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73 第三百七十三章 案件发展(第二更)
- 374 第三百七十四章 扑所迷离(第三更)
- 375 第三百七十五章 犯人落网(第一更)
- 376 第三百七十六章 事情经过(第二更)
- 377 第三百七十七章 城市魅力(第三更)
- 378 第三百七十八章 (240张月票加更)
- 379 第三百七十九章 堤坝决口(第一更)
- 380 第三百八十章 各种安排(第二更)
- 381 第三百八十一章 防洪建设(第三更)
- 382 第三百八十二章 疏散撤退(第一更)
- 383 第三百八十三章 抢险救洪(第二更)
- 384 第三百八十四章 各自撤退(第三更)
- 385 第三百八十五章 分头行事(第一更)
- 386 第三百八十六章 恐怖射杀(第二更)
- 387 第三百八十七章 私下用刑(第三更)
- 388 第三百八十八章 胆战心惊(第一更)
- 389 第三百八十九章 变相审讯(第二更)
- 390 第三百九十章 打道回府(第三更)
- 391 第三百九十一章 (270张月票加更)
- 392 第三百九十二章 出人意料(第一更)
- 393 第三百九十三章 各自回家 (第二更)
- 394 第三百九十四章 扑所迷离(第三更)
- 395 第三百九十五章 书信(第一更)
- 396 第三百九十六章 暗中调查(第二更)
- 397 第三百九十七章 概不承认(第三更)
- 398 第三百九十八章 事情闹大(第一更)
- 399 第三百九十九章 各自立场(第二更)
- 400 第四百章 新的证据(第三更)
- 401 第四百零一章 证据不实(第一更)
- 402 第四百零二章 告一段落(第二更)
- 403 第四百零三章 十年长短(第三更)
- 404 第四百零四章 出然成亲(第一更)
- 405 第四百零五章 各自离开(第二更)
- 406 第四百零六章 陛下驾崩(第一更)
- 407 第四百零七章 寰姬回唐(第二更)
- 408 第四百零八章 寰姬回京(第三更)
- 409 第四百零九章 (第四更,还昨日欠的一更)
- 410 第四百一十章 进宫上朝(第一更)
- 411 第四百一十一章 伉俪情深(第二更)
- 412 第四百一十二章 出殡下葬(第三更)
- 413 第四百一十三章 暗中选拔(聖慈打赏和氏璧一枚加更)
- 414 第四百一十四章 出宫养老(第一更)
- 415 第四百一十五章 整顿内庭(第二更)
- 416 第四百一十六章 一掌拍飞(第三更)
- 417 第四百一十七章 (KEPPRA打赏和氏璧一枚加更)
- 418 第四百一十八章 降职发配(第一更)
- 419 第四百一十九章 受惊过度(第二更)
- 420 第四百二十章 法制改革(第三章)
- 421 第四百二十一章 变革失败(第一更)
- 422 第四百二十二章 效仿青州(第二更)
- 423 第四百二十三章 明争暗斗(第三更)
- 424 第四百二十四章 皇亲国戚(第一更)
- 425 第四百二十五章 皇族势力(第二更)
- 426 第四百二十六章 不消就打(第三更)
- 427 第四百二十七章 各中安排(第一更)
- 428 第四百二十八章 人言可畏(第二更)
- 429 第四百二十九章 欺上瞒下(第三更)
- 430 第四百三十章 不受控制(第一更)
- 431 第四百三十一章 幸灾乐祸(第二更)
- 432 第四百三十二章 运送补给(第三更)
- 433 第四百三十三张 人口问题(第一更)
- 434 第四百三十四章 补给物资(第二更)
- 435 第四百三十五章 修桥铺路(第三更)
- 436 第四百三十六章 移交大权(第一更)
- 437 第四百三十七章 不辞而别(第二更)
- 438 第四百三十八章 落叶归根(第三更)
- 439 第四百三十九章 莫名其妙
- 440 第四百四十章 熊的缘分
- 441 第四百四十一章 后事谜团
- 442 第四百四十二章 外藩一
- 443 第四百四十三章 外藩二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百八十三章 抢险救洪(第二更)
第三百八十三章 抢险救洪(第二更)
寰姬直接下令,让各个部队的人马四处抢险救援。
寰姬:“你们都是大唐的精英,大唐培养你们,在人力物力上都花费巨大,我希望在救人的同时能先保证自己的安全。”
唐军一千人一小队的出发了,每队里面都配备了两名随行医者。
由于医务小队人数有限,寰姬征用了荆州内外的所有行医之人。
唐军这边出发了,寰姬一行也快马加鞭的赶去了丐州城。
薛董麟带着人依然在坚持加固河堤,他的坚持让丐州百姓有更多的时间逃命。
寰姬去到河堤上就看到了,很多人在往河堤上堆积沙袋。
这些人全数人都脏兮兮的,两眼通红,根本分不出谁是衙役,谁是百姓。
薛福找了好半天都没有找到薛董麟夫妻,还是薛夫人先看到了他。
薛夫人看到薛福先是一愣,赶忙喊道:“是薛福吗?宝哥儿呢?”她中年生子,丈夫和百姓固然重要,但是儿子更为重要。
薛福看到老爷夫人,直接跑了过去跪下道:“少爷没事,夫人放心。”
薛董麟也松了口气,这才看到跟在后面过来的一行官员。
他们身穿官服,只有前面几人身穿的是便服,但是不难看出他们全是官员。
最为明显的就是最前面的那个妇人。
薛董麟问道:“他们是何人?”
薛福赶忙答道:“老爷莫要担心,他们是御史大人的人,少爷已经被送往京师了。”
薛董麟心中有些疑惑,他没有问证据的事,直接上前问道:“在下丐州长史,请问几位如何称呼?”
寰姬已经让身后的兵士去帮忙搭高河堤了,这会她身边就几人跟随。
寰姬答道:“我乃陛下亲封的巡查御史,此次南下是来巡视河堤的,恰巧遇到这事,薛大人竟可放心。”
薛福蒙了,这不是御史夫人吗?听她语气她好像才是御史?那那名好看的男子又是何人?
薛福为人正义,性格虽然直爽,但凡遇事还算谨慎,不会轻易的相信他人,许诺的事他豁出性命都会办到。
这也是薛董麟在关键时刻把儿子和证据都交给他的原因,薛董麟看薛福的表情就知道,薛福被骗了。
寰姬笑道:“薛大人不用担心,您儿子我已经让人送回京师了,这是京师那边给您的信件。”寰姬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抱着的信件。
薛董麟伸出手,刚要接过信件,就停住了,他看了自己满手的泥,又收了回去。
他一身湿乎乎的,满手都是泥,要是弄脏了信,错过了什么就不好办了。
薛夫人见状赶忙从怀里拿了手帕递给了薛大人,又从一旁接过了丫鬟手中的油纸伞,给薛董麟遮雨。
薛董麟这才不好意思的结果信,打开了油纸,看到信封时,手抖了一下,竟然是堂弟的笔记。
信是薛董伟写的,内容不短,但是都是废话。
薛董伟先说了薛董麟一顿,说他出了这么大的事竟然都不和家里说一声,说他没有拿他们当家人。一片废话长长的书信说的薛董麟心里暖洋洋的,最后还说宝儿已经在回京师的路上了,让他们夫妻放心。最后还加了一句,明显墨迹是后加上去的。‘至于你面前的这个女人,是陛下钦点的,和我乃莫逆之交,是可靠之人。但凡有事听她的一准没错,切记不可得罪于她’。
薛董麟看完信,把信折好,拿油纸包上揣到怀里,这才抬头打量眼前的这个妇人。
薛董麟实在是想不起来朝廷哪里来的女官,但是依然行礼道:“下官薛长史叩见御史大人。”
薛福见状松了口气,他生怕自己一时的冲动所托非人,当时他是看到青州府衙的旗帜,打听之后才决定相信这个巡查御史的。
薛夫人也要叩拜,被寰姬拦下了。
寰姬说道:“此刻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大人还是和我好好说说这河堤上的情况,也好商讨一下后面的事情。我已经和荆州那边的人相约,十日为期,如果雨还不停,就会陆续泄洪,那边可不敢在憋水了。”寰姬后面的话即使不说,他们也知道是什么意思。
薛董麟感谢道:“我就说,这雨水如此的多,怎么河水反而没有上涨的趋势,原来是御史大人的相助啊。”
寰姬又一次的让他不必客气,薛董麟实在是不知道这女人是谁,心中埋怨堂弟也不写的清楚一些。
等他们商议后,还是按照原来计划的,继续疏散百姓,河堤这边继续巩固河堤。如果五日后雨水不停,他们就要全数撤退了。
寰姬让唐军快速的疏散百姓,让他们协助百姓分别向光州、荆州、庐州撤退。
如果泄洪,下面的洪、吉二州都会被淹。
五日后,雨水不但没有停的意思,还下的更大了,寰姬让人通知薛董麟,他们要撤走了。
薛董麟知道自己在做也是徒劳,看着自己坚持守护的堤坝,牵着夫人上了马车。
唐军们护送着他们和两州的百姓离开,十天时间实在是太短了。
上游泄洪了,他们因为道路泥泞,马车陷在了路上。
撤退的百姓越来越多,他们只能跟随着人流,徒步前进,好在这里已经是安全地区了。
王玉阳在荆州坐镇,泄洪是一点点泄的,所以下游的水位也是缓缓上升的。
下游的水位开始上涨,各处的疏散速度更是加快了。
有些地方唐军已经开始用上了小船,水军在船上寻找着活着的百姓。
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屋,此时在欲州的前知府急得团团转,朝廷很显然比他们预想的更快知道了丐州的情况。
因为黄河泛滥,他们的消息也因此闭塞了。
朝廷的御史已经下来查了,他们想着把这事栽赃陷害在别人头上。
首选当然就是薛董麟,薛董麟知道的最多,绝对不能留了。只要他一死,那么贪污河工的案子就消失匿迹了。至于百姓的死伤,就说是他坚持要加固堤坝,导致百姓没有提早疏散就可以了。
寰姬:“你们都是大唐的精英,大唐培养你们,在人力物力上都花费巨大,我希望在救人的同时能先保证自己的安全。”
唐军一千人一小队的出发了,每队里面都配备了两名随行医者。
由于医务小队人数有限,寰姬征用了荆州内外的所有行医之人。
唐军这边出发了,寰姬一行也快马加鞭的赶去了丐州城。
薛董麟带着人依然在坚持加固河堤,他的坚持让丐州百姓有更多的时间逃命。
寰姬去到河堤上就看到了,很多人在往河堤上堆积沙袋。
这些人全数人都脏兮兮的,两眼通红,根本分不出谁是衙役,谁是百姓。
薛福找了好半天都没有找到薛董麟夫妻,还是薛夫人先看到了他。
薛夫人看到薛福先是一愣,赶忙喊道:“是薛福吗?宝哥儿呢?”她中年生子,丈夫和百姓固然重要,但是儿子更为重要。
薛福看到老爷夫人,直接跑了过去跪下道:“少爷没事,夫人放心。”
薛董麟也松了口气,这才看到跟在后面过来的一行官员。
他们身穿官服,只有前面几人身穿的是便服,但是不难看出他们全是官员。
最为明显的就是最前面的那个妇人。
薛董麟问道:“他们是何人?”
薛福赶忙答道:“老爷莫要担心,他们是御史大人的人,少爷已经被送往京师了。”
薛董麟心中有些疑惑,他没有问证据的事,直接上前问道:“在下丐州长史,请问几位如何称呼?”
寰姬已经让身后的兵士去帮忙搭高河堤了,这会她身边就几人跟随。
寰姬答道:“我乃陛下亲封的巡查御史,此次南下是来巡视河堤的,恰巧遇到这事,薛大人竟可放心。”
薛福蒙了,这不是御史夫人吗?听她语气她好像才是御史?那那名好看的男子又是何人?
薛福为人正义,性格虽然直爽,但凡遇事还算谨慎,不会轻易的相信他人,许诺的事他豁出性命都会办到。
这也是薛董麟在关键时刻把儿子和证据都交给他的原因,薛董麟看薛福的表情就知道,薛福被骗了。
寰姬笑道:“薛大人不用担心,您儿子我已经让人送回京师了,这是京师那边给您的信件。”寰姬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抱着的信件。
薛董麟伸出手,刚要接过信件,就停住了,他看了自己满手的泥,又收了回去。
他一身湿乎乎的,满手都是泥,要是弄脏了信,错过了什么就不好办了。
薛夫人见状赶忙从怀里拿了手帕递给了薛大人,又从一旁接过了丫鬟手中的油纸伞,给薛董麟遮雨。
薛董麟这才不好意思的结果信,打开了油纸,看到信封时,手抖了一下,竟然是堂弟的笔记。
信是薛董伟写的,内容不短,但是都是废话。
薛董伟先说了薛董麟一顿,说他出了这么大的事竟然都不和家里说一声,说他没有拿他们当家人。一片废话长长的书信说的薛董麟心里暖洋洋的,最后还说宝儿已经在回京师的路上了,让他们夫妻放心。最后还加了一句,明显墨迹是后加上去的。‘至于你面前的这个女人,是陛下钦点的,和我乃莫逆之交,是可靠之人。但凡有事听她的一准没错,切记不可得罪于她’。
薛董麟看完信,把信折好,拿油纸包上揣到怀里,这才抬头打量眼前的这个妇人。
薛董麟实在是想不起来朝廷哪里来的女官,但是依然行礼道:“下官薛长史叩见御史大人。”
薛福见状松了口气,他生怕自己一时的冲动所托非人,当时他是看到青州府衙的旗帜,打听之后才决定相信这个巡查御史的。
薛夫人也要叩拜,被寰姬拦下了。
寰姬说道:“此刻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大人还是和我好好说说这河堤上的情况,也好商讨一下后面的事情。我已经和荆州那边的人相约,十日为期,如果雨还不停,就会陆续泄洪,那边可不敢在憋水了。”寰姬后面的话即使不说,他们也知道是什么意思。
薛董麟感谢道:“我就说,这雨水如此的多,怎么河水反而没有上涨的趋势,原来是御史大人的相助啊。”
寰姬又一次的让他不必客气,薛董麟实在是不知道这女人是谁,心中埋怨堂弟也不写的清楚一些。
等他们商议后,还是按照原来计划的,继续疏散百姓,河堤这边继续巩固河堤。如果五日后雨水不停,他们就要全数撤退了。
寰姬让唐军快速的疏散百姓,让他们协助百姓分别向光州、荆州、庐州撤退。
如果泄洪,下面的洪、吉二州都会被淹。
五日后,雨水不但没有停的意思,还下的更大了,寰姬让人通知薛董麟,他们要撤走了。
薛董麟知道自己在做也是徒劳,看着自己坚持守护的堤坝,牵着夫人上了马车。
唐军们护送着他们和两州的百姓离开,十天时间实在是太短了。
上游泄洪了,他们因为道路泥泞,马车陷在了路上。
撤退的百姓越来越多,他们只能跟随着人流,徒步前进,好在这里已经是安全地区了。
王玉阳在荆州坐镇,泄洪是一点点泄的,所以下游的水位也是缓缓上升的。
下游的水位开始上涨,各处的疏散速度更是加快了。
有些地方唐军已经开始用上了小船,水军在船上寻找着活着的百姓。
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屋,此时在欲州的前知府急得团团转,朝廷很显然比他们预想的更快知道了丐州的情况。
因为黄河泛滥,他们的消息也因此闭塞了。
朝廷的御史已经下来查了,他们想着把这事栽赃陷害在别人头上。
首选当然就是薛董麟,薛董麟知道的最多,绝对不能留了。只要他一死,那么贪污河工的案子就消失匿迹了。至于百姓的死伤,就说是他坚持要加固堤坝,导致百姓没有提早疏散就可以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