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谢家七姐儿
- 2 第二章 穿越
- 3 第三章 第一关
- 4 第四章 过关
- 5 第五章 闭门思过
- 6 第六章 吃斋念佛
- 7 第七章 以不变应万变
- 8 第八章 静安寺
- 9 第九章 香囊
- 10 第十章 快跑
- 11 第十一章 主人
- 12 第十二章 玄衣男子
- 13 第十三章 有金子
- 14 第十四章 怪事
- 15 第十五章 有点意思
- 16 第十六章 尽力配合
- 17 第十七章 刘家三房太太
- 18 第十八章 送妾
- 19 第十九章 片刻静好
- 20 第二十章 密室
- 21 第二十一章 我姓萧
- 22 第二十二章 礼亲王
- 23 第二十三章 启程
- 24 第二十四章 玩大了
- 25 第二十五章 失忆
- 26 第二十六章 退婚
- 27 第二十七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28 第二十八章 庄子
- 29 第三十章 狗洞
- 30 第三十三章 再次相见
- 31 第三十四章 独处
- 32 第三十六章 诏书
- 33 第三十七章 回渭城
- 34 第三十八章 回府
- 35 第三十九章 选秀
- 36 第四十一章 教养嬷嬷
- 37 第四十三章 保媒
- 38 第四十六章 帕子
- 39 第四十七章 京城
- 40 第四十八章 喜讯
- 41 第四十九章 赴宴
- 42 第五十章 阮秀
- 43 第五十一章 不愿见之人
- 44 第五十二章 说项
- 45 第五十三章 再见
- 46 第五十四章 独处
- 47 第五十五章 除夕相见
- 48 第五十六章 面圣
- 49 第五十七章 赐婚
- 50 第五十八章 皇家秘辛 上
- 51 第五十九章 皇家秘辛 下
- 52 第六十章 嫁衣
- 53 第六十一章 孟骏驰
- 54 第六十二章 忠于先皇
- 55 第六十三章 雪灾
- 56 第六十四章 礼王府
- 57 第六十五章 墨梅亭中
- 58 第六十六章 达成一致
- 59 第六十七章 大老爷回府
- 60 第六十八章 见大老爷
- 61 第六十九章 王氏
- 62 第七十章 下聘礼
- 63 第七十一章 阴谋
- 64 第七十二章 买寿礼
- 65 第七十三章 调戏
- 66 第七十四章 英雄救妹
- 67 第七十五章 寿宴
- 68 第七十六章
- 69 第七十七章 题诗
- 70 第七十八章 相爱
- 71 第七十九章 对峙(上)
- 72 第八十章 对峙(下)
- 73 第八十一章 自辩
- 74 第八十二章 认人
- 75 第八十三章 解决(上)
- 76 第八十四章
- 77 第八十五章 哭
- 78 第八十六章 认人
- 79 第八十七章 转机
- 80 第八十八章 认罪
- 81 第八十九章 来龙
- 82 第九十章 去脉
- 83 第九十一章 处置
- 84 第九十二章
- 85 第九十三章
- 86 第九十四章 冲突
- 87 第九十五章 对峙
- 88 第九十六章 掳走
- 89 第九十七章 获救
- 90 第九十八章 交心
- 91 第九十九章 大婚
- 92 第一百章 不洞房
- 93 第一百零一章 进宫
- 94 第一百零二章 进宫2
- 95 第一百零三章 出宫
- 96 第一百零四章 交谈
- 97 第一百零五章 花蝴蝶
- 98 第一百零六章 请安
- 99 第一百零七章 回门
- 100 第一百零八字 求情
- 101 第一百零九章 计划出京
- 102 第一百一十章 夜行
- 103 第一百一十一章 遇袭
- 104 第一百一十二章 回府
- 105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闹
- 106 第一百零四章 来人
- 107 第一百一十五章 弄巧成拙
- 108 第一百一十六章 碰瓷
- 109 第一百一十七章 受罚
- 110 第一百一十八章 误会
- 111 第一百一十九章 和好
- 112 第一百二十章 洗三(一)
- 113 第一百二十一章 洗三(二)--蹊跷
- 114 第一百二十二章 洗三 (三)--原委
- 115 第一百二十三章 洗三 (四)--李氏
- 116 第一百二十四章 洗三(五)
- 117 第一百二十五章 表态
- 118 第一百二十六章 简单点
- 119 第一百二十七章 计
- 120 第一百二十八章 奉旨圆房
- 121 第一百二十八章 奉旨圆房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章 谢家七姐儿
第一章 谢家七姐儿
天还没完全亮,谢家的仆人就开始上工了。也不愧是大家族,无论是扫地的,打水的还是砍柴烧饭的,竟也没有一个偷懒,碎嘴闲聊。
据说这谢家源于陈郡谢氏,虽说是旁支,但在渭城的世家大族中名声也是响当当一顶一的。谢老太爷曾官拜从一品乃太子太傅,先帝是对他执弟子礼的。无奈身体不好,五年前辞世,谢家三房儿子全部回祖籍丁忧二十七月。两年前除了大房大老爷谢之书官复原职回京做官,三老爷谢之礼被外派到并州任知府,庶出的二老爷则留在渭城任通判。虽说只是正六品小官,但有谢家大老爷和三老爷做靠山,有了家族的庇护,上峰对他照顾有加,日子过得也算悠哉。
卯时未到,谢家女眷已经在丫鬟婆子的陪同下齐聚谢老太太所住的院子二堂慈荣堂。世家大族,规矩繁多,晨昏定省更是少不了。
片刻,谢老太太在容妈妈的搀扶下走了进来,坐在主位上。女眷们行了礼,也在各自的位置上坐了下来。
“七姐儿身子还没好利索吗?”谢老太太接过容妈妈递过来的茶杯,用杯盖撇了撇根本没有的茶叶沫子,抿了一口,慢悠悠地问道。
“是。已经半个多月了,大夫前儿才看过说已经好转了。可这风寒可大可小,还让在床上养着,不好吹着风。”回答的正是二房太太刘氏。
“嗯。”谢老太太用鼻子哼了一声,又喝了两口茶,道:“老三不在身边,那王氏对她虽是不差,却也不用心。我这是怕七姐儿被养歪了,才愿意留在身边的。孟家在京城可是有头有脸的大族,要是听说渭城谢家三房二女争一夫,这丢的可不是她王氏一个人的脸面。老大在京城老脸可就丢光了,我百年之后也没脸面见老爷见谢家的列祖列宗了。”
谢老太太的话说的真是打三太太王氏的脸面。虽然那王氏已经随着三老爷谢之礼到任上了,可这一屋子丫鬟婆子,虽然谢家治家严谨,可还是得防着万一有人把这话透出去。更何况这屋子里还有小辈,听到长辈是非那总归是不好。
二太太赶紧点头称是。谢老太太继续品茶,倒是不再讲话了。
“祖母,我昨日从先生那新学来一首诗,背给你可好?”说话的是二太太的小儿子,排行老九,人称九哥儿,今年六岁。去年刚开蒙,却一直被先生称赞,说是聪慧异常,长大后定是青出于蓝。因此,虽说是庶出儿子的嫡子,谢老太太还是很看重他。
“嗯,九哥儿背背看。”谢老太太转过头冲九哥儿笑了笑,气氛顿时轻松起来。
二太太也跟着笑了起来,冲九哥儿使了个眼色。九哥儿赶紧站起来,走到谢老太太身边,摇头晃脑背起诗来。
二太太不由松了口气,心里却怨起三房来。
谢家人丁稀薄,谢老爷子只有三儿三女。其中三个儿子老大老三都是丁老太太所出,老二也就是他的夫君谢之文是由丁老太太原来的陪嫁丫鬟后来抬成姨娘的马氏所出。马氏难产,生丁二老爷时非常凶险,差点出不了产房。后面身体落下病根,在二老爷三岁的时候去世了。二老爷就抱给正房的丁老太太抚养。虽不是亲生,但丁老太太待他也很好,所以三房关系一直不错,到现在也没有分家。
谢老太太娘家乃名门,知书达理,治家严谨。从小就教导三个儿子,只有大家拧成一团,互相庇佑,才能光耀门楣。三个儿子也是听了进去,一直相处很好。老大谢之书在京中任官,上个月京中大族孟家有意与谢家结亲,让小辈中最为出色的孟骏驰娶了谢家嫡女为妻,结两姓之好。无奈谢家大房二房这辈女子中,偏偏没有合适的。大房三姐儿早已成亲,十姐儿年纪跟九哥一样。二房呢五姐儿已经定亲,六姐儿是庶出。只有三房七姐儿和八姐儿年纪合适,按理说长幼有序,七姐儿是嫡妻所出,八姐儿的娘王氏只是续弦,这桩亲事肯定是七姐儿的。
要怪就怪这孟家儿郎太优秀,虽只有15岁,确是太子伴读,整个京城提起他没有不举起大拇指说一声好的。当今圣上虽然才到而立之年,可这江山早晚都是太子的啊,跟太子关系要好,今后伴君侧,那是无上的荣耀啊。
知道这层关系,八姐儿就动起心来。她也是嫡女,样貌才情也不比七姐儿差,要是她嫁给孟骏驰,将来太子登基,她夫君那可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又听说孟家儿郎个个相貌英俊,文武双全,更是想尽办法要替下七姐儿。
七姐儿呢,虽说从小没了亲娘,但继母为了名声,对她也算照顾周全。不知是有意无意,但凡她要的东西就算只有一个,王氏也只给她不给八姐儿。平时就算她做的不对,王氏也只惩罚八姐儿。于是,或多或少,七姐儿性子有点跋扈,并不将八姐儿放在眼里。
这次也是,当她听到小丫头的话,就闯到书房去找三老爷理论,说八姐儿不要脸,什么都要抢。其实这门亲已经定下来是她了,她这样不但多此一举还惹怒了三老爷。三老爷本就不喜欢她的性子,拿这件事做了筏子把她送回了渭城老宅。彼时七姐儿还不知道亲事已经敲定的事,直当父亲要让八姐儿嫁过去,路上一直哭闹,染了风寒。到渭城时更是严重,高烧不退,人都昏迷了。好在几天后,烧慢慢退了下来,不过人还是很虚弱,只能躺在床上。
而此时的清风苑确是格外冷清。两个婆子守着院门,两个小丫鬟坐在房门口,混混欲睡。屋子里没有掌灯,虽然外面天开始亮了,可里面还是暗暗的。床上躺着个少女,穿着纯白的中衣,脸色苍白,正是谢家三房七姐儿谢安亦。
据说这谢家源于陈郡谢氏,虽说是旁支,但在渭城的世家大族中名声也是响当当一顶一的。谢老太爷曾官拜从一品乃太子太傅,先帝是对他执弟子礼的。无奈身体不好,五年前辞世,谢家三房儿子全部回祖籍丁忧二十七月。两年前除了大房大老爷谢之书官复原职回京做官,三老爷谢之礼被外派到并州任知府,庶出的二老爷则留在渭城任通判。虽说只是正六品小官,但有谢家大老爷和三老爷做靠山,有了家族的庇护,上峰对他照顾有加,日子过得也算悠哉。
卯时未到,谢家女眷已经在丫鬟婆子的陪同下齐聚谢老太太所住的院子二堂慈荣堂。世家大族,规矩繁多,晨昏定省更是少不了。
片刻,谢老太太在容妈妈的搀扶下走了进来,坐在主位上。女眷们行了礼,也在各自的位置上坐了下来。
“七姐儿身子还没好利索吗?”谢老太太接过容妈妈递过来的茶杯,用杯盖撇了撇根本没有的茶叶沫子,抿了一口,慢悠悠地问道。
“是。已经半个多月了,大夫前儿才看过说已经好转了。可这风寒可大可小,还让在床上养着,不好吹着风。”回答的正是二房太太刘氏。
“嗯。”谢老太太用鼻子哼了一声,又喝了两口茶,道:“老三不在身边,那王氏对她虽是不差,却也不用心。我这是怕七姐儿被养歪了,才愿意留在身边的。孟家在京城可是有头有脸的大族,要是听说渭城谢家三房二女争一夫,这丢的可不是她王氏一个人的脸面。老大在京城老脸可就丢光了,我百年之后也没脸面见老爷见谢家的列祖列宗了。”
谢老太太的话说的真是打三太太王氏的脸面。虽然那王氏已经随着三老爷谢之礼到任上了,可这一屋子丫鬟婆子,虽然谢家治家严谨,可还是得防着万一有人把这话透出去。更何况这屋子里还有小辈,听到长辈是非那总归是不好。
二太太赶紧点头称是。谢老太太继续品茶,倒是不再讲话了。
“祖母,我昨日从先生那新学来一首诗,背给你可好?”说话的是二太太的小儿子,排行老九,人称九哥儿,今年六岁。去年刚开蒙,却一直被先生称赞,说是聪慧异常,长大后定是青出于蓝。因此,虽说是庶出儿子的嫡子,谢老太太还是很看重他。
“嗯,九哥儿背背看。”谢老太太转过头冲九哥儿笑了笑,气氛顿时轻松起来。
二太太也跟着笑了起来,冲九哥儿使了个眼色。九哥儿赶紧站起来,走到谢老太太身边,摇头晃脑背起诗来。
二太太不由松了口气,心里却怨起三房来。
谢家人丁稀薄,谢老爷子只有三儿三女。其中三个儿子老大老三都是丁老太太所出,老二也就是他的夫君谢之文是由丁老太太原来的陪嫁丫鬟后来抬成姨娘的马氏所出。马氏难产,生丁二老爷时非常凶险,差点出不了产房。后面身体落下病根,在二老爷三岁的时候去世了。二老爷就抱给正房的丁老太太抚养。虽不是亲生,但丁老太太待他也很好,所以三房关系一直不错,到现在也没有分家。
谢老太太娘家乃名门,知书达理,治家严谨。从小就教导三个儿子,只有大家拧成一团,互相庇佑,才能光耀门楣。三个儿子也是听了进去,一直相处很好。老大谢之书在京中任官,上个月京中大族孟家有意与谢家结亲,让小辈中最为出色的孟骏驰娶了谢家嫡女为妻,结两姓之好。无奈谢家大房二房这辈女子中,偏偏没有合适的。大房三姐儿早已成亲,十姐儿年纪跟九哥一样。二房呢五姐儿已经定亲,六姐儿是庶出。只有三房七姐儿和八姐儿年纪合适,按理说长幼有序,七姐儿是嫡妻所出,八姐儿的娘王氏只是续弦,这桩亲事肯定是七姐儿的。
要怪就怪这孟家儿郎太优秀,虽只有15岁,确是太子伴读,整个京城提起他没有不举起大拇指说一声好的。当今圣上虽然才到而立之年,可这江山早晚都是太子的啊,跟太子关系要好,今后伴君侧,那是无上的荣耀啊。
知道这层关系,八姐儿就动起心来。她也是嫡女,样貌才情也不比七姐儿差,要是她嫁给孟骏驰,将来太子登基,她夫君那可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又听说孟家儿郎个个相貌英俊,文武双全,更是想尽办法要替下七姐儿。
七姐儿呢,虽说从小没了亲娘,但继母为了名声,对她也算照顾周全。不知是有意无意,但凡她要的东西就算只有一个,王氏也只给她不给八姐儿。平时就算她做的不对,王氏也只惩罚八姐儿。于是,或多或少,七姐儿性子有点跋扈,并不将八姐儿放在眼里。
这次也是,当她听到小丫头的话,就闯到书房去找三老爷理论,说八姐儿不要脸,什么都要抢。其实这门亲已经定下来是她了,她这样不但多此一举还惹怒了三老爷。三老爷本就不喜欢她的性子,拿这件事做了筏子把她送回了渭城老宅。彼时七姐儿还不知道亲事已经敲定的事,直当父亲要让八姐儿嫁过去,路上一直哭闹,染了风寒。到渭城时更是严重,高烧不退,人都昏迷了。好在几天后,烧慢慢退了下来,不过人还是很虚弱,只能躺在床上。
而此时的清风苑确是格外冷清。两个婆子守着院门,两个小丫鬟坐在房门口,混混欲睡。屋子里没有掌灯,虽然外面天开始亮了,可里面还是暗暗的。床上躺着个少女,穿着纯白的中衣,脸色苍白,正是谢家三房七姐儿谢安亦。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