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04 第404章诡堂要把聂一锦送入宫苑
- 405 第405章右**军驻青州行军长史
- 406 第406章方文公
- 407 第407章王小泉又成书童了
- 408 第408章有朋自远方来
- 409 第409章不!我是贵和班的人!
- 410 第410章黄泉路上有个伴儿
- 411 第411章宁可人知,不让人见
- 412 第412章你们都中计了!
- 413 第413章怎一个乱字了得
- 414 第414章杨凤楼,在哪里?
- 415 第415章有出戏,《珠帘寨》
- 416 第416章两句话
- 417 第417章争一争长安万民殿那一把龙椅
- 418 第418章毁他个万劫不复!
- 419 第419章只要你不起兵反唐……
- 420 第420章你完了
- 421 第421章老鼠
- 422 第422章为长者讳
- 423 第423章真相大白
- 424 第424章如此神策军
- 425 第425章这是有人发善心啊
- 426 第426章迁移百姓
- 427 第427章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 428 第428章完了
- 429 第429章 长安,长安
- 430 第430章杀!
- 431 第431章卖豆腐嘞
- 432 第432章豆腐
- 433 第433章尾巴
- 434 第434章王掌柜
- 435 第435章暂告安全
- 436 第436章钓鱼
- 437 第437章赏!
- 438 第438章酱菜小二
- 439 第439章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 440 第440章果然是黄雀
- 441 第441章包围张府
- 442 第442章狼要入室
- 443 第443章带个话
- 444 第444章谁又是好欺负的
- 445 第445章属下有事禀报
- 446 第446章尽忠
- 447 第447章消息
- 448 第448章刘公刚烈,黄雀憋屈
- 449 第449章咸通酒楼
- 450 第450章银瓶梅枝
- 451 第451章我仅是一买卖消息的小商人
- 452 第452章行走在阳光之下
- 453 第453章火烧咸通楼
- 454 第454章再遇袭
- 455 第455章杨将军算无遗策
- 456 第456章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 457 第457章雕翎箭再现长安城
- 458 第458章黄雀怕了
- 459 第459章大齐密探的集体覆灭
- 460 第460章现世报
- 461 第461章有种阴影,名叫杨凤楼
- 462 第462章他姓黄
- 463 第463章 鸡肋长安
- 464 第464章 尚让论长安
- 465 第465章 盐
- 466 第466章黄家两兄弟
- 467 第467章大齐立国之后的第一战
- 468 第468章孤证不立
- 469 第469章永和坊
- 470 第470章可惜不是杨凤楼
- 471 第471章老者出平康
- 472 第472章一斤七
- 473 第473章这是怎么了
- 474 第474章三两粮食归个堆
- 475 第475章山人自有妙计
- 476 第476章大显身手,正在其时!
- 477 第477章接应任务
- 478 第478章黄邺醉西城
- 479 第479章给你个机会……
- 480 第480章
- 481 第481章郑畋果然一书生
- 482 第482章逃
- 483 第483章张七
- 484 第484章仇人?恩人?
- 485 第485章远离长安,种地去!
- 486 第486章 大军围城
- 487 第487章小老百姓,名叫孙达。
- 488 第488章谈论未来,是一件危险的事
- 489 第489章雷霆震长安
- 490 第490章属下听令!
- 491 第491章此一战,不借外力
- 492 第492章为杨将军贺!
- 493 第493章一曲夜深沉(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414章杨凤楼,在哪里?
第414章杨凤楼,在哪里?
黄巢听了殷水大乱,以为大唐已然不得民心,不由得声势更足,一路兵锋所向,连破申州,澧州。
一路上大唐军民尽皆逃离,更让黄巢骄狂。
只不过,他在攻陷澧州之后,有人给了他当头一棒。
这个人,便是澧州判官皇甫镇,他本是读书人,进士连考几年,一直不中第,被澧州刺史李询得知,直接征辟他到澧州刺史府做了一任判官,澧州城破之时,李询死难,而作为文官僚佐的皇甫镇却逃出了澧州,等他遍寻不到李询的时候,竟然重回澧州,破口大骂黄巢祸乱天下,最终被怒气勃发的黄家军枭首。
这件事,给黄巢提了个醒,大唐官场之中虽然暮气深重,却也不是尽失人心,如果让大唐缓过这口气来,以他的叛军,根本难当兵锋。
所以,黄巢在思虑良久之后,下令加快了进军的速度。
终于,在广明元年的十一月,兵锋直抵汝州。
齐克让上奏,黄巢自号天补大将军,晓令诸军:
“各宜守垒,勿犯吾锋!吾将入东都,即至京师,自欲问罪,无预众人!”
此言一出,朝堂大震。
天子当庭痛哭,群臣束手无策!
现在的局势,自然难以和乾符三年相比,那个时候,天下精兵强将都在东南剿贼行辕,就是驻守东都,即便黄巢和王仙芝合力,也难以撼动东都洛阳的防御。
但是现在,三年过去了,众多精兵良将,都在高骈的麾下,他拥兵自重,根本不愿和黄巢决战沙场,至于河南道本地的人马,又因为殷水之乱,变得相互之间根本不信任,急切之间,根本难以提调人马守卫洛阳。
如此看来,洛阳难保!
洛阳如果失陷的话,长安也就危险了。
洛阳作为大唐东都,和都城长安之间联系很是紧密,勾通二者的驿路,乃是大唐境内驿路最好的一段,向来有“大路驿”之称,道路平坦,宽阔异常,甚至足以并行八辆大车,要是黄巢叛军顺着大路驿进击长安,旬日可达!
整条道路上,恐怕只有潼关能够坚守。
但是,朝堂对唐军能否守住潼关,心存怀疑。
潼关屹立千年,地形险要,向来是关中门户,易守难攻,但是大唐朝堂,就是对稳守潼关没有信心,原因有二。
首先,在潼关历经千年的战事之中,最恐怖的一场惨败,就发生在百年之前,犹如一团阴云,遮挡了大唐高层的信心,那是在安史之乱,安禄山统兵五万余,大唐名将哥舒翰统兵十五万,在潼关上演一场攻防战,虽然其中的原因很多,什么民心士气不佳,什么玄宗受人蒙蔽严令哥舒翰出阵,什么哥舒翰老迈不复当年等等,但是那一场战斗的结果,便是大唐名将哥舒翰,在千年潼关,统领三倍人马,也安禄山杀了个尸横遍野,对于如今的大唐朝堂来说,他们根本不愿去深究那一场战斗的谁是谁非,他们不敢将大唐的命运全部押在潼关之上!
其次,这一次黄巢兵进潼关,号称人马十五万,虽然这个数字乃是谎称,不过最少也得有将近十万人马,而大唐这一方面,根本拿不出多少守卫兵力来。
现在潼关之上,除了原本固守的士卒几千人,就只有齐克让麾下不足万人的人马,满打满算不到两万人
要用这两万人来防备黄巢的十五万,谁心里都没底。
不过,潼关不守也不行。
为今之计,只能盼望东都洛阳能够多坚守几天,好争取时间,让大唐朝堂调集人马。
这一场朝会,就在愁云惨淡中结束了,却也拿出了一个守卫潼关的方略。
田令孜举荐左神策军马军将军张承范,右神策军步军将军王师会,左神策军兵马使赵柯。
天子大喜,以张承范为兵马先锋使兼把截潼关制置使,以王师会为制置关塞粮料使,以赵柯为句当寨栏使。
又以田令孜为左右神策军内外八镇及诸道兵马都指挥制置招讨使,原飞龙使杨复恭副之。
又令张承范等人从左右神策军中甄选弩手二千八百余人,即日前往潼关守备。
而就在此时,黄巢已然攻克洛阳!
天子闻报,不由得大惊失色,身边重臣,竟然无一人敢发一言。
良久之后,天子从震惊中清醒过来,一句话,问得身边重臣各个目瞪口呆。
“朕听闻右龙武军有将军杨凤楼,与那黄巢乃是血海深仇,更是在乾符五年阵斩王仙芝,如今国家危难之时,为什么听不到他的音讯?”
天子身边重臣,一个个面面相觑,都不知道如何接口,倒是田令孜大为不满,在神策军点将出兵,结果一听洛阳失手,第一个想到的,竟然是右龙武军的人,这让他很不舒服,刚想说话,他身后的杨复恭却当先开口。
“启禀陛下,臣也曾听说过这位右龙武军的杨将军,在黄巢气势汹汹北上的时候,臣就曾设想请他出马,却从右龙武军大将军宋皓宋将军处听闻了杨将军的近况。
那杨凤楼天资横溢,尤其武学一道出类拔萃,仅仅四年时间,就成就了二品江湖小宗师,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够阵斩王仙芝,只不过,王仙芝乃是江湖宗师,一身修为可参造化,即便杨将军调动身边所有的力量消耗王仙芝,却也只能艰难取胜。
据宋威大将军说,杨凤楼虽然击杀王仙芝,却也被他临死反击击伤了肺脉,如今已有两年,也一直不见好,实在是难临战阵……”
天子听了,忍不住一声叹息。
“值此国家为难之际,要是多几个杨将军这样的小宗师,岂不是早早能够还我大唐一个太平……”
朝堂重臣无言以对,最后还是田令孜开口。
“想那杨将军确实有大功于我大唐,不过,他出身右龙武军,一直以来都是负责江湖上的情报工作,这些堂堂阵战,恐怕还是有所不逮,还请陛下多多相信我神策军之勇士吧……”
天子闻言,再次叹息,却也没没有说什么。
他却不知道,被他念念不忘的杨凤楼,根本不看好潼关的守卫,甚至已然开始着手准备长安失陷后的工作……(未完待续。)
一路上大唐军民尽皆逃离,更让黄巢骄狂。
只不过,他在攻陷澧州之后,有人给了他当头一棒。
这个人,便是澧州判官皇甫镇,他本是读书人,进士连考几年,一直不中第,被澧州刺史李询得知,直接征辟他到澧州刺史府做了一任判官,澧州城破之时,李询死难,而作为文官僚佐的皇甫镇却逃出了澧州,等他遍寻不到李询的时候,竟然重回澧州,破口大骂黄巢祸乱天下,最终被怒气勃发的黄家军枭首。
这件事,给黄巢提了个醒,大唐官场之中虽然暮气深重,却也不是尽失人心,如果让大唐缓过这口气来,以他的叛军,根本难当兵锋。
所以,黄巢在思虑良久之后,下令加快了进军的速度。
终于,在广明元年的十一月,兵锋直抵汝州。
齐克让上奏,黄巢自号天补大将军,晓令诸军:
“各宜守垒,勿犯吾锋!吾将入东都,即至京师,自欲问罪,无预众人!”
此言一出,朝堂大震。
天子当庭痛哭,群臣束手无策!
现在的局势,自然难以和乾符三年相比,那个时候,天下精兵强将都在东南剿贼行辕,就是驻守东都,即便黄巢和王仙芝合力,也难以撼动东都洛阳的防御。
但是现在,三年过去了,众多精兵良将,都在高骈的麾下,他拥兵自重,根本不愿和黄巢决战沙场,至于河南道本地的人马,又因为殷水之乱,变得相互之间根本不信任,急切之间,根本难以提调人马守卫洛阳。
如此看来,洛阳难保!
洛阳如果失陷的话,长安也就危险了。
洛阳作为大唐东都,和都城长安之间联系很是紧密,勾通二者的驿路,乃是大唐境内驿路最好的一段,向来有“大路驿”之称,道路平坦,宽阔异常,甚至足以并行八辆大车,要是黄巢叛军顺着大路驿进击长安,旬日可达!
整条道路上,恐怕只有潼关能够坚守。
但是,朝堂对唐军能否守住潼关,心存怀疑。
潼关屹立千年,地形险要,向来是关中门户,易守难攻,但是大唐朝堂,就是对稳守潼关没有信心,原因有二。
首先,在潼关历经千年的战事之中,最恐怖的一场惨败,就发生在百年之前,犹如一团阴云,遮挡了大唐高层的信心,那是在安史之乱,安禄山统兵五万余,大唐名将哥舒翰统兵十五万,在潼关上演一场攻防战,虽然其中的原因很多,什么民心士气不佳,什么玄宗受人蒙蔽严令哥舒翰出阵,什么哥舒翰老迈不复当年等等,但是那一场战斗的结果,便是大唐名将哥舒翰,在千年潼关,统领三倍人马,也安禄山杀了个尸横遍野,对于如今的大唐朝堂来说,他们根本不愿去深究那一场战斗的谁是谁非,他们不敢将大唐的命运全部押在潼关之上!
其次,这一次黄巢兵进潼关,号称人马十五万,虽然这个数字乃是谎称,不过最少也得有将近十万人马,而大唐这一方面,根本拿不出多少守卫兵力来。
现在潼关之上,除了原本固守的士卒几千人,就只有齐克让麾下不足万人的人马,满打满算不到两万人
要用这两万人来防备黄巢的十五万,谁心里都没底。
不过,潼关不守也不行。
为今之计,只能盼望东都洛阳能够多坚守几天,好争取时间,让大唐朝堂调集人马。
这一场朝会,就在愁云惨淡中结束了,却也拿出了一个守卫潼关的方略。
田令孜举荐左神策军马军将军张承范,右神策军步军将军王师会,左神策军兵马使赵柯。
天子大喜,以张承范为兵马先锋使兼把截潼关制置使,以王师会为制置关塞粮料使,以赵柯为句当寨栏使。
又以田令孜为左右神策军内外八镇及诸道兵马都指挥制置招讨使,原飞龙使杨复恭副之。
又令张承范等人从左右神策军中甄选弩手二千八百余人,即日前往潼关守备。
而就在此时,黄巢已然攻克洛阳!
天子闻报,不由得大惊失色,身边重臣,竟然无一人敢发一言。
良久之后,天子从震惊中清醒过来,一句话,问得身边重臣各个目瞪口呆。
“朕听闻右龙武军有将军杨凤楼,与那黄巢乃是血海深仇,更是在乾符五年阵斩王仙芝,如今国家危难之时,为什么听不到他的音讯?”
天子身边重臣,一个个面面相觑,都不知道如何接口,倒是田令孜大为不满,在神策军点将出兵,结果一听洛阳失手,第一个想到的,竟然是右龙武军的人,这让他很不舒服,刚想说话,他身后的杨复恭却当先开口。
“启禀陛下,臣也曾听说过这位右龙武军的杨将军,在黄巢气势汹汹北上的时候,臣就曾设想请他出马,却从右龙武军大将军宋皓宋将军处听闻了杨将军的近况。
那杨凤楼天资横溢,尤其武学一道出类拔萃,仅仅四年时间,就成就了二品江湖小宗师,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够阵斩王仙芝,只不过,王仙芝乃是江湖宗师,一身修为可参造化,即便杨将军调动身边所有的力量消耗王仙芝,却也只能艰难取胜。
据宋威大将军说,杨凤楼虽然击杀王仙芝,却也被他临死反击击伤了肺脉,如今已有两年,也一直不见好,实在是难临战阵……”
天子听了,忍不住一声叹息。
“值此国家为难之际,要是多几个杨将军这样的小宗师,岂不是早早能够还我大唐一个太平……”
朝堂重臣无言以对,最后还是田令孜开口。
“想那杨将军确实有大功于我大唐,不过,他出身右龙武军,一直以来都是负责江湖上的情报工作,这些堂堂阵战,恐怕还是有所不逮,还请陛下多多相信我神策军之勇士吧……”
天子闻言,再次叹息,却也没没有说什么。
他却不知道,被他念念不忘的杨凤楼,根本不看好潼关的守卫,甚至已然开始着手准备长安失陷后的工作……(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