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35 第三百三十三章 :动
- 336 第三百三十四章 :事发
- 337 第三百三十五章 :各方动向
- 338 第三百三十六章 :宫中有旨
- 339 第三百三十七章 :先声夺人
- 340 第三百三十八章 :倒打一耙
- 341 第三百三十九章 :诡辩
- 342 第三百四十章 :暗手!
- 343 第三百四十一章 :反转
- 344 第三百三十四章 :惊变
- 345 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流涌动
- 346 第三百四十四章 :定计
- 347 第三百四十五章 :谁是黄雀
- 348 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平静的一夜
- 349 第三百四十六章:惊变
- 350 第三百四十八章:强势破局
- 351 第三百四十九章:风波渐平
- 352 第三百五十章:最后的疯狂
- 353 第三百五十一章:束手就缚
- 354 第三百五十二章:尘埃落定……吗?
- 355 第三百五十三章:雍王谋反!
- 356 第三百五十四章:朝会结束之后
- 357 第三百五十五章:不按套路出牌……
- 358 第三百五十六章:什么意思……
- 359 第三百五十七章:烫手的山芋
- 360 第三百五十八章:你是赶不上的……
- 361 第三百五十九章:谋局
- 362 第三百六十章:平静
- 363 第三百六十一章:心如死灰的可汗
- 364 第三百六十二章:登门
- 365 第三百六十三章:调查
- 366 第三百六十四章:处置
- 367 第三百六十五章:不平常的味道
- 368 第三百六十六章:布置
- 369 第三百六十七章:派上用场的鱼符
- 370 第三百六十八章:负伤
- 371 第三百六十九章:一刻都不得消停
- 372 第三百七十章:山雨欲来
- 373 第三百七十一章:局势莫测
- 374 第三百七十二章:明修栈道
- 375 第三百七十三章:公之于众
- 376 第三百七十四章:太子去哪了?
- 377 第三百七十五章:兄弟相见
- 378 第三百七十七章:兵临城下
- 379 第三百七十八章:败退
- 380 第三百七十九章:
- 381 第三百八十章:疯狂的想法
- 382 第三百八十一章:生疑
- 383 第三百八十二章:攻城
- 384 第三百八十三章:孤身出城!
- 385 第三百八十四章:孤身犯险
- 386 第三百八十五章:洛阳宫的真相
- 387 第三百八十六章:刘仁轨的谋算
- 388 第三百八十七章:李弘的要求
- 389 第三百八十八章:煽动军心
- 390 第三百八十九章:局势大变
- 391 第三百九十章:事毕风起
- 392 第三百九十一章:九成宫见驾
- 393 第三百九十二章:母子温情
- 394 第三百九十三章:追根究底
- 395 第三百九十四章,决心
- 396 第三百九十五章:后续事宜?
- 397 第三百九十六章:王氏来人
- 398 第三百九十七章:第一回合
- 399 第三百九十八章:开胃小菜
- 400 第三百九十九章:王鸿的招数
- 401 第四百章:醉翁之意
- 402 第四百零一章:两难抉择
- 403 第四百零二章:王鸿来访
- 404 第四百零三章:谁在算计谁?
- 405 第四百零四:盛世大唐!
- 406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流涌动
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流涌动
这一场朝会可谓大臣们能够经历过的最惊心动魄的一次了。
先是群臣进谏,弹劾太子,甚至于雍王殿下一度于含元殿上说出了当废东宫的惊人之语。
紧接着,太子殿下竟然匠心独运,一举摆脱嫌疑,甚至还折了雍王殿下手中的一个门下侍郎,让李贤灰头土脸。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众人还没有从阿史那达曼的死讯当中反应过来,陛下竟然被大理寺的一封奏本生生的气晕了过去。
尤其是陛下昏过去之前,那一声“逆子”,当中蕴含的意义更是让所有人都难以确定。
时至今日,恐怕除了大理寺的两位和陛下娘娘之外,没有人知道那封奏折上面到底写了什么!
陛下当时急怒攻心,究竟是为了雍王,还是因为太子殿下
还有最重要,也是所有人都最关心的一点是,陛下如今究竟怎么样了?
御林军如今仍旧封锁着整个皇城,东宫那边也是毫无动静,就连雍王府的大门也十分罕见的关上了,政事堂虽然仍旧在正常运转之中,但是这几天皇宫中传出来的都只有皇后娘娘的懿旨,各位大佬们的脸色也一直都十分微妙,让人难以捉摸。
雍王府中的一间密室当中,李贤眉头紧皱,脸色难看的坐在桌案旁边。
过了片刻,密室一旁的小门突然一动,一名青衣男子匆匆忙忙的走了进来。
“先生,宫中情形如何?”
还没等到青衣男子坐稳,李贤便急切的开口问道。
而青衣男子则也不废话,稳稳的在李贤的对面坐下,开口道。
“王爷,如今政事堂当中严苛了许多,许相不让任何人随意出入,整个皇城当中的气氛也有些不对,至于陛下的病情,据娘娘传出来的消息,当是在逐渐好转,不日便可下地走动!”
这两句的语速极快,说完之后,竟是让青衣男子有些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
说罢也顾不上什么风仪,直接便抓起桌案上的茶水往嘴里灌。
片刻之后方才缓缓平静下来。
而不同的是,听完了青衣男子这句话之后,李贤的脸上却是显得更加难看了。
“那如今那份奏折呢?”
犹豫了片刻,李贤咬了咬牙,却是问出了那句他关心已久的问题。
只是此话一出,青衣男子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站起身来拱了拱手,缓缓开口道。
“王爷既然如此问话,想必那天在大殿之上将陛下气的昏倒的那份奏折,应当和王爷有关,事已至此,某家却是不得不问王爷一句,那份奏折当中究竟写了些什么?”
其实以青衣男子的聪明,联系一下前后的事情,对于那份奏折的内容早已有了几分猜测,只是未经证实之下,他却也不敢妄言。
李贤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十分难看,犹豫了片刻,最终缓缓开口道。
“事已至此,本王也就不瞒先生了,无论是上次刺杀突厥可汗,还是这一次刺杀阿史那达曼,都和本王脱不了干系,上一次刺杀阿史那伏念,虽然并非本王亲自操纵,但是当时阿史那伏念请本王派裴炎协助于他,说是要给东宫一个下马威,本王未曾多加思量,便允准了!只是没想到,他竟然闹出这么大的事端来”
这两句话倒是说得清楚明白,只是越到后面,李贤的声音越发的有些心虚。
因为这些事情,他都是瞒着青衣男子而为!
“王爷糊涂啊!”
青衣男子的眉间带着一丝愤怒,开口说道。
“某家不是早和王爷说过,阿史那伏念此人心机深沉,不可与之牵扯太深,王爷为何不听呢?事情到底如何,王爷现在必须原原本本的告诉某家,或可有补救的余地!”
李贤微微缩了缩脖子,心中也多了几分复杂之意。
其实当初青衣男子便警告过他,不要和阿史那伏念牵扯太深,只是后来阿史那伏念提出的条件实在是太过诱人,又不需要李贤过多付出些什么,所以他才冒险答应了他,谁知道现在竟然惹出这么大的祸端来!
顿了顿,李贤又继续开口道。
“上一次遇刺之事本王倒是没有牵扯过多,那次之后,本王也想着不可和他交往过甚,但是后来阿史那伏念突然派人前来寻本王,说是那阿史那达曼已经知晓了那场刺杀的真相,让本王除掉他,所以”
“所以王爷便真的派人杀了阿史那达曼?”
青衣男子刚刚坐下,听见李贤的这句话便霍的站了起来,带着几分不可思议叫道。
在看到李贤微微点了点头之后,青衣男子的脸上更是变得难看无比。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李贤带来的坏消息还不止于此
“而且,据回来的人禀报,因为鸿胪寺周围布防太过严密,他们遗失了一枚匕首,而那柄匕首之上有特殊的暗记”
其实当初李贤得知消息的时候,心中也是无比的惊愕。
只不过当时他还怀着一丝希望,觉得李弘不敢泄露暗卫的存在,只是现如今看来,却是他一厢情愿了。
料想着若不是大理寺真的拿到了确实的证据,李治当不会如此失态,以至于当着众臣的面,被气的吐血。
而一旁的青衣男子抬手指着李贤,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动手也就罢了,竟然还给对方留下了证据
深吸了好几口气,青衣男子方才缓缓的平静下来,只是眉头却是依旧紧紧皱起。
李贤自知自己做错了事情,却也不敢开口,一时之间,狭小的密室当中,充满了尴尬的沉默。
“这几日的旨意,都是娘娘传出来的!”
最终打破沉默的,还是青衣男子,只是不知为何,他的声音显得格外的沉闷,甚至带着一丝颤抖。
而这么没头没尾的一句话,却是让李贤眼中的精光爆射。
话一开头,便容易多了,青衣男子沉吟了片刻,继续开口道。
“王爷应当清楚,御林军如今仍旧封锁着整个宫城,而除了皇后娘娘以外,几乎没有任何人见过陛下,如果不是每次出来传旨的都是吴总管的话,恐怕政事堂早已经闹翻天了!”
青衣男子的口气十分凝重,甚至带着几分沉重!
未完待续。
...
先是群臣进谏,弹劾太子,甚至于雍王殿下一度于含元殿上说出了当废东宫的惊人之语。
紧接着,太子殿下竟然匠心独运,一举摆脱嫌疑,甚至还折了雍王殿下手中的一个门下侍郎,让李贤灰头土脸。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众人还没有从阿史那达曼的死讯当中反应过来,陛下竟然被大理寺的一封奏本生生的气晕了过去。
尤其是陛下昏过去之前,那一声“逆子”,当中蕴含的意义更是让所有人都难以确定。
时至今日,恐怕除了大理寺的两位和陛下娘娘之外,没有人知道那封奏折上面到底写了什么!
陛下当时急怒攻心,究竟是为了雍王,还是因为太子殿下
还有最重要,也是所有人都最关心的一点是,陛下如今究竟怎么样了?
御林军如今仍旧封锁着整个皇城,东宫那边也是毫无动静,就连雍王府的大门也十分罕见的关上了,政事堂虽然仍旧在正常运转之中,但是这几天皇宫中传出来的都只有皇后娘娘的懿旨,各位大佬们的脸色也一直都十分微妙,让人难以捉摸。
雍王府中的一间密室当中,李贤眉头紧皱,脸色难看的坐在桌案旁边。
过了片刻,密室一旁的小门突然一动,一名青衣男子匆匆忙忙的走了进来。
“先生,宫中情形如何?”
还没等到青衣男子坐稳,李贤便急切的开口问道。
而青衣男子则也不废话,稳稳的在李贤的对面坐下,开口道。
“王爷,如今政事堂当中严苛了许多,许相不让任何人随意出入,整个皇城当中的气氛也有些不对,至于陛下的病情,据娘娘传出来的消息,当是在逐渐好转,不日便可下地走动!”
这两句的语速极快,说完之后,竟是让青衣男子有些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
说罢也顾不上什么风仪,直接便抓起桌案上的茶水往嘴里灌。
片刻之后方才缓缓平静下来。
而不同的是,听完了青衣男子这句话之后,李贤的脸上却是显得更加难看了。
“那如今那份奏折呢?”
犹豫了片刻,李贤咬了咬牙,却是问出了那句他关心已久的问题。
只是此话一出,青衣男子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站起身来拱了拱手,缓缓开口道。
“王爷既然如此问话,想必那天在大殿之上将陛下气的昏倒的那份奏折,应当和王爷有关,事已至此,某家却是不得不问王爷一句,那份奏折当中究竟写了些什么?”
其实以青衣男子的聪明,联系一下前后的事情,对于那份奏折的内容早已有了几分猜测,只是未经证实之下,他却也不敢妄言。
李贤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十分难看,犹豫了片刻,最终缓缓开口道。
“事已至此,本王也就不瞒先生了,无论是上次刺杀突厥可汗,还是这一次刺杀阿史那达曼,都和本王脱不了干系,上一次刺杀阿史那伏念,虽然并非本王亲自操纵,但是当时阿史那伏念请本王派裴炎协助于他,说是要给东宫一个下马威,本王未曾多加思量,便允准了!只是没想到,他竟然闹出这么大的事端来”
这两句话倒是说得清楚明白,只是越到后面,李贤的声音越发的有些心虚。
因为这些事情,他都是瞒着青衣男子而为!
“王爷糊涂啊!”
青衣男子的眉间带着一丝愤怒,开口说道。
“某家不是早和王爷说过,阿史那伏念此人心机深沉,不可与之牵扯太深,王爷为何不听呢?事情到底如何,王爷现在必须原原本本的告诉某家,或可有补救的余地!”
李贤微微缩了缩脖子,心中也多了几分复杂之意。
其实当初青衣男子便警告过他,不要和阿史那伏念牵扯太深,只是后来阿史那伏念提出的条件实在是太过诱人,又不需要李贤过多付出些什么,所以他才冒险答应了他,谁知道现在竟然惹出这么大的祸端来!
顿了顿,李贤又继续开口道。
“上一次遇刺之事本王倒是没有牵扯过多,那次之后,本王也想着不可和他交往过甚,但是后来阿史那伏念突然派人前来寻本王,说是那阿史那达曼已经知晓了那场刺杀的真相,让本王除掉他,所以”
“所以王爷便真的派人杀了阿史那达曼?”
青衣男子刚刚坐下,听见李贤的这句话便霍的站了起来,带着几分不可思议叫道。
在看到李贤微微点了点头之后,青衣男子的脸上更是变得难看无比。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李贤带来的坏消息还不止于此
“而且,据回来的人禀报,因为鸿胪寺周围布防太过严密,他们遗失了一枚匕首,而那柄匕首之上有特殊的暗记”
其实当初李贤得知消息的时候,心中也是无比的惊愕。
只不过当时他还怀着一丝希望,觉得李弘不敢泄露暗卫的存在,只是现如今看来,却是他一厢情愿了。
料想着若不是大理寺真的拿到了确实的证据,李治当不会如此失态,以至于当着众臣的面,被气的吐血。
而一旁的青衣男子抬手指着李贤,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动手也就罢了,竟然还给对方留下了证据
深吸了好几口气,青衣男子方才缓缓的平静下来,只是眉头却是依旧紧紧皱起。
李贤自知自己做错了事情,却也不敢开口,一时之间,狭小的密室当中,充满了尴尬的沉默。
“这几日的旨意,都是娘娘传出来的!”
最终打破沉默的,还是青衣男子,只是不知为何,他的声音显得格外的沉闷,甚至带着一丝颤抖。
而这么没头没尾的一句话,却是让李贤眼中的精光爆射。
话一开头,便容易多了,青衣男子沉吟了片刻,继续开口道。
“王爷应当清楚,御林军如今仍旧封锁着整个宫城,而除了皇后娘娘以外,几乎没有任何人见过陛下,如果不是每次出来传旨的都是吴总管的话,恐怕政事堂早已经闹翻天了!”
青衣男子的口气十分凝重,甚至带着几分沉重!
未完待续。
...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