几位相公已经遣人赶往鸿胪寺,查明事实了!”
吴良辅的声音带着一丝的幸灾乐祸。
很明显对于许敬宗做出的措施并不看好,想想也是,太子殿下既然有彻底封禁鸿胪寺的魄力,又岂会在乎政事堂的责问?
“那大理寺那边呢?”
李治的脸上却是没有丝毫的笑意,反倒是闪过一丝忧虑,继续开口问道。
“大理寺那边也没什么动静,不过今天早上,狄寺丞带着人将鸿胪寺上上下下的搜查了一遍,只是有没有所获老奴却是不清楚了,不过既然太子殿下如此信重他,想必也不至于空手而回!”
这一次吴良辅倒是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恭敬的回禀道。
只是却不免抬头偷偷的打量了一下皇帝的神色……
“媚娘,你说这区区的三日时间之内,弘儿真的能够将事情的真相查清楚吗?”
看着手中李弘昨夜呈上来的密信,李治的脸色却是不怎么好看。
“呵呵,陛下放心,弘儿素来性子稳重,这一次将事情闹得这么大,想必应该是有把握的,只是妾身更加关心的却是另一件事情……”
和李治不同的是,武后的脸色倒是轻松的很,仿佛对于李弘封禁鸿胪寺的这件事情毫不在意一般。
只不过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武后的脸上却是陡然闪过一丝凌厉之色。
“你是说昨天的那场刺杀吗?”
李治的眼睛也眯了起来,神色也是一下子冷了几分。
虽然昨天的那场刺杀事件发生之后,李弘即刻便封禁了鸿胪寺,防止消息外扩,但是要知道,当时在场的可不全是李弘的人,突厥长子遇刺这么大的事情,严善思绝对会第一时间就禀报给李治的。
何况李弘也没有想过要将这件事情瞒着李治,他之所以封锁消息,只是不想闹得满城风雨罢了。
“嗯,妾身这次倒是低估了这个突厥敌酋,没想到就连贤儿都被他玩弄在股掌当中,只怕如今贤儿还以为自己只是在配合他洗脱身上的嫌疑,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了他借刀杀人的利刃!”
武后的声音带着几分冷意,口气当中也有几分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不过只有了解武后的人才会知道,这是她动了真怒的表现,恐怕这一次阿史那伏念真的是打错了主意。
这位皇后娘娘,生平最恨的就是别人胆敢利用自己的儿子……
“贤儿这一次的确是被人利用了,不过弘儿办的却也不够妥当,封禁鸿胪寺这样的事情,提前也不跟朕商量一下,即便是朕能够念他情有可原,宽裕一二,但是到了两日后的朝会之上,朝臣可不会在这件事情上沉默!
到时候就算是他将案子查了出来,恐怕这一顶胆大妄为的帽子也逃不掉了!”
李治的声音带着几分生气,同时也有几分忧虑。
的确,这件事情真的是太大了,鸿胪寺毕竟是九寺之一,就算是以查案为由将其封禁,恐怕最终也难以让朝臣们信服。
更何况现在还不知道李弘究竟有几分把握,能够将案子查的清楚明白,让李治怎能不担心?
“嗯,陛下这么一提倒是提醒了妾身,这朝臣非议倒是一件难事,如果不稍加控制的话,恐怕等不到朝会的时候,许相他们几个就撑不住了!”
武后的眉头微皱,轻声开口道。
这件事情现在既然已经扩散出去了,那么东宫受到朝臣的弹劾是必然的,虽然以往李弘也受到过不少的弹劾,但是这一次却是不同的,毕竟这一次是有真凭实据的。
李弘的东宫六率尚且把守在鸿胪寺的门口,除了大理寺查案的人员之外,一律不许进出……
如此一来,即便是三天的工夫,恐怕政事堂当中弹劾的奏折也会堆积如山,到时候就算许敬宗等人再不想进宫询问此事,也不得不来了,毕竟宰相乃是百官之首,既然有礼绝百僚的尊贵,自然是要负起一些责任的。
顿了顿,武后转身对着吴良辅开口道。
“这样吧,吴良辅,你即刻前去传旨,重新任命上官婉儿为五品贴身女官,随侍本宫,记着,这道旨意要先送去政事堂,让许相盖上门下省的大印,然后加盖陛下的玺印和本宫的凤印!”
“谨遵娘娘懿旨!”
吴良辅略微躬身,却是领旨而去。
倒是李治微微一愣,旋即脸上便是泛起一丝笑容,明白了武后的意思……
…………
雍王府。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李贤的脸色简直阴沉到了极点,完全看不出他刚刚还得意洋洋的在嘲讽东宫的无知。
“回殿下,刚刚传来消息,说是陛下下旨将没入掖庭的上官婉儿重新任命为皇后娘娘的贴身女官!”
底下的小厮被李贤可怕的语气下的瑟瑟发抖,但是却仍旧强撑着回禀道。
“你先下去吧!”
一旁的青衣男子倒是没什么惊讶之色,反倒是脸色平静的挥了挥手,开口劝慰道。
“王爷冷静!”
“先生,父皇母后这道旨意到底是什么意思?
不过一介罪人的身份罢了,恢复也就恢复了,但是谁不知道当初那上官婉儿是为了相助东宫方才被没入掖庭,如今将其重新提拔,而且动用了如此大的阵仗,听说旨意上还盖了门下省和父皇母后的三大印信,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啊!”
李贤倒是冷静了下来,只是神色之间不免多了几分焦虑,口气当中也是止不住的担忧。
不过青衣男子却依旧一副淡定从容的神色,缓缓开口道。
“陛下此刻下这道旨意,自然是为了替东宫分担压力!”
“上官婉儿不过是一介女官罢了,说的直白些,后宫之事,只要皇后娘娘传个口谕便是,何必如此兴师动众,可是王爷要知道,东宫毕竟是东宫,将诏旨送去政事堂,无非是为了向百官宣告,东宫的地位稳固,让他们不要闻风而动,落井下石罢了!”
青衣男子轻摇折扇,声音中却是微微严肃起来。
眼见李贤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难看,青衣男子轻笑一声,开口说道。
“王爷放心,虽然陛下和娘娘如此,但是封禁鸿胪寺毕竟不是小事,百官的朝议最多只能稍稍压制,等到了朝会之上,就算是陛下和娘娘,恐怕也护不住太子殿下。
若是到时候太子殿下还是不能拿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解释的话,那就是殿下的好机会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