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68 第三百六十八章 请旨回京(第四更)
- 369 第三百六十九章 钦点出行(第一更)
- 370 第三百七十章 鸟语花香(第二更)
- 371 第三百七十一章 失踪悬案(第三更)
- 372 第三百七十二章 案件调查(第一更)
- 373 第三百七十三章 案件发展(第二更)
- 374 第三百七十四章 扑所迷离(第三更)
- 375 第三百七十五章 犯人落网(第一更)
- 376 第三百七十六章 事情经过(第二更)
- 377 第三百七十七章 城市魅力(第三更)
- 378 第三百七十八章 (240张月票加更)
- 379 第三百七十九章 堤坝决口(第一更)
- 380 第三百八十章 各种安排(第二更)
- 381 第三百八十一章 防洪建设(第三更)
- 382 第三百八十二章 疏散撤退(第一更)
- 383 第三百八十三章 抢险救洪(第二更)
- 384 第三百八十四章 各自撤退(第三更)
- 385 第三百八十五章 分头行事(第一更)
- 386 第三百八十六章 恐怖射杀(第二更)
- 387 第三百八十七章 私下用刑(第三更)
- 388 第三百八十八章 胆战心惊(第一更)
- 389 第三百八十九章 变相审讯(第二更)
- 390 第三百九十章 打道回府(第三更)
- 391 第三百九十一章 (270张月票加更)
- 392 第三百九十二章 出人意料(第一更)
- 393 第三百九十三章 各自回家 (第二更)
- 394 第三百九十四章 扑所迷离(第三更)
- 395 第三百九十五章 书信(第一更)
- 396 第三百九十六章 暗中调查(第二更)
- 397 第三百九十七章 概不承认(第三更)
- 398 第三百九十八章 事情闹大(第一更)
- 399 第三百九十九章 各自立场(第二更)
- 400 第四百章 新的证据(第三更)
- 401 第四百零一章 证据不实(第一更)
- 402 第四百零二章 告一段落(第二更)
- 403 第四百零三章 十年长短(第三更)
- 404 第四百零四章 出然成亲(第一更)
- 405 第四百零五章 各自离开(第二更)
- 406 第四百零六章 陛下驾崩(第一更)
- 407 第四百零七章 寰姬回唐(第二更)
- 408 第四百零八章 寰姬回京(第三更)
- 409 第四百零九章 (第四更,还昨日欠的一更)
- 410 第四百一十章 进宫上朝(第一更)
- 411 第四百一十一章 伉俪情深(第二更)
- 412 第四百一十二章 出殡下葬(第三更)
- 413 第四百一十三章 暗中选拔(聖慈打赏和氏璧一枚加更)
- 414 第四百一十四章 出宫养老(第一更)
- 415 第四百一十五章 整顿内庭(第二更)
- 416 第四百一十六章 一掌拍飞(第三更)
- 417 第四百一十七章 (KEPPRA打赏和氏璧一枚加更)
- 418 第四百一十八章 降职发配(第一更)
- 419 第四百一十九章 受惊过度(第二更)
- 420 第四百二十章 法制改革(第三章)
- 421 第四百二十一章 变革失败(第一更)
- 422 第四百二十二章 效仿青州(第二更)
- 423 第四百二十三章 明争暗斗(第三更)
- 424 第四百二十四章 皇亲国戚(第一更)
- 425 第四百二十五章 皇族势力(第二更)
- 426 第四百二十六章 不消就打(第三更)
- 427 第四百二十七章 各中安排(第一更)
- 428 第四百二十八章 人言可畏(第二更)
- 429 第四百二十九章 欺上瞒下(第三更)
- 430 第四百三十章 不受控制(第一更)
- 431 第四百三十一章 幸灾乐祸(第二更)
- 432 第四百三十二章 运送补给(第三更)
- 433 第四百三十三张 人口问题(第一更)
- 434 第四百三十四章 补给物资(第二更)
- 435 第四百三十五章 修桥铺路(第三更)
- 436 第四百三十六章 移交大权(第一更)
- 437 第四百三十七章 不辞而别(第二更)
- 438 第四百三十八章 落叶归根(第三更)
- 439 第四百三十九章 莫名其妙
- 440 第四百四十章 熊的缘分
- 441 第四百四十一章 后事谜团
- 442 第四百四十二章 外藩一
- 443 第四百四十三章 外藩二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百七十八章 (240张月票加更)
第三百七十八章 (240张月票加更)
王家一众人回到了洛州,看着比青州城低了几个档次的洛州,王家弟子们一开始还没什么。
等他们到了云梦山,很自然的发现,云梦山虽然鸟语花香的,可是云梦山小镇的建设和青州城的建设,繁华的对比太鲜明了。
王家族里的小辈们亲自去接了他们。
一行人有说有笑的一同是见了大长老。
众人一一客道寒暄,几个孩子也都纷纷见礼。
大长老问道:“你们日后打算如何发展?”
王玉刚说到:“我想在青州某个职位。”
大长老一愣问道:“你们其他人也是这个意思?”
王玉玺说道:“我想要参加乡试。”
大长老点点头,挨个问了每个人。
每个人的回答大长老都非常的满意,毕竟孩子们大了。尤其是这几个孩子相对于王家成长的孩子更有主见,更自立一些,大长老很欣慰。
大长老:“时间不早了,你们早点回去拜见长辈吧。”
一众王家子弟行礼离开。
大长老感叹道:“一个个都懂事了、内敛了,青州的族学不错啊。”
四长老说道:“何止是不错啊,我看干脆让多些孩子去念吧,我们临行前大奶奶都松口了,想是我们效仿是效仿不过来的,毕竟青州的教学开销那是非常庞大的。”
几名长老都点了点头,这几年他们也尝试着效仿,成效虽有,却不明显。
六长老问道:“未来的三年,族中的长老要谁过去比较好呢?”他说着自然是他们七位长老。
大长老说道:“我就不过去了,族里的事交给别人我也不放心,就让二妹、三弟和五弟去吧。”
二长老说道:“我每日都要观星。”意思是她不想离开云梦台,云梦山山巅有一处云蒙台,是很好的观星之地。
七长老说道:“二姐既然不愿意参与这样的事,我替二姐去吧。”
四长老和六长老对视了一眼,七长老之前就表示过他想继续待在青州城,而医婆婆压根就搬到了青州城内不走了,连带着这两年回来的次数也是越来越少了。他们开始有些担心了,但是对于这些担心和王家子弟的成长,他们还是选择了王家子弟的成长,毕竟王家子弟不管到哪里任职都是王家人。
大长老想想点头道:“也好,那就辛苦七弟了。”
大长老不知道,这只是个开始,十年后,居住在云梦山的王家人比现在减少了一多半的人。而且云梦山的年龄老年化非常的严重,年轻一代的孩子们一批批的都出去闯荡去了。
当然王家族中做官的人数也多了,王家的又一次鼎盛指日可待,只是大长老看着空荡荡的王家族学,不知是悲好还是喜好。
而另外一边跟随寰姬公主出行的三十人也有了其他的看法,如果大唐各州府都和青州一样,貌似也不是坏事。
寰姬让他们回了京师,有让皇上重新换了三十人过去给她。她这次打算远走,她想去长江、黄河、沿海等地看看。
寰姬第二次南下要开始了,寰姬发现只要她出了青州,并且打着巡查御史的旗帜,就基本上是寸步难行。
他们出了青州后,直奔了襄州。
襄州知府亲自拦截了寰姬公主的车队,他表示襄州近五十年来堆积的悬案有十多起,出于对百姓负责的态度,他想请青州府衙的人过去帮忙破案。
寰姬调侃道:“你是襄州的父母官,你的事如果由我来做,那么你的官是否要让与我,你的俸禄是不是要发给我啊?“
知府听后赶忙下跪说道:“公主恕罪,下官不敢玩忽职守,只是下官能力有限,想学着为百姓做更多的事。下官全是为了百姓着想,才清理卷宗的,生怕暖山镇的事在襄州同样也有。”
其实他是想和寰姬公主攀上交情,就算是攀不上,和青州府衙的某些人有些交情也好。
寰姬公主不喜欢拍马奉承的人,她喜欢务实的,所以他和师爷商讨了几日才商讨了这样的一个办法,造福百姓,为民请愿。
寰姬想了想说道:“你是襄州知府,这事还需要你亲临为,顾沅,留下两名仵作和一些查案人员,让他们指导知府大人重新彻查堆积的查案。”
襄州知府总算是踢到了铁板上,寰姬公主留下的人不是帮忙查案的,是‘指导’他的,他知道自己是自找苦吃了。
从这以后的几年里,他每天晌午办公,下午就带着人彻查旧的卷宗,几乎是从早到黑。
虽然速度慢,但是几年下来也把襄州的陈年旧案清理一空。
***
寰姬先是去长江看了一下,今年南方雨水很多,寰姬怕河道堵塞或者是河堤修建不够,就想着亲自去看一眼,并且让青州府衙的官员留意一下朝廷关于雨水的奏报。
寰姬一行到了潭州下面的时候,发现竟然有逃难的难民,难民人数不多,很显然青壮比较多。
寰姬问道:“朝廷可有奏报说哪里闹灾了?”
一众官员面面相觑,寰姬公主都不清楚的事,他们哪里会知道。
随后他们的额头都出了汗,其中一人说道:“估计是哪里发了灾情,想着不严重才没有上报。”
另外一人说道:“这很正常,应该是情况不严重,怕影响政绩才没有上报吧。”
其实这样的事在别处也是常有发生的,毕竟哪里都不可能一直风调雨顺的。
小面积的闹灾,地方官员多数也都是不报,除非事情闹大了,不报不行才会上报朝廷。
有人抬头看了一眼寰姬公主坐的马车,心道:“被寰姬公主遇上,只能算他倒霉了,也不知道到底是哪里遭了灾。”
寰姬说道:“去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庚亲自去打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寰姬也听到了,寰姬在马车内大声的说道:“我今日当着你们的面把丑话说在前面,日后你们回朝中做官,出了事情处理不好是轻罪,但是如果上下隐瞒不报,事情一旦失控,让我知道了,谁也别想善终。”
等他们到了云梦山,很自然的发现,云梦山虽然鸟语花香的,可是云梦山小镇的建设和青州城的建设,繁华的对比太鲜明了。
王家族里的小辈们亲自去接了他们。
一行人有说有笑的一同是见了大长老。
众人一一客道寒暄,几个孩子也都纷纷见礼。
大长老问道:“你们日后打算如何发展?”
王玉刚说到:“我想在青州某个职位。”
大长老一愣问道:“你们其他人也是这个意思?”
王玉玺说道:“我想要参加乡试。”
大长老点点头,挨个问了每个人。
每个人的回答大长老都非常的满意,毕竟孩子们大了。尤其是这几个孩子相对于王家成长的孩子更有主见,更自立一些,大长老很欣慰。
大长老:“时间不早了,你们早点回去拜见长辈吧。”
一众王家子弟行礼离开。
大长老感叹道:“一个个都懂事了、内敛了,青州的族学不错啊。”
四长老说道:“何止是不错啊,我看干脆让多些孩子去念吧,我们临行前大奶奶都松口了,想是我们效仿是效仿不过来的,毕竟青州的教学开销那是非常庞大的。”
几名长老都点了点头,这几年他们也尝试着效仿,成效虽有,却不明显。
六长老问道:“未来的三年,族中的长老要谁过去比较好呢?”他说着自然是他们七位长老。
大长老说道:“我就不过去了,族里的事交给别人我也不放心,就让二妹、三弟和五弟去吧。”
二长老说道:“我每日都要观星。”意思是她不想离开云梦台,云梦山山巅有一处云蒙台,是很好的观星之地。
七长老说道:“二姐既然不愿意参与这样的事,我替二姐去吧。”
四长老和六长老对视了一眼,七长老之前就表示过他想继续待在青州城,而医婆婆压根就搬到了青州城内不走了,连带着这两年回来的次数也是越来越少了。他们开始有些担心了,但是对于这些担心和王家子弟的成长,他们还是选择了王家子弟的成长,毕竟王家子弟不管到哪里任职都是王家人。
大长老想想点头道:“也好,那就辛苦七弟了。”
大长老不知道,这只是个开始,十年后,居住在云梦山的王家人比现在减少了一多半的人。而且云梦山的年龄老年化非常的严重,年轻一代的孩子们一批批的都出去闯荡去了。
当然王家族中做官的人数也多了,王家的又一次鼎盛指日可待,只是大长老看着空荡荡的王家族学,不知是悲好还是喜好。
而另外一边跟随寰姬公主出行的三十人也有了其他的看法,如果大唐各州府都和青州一样,貌似也不是坏事。
寰姬让他们回了京师,有让皇上重新换了三十人过去给她。她这次打算远走,她想去长江、黄河、沿海等地看看。
寰姬第二次南下要开始了,寰姬发现只要她出了青州,并且打着巡查御史的旗帜,就基本上是寸步难行。
他们出了青州后,直奔了襄州。
襄州知府亲自拦截了寰姬公主的车队,他表示襄州近五十年来堆积的悬案有十多起,出于对百姓负责的态度,他想请青州府衙的人过去帮忙破案。
寰姬调侃道:“你是襄州的父母官,你的事如果由我来做,那么你的官是否要让与我,你的俸禄是不是要发给我啊?“
知府听后赶忙下跪说道:“公主恕罪,下官不敢玩忽职守,只是下官能力有限,想学着为百姓做更多的事。下官全是为了百姓着想,才清理卷宗的,生怕暖山镇的事在襄州同样也有。”
其实他是想和寰姬公主攀上交情,就算是攀不上,和青州府衙的某些人有些交情也好。
寰姬公主不喜欢拍马奉承的人,她喜欢务实的,所以他和师爷商讨了几日才商讨了这样的一个办法,造福百姓,为民请愿。
寰姬想了想说道:“你是襄州知府,这事还需要你亲临为,顾沅,留下两名仵作和一些查案人员,让他们指导知府大人重新彻查堆积的查案。”
襄州知府总算是踢到了铁板上,寰姬公主留下的人不是帮忙查案的,是‘指导’他的,他知道自己是自找苦吃了。
从这以后的几年里,他每天晌午办公,下午就带着人彻查旧的卷宗,几乎是从早到黑。
虽然速度慢,但是几年下来也把襄州的陈年旧案清理一空。
***
寰姬先是去长江看了一下,今年南方雨水很多,寰姬怕河道堵塞或者是河堤修建不够,就想着亲自去看一眼,并且让青州府衙的官员留意一下朝廷关于雨水的奏报。
寰姬一行到了潭州下面的时候,发现竟然有逃难的难民,难民人数不多,很显然青壮比较多。
寰姬问道:“朝廷可有奏报说哪里闹灾了?”
一众官员面面相觑,寰姬公主都不清楚的事,他们哪里会知道。
随后他们的额头都出了汗,其中一人说道:“估计是哪里发了灾情,想着不严重才没有上报。”
另外一人说道:“这很正常,应该是情况不严重,怕影响政绩才没有上报吧。”
其实这样的事在别处也是常有发生的,毕竟哪里都不可能一直风调雨顺的。
小面积的闹灾,地方官员多数也都是不报,除非事情闹大了,不报不行才会上报朝廷。
有人抬头看了一眼寰姬公主坐的马车,心道:“被寰姬公主遇上,只能算他倒霉了,也不知道到底是哪里遭了灾。”
寰姬说道:“去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庚亲自去打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寰姬也听到了,寰姬在马车内大声的说道:“我今日当着你们的面把丑话说在前面,日后你们回朝中做官,出了事情处理不好是轻罪,但是如果上下隐瞒不报,事情一旦失控,让我知道了,谁也别想善终。”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