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58 第一百零六章 如琢如磨
- 159 第一百零七章 计议
- 160 第一百零八章 三器
- 161 第一百零九章 碧海青天
- 162 第一百一十章 参合伤情
- 163 第一百一十一章 陈年旧事
- 164 第一百一十二章 雨夜
- 165 第一百一十三章 行诏
- 166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死报君恩
- 167 第一百一十五章 暗手
- 168 第一百一十六章 密折
- 169 第一百一十七章 选剑
- 170 第一百一十八章 农种
- 171 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芷
- 172 第一百二十章 制怒
- 173 第一百二十一章 如戏
- 174 第一百二十二章 黄昏一骑
- 175 第一百二十三章 真假
- 176 第一百二十四章 宫宴
- 177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宗师会
- 178 第一百二十六章 月夜问
- 179 第一百二十七章 约战
- 180 第一百二十八章 昔日同门
- 181 第一百二十九章 试剑
- 182 第一百三十章 帝踏
- 183 第一百三十一章 原委
- 184 第一百三十二章 星渊
- 185 第一进三十三章 突变
- 186 第一百三十四章 青梅
- 187 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将
- 188 第一百三十六章 传法去
- 189 第一百三十七章 群英毕至
- 190 第一百三十八章 江天之丽
- 191 第一百三十九章 春水秋雨
- 192 第一百四十章 梧桐愁上西楼
- 193 第一百四十一章 九字谢别
- 194 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清夜奔
- 195 第一百四十三章 传神入梦
- 196 第一百四十四章 承天昌寿
- 197 第一百四十五章 玉玺现世夜入宫
- 198 第一百四十六章 无明之厌
- 199 第一百四十七章 宋皇
- 200 第一百四十八章 光阴游世辞
- 201 第一百四十九章 秋湖论道
- 202 第一百五十章 不问恩仇
- 203 第一百五十一章 有情无情
- 204 第一百五十二章 春光正好杀人
- 205 第一百五十三章 传位
- 206 第一百五十四章 飞升
- 207 第一章 九人争神
- 208 第二章 极西之地
- 209 第三章 三英灵
- 210 第四章 原形
- 211 第五章 见王
- 212 第六章 决斗饮食
- 213 第七章 始战
- 214 第八章 七进七出
- 215 第九章 各筹谋
- 216 第十章 凭谁计
- 217 第十一章 公主诚意
- 218 第十二章 战起了
- 219 第十三章 一镜纵横
- 220 第十四章 诡敌
- 221 第十五章 围杀变故
- 222 第十六章 未死
- 223 第十七章 井蛙
- 224 第十八章 愁城
- 225 第十九章 时至
- 226 第二十章 得法
- 227 第二十一章 万古长夜
- 228 第二十二章 闻风而动
- 229 第二十三章 退敌试法
- 230 第二十四章 一路向北
- 231 第二十五章 玄冰玉生九窍
- 232 第二十六章 朝云无觅
- 233 第一章 十年
- 234 第二章 日斗夜会
- 235 第三章 地底熔湖
- 236 第四章 终见
- 237 第五章 梦剑
- 238 第六章 梦醒
- 239 第七章 乘正御气,游于无穷
- 240 第八章 始焉
- 241 第九章 星剑千里梅枝半
- 242 第十章 白猫世界
- 243 第十一章 乾坤
- 244 第十二章 托付身后事
- 245 第十三章 一掷
- 246 第十四章 咏歌(大结局)
- 247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百一十六章 密折
第一百一十六章 密折
春日深宫,阳光仿佛带上了种温暖的质感,如丝衣般笼在身上,丽妃怔然良久,抬起头,凄婉一笑,道:“臣妾虽然愚笨,却也不会做那东郭。? ? ? ”
陈远挥手,示意她坐下,并不急着逼她道出,反来到桌前,执起银壶,掌中真气流转,待温热后,方斟了一小杯,端到案前,递给丽人,道:“暖下身子罢。”
丽妃接过玉杯,凝视着杯中如湖水般的碧色浅浅清波,出神许久,低低道:“多谢陛下……”
言罢一饮而尽,身子顿时暖了,正要说出来,忽见皇帝竟站起身,大步出了屋,招来桃夭,吩咐道:“照顾好你家娘娘。”然后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丽妃不解,勉力起身,追到屋前,扶着桃夭,低低呼道:“陛下不听了么?”
陈远摆了摆手,传音道:“朕已尽知,丽妃不必为难了……”
丽妃歪在门上,痴痴望着皇帝渐行渐远,消失在行将偏西的阳光中,一时怔住了……
回得紫微,召来黎星刻,陈远道:“暗中盯着秋水宫,切莫给觉了。”
黎星刻心中一动,道:“陛下已确定,那暗线是秋水宫人么?”
陈远道:“不错,只是那人练了大悲赋,隐藏极深,极诡异,连脱天人也瞧不分明,黎卿家千万小心了。”
黎星刻缓缓道:“是。”
正要退下,陈远又道:“诸葛先生与曹卿已出数日,快要回来了罢?”
黎星刻道:“若是郭靖寇仲并无却意,凭大宗师脚力,当在七日内归来。”
陈远笑了笑,自案上奏折中抽出两本,抛了过去,道:“黎卿瞧瞧。”
黎星刻招手接过,翻开第一本,上面写着:
“北国料峭,江南已绿耶?
儿臣拜见父皇圣安,棣奉命镇守燕云,日夜忧思,未敢稍怠,不意月前忽闻道佛谋逆,魔胡围京,虽有青妹一剑诛贼,平乱于危急之中,然终不免焚城伤民之祸,父皇闭关之忧,儿臣心急如焚,痰血咽泪,夙夜难眠,心深恨之,欲立时提兵,破山伐庙,剿灭北国武贼,然元胡趁机大举南来,其势汹汹,为儿臣前所未见,大营连绵百里,炊烟直上云宵,狼兵逡巡,叩关不止,侵之甚急,儿臣涕泪垂思,终不敢违命离军,致使群胡南下,劫掠百姓,唯有日夜巡关,长思破胡之计,未得半分闲暇,唯以急报禀京……
日前骤闻父皇出关之音,儿臣手舞足蹈,喜不自胜,长悲乍乐,忽生妙计,南南北北,忽瞻东西,加之军士奉命,戮力向前,终不负父皇命望,大破元胡,驱之三百里,俘囚数万,牛羊无算,兵革堆山……
此皆赖父皇无恙之喜,天地同运之力,儿臣未敢居功,关山度飞,密奏父皇,递兵部军报尚需三日余……
儿臣棣于北燕再拜,恭请父皇圣安,武道大进,妄有一问:向年倾宫手植之枇杷,今已亭亭如盖否?”
黎星刻看了又看,沉吟良久,道:“此乃陛下家事,臣不欲断论。”
这奏折上明明说的是军国重机,黎大统领却说成是家事,陈远并不以为意,只是笑道:“黎卿再看第二封。”
黎星刻摇摇头,翻开下面奏折,上面果然写着:
“儿臣世西秦恭请父皇圣安……妖魔困城,幸有七妹脱天人,青剑平乱,儿臣急愧,唯以破胡以贺……
除此兵事外,儿臣向年密士,多得大派世家外要,谋动之,察此事宗师以下皆不得闻,疑似各门脑私乱,为得帝皇五采神气,妄谋脱之图,与虎谋皮,沉舟一击,岂知我朝受命于天,父皇执掌神器,小人跳窜,又安得动乱分毫?
……然有一事,得之甚奇,华山一弟子,其名陈远,其人绝顶,其貌极类前成王,几无二致,儿臣疑之,若其为真,帝王血脉,安可流落江湖,故密察之,远年前下山游历,一路东向,因少林九阳事,甚乱,多疑,半岁艰寻,至于东海,觅踪桃花岛,得遇青妹,言其事吾以尽知,遣还密探,自此不得迹,今奉远图形,伏唯父皇察之。”
黎星刻合上奏折,递还案上,奇道:“成王之后?”
陈远道:“不错。”
黎星刻沉吟片刻,徐徐道:“臣请一阅其图。”
陈远面无表情,自案上取出张图画,平平送出,黎星刻展开一看,上面画了个青衣佩剑少年,文采精华,沉静默然,几乎与眼前皇帝一般容貌。
黎星刻凝视良久,缓缓合上卷轴,长长吐了口气,目视皇帝,平静道:“臣向与成王有旧,当年长劝,陛下不听,现今闻其后人在世……臣黎星刻,请命出寻。”
“黎星刻当年与……交好么?”
陈远心中奇怪,此事旧案密档上皆没有见过,“或是记事之人避讳?”
陈远按下念头,淡淡道:“何需出寻?”
黎星刻道:“陛下之意,是要去问青公主么?”
陈远道:“劳烦黎卿,尽快来报。”
黎星刻微躬,出得紫微宫,面如刀刻,向西北方曲折行了半辰,忽见一片翠竹,郁郁葱葱,修长蓊润,在夕照中微微摇曳着,哗哗轻响,连晚风中都似带了种清新之意。
大统领轻身徐进,入林数十丈,见一古潭,碧波荡漾,清冽深寒,隐有光华一闪而过,又深深潜了进去。
潭侧数间竹屋,围了一圈低矮篱笆,正前数支修竹,恍如门形,横着的那支上,浅浅刻了三个小字:
沉剑池。
这字清丽跳脱,写的极浅,以大宗师的眼光看来,尚隐有几分稚气,黎星刻摇了摇头,站在竹门前,也不提气,只平平道:“臣黎星刻,求见青公主。”
青公主没有声音,屋里却奔出了个小女孩,总角垂鬓,玉雪可爱,眼睛亮,跳着跑了过来,萌声嚷着道:“黎星刻,你看我新写的这三个字怎样?”
黎星刻笑了笑,蹲下身前,平平瞧着小女孩,道:“九公主的这三个字,写的还是有些丑。”
洛丽华嘟着小嘴,忽然抬起脚丫,用力踩了大宗师一下,扭头跑进屋,软软呼着:“三姊五姊,七姊云姊,黎星刻还是一样的坏……”
“四位公主全在这儿么?”黎星刻并未放出气机感应,心中稍奇:“那云姊又是谁?”
陈远挥手,示意她坐下,并不急着逼她道出,反来到桌前,执起银壶,掌中真气流转,待温热后,方斟了一小杯,端到案前,递给丽人,道:“暖下身子罢。”
丽妃接过玉杯,凝视着杯中如湖水般的碧色浅浅清波,出神许久,低低道:“多谢陛下……”
言罢一饮而尽,身子顿时暖了,正要说出来,忽见皇帝竟站起身,大步出了屋,招来桃夭,吩咐道:“照顾好你家娘娘。”然后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丽妃不解,勉力起身,追到屋前,扶着桃夭,低低呼道:“陛下不听了么?”
陈远摆了摆手,传音道:“朕已尽知,丽妃不必为难了……”
丽妃歪在门上,痴痴望着皇帝渐行渐远,消失在行将偏西的阳光中,一时怔住了……
回得紫微,召来黎星刻,陈远道:“暗中盯着秋水宫,切莫给觉了。”
黎星刻心中一动,道:“陛下已确定,那暗线是秋水宫人么?”
陈远道:“不错,只是那人练了大悲赋,隐藏极深,极诡异,连脱天人也瞧不分明,黎卿家千万小心了。”
黎星刻缓缓道:“是。”
正要退下,陈远又道:“诸葛先生与曹卿已出数日,快要回来了罢?”
黎星刻道:“若是郭靖寇仲并无却意,凭大宗师脚力,当在七日内归来。”
陈远笑了笑,自案上奏折中抽出两本,抛了过去,道:“黎卿瞧瞧。”
黎星刻招手接过,翻开第一本,上面写着:
“北国料峭,江南已绿耶?
儿臣拜见父皇圣安,棣奉命镇守燕云,日夜忧思,未敢稍怠,不意月前忽闻道佛谋逆,魔胡围京,虽有青妹一剑诛贼,平乱于危急之中,然终不免焚城伤民之祸,父皇闭关之忧,儿臣心急如焚,痰血咽泪,夙夜难眠,心深恨之,欲立时提兵,破山伐庙,剿灭北国武贼,然元胡趁机大举南来,其势汹汹,为儿臣前所未见,大营连绵百里,炊烟直上云宵,狼兵逡巡,叩关不止,侵之甚急,儿臣涕泪垂思,终不敢违命离军,致使群胡南下,劫掠百姓,唯有日夜巡关,长思破胡之计,未得半分闲暇,唯以急报禀京……
日前骤闻父皇出关之音,儿臣手舞足蹈,喜不自胜,长悲乍乐,忽生妙计,南南北北,忽瞻东西,加之军士奉命,戮力向前,终不负父皇命望,大破元胡,驱之三百里,俘囚数万,牛羊无算,兵革堆山……
此皆赖父皇无恙之喜,天地同运之力,儿臣未敢居功,关山度飞,密奏父皇,递兵部军报尚需三日余……
儿臣棣于北燕再拜,恭请父皇圣安,武道大进,妄有一问:向年倾宫手植之枇杷,今已亭亭如盖否?”
黎星刻看了又看,沉吟良久,道:“此乃陛下家事,臣不欲断论。”
这奏折上明明说的是军国重机,黎大统领却说成是家事,陈远并不以为意,只是笑道:“黎卿再看第二封。”
黎星刻摇摇头,翻开下面奏折,上面果然写着:
“儿臣世西秦恭请父皇圣安……妖魔困城,幸有七妹脱天人,青剑平乱,儿臣急愧,唯以破胡以贺……
除此兵事外,儿臣向年密士,多得大派世家外要,谋动之,察此事宗师以下皆不得闻,疑似各门脑私乱,为得帝皇五采神气,妄谋脱之图,与虎谋皮,沉舟一击,岂知我朝受命于天,父皇执掌神器,小人跳窜,又安得动乱分毫?
……然有一事,得之甚奇,华山一弟子,其名陈远,其人绝顶,其貌极类前成王,几无二致,儿臣疑之,若其为真,帝王血脉,安可流落江湖,故密察之,远年前下山游历,一路东向,因少林九阳事,甚乱,多疑,半岁艰寻,至于东海,觅踪桃花岛,得遇青妹,言其事吾以尽知,遣还密探,自此不得迹,今奉远图形,伏唯父皇察之。”
黎星刻合上奏折,递还案上,奇道:“成王之后?”
陈远道:“不错。”
黎星刻沉吟片刻,徐徐道:“臣请一阅其图。”
陈远面无表情,自案上取出张图画,平平送出,黎星刻展开一看,上面画了个青衣佩剑少年,文采精华,沉静默然,几乎与眼前皇帝一般容貌。
黎星刻凝视良久,缓缓合上卷轴,长长吐了口气,目视皇帝,平静道:“臣向与成王有旧,当年长劝,陛下不听,现今闻其后人在世……臣黎星刻,请命出寻。”
“黎星刻当年与……交好么?”
陈远心中奇怪,此事旧案密档上皆没有见过,“或是记事之人避讳?”
陈远按下念头,淡淡道:“何需出寻?”
黎星刻道:“陛下之意,是要去问青公主么?”
陈远道:“劳烦黎卿,尽快来报。”
黎星刻微躬,出得紫微宫,面如刀刻,向西北方曲折行了半辰,忽见一片翠竹,郁郁葱葱,修长蓊润,在夕照中微微摇曳着,哗哗轻响,连晚风中都似带了种清新之意。
大统领轻身徐进,入林数十丈,见一古潭,碧波荡漾,清冽深寒,隐有光华一闪而过,又深深潜了进去。
潭侧数间竹屋,围了一圈低矮篱笆,正前数支修竹,恍如门形,横着的那支上,浅浅刻了三个小字:
沉剑池。
这字清丽跳脱,写的极浅,以大宗师的眼光看来,尚隐有几分稚气,黎星刻摇了摇头,站在竹门前,也不提气,只平平道:“臣黎星刻,求见青公主。”
青公主没有声音,屋里却奔出了个小女孩,总角垂鬓,玉雪可爱,眼睛亮,跳着跑了过来,萌声嚷着道:“黎星刻,你看我新写的这三个字怎样?”
黎星刻笑了笑,蹲下身前,平平瞧着小女孩,道:“九公主的这三个字,写的还是有些丑。”
洛丽华嘟着小嘴,忽然抬起脚丫,用力踩了大宗师一下,扭头跑进屋,软软呼着:“三姊五姊,七姊云姊,黎星刻还是一样的坏……”
“四位公主全在这儿么?”黎星刻并未放出气机感应,心中稍奇:“那云姊又是谁?”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