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32 第九卷 硝烟下的高丽 第四章 仓皇的渊盖苏文
- 433 第九卷 硝烟下的高丽 第五章 逃出生天
- 434 第九卷 硝烟下的高丽 第六章 非洲童子军
- 435 第九卷 硝烟下的高丽 第七章 冷血
- 436 第九卷 硝烟下的高丽 第八章 初见善德
- 437 第九卷 硝烟下的高丽 第九章 新罗女王
- 438 第九卷 硝烟下的高丽 第十章 与恶魔对话
- 439 第九卷 硝烟下的高丽 第十一章 海上钓鲨
- 440 第九卷 硝烟下的高丽 第十二章 乱点鸳鸯谱
- 441 第九卷 硝烟下的高丽 第十三章 全乱套了
- 442 第九卷 硝烟下的高丽 第十四章 消息来了
- 443 第九卷 硝烟下的高丽 第十五章 那小子在高丽
- 444 第九卷 硝烟下的高丽 第十五章 永不停息
- 445 第九卷 硝烟下的高丽 第十六章 大王城
- 446 第九卷 硝烟下的高丽 第十七章 流血的夜
- 447 第九卷 硝烟下的高丽 第十八章 灰飞烟灭
- 448 第九卷 硝烟下的高丽 第十九章 人心乱
- 449 第九卷 硝烟下的高丽 第二十章 人心丧
- 450 第九卷 硝烟下的高丽 第二十一章 纵民为匪
- 451 第九卷 硝烟下的高丽 第二十二章 荣华女
- 452 第九卷 硝烟下的高丽 第二十三章 最后的城池
- 453 第九卷 硝烟下的高丽 第二十四章 空城计
- 454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一章 乘风归来
- 455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二章 我不是过客
- 456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三章 劫数
- 457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四章 白虎带血煞
- 458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五章 他真的回来了
- 459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六章 相见欢
- 460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七章 二哥,欢迎回来!
- 461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八章 温馨
- 462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九章 有客登门
- 463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十章 袁守诚的请求
- 464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十一章 接二连三
- 465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十二章 震慑当场
- 466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十三章 尚不自知
- 467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十四章 别想走了
- 468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十五章 劲敌
- 469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十六章 双枪将丁彦平
- 470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十七章 找虐
- 471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十八章 新罗国书
- 472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十九章 和李二翻脸了
- 473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二十章 孰强孰弱
- 474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二十一章 对战
- 475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二十二章 不休
- 476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二十三章 彻底摊牌
- 477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二十四章 玩不过的老狐狸
- 478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二十五章 大唐第一祥瑞
- 479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二十六章 约定
- 480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二十七章 征西大将军
- 481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二十八章 马屁古今皆宜
- 482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二十九章
- 483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三十章 猛虎下山
- 484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三十一章 飞龙在天
- 485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三十二章 祈福
- 486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三十三章 躬耕
- 487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三十四章 国师来访
- 488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三十五章 了结
- 489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三十六章 釜底抽薪
- 490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三十七章 洛阳——落阳
- 491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三十八章 新的来源
- 492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三十九章 佛祖
- 493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四十章 白虎弑佛
- 494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四十一章 佛祖死了
- 495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四十二章 信仰崩碎
- 496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四十三章 拜会道家
- 497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四十四章 差点闹翻
- 498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四十五章 道家退出
- 499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四十六章 农无税
- 500 第十一卷 西域风云 第一章 兵临城下
- 501 第十一卷 西域风云 第二章 雄师
- 502 第十一卷 西域风云 第三章 平衡之道
- 503 第十一卷 西域风云 第四章 帝王心思
- 504 第十一卷 西域风云 第五章 君王无情
- 505 第十一卷 西域风云 第六章 胡风
- 506 第十一卷 西域风云 第七章 巨宝
- 507 第十一卷 西域风云 第八章 契机
- 508 第十一卷 西域风云 第九章 将夜
- 509 第十一卷 西域风云 第十章 一触即发
- 510 第十一卷 西域风云 第十一章 大风起兮
- 511 第十一卷 西域风云 第十二章 惊变
- 512 第十一卷 西域风云 第十三章 圈套
- 513 第十一卷 西域风云 第十四章 逃出生天
- 514 第十一卷 西域风云 第十五章 报复
- 515 第十一卷 西域风云 第十六章 草原灾难
- 516 第十一卷 西域风云 第十七章 要玩就玩大的
- 517 第十一卷 西域风云 第十九章 灾难爆发
- 518 第十一卷 西域风云 第二十章 悲泣的草原
- 519 第十一卷 西域风云 第二十一章 自作孽不可活
- 520 第十一卷 西域风云 第二十二章 无人区
- 521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一章 回归
- 522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二章 选妃
- 523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三章 小武
- 524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四章 撞枪头上了
- 525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五章 猪狗不如
- 526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六章 带小武回家
- 527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七章 这里就是你的家
- 528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八章 小武来了
- 529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九章 隐藏在底下的世界
- 530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十章 提亲
- 531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十一章 我要当女皇
- 532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十二章 别做梦了
- 533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十三章 各怀鬼胎
- 534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十四章 打断了腿
- 535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十五章 不死不休
- 536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十六章 一脚踩死
- 537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十七章 出大事了
- 538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十八章 乱象初现
- 539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十九章 危机来临
- 540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二十章 息王之子
- 541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二十一章 虎出深山
- 542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二十二章 决裂
- 543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二十三章 砸你家大门
- 544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二十四章 抢了就走
- 545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二十五章 知悉
- 546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二十六章 李丽质出事了
- 547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二十七章 救救孩子
- 548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二十八章 小兕子来了
- 549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二十九章 两个孩子的对话
- 550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三十章 失望
- 551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三十一章 暴揍
- 552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三十二章 悲催的长孙冲
- 553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三十三章 全都给你
- 554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三十四章 说走就走
- 555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三十五章 破冰
- 556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三十七章 海上油田
- 557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三十八章 海盗
- 558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三十九章 给我炸沉它
- 559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四十章 惊涛骇浪
- 560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四十一章 血色彩虹
- 561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四十二章 内鬼
- 562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四十三章 血洗
- 563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四十四章 李承乾的疯狂
- 564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四十五章 逐出大唐
- 565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四十六章 搞大的
- 566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四十七章 动荡
- 567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四十八章 震惊天下
- 568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四十九章 骇人真相
- 569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五十章 破裂
- 570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五十一章 忍你很久了
- 571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五十二章 交代
- 572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五十三章 跪倒尘埃
- 573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五十四章 异想天开
- 574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五十五章 深藏身与名
- 575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五十六章 大漠之中的喷泉
- 576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五十七章 回家
- 577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五十八章 希望
- 578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五十九章 沙漠变绿洲
- 579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六十章 大唐的变化
- 580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六十一章 不管不顾大干一场
- 581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六十二章 抢
- 582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六十三章 再抢
- 583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六十四章 还抢
- 584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六十五章 合一
- 585 第十二卷 彻底了结 第六十六章
- 586 完本了
- 587 新书上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卷 硝烟下的高丽 第十四章 消息来了
第九卷 硝烟下的高丽 第十四章 消息来了
打发走了前来请安的薛万彻夫妇,李宽不由得拍了拍额头,这个薛万彻也算得上是出生名门,怎么连一些常识都没有?而且作为一名将军,难道连排解发泄的最原始的手段都不会?真是一个难得的纯洁的像是雪山之巅的冰雪一样的人,可是就算如此,自己昨夜给他的那一本册子也没有起到作用?
“算了不管了,这家伙实在是极品,难怪历史上成为了一个超级笑柄!”李宽将这些念头甩到脑后,然后开始整理起思路来,既然金德曼现在已经算是彻底的落入他们这方的罗网之中了,那么这些新罗百姓就不在屠杀去下去了,但是高丽和百济,还是不能放过。而新罗也还要加以束缚才行。
长安城,也已经开始飘起了雪花,已经是初冬时节,长安城内外也是一片白茫茫的,无数的武侯被安排到街头巷尾,清理街道,从长安城外面的乐游原上,这座被白雪笼罩下的城市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棋盘,无数的街道像是棋盘上纵横的线络,皇城之中,高大雄伟的立政殿也是披上了一层白纱,一串串的冰凌倒吊在屋檐下面,像是一个个的尖锥。一个个身穿保暖裘服的官员,此时正站在立政殿之外,等候着朝会的召开。
“百官进殿!”一个小黄门在殿门之前高声宣告,在他的声音指引下,文武百官开始向立政殿的台阶上走去,长孙无忌走在第一列,在他的对面是许久未曾上朝的翼国公秦琼。
对于秦琼这位大唐现在唯一的上柱国,那怕是在南方两广地区势力庞大堪称是国中之国的冯家的现任家主——一箭定三蛮的冯盎都没有这样的荣誉。朝中文武百官都是无比的信服的,因为这一位老将军可谓是大唐开国第一猛将,当初大唐军中能征善战的将领不少,可是确实没有一个能够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超级武将。在最开始前隋尚未覆灭的时候,杨广手下有他册封的天下第一勇士——宇文成都。王世充手底下,单雄信也是一名锐不可当的绝世猛将,再加上当时还在王世充手中效力的秦琼,可谓是十八路反王之中最为强大的一股力量。甚至窦建德,这种不过只算得上是三流的反王也是威猛无比,大唐雄踞一方。却是无人能与他们抗衡。哪怕当初李二手底下就有了屈突通,段志玄等人,但是顶级武将还是缺乏,冯盎当时只是稳定了两广地区,没有出手争夺天下。宣布了中原地区一统之后,就效忠最后的赢家而已。
所以在当时李唐其实是非常吃亏的,因为一个绝世猛将率领下的军队发挥的战斗力绝对要比其余的将领高出不止一筹。正是秦琼在最紧迫的关头,看清楚了王世充的薄凉面目,率众投靠了李二,才填补了李唐的不足,这位将军虽然投靠的时间比较晚,可是在之后的战争之中。却是为了大唐无数次的拼死搏杀,数次在生死之间游走。在大唐一统天下之后,秦琼曾经说过。他这一生之中受伤流下的鲜血不下数斗。所以在玄武门那一场变故之后,他就直接以身体的原因处于半隐退的状态,在前两年挂着兵部尚书的一个名头,可是在这些年之中,也早已经转移给了其他人。所以这一位老将军已经是数年没有上朝了,这一次见到他出现在了朝臣之列。所有的文武百官都感到无比的诧异。
“皇上驾到……”所有的官员已经入殿,站在两边站定之后。一个年近中年的内侍才将偏殿的一道珠帘掀起,高声唱道。之后李二就一声华丽的衮服从里边迈步而出。
“拜见皇上!”在李二走到九龙椅上坐定之后。群臣躬身道。一个个身上皮裘穿的像是狗熊一样,弯腰都有些困难了。没有跪拜,也没有山呼万岁,一切都是如此的简易平常。
山呼万岁其实起源肾早,在太史公的《史记.封禅书》之中就有记载:三月,遂东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言有曰‘万岁’云。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言。於是以三百户封太室奉祠,命曰:嵩高邑。也就是说,其实这山呼万岁其实是汉武帝刘彻那家伙搞出来的个人崇拜,当然也不排除这是一心想讨好圣心的那位所谓的‘从官’故作姿态。不管如何,其实这山呼万岁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在封建王朝的朝堂之上,一直沿袭直到满清灭亡。
只是因为大唐受到胡风影响比较重,皇室李家身上也夹杂着胡人血统,对于礼教这些东西并非是非常看重,所以一切在平日里都是从简而行,只有在必要的场合,如同:祭祀,庆典之类的时候,才会将那一套套繁琐的规矩弄出来晒晒。所以在这普通的朝会上,群臣只需躬身行礼,然后口呼拜见即可。
李二雄踞在宝座之上,一双狭长的眸子不怒自威,三缕长蚺垂于胸前衮服之上,双肩笔挺,双臂自然下垂张开,两手搭在两边的九龙椅的扶手上面,这两个扶手皆是纯金铸造的狰狞龙头,金灿灿的眼睛似乎闪耀着一股子光芒,锋利的犄角像是刺破天穹的长剑一样,斜斜的指向立政殿的穹顶。它们张着一张长满像是锋利的匕首一样的牙齿的嘴,一颗赤金色的龙珠在龙首之中吐出,像是最华美的珍珠一般。李二高居其上,一双眼眸像是要洞穿这大殿之上的所有人,环顾一圈之后,才开口道:“诸位爱卿平身!”声音低沉,但是却震彻整个大殿,有一种无形的气势在环顾这一座大唐最高权力中心。
“谢皇上!”似乎感受到了李二身上的威严,大臣们在回话的时候,声音小了许多,这种情形,长安城做官的官员们已经习以为常了,每逢旬日方得到一天的休沐时间,其余的时候,皆是要在长安城之中处理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上的忙不完的事务,在天子脚下当差,有好处也有弊端,好处是容易结识贵人,获得平步青云的机遇,当然也有可能得罪惹不起的人,从而万劫不复。所以要想在这里当一个地方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有人曾玩笑的说:天子脚下七品官,也比在外面外放的从三品来的差,只在于会不会做人做事儿!或许这一句话有失偏颇,就好像京城的官员就要比外放的地方官要搞一个等级似得。这很容易引起党派之争,无法放在阳光下,所以这些话从未传流在外,而是一个个的小团队私下议论。
“启奏皇上,近日收到急报,今年寒冬来临的早了很多,很多地方的百姓还未准备好越冬的食物,就被大雪困在家中动弹不得,若是不及时营救的话,恐生灾变啊!”御史中丞魏征站了出来,手持玉圭,一袭紫袍烈烈当风的说道。
“哦!”李二有些诧异的哦了一声,这雪灾好像不归魏征管辖的啊,怎么这家伙就这样调出来了。这应该是户部尚书,现在的宋国公萧瑀的事情才对,要禀报也该萧瑀站出来他着什么急啊?
“圣上,今年寒冬来得早,大唐北方各地全然没有丝毫的准备,许多御寒之物都为准备妥当,这一切是老臣的失职,请皇上降罪!”这个时候萧瑀总算是站了出来:“特别是靠近高丽的崇州,师州等地,现在已经是大雪盈尺,刚才接到急报,现在那些地方百姓已经难以出门,再这样下去,恐怕……”萧瑀有些担忧。
“百姓之事尚不是最紧要的,圣上恩泽海内,只要朝廷命令一下,全力赈灾,相信一切都不是问题,可是现在最怕的就是,高丽会在这个时候兴兵来犯!”秦琼此时走出队列,来到了大殿当中掷地有声的说道。他并非是无的放矢,因为只要一到大寒之年,高丽定然会兴兵犯边,这一点在过去的岁月之中早已得到了证明。因为高丽比起大唐实在是差的太远,不管是粮食产出,还是衣衫布匹,所以大唐都难以为继的寒冬大雪,高丽人更加难捱,他们只能到大唐劫掠他们需要的物资,从而度过寒冬。
“秦老将军所说在理,高丽确实是心腹之患,但是现在大雪纷飞,朕哪怕是即刻调兵遣将,恐怕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该当如何防范,诸位爱卿可否为朕分忧?”李二也是眉头微皱,高丽一直在帝国的东北虎视眈眈,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李二一直都没有放弃过对高丽的防范与野心,只是一直都是时机未到,大唐经不起远征的耗费,害怕一旦战争拖久了,陷入前隋一样的境地。
“报……八百里急报……”就在此时,朱雀门轰然洞开,一骑红翎像一阵朔风一样吹进了城门洞的幽深之中。(未完待续)
“算了不管了,这家伙实在是极品,难怪历史上成为了一个超级笑柄!”李宽将这些念头甩到脑后,然后开始整理起思路来,既然金德曼现在已经算是彻底的落入他们这方的罗网之中了,那么这些新罗百姓就不在屠杀去下去了,但是高丽和百济,还是不能放过。而新罗也还要加以束缚才行。
长安城,也已经开始飘起了雪花,已经是初冬时节,长安城内外也是一片白茫茫的,无数的武侯被安排到街头巷尾,清理街道,从长安城外面的乐游原上,这座被白雪笼罩下的城市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棋盘,无数的街道像是棋盘上纵横的线络,皇城之中,高大雄伟的立政殿也是披上了一层白纱,一串串的冰凌倒吊在屋檐下面,像是一个个的尖锥。一个个身穿保暖裘服的官员,此时正站在立政殿之外,等候着朝会的召开。
“百官进殿!”一个小黄门在殿门之前高声宣告,在他的声音指引下,文武百官开始向立政殿的台阶上走去,长孙无忌走在第一列,在他的对面是许久未曾上朝的翼国公秦琼。
对于秦琼这位大唐现在唯一的上柱国,那怕是在南方两广地区势力庞大堪称是国中之国的冯家的现任家主——一箭定三蛮的冯盎都没有这样的荣誉。朝中文武百官都是无比的信服的,因为这一位老将军可谓是大唐开国第一猛将,当初大唐军中能征善战的将领不少,可是确实没有一个能够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超级武将。在最开始前隋尚未覆灭的时候,杨广手下有他册封的天下第一勇士——宇文成都。王世充手底下,单雄信也是一名锐不可当的绝世猛将,再加上当时还在王世充手中效力的秦琼,可谓是十八路反王之中最为强大的一股力量。甚至窦建德,这种不过只算得上是三流的反王也是威猛无比,大唐雄踞一方。却是无人能与他们抗衡。哪怕当初李二手底下就有了屈突通,段志玄等人,但是顶级武将还是缺乏,冯盎当时只是稳定了两广地区,没有出手争夺天下。宣布了中原地区一统之后,就效忠最后的赢家而已。
所以在当时李唐其实是非常吃亏的,因为一个绝世猛将率领下的军队发挥的战斗力绝对要比其余的将领高出不止一筹。正是秦琼在最紧迫的关头,看清楚了王世充的薄凉面目,率众投靠了李二,才填补了李唐的不足,这位将军虽然投靠的时间比较晚,可是在之后的战争之中。却是为了大唐无数次的拼死搏杀,数次在生死之间游走。在大唐一统天下之后,秦琼曾经说过。他这一生之中受伤流下的鲜血不下数斗。所以在玄武门那一场变故之后,他就直接以身体的原因处于半隐退的状态,在前两年挂着兵部尚书的一个名头,可是在这些年之中,也早已经转移给了其他人。所以这一位老将军已经是数年没有上朝了,这一次见到他出现在了朝臣之列。所有的文武百官都感到无比的诧异。
“皇上驾到……”所有的官员已经入殿,站在两边站定之后。一个年近中年的内侍才将偏殿的一道珠帘掀起,高声唱道。之后李二就一声华丽的衮服从里边迈步而出。
“拜见皇上!”在李二走到九龙椅上坐定之后。群臣躬身道。一个个身上皮裘穿的像是狗熊一样,弯腰都有些困难了。没有跪拜,也没有山呼万岁,一切都是如此的简易平常。
山呼万岁其实起源肾早,在太史公的《史记.封禅书》之中就有记载:三月,遂东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言有曰‘万岁’云。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言。於是以三百户封太室奉祠,命曰:嵩高邑。也就是说,其实这山呼万岁其实是汉武帝刘彻那家伙搞出来的个人崇拜,当然也不排除这是一心想讨好圣心的那位所谓的‘从官’故作姿态。不管如何,其实这山呼万岁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在封建王朝的朝堂之上,一直沿袭直到满清灭亡。
只是因为大唐受到胡风影响比较重,皇室李家身上也夹杂着胡人血统,对于礼教这些东西并非是非常看重,所以一切在平日里都是从简而行,只有在必要的场合,如同:祭祀,庆典之类的时候,才会将那一套套繁琐的规矩弄出来晒晒。所以在这普通的朝会上,群臣只需躬身行礼,然后口呼拜见即可。
李二雄踞在宝座之上,一双狭长的眸子不怒自威,三缕长蚺垂于胸前衮服之上,双肩笔挺,双臂自然下垂张开,两手搭在两边的九龙椅的扶手上面,这两个扶手皆是纯金铸造的狰狞龙头,金灿灿的眼睛似乎闪耀着一股子光芒,锋利的犄角像是刺破天穹的长剑一样,斜斜的指向立政殿的穹顶。它们张着一张长满像是锋利的匕首一样的牙齿的嘴,一颗赤金色的龙珠在龙首之中吐出,像是最华美的珍珠一般。李二高居其上,一双眼眸像是要洞穿这大殿之上的所有人,环顾一圈之后,才开口道:“诸位爱卿平身!”声音低沉,但是却震彻整个大殿,有一种无形的气势在环顾这一座大唐最高权力中心。
“谢皇上!”似乎感受到了李二身上的威严,大臣们在回话的时候,声音小了许多,这种情形,长安城做官的官员们已经习以为常了,每逢旬日方得到一天的休沐时间,其余的时候,皆是要在长安城之中处理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上的忙不完的事务,在天子脚下当差,有好处也有弊端,好处是容易结识贵人,获得平步青云的机遇,当然也有可能得罪惹不起的人,从而万劫不复。所以要想在这里当一个地方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有人曾玩笑的说:天子脚下七品官,也比在外面外放的从三品来的差,只在于会不会做人做事儿!或许这一句话有失偏颇,就好像京城的官员就要比外放的地方官要搞一个等级似得。这很容易引起党派之争,无法放在阳光下,所以这些话从未传流在外,而是一个个的小团队私下议论。
“启奏皇上,近日收到急报,今年寒冬来临的早了很多,很多地方的百姓还未准备好越冬的食物,就被大雪困在家中动弹不得,若是不及时营救的话,恐生灾变啊!”御史中丞魏征站了出来,手持玉圭,一袭紫袍烈烈当风的说道。
“哦!”李二有些诧异的哦了一声,这雪灾好像不归魏征管辖的啊,怎么这家伙就这样调出来了。这应该是户部尚书,现在的宋国公萧瑀的事情才对,要禀报也该萧瑀站出来他着什么急啊?
“圣上,今年寒冬来得早,大唐北方各地全然没有丝毫的准备,许多御寒之物都为准备妥当,这一切是老臣的失职,请皇上降罪!”这个时候萧瑀总算是站了出来:“特别是靠近高丽的崇州,师州等地,现在已经是大雪盈尺,刚才接到急报,现在那些地方百姓已经难以出门,再这样下去,恐怕……”萧瑀有些担忧。
“百姓之事尚不是最紧要的,圣上恩泽海内,只要朝廷命令一下,全力赈灾,相信一切都不是问题,可是现在最怕的就是,高丽会在这个时候兴兵来犯!”秦琼此时走出队列,来到了大殿当中掷地有声的说道。他并非是无的放矢,因为只要一到大寒之年,高丽定然会兴兵犯边,这一点在过去的岁月之中早已得到了证明。因为高丽比起大唐实在是差的太远,不管是粮食产出,还是衣衫布匹,所以大唐都难以为继的寒冬大雪,高丽人更加难捱,他们只能到大唐劫掠他们需要的物资,从而度过寒冬。
“秦老将军所说在理,高丽确实是心腹之患,但是现在大雪纷飞,朕哪怕是即刻调兵遣将,恐怕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该当如何防范,诸位爱卿可否为朕分忧?”李二也是眉头微皱,高丽一直在帝国的东北虎视眈眈,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李二一直都没有放弃过对高丽的防范与野心,只是一直都是时机未到,大唐经不起远征的耗费,害怕一旦战争拖久了,陷入前隋一样的境地。
“报……八百里急报……”就在此时,朱雀门轰然洞开,一骑红翎像一阵朔风一样吹进了城门洞的幽深之中。(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