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25 第七十二章 失信
- 126 第七十三章 离去
- 127 第七十四章 帝星
- 128 第七十五章 归来
- 129 第七十六章 本无天子
- 130 第七十七章 最亮的星
- 131 第七十八章 我道
- 132 第七十九章 敲书
- 133 第八十章 夜议
- 134 第八十一章 你要小心
- 135 第八十二章 愚民尚武
- 136 第八十三章 妄念
- 137 第八十四章 战神十绝
- 138 第八十五章 农诏
- 139 第八十六章 江山社稷图
- 140 第八十七章 出神
- 141 第八十九章 女儿
- 142 第九十章 入微观之
- 143 第九十一章 二三事
- 144 第九十二章 人多
- 145 第九十三章 我思动天心
- 146 第九十四章 春雨湿裙裳
- 147 第九十五章 碧落空歌
- 148 第九十六章 桃夭
- 149 第九十七章 春夜佳人
- 150 第九十八章 温柔坚定
- 151 第九十九章 明细
- 152 第一百章 五采共鸣
- 153 第一百零一章 真正的人
- 154 第一百零二章 入定
- 155 第一百零三章 手书
- 156 第一百零四章 桃花落红尘
- 157 第一百零五章 如切如磋
- 158 第一百零六章 如琢如磨
- 159 第一百零七章 计议
- 160 第一百零八章 三器
- 161 第一百零九章 碧海青天
- 162 第一百一十章 参合伤情
- 163 第一百一十一章 陈年旧事
- 164 第一百一十二章 雨夜
- 165 第一百一十三章 行诏
- 166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死报君恩
- 167 第一百一十五章 暗手
- 168 第一百一十六章 密折
- 169 第一百一十七章 选剑
- 170 第一百一十八章 农种
- 171 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芷
- 172 第一百二十章 制怒
- 173 第一百二十一章 如戏
- 174 第一百二十二章 黄昏一骑
- 175 第一百二十三章 真假
- 176 第一百二十四章 宫宴
- 177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宗师会
- 178 第一百二十六章 月夜问
- 179 第一百二十七章 约战
- 180 第一百二十八章 昔日同门
- 181 第一百二十九章 试剑
- 182 第一百三十章 帝踏
- 183 第一百三十一章 原委
- 184 第一百三十二章 星渊
- 185 第一进三十三章 突变
- 186 第一百三十四章 青梅
- 187 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将
- 188 第一百三十六章 传法去
- 189 第一百三十七章 群英毕至
- 190 第一百三十八章 江天之丽
- 191 第一百三十九章 春水秋雨
- 192 第一百四十章 梧桐愁上西楼
- 193 第一百四十一章 九字谢别
- 194 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清夜奔
- 195 第一百四十三章 传神入梦
- 196 第一百四十四章 承天昌寿
- 197 第一百四十五章 玉玺现世夜入宫
- 198 第一百四十六章 无明之厌
- 199 第一百四十七章 宋皇
- 200 第一百四十八章 光阴游世辞
- 201 第一百四十九章 秋湖论道
- 202 第一百五十章 不问恩仇
- 203 第一百五十一章 有情无情
- 204 第一百五十二章 春光正好杀人
- 205 第一百五十三章 传位
- 206 第一百五十四章 飞升
- 207 第一章 九人争神
- 208 第二章 极西之地
- 209 第三章 三英灵
- 210 第四章 原形
- 211 第五章 见王
- 212 第六章 决斗饮食
- 213 第七章 始战
- 214 第八章 七进七出
- 215 第九章 各筹谋
- 216 第十章 凭谁计
- 217 第十一章 公主诚意
- 218 第十二章 战起了
- 219 第十三章 一镜纵横
- 220 第十四章 诡敌
- 221 第十五章 围杀变故
- 222 第十六章 未死
- 223 第十七章 井蛙
- 224 第十八章 愁城
- 225 第十九章 时至
- 226 第二十章 得法
- 227 第二十一章 万古长夜
- 228 第二十二章 闻风而动
- 229 第二十三章 退敌试法
- 230 第二十四章 一路向北
- 231 第二十五章 玄冰玉生九窍
- 232 第二十六章 朝云无觅
- 233 第一章 十年
- 234 第二章 日斗夜会
- 235 第三章 地底熔湖
- 236 第四章 终见
- 237 第五章 梦剑
- 238 第六章 梦醒
- 239 第七章 乘正御气,游于无穷
- 240 第八章 始焉
- 241 第九章 星剑千里梅枝半
- 242 第十章 白猫世界
- 243 第十一章 乾坤
- 244 第十二章 托付身后事
- 245 第十三章 一掷
- 246 第十四章 咏歌(大结局)
- 247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八十二章 愚民尚武
第八十二章 愚民尚武
“杨大人。 ? ”
诸葛先生拱手致意,另三人亦是微微躬身。
紫袍老人胡子白,一双眼珠却老而不昏,智光内蕴,此刻只略微动了动,似乎瞧了瞧他们,鼻孔中不轻不重地“哼”了一声,算是招呼。
诸葛先生笑了笑,也不以为意,只是走了过去,三人默然随行,出了小楼,步入连绵的雨幕中。
“杨大人,请进罢。”
冯总管小步趋上,一甩手中尾尘,面上堆笑道。
杨仪点点头,拱了拱手,沿着檐下玉栏,跨门入了书房。
一进房内,杨仪目不斜视,肃容敛身,正正拜下:“臣,杨仪,参见陛下!”
陈远伸手虚扶:“杨卿平身,入座罢。”
“谢陛下!”杨仪起身入座,正腰直背,神色肃然。
宫女上了热茶,又退下,陈远道:“杨卿值守太垣堂,深夜见朕,可是有甚么事么?”
杨仪目光平视前方虚空,定声道:“臣在太垣堂中,偶然望气之下,现帝星复明,五采气又盛,知陛下已出关,是以前来见驾。”
陈远道:“嗯?”
杨仪慢慢道:“请陛下恕老臣无礼之罪。”
陈远笑道:“卿何无礼?”
杨仪突然起身,再拜顿,泣道:“请陛下万望以国事为重,莫再此般,一月不朝,实令臣等担忧哇!”
老人言语方罢,眼泪已滚滚落下,滴在毯上。
“青姊留言曾道,此老身正道直,为治世之臣,却极恶武林……唔,原来如此……”陈远心中暗思,道:“杨卿还是先起来罢。”
待杨仪再次落座,陈远方道:“朕亦不愿如此,奈何为竟全功,不得不耗时如许。”
杨仪决然道:“武功小道尔,陛下为天子,当以江河为柄,以山川为锋,习天子之剑才是,为何在此庶人剑上下佑大功夫,当面搏击,缨冠不正,突目厥齿,流血三尺,岂为君子事?”
陈远沉默着,静听雨声,良久方道:“若依杨卿之见,月前魔道围城,破伤人命,朝中若无大宗师,该如何是好?”
杨仪正容道:“老臣并非轻视武学之道,亦知江湖中人颇有些乎常理的能耐,朝中自然应有管制之力。臣意是,陛下不应在此小道上过费心力,反弃大道于不顾。圣人云:上既爱矣,下必纷效,陛下若迷武过甚,引得民间大行武风,却是不大好。”
陈远想了想,道:“如何不好?”
杨仪凝声道:“侠以武犯禁。”
陈远不以为然,淡淡道:“前一句呢?”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杨仪呆了一呆,全句他自然是知道的,却不便说,因为他便是儒。
老人怔怔良久,叹息一声,道:“臣辩不过陛下,然而韩子此言时,毕竟是法家立场,而其时儒道并未独盛,其后数百年,儒家君臣父子之论,毕竟是最有效的治世良方。侠则不然,热血奔鸣,一言不和,便动手杀人,不服法度,藐视朝廷,此自古至今,从未更改,不得不防。”
陈远又想了想,道:“朕夜读书,有几句话,不知该做何解,杨卿可愿释朕惑?”
杨仪道:“不敢言解,但可一试。”
陈远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杨仪变色,胡子翘起,道:“此句断之不通,大违夫子本意。”
陈远笑道:“只可让百姓知晓做甚么,不可使他们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这岂非很明白的愚民之意?”
杨仪神色严肃,郑重道:“此断有谬,应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陈远道:“如此断来,孔夫子是不赞同愚民的?”
杨仪正色道:“夫子门下三千学生,七十二贤人,怎会赞同愚民之政?”
陈远点点头,笑道:“也对。下一句是,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杨仪道:“民心淳朴,路不拾遗,可谓大治。”
陈远也不说对与错,只是又说了第三句:“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在其智多。”
杨仪肃然道:“此言不可片解,却须考虑老子成书之时的大环境,方能作出真正解答。”
陈远挥了挥手,杨仪便道:“当世之时,诸侯倾伐,无义乱战,官员富贵难言,百姓生灵涂炭,老子天生大才,睹此民生艰难之困,自然生出若天下人皆如上古之民那般淳朴无奸,自然不会有那么多的不义之战,百姓也可得以安歇的想法。”
窗外雨声渐渐低了,却始终不绝,静打芭蕉瘦,敲得那纱窗儿响,陈远道:“依此看来,两位前贤都是不赞同愚民之策了?”
杨仪迟疑片刻,道:“是。”
陈远道:“依杨卿看,这是对,还是不对?”
杨仪想了又想,低低道:“老臣不知。”
陈远转望窗外,淡淡道:“若百姓尽如愚猪,当外敌入侵之时,该如何是好?”
杨仪此刻已明皇帝之意,不由滴滴冷汗沁落,勉强道:“当派明帅猛将,前去征讨。”
陈远轻敲玉击,平静道:“天下人皆愚,如何生出明帅猛将?”
杨仪只得道:“天纵其材……”
陈远道:“其多耶?”
杨仪结舌,终不能答。
陈远转,目视老人,道:“卿明白了?”
杨仪垂,道:“陛下之意是,若民不尚武,终将羸弱,无法对抗对敌。”
陈远点点头,道:“这本是很简单的道理,并不用朕来指出。杨卿却始终不说,是怕民间武力过甚,会动摇朝廷么?”
杨仪长长叹息,道:“是。”
陈远笑道:“大可不必。”
杨仪不解,听皇帝又道:“为尚武计,朕有意三月后,在京师办一场天下论武之会,召各家各派精英子弟前来一试英雄。”
杨仪沉默片刻,道:“臣无异议。”
陈远看着这位白胡子的老臣,道:“朕有意让杨卿主试,如何?”
老头一时瞠目。
诸葛先生拱手致意,另三人亦是微微躬身。
紫袍老人胡子白,一双眼珠却老而不昏,智光内蕴,此刻只略微动了动,似乎瞧了瞧他们,鼻孔中不轻不重地“哼”了一声,算是招呼。
诸葛先生笑了笑,也不以为意,只是走了过去,三人默然随行,出了小楼,步入连绵的雨幕中。
“杨大人,请进罢。”
冯总管小步趋上,一甩手中尾尘,面上堆笑道。
杨仪点点头,拱了拱手,沿着檐下玉栏,跨门入了书房。
一进房内,杨仪目不斜视,肃容敛身,正正拜下:“臣,杨仪,参见陛下!”
陈远伸手虚扶:“杨卿平身,入座罢。”
“谢陛下!”杨仪起身入座,正腰直背,神色肃然。
宫女上了热茶,又退下,陈远道:“杨卿值守太垣堂,深夜见朕,可是有甚么事么?”
杨仪目光平视前方虚空,定声道:“臣在太垣堂中,偶然望气之下,现帝星复明,五采气又盛,知陛下已出关,是以前来见驾。”
陈远道:“嗯?”
杨仪慢慢道:“请陛下恕老臣无礼之罪。”
陈远笑道:“卿何无礼?”
杨仪突然起身,再拜顿,泣道:“请陛下万望以国事为重,莫再此般,一月不朝,实令臣等担忧哇!”
老人言语方罢,眼泪已滚滚落下,滴在毯上。
“青姊留言曾道,此老身正道直,为治世之臣,却极恶武林……唔,原来如此……”陈远心中暗思,道:“杨卿还是先起来罢。”
待杨仪再次落座,陈远方道:“朕亦不愿如此,奈何为竟全功,不得不耗时如许。”
杨仪决然道:“武功小道尔,陛下为天子,当以江河为柄,以山川为锋,习天子之剑才是,为何在此庶人剑上下佑大功夫,当面搏击,缨冠不正,突目厥齿,流血三尺,岂为君子事?”
陈远沉默着,静听雨声,良久方道:“若依杨卿之见,月前魔道围城,破伤人命,朝中若无大宗师,该如何是好?”
杨仪正容道:“老臣并非轻视武学之道,亦知江湖中人颇有些乎常理的能耐,朝中自然应有管制之力。臣意是,陛下不应在此小道上过费心力,反弃大道于不顾。圣人云:上既爱矣,下必纷效,陛下若迷武过甚,引得民间大行武风,却是不大好。”
陈远想了想,道:“如何不好?”
杨仪凝声道:“侠以武犯禁。”
陈远不以为然,淡淡道:“前一句呢?”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杨仪呆了一呆,全句他自然是知道的,却不便说,因为他便是儒。
老人怔怔良久,叹息一声,道:“臣辩不过陛下,然而韩子此言时,毕竟是法家立场,而其时儒道并未独盛,其后数百年,儒家君臣父子之论,毕竟是最有效的治世良方。侠则不然,热血奔鸣,一言不和,便动手杀人,不服法度,藐视朝廷,此自古至今,从未更改,不得不防。”
陈远又想了想,道:“朕夜读书,有几句话,不知该做何解,杨卿可愿释朕惑?”
杨仪道:“不敢言解,但可一试。”
陈远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杨仪变色,胡子翘起,道:“此句断之不通,大违夫子本意。”
陈远笑道:“只可让百姓知晓做甚么,不可使他们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这岂非很明白的愚民之意?”
杨仪神色严肃,郑重道:“此断有谬,应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陈远道:“如此断来,孔夫子是不赞同愚民的?”
杨仪正色道:“夫子门下三千学生,七十二贤人,怎会赞同愚民之政?”
陈远点点头,笑道:“也对。下一句是,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杨仪道:“民心淳朴,路不拾遗,可谓大治。”
陈远也不说对与错,只是又说了第三句:“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在其智多。”
杨仪肃然道:“此言不可片解,却须考虑老子成书之时的大环境,方能作出真正解答。”
陈远挥了挥手,杨仪便道:“当世之时,诸侯倾伐,无义乱战,官员富贵难言,百姓生灵涂炭,老子天生大才,睹此民生艰难之困,自然生出若天下人皆如上古之民那般淳朴无奸,自然不会有那么多的不义之战,百姓也可得以安歇的想法。”
窗外雨声渐渐低了,却始终不绝,静打芭蕉瘦,敲得那纱窗儿响,陈远道:“依此看来,两位前贤都是不赞同愚民之策了?”
杨仪迟疑片刻,道:“是。”
陈远道:“依杨卿看,这是对,还是不对?”
杨仪想了又想,低低道:“老臣不知。”
陈远转望窗外,淡淡道:“若百姓尽如愚猪,当外敌入侵之时,该如何是好?”
杨仪此刻已明皇帝之意,不由滴滴冷汗沁落,勉强道:“当派明帅猛将,前去征讨。”
陈远轻敲玉击,平静道:“天下人皆愚,如何生出明帅猛将?”
杨仪只得道:“天纵其材……”
陈远道:“其多耶?”
杨仪结舌,终不能答。
陈远转,目视老人,道:“卿明白了?”
杨仪垂,道:“陛下之意是,若民不尚武,终将羸弱,无法对抗对敌。”
陈远点点头,道:“这本是很简单的道理,并不用朕来指出。杨卿却始终不说,是怕民间武力过甚,会动摇朝廷么?”
杨仪长长叹息,道:“是。”
陈远笑道:“大可不必。”
杨仪不解,听皇帝又道:“为尚武计,朕有意三月后,在京师办一场天下论武之会,召各家各派精英子弟前来一试英雄。”
杨仪沉默片刻,道:“臣无异议。”
陈远看着这位白胡子的老臣,道:“朕有意让杨卿主试,如何?”
老头一时瞠目。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