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642 第1724章 和母亲的对话
- 1643 第1725章 着急的吉哈诺
- 1644 第1726章 凯瑟琳王后的决断
- 1645 第1727章 格致院奇奇怪怪的东西
- 1646 第1728章 无数大学生的心里阴影。祝书友们端午节快乐!
- 1647 第1729章 命名与敏儿的直觉
- 1648 第1730章 大明也要准备起来了
- 1649 第1731章 儿子要走了很伤心
- 1650 第1732章 夺回我们的财富
- 1651 第1733章 海盗们
- 1652 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继迁
- 1653 第1735章 发现海盗船
- 1654 第1736章 留下成功号
- 1655 第1737章 索科特拉岛大海战
- 1656 第1738章 出人预料的变化
- 1657 第1739章 伟大的航行
- 1658 第1740章 伟大的航行(二)
- 1659 第1741章 伟大的航行——终于验证
- 1660 第1742章 赏赐与求赏
- 1661 第1743章 神秘的汉人
- 1662 第1744章 已经被遗忘的人
- 1663 第1745章 他老婆也不一般呐
- 1664 第1746章 一条通道
- 1665 第1747章 答应索菲亚与陛下的密旨
- 1666 第1748章 见面商谈
- 1667 第1749章 如何劝说阿方索同意水师助战
- 1668 第1750章 奥斯曼人要来了
- 1669 第1751章 奥斯曼皇帝的想法与文坻的应对
- 1670 第1752章 炮灰
- 1671 第1753章 一个人的日记——面对奥斯曼帝国的海军
- 1672 第1754章 一个人的日记——不用攻城
- 1673 第1755章 开罗——潜入
- 1674 第1756章 开罗——‘说服’他们
- 1675 第1757章 开罗——偷袭
- 1676 第1758章 开罗——驱赶出城
- 1677 第1759章 开罗——为什么
- 1678 第1760章 开罗——自称国君
- 1679 第1761章 苏伊士截杀
- 1680 第1762章 与未婚妻同船
- 1681 第1763章 现代科学体系的建立
- 1682 第1764章 做好迎接汹涌议论的准备
- 1683 第1765章 允熥与文坻的对话
- 1684 第1766章 气数已尽
- 1685 第1767章 为什么要攻打埃及
- 1686 第1768章 继续解释为什么攻打埃及
- 1687 第1769章 李莎儿的请求
- 1688 第1770章 高兴的利奥诺尔
- 1689 第1771章 提前放出风声
- 1690 第1772章 最终定论
- 1691 第1773章 对昆仑奴的缘故与文坻一二三事
- 1692 第1774章 文坻第二事——三浦友臻
- 1693 第1775章 文坻第三事——张碳的任命
- 1694 第1776章 解释二三事
- 1695 第1777章 第四件事与李泰元求见
- 1696 第1778章 竟然有人在研究水火之力
- 1697 第1779章 格致院视察——惊讶的张学熙
- 1698 第1780章 格致院视察——对张学熙的赏赐
- 1699 第1781章 格致院视察——激动的文垣与谈论引力
- 1700 第1782章 格致院视察——万有引力定律
- 1701 第1783章 格致院视察——为女儿高兴与长相
- 1702 第1784章 工业时代——捣毁机器运动
- 1703 第1785章 工业时代——工人的待遇
- 1704 第1786章 工业时代——文垣的意见
- 1705 第1787章 工业时代——工会
- 1706 第1788章 工业时代——法典
- 1707 第1789章 工业时代——文垣的争论与差事
- 1708 第1790章 工业时代——富裕人口做什么
- 1709 第1791章 再次设立市舶司与另外两件事
- 1710 第1792章 敏儿的选择
- 1711 第1793章 选定张学熙
- 1712 第1794章 姐弟感情与插曲
- 1713 第1795章 文垣的太子妃
- 1714 第1796章 又有进展
- 1715 第1797章 强调科学的重要与倒数第二次改革
- 1716 第1798章 蒸汽机车与再观察
- 1717 第1799章 文垣的北巡
- 1718 第1800章 护卫统领与拜见朱榑
- 1719 第1801章 天下佛教大会
- 1720 第1802章 宗教婚礼与留亲
- 1721 第1803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汉洲局势
- 1722 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为晚辈
- 1723 第1805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印度的用处
- 1724 第1806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贤彩
- 1725 第1807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推恩西南
- 1726 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与山海关往事
- 1727 第1809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关东
- 1728 第1810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大事需要三代人
- 1729 第1811章 新的轨道列车
- 1730 第1812章 与商人共天下?
- 1731 第1813章 统治阶级
- 1732 第1814章 东方的资本主义
- 1733 第1815章 最后的嘱托
- 1734 第1816章 大结局(上)
- 1735 第1817章 大结局
- 1736 后记
- 1737 番外1:四百年后的世界
- 1738 番外2:允熥的疑惑
- 1739 番外3:分封制的变化
- 1740 番外4:分封制的变化二
- 1741 番外5:分封制的变化三
- 1742 番外6:体育课的重要性
- 1743 番外7:帝国最黑暗的年代
- 1744 番外8:曾经十分悲惨的
- 1745 番外10:挑刺的报纸
- 1746 番外11:帝国政治制度——缩水的皇帝与养老的议会
- 1747 番外12:政府、政党与辩论
- 1748 番外13:大辩论上
- 1749 番外14:大辩论下
- 1750 番外17:新来的朝鲜同学
- 1751 番外18:一分两半的拂菻
- 1752 番外19:奇怪的问话
- 1753 番外20:祭拜长陵
- 1754 番外21:祭祀与许愿
- 1755 番外22:女朋友与警察
- 1756 番外23:我说了真话你也不会相信的
- 1757 番外24:开始新的生活
- 1758 新书《大唐的旗帜》已发
- 1759 为本书中的不当言论道歉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继迁
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继迁
“殿下,您这么早就起床了?”在大明南洋舰队印度洋分舰队(为攻打埃及专门设立的)旗舰成功号上,舰队总指挥官,加副将衔的李继迁走上甲板,见到站在舰桥旁的一人愣了一下,随后走过去轻声问道。
“这里也没有外人,不必用‘殿下’这样正式的词叫我,就算不敢直呼我的名字,叫我七郎或者公子也成。”听到说话声的文坻转过头来,笑着说道。
“那我就托大,叫你一声七郎。”李继迁也不是谨小慎微的人,而且此时他们身旁十步之内都没有人,也就爽朗的说了新的称呼。
“这才对。”文坻又笑道:“你是我舅舅,唯一的亲舅舅,听你叫我殿下怪别扭的,这样叫最好。”
又道:“因凌晨时的骚扰被惊醒了,之后就睡不着了,在床上翻来覆去躺了半个时辰还是睡不着,干脆起床。正好还可以看看日出。舅舅,你瞧,这日出多美。”文坻指着东面的太阳说道。
“确实很美。”李继迁说道。不过他从当海盗的时候起就已经不知道在海上看过多少次日出了,早就已经麻木。不过看着这刚刚越出海面的太阳,李继迁心思一动忽然想到什么,出言道:“七郎,你有没有觉得,每天日出的时间越来越晚了?”
“每天日出的时间越来越晚了?”文坻摇摇头:“我没这样觉得。咱们靠陆购买粮食菜蔬什么的时候,见到的时间不也没问题?”
“七郎,不是这话。世界各地的时间都是根据太阳升起、落下来定的,这里的太阳既然此时升起,那此时就是这里的卯时初,陆地上的时间当然不会与海上的时间有区别。”
“那你是什么意思?”文坻没听懂李继迁要说什么。
“就是,怎么说,现在,此时,太阳升起,但在中原,太阳早已升起了?”
“这怎么会?”文坻惊讶的说道。
“如果按照格致院的思澄堂提出的理论,脚下的大地是一个球,那太阳照射到每一寸土地的时间必定不一样,有的地方太阳升起来的早,有的地方太阳升起来的晚。”李继迁道。
“脚下的大地是一个球体?”文坻更加惊讶。允熥让思澄堂等人提出这个假说的时候是建业五年,被朝堂上许多人议论也是在那一年,当时文坻才出生一年多,根本不可能知道。等他年纪大些了,又很少有人提起这个假说了,所以文坻竟然没听说过。
“这是格致院主簿思澄堂说的,据说最早是拂菻一个人提出的。不过至今没有被验证,所以不知真假,现下只是假说。”李继迁解释道。
“这不会是真的。”文坻拒绝承认。
“应该不是真的。”李继迁也这样认为,赞同道。
“算了,不说这个了。”文坻说起别的。“舅舅,这段时日,每天都有海盗来骚扰咱们,这些海盗为何会这样做?咱们这支船队如此醒目,海盗船远远的就能见到,他们明知不可能抢到什么东西,甚至还有丧命的可能,为什么还要来骚扰?”
“这一定是奥斯曼国或马穆鲁克国的计策。”李继迁马上回答:“奥斯曼国不愿大明占领埃及,马穆鲁克更加不会愿意。他们为了延缓大军抵达埃及的时间,所以雇佣海盗来骚扰我军。”
“而且,他们或许还怀着疲兵之想。日夜不停的派出海盗骚扰,使得大明的将士不能好好休息,比平常更加疲惫,不仅能延缓行船速度,也为伏击舰队做准备。”
“伏击舰队?舅舅,你是说奥斯曼国或马穆鲁克国想要伏击我军舰队?”文坻追问道。
“定是如此。”提起本行,李继迁对自己的判断信心十足。
“那他们会在何处伏击?如何应对?”文坻又道。
“如果我所料不错,应当是亚丁湾与红海交接之地。”李继迁掏出纸笔,简略的画了一个大食海地图,指着亚丁湾与红海交界的地方说道:“据曾往来此处的商人,以及现下在船上的领航之人说,此处虽然有水路相连,但水道极窄,最宽处不过五六十里,最窄处才四十余里。而且海峡中还有岛屿,将整座海峡分为两半,其中一半仅有五六里宽,另一半虽然更宽些,但水下多暗礁,难以行船。”
“敌军必定会有对这一片海情十分熟悉之人领航、指挥,能够充分利用复杂的海情伏击我军。”
“那如何应对?”听了李继迁的一番话,文坻有些担心。
“殿下放心。虽然我军对海情不如敌军熟悉,但也有人曾驾船路过这里,知晓安全的航道;水师的将士们都是久经战阵之人,将领也都经验丰富,面对敌军不会慌张,我军火炮又必定比敌军更好,就算敌军船只众多也未必是我军的对手。而且水路狭窄对敌军也是一样,他们也无法一次投入太多船只围攻我军战船,此战必定不会败。”李继迁信心十足的说道。
文坻并没有完全相信他的话,但他总知道这个时候不能打击他,装出信心十足的样子说道:“既然舅舅这样说,我就放心了。”
“这里也没有外人,不必用‘殿下’这样正式的词叫我,就算不敢直呼我的名字,叫我七郎或者公子也成。”听到说话声的文坻转过头来,笑着说道。
“那我就托大,叫你一声七郎。”李继迁也不是谨小慎微的人,而且此时他们身旁十步之内都没有人,也就爽朗的说了新的称呼。
“这才对。”文坻又笑道:“你是我舅舅,唯一的亲舅舅,听你叫我殿下怪别扭的,这样叫最好。”
又道:“因凌晨时的骚扰被惊醒了,之后就睡不着了,在床上翻来覆去躺了半个时辰还是睡不着,干脆起床。正好还可以看看日出。舅舅,你瞧,这日出多美。”文坻指着东面的太阳说道。
“确实很美。”李继迁说道。不过他从当海盗的时候起就已经不知道在海上看过多少次日出了,早就已经麻木。不过看着这刚刚越出海面的太阳,李继迁心思一动忽然想到什么,出言道:“七郎,你有没有觉得,每天日出的时间越来越晚了?”
“每天日出的时间越来越晚了?”文坻摇摇头:“我没这样觉得。咱们靠陆购买粮食菜蔬什么的时候,见到的时间不也没问题?”
“七郎,不是这话。世界各地的时间都是根据太阳升起、落下来定的,这里的太阳既然此时升起,那此时就是这里的卯时初,陆地上的时间当然不会与海上的时间有区别。”
“那你是什么意思?”文坻没听懂李继迁要说什么。
“就是,怎么说,现在,此时,太阳升起,但在中原,太阳早已升起了?”
“这怎么会?”文坻惊讶的说道。
“如果按照格致院的思澄堂提出的理论,脚下的大地是一个球,那太阳照射到每一寸土地的时间必定不一样,有的地方太阳升起来的早,有的地方太阳升起来的晚。”李继迁道。
“脚下的大地是一个球体?”文坻更加惊讶。允熥让思澄堂等人提出这个假说的时候是建业五年,被朝堂上许多人议论也是在那一年,当时文坻才出生一年多,根本不可能知道。等他年纪大些了,又很少有人提起这个假说了,所以文坻竟然没听说过。
“这是格致院主簿思澄堂说的,据说最早是拂菻一个人提出的。不过至今没有被验证,所以不知真假,现下只是假说。”李继迁解释道。
“这不会是真的。”文坻拒绝承认。
“应该不是真的。”李继迁也这样认为,赞同道。
“算了,不说这个了。”文坻说起别的。“舅舅,这段时日,每天都有海盗来骚扰咱们,这些海盗为何会这样做?咱们这支船队如此醒目,海盗船远远的就能见到,他们明知不可能抢到什么东西,甚至还有丧命的可能,为什么还要来骚扰?”
“这一定是奥斯曼国或马穆鲁克国的计策。”李继迁马上回答:“奥斯曼国不愿大明占领埃及,马穆鲁克更加不会愿意。他们为了延缓大军抵达埃及的时间,所以雇佣海盗来骚扰我军。”
“而且,他们或许还怀着疲兵之想。日夜不停的派出海盗骚扰,使得大明的将士不能好好休息,比平常更加疲惫,不仅能延缓行船速度,也为伏击舰队做准备。”
“伏击舰队?舅舅,你是说奥斯曼国或马穆鲁克国想要伏击我军舰队?”文坻追问道。
“定是如此。”提起本行,李继迁对自己的判断信心十足。
“那他们会在何处伏击?如何应对?”文坻又道。
“如果我所料不错,应当是亚丁湾与红海交接之地。”李继迁掏出纸笔,简略的画了一个大食海地图,指着亚丁湾与红海交界的地方说道:“据曾往来此处的商人,以及现下在船上的领航之人说,此处虽然有水路相连,但水道极窄,最宽处不过五六十里,最窄处才四十余里。而且海峡中还有岛屿,将整座海峡分为两半,其中一半仅有五六里宽,另一半虽然更宽些,但水下多暗礁,难以行船。”
“敌军必定会有对这一片海情十分熟悉之人领航、指挥,能够充分利用复杂的海情伏击我军。”
“那如何应对?”听了李继迁的一番话,文坻有些担心。
“殿下放心。虽然我军对海情不如敌军熟悉,但也有人曾驾船路过这里,知晓安全的航道;水师的将士们都是久经战阵之人,将领也都经验丰富,面对敌军不会慌张,我军火炮又必定比敌军更好,就算敌军船只众多也未必是我军的对手。而且水路狭窄对敌军也是一样,他们也无法一次投入太多船只围攻我军战船,此战必定不会败。”李继迁信心十足的说道。
文坻并没有完全相信他的话,但他总知道这个时候不能打击他,装出信心十足的样子说道:“既然舅舅这样说,我就放心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