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大难不死
- 2 第二章 得见黄巢
- 3 第三章 雾里寻他
- 4 第四章 黄巢传书
- 5 第五章 杨晔献头
- 6 第六章 竹篮打水
- 7 第七章 诈敌之计
- 8 第八章 一计得逞
- 9 第九章 异士赠书
- 10 第十章 朱猛定亲
- 11 第十一章 玉鼠发难
- 12 第十二章 天人永隔
- 13 第十三章 顾方之名
- 14 第十四章 恶奴告密
- 15 第十五章 忠勇李义
- 16 第十六章 付之一炬
- 17 第十七章 上燕云寨
- 18 第十八章 兄弟相见
- 19 第十九章 夜探赵府
- 20 第二十章 家中巨变
- 21 第二十一章 攻城前夕
- 22 第二十二章 夜除三害
- 23 第二十三章 敌军犯城
- 24 第二十四章 城西失守
- 25 第二十五章 血战厮杀
- 26 第二十六章 千夫莫敌
- 27 第二十七章 赵氏孤儿
- 28 第二十八章 计定讨贼
- 29 第二十九章 计谋汴州
- 30 第三十章 一石二鸟
- 31 第三十一章 将计就计
- 32 第三十二章 大战朱珍
- 33 第三十三章 围杀朱温
- 34 第三十四章 暗流涌动
- 35 第三十五章 计谋简方
- 36 第三十六章 简方之死
- 37 第三十七章 破徐州
- 38 第三十八章 设伏
- 39 第三十九章 本钱
- 40 第四十章 石敬瑭
- 41 第四十一章 离间计
- 42 第四十二章 二擒敬瑭
- 43 第四十三章 百口莫辩
- 44 第四十四章 诬陷
- 45 第四十五章 反了!【求收藏。求推荐】
- 46 第四十六章 惊死
- 47 第四十七章 主仆已分【求收藏】
- 48 第四十八章 将破
- 49 第四十九章 谋长安
- 50 第五十章 有惊无险
- 51 第五十一章 杀鸡儆猴【求收藏、求推荐】
- 52 第五十二章 惊为天人
- 53 第五十三章 军饷
- 54 第五十四章 三件事
- 55 第五十五章 敬祥
- 56 第五十六章 战宋元吉
- 57 第五十七章 设伏
- 58 第五十八章 宋元吉之死
- 59 第五十九章 杨晔之名
- 60 第六十章 契机
- 61 第六十一章 清水河
- 62 第六十二章 开城门
- 63 第六十三章 移花接木
- 64 第六十四章 得汉中
- 65 第六十五章 势如破竹
- 66 第六十六章 破凤翔郡
- 67 第六十七章 求亲
- 68 第六十八章 空城计
- 69 第六十九章 贺礼
- 70 第七十章 缠绵
- 71 第七十一掌 暗流
- 72 第七十二章 计破孙茹
- 73 第七十三章 实力扩张
- 74 第七十四章 何淼献计
- 75 第七十五章 杜紫嫣
- 76 第七十六章 石玉娶亲
- 77 第七十七章 令行禁止
- 78 第七十八章 苦肉计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七章 诈敌之计
第七章 诈敌之计
二人才一入城,只听轰隆一声巨响,两扇城门紧闭,同时,一队官军向城楼上跑去。石玉望去,只见这些官兵个个带伤,其中还夹杂着一些老弱妇孺。
为首的是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汉子。只见其人身长七尺,羽扇纶巾,料想是文人书吏,却不想成了这小城军队的指挥官。石玉拉着朱猛随众人一同跑向城楼,这才发现,情况比想象中的还要严峻,只见城楼上只有寥寥数十个官军,其余尽是手执扁担、锄头的平民百姓。
石玉向下望去,只见尘土扬天,马嘶人喊,看那架势少说也有数百上千人。石玉望向那书生模样的官吏,只见其人双眉紧蹙,脸上尽是疲惫,料想这一定不是第一次出现这种局面。
不多时,只听一声长嘶,石玉收敛心神,向下看去,只见城下赫然是一众山贼,为首者模样尚显清秀年岁不大,约莫二十出头,只见这年轻人身披银甲,手执长枪,坐下枣红大马,一副威风凛凛。
只见那年轻人了勒住缰绳,单臂举枪,喝道:“小小梅花镇,安敢当本将前路,守城官何在,快快交出印信,开门投降,不然城破之日,血流三尺!”
石玉观其人仪表不凡,便低声询问身边一个军士,道:“这是何人?竟有如此气魄,不像山贼耶?”
闻听此言,只见军卒怒目横眉,咬牙切齿道:“此人乃晋王李克用养子李存信,原是抓捕黄贼的官军,后闻听黄巢兵败身死,便做起了杀人越货的勾当,此子虽面善,实乃心狠手辣之人。周边数镇皆已城破,这些胡人不仅劫掠民财、动辄屠城、烧城,实乃罪大恶极。我父、兄皆死于贼手,我恨不能食其肉,饮其血,方解吾很!”
石玉默然,自古行军打仗,皆有官军冒充山贼,劫掠一方,此为打秋风。
李存信勒马前行,望着城上,喝道:“这小小梅花镇倒也有忠贞不屈之人,好,城破之日,留你们全尸!”
言毕,只见李存信一招手,只见这些官军装扮的山贼个个口操胡语,乱叫着开始攻城。
虽然对方只有区区近千人,但奈何小城城防年久失修,更有几处残垣断壁,情势不容乐观。果然,不出片刻,便传来兵器的碰撞声。
对此,这文人小吏倒也没有慌了手脚,在几处缺口调拨了近百官兵,这些官兵虽不如对方勇猛,但奈何缺口太小,对方只能冲进两三人,转而就被乱刀斩杀。
这几处缺口虽然少了城防,但却实乃是陷阱,只要对方坚持从这里突破,只能成为一场毫无悬念的屠杀。李存信无愧晋王李克用账下一员虎将,很快便看清了这一点。
李存信急命收兵,转而从正面突围。
这些人虽然没有携带大型攻城器械,但奈何个个骁勇,只见近百人齐齐抛掷飞虎爪,身形灵敏的向城楼上攀爬。
对此,书生小吏似乎早已想到,在身边一人耳边低语了几句,不多时,只见数十个百姓人人端着木盆走了上来,木盆里盛着滚烫的热水,丝丝白气蒸腾。
书生小吏一声令下,数十个木盆齐齐翻下,滚烫的热水在对方惊恐的神情中倾泻而下,爬到一半的敌军惨叫着跌落下去,一时间,惨呼不绝,摔死、摔伤者十之八九、
见此,李存信恨得牙根直痒,一挥手,暂退十里,就此安下营寨。
见对方退走,那书生小吏不禁没喜,反而深深皱起眉头,石玉离得近些,听到一人问道:“大人何故不喜反忧?”
只见书生小吏叹了口气,道:“贼人虽已暂退,我料其半夜必定攻城,此间多是老弱妇孺,我身为一城之长,不能保全其生,奈何城中青壮之人多已战死,或逃亡他处,若是贼人久困于外,无出七日,此城必破、介时,彼定要屠城,如之奈何?”
又闻一人问道:“大人,不如上书州牧,以派兵遣将,解此困局?”
书生小吏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此并非真正的山野草寇,那为首之人乃晋王李克用之养子李存信,陛下调晋王勤王,已成大势,若真要上报州牧,非但不会有人救援,还会招来杀身之祸。”
闻言,众人无语,脸上皆是戚戚然。
是夜,贼人果来攻城,战至半夜,贼人梢退,书生小吏清点人马,伤亡近百人。石玉和朱猛也参与了这一战,两人皆已负伤,一人横劈石玉左腹,被石玉躲过,长刀划过石玉右臂,深可见骨。
朱猛为救石玉,被一枪刺中肩头,不过敌人也被朱猛斩杀。
石玉看着遍地死尸,只是叹了口气。
等安顿好一切,已经是鸡鸣破晓,书生小吏拖着疲惫的身躯向县衙走去,石玉抢上几步,沉吟道:“大人安想救城否?”
闻言,书生小吏转身盯着石玉,见石玉年纪轻轻,却是不卑不亢,不免有些赞许的点了点头,道:“你是何人?有良策乎?”
石玉拱了拱手,沉声道:“小子不才,却有一计,计成贼军自退。”
闻言,书生小吏不觉来了兴致,“哦?说来听听!”
石玉顿了顿,这才开口道:“我闻这群贼人乃晋王人马,此为抓博黄巢,若是这群贼人得了那黄巢消息,定会径往直追,小城危局自解。”
书生小吏眼前一亮,却是叹了口气,道:“那黄巢兵败逃亡泰山已有多日,音讯全无,何处寻他?”
石玉笑了笑,说道:“大人可知三人成虎?彼为黄巢而来,听闻消息,定会前往查看,只不过,还需一些身外之物。”
“哦?是何物?”
石玉道:“宝藏!我曾闻黄巢起事日久,常掠民财,无以计数,为求真实,需要一些珠宝,散其道旁,这些胡人自是塞外边民,见珠宝定会有疑心,只要贼人梢退,大人可带城中老幼躲往深山密林暂避一时。”
书生小吏沉吟半晌,“此事何人可为?”
“在下!”石玉道。
书生小吏盯着石玉,半晌,道:“需要多少钱财?”
“珠宝一盒,散碎银两一箱。”
沉吟半晌,书生小吏盯着石玉,对身边的参军道:“将官衙银两、珠宝尽数整理,备一马车!”
不多时,从事架着一辆马车赶了过来,石玉上车查看,只见有珠宝半盒、散碎银两半箱,书生小吏叹了口气,说道:“这是官衙所有的家当,不知如何?”
石玉也叹了口气,说道:“暂且试上一试。”
书生小吏又问道:“何时动身?”
石玉道:“即刻动身!”
言毕,石玉二人跳上马车,趁着蒙蒙晨色向城外驶去。
看着渐行渐远的马车,从事问道:“大人,此二人可信否?”
书生小吏眼神闪烁,良久未语。
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文分解。
为首的是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汉子。只见其人身长七尺,羽扇纶巾,料想是文人书吏,却不想成了这小城军队的指挥官。石玉拉着朱猛随众人一同跑向城楼,这才发现,情况比想象中的还要严峻,只见城楼上只有寥寥数十个官军,其余尽是手执扁担、锄头的平民百姓。
石玉向下望去,只见尘土扬天,马嘶人喊,看那架势少说也有数百上千人。石玉望向那书生模样的官吏,只见其人双眉紧蹙,脸上尽是疲惫,料想这一定不是第一次出现这种局面。
不多时,只听一声长嘶,石玉收敛心神,向下看去,只见城下赫然是一众山贼,为首者模样尚显清秀年岁不大,约莫二十出头,只见这年轻人身披银甲,手执长枪,坐下枣红大马,一副威风凛凛。
只见那年轻人了勒住缰绳,单臂举枪,喝道:“小小梅花镇,安敢当本将前路,守城官何在,快快交出印信,开门投降,不然城破之日,血流三尺!”
石玉观其人仪表不凡,便低声询问身边一个军士,道:“这是何人?竟有如此气魄,不像山贼耶?”
闻听此言,只见军卒怒目横眉,咬牙切齿道:“此人乃晋王李克用养子李存信,原是抓捕黄贼的官军,后闻听黄巢兵败身死,便做起了杀人越货的勾当,此子虽面善,实乃心狠手辣之人。周边数镇皆已城破,这些胡人不仅劫掠民财、动辄屠城、烧城,实乃罪大恶极。我父、兄皆死于贼手,我恨不能食其肉,饮其血,方解吾很!”
石玉默然,自古行军打仗,皆有官军冒充山贼,劫掠一方,此为打秋风。
李存信勒马前行,望着城上,喝道:“这小小梅花镇倒也有忠贞不屈之人,好,城破之日,留你们全尸!”
言毕,只见李存信一招手,只见这些官军装扮的山贼个个口操胡语,乱叫着开始攻城。
虽然对方只有区区近千人,但奈何小城城防年久失修,更有几处残垣断壁,情势不容乐观。果然,不出片刻,便传来兵器的碰撞声。
对此,这文人小吏倒也没有慌了手脚,在几处缺口调拨了近百官兵,这些官兵虽不如对方勇猛,但奈何缺口太小,对方只能冲进两三人,转而就被乱刀斩杀。
这几处缺口虽然少了城防,但却实乃是陷阱,只要对方坚持从这里突破,只能成为一场毫无悬念的屠杀。李存信无愧晋王李克用账下一员虎将,很快便看清了这一点。
李存信急命收兵,转而从正面突围。
这些人虽然没有携带大型攻城器械,但奈何个个骁勇,只见近百人齐齐抛掷飞虎爪,身形灵敏的向城楼上攀爬。
对此,书生小吏似乎早已想到,在身边一人耳边低语了几句,不多时,只见数十个百姓人人端着木盆走了上来,木盆里盛着滚烫的热水,丝丝白气蒸腾。
书生小吏一声令下,数十个木盆齐齐翻下,滚烫的热水在对方惊恐的神情中倾泻而下,爬到一半的敌军惨叫着跌落下去,一时间,惨呼不绝,摔死、摔伤者十之八九、
见此,李存信恨得牙根直痒,一挥手,暂退十里,就此安下营寨。
见对方退走,那书生小吏不禁没喜,反而深深皱起眉头,石玉离得近些,听到一人问道:“大人何故不喜反忧?”
只见书生小吏叹了口气,道:“贼人虽已暂退,我料其半夜必定攻城,此间多是老弱妇孺,我身为一城之长,不能保全其生,奈何城中青壮之人多已战死,或逃亡他处,若是贼人久困于外,无出七日,此城必破、介时,彼定要屠城,如之奈何?”
又闻一人问道:“大人,不如上书州牧,以派兵遣将,解此困局?”
书生小吏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此并非真正的山野草寇,那为首之人乃晋王李克用之养子李存信,陛下调晋王勤王,已成大势,若真要上报州牧,非但不会有人救援,还会招来杀身之祸。”
闻言,众人无语,脸上皆是戚戚然。
是夜,贼人果来攻城,战至半夜,贼人梢退,书生小吏清点人马,伤亡近百人。石玉和朱猛也参与了这一战,两人皆已负伤,一人横劈石玉左腹,被石玉躲过,长刀划过石玉右臂,深可见骨。
朱猛为救石玉,被一枪刺中肩头,不过敌人也被朱猛斩杀。
石玉看着遍地死尸,只是叹了口气。
等安顿好一切,已经是鸡鸣破晓,书生小吏拖着疲惫的身躯向县衙走去,石玉抢上几步,沉吟道:“大人安想救城否?”
闻言,书生小吏转身盯着石玉,见石玉年纪轻轻,却是不卑不亢,不免有些赞许的点了点头,道:“你是何人?有良策乎?”
石玉拱了拱手,沉声道:“小子不才,却有一计,计成贼军自退。”
闻言,书生小吏不觉来了兴致,“哦?说来听听!”
石玉顿了顿,这才开口道:“我闻这群贼人乃晋王人马,此为抓博黄巢,若是这群贼人得了那黄巢消息,定会径往直追,小城危局自解。”
书生小吏眼前一亮,却是叹了口气,道:“那黄巢兵败逃亡泰山已有多日,音讯全无,何处寻他?”
石玉笑了笑,说道:“大人可知三人成虎?彼为黄巢而来,听闻消息,定会前往查看,只不过,还需一些身外之物。”
“哦?是何物?”
石玉道:“宝藏!我曾闻黄巢起事日久,常掠民财,无以计数,为求真实,需要一些珠宝,散其道旁,这些胡人自是塞外边民,见珠宝定会有疑心,只要贼人梢退,大人可带城中老幼躲往深山密林暂避一时。”
书生小吏沉吟半晌,“此事何人可为?”
“在下!”石玉道。
书生小吏盯着石玉,半晌,道:“需要多少钱财?”
“珠宝一盒,散碎银两一箱。”
沉吟半晌,书生小吏盯着石玉,对身边的参军道:“将官衙银两、珠宝尽数整理,备一马车!”
不多时,从事架着一辆马车赶了过来,石玉上车查看,只见有珠宝半盒、散碎银两半箱,书生小吏叹了口气,说道:“这是官衙所有的家当,不知如何?”
石玉也叹了口气,说道:“暂且试上一试。”
书生小吏又问道:“何时动身?”
石玉道:“即刻动身!”
言毕,石玉二人跳上马车,趁着蒙蒙晨色向城外驶去。
看着渐行渐远的马车,从事问道:“大人,此二人可信否?”
书生小吏眼神闪烁,良久未语。
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文分解。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