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43 第三四二章 爱国者之独夫林肯
- 344 第三四三章 引导他们的愤怒
- 345 第三四四章 背锅的倒霉蛋
- 346 第三四五章 我不会离开华盛顿!
- 347 第三四六章 我们的未来!
- 348 第三四七章 国内的那些事儿(一)
- 349 第三四八章 国内的那些事儿(二)
- 350 第三四九章 国内的那些事儿(三)
- 351 第三五零章 自己作死
- 352 第三五一章 居然敢反抗警察
- 353 第三五二章 借题发挥
- 354 第三五三章 狐假虎威
- 355 第三五四章 三方联手
- 356 第三五五章 最高级别的大罪
- 357 第三五六章 皇帝必备的基础技能
- 358 第三五七章 有证据么?
- 359 第三五八章 内斗是时代的呼唤
- 360 第三五九章 这是欺君!
- 361 第三六零章 我在算人,人亦算我
- 362 第三六一章 贪婪与权力
- 363 第三六二章 触目惊心
- 364 第三六三章 划时代的武器
- 365 第三六四章 看来谁都不容易啊
- 366 第三六五章 不怕你讲道理,就怕你耍流氓
- 367 第三六六章 突如其来的暴风雪
- 368 第三六七章 差别对待
- 369 第三六八章 你会中文?
- 370 第三六九章 中国人是野蛮人?
- 371 第三七零章 人手一支九二式
- 372 第三七一章 说的好像挺有道理
- 373 第三七二章 我这不是背弃!
- 374 第三七三章 抛弃成见
- 375 第三七四章 风雪中的美国军团
- 376 第三七五章 伪善者
- 377 第三七六章 小人物的无奈
- 378 第三七七章 最坏的打算
- 379 第三七八章 最坏的结果
- 380 第三七九章 随时弄死你信不信?
- 381 第三八零章 雪豹突击队
- 382 第三八一章 噤声!有情况!
- 383 第三八二章 这很不正常
- 384 第三八三章 是什么人敢大逆不道?
- 385 第三八九章 该死的老鼠
- 386 第三九零章 前所未有的挑战
- 387 第三八六章 胜则生,败则死
- 388 第三八七章 美国人是集体犯傻了么?
- 389 第三八八章 铁火对人海(1)
- 390 第三八九章 铁火对人海(2)
- 391 第三九零章 铁火对人海(3)
- 392 第三九一章 伯恩赛德的杀手锏
- 393 第三九二章 谁说皇帝就不许上阵厮杀?
- 394 第三九三章 镇定压倒一切
- 395 第三九四章 这打的什么仗?
- 396 第三九五章 狂冲猛打
- 397 第三九六章 该轮到我进攻了!
- 398 第三九七章 终于崩溃了
- 399 第三九八章 竟然只是为了感冒药?
- 400 第三九九章 仁义之师
- 401 第四零零章 精兵简政
- 402 第四零一章 赶紧跟中国人停战吧
- 403 第四零二章 领土这东西,关键看谁的拳头大
- 404 第四零三章 这只是暂时的退让!
- 405 第四零四章 伐木还债
- 406 第四零五章 蒲安臣的见闻(一)
- 407 第四零六章 蒲安臣的见闻(二)
- 408 第四零七章 蒲安臣的见闻(三)
- 409 第四零八章 蒲安臣的见闻(四)
- 410 第四零九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
- 411 第四一零章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 412 第四一一章 把太平洋变成内洋
- 413 第四一二章 卖国贼与爱国者
- 414 第四一三章 举国皆庆
- 415 第四一四章 最需要的是加大移民力度
- 416 第四一五章 给他们一个希望
- 417 第四一六章 现在不是撤军的时候
- 418 第四一七章 您说得对,总统阁下
- 419 第四一八章 联盟军的突然进攻
- 420 第四一九章 巴尔的摩大转折
- 421 第四二零章 必须守住两个月
- 422 第四二一章 先打一下看看
- 423 第四二二章 林肯的空城计
- 424 第四二三章 赶紧撤回来
- 425 第四二四章 试一试也好
- 426 第四二五章 我们已经快要破产了
- 427 第四二六章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 428 第四二七章 这次美国之旅差不多也该结束了
- 429 第四二八章 苏荷的野望
- 430 第四二九章 活着,才有希望
- 431 第四三零章 你们要相信组织
- 432 第四三一章 自救会与乔治老爹
- 433 第四三二章 给我一个准确的答复
- 434 第四三三章 被人当枪用的出头鸟
- 435 第四三四章 做双面间谍
- 436 第四三五章 因为不符合当权者的利益
- 437 第四三六章 扑朔迷离的暗箭
- 438 第四三七章 疑神疑鬼?
- 439 第四三八章 孟菲斯会谈(一)
- 440 第四三九章 孟菲斯会谈(二)
- 441 第四四零章 孟菲斯会谈(三)
- 442 第四四一章 孟菲斯会谈(四)
- 443 第四四二章 约瑟夫的私心
- 444 第四四三章 你是想让我扶持你
- 445 第四四四章 缺钱不缺人
- 446 第四四五章 这么做,真的值得么?
- 447 第四四六章 为了未来的石油
- 448 第四四七章 开凿巴拿马运河?
- 449 第四四八章 曲线救国的约瑟夫
- 450 第四四九章 撤兵孟菲斯
- 451 第四五零章 俘虏暴动
- 452 第四五一章 表面公正
- 453 第四五二章 认清现状
- 454 第四五三章 帮你看场子
- 455 第四五四章 到底该留谁
- 456 第四五五章 你想不想当王?
- 457 第四五六章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 458 第四五七章 独裁是国情的需要
- 459 第四五八章 意想不到的说客
- 460 第四五九章 狂吹唯武器论
- 461 第四六零章 跟南方佬谈和吧
- 462 第四六一章 后发制人
- 463 整改中,稍后恢复更新
- 464 第四六二章 美国洋鬼子有啥好羡慕的
- 465 第四六三章 加强操练与无为新政
- 466 第四六四章 请罪邀功的首相大人
- 467 第四六五章 疑心病
- 468 第四六六章 让人惊喜的第二代理人
- 469 第四六七章 特别上心的红颜知己
- 470 第四六八章 但愿只是我多虑了
- 471 第四六九章 敲山震虎
- 472 第四七零章 刷存在感的皇帝
- 473 第四七一章 别有所图?
- 474 第四七二章 新奥尔良中租界
- 475 第四七三章 抛砖引玉
- 476 第四七四章 高俊杰的机遇
- 477 第四七五章 陛下果然与众不同
- 478 第四七六章 我就不讲理了!
- 479 第四七七章 搁置争议,以拖待变
- 480 第四七八章 双喜临门
- 481 第四七九章 关键是一个度的问题
- 482 第四八零章 彭玉麟的机会
- 483 第四八一章 欺敌与疲敌
- 484 第四八二章 全歼彭伯顿军团
- 485 第四八三章 倒打一耙下台阶
- 486 第四八四章 同一个说辞
- 487 第八五章 达成了意向协议
- 488 第四八六章 顺水推舟
- 489 第四八七章 色厉内荏的家伙
- 490 第四八八章 乔治*戈登*米德的军营假期
- 491 第四八九章 全面停战?跟联盟军?
- 492 请假两天,12月3号恢复更新
- 493 第四八八章乔 乔治*戈登*米德的军营假期
- 494 第四九零章 中国人在逼我们停战
- 495 第四九一章 林肯的新想法
- 496 第四九二章 白头鹰计划
- 497 第四九三章 林肯发疯了?
- 498 第四九四章 好厉害的林肯!
- 499 第四九五章 现在你明白我的决心了么?
- 500 第四九六章 戴维斯的纠结
- 501 大家元旦快乐,明天恢复更新
- 502 第四九四章 好厉害的林肯!
- 503 第四九五章 现在你明白我的决心了么?
- 504 第四九六章 戴维斯的纠结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五二章 借题发挥
第三五二章 借题发挥
沈世明虽然出身于松江沈家,但却只是外系子弟,从小虽然不算受尽白眼吧,但跟沈家嫡系子弟的生活是没法比的,顶多是有口饭吃饿不死,外加有机会以陪读的身份去学文识字,日子过的也算艰辛。
当然,说是艰辛,但跟当时真正的底层百姓去来比,沈世明是幸福的,至少能吃饱,能穿暖,还能读书学文,长大后虽然科举不成,但还能进沈家的产业当差,在很多真正的穷人看来,是十分羡慕的人生。
人就是这样,你要是真的穷困潦倒,连饭都吃不饱,大多数肯定没什么高远的抱负,能吃饱饭可能就是他们最大的渴求,也正因为要求太低,又大多没文化没见识,所以他们大都看起来比较麻木,人也比较懒散,这不是他们天性如此,纯粹是环境跟生活闹的,以至于缺乏改变的动力。
但是,如果一个人读过书,开阔了见识,又能保证基本的温饱,那他们渴望改变,渴望更上一层楼的心思就会变强,毫无疑问,沈世明就是这样一个具有野心的人。
身为沈家外姓子弟,沈世明过的日子跟嫡系子弟没法比,但又可以近距离接触他们,让沈世明知道彼此之间的差距,这让他很小的时候就比其他同龄人更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还学会了如何利用各种条件去获得这些机会。
所谓的利用机会,无非就是察言观色,无非就是攀附强权,从小孩子时期。沈世明就知道要跟着家底最硬,老爸最厉害的孩子混,而不是跟身材最壮的孩子混。
然而,当年跟着混的人有很多,要想突出。要想让人记住,必须要有特色,只当哈巴狗一样的狗腿子是没前途的,自己还得学会矜持,还得显得有学识,只有这样的手下。主子才会对你另眼相看。
当然,这些技巧都不是当年小小的沈世明能明白的,而是沈世明那个曾当过讼师的外公教给他的,然后沈世明又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果然发现事情正是如此。
从那以后。沈世明果然不会盲目的听别人的话,反而努力读书,然后平时一直显得很倨傲,只在自己选中的人面前,才略显彬彬有礼,这么一来,果然镇住了别人,不但他被沈家嫡系的少爷看重。大家成了好朋友,他还被沈家老爷子看重,花费了大量精力重点培养。
正因为跟沈家嫡系关系处的好。有沈家的培养,沈世明才能平平安安的长大,并且逐渐过上了体面的生活,后来又是因为沈家的关系,他能遇到了李永吉,并迅速平步青云。终于从原本一个小小的代掌柜,变成了如今三两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首相,权势之高。跟以前的军机大臣也相差不远。
不过嘛,有文化的人,都是有追求的,沈世明也是如此。他虽然从不奢望取代李永吉成为皇帝,也不敢这么想,但却不满足于在好几个人之下,而是希望成为那种一人之下的权臣。
另外,他毕竟曾经在前朝有过秀才的功名,勉强算是个读书人,所以跟读书人一样,除了修身齐家平天下这个伟大志愿外,留名青史也是他的至高追求,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做出一些能让后世记得的功绩。
然而,如今帝国虽然各方面都蒸蒸日上,可世人都知道这是皇帝陛下的意思,不是他的意思,他最多被人看成是一个管家而已。再者说,好事情都让皇帝做了,可政府却连年亏空,赤字逐年高涨,这就让见识有限的沈世明十分害怕,他害怕万一到最后政府还不起钱,皇帝会拿他平民愤官怨,到时候就真的一切都完了。
熟读历史的沈世明一点不怀疑这种事情的发生,不说别的,前朝的和珅,还有明朝的胡惟庸,可都是最好的例子,沈世明可不想当那个倒霉的肥羊。
这就是时代局限性的问题了,沈世明虽然出身商贾,对经商很有一套,但他会的那些,都是比较朴素的经济观念,也就是要收入大于支出才是良好的财政循环,如果长期支出大于收入,最后资不抵债,早晚是要倒霉的。
不能说他的这个想法不对,可惜他的这些东西适用于民间的经商,却不适用于一国的财政,或者说不适合现代化国家的财政观。
虽然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西方也说治理国家跟经营商号一样,但实际上因为性质不同,尤其是经营大国跟经营小国,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简单点说,大国跟小国之间,就好像大海与小池塘一样,小国的体量小,治理起来自然要小而精致,财政赤字要尽量避免,否则就很容易财政破产,最终导致政府的垮台。
大国就不一样了,大国体量更大,抗风险能力更强,所以适当的赤字,反而有好处。
尤其是在国家快速发展的时期,更是要适当保持一定的赤字,大搞政府采购,用这种方法去促进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等经济变强变大,税收也高了,再慢慢抚平赤字。
如今这个时代,虽然其他国家大都实行贵金属货币,实行金本位或者银本位,但那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国家信用不高,通信科技也没跟上的原因。
但是,中华帝国虽然建立时间短,可因为李永吉一直在猛烈开挂,民众对政府,尤其是对皇帝的信心是十分充足的。
这期间,李永吉通过倒卖现代物资外加自由贸易的方式,出口了大量高附加值物资,从国外换来了大量金银铜等金属货币,甚至还打出过门,把朝鲜日本等变成了事实上的殖民地,并从当地掠夺了大量资源,再加上帝国还不断的掠夺本国自治省的资源,这就导致皇室掌握了大量资金。这也让增发货币成为了可能。
如今的中华帝国,总体上处在和平时期,而且是刚从动乱中平复,正是处在一个经济回暖的上升期。加上新技术的应用,外加大规模基建的刺激。国民生产总值是呈现一种爆发性的增长。
这种生产力的剧烈增长,也让市面上的货币需求大大增加,所以这个时候增发货币,是没什么问题的,反而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否则的话。货币供应量不足,就会减缓这种经济的增长速度。
其实呢,按理说,李永吉从国外搞了那么多贵金属货币,就算不增发纸币也没问题的。也可以供应市场的经济需求,但问题是他希望趁此机会把帝国的纸币信用建立起来,所以才规定发行货币的时候,必须发三分之一金属货币,三分之二纸币这样,而且政府跟军队发工资,全部使用纸币。
可实际上,有钱的是李永吉的私人小金库。也就是他全权控股的中信银行等产业,单纯说政府,或者说国务院的话。掌握的金属货币并不多,收入也根本敌不过支出。
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沈世明越来越恐慌,害怕将来难以收场,所以总是想尽办法的开源节流,最后发现没法节流。就想方设法的开源,为此就算得罪权贵也在所不惜。
沈世明是想明白了。与其继续这样下去,坐等财政破产。让他变成那个注定要被咔嚓的替罪羊,倒不如趁着现在权势在手,圣眷正隆的时期,把那些当初依附还没发迹的皇帝,靠投机而发了财的有钱权贵给咔嚓了,这样不但能获得皇帝更重的信赖,还可以弥补财政。
按照沈世明的想法,李永吉现在虽然年龄不大,对家族还有些眷恋,但他既然身为皇帝,掌握最高权力,早晚会成为孤家寡人,这是历朝历代都写明白了的。
李永吉自己可能还不觉得,但沈世明却已经脑补出了n多威胁,比如说,李永吉的哥哥李永昌,还有李永吉老爸,也就是太上皇他老人家刚跟人生的私生子等等,这些跟李永吉关系很近的皇亲,其实都是一种皇位上的威胁。
要知道,李永吉虽然年龄小,按说以后执政的日子还长,加上还有儿子,对继承权的事情不用太过担心。
但是,李永吉的性格跟作风却是让人不省心的事情,不说别的,就说李永吉隐姓埋名去北美洲带兵作战这件事吧,古今中外历朝历代,能做到他这样的,还真是一个没有,最多有类似的,但也没他这么离谱的,皇帝刚当没多久,屁股还没坐稳呢,就跑国外去了,还一呆就两三年。
虽说这期间李永吉也回国了几次,并且在公开场合露了面,但说真的,他每次回来都呆的时间不长,最多一个月,就会再次乘坐他那个什么快速游艇回北美了,似乎在北美领兵作战,比当皇帝还惬意。
这些事情,外人不知道,但李永吉的老婆,还有父母哥哥等直系亲属还是清楚的,这一个月两个月还好,一年两年的,难保别人不会起心思。
就比如义王李永昌,如今虽然不主持国政了,但沈世明依然把他当作大敌,认为他是目前最有可能夺取皇权的家伙,因此他不但在各方面都防着他,甚至还不断的把这种威胁对李永吉说。
但很可惜,李永吉对这些逆耳忠言从来都是不怎么在乎的样子,因为在李永吉看来,他掌握着军队,还有金手指,又是开国皇帝,威望无与伦比,李永昌要想夺权,在自己活着的时候还真是没什么希望,毕竟军队不可能听他的,如果死了……死都死了,再为死后操心还有那个必要么?
这就是他现代宅男的思维了,只为活着的时候操心,不管死后的事情,而且因为金手指的缘故,他只想快活的活一场,要自己掌握命运,不想反而被权力跟金钱束缚住。
换言之,此时的李永吉,他虽然依旧在追求权力跟金钱,但在他看来,权力也好,金钱也罢,都是要为他服务的东西,他自己是不会为了这些东西把自己困住,整天呆在皇宫里宅着。
是的,在他看来,在皇宫里带着,就是变相的宅,这种日子他以前过的太多了,已经不想继续宅了。
然而,李永吉的这种自信跟洒脱,沈世明是不理解的,他只以为李永吉是年龄小,不够成熟,加上太过顺利,所以导致盲目自大。
此时的沈世明,早已经把李永吉看做自己一生的主子了,要誓死效忠皇帝,报答他的知遇之恩,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就是他目前的心理状态了。
正是因为有这种心理,加上不想将来搞的无法收场,被皇帝当替罪羊咔嚓了……其实被皇帝咔嚓了他没啥心理负担,君要臣死不得不死么,他只不过不想带着污点去死而已,相反,他希望搞一个流传千古的君臣相和,让后人都知道,这段时期,是真正的明君名臣时代,毫无疑问,李永吉就是明君,他就是名臣了。
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思,沈世明不但为国事操碎了心,也为皇帝的家事操碎了心,自动的把义王李永昌,还有太上皇李正祥跟别的女人生的小孩子当做了敌人。
可以这么说,打击皇产,尤其是那些不属于李永吉个人所有,而是归皇亲国戚管理的那些产业,就是沈世明的眼中钉肉中刺,因为在他看来,这些产业不但不是皇帝的福,还是他的祸患!
因为这些不给国家缴税,也不属于李永吉个人所有的产业,只会壮大皇亲国戚这个群体,暂时他们还因为亲属连带关系不会有什么,可等时间一长,他们的实力越来越强,难免不会觊觎皇位,想夺取更高的权力。
或者说,就算暂时皇帝在位,他们不敢,可以后皇帝不在了的话怎么办?小太子能挡得住这些猛虎饿狼么?
皇后是孤儿,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所以皇后一家不可能有什么外戚,这就让皇后的儿子,也就是现在的帝国太子先天势力不足。皇帝在的时候还好,皇帝不在了呢?
总之,沈世明想了太多太多,以前是因为皇帝不在乎,所以一直没借口,也没能力发力,可现在不同了,他发现自己派出去的中央官员居然被几个平民给打死并挂在竹竿上示众,那就是在挑衅帝国了。
没错,王天二再牛,再有钱,背景再深,他也是平民身份,连贵族都不是!
这就是一个突破口,沈世明立刻就明白到,可以通过这个家伙,来真正的撬动王天二的后台,也就是王天重等王氏一族的利益!
为此,他没有第一时间给李永吉打电话汇报情况,而是第一时间去了皇宫,亲自找殷素素商谈,以方便实行他那个灵机一动的计划。
见了面之后,沈世明把他的顾虑以及当前的形势一点一滴的告诉了殷素素,这让本来没什么主见,只想平平安安过日子的殷素素也慌了神。
的确,过去的殷素素可以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不争不抢,可现在她是一个母亲了,他有自己的孩子了,正如首相所说,她不争,总要为孩子考虑吧。
正是考虑到自己的孩子,考虑到他的将来,殷素素终于同意了沈世明那个借题发挥的计划,调动了内务府的力量,配合沈世明的国务院,在不通知皇帝的情况下,利用这个事件当突破口,正式向皇亲一党开战!(未完待续)
当然,说是艰辛,但跟当时真正的底层百姓去来比,沈世明是幸福的,至少能吃饱,能穿暖,还能读书学文,长大后虽然科举不成,但还能进沈家的产业当差,在很多真正的穷人看来,是十分羡慕的人生。
人就是这样,你要是真的穷困潦倒,连饭都吃不饱,大多数肯定没什么高远的抱负,能吃饱饭可能就是他们最大的渴求,也正因为要求太低,又大多没文化没见识,所以他们大都看起来比较麻木,人也比较懒散,这不是他们天性如此,纯粹是环境跟生活闹的,以至于缺乏改变的动力。
但是,如果一个人读过书,开阔了见识,又能保证基本的温饱,那他们渴望改变,渴望更上一层楼的心思就会变强,毫无疑问,沈世明就是这样一个具有野心的人。
身为沈家外姓子弟,沈世明过的日子跟嫡系子弟没法比,但又可以近距离接触他们,让沈世明知道彼此之间的差距,这让他很小的时候就比其他同龄人更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还学会了如何利用各种条件去获得这些机会。
所谓的利用机会,无非就是察言观色,无非就是攀附强权,从小孩子时期。沈世明就知道要跟着家底最硬,老爸最厉害的孩子混,而不是跟身材最壮的孩子混。
然而,当年跟着混的人有很多,要想突出。要想让人记住,必须要有特色,只当哈巴狗一样的狗腿子是没前途的,自己还得学会矜持,还得显得有学识,只有这样的手下。主子才会对你另眼相看。
当然,这些技巧都不是当年小小的沈世明能明白的,而是沈世明那个曾当过讼师的外公教给他的,然后沈世明又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果然发现事情正是如此。
从那以后。沈世明果然不会盲目的听别人的话,反而努力读书,然后平时一直显得很倨傲,只在自己选中的人面前,才略显彬彬有礼,这么一来,果然镇住了别人,不但他被沈家嫡系的少爷看重。大家成了好朋友,他还被沈家老爷子看重,花费了大量精力重点培养。
正因为跟沈家嫡系关系处的好。有沈家的培养,沈世明才能平平安安的长大,并且逐渐过上了体面的生活,后来又是因为沈家的关系,他能遇到了李永吉,并迅速平步青云。终于从原本一个小小的代掌柜,变成了如今三两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首相,权势之高。跟以前的军机大臣也相差不远。
不过嘛,有文化的人,都是有追求的,沈世明也是如此。他虽然从不奢望取代李永吉成为皇帝,也不敢这么想,但却不满足于在好几个人之下,而是希望成为那种一人之下的权臣。
另外,他毕竟曾经在前朝有过秀才的功名,勉强算是个读书人,所以跟读书人一样,除了修身齐家平天下这个伟大志愿外,留名青史也是他的至高追求,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做出一些能让后世记得的功绩。
然而,如今帝国虽然各方面都蒸蒸日上,可世人都知道这是皇帝陛下的意思,不是他的意思,他最多被人看成是一个管家而已。再者说,好事情都让皇帝做了,可政府却连年亏空,赤字逐年高涨,这就让见识有限的沈世明十分害怕,他害怕万一到最后政府还不起钱,皇帝会拿他平民愤官怨,到时候就真的一切都完了。
熟读历史的沈世明一点不怀疑这种事情的发生,不说别的,前朝的和珅,还有明朝的胡惟庸,可都是最好的例子,沈世明可不想当那个倒霉的肥羊。
这就是时代局限性的问题了,沈世明虽然出身商贾,对经商很有一套,但他会的那些,都是比较朴素的经济观念,也就是要收入大于支出才是良好的财政循环,如果长期支出大于收入,最后资不抵债,早晚是要倒霉的。
不能说他的这个想法不对,可惜他的这些东西适用于民间的经商,却不适用于一国的财政,或者说不适合现代化国家的财政观。
虽然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西方也说治理国家跟经营商号一样,但实际上因为性质不同,尤其是经营大国跟经营小国,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简单点说,大国跟小国之间,就好像大海与小池塘一样,小国的体量小,治理起来自然要小而精致,财政赤字要尽量避免,否则就很容易财政破产,最终导致政府的垮台。
大国就不一样了,大国体量更大,抗风险能力更强,所以适当的赤字,反而有好处。
尤其是在国家快速发展的时期,更是要适当保持一定的赤字,大搞政府采购,用这种方法去促进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等经济变强变大,税收也高了,再慢慢抚平赤字。
如今这个时代,虽然其他国家大都实行贵金属货币,实行金本位或者银本位,但那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国家信用不高,通信科技也没跟上的原因。
但是,中华帝国虽然建立时间短,可因为李永吉一直在猛烈开挂,民众对政府,尤其是对皇帝的信心是十分充足的。
这期间,李永吉通过倒卖现代物资外加自由贸易的方式,出口了大量高附加值物资,从国外换来了大量金银铜等金属货币,甚至还打出过门,把朝鲜日本等变成了事实上的殖民地,并从当地掠夺了大量资源,再加上帝国还不断的掠夺本国自治省的资源,这就导致皇室掌握了大量资金。这也让增发货币成为了可能。
如今的中华帝国,总体上处在和平时期,而且是刚从动乱中平复,正是处在一个经济回暖的上升期。加上新技术的应用,外加大规模基建的刺激。国民生产总值是呈现一种爆发性的增长。
这种生产力的剧烈增长,也让市面上的货币需求大大增加,所以这个时候增发货币,是没什么问题的,反而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否则的话。货币供应量不足,就会减缓这种经济的增长速度。
其实呢,按理说,李永吉从国外搞了那么多贵金属货币,就算不增发纸币也没问题的。也可以供应市场的经济需求,但问题是他希望趁此机会把帝国的纸币信用建立起来,所以才规定发行货币的时候,必须发三分之一金属货币,三分之二纸币这样,而且政府跟军队发工资,全部使用纸币。
可实际上,有钱的是李永吉的私人小金库。也就是他全权控股的中信银行等产业,单纯说政府,或者说国务院的话。掌握的金属货币并不多,收入也根本敌不过支出。
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沈世明越来越恐慌,害怕将来难以收场,所以总是想尽办法的开源节流,最后发现没法节流。就想方设法的开源,为此就算得罪权贵也在所不惜。
沈世明是想明白了。与其继续这样下去,坐等财政破产。让他变成那个注定要被咔嚓的替罪羊,倒不如趁着现在权势在手,圣眷正隆的时期,把那些当初依附还没发迹的皇帝,靠投机而发了财的有钱权贵给咔嚓了,这样不但能获得皇帝更重的信赖,还可以弥补财政。
按照沈世明的想法,李永吉现在虽然年龄不大,对家族还有些眷恋,但他既然身为皇帝,掌握最高权力,早晚会成为孤家寡人,这是历朝历代都写明白了的。
李永吉自己可能还不觉得,但沈世明却已经脑补出了n多威胁,比如说,李永吉的哥哥李永昌,还有李永吉老爸,也就是太上皇他老人家刚跟人生的私生子等等,这些跟李永吉关系很近的皇亲,其实都是一种皇位上的威胁。
要知道,李永吉虽然年龄小,按说以后执政的日子还长,加上还有儿子,对继承权的事情不用太过担心。
但是,李永吉的性格跟作风却是让人不省心的事情,不说别的,就说李永吉隐姓埋名去北美洲带兵作战这件事吧,古今中外历朝历代,能做到他这样的,还真是一个没有,最多有类似的,但也没他这么离谱的,皇帝刚当没多久,屁股还没坐稳呢,就跑国外去了,还一呆就两三年。
虽说这期间李永吉也回国了几次,并且在公开场合露了面,但说真的,他每次回来都呆的时间不长,最多一个月,就会再次乘坐他那个什么快速游艇回北美了,似乎在北美领兵作战,比当皇帝还惬意。
这些事情,外人不知道,但李永吉的老婆,还有父母哥哥等直系亲属还是清楚的,这一个月两个月还好,一年两年的,难保别人不会起心思。
就比如义王李永昌,如今虽然不主持国政了,但沈世明依然把他当作大敌,认为他是目前最有可能夺取皇权的家伙,因此他不但在各方面都防着他,甚至还不断的把这种威胁对李永吉说。
但很可惜,李永吉对这些逆耳忠言从来都是不怎么在乎的样子,因为在李永吉看来,他掌握着军队,还有金手指,又是开国皇帝,威望无与伦比,李永昌要想夺权,在自己活着的时候还真是没什么希望,毕竟军队不可能听他的,如果死了……死都死了,再为死后操心还有那个必要么?
这就是他现代宅男的思维了,只为活着的时候操心,不管死后的事情,而且因为金手指的缘故,他只想快活的活一场,要自己掌握命运,不想反而被权力跟金钱束缚住。
换言之,此时的李永吉,他虽然依旧在追求权力跟金钱,但在他看来,权力也好,金钱也罢,都是要为他服务的东西,他自己是不会为了这些东西把自己困住,整天呆在皇宫里宅着。
是的,在他看来,在皇宫里带着,就是变相的宅,这种日子他以前过的太多了,已经不想继续宅了。
然而,李永吉的这种自信跟洒脱,沈世明是不理解的,他只以为李永吉是年龄小,不够成熟,加上太过顺利,所以导致盲目自大。
此时的沈世明,早已经把李永吉看做自己一生的主子了,要誓死效忠皇帝,报答他的知遇之恩,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就是他目前的心理状态了。
正是因为有这种心理,加上不想将来搞的无法收场,被皇帝当替罪羊咔嚓了……其实被皇帝咔嚓了他没啥心理负担,君要臣死不得不死么,他只不过不想带着污点去死而已,相反,他希望搞一个流传千古的君臣相和,让后人都知道,这段时期,是真正的明君名臣时代,毫无疑问,李永吉就是明君,他就是名臣了。
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思,沈世明不但为国事操碎了心,也为皇帝的家事操碎了心,自动的把义王李永昌,还有太上皇李正祥跟别的女人生的小孩子当做了敌人。
可以这么说,打击皇产,尤其是那些不属于李永吉个人所有,而是归皇亲国戚管理的那些产业,就是沈世明的眼中钉肉中刺,因为在他看来,这些产业不但不是皇帝的福,还是他的祸患!
因为这些不给国家缴税,也不属于李永吉个人所有的产业,只会壮大皇亲国戚这个群体,暂时他们还因为亲属连带关系不会有什么,可等时间一长,他们的实力越来越强,难免不会觊觎皇位,想夺取更高的权力。
或者说,就算暂时皇帝在位,他们不敢,可以后皇帝不在了的话怎么办?小太子能挡得住这些猛虎饿狼么?
皇后是孤儿,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所以皇后一家不可能有什么外戚,这就让皇后的儿子,也就是现在的帝国太子先天势力不足。皇帝在的时候还好,皇帝不在了呢?
总之,沈世明想了太多太多,以前是因为皇帝不在乎,所以一直没借口,也没能力发力,可现在不同了,他发现自己派出去的中央官员居然被几个平民给打死并挂在竹竿上示众,那就是在挑衅帝国了。
没错,王天二再牛,再有钱,背景再深,他也是平民身份,连贵族都不是!
这就是一个突破口,沈世明立刻就明白到,可以通过这个家伙,来真正的撬动王天二的后台,也就是王天重等王氏一族的利益!
为此,他没有第一时间给李永吉打电话汇报情况,而是第一时间去了皇宫,亲自找殷素素商谈,以方便实行他那个灵机一动的计划。
见了面之后,沈世明把他的顾虑以及当前的形势一点一滴的告诉了殷素素,这让本来没什么主见,只想平平安安过日子的殷素素也慌了神。
的确,过去的殷素素可以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不争不抢,可现在她是一个母亲了,他有自己的孩子了,正如首相所说,她不争,总要为孩子考虑吧。
正是考虑到自己的孩子,考虑到他的将来,殷素素终于同意了沈世明那个借题发挥的计划,调动了内务府的力量,配合沈世明的国务院,在不通知皇帝的情况下,利用这个事件当突破口,正式向皇亲一党开战!(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