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大难不死
- 2 第二章 得见黄巢
- 3 第三章 雾里寻他
- 4 第四章 黄巢传书
- 5 第五章 杨晔献头
- 6 第六章 竹篮打水
- 7 第七章 诈敌之计
- 8 第八章 一计得逞
- 9 第九章 异士赠书
- 10 第十章 朱猛定亲
- 11 第十一章 玉鼠发难
- 12 第十二章 天人永隔
- 13 第十三章 顾方之名
- 14 第十四章 恶奴告密
- 15 第十五章 忠勇李义
- 16 第十六章 付之一炬
- 17 第十七章 上燕云寨
- 18 第十八章 兄弟相见
- 19 第十九章 夜探赵府
- 20 第二十章 家中巨变
- 21 第二十一章 攻城前夕
- 22 第二十二章 夜除三害
- 23 第二十三章 敌军犯城
- 24 第二十四章 城西失守
- 25 第二十五章 血战厮杀
- 26 第二十六章 千夫莫敌
- 27 第二十七章 赵氏孤儿
- 28 第二十八章 计定讨贼
- 29 第二十九章 计谋汴州
- 30 第三十章 一石二鸟
- 31 第三十一章 将计就计
- 32 第三十二章 大战朱珍
- 33 第三十三章 围杀朱温
- 34 第三十四章 暗流涌动
- 35 第三十五章 计谋简方
- 36 第三十六章 简方之死
- 37 第三十七章 破徐州
- 38 第三十八章 设伏
- 39 第三十九章 本钱
- 40 第四十章 石敬瑭
- 41 第四十一章 离间计
- 42 第四十二章 二擒敬瑭
- 43 第四十三章 百口莫辩
- 44 第四十四章 诬陷
- 45 第四十五章 反了!【求收藏。求推荐】
- 46 第四十六章 惊死
- 47 第四十七章 主仆已分【求收藏】
- 48 第四十八章 将破
- 49 第四十九章 谋长安
- 50 第五十章 有惊无险
- 51 第五十一章 杀鸡儆猴【求收藏、求推荐】
- 52 第五十二章 惊为天人
- 53 第五十三章 军饷
- 54 第五十四章 三件事
- 55 第五十五章 敬祥
- 56 第五十六章 战宋元吉
- 57 第五十七章 设伏
- 58 第五十八章 宋元吉之死
- 59 第五十九章 杨晔之名
- 60 第六十章 契机
- 61 第六十一章 清水河
- 62 第六十二章 开城门
- 63 第六十三章 移花接木
- 64 第六十四章 得汉中
- 65 第六十五章 势如破竹
- 66 第六十六章 破凤翔郡
- 67 第六十七章 求亲
- 68 第六十八章 空城计
- 69 第六十九章 贺礼
- 70 第七十章 缠绵
- 71 第七十一掌 暗流
- 72 第七十二章 计破孙茹
- 73 第七十三章 实力扩张
- 74 第七十四章 何淼献计
- 75 第七十五章 杜紫嫣
- 76 第七十六章 石玉娶亲
- 77 第七十七章 令行禁止
- 78 第七十八章 苦肉计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章 异士赠书
第九章 异士赠书
【谢谢兄弟的推荐票,谢谢!求更多推荐票、收藏!】
“阿爹,你看那里,好像有两个人。”一个身着青衣的少女说道。
少女身边的精壮汉子年约三十,留着络腮胡子,虎背熊腰,块头与朱猛不相上下,皮肤黝黑,一双大眼炯炯有神。汉子朝少女手指的方向望了一眼,果然看到了两个人形的事物在河水中沉沉浮浮。
却说这对父女原是打渔的村民,突遇暴雨,只得将船靠岸,躲在船舱里休息,也是石玉二人命不该绝,壮汉急忙解下绳索,顺水划至河心。
壮汉见石玉二人双目紧闭,已经没了意识,心知如果再不施救,不用半盏茶的功夫,就算神仙下凡也无济于事。壮汉本是热心肠,不及多想,纵深跃入河中。
壮汉一手托住一个,少女也把一条麻绳扔了下来,壮汉先用麻绳固定好朱猛,然后把石玉双手托举了上来,少女眼疾手快,用力把石玉拉进船舱。少女见石玉血流不止,急忙探了探鼻息,见还有一息尚存,这才长出一口气,急忙取了些伤药。
却说那朱猛原是力竭昏迷,心中挂念石玉安危,忽然感到手上一轻,惊醒过来,正瞧见一壮汉向自己扑来。朱猛大惊,以为是李存信人马,抬拳向壮汉面门砸去,壮汉猝不及防,吃了这一拳,被砸得口鼻喷血。见朱猛哇呀呀大叫着又要扑上来,壮汉急忙摆手道:“小哥手下留情,勿要伤了好人。”
恰巧少女走出船舱查看,见到如此情形,不由得立眉喝道:“你这黑脸汉子,为何如此不识好歹,我阿爹救了你那弟兄,你却要恩将仇报耶?”
闻言,朱猛一怔,看看壮汉,又看看少女,结结巴巴道:“你们不是那伙贼人?我那兄弟如何了?”
原是一场误会,少女没好气的说道:“还有一息尚存,我虽然上了些伤药,但如果不送到医馆,恐有性命之危、”
朱猛眼圈一红,手脚并用,急忙爬进船舱,正瞧见石玉安安稳稳的躺着,这才舒了口气,回身噗通跪下,道:“不知这附近哪里有那医馆,只要能救得我这兄弟,我朱猛愿意做牛做马。”
壮汉急忙上前搀扶起了朱猛,道:“这可使不得,我父女二人原本就是为救你二人,就算你不言语,也会送你二人去医馆。”
少女在一旁小声道:“原以为是不知好歹的恶人,没想到却有些义气。”
少女芳心暗动,不免细细打量起朱猛,见朱猛人高马大,却也是个热心肠,少女越看越是喜欢,脸蛋微红,不禁害起臊来,转身出了船舱。
小船如离弦的箭一般快速划过江面,不多时,远远望见岸上有一个渔村,只听壮汉道:“这是俺妇女二人家住之地,村子不大,仅百十人,但却有一位先生,精通医术,实乃在世华佗,先前先生曾道近日将有贵人来,却不想等到了你二人。先生在家,若得先生出手相救,你这兄弟性命无忧。”
朱猛听得石玉有救,再次躬身下拜。
壮汉急忙扶起朱猛,一路无话,转眼间已经行至岸边,只见岸边一雨棚下正立一人,那人白衣折扇,面庞白净,双目有神,黑须半尺,如那神仙中人。
这人姓刘名操字宗成,又字昭远,原是燕北人,屡试不中,变学起了那黄老之术,道号海蟾子。却说这刘操夜观星象,见紫气东来。料定必遇贵人,遂在这小小渔村住下,这一住便有一月之余。
壮汉遥指刘操,道:“就是那先生!”
朱猛急忙背起石玉,从船上跳下,三步并作两步来见刘操,刘操抚须长笑,道:“如此二人。实乃贵人也!”朱猛不明所以,就要下拜,却被刘操拦住,道:“小友心意,吾以知之,却将这药分内外服用,其伤自愈,无需自扰。”
说着,刘操从左袖取出一个白玉瓶,朱猛接过,打开细看,只见里面城有十几粒食指大小的丹药,芳香四溢,朱猛深吸了口气,顿觉神清气爽。
刘操又从怀中取出一本书,递给朱猛,道:“后世之果,当世之因,我受家师之名,将此书讲给你这兄弟,此间事了,我自去也!”
说罢,不等朱猛拜谢,刘操已然跳上芦荟丛中的一条竹筏,刘操用竹桨一撑,那竹筏便驶入大河,说也奇怪,竹筏虽小,却波涛不惊,在怒河狂涛中平稳异常。
朱猛心下惊奇,暗道一声:“果然异士也!”
朱猛不及细看,把那书塞入怀中,又倒出一粒药丸,喂到石玉口中。
雨势渐小,朱猛背着石玉随父女回到渔村。
不三日,石玉悠悠转醒,朱猛尽诉前事,石玉心下感激父女二人,急忙下地跪拜道:“救命之恩,无所以报,但有差遣,定赴汤涛火,在所不辞!”
壮汉性本豪爽,哈哈大笑,道:“本是乱世,不知小兄弟打算投往何处?”
石玉二人互相看了看,摇了摇头,也不知道去哪里是好。
壮汉见二人拿不定主意,道:“我见你二人与小女年岁相仿,不知可有亲眷在否?”
听到壮汉问及家人,二人相顾无言,尽戚戚然。
壮汉叹了口气,说道:“不若拜我为舅父,就此住下,也好有个照应。”
石玉二人相视一笑,急忙跪倒可乐鸡个响头,算是礼数。回到住处,朱猛取出刘操赠与石玉的书,只见最后几页被雨水浸湿,不能分辨。
石玉叹了口气,也无可奈何。那书乃无名天书共分二卷,上卷尽述安邦治国之道,言辞恳切,石玉看了看,不觉点了点头,这本书真乃一本奇书,若是实行里面的政策,定是一番天平盛世。下卷记述的是天文异数,行军打仗之法,最后几页还夹杂着修仙炼丹之术,只是已经毁去,不可见了。
石玉不禁想到三国孔明五丈原前续命的故事,种种迹象表明,三国时期的孔明应当是一名方士。最不济也曾受到方术影响,难道还真有那沟通阴司,延年益寿之术?
石玉倒有些好奇起来,只是唯独缺了那几页,或许就是天命如此。
自此,石玉二人暂居小小渔村,白日打渔狩猎,晚间精习兵书武艺,倒也活的自在。
时光荏苒,春去秋来,不觉二人已经在渔村过了两个春秋。
这一天,平静的生活终于被打破,从此二人亡命天涯,过上了刀口舔血生活。
究竟事情如何,请听下文分解。
“阿爹,你看那里,好像有两个人。”一个身着青衣的少女说道。
少女身边的精壮汉子年约三十,留着络腮胡子,虎背熊腰,块头与朱猛不相上下,皮肤黝黑,一双大眼炯炯有神。汉子朝少女手指的方向望了一眼,果然看到了两个人形的事物在河水中沉沉浮浮。
却说这对父女原是打渔的村民,突遇暴雨,只得将船靠岸,躲在船舱里休息,也是石玉二人命不该绝,壮汉急忙解下绳索,顺水划至河心。
壮汉见石玉二人双目紧闭,已经没了意识,心知如果再不施救,不用半盏茶的功夫,就算神仙下凡也无济于事。壮汉本是热心肠,不及多想,纵深跃入河中。
壮汉一手托住一个,少女也把一条麻绳扔了下来,壮汉先用麻绳固定好朱猛,然后把石玉双手托举了上来,少女眼疾手快,用力把石玉拉进船舱。少女见石玉血流不止,急忙探了探鼻息,见还有一息尚存,这才长出一口气,急忙取了些伤药。
却说那朱猛原是力竭昏迷,心中挂念石玉安危,忽然感到手上一轻,惊醒过来,正瞧见一壮汉向自己扑来。朱猛大惊,以为是李存信人马,抬拳向壮汉面门砸去,壮汉猝不及防,吃了这一拳,被砸得口鼻喷血。见朱猛哇呀呀大叫着又要扑上来,壮汉急忙摆手道:“小哥手下留情,勿要伤了好人。”
恰巧少女走出船舱查看,见到如此情形,不由得立眉喝道:“你这黑脸汉子,为何如此不识好歹,我阿爹救了你那弟兄,你却要恩将仇报耶?”
闻言,朱猛一怔,看看壮汉,又看看少女,结结巴巴道:“你们不是那伙贼人?我那兄弟如何了?”
原是一场误会,少女没好气的说道:“还有一息尚存,我虽然上了些伤药,但如果不送到医馆,恐有性命之危、”
朱猛眼圈一红,手脚并用,急忙爬进船舱,正瞧见石玉安安稳稳的躺着,这才舒了口气,回身噗通跪下,道:“不知这附近哪里有那医馆,只要能救得我这兄弟,我朱猛愿意做牛做马。”
壮汉急忙上前搀扶起了朱猛,道:“这可使不得,我父女二人原本就是为救你二人,就算你不言语,也会送你二人去医馆。”
少女在一旁小声道:“原以为是不知好歹的恶人,没想到却有些义气。”
少女芳心暗动,不免细细打量起朱猛,见朱猛人高马大,却也是个热心肠,少女越看越是喜欢,脸蛋微红,不禁害起臊来,转身出了船舱。
小船如离弦的箭一般快速划过江面,不多时,远远望见岸上有一个渔村,只听壮汉道:“这是俺妇女二人家住之地,村子不大,仅百十人,但却有一位先生,精通医术,实乃在世华佗,先前先生曾道近日将有贵人来,却不想等到了你二人。先生在家,若得先生出手相救,你这兄弟性命无忧。”
朱猛听得石玉有救,再次躬身下拜。
壮汉急忙扶起朱猛,一路无话,转眼间已经行至岸边,只见岸边一雨棚下正立一人,那人白衣折扇,面庞白净,双目有神,黑须半尺,如那神仙中人。
这人姓刘名操字宗成,又字昭远,原是燕北人,屡试不中,变学起了那黄老之术,道号海蟾子。却说这刘操夜观星象,见紫气东来。料定必遇贵人,遂在这小小渔村住下,这一住便有一月之余。
壮汉遥指刘操,道:“就是那先生!”
朱猛急忙背起石玉,从船上跳下,三步并作两步来见刘操,刘操抚须长笑,道:“如此二人。实乃贵人也!”朱猛不明所以,就要下拜,却被刘操拦住,道:“小友心意,吾以知之,却将这药分内外服用,其伤自愈,无需自扰。”
说着,刘操从左袖取出一个白玉瓶,朱猛接过,打开细看,只见里面城有十几粒食指大小的丹药,芳香四溢,朱猛深吸了口气,顿觉神清气爽。
刘操又从怀中取出一本书,递给朱猛,道:“后世之果,当世之因,我受家师之名,将此书讲给你这兄弟,此间事了,我自去也!”
说罢,不等朱猛拜谢,刘操已然跳上芦荟丛中的一条竹筏,刘操用竹桨一撑,那竹筏便驶入大河,说也奇怪,竹筏虽小,却波涛不惊,在怒河狂涛中平稳异常。
朱猛心下惊奇,暗道一声:“果然异士也!”
朱猛不及细看,把那书塞入怀中,又倒出一粒药丸,喂到石玉口中。
雨势渐小,朱猛背着石玉随父女回到渔村。
不三日,石玉悠悠转醒,朱猛尽诉前事,石玉心下感激父女二人,急忙下地跪拜道:“救命之恩,无所以报,但有差遣,定赴汤涛火,在所不辞!”
壮汉性本豪爽,哈哈大笑,道:“本是乱世,不知小兄弟打算投往何处?”
石玉二人互相看了看,摇了摇头,也不知道去哪里是好。
壮汉见二人拿不定主意,道:“我见你二人与小女年岁相仿,不知可有亲眷在否?”
听到壮汉问及家人,二人相顾无言,尽戚戚然。
壮汉叹了口气,说道:“不若拜我为舅父,就此住下,也好有个照应。”
石玉二人相视一笑,急忙跪倒可乐鸡个响头,算是礼数。回到住处,朱猛取出刘操赠与石玉的书,只见最后几页被雨水浸湿,不能分辨。
石玉叹了口气,也无可奈何。那书乃无名天书共分二卷,上卷尽述安邦治国之道,言辞恳切,石玉看了看,不觉点了点头,这本书真乃一本奇书,若是实行里面的政策,定是一番天平盛世。下卷记述的是天文异数,行军打仗之法,最后几页还夹杂着修仙炼丹之术,只是已经毁去,不可见了。
石玉不禁想到三国孔明五丈原前续命的故事,种种迹象表明,三国时期的孔明应当是一名方士。最不济也曾受到方术影响,难道还真有那沟通阴司,延年益寿之术?
石玉倒有些好奇起来,只是唯独缺了那几页,或许就是天命如此。
自此,石玉二人暂居小小渔村,白日打渔狩猎,晚间精习兵书武艺,倒也活的自在。
时光荏苒,春去秋来,不觉二人已经在渔村过了两个春秋。
这一天,平静的生活终于被打破,从此二人亡命天涯,过上了刀口舔血生活。
究竟事情如何,请听下文分解。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