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2 第十二章 玄衣男子
- 13 第十三章 有金子
- 14 第十四章 怪事
- 15 第十五章 有点意思
- 16 第十六章 尽力配合
- 17 第十七章 刘家三房太太
- 18 第十八章 送妾
- 19 第十九章 片刻静好
- 20 第二十章 密室
- 21 第二十一章 我姓萧
- 22 第二十二章 礼亲王
- 23 第二十三章 启程
- 24 第二十四章 玩大了
- 25 第二十五章 失忆
- 26 第二十六章 退婚
- 27 第二十七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28 第二十八章 庄子
- 29 第三十章 狗洞
- 30 第三十三章 再次相见
- 31 第三十四章 独处
- 32 第三十六章 诏书
- 33 第三十七章 回渭城
- 34 第三十八章 回府
- 35 第三十九章 选秀
- 36 第四十一章 教养嬷嬷
- 37 第四十三章 保媒
- 38 第四十六章 帕子
- 39 第四十七章 京城
- 40 第四十八章 喜讯
- 41 第四十九章 赴宴
- 42 第五十章 阮秀
- 43 第五十一章 不愿见之人
- 44 第五十二章 说项
- 45 第五十三章 再见
- 46 第五十四章 独处
- 47 第五十五章 除夕相见
- 48 第五十六章 面圣
- 49 第五十七章 赐婚
- 50 第五十八章 皇家秘辛 上
- 51 第五十九章 皇家秘辛 下
- 52 第六十章 嫁衣
- 53 第六十一章 孟骏驰
- 54 第六十二章 忠于先皇
- 55 第六十三章 雪灾
- 56 第六十四章 礼王府
- 57 第六十五章 墨梅亭中
- 58 第六十六章 达成一致
- 59 第六十七章 大老爷回府
- 60 第六十八章 见大老爷
- 61 第六十九章 王氏
- 62 第七十章 下聘礼
- 63 第七十一章 阴谋
- 64 第七十二章 买寿礼
- 65 第七十三章 调戏
- 66 第七十四章 英雄救妹
- 67 第七十五章 寿宴
- 68 第七十六章
- 69 第七十七章 题诗
- 70 第七十八章 相爱
- 71 第七十九章 对峙(上)
- 72 第八十章 对峙(下)
- 73 第八十一章 自辩
- 74 第八十二章 认人
- 75 第八十三章 解决(上)
- 76 第八十四章
- 77 第八十五章 哭
- 78 第八十六章 认人
- 79 第八十七章 转机
- 80 第八十八章 认罪
- 81 第八十九章 来龙
- 82 第九十章 去脉
- 83 第九十一章 处置
- 84 第九十二章
- 85 第九十三章
- 86 第九十四章 冲突
- 87 第九十五章 对峙
- 88 第九十六章 掳走
- 89 第九十七章 获救
- 90 第九十八章 交心
- 91 第九十九章 大婚
- 92 第一百章 不洞房
- 93 第一百零一章 进宫
- 94 第一百零二章 进宫2
- 95 第一百零三章 出宫
- 96 第一百零四章 交谈
- 97 第一百零五章 花蝴蝶
- 98 第一百零六章 请安
- 99 第一百零七章 回门
- 100 第一百零八字 求情
- 101 第一百零九章 计划出京
- 102 第一百一十章 夜行
- 103 第一百一十一章 遇袭
- 104 第一百一十二章 回府
- 105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闹
- 106 第一百零四章 来人
- 107 第一百一十五章 弄巧成拙
- 108 第一百一十六章 碰瓷
- 109 第一百一十七章 受罚
- 110 第一百一十八章 误会
- 111 第一百一十九章 和好
- 112 第一百二十章 洗三(一)
- 113 第一百二十一章 洗三(二)--蹊跷
- 114 第一百二十二章 洗三 (三)--原委
- 115 第一百二十三章 洗三 (四)--李氏
- 116 第一百二十四章 洗三(五)
- 117 第一百二十五章 表态
- 118 第一百二十六章 简单点
- 119 第一百二十七章 计
- 120 第一百二十八章 奉旨圆房
- 121 第一百二十八章 奉旨圆房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十二章 礼亲王
第二十二章 礼亲王
“此事暂时还无影响,需从长计议。”
“哎,我又何尝不知,但又该如何从长计议?”
谢安亦心情好了很多,她终于找到个能出主意的人了。
其实,她早已在心中早将这事思量了多次。祖母既然已经默许了,再找她求情已是无用。而那父亲她虽没见过,但“有了后妈就有后爸”这句话她可是知道的。况且他父亲自身官位不高,与在京中势力根深蒂固的孟家也无力抗争。倒是她那官居从一品的大伯可以说的上话,可是要怎么才能绕过祖母和父亲把话递过去呢?难道又要求他帮忙吗?
她正想着,爱砚又道:“姑娘不用担心,这事儿世家大族必是万万做不出的,想必是那刘三太太自己乱出的主意。不过姑娘现在也要准备起来,以后嫁过去,夫家情况摸不清楚,必然举步维艰。”
“是啊!你这话真真是说到我的心里去了。哎,都怪我以前太过贪玩,凡事都不曾上心,连京中世家情况都不清楚……”谢安亦假装自责道。
“姑娘,夫人临终前曾千叮咛万嘱咐我跟爱墨要照顾好姑娘,多留意京中局势及世家大族的动向。我们两人虽然没有什么人脉,但这么多年来京中的情况咱们还是知道一些的。”
“太好了!你且说来听听。”听完,谢安亦眼睛一亮,示意爱砚继续说下去。
原来这孟家在前朝时就是大族。祖辈一直都是做文官的,虽无太大官衔,但全是留京上任,可想而知当时的势力就不容小觑。后来太祖夺位,前朝皇帝弃宫潜逃,京中乱作一团,群龙无首。太祖在城外带领十万大军,扬言要攻城掠地,更有强硬派放出话来要屠城,最后孟家人打开城门迎太祖入京,拥立新皇,求太祖誓军入京不得有秋毫犯,太祖准之。太祖登基后,并未打压孟家,却也没抬举,孟家人表面还如之前一样,可实际上势力却被太祖牢牢压制,一度低迷。
孟家真正的发迹还多亏了现在孟家的老太爷孟安。孟老太爷年轻时另辟蹊径,弃文从武,在军中跟随当时还是皇子的太上皇。在一次战斗中他以一敌十,救了太上皇一命,却不邀功。太上皇见识了他的本领,又知道了他的忠心,继位后便一再提拔他,最后官任从一品内大臣。
当今圣上继位后,孟老太爷便以身体旧疾复发为由告老还乡了,京中事务交由嫡长子也就是现在孟家的掌家人孟骏驰的父亲孟鑫。
孟鑫任的还是文职,从一品礼部尚书,当今圣上对他很是看中,特许他最喜爱的小儿子孟骏驰做太子伴读。
……
谢安亦听完爱砚的话后已心中有数了,孟家对孟氏此举应该是一无所知的。本朝但凡世家男子,娶妻三年无所出,才会抬通房。等通房生完孩子,便会将孩子养在正房太太名下,打发了通房。
看来这孟氏是嫁完人后变成了泼出去的水,一心想着夫家,这才要牵线将刘家庶女送与自己侄子做妾。这事,只要孟家知道就好办多了。
了解了孟家的情况,谢安亦不禁又追问道:“那当今朝堂局势如何?我大伯在哪一派?”
爱砚疑惑地看了她一眼,稍作思索,道:“圣上正值盛年,四海安稳,倒是没有什么派别。”
“我的意思是问京中还有哪些世家深得圣上恩宠,我们家与之关系如何,免得我以后出去不小心闯祸。”谢安亦心说差点露馅,连忙补救道。
“恩,除了孟家,京中袁氏、陆氏与宇文氏的势力也都不容小觑。姑娘以后要是入了京,一定要与这几家小姐交好,万万不可怠慢了。”
“那皇亲贵戚中可有要注意的?”
“姑娘要是去参加宴会,可能会见到长公主。不过听说自从驸马离世后长公主就一心向佛,很少出席什么活动了。”
没有听到心中想的人,谢安亦心中有些若有所失。
谁料,爱砚下一句话却差点吓了她一跳。
“对了,姑娘还要注意一个人,礼亲王。不过他是外男,咱们应该不会跟他有交集。”
“礼亲王?”谢安亦安抚了一下悸动的心,装作不经意地问道:“为何要特别提到他?”
爱砚并不知道谢安亦在这静安寺见过外男的事,许是怕她性子上来不管不顾,便耐心地解释了一番。
谢安亦听完,便说累了,打发了爱砚回去。爱砚也没多问,悄悄退了出去。
房间又静了下来,谢安亦和衣靠在榻上,她已经可以确定这几天她遇到的那名男子正是礼亲王萧啸寒。
萧啸寒,当今圣上胞弟,生母是深得先帝宠爱的韵妃。他三岁就被先帝封王,封地交州,先帝怜其生母只有一子,特许他行冠礼后再前往封地。
不料先帝突然驾崩,当今圣上继位,怜其生母韵妃为先帝殉葬,追封其为韵贵妃,谥号:淑嘉贵妃。封其子,也就是只有六岁的萧啸寒为礼亲王,并遵照先帝遗命将其封地改为夷州。
如今礼亲王已是弱冠之年,却因身体不好无法前往封地,一直留在京中。而礼亲王妃因病于前年薨了,礼亲王用情至深,并未再续弦。
先帝虽育有八子,但只有长子也就是当今圣上,以及最小的儿子礼亲王还在世,其他皇子或是夭折或是已殁。也就是说,当今世上,姓萧,年纪相当的京中贵人,也就只有礼亲王一人了。难怪他要避人耳目,因为此时的礼亲王是不便出京的。
可这礼亲王的状态似乎和爱砚说的完全不一样?怎么竟然会丝毫看不出病态?他偷偷来这静安寺,冒这么大的风险究竟是做什么?他又因何会与孟家势如水火?
……
而另一边,礼亲王萧啸寒正听着暗卫的汇报。成阳和成极安静地站在一边,努力减少存在感,因为今天他们的主子爷脸色阴沉得很,仿佛暴雨前的乌云。
片刻后,却听到萧啸寒轻笑了一声:“成极,你派个人去给那个老狐狸送份大礼!”
“哎,我又何尝不知,但又该如何从长计议?”
谢安亦心情好了很多,她终于找到个能出主意的人了。
其实,她早已在心中早将这事思量了多次。祖母既然已经默许了,再找她求情已是无用。而那父亲她虽没见过,但“有了后妈就有后爸”这句话她可是知道的。况且他父亲自身官位不高,与在京中势力根深蒂固的孟家也无力抗争。倒是她那官居从一品的大伯可以说的上话,可是要怎么才能绕过祖母和父亲把话递过去呢?难道又要求他帮忙吗?
她正想着,爱砚又道:“姑娘不用担心,这事儿世家大族必是万万做不出的,想必是那刘三太太自己乱出的主意。不过姑娘现在也要准备起来,以后嫁过去,夫家情况摸不清楚,必然举步维艰。”
“是啊!你这话真真是说到我的心里去了。哎,都怪我以前太过贪玩,凡事都不曾上心,连京中世家情况都不清楚……”谢安亦假装自责道。
“姑娘,夫人临终前曾千叮咛万嘱咐我跟爱墨要照顾好姑娘,多留意京中局势及世家大族的动向。我们两人虽然没有什么人脉,但这么多年来京中的情况咱们还是知道一些的。”
“太好了!你且说来听听。”听完,谢安亦眼睛一亮,示意爱砚继续说下去。
原来这孟家在前朝时就是大族。祖辈一直都是做文官的,虽无太大官衔,但全是留京上任,可想而知当时的势力就不容小觑。后来太祖夺位,前朝皇帝弃宫潜逃,京中乱作一团,群龙无首。太祖在城外带领十万大军,扬言要攻城掠地,更有强硬派放出话来要屠城,最后孟家人打开城门迎太祖入京,拥立新皇,求太祖誓军入京不得有秋毫犯,太祖准之。太祖登基后,并未打压孟家,却也没抬举,孟家人表面还如之前一样,可实际上势力却被太祖牢牢压制,一度低迷。
孟家真正的发迹还多亏了现在孟家的老太爷孟安。孟老太爷年轻时另辟蹊径,弃文从武,在军中跟随当时还是皇子的太上皇。在一次战斗中他以一敌十,救了太上皇一命,却不邀功。太上皇见识了他的本领,又知道了他的忠心,继位后便一再提拔他,最后官任从一品内大臣。
当今圣上继位后,孟老太爷便以身体旧疾复发为由告老还乡了,京中事务交由嫡长子也就是现在孟家的掌家人孟骏驰的父亲孟鑫。
孟鑫任的还是文职,从一品礼部尚书,当今圣上对他很是看中,特许他最喜爱的小儿子孟骏驰做太子伴读。
……
谢安亦听完爱砚的话后已心中有数了,孟家对孟氏此举应该是一无所知的。本朝但凡世家男子,娶妻三年无所出,才会抬通房。等通房生完孩子,便会将孩子养在正房太太名下,打发了通房。
看来这孟氏是嫁完人后变成了泼出去的水,一心想着夫家,这才要牵线将刘家庶女送与自己侄子做妾。这事,只要孟家知道就好办多了。
了解了孟家的情况,谢安亦不禁又追问道:“那当今朝堂局势如何?我大伯在哪一派?”
爱砚疑惑地看了她一眼,稍作思索,道:“圣上正值盛年,四海安稳,倒是没有什么派别。”
“我的意思是问京中还有哪些世家深得圣上恩宠,我们家与之关系如何,免得我以后出去不小心闯祸。”谢安亦心说差点露馅,连忙补救道。
“恩,除了孟家,京中袁氏、陆氏与宇文氏的势力也都不容小觑。姑娘以后要是入了京,一定要与这几家小姐交好,万万不可怠慢了。”
“那皇亲贵戚中可有要注意的?”
“姑娘要是去参加宴会,可能会见到长公主。不过听说自从驸马离世后长公主就一心向佛,很少出席什么活动了。”
没有听到心中想的人,谢安亦心中有些若有所失。
谁料,爱砚下一句话却差点吓了她一跳。
“对了,姑娘还要注意一个人,礼亲王。不过他是外男,咱们应该不会跟他有交集。”
“礼亲王?”谢安亦安抚了一下悸动的心,装作不经意地问道:“为何要特别提到他?”
爱砚并不知道谢安亦在这静安寺见过外男的事,许是怕她性子上来不管不顾,便耐心地解释了一番。
谢安亦听完,便说累了,打发了爱砚回去。爱砚也没多问,悄悄退了出去。
房间又静了下来,谢安亦和衣靠在榻上,她已经可以确定这几天她遇到的那名男子正是礼亲王萧啸寒。
萧啸寒,当今圣上胞弟,生母是深得先帝宠爱的韵妃。他三岁就被先帝封王,封地交州,先帝怜其生母只有一子,特许他行冠礼后再前往封地。
不料先帝突然驾崩,当今圣上继位,怜其生母韵妃为先帝殉葬,追封其为韵贵妃,谥号:淑嘉贵妃。封其子,也就是只有六岁的萧啸寒为礼亲王,并遵照先帝遗命将其封地改为夷州。
如今礼亲王已是弱冠之年,却因身体不好无法前往封地,一直留在京中。而礼亲王妃因病于前年薨了,礼亲王用情至深,并未再续弦。
先帝虽育有八子,但只有长子也就是当今圣上,以及最小的儿子礼亲王还在世,其他皇子或是夭折或是已殁。也就是说,当今世上,姓萧,年纪相当的京中贵人,也就只有礼亲王一人了。难怪他要避人耳目,因为此时的礼亲王是不便出京的。
可这礼亲王的状态似乎和爱砚说的完全不一样?怎么竟然会丝毫看不出病态?他偷偷来这静安寺,冒这么大的风险究竟是做什么?他又因何会与孟家势如水火?
……
而另一边,礼亲王萧啸寒正听着暗卫的汇报。成阳和成极安静地站在一边,努力减少存在感,因为今天他们的主子爷脸色阴沉得很,仿佛暴雨前的乌云。
片刻后,却听到萧啸寒轻笑了一声:“成极,你派个人去给那个老狐狸送份大礼!”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