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2 第七十一章 溃败
- 73 第七十二章 色心
- 74 第七十三章 沉沦
- 75 第七十四章 无君
- 76 第七十五章 枭雄
- 77 第七十六章 遭难
- 78 第七十七章 无音
- 79 第七十八章 清瑶(女神节,女主登场)
- 80 第七十九章 解曲
- 81 第八十章 往事(上)
- 82 第八十一章 往事(中)
- 83 第八十二章 往事(下)
- 84 第八十三章 崖下
- 85 第八十四章 珠泪
- 86 第八十五章 变故(第三更,四千字大章)
- 87 第八十六章 面具
- 88 第八十七章 反目
- 89 第八十八章 栽赃
- 90 第八十九章 被困
- 91 第九十章 自首
- 92 第九十一章 分别 (四千字大章)
- 93 第九十二章 百戏
- 94 第九十三章 巨鸟
- 95 第九十四章 噬猴
- 96 第九十五章 初试
- 97 第九十六章 战马
- 98 第九十七章 重明
- 99 第九十八章 木鸢
- 100 第九十九章 凤歌
- 101 第一百章 误会
- 102 第一百零一章 渤海
- 103 第一百零二章 双飞
- 104 第一百零三章 平湖
- 105 第一百零四章 入画
- 106 第一百零五章 三京
- 107 第一百零六章 凤泽
- 108 第一百零七章 守门
- 109 第一百零八章 救美
- 110 第一百零九章 香玉
- 111 第一百一十章 将军
- 112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锤
- 113 第一百一十二章 翠蛇
- 114 第一百一十三章 跪求
- 115 第一百一十四章 血桐
- 116 第一百一十五章 盐灾
- 117 第一百一十六章 阴谋
- 118 第一百一十七章 箴言
- 119 第一百一十八章 凤鸣
- 120 第一百一十九章 舍身
- 121 第一百二十章 怀齐
- 122 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伯
- 123 第一百二十二章 交涉
- 124 第一百二十三章 吹牛
- 125 第一百二十四章 作法
- 126 第一百二十五章 重逢
- 127 第一百二十六章 震海(一)
- 128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幸
- 129 第一百二十八章 禁术
- 130 第一百二十九章 失踪
- 131 第一百三十章 凤书
- 132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外人
- 133 第一百三十二章 醉鬼
- 134 第一百三十三章 偷听
- 135 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话
- 136 第一百三十五章 诉情
- 137 第一百三十六章 慕海
- 138 第一百三十七章 柳生
- 139 第一百三十八章 倾慕
- 140 第一百三十九章 凤石
- 141 第一百四十章 线索
- 142 第一百四十一章 启程
- 143 第一百四十二章 空谷
- 144 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火
- 145 第一百四十四章 孤村
- 146 第一百四十五章 忘川
- 147 第一百四十六章 寻舟
- 148 第一百四十七章 偷情
- 149 第一百四十八章 鸡王
- 150 第一百四十九章 惊变
- 151 第一百五十章 茯苓
- 152 第一百五十一章 善恶
- 153 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箇
- 154 第一百五十三章 妖刀
- 155 第一百五十四章 真凶
- 156 第一百五十五章 震海(二)
- 157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夺石
- 158 第一百五十七章 震海(三)
- 159 第一百五十八章 错乱
- 160 第一百五十九章 石开
- 161 第一百六十章 谜团
- 162 第一百六十一章 端倪
- 163 第一百六十二章 生变
- 164 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虱
- 165 第一百六十四章 博弈
- 166 第一百六十五章 鬼胎
- 167 第一百六十六章 巨蚺
- 168 第一百六十七章 美妇
- 169 第一百六十八章 船舱
- 170 第一百六十九章 情孽
- 171 第一百七十章 怪人
- 172 第一百七十一章 猪王
- 173 第一百七十二章 珍宝
- 174 第一百七十三章 斗蟒
- 175 第一百七十四章 取虱
- 176 第一百七十五章 洞蛙
- 177 第一百七十六章 群毒
- 178 第一百七十七章 蛙王
- 179 第一百七十八章 饕餮
- 180 第一百七十九章 珍馐
- 181 第一百八十章 消失
- 182 第一百八十一章 管子
- 183 第一百八十二章 推断
- 184 第一百八十三章 旧敌
- 185 第一百八十四章 二斗
- 186 第一百八十五章 孽缘
- 187 第一百八十六章 情殇
- 188 第一百八十七章 追逐
- 189 第一百八十八章 终身
- 190 第一百八十九章 险象
- 191 第一百九十章 真相
- 192 第一百九十一章 疑问
- 193 第一百九十二章 战场
- 194 第一百九十三章 隐秘
- 195 第一百九十四章 附营
- 196 第一百九十五章 誓师
- 197 第一百九十六章 截杀
- 198 第一百九十七章 赌局
- 199 第一百九十八章 欺骗
- 200 第一百九十九章 毒计
- 201 第二百章 香殒
- 202 第二百零一章 等待
- 203 第二百零二章 旧事
- 204 第二百零三章 风雨
- 205 第二百零四章 朱雀玄武图
- 206 第二百零五章 惊奇
- 207 第二百零六章 识破
- 208 第二百零七章 破绽
- 209 第二百零八章 百变
- 210 第二百零九章 背叛
- 211 第二百一十章 凤冢
- 212 第二百一十一章 龟船
- 213 第二百一十二章 神凤
- 214 第二百一十三章 无厄
- 215 第二百一十四章 化鹰
- 216 第二百一十五章 试毒
- 217 第二百一十六章 柳生
- 218 第二百一十七章 对峙
- 219 第二百一十八章 红颜
- 220 第二百一十九章 珺梅
- 221 第二百二十章 再变
- 222 第二百二十一章 复仇
- 223 第二百二十二章 乘风
- 224 第二百二十三章 托妻
- 225 第二百二十四章 三诺
- 226 第二百二十五章 委身
- 227 第二百二十六章 风回
- 228 第二百二十七章 虚问
- 229 第二百二十八章 两难
- 230 第二百二十九章 心愿
- 231 第二百三十章 毒心
- 232 第二百三十一章 惊闻
- 233 第二百三十二章 怀恩
- 234 第二百三十三章 好疼
- 235 第二百三十四章 事发
- 236 第二百三十五章 紧追
- 237 第二百三十六章 泥泽
- 238 第二百三十七章 崖头
- 239 第二百三十八章 秘事
- 240 第二百三十九章 纰漏
- 241 第二百四十章 寻父
- 242 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像
- 243 第二百四十二章 夜探
- 244 第二百四十三章 歌谣
- 245 第二百四十四章
- 246 第二百四十五章 诱劝
- 247 第二百四十六章 夜奔
- 248 第二百四十七章 行刺
- 249 第二百四十八章 旧地
- 250 第二百四十九章 孝悌
- 251 第二百五十章 明珠
- 252 第二百五十一章 逃生
- 253 第二百五十二章 水落
- 254 第二百五十三章 石出
- 255 第二百五十四章 控心
- 256 第二百五十五章 动机
- 257 第二百五十六章 离间
- 258 第二百五十七章
- 259 第二百五十八章 毕露
- 260 第二百五十九章 爱恨
- 261 第二百六十章 火铳
- 262 第二百六十一章 要挟
- 263 第二百六十一章 杀戮
- 264 第二百六十二章 死谜
- 265 第二百六十三章 大伯!不要
- 266 第二百六十四章 侍凤
- 267 第二百六十五章 云飞(一)
- 268 第二百六十六章 云飞(二)
- 269 第二百六十七章 发梦
- 270 第二百六十八章 忽悠
- 271 第二百六十九章 效忠
- 272 第二百七十章 太平
- 273 第二百七十一章 哑弹
- 274 第二百七十二章 愤怒
- 275 第二百七十三章 二阶
- 276 第二百七十四章 羊王
- 277 第二百七十五章 震惊
- 278 第二百七十六章 毒城
- 279 第二百七十七章 二法
- 280 第二百七十八章 风筝
- 281 第二百八十八章 传说
- 282 第二百八十九章 灵药
- 283 第二百九十章 广孝
- 284 第二百九十一章 云飞(三)
- 285 第二百九十二章 壁书
- 286 第二百九十三章 震天
- 287 第二百九十四章 五画
- 288 第二百九十五章 戒令
- 289 第二百九十六章 神兵
- 290 第二百九十七章 请命
- 291 第二百九十八章 危机
- 292 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情
- 293 第三百章 受封
- 294 第三百零一章 玄机
- 295 第三百零二章 绝学
- 296 第三百零三章 凤翔渤海
- 297 第三百零四章 凤翔渤海(下)
- 298 第三百零五章 盐雨
- 299 第三百零六章 危局
- 300 第三百零七章 现身
- 301 第三百零八章 乱战
- 302 第三百零九章 遇秦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八十一章 往事(中)
第八十一章 往事(中)
秦苍羽听徐清瑶讲到此处,不禁好奇问道:“徐前辈武功高强,纵然有失,怎会轻易被人拿住下狱呢?这王翘儿也太过轻信别人,空毁了好生生的一段姻缘,只是徐前辈怎么会三年音信皆无呢?”
徐清瑶听到秦苍羽的发问,眼中现出惊诧的神色,一闪即逝,而后双眸秋波变换,似乎对秦苍羽颇为好奇一般,愣了愣神说道:“秦公子所言倒是有些道理,当初清瑶怎么未曾想到此节?不过秦公子莫要心急,还是听清瑶讲完,自然就知道其中的隐情了。”
那罗龙文家乃是徽州府歙县巨富,家中经营制墨生意已经几代,大明墨业十有七八出自徽州歙县,而徽州歙县的墨业,十之七八出自罗家,号称一罗值万钱。
嘉靖年间,天子好道,以求长生,每日撰写青词问天,而罗家因严嵩的关系,被定为皇封墨宝专用供家,罗龙文以墨结识严嵩之子严世蕃,罗家此刻更是门庭若市,显赫一时,此刻罗龙文又随了心愿,最终娶了王翠翘,真可谓是志得意满,此生无憾。
彼时王翠翘居于杭州府,杭州府乃是浙江重镇,重兵把守,因而倭寇也轻易不敢侵犯,王翠翘虽然心念徐文长,但是人已不在,况且罗龙文又对自己百依百顺,无微不至,虽然时时心里念起那首《翘儿春》,不过日子倒也平静无忧。
怎奈转过年来,罗龙文要上京进贡皇封墨宝,留下王翠翘在杭州,只说三月时光便回,怎知三月后,罗龙文回到杭州,只见屋里空荡,遍布灰尘,各种家具陈设碎损,杂乱不堪,而王翠翘和绿珠不见踪影。
罗龙文大急,千方百计打探消息,这才得知自己刚走不久,一股流寇夜入罗家,清早起来,王翠翘和绿珠已经不见踪影。
杭州知府知道这乃是罗家的产业,不敢怠慢,即可签下海捕公文,谁知一无所获,罗龙文也放出家丁,四处打探,足有半年有余,王翠翘和绿珠依旧是音信全无,罗龙文无奈之下只好作罢,此事不了了之。
秦苍羽虽然早已经知道王翘儿后来下嫁东皇徐海,但听到此处,依旧忍不住问道:“那王翘儿到底去了何处?”
徐清瑶道:“公子莫急,听清瑶继续讲来。”
原来那徐文长进京赶考之时,会试结束,他酒后扬言,今年新科状元非己莫属,谁知被人告了黑状。恰好今年大举考官看到徐文长的策论,惊为天人,点为头名,只等殿试,皇帝亲问,自可成为天子门生,哪知皇帝一字未看,直接将徐文长功名一撸到底,永不叙用,还将今年主考之人以舞弊罪下狱。
徐文长心灰意冷,思及当初对王翠翘许下状元郎的诺言,如今却是如此下场,虽想就此下金陵找寻王翠翘,怎奈实在无颜相见,更对仕途死心,终日郁郁,醉生梦死于青楼风尘。
这时恰逢梅林郎君胡宗宪被朝廷点为浙江总督,要带兵剿灭倭寇,胡宗宪知道这是一件棘手的任务,而他早就听闻徐文长的才名,亲自拜会徐渭,徐文长也早就敬佩南梅林之名,这才一扫颓废,做了南梅林的幕宾,随军南下,直抵浙江。
途中徐文长亲到金陵找寻王翠翘,怎奈正如自己当日写的曲子一样,燕子楼早已是燕去楼无声,新人换旧人了。也曾多方找寻,佳人已经不知去向,心中怅然,只好将所有精力用在战事之上,后随军征讨王直,妙计迭出,生擒王直,而后挥军南下,直奔东皇徐海。
东皇徐海见义兄王直被擒,心中也不免惊惧,当下写书一封,派使者投在胡宗宪案上,这是一封投诚信,胡宗宪匆匆一览,就将此信递给了徐文长,徐文长不看则已,一看大吃一惊,这信字迹清秀,语句工整,徐文长一眼认出这是王翠翘的笔迹,不由得楞在当场。
胡宗宪见徐文长神色有异,出言询问。
徐文长自有难言之隐,略微思索,便道:“这封信倒是有些蹊跷?”
胡宗宪又将信拿了过来,反复观看,说道:“此信字迹工整,用词恰当,除了投诚让人难以相信外,似乎并无什么蹊跷?”
徐文长说道:“蹊跷就在工整恰当这两处。”
胡宗宪略微思索,方才恍然大悟。
徐文长继续说道:“我曾经与徐海有过一面之缘,此人当初是个僧人,未曾读过诗书,因此此信并非出自徐海之手,而是另有人为之,而此人定然对徐海有着非比寻常的影响力。梅帅,徐渭保举一人,定能查明此人身份,或许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劝说徐海归降。”
胡宗宪对徐文长是言听计从,当下问道:“保举何人?”
徐文长缓缓说道:“此人和梅帅乃是同乡,梅帅也曾见过,他和徐海均是徽州歙县人,徽州墨首罗家的罗龙文。”
徐文长推举罗龙文,乃因罗龙文曾经是徐海的清主,容易接近徐海,从而可以探出写信之人是否真是王翠翘,如果真是翘儿,徐文长下定决心,就是九死一生,也要将王翠翘救出火海。
原来当日三人在燕子楼见到王翠翘,除了徐文长和罗龙文外,那和尚明山也对王翠翘垂涎三尺,一来只是自己的身份是个和尚,二来自己大字不识几个,论才华远不及徐文长,自己当时不过罗龙文门下的一清客,论财力更是难望罗龙文的项背,因而出了燕子楼后,发下毒誓,定要做出一番事业,一旦有朝一日,富贵发达,或许就能博得王翠翘的芳心,这便下定决心还了俗,他本家姓徐,原名徐海,还俗后离开虎跑寺,投奔了自己的叔叔徐惟学。
这徐惟学也是海寇,和王直合伙,在东海上窃掠船只,侵扰海疆,徐海投奔叔叔后,凭借自身武功高强,心狠手辣,迅速崛起,一跃成为倭寇的后起之秀,因和王直同乡,又有威望,王直为了拉拢徐海,和其结为生死弟兄,那徐海就自号东皇,成为东海第二号的枭雄。
那徐海虽然发迹,但是心中念念不忘王翠翘,后来探得王翠翘嫁给了罗龙文,居于杭州府,徐海便趁罗龙文离家之时,夜奔杭州府,劫掠了王翠翘和丫鬟绿珠,回归海岛。等王翠翘看清眼前的海盗头子之时,一时也没认出来眼前的悍匪乃是当年的和尚明山。
徐海对王翠翘敬如天人,王翠翘几次寻死,均被徐海救下,王翠翘宁死不从徐海,但是见徐海恭敬有礼,只是不放自己,无奈之下也只好在海岛定居下来。
后来胡宗宪王直交手,王翠翘得知徐文长并没身死,而是做了胡宗宪的幕僚,心中凄苦,叹道:“徐郎你未曾离世,为何三载音讯皆无,难道当日盟约种种,和那曲子均是一样,不过是捧场做戏吗?都道是天下男儿少痴心,今日方知不假。”自此对徐文长心灰意冷,而徐海颇有男子气概,虽不识字,但是头脑机灵,敢作敢为,不免日久生情,便将自己的一腔情愫不知不觉间转到徐海身上。
大婚过后,徐海对王翠翘言听计从,而且她多次从徐海手中救下犯错的倭寇,因而此刻在倭寇中名望大增,在这些杀人不眨眼的恶寇中极有威信。
胡宗宪剿灭王直,下个目标就是徐海,经过罗龙文探知,那日作书之人正是王翠翘,徐文长喟然长叹,心中思量解救王翘儿之计,建言胡宗宪,劝说王翘儿让徐海投降,这样王翘儿有功之身,应能幸免。
胡宗宪从之,命人暗通王翠翘,言及只要劝说徐海投降,以自己项上人头保他夫妻平安无事,而且投诚有功,定然奏明天子,为徐海加官进爵,徐夫人封为诰命。
王翠翘也知道徐海干的是掉头的买卖,今日或许荣华富贵,明日也许就要人头落地,她漂泊半生,早已厌倦了这朝不保夕的日子,因而极力劝说徐海,说道:“翘儿已从夫君,死心塌地,现今只求一亩方田,一座茅屋,与夫君长相厮守,白头到终,再无他盼。”
徐海因王翠翘当日情念徐文长,而如今才一心随己,深受感动,他爱王翠翘极深,为了爱妻,莫说投降,纵使身死也在所不惜,当即答应。
王翠翘亲笔写书胡宗宪,不求封赏,只求无罪,一亩薄田,从此和徐海隐居山林,不问世事。
徐清瑶说道此处,似乎有感于徐海王翘儿之情,语气颇为凄凉。
秦苍羽心知结果并非如此,不由得叹道:“如果真是如此,倒也最好,只是不知为何之后生了变故?”
徐清瑶说道:“正如公子所言,如是如此,当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只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此事就坏在那奸险之徒的身上。”
(PS.徐文长会试前狂言定中金科头名之事,历史上实则是唐寅而为,《明史》上确有记载。《明史》记载徐渭多次科举,却并不理想,只是两人年代相距不远,又都是天下奇才,未醒张冠李戴一下,只为剧情需要,通明史的读者莫要深究。另外王直,徐海,罗龙文,均是徽州歙县人士,而胡宗宪是徽州绩溪人,绩溪距离歙县不过三十公里而已,嘉靖年间纵横天下又互为对手的几人均是出自徽州,未醒之前读史时也是惊叹不已,这历史的冷幽默真是值得细细玩味。)
徐清瑶听到秦苍羽的发问,眼中现出惊诧的神色,一闪即逝,而后双眸秋波变换,似乎对秦苍羽颇为好奇一般,愣了愣神说道:“秦公子所言倒是有些道理,当初清瑶怎么未曾想到此节?不过秦公子莫要心急,还是听清瑶讲完,自然就知道其中的隐情了。”
那罗龙文家乃是徽州府歙县巨富,家中经营制墨生意已经几代,大明墨业十有七八出自徽州歙县,而徽州歙县的墨业,十之七八出自罗家,号称一罗值万钱。
嘉靖年间,天子好道,以求长生,每日撰写青词问天,而罗家因严嵩的关系,被定为皇封墨宝专用供家,罗龙文以墨结识严嵩之子严世蕃,罗家此刻更是门庭若市,显赫一时,此刻罗龙文又随了心愿,最终娶了王翠翘,真可谓是志得意满,此生无憾。
彼时王翠翘居于杭州府,杭州府乃是浙江重镇,重兵把守,因而倭寇也轻易不敢侵犯,王翠翘虽然心念徐文长,但是人已不在,况且罗龙文又对自己百依百顺,无微不至,虽然时时心里念起那首《翘儿春》,不过日子倒也平静无忧。
怎奈转过年来,罗龙文要上京进贡皇封墨宝,留下王翠翘在杭州,只说三月时光便回,怎知三月后,罗龙文回到杭州,只见屋里空荡,遍布灰尘,各种家具陈设碎损,杂乱不堪,而王翠翘和绿珠不见踪影。
罗龙文大急,千方百计打探消息,这才得知自己刚走不久,一股流寇夜入罗家,清早起来,王翠翘和绿珠已经不见踪影。
杭州知府知道这乃是罗家的产业,不敢怠慢,即可签下海捕公文,谁知一无所获,罗龙文也放出家丁,四处打探,足有半年有余,王翠翘和绿珠依旧是音信全无,罗龙文无奈之下只好作罢,此事不了了之。
秦苍羽虽然早已经知道王翘儿后来下嫁东皇徐海,但听到此处,依旧忍不住问道:“那王翘儿到底去了何处?”
徐清瑶道:“公子莫急,听清瑶继续讲来。”
原来那徐文长进京赶考之时,会试结束,他酒后扬言,今年新科状元非己莫属,谁知被人告了黑状。恰好今年大举考官看到徐文长的策论,惊为天人,点为头名,只等殿试,皇帝亲问,自可成为天子门生,哪知皇帝一字未看,直接将徐文长功名一撸到底,永不叙用,还将今年主考之人以舞弊罪下狱。
徐文长心灰意冷,思及当初对王翠翘许下状元郎的诺言,如今却是如此下场,虽想就此下金陵找寻王翠翘,怎奈实在无颜相见,更对仕途死心,终日郁郁,醉生梦死于青楼风尘。
这时恰逢梅林郎君胡宗宪被朝廷点为浙江总督,要带兵剿灭倭寇,胡宗宪知道这是一件棘手的任务,而他早就听闻徐文长的才名,亲自拜会徐渭,徐文长也早就敬佩南梅林之名,这才一扫颓废,做了南梅林的幕宾,随军南下,直抵浙江。
途中徐文长亲到金陵找寻王翠翘,怎奈正如自己当日写的曲子一样,燕子楼早已是燕去楼无声,新人换旧人了。也曾多方找寻,佳人已经不知去向,心中怅然,只好将所有精力用在战事之上,后随军征讨王直,妙计迭出,生擒王直,而后挥军南下,直奔东皇徐海。
东皇徐海见义兄王直被擒,心中也不免惊惧,当下写书一封,派使者投在胡宗宪案上,这是一封投诚信,胡宗宪匆匆一览,就将此信递给了徐文长,徐文长不看则已,一看大吃一惊,这信字迹清秀,语句工整,徐文长一眼认出这是王翠翘的笔迹,不由得楞在当场。
胡宗宪见徐文长神色有异,出言询问。
徐文长自有难言之隐,略微思索,便道:“这封信倒是有些蹊跷?”
胡宗宪又将信拿了过来,反复观看,说道:“此信字迹工整,用词恰当,除了投诚让人难以相信外,似乎并无什么蹊跷?”
徐文长说道:“蹊跷就在工整恰当这两处。”
胡宗宪略微思索,方才恍然大悟。
徐文长继续说道:“我曾经与徐海有过一面之缘,此人当初是个僧人,未曾读过诗书,因此此信并非出自徐海之手,而是另有人为之,而此人定然对徐海有着非比寻常的影响力。梅帅,徐渭保举一人,定能查明此人身份,或许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劝说徐海归降。”
胡宗宪对徐文长是言听计从,当下问道:“保举何人?”
徐文长缓缓说道:“此人和梅帅乃是同乡,梅帅也曾见过,他和徐海均是徽州歙县人,徽州墨首罗家的罗龙文。”
徐文长推举罗龙文,乃因罗龙文曾经是徐海的清主,容易接近徐海,从而可以探出写信之人是否真是王翠翘,如果真是翘儿,徐文长下定决心,就是九死一生,也要将王翠翘救出火海。
原来当日三人在燕子楼见到王翠翘,除了徐文长和罗龙文外,那和尚明山也对王翠翘垂涎三尺,一来只是自己的身份是个和尚,二来自己大字不识几个,论才华远不及徐文长,自己当时不过罗龙文门下的一清客,论财力更是难望罗龙文的项背,因而出了燕子楼后,发下毒誓,定要做出一番事业,一旦有朝一日,富贵发达,或许就能博得王翠翘的芳心,这便下定决心还了俗,他本家姓徐,原名徐海,还俗后离开虎跑寺,投奔了自己的叔叔徐惟学。
这徐惟学也是海寇,和王直合伙,在东海上窃掠船只,侵扰海疆,徐海投奔叔叔后,凭借自身武功高强,心狠手辣,迅速崛起,一跃成为倭寇的后起之秀,因和王直同乡,又有威望,王直为了拉拢徐海,和其结为生死弟兄,那徐海就自号东皇,成为东海第二号的枭雄。
那徐海虽然发迹,但是心中念念不忘王翠翘,后来探得王翠翘嫁给了罗龙文,居于杭州府,徐海便趁罗龙文离家之时,夜奔杭州府,劫掠了王翠翘和丫鬟绿珠,回归海岛。等王翠翘看清眼前的海盗头子之时,一时也没认出来眼前的悍匪乃是当年的和尚明山。
徐海对王翠翘敬如天人,王翠翘几次寻死,均被徐海救下,王翠翘宁死不从徐海,但是见徐海恭敬有礼,只是不放自己,无奈之下也只好在海岛定居下来。
后来胡宗宪王直交手,王翠翘得知徐文长并没身死,而是做了胡宗宪的幕僚,心中凄苦,叹道:“徐郎你未曾离世,为何三载音讯皆无,难道当日盟约种种,和那曲子均是一样,不过是捧场做戏吗?都道是天下男儿少痴心,今日方知不假。”自此对徐文长心灰意冷,而徐海颇有男子气概,虽不识字,但是头脑机灵,敢作敢为,不免日久生情,便将自己的一腔情愫不知不觉间转到徐海身上。
大婚过后,徐海对王翠翘言听计从,而且她多次从徐海手中救下犯错的倭寇,因而此刻在倭寇中名望大增,在这些杀人不眨眼的恶寇中极有威信。
胡宗宪剿灭王直,下个目标就是徐海,经过罗龙文探知,那日作书之人正是王翠翘,徐文长喟然长叹,心中思量解救王翘儿之计,建言胡宗宪,劝说王翘儿让徐海投降,这样王翘儿有功之身,应能幸免。
胡宗宪从之,命人暗通王翠翘,言及只要劝说徐海投降,以自己项上人头保他夫妻平安无事,而且投诚有功,定然奏明天子,为徐海加官进爵,徐夫人封为诰命。
王翠翘也知道徐海干的是掉头的买卖,今日或许荣华富贵,明日也许就要人头落地,她漂泊半生,早已厌倦了这朝不保夕的日子,因而极力劝说徐海,说道:“翘儿已从夫君,死心塌地,现今只求一亩方田,一座茅屋,与夫君长相厮守,白头到终,再无他盼。”
徐海因王翠翘当日情念徐文长,而如今才一心随己,深受感动,他爱王翠翘极深,为了爱妻,莫说投降,纵使身死也在所不惜,当即答应。
王翠翘亲笔写书胡宗宪,不求封赏,只求无罪,一亩薄田,从此和徐海隐居山林,不问世事。
徐清瑶说道此处,似乎有感于徐海王翘儿之情,语气颇为凄凉。
秦苍羽心知结果并非如此,不由得叹道:“如果真是如此,倒也最好,只是不知为何之后生了变故?”
徐清瑶说道:“正如公子所言,如是如此,当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只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此事就坏在那奸险之徒的身上。”
(PS.徐文长会试前狂言定中金科头名之事,历史上实则是唐寅而为,《明史》上确有记载。《明史》记载徐渭多次科举,却并不理想,只是两人年代相距不远,又都是天下奇才,未醒张冠李戴一下,只为剧情需要,通明史的读者莫要深究。另外王直,徐海,罗龙文,均是徽州歙县人士,而胡宗宪是徽州绩溪人,绩溪距离歙县不过三十公里而已,嘉靖年间纵横天下又互为对手的几人均是出自徽州,未醒之前读史时也是惊叹不已,这历史的冷幽默真是值得细细玩味。)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