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引子
- 2 第一章 寒夜
- 3 第二章 灭门
- 4 第三章 剑隐
- 5 第四章 安顿
- 6 第五章 刀箭
- 7 第六章 苍羽
- 8 第七章 受罚
- 9 第八章 龙鳞
- 10 第九章 兄弟
- 11 第十章 计划
- 12 第十一章 遇险
- 13 第十二章 梅林
- 14 第十三章 结拜
- 15 第十四章 影壁
- 16 第十五章 奇观
- 17 第十六章 闯楼(上)
- 18 第十七章 闯楼(下)
- 19 第十八章 现身
- 20 第十九章 三事
- 21 第二十章 风骚
- 22 第二十一章 六绝(上)
- 23 第二十二章 六绝(下)
- 24 第二十三章 绣刀
- 25 第二十四章 银毒
- 26 第二十五章 武道
- 27 第二十六章 雕斫
- 28 第二十七章 美味
- 29 第二十八章 辽王
- 30 第二十九章 记文
- 31 第三十章 传剑
- 32 第三十一章 倭匪
- 33 第三十二章 逞凶
- 34 第三十三章 居合
- 35 第三十四章 飞雪
- 36 第三十五章 老叟
- 37 第三十六章 黑羊(重要人物,大事件开端)
- 38 第三十七章 试探
- 39 第三十八章 险境
- 40 第三十九章 机巧
- 41 第四十章 舍银
- 42 第四十一章 猫童
- 43 第四十二章 斗气
- 44 第四十三章 化气
- 45 第四十四章 重托
- 46 第四十五章 送别
- 47 第四十六章 剑经
- 48 第四十七章 身死
- 49 第四十八章 疯癫
- 50 第四十九章 诉状
- 51 第五十章 官银
- 52 第五十一章 死因
- 53 第五十二章 下葬
- 54 第五十三章 地穴
- 55 第五十四章 包子
- 56 第五十五章 钱鼠
- 57 第五十六章 真相
- 58 第五十七章 奇袭
- 59 第五十八章 恶战
- 60 第五十九章 噬鼠
- 61 第六十章 因果
- 62 第六十一章 旧痕
- 63 第六十二章 来客
- 64 第六十三章 遇刺
- 65 第六十四章 博弈
- 66 第六十五章 比剑
- 67 第六十六章 乱斗
- 68 第六十七章 心事
- 69 第六十八章 势均
- 70 第六十九章 暗算
- 71 第七十章 逆转
- 72 第七十一章 溃败
- 73 第七十二章 色心
- 74 第七十三章 沉沦
- 75 第七十四章 无君
- 76 第七十五章 枭雄
- 77 第七十六章 遭难
- 78 第七十七章 无音
- 79 第七十八章 清瑶(女神节,女主登场)
- 80 第七十九章 解曲
- 81 第八十章 往事(上)
- 82 第八十一章 往事(中)
- 83 第八十二章 往事(下)
- 84 第八十三章 崖下
- 85 第八十四章 珠泪
- 86 第八十五章 变故(第三更,四千字大章)
- 87 第八十六章 面具
- 88 第八十七章 反目
- 89 第八十八章 栽赃
- 90 第八十九章 被困
- 91 第九十章 自首
- 92 第九十一章 分别 (四千字大章)
- 93 第九十二章 百戏
- 94 第九十三章 巨鸟
- 95 第九十四章 噬猴
- 96 第九十五章 初试
- 97 第九十六章 战马
- 98 第九十七章 重明
- 99 第九十八章 木鸢
- 100 第九十九章 凤歌
- 101 第一百章 误会
- 102 第一百零一章 渤海
- 103 第一百零二章 双飞
- 104 第一百零三章 平湖
- 105 第一百零四章 入画
- 106 第一百零五章 三京
- 107 第一百零六章 凤泽
- 108 第一百零七章 守门
- 109 第一百零八章 救美
- 110 第一百零九章 香玉
- 111 第一百一十章 将军
- 112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锤
- 113 第一百一十二章 翠蛇
- 114 第一百一十三章 跪求
- 115 第一百一十四章 血桐
- 116 第一百一十五章 盐灾
- 117 第一百一十六章 阴谋
- 118 第一百一十七章 箴言
- 119 第一百一十八章 凤鸣
- 120 第一百一十九章 舍身
- 121 第一百二十章 怀齐
- 122 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伯
- 123 第一百二十二章 交涉
- 124 第一百二十三章 吹牛
- 125 第一百二十四章 作法
- 126 第一百二十五章 重逢
- 127 第一百二十六章 震海(一)
- 128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幸
- 129 第一百二十八章 禁术
- 130 第一百二十九章 失踪
- 131 第一百三十章 凤书
- 132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外人
- 133 第一百三十二章 醉鬼
- 134 第一百三十三章 偷听
- 135 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话
- 136 第一百三十五章 诉情
- 137 第一百三十六章 慕海
- 138 第一百三十七章 柳生
- 139 第一百三十八章 倾慕
- 140 第一百三十九章 凤石
- 141 第一百四十章 线索
- 142 第一百四十一章 启程
- 143 第一百四十二章 空谷
- 144 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火
- 145 第一百四十四章 孤村
- 146 第一百四十五章 忘川
- 147 第一百四十六章 寻舟
- 148 第一百四十七章 偷情
- 149 第一百四十八章 鸡王
- 150 第一百四十九章 惊变
- 151 第一百五十章 茯苓
- 152 第一百五十一章 善恶
- 153 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箇
- 154 第一百五十三章 妖刀
- 155 第一百五十四章 真凶
- 156 第一百五十五章 震海(二)
- 157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夺石
- 158 第一百五十七章 震海(三)
- 159 第一百五十八章 错乱
- 160 第一百五十九章 石开
- 161 第一百六十章 谜团
- 162 第一百六十一章 端倪
- 163 第一百六十二章 生变
- 164 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虱
- 165 第一百六十四章 博弈
- 166 第一百六十五章 鬼胎
- 167 第一百六十六章 巨蚺
- 168 第一百六十七章 美妇
- 169 第一百六十八章 船舱
- 170 第一百六十九章 情孽
- 171 第一百七十章 怪人
- 172 第一百七十一章 猪王
- 173 第一百七十二章 珍宝
- 174 第一百七十三章 斗蟒
- 175 第一百七十四章 取虱
- 176 第一百七十五章 洞蛙
- 177 第一百七十六章 群毒
- 178 第一百七十七章 蛙王
- 179 第一百七十八章 饕餮
- 180 第一百七十九章 珍馐
- 181 第一百八十章 消失
- 182 第一百八十一章 管子
- 183 第一百八十二章 推断
- 184 第一百八十三章 旧敌
- 185 第一百八十四章 二斗
- 186 第一百八十五章 孽缘
- 187 第一百八十六章 情殇
- 188 第一百八十七章 追逐
- 189 第一百八十八章 终身
- 190 第一百八十九章 险象
- 191 第一百九十章 真相
- 192 第一百九十一章 疑问
- 193 第一百九十二章 战场
- 194 第一百九十三章 隐秘
- 195 第一百九十四章 附营
- 196 第一百九十五章 誓师
- 197 第一百九十六章 截杀
- 198 第一百九十七章 赌局
- 199 第一百九十八章 欺骗
- 200 第一百九十九章 毒计
- 201 第二百章 香殒
- 202 第二百零一章 等待
- 203 第二百零二章 旧事
- 204 第二百零三章 风雨
- 205 第二百零四章 朱雀玄武图
- 206 第二百零五章 惊奇
- 207 第二百零六章 识破
- 208 第二百零七章 破绽
- 209 第二百零八章 百变
- 210 第二百零九章 背叛
- 211 第二百一十章 凤冢
- 212 第二百一十一章 龟船
- 213 第二百一十二章 神凤
- 214 第二百一十三章 无厄
- 215 第二百一十四章 化鹰
- 216 第二百一十五章 试毒
- 217 第二百一十六章 柳生
- 218 第二百一十七章 对峙
- 219 第二百一十八章 红颜
- 220 第二百一十九章 珺梅
- 221 第二百二十章 再变
- 222 第二百二十一章 复仇
- 223 第二百二十二章 乘风
- 224 第二百二十三章 托妻
- 225 第二百二十四章 三诺
- 226 第二百二十五章 委身
- 227 第二百二十六章 风回
- 228 第二百二十七章 虚问
- 229 第二百二十八章 两难
- 230 第二百二十九章 心愿
- 231 第二百三十章 毒心
- 232 第二百三十一章 惊闻
- 233 第二百三十二章 怀恩
- 234 第二百三十三章 好疼
- 235 第二百三十四章 事发
- 236 第二百三十五章 紧追
- 237 第二百三十六章 泥泽
- 238 第二百三十七章 崖头
- 239 第二百三十八章 秘事
- 240 第二百三十九章 纰漏
- 241 第二百四十章 寻父
- 242 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像
- 243 第二百四十二章 夜探
- 244 第二百四十三章 歌谣
- 245 第二百四十四章
- 246 第二百四十五章 诱劝
- 247 第二百四十六章 夜奔
- 248 第二百四十七章 行刺
- 249 第二百四十八章 旧地
- 250 第二百四十九章 孝悌
- 251 第二百五十章 明珠
- 252 第二百五十一章 逃生
- 253 第二百五十二章 水落
- 254 第二百五十三章 石出
- 255 第二百五十四章 控心
- 256 第二百五十五章 动机
- 257 第二百五十六章 离间
- 258 第二百五十七章
- 259 第二百五十八章 毕露
- 260 第二百五十九章 爱恨
- 261 第二百六十章 火铳
- 262 第二百六十一章 要挟
- 263 第二百六十一章 杀戮
- 264 第二百六十二章 死谜
- 265 第二百六十三章 大伯!不要
- 266 第二百六十四章 侍凤
- 267 第二百六十五章 云飞(一)
- 268 第二百六十六章 云飞(二)
- 269 第二百六十七章 发梦
- 270 第二百六十八章 忽悠
- 271 第二百六十九章 效忠
- 272 第二百七十章 太平
- 273 第二百七十一章 哑弹
- 274 第二百七十二章 愤怒
- 275 第二百七十三章 二阶
- 276 第二百七十四章 羊王
- 277 第二百七十五章 震惊
- 278 第二百七十六章 毒城
- 279 第二百七十七章 二法
- 280 第二百七十八章 风筝
- 281 第二百八十八章 传说
- 282 第二百八十九章 灵药
- 283 第二百九十章 广孝
- 284 第二百九十一章 云飞(三)
- 285 第二百九十二章 壁书
- 286 第二百九十三章 震天
- 287 第二百九十四章 五画
- 288 第二百九十五章 戒令
- 289 第二百九十六章 神兵
- 290 第二百九十七章 请命
- 291 第二百九十八章 危机
- 292 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情
- 293 第三百章 受封
- 294 第三百零一章 玄机
- 295 第三百零二章 绝学
- 296 第三百零三章 凤翔渤海
- 297 第三百零四章 凤翔渤海(下)
- 298 第三百零五章 盐雨
- 299 第三百零六章 危局
- 300 第三百零七章 现身
- 301 第三百零八章 乱战
- 302 第三百零九章 遇秦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七章 受罚
第七章 受罚
李如松随着俞大猷赶往前厅大堂,虽然俞大猷答应帮自己求情,但是要见爹了,心中依然是惴惴不安。
李如松从小天不怕地不怕,见了皇帝老子也不打怵,而师父师伯对自己疼爱有加,从内心深处只是尊敬,却也并不惧怕。在这世上,李如松就怕两个人,一个是如今的当朝首辅东阁大学士张居正,另外一个就是他爹李成梁了。
步入内堂,见并无一人,问了丫鬟才知道,李成梁,戚继光,李夫人都去了赤哥儿的房间。
俞大猷就带着李如松直奔西房,路上刚好碰到吴医师。
这吴医师是府里最好的医生,见了俞大猷和李如松,赶紧施礼道:“见过俞帅,少帅。”
俞大猷问道:“孩子的伤如何?”
吴医师道:“皮外伤并无大碍。俞帅放心。”然后对李如松道:“只是大帅颇为震怒,少帅当小心行事啊。”
李如松面色苍白,点了点头。吴医师告退后,两人这才步入西院。
进了西院,俞大猷让李如松先在门口等着。自己走进门内,一进门就见宁远伯李成梁满脸怒容,坐在侧座椅子上,中间主座椅子空着,而另一边座词宗先生戚继光笑着劝道:“李引城,你我都是习武之人,交手受伤是难免的。所幸没有大碍。再说了,你能当着师兄的面惩罚李如松不成,我这当师父的言轻,一会儿子师兄说话,看你如何答对?”
李成梁兀自气愤不已,说道:“戚元敬啊,别讲了,不是为兄埋怨,这孩子都被你惯坏了,我在他这个年龄都已经领兵和蒙古人开兵见仗了,而他如今整日里到处惹是生非,今天赤哥儿刚到,就差点把命丢在这里,我等已经愧对觉安昌和塔克世了,如果今天好一好赤哥儿命送到这孽障手里,我李成梁何以立足天地间啊。今天你就别白费唇舌了,我是定不轻饶!师兄最讲就是军纪,治军比你我更甚,此番这孽子军府私斗,所犯军纪,师兄从来就是军令难违,如何会讲情?”
正在这时,俞大猷进门,两人一见,赶紧起身上前行礼,均恭恭敬敬喊道:“师兄。”
三人虽然以兄弟相称,而且戚继光是俞大猷的亲师弟,李夫人又是俞大猷的师妹,李成梁从夫人处论起也称俞大猷为师兄,尽管李戚两人官职比俞大猷高,但是俞大猷比李成梁和戚继光大了近二十岁,长兄如父,因此李成梁和戚继光对俞大猷非常尊重,以父礼视之。
俞大猷挥了挥手,居中坐下,等李成梁和戚继光坐下后,俞大猷问道:“赤哥儿伤势如何?”
戚继光赶紧回道:“师兄,并无大碍,略有出血,不过皮外伤,筋骨完好。此时师姐正在房中照料。孩子精神如旧。”
俞大猷点了点头,又扭头对李成梁说道:“贤弟,松儿此刻等在门外。”
李成梁剑眉倒竖,高声喊道:“孽障,还不滚进来。”
李如松从小见他爹都像老鼠见猫,此刻听他爹的声音,顿时觉得滔天大祸就要临头。不过转念一想,大不了一死,男子汉做就做了,怕个什么,又想到师父师伯都在,也就壮了胆色,当下稳了稳心神,进了屋内,双膝跪倒朝上扣头,说道:“孩儿拜见父帅。”
赤哥儿此时趴在床上,虽然肩头还有些疼痛,但是也知道自己伤势并不碍事了。
李夫人拉着赤哥儿的手,心疼的直掉眼泪,听闻李如松进来,站起身来,从里间屋内出来,见了李如松,手指气的发抖,指着李如松说道:“冤家,你瞧你做的好事。为娘刚刚才说过你们兄弟要相敬相亲,转眼你就惹祸,今日你父如何罚你,任其发落,为娘绝不为你求情了。”
李成梁此刻面色一沉,说道:“李如松,你可知罪?”
李如松此刻只好趴在地上,往日犯错母亲都会为自己求情开恩,而这次母亲已经说不求情了,李如松心下又不免慌张起来,嘴里下意识地回道:“孩儿知罪。”
李成梁又道:“我多次军规明令,军府严禁私斗,你身为长子,知法犯法,如不严惩,以后还有谁会尊令?来啊,李如松所犯棍刑,拖到前厅,重打四十。”
门前站了两名亲兵,见大帅发话,本应上前去拖李如松受罚,不过眼前这是少帅,两人面面相觑,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
宁远伯府的棍刑所用之棍并非官府衙门的水火长棍,而是六根三角六棱乌木军棍,这棍子要是打的实了,只需一棍就能让人皮开骨裂,莫说四十棍,寻常人几棍就要了性命,两人听说四十棍,莫说李如松是个肉人,就是烟熏的太岁,火燎的金刚,也非给打烂了不可,这分明是要李如松的命啊,两人都吓的一吐舌头,越发的不敢动了。
李成梁又喊:“来人,哪个胆敢违令,不要你项上人头了不成?”。
那两名亲兵此时也只好硬着头皮上前,伸手来拖李如松。
李如松吓的高喊:“父帅饶命啊,母亲饶命啊。”边喊边望向李夫人。
李夫人一听,也吓了一跳,恨归恨,毕竟自己的亲生骨肉,哪能真狠心不管,但刚要说话,就听李成梁哼了一声,一摆手,说道:“夫人莫要讲情,此子所犯是军规,定难饶恕。”
李夫人见话被堵住,赶紧望向旁边坐的戚继光,戚继光两眼含笑,不慌不忙地摇了摇头,然后用眼睛向右边扫了扫,意思是我可不行,还是要师兄说话才行。
李夫人赶紧又看了看俞大猷,只见俞大猷闭目养神,似乎并不知道发生的一切。
李夫人顾不得别的,轻轻喊了声,:“师兄。”
这时俞大猷方才微微睁开双眼,咳嗽一下,说道:“且慢。”
李成梁已经听见妻子叫俞大猷,赶紧说道:“师兄莫要为这孽子求情,师兄治军最为严明,小弟常听师兄教诲,军令如山命出必行。岂能为这孽子坏了治军大计。”
俞大猷说道:“贤弟,老夫并非要求情,违反军令,定罚不饶。”
李如松此时心中唯一的希望就是俞大猷了,可是听师伯这么说,顿时觉得万丈高楼一脚蹬空,扬子江心断缆崩舟,一下子就坐在地上。
他本来指望师伯俞大猷能在父亲面前求情,谁知听了俞大猷所说定罚不饶,心说完了。
李成梁见俞大猷赞同,便说道:“既然如此,还不快将李如松拖下去。”
只见俞大猷又不慌不忙的说了句:“且慢。容我一言。”
李成梁只好恭恭敬敬的说道:“师兄请言。”
俞大猷道:“军府私斗,如伤性命,论罪当斩。如无害命,军棍四十。贤弟所罚不假。”
李成梁道:“既是如此,师兄何故相阻。”
俞大猷道:“李如松如果所犯具实,理应如此。但是据老夫所知,李如松和赤哥儿并非私斗,而是两人兄弟初逢,习武之人以武会友比试过招,赤哥儿受伤原为意外,因此李如松并非私斗,贤弟如若不信,等赤哥儿休息后,一问便知。”
话音未落,只见赤哥儿也从里间出来,面色有些发白,因为失血,脚上也有些轻飘飘的,来到俞大猷,李成梁,戚继光面前就要跪倒。
李成梁赶紧用手扶着说道:“赤哥儿,你身上有伤,赶紧休息将养,莫要随意走动。”
李夫人也过来扶着赤哥儿说道:“孩子,你不躺着,下来作甚,小心伤口再出血了。”
赤哥儿摇摇头说道:“我是来禀告姨丈,这事和松哥无关,是我在房前练剑,觉得内府练武场地狭小,多有不便,刚好松哥路过,我便问了松哥可有练武的所在,松哥这才带我去的校场,我本就爱骑射马战,因此到了校场看见了马儿一时情难自已,央求松哥陪我过上两招,是我学艺不精,出了岔子,都与松哥无关的。千错万错都是我赤哥儿的错,姨丈要罚也应该罚我,而不该惩罚松哥。”赤哥儿本来出血不少,此刻一口气说了半天,登时有些喘气。
李夫人心疼的说:“好了好了,孩子,都清楚了,赶紧上床躺着吧,别再说话了。”说着扶了赤哥儿就回了里间,不过李夫人心思还留在外间,耳朵一直听着外面的动静。
俞大猷这才说道:“贤弟,此事既然明了,以愚兄来看这是武林中人的以武会友,而非所涉军事,因此不宜军规处罚。不过李如松虽然未犯军规,但是其以兄长之身比武时出手凶狠,违背师门以武会友之风尚,当由其师以门规惩罚,以此为鉴,以免其再犯。不知贤弟以为如何啊?”
李成梁顿时语塞:“这这……”说了两个这字,心下虽知赤哥儿所说与事实多有出入,但当爹的哪能真要亲儿子的命呢。
当下一转脸,看到戚继光面露笑容。
李成梁不由怒道:“戚元敬!这是你的宝贝徒弟,有你这师父在这里,师兄发话,赤哥儿又讲明干系,我何来多事,你来发落吧。”
李夫人在里间听到这话,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赤哥儿轻声问道:“松哥不碍事了吧?”
李夫人叹了口气,说道:“不碍事了,不过你两个都是我的孩子,手心手背的,哪个有事我都难过,这次回头我也要好好教训教训你这松哥哥了。”
这时戚继光收起笑容说道:“既是如此,依照门规,李如松比武误伤,虽然念其并非出自本意,但终归致赤哥儿受伤,现罚其禁食一日,禁足三日,闭门思过,思过期间,旁人不得搅扰。”
李成梁瞪了戚继光一眼,戚继光却一脸严肃,装作没看到。
李成梁这才转向李如松道:“孽子,今日之事,你师父既然惩处,你可领了?”
李如松在地上看了个从头到尾,自己的心在肚子里升起放下几个来回,又眼见赤哥儿为自己求情,还把自己的过错一股脑的拦在自己身上,心中不由得懊悔不堪,心说:“弟弟这人如此仗义,有这样的兄弟,我真是悔不该啊,今后我可要真心实意相待,莫要失了当哥哥的本分。”这时听到李成梁问话,赶紧跪好答道:“孩儿领了。”然后朝向戚继光,伏在地上说道:“弟子领命,甘心受罚。”
戚继光这才说道:“即使如此,那你退下,思过去吧。”
李如松回道:“是,师父。”但是并未动弹。
李成梁说道:“那为何还不动,回到你自己屋里去吧,要是不好好思过,仔细你的屁股。”
李如松道:“是,不过孩儿现在心念赤弟弟的伤势,想进屋探视一下,然后就去领罚。”
戚继光道:“伤无大碍,你去了影响休息,对伤势无益,待三日后再去不迟。”说着给了瞄了一眼李成梁,又给了李如松个眼色,意思是你爹还在气头上,你还不快去躲了去。
李如松心领神会,又一叩首道:“师伯,师父,父帅,那孩儿告退。”
李成梁板着脸不说话,俞大猷挥挥手说:“去吧。”
(PS.历史上确有李成梁其人,在明代,李成梁远比灭倭三巨头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有名的多,《明史》李成梁传中记载:成梁镇辽二十二年,先后奏大捷者十,帝辄祭告郊庙,受廷臣贺,蟒衣金缯岁赐稠叠。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去度娘或者明史了解一下李成梁生平,这样后面的故事就会觉得精彩的多)
李如松从小天不怕地不怕,见了皇帝老子也不打怵,而师父师伯对自己疼爱有加,从内心深处只是尊敬,却也并不惧怕。在这世上,李如松就怕两个人,一个是如今的当朝首辅东阁大学士张居正,另外一个就是他爹李成梁了。
步入内堂,见并无一人,问了丫鬟才知道,李成梁,戚继光,李夫人都去了赤哥儿的房间。
俞大猷就带着李如松直奔西房,路上刚好碰到吴医师。
这吴医师是府里最好的医生,见了俞大猷和李如松,赶紧施礼道:“见过俞帅,少帅。”
俞大猷问道:“孩子的伤如何?”
吴医师道:“皮外伤并无大碍。俞帅放心。”然后对李如松道:“只是大帅颇为震怒,少帅当小心行事啊。”
李如松面色苍白,点了点头。吴医师告退后,两人这才步入西院。
进了西院,俞大猷让李如松先在门口等着。自己走进门内,一进门就见宁远伯李成梁满脸怒容,坐在侧座椅子上,中间主座椅子空着,而另一边座词宗先生戚继光笑着劝道:“李引城,你我都是习武之人,交手受伤是难免的。所幸没有大碍。再说了,你能当着师兄的面惩罚李如松不成,我这当师父的言轻,一会儿子师兄说话,看你如何答对?”
李成梁兀自气愤不已,说道:“戚元敬啊,别讲了,不是为兄埋怨,这孩子都被你惯坏了,我在他这个年龄都已经领兵和蒙古人开兵见仗了,而他如今整日里到处惹是生非,今天赤哥儿刚到,就差点把命丢在这里,我等已经愧对觉安昌和塔克世了,如果今天好一好赤哥儿命送到这孽障手里,我李成梁何以立足天地间啊。今天你就别白费唇舌了,我是定不轻饶!师兄最讲就是军纪,治军比你我更甚,此番这孽子军府私斗,所犯军纪,师兄从来就是军令难违,如何会讲情?”
正在这时,俞大猷进门,两人一见,赶紧起身上前行礼,均恭恭敬敬喊道:“师兄。”
三人虽然以兄弟相称,而且戚继光是俞大猷的亲师弟,李夫人又是俞大猷的师妹,李成梁从夫人处论起也称俞大猷为师兄,尽管李戚两人官职比俞大猷高,但是俞大猷比李成梁和戚继光大了近二十岁,长兄如父,因此李成梁和戚继光对俞大猷非常尊重,以父礼视之。
俞大猷挥了挥手,居中坐下,等李成梁和戚继光坐下后,俞大猷问道:“赤哥儿伤势如何?”
戚继光赶紧回道:“师兄,并无大碍,略有出血,不过皮外伤,筋骨完好。此时师姐正在房中照料。孩子精神如旧。”
俞大猷点了点头,又扭头对李成梁说道:“贤弟,松儿此刻等在门外。”
李成梁剑眉倒竖,高声喊道:“孽障,还不滚进来。”
李如松从小见他爹都像老鼠见猫,此刻听他爹的声音,顿时觉得滔天大祸就要临头。不过转念一想,大不了一死,男子汉做就做了,怕个什么,又想到师父师伯都在,也就壮了胆色,当下稳了稳心神,进了屋内,双膝跪倒朝上扣头,说道:“孩儿拜见父帅。”
赤哥儿此时趴在床上,虽然肩头还有些疼痛,但是也知道自己伤势并不碍事了。
李夫人拉着赤哥儿的手,心疼的直掉眼泪,听闻李如松进来,站起身来,从里间屋内出来,见了李如松,手指气的发抖,指着李如松说道:“冤家,你瞧你做的好事。为娘刚刚才说过你们兄弟要相敬相亲,转眼你就惹祸,今日你父如何罚你,任其发落,为娘绝不为你求情了。”
李成梁此刻面色一沉,说道:“李如松,你可知罪?”
李如松此刻只好趴在地上,往日犯错母亲都会为自己求情开恩,而这次母亲已经说不求情了,李如松心下又不免慌张起来,嘴里下意识地回道:“孩儿知罪。”
李成梁又道:“我多次军规明令,军府严禁私斗,你身为长子,知法犯法,如不严惩,以后还有谁会尊令?来啊,李如松所犯棍刑,拖到前厅,重打四十。”
门前站了两名亲兵,见大帅发话,本应上前去拖李如松受罚,不过眼前这是少帅,两人面面相觑,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
宁远伯府的棍刑所用之棍并非官府衙门的水火长棍,而是六根三角六棱乌木军棍,这棍子要是打的实了,只需一棍就能让人皮开骨裂,莫说四十棍,寻常人几棍就要了性命,两人听说四十棍,莫说李如松是个肉人,就是烟熏的太岁,火燎的金刚,也非给打烂了不可,这分明是要李如松的命啊,两人都吓的一吐舌头,越发的不敢动了。
李成梁又喊:“来人,哪个胆敢违令,不要你项上人头了不成?”。
那两名亲兵此时也只好硬着头皮上前,伸手来拖李如松。
李如松吓的高喊:“父帅饶命啊,母亲饶命啊。”边喊边望向李夫人。
李夫人一听,也吓了一跳,恨归恨,毕竟自己的亲生骨肉,哪能真狠心不管,但刚要说话,就听李成梁哼了一声,一摆手,说道:“夫人莫要讲情,此子所犯是军规,定难饶恕。”
李夫人见话被堵住,赶紧望向旁边坐的戚继光,戚继光两眼含笑,不慌不忙地摇了摇头,然后用眼睛向右边扫了扫,意思是我可不行,还是要师兄说话才行。
李夫人赶紧又看了看俞大猷,只见俞大猷闭目养神,似乎并不知道发生的一切。
李夫人顾不得别的,轻轻喊了声,:“师兄。”
这时俞大猷方才微微睁开双眼,咳嗽一下,说道:“且慢。”
李成梁已经听见妻子叫俞大猷,赶紧说道:“师兄莫要为这孽子求情,师兄治军最为严明,小弟常听师兄教诲,军令如山命出必行。岂能为这孽子坏了治军大计。”
俞大猷说道:“贤弟,老夫并非要求情,违反军令,定罚不饶。”
李如松此时心中唯一的希望就是俞大猷了,可是听师伯这么说,顿时觉得万丈高楼一脚蹬空,扬子江心断缆崩舟,一下子就坐在地上。
他本来指望师伯俞大猷能在父亲面前求情,谁知听了俞大猷所说定罚不饶,心说完了。
李成梁见俞大猷赞同,便说道:“既然如此,还不快将李如松拖下去。”
只见俞大猷又不慌不忙的说了句:“且慢。容我一言。”
李成梁只好恭恭敬敬的说道:“师兄请言。”
俞大猷道:“军府私斗,如伤性命,论罪当斩。如无害命,军棍四十。贤弟所罚不假。”
李成梁道:“既是如此,师兄何故相阻。”
俞大猷道:“李如松如果所犯具实,理应如此。但是据老夫所知,李如松和赤哥儿并非私斗,而是两人兄弟初逢,习武之人以武会友比试过招,赤哥儿受伤原为意外,因此李如松并非私斗,贤弟如若不信,等赤哥儿休息后,一问便知。”
话音未落,只见赤哥儿也从里间出来,面色有些发白,因为失血,脚上也有些轻飘飘的,来到俞大猷,李成梁,戚继光面前就要跪倒。
李成梁赶紧用手扶着说道:“赤哥儿,你身上有伤,赶紧休息将养,莫要随意走动。”
李夫人也过来扶着赤哥儿说道:“孩子,你不躺着,下来作甚,小心伤口再出血了。”
赤哥儿摇摇头说道:“我是来禀告姨丈,这事和松哥无关,是我在房前练剑,觉得内府练武场地狭小,多有不便,刚好松哥路过,我便问了松哥可有练武的所在,松哥这才带我去的校场,我本就爱骑射马战,因此到了校场看见了马儿一时情难自已,央求松哥陪我过上两招,是我学艺不精,出了岔子,都与松哥无关的。千错万错都是我赤哥儿的错,姨丈要罚也应该罚我,而不该惩罚松哥。”赤哥儿本来出血不少,此刻一口气说了半天,登时有些喘气。
李夫人心疼的说:“好了好了,孩子,都清楚了,赶紧上床躺着吧,别再说话了。”说着扶了赤哥儿就回了里间,不过李夫人心思还留在外间,耳朵一直听着外面的动静。
俞大猷这才说道:“贤弟,此事既然明了,以愚兄来看这是武林中人的以武会友,而非所涉军事,因此不宜军规处罚。不过李如松虽然未犯军规,但是其以兄长之身比武时出手凶狠,违背师门以武会友之风尚,当由其师以门规惩罚,以此为鉴,以免其再犯。不知贤弟以为如何啊?”
李成梁顿时语塞:“这这……”说了两个这字,心下虽知赤哥儿所说与事实多有出入,但当爹的哪能真要亲儿子的命呢。
当下一转脸,看到戚继光面露笑容。
李成梁不由怒道:“戚元敬!这是你的宝贝徒弟,有你这师父在这里,师兄发话,赤哥儿又讲明干系,我何来多事,你来发落吧。”
李夫人在里间听到这话,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赤哥儿轻声问道:“松哥不碍事了吧?”
李夫人叹了口气,说道:“不碍事了,不过你两个都是我的孩子,手心手背的,哪个有事我都难过,这次回头我也要好好教训教训你这松哥哥了。”
这时戚继光收起笑容说道:“既是如此,依照门规,李如松比武误伤,虽然念其并非出自本意,但终归致赤哥儿受伤,现罚其禁食一日,禁足三日,闭门思过,思过期间,旁人不得搅扰。”
李成梁瞪了戚继光一眼,戚继光却一脸严肃,装作没看到。
李成梁这才转向李如松道:“孽子,今日之事,你师父既然惩处,你可领了?”
李如松在地上看了个从头到尾,自己的心在肚子里升起放下几个来回,又眼见赤哥儿为自己求情,还把自己的过错一股脑的拦在自己身上,心中不由得懊悔不堪,心说:“弟弟这人如此仗义,有这样的兄弟,我真是悔不该啊,今后我可要真心实意相待,莫要失了当哥哥的本分。”这时听到李成梁问话,赶紧跪好答道:“孩儿领了。”然后朝向戚继光,伏在地上说道:“弟子领命,甘心受罚。”
戚继光这才说道:“即使如此,那你退下,思过去吧。”
李如松回道:“是,师父。”但是并未动弹。
李成梁说道:“那为何还不动,回到你自己屋里去吧,要是不好好思过,仔细你的屁股。”
李如松道:“是,不过孩儿现在心念赤弟弟的伤势,想进屋探视一下,然后就去领罚。”
戚继光道:“伤无大碍,你去了影响休息,对伤势无益,待三日后再去不迟。”说着给了瞄了一眼李成梁,又给了李如松个眼色,意思是你爹还在气头上,你还不快去躲了去。
李如松心领神会,又一叩首道:“师伯,师父,父帅,那孩儿告退。”
李成梁板着脸不说话,俞大猷挥挥手说:“去吧。”
(PS.历史上确有李成梁其人,在明代,李成梁远比灭倭三巨头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有名的多,《明史》李成梁传中记载:成梁镇辽二十二年,先后奏大捷者十,帝辄祭告郊庙,受廷臣贺,蟒衣金缯岁赐稠叠。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去度娘或者明史了解一下李成梁生平,这样后面的故事就会觉得精彩的多)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