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大难不死
- 2 第二章 得见黄巢
- 3 第三章 雾里寻他
- 4 第四章 黄巢传书
- 5 第五章 杨晔献头
- 6 第六章 竹篮打水
- 7 第七章 诈敌之计
- 8 第八章 一计得逞
- 9 第九章 异士赠书
- 10 第十章 朱猛定亲
- 11 第十一章 玉鼠发难
- 12 第十二章 天人永隔
- 13 第十三章 顾方之名
- 14 第十四章 恶奴告密
- 15 第十五章 忠勇李义
- 16 第十六章 付之一炬
- 17 第十七章 上燕云寨
- 18 第十八章 兄弟相见
- 19 第十九章 夜探赵府
- 20 第二十章 家中巨变
- 21 第二十一章 攻城前夕
- 22 第二十二章 夜除三害
- 23 第二十三章 敌军犯城
- 24 第二十四章 城西失守
- 25 第二十五章 血战厮杀
- 26 第二十六章 千夫莫敌
- 27 第二十七章 赵氏孤儿
- 28 第二十八章 计定讨贼
- 29 第二十九章 计谋汴州
- 30 第三十章 一石二鸟
- 31 第三十一章 将计就计
- 32 第三十二章 大战朱珍
- 33 第三十三章 围杀朱温
- 34 第三十四章 暗流涌动
- 35 第三十五章 计谋简方
- 36 第三十六章 简方之死
- 37 第三十七章 破徐州
- 38 第三十八章 设伏
- 39 第三十九章 本钱
- 40 第四十章 石敬瑭
- 41 第四十一章 离间计
- 42 第四十二章 二擒敬瑭
- 43 第四十三章 百口莫辩
- 44 第四十四章 诬陷
- 45 第四十五章 反了!【求收藏。求推荐】
- 46 第四十六章 惊死
- 47 第四十七章 主仆已分【求收藏】
- 48 第四十八章 将破
- 49 第四十九章 谋长安
- 50 第五十章 有惊无险
- 51 第五十一章 杀鸡儆猴【求收藏、求推荐】
- 52 第五十二章 惊为天人
- 53 第五十三章 军饷
- 54 第五十四章 三件事
- 55 第五十五章 敬祥
- 56 第五十六章 战宋元吉
- 57 第五十七章 设伏
- 58 第五十八章 宋元吉之死
- 59 第五十九章 杨晔之名
- 60 第六十章 契机
- 61 第六十一章 清水河
- 62 第六十二章 开城门
- 63 第六十三章 移花接木
- 64 第六十四章 得汉中
- 65 第六十五章 势如破竹
- 66 第六十六章 破凤翔郡
- 67 第六十七章 求亲
- 68 第六十八章 空城计
- 69 第六十九章 贺礼
- 70 第七十章 缠绵
- 71 第七十一掌 暗流
- 72 第七十二章 计破孙茹
- 73 第七十三章 实力扩张
- 74 第七十四章 何淼献计
- 75 第七十五章 杜紫嫣
- 76 第七十六章 石玉娶亲
- 77 第七十七章 令行禁止
- 78 第七十八章 苦肉计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六章 竹篮打水
第六章 竹篮打水
【咳咳,那个什么时浦应该是这个溥,地理知识也学得不到位,差点把徐州写山东去。见谅,见谅。】
时溥招了招手,立刻上来一个小厮,小厮托着一个一尺见方的木盒,时溥呵呵笑道:“黄巢啊黄巢,枉世人都说你是英雄好汉,也不过如此,如今不也是我时某人手中之物?他日我时某人封侯拜相,定然记你首功!”
说罢,一翻手,人头落入木盒中。
时溥坐回原位,吩咐道:“来人,命工匠把这颗人头漆上金粉,克日送往西川,献给陛下。”
家宰领命而去,时溥优自一人半卧在竹榻上,哼着小曲,倒是对跪着的杨晔不闻不问。
过了半晌,杨晔实在跪不住了,便畜生道:“大人,小人献上的人头既然是那黄贼,不知可有封赏?”
时溥正怡然自得,猛地被扰了雅兴,当即勃然大怒,喝道:“小子口出狂言,那黄贼首级明明是本府经历连番恶战,身受数刀才一刀取下那贼人头颅,小子一介草民,未有军功,安敢要甚封赏?来人,将此人拉下去,重打二十,并先前三十,一共五十大板。”
左右家将齐声大喝,夹着杨晔下去了。
杨晔不知时溥竟然如此无耻。但此刻正是羊入虎口,竹篮打水一场空。心知若是真个结结实实吃了这五十大板,必定是皮开肉绽,一条命丢了大半。
杨晔心中焦急,冷汗不觉流了下来。
不多时,杨晔被五花大绑按在地上,几个家将各执大棒,噼里啪啦一阵乱打,直打的杨晔哭爹喊娘,好不凄惨。但杨晔毕竟当过兵,身体要比常人强壮些,虽然被打的血肉模糊,倒也挺了过来。
五十大板打毕,家将把杨晔拖至府外,随意丢弃在大街上。
杨晔原本想凭着黄巢的头颅得个一官半职,却没想到平白给了时溥一场天大的造化,再加上身上的棍伤,杨晔怒火攻心,一口血喷了出来,自此人事不知。
杨晔再次醒来,发觉自己躺在一张破旧的石床上,身上盖着一条散发着阵阵恶臭,破了几个大洞的破棉被。杨晔动了动,却觉得后背火辣辣的疼,就像被火烧了一般。
杨晔忍着疼,翻了个身,只见自己身处一间破瓦房里,初冬刺骨的寒风顺着窗角钻了进来,杨晔打了个寒战,人却精神了几分。
吱呀!
只剩下一半的木门被推开,走进来两个人,一高一低,杨晔借着清冷的月光看去,发现进来的是祖孙俩,一个老妪带着一个年约八九岁的女童走了进来,老妪有些驼背,依稀能看到斑驳的银发。
二人走了进来,女童急忙重新关好残破的木门,但还是溜进来丝丝寒风。
或许是有些冷了,女童哈了口气,用稚嫩的声音说道:“奶奶,大哥哥不会有事吧?”
老妪咳嗽了几声声音有些沙哑,说道:“擦了金疮药,应当没事,唉,都是苦命人啊。”
祖孙俩简单的交流了几句,便响起细细碎碎的声音,不多时,杨晔便听到细微的鼾声。
杨晔趴在床上,却怎么也无法入睡,不觉又想起在时府所受的屈辱,杨晔双拳紧握,咬牙切齿的低语道:“时溥,今日之辱,来日当十倍相还!”
杨晔在床上躺了七日,这才重伤初愈,正在院中晨练,突然一个女童欢快的跑了进来,捧着一个破布包,兴高采烈的举到杨晔眼前,说道:“哥哥,快看,这是州府大人发放的粮食,整整一斗米呢!”
杨晔内心五味陈杂,接过破布包,扫了一眼,直接里面装着一些夹杂着石屑的陈米,如果放在后世,这些米的质量显然不合格。而在当下,这确实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的口粮。想到那些达官显贵一顿饭动辄花费数十两乃至上百两银子,每餐定是鸡鸭鱼肉,真是应了那句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杨晔叹了口气,摸了摸女童稚嫩的小脸,蹲下身子,柔声问道:“这州府大人怎会好心发放粮食?小花,莫不是这州府大人遇到了什么好事?”
小花仰起小脸,想了想,嗫嚅道:“城门口贴了张皇榜,好像是州府大人擒贼有功,封了大官。”
杨晔心中一动,急急走了出来,此时大街上人头攒动,个个面带喜色,各自提着一个布包,皆是奔走相告。杨晔越过众人,远远就望见城门口搭了个台子,一队官兵列于两旁,一个中年汉子正在发放粮食。
杨晔拼命向前挤去,终于来到城门口,只见头顶处赫然贴着一张皇榜,上书道:前有贼人作乱,乱我朝纲,幸有武宁节度使时溥,勇力过人,斩首于敌前,荡平祸乱,复我纲纪,由是,封武宁节度使时溥为护国公,食邑九千户,另加封太子太保,世袭罔替,钦此。
杨晔直看得目眦欲裂,到头来平白为他人做了嫁衣,这真是一家欢喜一家愁。
杨晔浑浑噩噩回到小院,像被抽空了所有气力,一下子瘫倒在床上。
这时,小花端着一碗香喷喷的米饭走了进来,脸上带着纯真的笑,说道:“哥哥,你怎么了?快来吃饭,可香了呢!”
杨晔看着女孩满脸的童真,内心不免有些酸涩,杨晔咬了咬牙,暗自道:“杨晔啊杨晔,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好歹是后世之人,难道还比不得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姑娘?”
杨晔暗自骂了自己一顿,一翻身,端过瓷碗狼吞虎咽起来。
吃过午饭,杨晔忽然想起自己那些银票,急忙翻了出来,细数之下,整整十万两,虽然不知后世物价如何,但相比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杨晔想了想,一咬牙,竞投时府而去。
话分两头,石玉二人辞别杨晔,一直向东而去,一路上竟是尸骸遍野,野狗、飞鸦啄肉而试,镜像凄惨,十室九空。行不数日,来到一镇子,只见残垣断壁,只有老弱出没,石玉拉过一老翁,问道:“老丈,这镇子为何如此荒凉,几乎无人?”
老人家抬眼看了看石玉二人,见二人天庭饱满,似非常人,叹了口气,说道:“看样子两位是自南方而来,前阵贼兵放休,近日又有山寇出没,尽劫民财。百姓为躲灾荒,投那深山去了,只剩下我们这些老弱,坐等死期。”
老人娓娓道来,言语之间好不凄凉,石玉二人沉默不语,待那老汉走远,这才回过神来。
石玉正欲说话,只见后方尘土飞扬,黄沙漫天,一时惊奇,而镇中百姓多有惶恐,各个急粗安家中,门窗紧闭。朱猛道了一句:“莫不是那老汉口中山贼到了?”
石玉凛然,急忙拉着朱猛向城内跑去。
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文分解。
时溥招了招手,立刻上来一个小厮,小厮托着一个一尺见方的木盒,时溥呵呵笑道:“黄巢啊黄巢,枉世人都说你是英雄好汉,也不过如此,如今不也是我时某人手中之物?他日我时某人封侯拜相,定然记你首功!”
说罢,一翻手,人头落入木盒中。
时溥坐回原位,吩咐道:“来人,命工匠把这颗人头漆上金粉,克日送往西川,献给陛下。”
家宰领命而去,时溥优自一人半卧在竹榻上,哼着小曲,倒是对跪着的杨晔不闻不问。
过了半晌,杨晔实在跪不住了,便畜生道:“大人,小人献上的人头既然是那黄贼,不知可有封赏?”
时溥正怡然自得,猛地被扰了雅兴,当即勃然大怒,喝道:“小子口出狂言,那黄贼首级明明是本府经历连番恶战,身受数刀才一刀取下那贼人头颅,小子一介草民,未有军功,安敢要甚封赏?来人,将此人拉下去,重打二十,并先前三十,一共五十大板。”
左右家将齐声大喝,夹着杨晔下去了。
杨晔不知时溥竟然如此无耻。但此刻正是羊入虎口,竹篮打水一场空。心知若是真个结结实实吃了这五十大板,必定是皮开肉绽,一条命丢了大半。
杨晔心中焦急,冷汗不觉流了下来。
不多时,杨晔被五花大绑按在地上,几个家将各执大棒,噼里啪啦一阵乱打,直打的杨晔哭爹喊娘,好不凄惨。但杨晔毕竟当过兵,身体要比常人强壮些,虽然被打的血肉模糊,倒也挺了过来。
五十大板打毕,家将把杨晔拖至府外,随意丢弃在大街上。
杨晔原本想凭着黄巢的头颅得个一官半职,却没想到平白给了时溥一场天大的造化,再加上身上的棍伤,杨晔怒火攻心,一口血喷了出来,自此人事不知。
杨晔再次醒来,发觉自己躺在一张破旧的石床上,身上盖着一条散发着阵阵恶臭,破了几个大洞的破棉被。杨晔动了动,却觉得后背火辣辣的疼,就像被火烧了一般。
杨晔忍着疼,翻了个身,只见自己身处一间破瓦房里,初冬刺骨的寒风顺着窗角钻了进来,杨晔打了个寒战,人却精神了几分。
吱呀!
只剩下一半的木门被推开,走进来两个人,一高一低,杨晔借着清冷的月光看去,发现进来的是祖孙俩,一个老妪带着一个年约八九岁的女童走了进来,老妪有些驼背,依稀能看到斑驳的银发。
二人走了进来,女童急忙重新关好残破的木门,但还是溜进来丝丝寒风。
或许是有些冷了,女童哈了口气,用稚嫩的声音说道:“奶奶,大哥哥不会有事吧?”
老妪咳嗽了几声声音有些沙哑,说道:“擦了金疮药,应当没事,唉,都是苦命人啊。”
祖孙俩简单的交流了几句,便响起细细碎碎的声音,不多时,杨晔便听到细微的鼾声。
杨晔趴在床上,却怎么也无法入睡,不觉又想起在时府所受的屈辱,杨晔双拳紧握,咬牙切齿的低语道:“时溥,今日之辱,来日当十倍相还!”
杨晔在床上躺了七日,这才重伤初愈,正在院中晨练,突然一个女童欢快的跑了进来,捧着一个破布包,兴高采烈的举到杨晔眼前,说道:“哥哥,快看,这是州府大人发放的粮食,整整一斗米呢!”
杨晔内心五味陈杂,接过破布包,扫了一眼,直接里面装着一些夹杂着石屑的陈米,如果放在后世,这些米的质量显然不合格。而在当下,这确实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的口粮。想到那些达官显贵一顿饭动辄花费数十两乃至上百两银子,每餐定是鸡鸭鱼肉,真是应了那句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杨晔叹了口气,摸了摸女童稚嫩的小脸,蹲下身子,柔声问道:“这州府大人怎会好心发放粮食?小花,莫不是这州府大人遇到了什么好事?”
小花仰起小脸,想了想,嗫嚅道:“城门口贴了张皇榜,好像是州府大人擒贼有功,封了大官。”
杨晔心中一动,急急走了出来,此时大街上人头攒动,个个面带喜色,各自提着一个布包,皆是奔走相告。杨晔越过众人,远远就望见城门口搭了个台子,一队官兵列于两旁,一个中年汉子正在发放粮食。
杨晔拼命向前挤去,终于来到城门口,只见头顶处赫然贴着一张皇榜,上书道:前有贼人作乱,乱我朝纲,幸有武宁节度使时溥,勇力过人,斩首于敌前,荡平祸乱,复我纲纪,由是,封武宁节度使时溥为护国公,食邑九千户,另加封太子太保,世袭罔替,钦此。
杨晔直看得目眦欲裂,到头来平白为他人做了嫁衣,这真是一家欢喜一家愁。
杨晔浑浑噩噩回到小院,像被抽空了所有气力,一下子瘫倒在床上。
这时,小花端着一碗香喷喷的米饭走了进来,脸上带着纯真的笑,说道:“哥哥,你怎么了?快来吃饭,可香了呢!”
杨晔看着女孩满脸的童真,内心不免有些酸涩,杨晔咬了咬牙,暗自道:“杨晔啊杨晔,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好歹是后世之人,难道还比不得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姑娘?”
杨晔暗自骂了自己一顿,一翻身,端过瓷碗狼吞虎咽起来。
吃过午饭,杨晔忽然想起自己那些银票,急忙翻了出来,细数之下,整整十万两,虽然不知后世物价如何,但相比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杨晔想了想,一咬牙,竞投时府而去。
话分两头,石玉二人辞别杨晔,一直向东而去,一路上竟是尸骸遍野,野狗、飞鸦啄肉而试,镜像凄惨,十室九空。行不数日,来到一镇子,只见残垣断壁,只有老弱出没,石玉拉过一老翁,问道:“老丈,这镇子为何如此荒凉,几乎无人?”
老人家抬眼看了看石玉二人,见二人天庭饱满,似非常人,叹了口气,说道:“看样子两位是自南方而来,前阵贼兵放休,近日又有山寇出没,尽劫民财。百姓为躲灾荒,投那深山去了,只剩下我们这些老弱,坐等死期。”
老人娓娓道来,言语之间好不凄凉,石玉二人沉默不语,待那老汉走远,这才回过神来。
石玉正欲说话,只见后方尘土飞扬,黄沙漫天,一时惊奇,而镇中百姓多有惶恐,各个急粗安家中,门窗紧闭。朱猛道了一句:“莫不是那老汉口中山贼到了?”
石玉凛然,急忙拉着朱猛向城内跑去。
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文分解。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