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13 源远流长(11)
- 314 源远流长(12)
- 315 源远流长(13)
- 316 源远流长(14)
- 317 源远流长(15)
- 318 源远流长(16)
- 319 源远流长(17)
- 320 源远流长(18)
- 321 源远流长(19)
- 322 源远流长(20)
- 323 源远流长(21)
- 324 源远流长(22)
- 325 源远流长(23)
- 326 源远流长(24)
- 327 源远流长(25)
- 328 源远流长(26)
- 329 源远流长(27)
- 330 源远流长(28)
- 331 源远流长(29)
- 332 源远流长(30)
- 333 源远流长(31)
- 334 源远流长(32)
- 335 源远流长(33)
- 336 源远流长(34)
- 337 源远流长(35)
- 338 源远流长(36)
- 339 源远流长(37)
- 340 源远流长(38)
- 341 源远流长(39)
- 342 源远流长(40)
- 343 源远流长(41)
- 344 源远流长(42)
- 345 源远流长(43)
- 346 源远流长(44)
- 347 源远流长(45)
- 348 源远流长(46)
- 349 源远流长(47)
- 350 源远流长(48)
- 351 源远流长(49)
- 352 源远流长(50)
- 353 源远流长(51)
- 354 源远流长(52)
- 355 源远流长(53)
- 356 源远流长(54)
- 357 源远流长(55)
- 358 源远流长(56)
- 359 源远流长(57)
- 360 源远流长(58)
- 361 源远流长(59)
- 362 源远流长(60)
- 363 源远流长(61)
- 364 源远流长(62)
- 365 源远流长(63)
- 366 源远流长(64)
- 367 源远流长(65)
- 368 源远流长(66)
- 369 源远流长(67)
- 370 源远流长(68)
- 371 人过是非
- 372 人过是非(1)
- 373 人过是非(2)
- 374 人过是非(3)
- 375 人过是非(4)
- 376 人过是非(5)
- 377 人过是非(6)
- 378 人过是非(7)
- 379 人过是非(8)
- 380 人过是非(9)
- 381 人过是非(10)
- 382 人过是非(11)
- 383 人过是非(12)
- 384 人过是非(13)
- 385 人过是非(14)
- 386 人过是非(15)
- 387 人过是非(16)
- 388 人过是非(17)
- 389 人过是非(18)
- 390 人过是非(19)
- 391 人过是非(20)
- 392 人过是非(21)
- 393 人过是非(22)
- 394 人过是非(23)
- 395 人过是非(24)
- 396 人过是非(25)
- 397 人过是非(26)
- 398 人过是非(27)
- 399 人过是非(28)
- 400 人过是非(29)
- 401 人过是非(30)
- 402 人过是非(31)
- 403 人过是非(32)
- 404 人过是非(33)
- 405 人过是非(34)
- 406 人过是非(35)
- 407 人过是非(36)
- 408 人过是非(37)
- 409 人过是非(38)
- 410 人过是非(39)
- 411 人过是非(40)
- 412 人过是非(41)
- 413 人过是非(42)
- 414 人过是非(43)
- 415 人过是非(44)
- 416 人过是非(45)
- 417 人过是非(46)
- 418 人过是非(47)
- 419 人过是非(48)
- 420 人过是非(49)
- 421 人过是非(50)
- 422 人过是非(51)
- 423 人过是非(52)
- 424 人过是非(53)
- 425 人过是非(54)
- 426 人过是非(55)
- 427 人过是非(56)
- 428 人过是非(57)
- 429 人过是非(58)
- 430 人过是非(59)
- 431 人过是非(60)
- 432 人过是非(61)
- 433 人过是非(62)
- 434 人过是非(63)
- 435 人过是非(64)
- 436 人过是非(65)
- 437 江山如画
- 438 江山如画(1)
- 439 江山如画(2)
- 440 江山如画(3)
- 441 江山如画(4)
- 442 江山如画(5)
- 443 江山如画(6)
- 444 江山如画(7)
- 445 江山如画(8)
- 446 江山如画(9)
- 447 江山如画(10)
- 448 江山如画(11)
- 449 江山如画(12)
- 450 江山如画(13)
- 451 江山如画(14)
- 452 江山如画(15)
- 453 江山如画(16)
- 454 江山如画(17)
- 455 江山如画(18)
- 456 江山如画(19)
- 457 江山如画(20)
- 458 江山如画(21)
- 459 江山如画(22)
- 460 江山如画(23)
- 461 江山如画(24)
- 462 江山如画(25)
- 463 江山如画(26)
- 464 江山如画(27)
- 465 江山如画(28)
- 466 江山如画(29)
- 467 江山如画(30)
- 468 江山如画(31)
- 469 江山如画(32)
- 470 江山如画(33)
- 471 江山如画(34)
- 472 江山如画(35)
- 473 江山如画(36)
- 474 江山如画(37)
- 475 江山如画(38)
- 476 江山如画(39)
- 477 江山如画(40)
- 478 江山如画(41)
- 479 江山如画(42)
- 480 江山如画(43)
- 481 江山如画(44)
- 482 江山如画(45)
- 483 江山如画(46)
- 484 江山如画(47)
- 485 江山如画(48)
- 486 江山如画(49)
- 487 江山如画(50)
- 488 江山如画(51)
- 489 江山如画(52)
- 490 江山如画(53)
- 491 江山如画(54)
- 492 江山如画(55)
- 493 江山如画(56)
- 494 江山如画(57)
- 495 江山如画(58)
- 496 江山如画(59)
- 497 江山如画(60)
- 498 江山如画(61)
- 499 江山如画(62)
- 500 江山如画(63)
- 501 江山如画(**)
- 502 江山如画(65)
- 503 江山如画(66)
- 504 江山如画(67)
- 505 江山如画(68)
- 506 江山如画(69)
- 507 江山如画(70)
- 508 江山如画(71)
- 509 江山如画(72)
- 510 江山如画(73)
- 511 江山如画(74)
- 512 江山如画(75)
- 513 江山如画(76)
- 514 江山如画(77)
- 515 江山如画(78)
- 516 江山如画(79)
- 517 江山如画(80)
- 518 指点江山
- 519 指点江山(1)
- 520 指点江山(2)
- 521 指点江山(3)
- 522 指点江山(4)
- 523 指点江山(5)
- 524 指点江山(6)
- 525 指点江山(7)
- 526 指点江山(8)
- 527 指点江山(9)
- 528 指点江山(10)
- 529 指点江山(11)
- 530 指点江山(12)
- 531 指点江山(13)
- 532 指点江山(14)
- 533 指点江山(15)
- 534 指点江山(16)
- 535 指点江山(17)
- 536 指点江山(18)
- 537 指点江山(19)
- 538 指点江山(20)
- 539 指点江山(21)
- 540 指点江山(22)
- 541 指点江山(23)
- 542 指点江山(24)
- 543 指点江山(25)
- 544 指点江山(26)
- 545 指点江山(27)
- 546 指点江山(28)
- 547 指点江山(29)
- 548 指点江山(30)
- 549 指点江山(31)
- 550 指点江山(32)
隐藏
显示工具栏
源远流长(21)
源远流长(21)
早已暗自凝气的王继显随即双手催动真气,顷刻间两道尺余长的气刃散发着气息,随着王继显手势引导,两股气刃合二为一,顺着殿内地板上如一道飓风呼啸而过,留下一道小指般的凹槽。群臣这才放眼看去,均暗暗心惊。他们并非不知晓,而是从未亲眼见过,没想到王继显这样一个平日寡言少语之人竟有如此神通。
赵恒指着地板上的凹槽说道:“这还不是最厉害的,气刃修炼越高深,这条凿痕便越精细。武道七宗加上一个纵横派,再加上一个武林盟。昔日陈坦秋统领武林盟时,太祖朝就争吵不休,今日要剿,明日要灭,却没有一个臣子前去为皇分忧。甚至鼓动太祖皇帝去跟仙宗,冥宗硬碰硬。昔日把人家害得那麽惨,人家没有报复,那不是人家臣服了,而是人家深知皆是汉人一脉不可肆意乱国,这其中虽有利益牵扯,便没有民族之气节吗?北朝你们看见了吧?辽东之地各州官署被闹得日夜不得安宁,仅仅一个冥宗如此,武道诸宗加起来,朕这九五之尊尔等谁能传承?”
皇帝都拿皇位说事了,群臣顿疾呼:“臣等未尽臣责,罪该万死。”
赵恒叹道:“武属猖獗之时,必用非常之法,面对武属,四方门是最直接的面对。朝武一战,南门前前后后死亡三万两千之众。他们在没有朝廷支援,阵型崩溃前夕喊的是国殇,为我大宋赢得了这一朝之地的尊严。三万两千之众啊!堆成京观得有三四个垂拱殿之多,那是南门一条条鲜活的性命呀!朕对南门心中有愧,同样,诸位大臣也该为如今的四方门感到骄傲。这外患刚休,内患仍需谨慎,武属就像一个长在体内的毒瘤,治治不好,割割不得,只能从长计议,时常保持警惕。若能保得我大宋基业百年安宁,便是万民之福了。”
说了半天,赵恒觉得自己有些失态了,自封禅回来就一直有些精神不济,耐心越来越少了,这些群臣为了仕途,都会明哲保身。正因如此,寇准,赵安仁这些人渐渐都远离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这个皇帝无法解决眼前的趋势。王继显端来贡茶让赵恒润了润嗓子,赵恒才续道:“朝纲之事朕向来尊重你们,也正是因为有你们,才能保我大宋基业平稳。所以,一个差遣的四方门影响不了大局,关键是解决当前的困局。这财政一年年吃紧,不要到折腾的无回旋余地的时候才追悔莫及呀!”
王钦若站起身来向赵恒躬身一揖,应道:“陛下为国辛劳,臣等未能分忧,惭愧至极。但请陛下放心,臣愿为四方门尽力。”赵恒看了看王钦若,不由苦笑道:“你王参知亲手杀过人吗?”王钦若应道:“臣未曾沾染血腥。”赵恒笑道:“一介书生之气,你们没见过战争的血腥。昔日你们不都主张避难吗?事实上,人家也是强弩之末啊!朕也差点成了大宋朝的千古罪人。”听得皇帝心中有气,王钦若吓得拜服在地,不敢言语。他了解皇帝的心思,只是口头上说说气话罢了,这时最好甚麽都不要说。
赵恒陆续走到一旁笔录的几个史官的案前,伸手示意他们记录言事,不必行礼,说道:“你们时常拿君举必书来要挟朕,其实朕不惧,盛唐神策军,两魏八柱国,皆有四方门一类之书,但后人否定了他们吗?也是半否半褒嘛!何况四方门乃为内患之事,竟然你们不耻于为伍,那四方门便不用入制了。朕将以密诏,诏四方门门主,左右使,四门主给侍中以应武道之事。至于你们书与不书,朕也不管了。外患刚停,内患必究,此乃朕,我赵恒,大宋第三任皇帝必行之事。大宋经济昌盛之道,不容这些毒瘤肆意蔓延。窃大宋之百姓,行逆王法之事,你们真有忠心便代朕去杀光他们,你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尔等能吗?能吗?”众臣齐声回应道:“臣不能。”赵恒应道:“你们当然不能。所以朕只能自己想办法,竟然无法消弭,那就和气生财,尽力防备便是了。而你们这些能人大士甚麽时候能够正视武林人的存在,那便是为朕尽忠了。他日武属窜到朕的面前要杀朕,朕相信,你这上百号人中能有几人为朕挡剑?到时再立一个皇帝不就好了,这天下从不缺皇帝。”
说完这些,赵恒感到有些累了,他觉得自己有些条理不清,只是把心中想说的都说出来了。
群臣这时俱忐忑不已,这个平日礼贤下士,仁善和蔼的皇帝今日竟然变得如此犀利,这时群臣也才想到他到底是皇帝啊!即便在大宋朝士阶级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但伴君如伴虎,此言非虚。
赵恒让众臣平身,群臣谢礼之后。赵恒走到郭晓身前,关切问道:“四方门之事,朕亦有难处,故而平日不曾有多担待。但朕需要尔等啊,昔日南门也不曾令朕失望,今日乃至往后,恐怕仍要委屈尔等。但今后朝堂之上,尔等可昂首而言,让这帮大臣见识一下武属之凶残。正所谓眼不见为净,那些个死亡数字在他们瞧来,大宋数千万之百姓,死个千百十万算不得甚麽大事。”赵恒再转身看向群臣,续道:“朕今日话确实重了些,但为了巩固大宋社稷,朕将不遗余力,也望诸位大臣能为朕分忧。”群臣这时均已明白皇帝心思,均添三分敬畏,皆躬身应道“臣等为陛下万死不辞。”赵恒这才满意点点头,同时对郭晓更添三分欣赏,这般重要时刻其不言一语是最好的把握。随后赵恒宴请了四方门众臣,并请了枢密院,中书省二府官员相陪,并亲自簪花,引得二府群臣羡慕不已。但诸众分歧仍在,中书省上下,枢密使,都只是客套的敬酒,而那些以武将出身的枢密副使们则对郭晓等众较为热情,且请示了赵恒,规避了武将同流之嫌。而最令人惊讶的则是担任过前相,如今加封的右仆射的两朝元老张齐贤竟然与郭晓打得火热,大谈忠君之道,圣人之事,兵家之诡。这位两朝元老如今年事已高,身体不好,皇帝待其尤为尊重,且他性格不循规蹈矩,与群臣多理念不合。但皇帝喜欢他,众臣也知其天命不久,便也不去与其计较了。
宴请过后,赵恒随即邀郭晓等四方门重臣密议,并无大臣和史官参与。虽说与以往无相左,但这次是赵恒下令的,这其中的警醒让群臣的敬畏更添三分。
密室内,四方门众臣皆拜服在地,感谢皇恩。赵恒亦并未让众人起身,只是让郭晓起身陪询。赵恒问道:“郭卿,尔常言,朝廷最大的敌人不是诸宗,而是异端势力以及家族势力,朕很想一询其解。”郭晓躬身应道:“臣是为,上至国家,下至百姓,皆因利字而会,只是不同之身份罢了。武道诸宗是一队,武林盟是一队,纵横派是一队,天池会是一队,甚至是云都东皇是一队,朝廷亦是一队。”赵恒不悦道:“在郭卿眼里,朝廷连武林盟也不如吗?”郭晓拜倒在地,应道:“恕臣愚昧,臣是为江山社稷所考,武道诸宗诸注重传承之道,秉公天下之制,此等作为百年之内朝廷难以动摇。而纵横派早已越过公天下的制度,进而注重内势,进而领袖群伦。即便是武林盟亦知公天下之利,进而倚重朝廷在国家建制之下得以生存。天池会,甚至是云都皆以公天下之希望,均贫富之差距,在这个国家的土地上升起一面虚实的太阳,此为谋逆之妄想,制度之崩塌,蛊惑之人心。而朝廷是一只未曾觉醒的雄狮,身有利爪,但孤军奋战,尚难以正视这些人的存在。”
郭晓所言赵恒皆一字一句听在耳中,不由对郭晓甚是喜爱,其所言隐约中正是他所想。昔日他也曾自视甚高,但澶州一行,当赵恒看到寇准让士兵故意抬着上千具大宋军士的遗体从赵恒眼前走过时,赵恒突然发现了自己的愚昧,一个作为天子,九五之尊,甚至是天下人的愚昧。甚麽真龙天子,人在性命面前都是一样的。封禅之举只是平复天下人心所需,事实究竟如何他一清二楚。赵恒沉默良久,默然问道:“郭卿还有陈奏麽?”郭晓躬身道:“臣尚为奏毕,但请陛下降罪,臣不敢言。”赵恒暗暗点头,郭晓总算知道武将深浅,问道:“你所言与昔日寇相有关?”郭晓应道:“禀陛下,正是。”赵恒面色一冷,叹道:“尔等以为朕不知晓麽?他将南门,黑暗十方天罗的内制卷宗抄录一分交换而行,自此南门变成四方门不得不依赖的主体建制。”郭晓应道:“寇知州高瞻远瞩,四方门终成朝廷应对武属之利器。”赵恒哼道:“你倒是直言不讳。如何?昔日东门那些贵族士族在你眼力只是庸碌之众?”郭晓知赵恒调侃其下令让那些吃建制不干活之人缴纳内金成外户,而那些昔日西门,南门则多成为内户建制,更戍调休,人事运用的极好。
赵恒指着地板上的凹槽说道:“这还不是最厉害的,气刃修炼越高深,这条凿痕便越精细。武道七宗加上一个纵横派,再加上一个武林盟。昔日陈坦秋统领武林盟时,太祖朝就争吵不休,今日要剿,明日要灭,却没有一个臣子前去为皇分忧。甚至鼓动太祖皇帝去跟仙宗,冥宗硬碰硬。昔日把人家害得那麽惨,人家没有报复,那不是人家臣服了,而是人家深知皆是汉人一脉不可肆意乱国,这其中虽有利益牵扯,便没有民族之气节吗?北朝你们看见了吧?辽东之地各州官署被闹得日夜不得安宁,仅仅一个冥宗如此,武道诸宗加起来,朕这九五之尊尔等谁能传承?”
皇帝都拿皇位说事了,群臣顿疾呼:“臣等未尽臣责,罪该万死。”
赵恒叹道:“武属猖獗之时,必用非常之法,面对武属,四方门是最直接的面对。朝武一战,南门前前后后死亡三万两千之众。他们在没有朝廷支援,阵型崩溃前夕喊的是国殇,为我大宋赢得了这一朝之地的尊严。三万两千之众啊!堆成京观得有三四个垂拱殿之多,那是南门一条条鲜活的性命呀!朕对南门心中有愧,同样,诸位大臣也该为如今的四方门感到骄傲。这外患刚休,内患仍需谨慎,武属就像一个长在体内的毒瘤,治治不好,割割不得,只能从长计议,时常保持警惕。若能保得我大宋基业百年安宁,便是万民之福了。”
说了半天,赵恒觉得自己有些失态了,自封禅回来就一直有些精神不济,耐心越来越少了,这些群臣为了仕途,都会明哲保身。正因如此,寇准,赵安仁这些人渐渐都远离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这个皇帝无法解决眼前的趋势。王继显端来贡茶让赵恒润了润嗓子,赵恒才续道:“朝纲之事朕向来尊重你们,也正是因为有你们,才能保我大宋基业平稳。所以,一个差遣的四方门影响不了大局,关键是解决当前的困局。这财政一年年吃紧,不要到折腾的无回旋余地的时候才追悔莫及呀!”
王钦若站起身来向赵恒躬身一揖,应道:“陛下为国辛劳,臣等未能分忧,惭愧至极。但请陛下放心,臣愿为四方门尽力。”赵恒看了看王钦若,不由苦笑道:“你王参知亲手杀过人吗?”王钦若应道:“臣未曾沾染血腥。”赵恒笑道:“一介书生之气,你们没见过战争的血腥。昔日你们不都主张避难吗?事实上,人家也是强弩之末啊!朕也差点成了大宋朝的千古罪人。”听得皇帝心中有气,王钦若吓得拜服在地,不敢言语。他了解皇帝的心思,只是口头上说说气话罢了,这时最好甚麽都不要说。
赵恒陆续走到一旁笔录的几个史官的案前,伸手示意他们记录言事,不必行礼,说道:“你们时常拿君举必书来要挟朕,其实朕不惧,盛唐神策军,两魏八柱国,皆有四方门一类之书,但后人否定了他们吗?也是半否半褒嘛!何况四方门乃为内患之事,竟然你们不耻于为伍,那四方门便不用入制了。朕将以密诏,诏四方门门主,左右使,四门主给侍中以应武道之事。至于你们书与不书,朕也不管了。外患刚停,内患必究,此乃朕,我赵恒,大宋第三任皇帝必行之事。大宋经济昌盛之道,不容这些毒瘤肆意蔓延。窃大宋之百姓,行逆王法之事,你们真有忠心便代朕去杀光他们,你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尔等能吗?能吗?”众臣齐声回应道:“臣不能。”赵恒应道:“你们当然不能。所以朕只能自己想办法,竟然无法消弭,那就和气生财,尽力防备便是了。而你们这些能人大士甚麽时候能够正视武林人的存在,那便是为朕尽忠了。他日武属窜到朕的面前要杀朕,朕相信,你这上百号人中能有几人为朕挡剑?到时再立一个皇帝不就好了,这天下从不缺皇帝。”
说完这些,赵恒感到有些累了,他觉得自己有些条理不清,只是把心中想说的都说出来了。
群臣这时俱忐忑不已,这个平日礼贤下士,仁善和蔼的皇帝今日竟然变得如此犀利,这时群臣也才想到他到底是皇帝啊!即便在大宋朝士阶级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但伴君如伴虎,此言非虚。
赵恒让众臣平身,群臣谢礼之后。赵恒走到郭晓身前,关切问道:“四方门之事,朕亦有难处,故而平日不曾有多担待。但朕需要尔等啊,昔日南门也不曾令朕失望,今日乃至往后,恐怕仍要委屈尔等。但今后朝堂之上,尔等可昂首而言,让这帮大臣见识一下武属之凶残。正所谓眼不见为净,那些个死亡数字在他们瞧来,大宋数千万之百姓,死个千百十万算不得甚麽大事。”赵恒再转身看向群臣,续道:“朕今日话确实重了些,但为了巩固大宋社稷,朕将不遗余力,也望诸位大臣能为朕分忧。”群臣这时均已明白皇帝心思,均添三分敬畏,皆躬身应道“臣等为陛下万死不辞。”赵恒这才满意点点头,同时对郭晓更添三分欣赏,这般重要时刻其不言一语是最好的把握。随后赵恒宴请了四方门众臣,并请了枢密院,中书省二府官员相陪,并亲自簪花,引得二府群臣羡慕不已。但诸众分歧仍在,中书省上下,枢密使,都只是客套的敬酒,而那些以武将出身的枢密副使们则对郭晓等众较为热情,且请示了赵恒,规避了武将同流之嫌。而最令人惊讶的则是担任过前相,如今加封的右仆射的两朝元老张齐贤竟然与郭晓打得火热,大谈忠君之道,圣人之事,兵家之诡。这位两朝元老如今年事已高,身体不好,皇帝待其尤为尊重,且他性格不循规蹈矩,与群臣多理念不合。但皇帝喜欢他,众臣也知其天命不久,便也不去与其计较了。
宴请过后,赵恒随即邀郭晓等四方门重臣密议,并无大臣和史官参与。虽说与以往无相左,但这次是赵恒下令的,这其中的警醒让群臣的敬畏更添三分。
密室内,四方门众臣皆拜服在地,感谢皇恩。赵恒亦并未让众人起身,只是让郭晓起身陪询。赵恒问道:“郭卿,尔常言,朝廷最大的敌人不是诸宗,而是异端势力以及家族势力,朕很想一询其解。”郭晓躬身应道:“臣是为,上至国家,下至百姓,皆因利字而会,只是不同之身份罢了。武道诸宗是一队,武林盟是一队,纵横派是一队,天池会是一队,甚至是云都东皇是一队,朝廷亦是一队。”赵恒不悦道:“在郭卿眼里,朝廷连武林盟也不如吗?”郭晓拜倒在地,应道:“恕臣愚昧,臣是为江山社稷所考,武道诸宗诸注重传承之道,秉公天下之制,此等作为百年之内朝廷难以动摇。而纵横派早已越过公天下的制度,进而注重内势,进而领袖群伦。即便是武林盟亦知公天下之利,进而倚重朝廷在国家建制之下得以生存。天池会,甚至是云都皆以公天下之希望,均贫富之差距,在这个国家的土地上升起一面虚实的太阳,此为谋逆之妄想,制度之崩塌,蛊惑之人心。而朝廷是一只未曾觉醒的雄狮,身有利爪,但孤军奋战,尚难以正视这些人的存在。”
郭晓所言赵恒皆一字一句听在耳中,不由对郭晓甚是喜爱,其所言隐约中正是他所想。昔日他也曾自视甚高,但澶州一行,当赵恒看到寇准让士兵故意抬着上千具大宋军士的遗体从赵恒眼前走过时,赵恒突然发现了自己的愚昧,一个作为天子,九五之尊,甚至是天下人的愚昧。甚麽真龙天子,人在性命面前都是一样的。封禅之举只是平复天下人心所需,事实究竟如何他一清二楚。赵恒沉默良久,默然问道:“郭卿还有陈奏麽?”郭晓躬身道:“臣尚为奏毕,但请陛下降罪,臣不敢言。”赵恒暗暗点头,郭晓总算知道武将深浅,问道:“你所言与昔日寇相有关?”郭晓应道:“禀陛下,正是。”赵恒面色一冷,叹道:“尔等以为朕不知晓麽?他将南门,黑暗十方天罗的内制卷宗抄录一分交换而行,自此南门变成四方门不得不依赖的主体建制。”郭晓应道:“寇知州高瞻远瞩,四方门终成朝廷应对武属之利器。”赵恒哼道:“你倒是直言不讳。如何?昔日东门那些贵族士族在你眼力只是庸碌之众?”郭晓知赵恒调侃其下令让那些吃建制不干活之人缴纳内金成外户,而那些昔日西门,南门则多成为内户建制,更戍调休,人事运用的极好。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