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18 第418章毁他个万劫不复!
- 419 第419章只要你不起兵反唐……
- 420 第420章你完了
- 421 第421章老鼠
- 422 第422章为长者讳
- 423 第423章真相大白
- 424 第424章如此神策军
- 425 第425章这是有人发善心啊
- 426 第426章迁移百姓
- 427 第427章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 428 第428章完了
- 429 第429章 长安,长安
- 430 第430章杀!
- 431 第431章卖豆腐嘞
- 432 第432章豆腐
- 433 第433章尾巴
- 434 第434章王掌柜
- 435 第435章暂告安全
- 436 第436章钓鱼
- 437 第437章赏!
- 438 第438章酱菜小二
- 439 第439章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 440 第440章果然是黄雀
- 441 第441章包围张府
- 442 第442章狼要入室
- 443 第443章带个话
- 444 第444章谁又是好欺负的
- 445 第445章属下有事禀报
- 446 第446章尽忠
- 447 第447章消息
- 448 第448章刘公刚烈,黄雀憋屈
- 449 第449章咸通酒楼
- 450 第450章银瓶梅枝
- 451 第451章我仅是一买卖消息的小商人
- 452 第452章行走在阳光之下
- 453 第453章火烧咸通楼
- 454 第454章再遇袭
- 455 第455章杨将军算无遗策
- 456 第456章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 457 第457章雕翎箭再现长安城
- 458 第458章黄雀怕了
- 459 第459章大齐密探的集体覆灭
- 460 第460章现世报
- 461 第461章有种阴影,名叫杨凤楼
- 462 第462章他姓黄
- 463 第463章 鸡肋长安
- 464 第464章 尚让论长安
- 465 第465章 盐
- 466 第466章黄家两兄弟
- 467 第467章大齐立国之后的第一战
- 468 第468章孤证不立
- 469 第469章永和坊
- 470 第470章可惜不是杨凤楼
- 471 第471章老者出平康
- 472 第472章一斤七
- 473 第473章这是怎么了
- 474 第474章三两粮食归个堆
- 475 第475章山人自有妙计
- 476 第476章大显身手,正在其时!
- 477 第477章接应任务
- 478 第478章黄邺醉西城
- 479 第479章给你个机会……
- 480 第480章
- 481 第481章郑畋果然一书生
- 482 第482章逃
- 483 第483章张七
- 484 第484章仇人?恩人?
- 485 第485章远离长安,种地去!
- 486 第486章 大军围城
- 487 第487章小老百姓,名叫孙达。
- 488 第488章谈论未来,是一件危险的事
- 489 第489章雷霆震长安
- 490 第490章属下听令!
- 491 第491章此一战,不借外力
- 492 第492章为杨将军贺!
- 493 第493章一曲夜深沉(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428章完了
第428章完了
广明元年十二月,黄巢攻破潼关!
从叛军离开东都洛阳,到潼关陷落,仅仅半月有余。
也就是说,除去叛军行军的时间,黄巢攻破潼关,仅仅用了三天时间!
不是黄巢叛军太强,而是大唐守军太弱!
张承范三人率领神策军离开长安之后,一路直奔潼关,兵至华州,竟然看到一座空城,上至此时,下至平民,听闻黄巢兵进潼关的消息,早就跑了个一干二净。
张承范差点气得吐血,他离开长安的时候,实在过于匆忙,军资粮秣携带不多,按照中书命令,让他在华州补充,并说早已行文华州刺史,等到他们到达的时候,应该准备好了。
结果华州成了一座空城,哪里还有什么军资粮秣?
张承范大怒之下,也顾不得许多规矩,直接命神策军入城,还不错,华州军民逃亡的时候,应当也很匆忙,在仓库之中还留下了一些粮食,张承范也不客气,打扫了个干干静静,不多数量终究不多,仅仅够全军食用三天而已。
不过,终归了有了粮食,神策军士气有所回升,张承范趁热打铁,终于带着神策军来到了潼关。
结果好不容易到了潼关,又是兜头一盆凉水,潼关竟然还没有整备,只得征用民夫从头准备,穷搜山林,却也仅仅找到百余人而已,不过聊胜于无而已。
而此时,黄巢的前锋军,已到潼关。
张承范心里拔凉拔凉的,却只能硬着头皮守下去。
好在,在潼关关外,还有齐克让率领的万余军卒驻扎,和潼关形成犄角之势,总算让张承范等人略略安心。
黄巢前锋由黄巢兄弟黄从业率领,他也是知兵之人,知道潼关矗立千年、易受难攻,要想强攻,必然损兵折将,不过兵锋所向,已到潼关,无论如何也要打上一场,就把目标放在了齐克让驻扎在潼关之外的兵马上。
双方一接战,出乎意料,齐克让麾下兵马背靠潼关,知道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士气不低,竟然硬生生地顶住了叛军的攻击。
黄从业也不愿折损大多,一见如此,便鸣金收兵。
就在此时,叛军的中军人马已到。
黄巢骑着高头大马出现在阵前,顿时叛军发出一阵山崩海啸的欢呼,吓得唐军面如土色,刚刚小胜提升的士气,顿时消散地无影无踪。
叛军再攻,唐军迎战,还算不错,足足三个时辰,付出了惨重的伤亡,总算打退了叛军。
是夜,齐克让军营士气低迷,好巧不巧,军中断粮,这一回,唐军军卒不干了,奋战一天,不知道打退叛军多少次进攻,早已疲惫不堪,结果为朝堂效命,朝堂不说封赏,竟然连一顿饱饭都不管?皇帝还不饿差兵呢?
举营大哗,最终形成营啸。
好好的一支唐军,结果就因为粮草不济,彻底奔溃了!
第二天,黄巢见状,不由得大喜,命令叛军攻打潼关!
正所谓孤城难受,即便是潼关这种天下雄关,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也是一样。
张承范亲冒箭矢,登关作战,历经生死,总算是顶住了黄巢叛军的进攻,不过,整整四个时辰的激战,也消耗了城关大量的守城物资,唐军本就准备不足,经此一战,竟然损耗殆尽,张承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急忙上奏求援。
不过,黄巢终究没有再给唐军机会。
第三天,驱赶贫民裹挟沙土,将潼关外天堑填平,再次猛攻,又命尚让亲率一支奇兵绕道潼关之后,两相夹击。
奋战一天,潼关失守!
王师会兵败自杀。
张承范无奈之下,只得抛弃盔甲,换上便装,率领剩余的神策军逃跑。
一路西行,到了野狐泉,正好碰上朝廷的援军。
张承范大哭,“你们来晚了!”
原来,他在离开长安的时候,知道手下神策军,除了自己麾下的亲兵还算可以,那些冒名顶替而来的长安民众,根本不足以守卫潼关,便接着天子亲自践行的机会,向天子奏请援兵,天子也痛快,说你们先走,援兵源源不断就会过去。
结果,这是他们见到的第一支援兵,却已经是潼关失陷之后了。
援兵乃是从奉天征集的人马,一见潼关失守,也是大惊失色,和张承范一起,退回长安。
行至灞桥,正好看到两外两支援军。
这一回,张承范手下的神策军不干了。
原因无他。
这支新军,新衣新甲,一个个吃得满脸红光!
神策军一想到自家在潼关与叛军拼杀,几度生死不说,还缺衣少食,等于饿着肚子在为朝堂拼命。
结果援军不至,不是没有,原来早就齐聚长安,之所以没有开赴潼关,竟然是在想朝堂讨要军资!
操!
凭啥!?
你们不过新军,寸功未立,就如此优待!
我们奋力拼杀,却忍饥挨饿!
朝廷,不公!
这样的朝廷,这样的天子,谁还保他!
随后,这些神策军,爆发出远超对阵叛军的士气,竟然如同饿虎扑食一般,冲向新军,直接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一下子就冲散了这支新军!
更有神策军义愤难平,干脆返身迎接黄巢叛军,以为向导!
既然朝廷不公,就不要这个朝廷,老子投黄巢去!
消息传到朝堂,顿时大乱。
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一个个还没有从潼关三天失守的震撼中反应过来,就听说了又叛军作乱,更是被惊雷炸响在耳边一样,一个个呆若木鸡!
完了!
彻底完了!
当天晚上,中书门下平章事卢携,服毒自尽。
其他朝臣,再不想其他,纷纷逃命。
就连天子也没有任何固守长安的想法,直接让田令孜率领五百神策军,仅仅带着平日中最喜爱的几个嫔妃,直接从金光门出了长安,跑了!
这件事,朝堂百官,竟然无人知晓,他们忠心拱卫的天子,竟然在叛军临城之际,直接抛弃了他们,独自,跑了!直到第二天天光大亮,他们还被蒙在鼓里!
而第二天,黄巢兵锋,已近长安!(未完待续。)
从叛军离开东都洛阳,到潼关陷落,仅仅半月有余。
也就是说,除去叛军行军的时间,黄巢攻破潼关,仅仅用了三天时间!
不是黄巢叛军太强,而是大唐守军太弱!
张承范三人率领神策军离开长安之后,一路直奔潼关,兵至华州,竟然看到一座空城,上至此时,下至平民,听闻黄巢兵进潼关的消息,早就跑了个一干二净。
张承范差点气得吐血,他离开长安的时候,实在过于匆忙,军资粮秣携带不多,按照中书命令,让他在华州补充,并说早已行文华州刺史,等到他们到达的时候,应该准备好了。
结果华州成了一座空城,哪里还有什么军资粮秣?
张承范大怒之下,也顾不得许多规矩,直接命神策军入城,还不错,华州军民逃亡的时候,应当也很匆忙,在仓库之中还留下了一些粮食,张承范也不客气,打扫了个干干静静,不多数量终究不多,仅仅够全军食用三天而已。
不过,终归了有了粮食,神策军士气有所回升,张承范趁热打铁,终于带着神策军来到了潼关。
结果好不容易到了潼关,又是兜头一盆凉水,潼关竟然还没有整备,只得征用民夫从头准备,穷搜山林,却也仅仅找到百余人而已,不过聊胜于无而已。
而此时,黄巢的前锋军,已到潼关。
张承范心里拔凉拔凉的,却只能硬着头皮守下去。
好在,在潼关关外,还有齐克让率领的万余军卒驻扎,和潼关形成犄角之势,总算让张承范等人略略安心。
黄巢前锋由黄巢兄弟黄从业率领,他也是知兵之人,知道潼关矗立千年、易受难攻,要想强攻,必然损兵折将,不过兵锋所向,已到潼关,无论如何也要打上一场,就把目标放在了齐克让驻扎在潼关之外的兵马上。
双方一接战,出乎意料,齐克让麾下兵马背靠潼关,知道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士气不低,竟然硬生生地顶住了叛军的攻击。
黄从业也不愿折损大多,一见如此,便鸣金收兵。
就在此时,叛军的中军人马已到。
黄巢骑着高头大马出现在阵前,顿时叛军发出一阵山崩海啸的欢呼,吓得唐军面如土色,刚刚小胜提升的士气,顿时消散地无影无踪。
叛军再攻,唐军迎战,还算不错,足足三个时辰,付出了惨重的伤亡,总算打退了叛军。
是夜,齐克让军营士气低迷,好巧不巧,军中断粮,这一回,唐军军卒不干了,奋战一天,不知道打退叛军多少次进攻,早已疲惫不堪,结果为朝堂效命,朝堂不说封赏,竟然连一顿饱饭都不管?皇帝还不饿差兵呢?
举营大哗,最终形成营啸。
好好的一支唐军,结果就因为粮草不济,彻底奔溃了!
第二天,黄巢见状,不由得大喜,命令叛军攻打潼关!
正所谓孤城难受,即便是潼关这种天下雄关,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也是一样。
张承范亲冒箭矢,登关作战,历经生死,总算是顶住了黄巢叛军的进攻,不过,整整四个时辰的激战,也消耗了城关大量的守城物资,唐军本就准备不足,经此一战,竟然损耗殆尽,张承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急忙上奏求援。
不过,黄巢终究没有再给唐军机会。
第三天,驱赶贫民裹挟沙土,将潼关外天堑填平,再次猛攻,又命尚让亲率一支奇兵绕道潼关之后,两相夹击。
奋战一天,潼关失守!
王师会兵败自杀。
张承范无奈之下,只得抛弃盔甲,换上便装,率领剩余的神策军逃跑。
一路西行,到了野狐泉,正好碰上朝廷的援军。
张承范大哭,“你们来晚了!”
原来,他在离开长安的时候,知道手下神策军,除了自己麾下的亲兵还算可以,那些冒名顶替而来的长安民众,根本不足以守卫潼关,便接着天子亲自践行的机会,向天子奏请援兵,天子也痛快,说你们先走,援兵源源不断就会过去。
结果,这是他们见到的第一支援兵,却已经是潼关失陷之后了。
援兵乃是从奉天征集的人马,一见潼关失守,也是大惊失色,和张承范一起,退回长安。
行至灞桥,正好看到两外两支援军。
这一回,张承范手下的神策军不干了。
原因无他。
这支新军,新衣新甲,一个个吃得满脸红光!
神策军一想到自家在潼关与叛军拼杀,几度生死不说,还缺衣少食,等于饿着肚子在为朝堂拼命。
结果援军不至,不是没有,原来早就齐聚长安,之所以没有开赴潼关,竟然是在想朝堂讨要军资!
操!
凭啥!?
你们不过新军,寸功未立,就如此优待!
我们奋力拼杀,却忍饥挨饿!
朝廷,不公!
这样的朝廷,这样的天子,谁还保他!
随后,这些神策军,爆发出远超对阵叛军的士气,竟然如同饿虎扑食一般,冲向新军,直接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一下子就冲散了这支新军!
更有神策军义愤难平,干脆返身迎接黄巢叛军,以为向导!
既然朝廷不公,就不要这个朝廷,老子投黄巢去!
消息传到朝堂,顿时大乱。
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一个个还没有从潼关三天失守的震撼中反应过来,就听说了又叛军作乱,更是被惊雷炸响在耳边一样,一个个呆若木鸡!
完了!
彻底完了!
当天晚上,中书门下平章事卢携,服毒自尽。
其他朝臣,再不想其他,纷纷逃命。
就连天子也没有任何固守长安的想法,直接让田令孜率领五百神策军,仅仅带着平日中最喜爱的几个嫔妃,直接从金光门出了长安,跑了!
这件事,朝堂百官,竟然无人知晓,他们忠心拱卫的天子,竟然在叛军临城之际,直接抛弃了他们,独自,跑了!直到第二天天光大亮,他们还被蒙在鼓里!
而第二天,黄巢兵锋,已近长安!(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