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2 第12章 稳如谢安
- 13 第13章 游刃有余
- 14 第14章 善解人意如此,夫复何求
- 15 第15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 16 第16章 超级加倍
- 17 第17章 挑战者直接撞枪口(今天六千字,拆两更,晚上还有)
- 18 第18章 轻松过关
- 19 第19章 干就完了
- 20 第20章 人在江湖飘,难免被树典型
- 21 第21章 求着哥拿奖
- 22 第22章 每个人都演着并非自己所选的剧本(六千字大章)
- 23 第23章 与旧的自己划清界限
- 24 第24章 投资就是投人
- 25 第25章 就拿这点小钱考验同学
- 26 第26章 曾经真的以为人生就这样了
- 27 第27章 迎接大学生活
- 28 第28章 吾不如张良萧何韩信
- 29 第29章 还真有来撞枪口的
- 30 第29章 大公司之患不在颛臾
- 31 第30章 人生是一场长跑
- 32 第31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 33 第32章 哥白让你们半个月证据搜集时间都不怕
- 34 第33章 我是证据不足,但对方自愿认栽我有什么办法
- 35 第34章 穷要张狂富要稳
- 36 第35章 高光时刻
- 37 第36章 人与人的差距,有时候比人与狗都大
- 38 第37章 重生者的独门士气BUFF
- 39 第38章 顾辙的人生规划(划掉,改成意淫)
- 40 第39章 千头万绪
- 41 第40章 一气呵成(五千字大章)
- 42 第41章 多赚哪有不赔爽
- 43 第42章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价值
- 44 第43章 顾哥也不是无所不能的
- 45 第44章 质疑:顾辙这种成绩都能拿奖学金?
- 46 第45章 大一新生都有新闻发布会的待遇
- 47 第46章 连搞几个大新闻
- 48 第47章 爱登不登,哥不关心
- 49 第48章 请大家不要围观
- 50 第49章 顾哥的每一步,都是有后招组合拳的
- 51 第50章 人间清醒:我们能被妹子倒追,是因为我们站在顾哥旁边
- 52 第51章 细节暖人心
- 53 第52章 泽国江山入阵图
- 54 第53章 搞互联网的本事没有,但借机薅羊毛的胆子还是有的,而且很大
- 55 第54章 就当是积点德了
- 56 第55章 还没开打对面就中计了
- 57 第56章 你以为是腰斩,其实是一刀砍到脚脖子
- 58 第57章 漫天要价
- 59 第58章 这么抠抠缩缩你打发谁呢
- 60 第59章 人是悬挂在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 61 第60章 你们女儿自愿跟我的
- 62 第1章 没想到你藏得那么深
- 63 第2章 顾辙的冰山一角
- 64 第3章 躬身入局,再谈公信力
- 65 第4章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 66 第5章 该来的终于来了
- 67 第6章 熔喷布口罩
- 68 第7章 聚丙烯都能缺货?你开玩笑吧
- 69 第8章 你陈某人的问题还需要证据?
- 70 第9章 我们没有研究数据,是因为我们没有对照组
- 71 第10章 PPT战神
- 72 第11章 你想知道什么问我不是更快么?看什么新闻啊
- 73 第12章 君子之装淡如水
- 74 第13章 吹牛逼当神棍当然不用讲证据
- 75 第14章 有条不紊
- 76 第15章 筹建工厂(三更)
- 77 第16章 周公吐哺
- 78 第17章 似乎把事情想简单了
- 79 第18章 无心插柳
- 80 第19章 我不知道什么才算大事
- 81 第20章 淘宝上线
- 82 第21章 初创平台永恒的痛:先有店还是先有客
- 83 第22章 跟着XX混,三天饿九顿
- 84 第23章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 85 第24章 你这是非法打折
- 86 第25章 顾辙,你就等着当被告吧!
- 87 第26章 天不生我顾辙,阴谋道万古如长夜
- 88 第27章 反向假冒第一案(《商标法》修法前的不算)
- 89 第28章 干一行灭一行
- 90 第29章 学校求你别退学
- 91 第30章 小鱼小虾没有筹码
- 92 第31章 余波都是海啸级别的
- 93 第32章 胜利者的朋友数不清
- 94 第33章 搞搞清楚到底谁投谁
- 95 第34章 不管比什么都是碾压
- 96 第35章 当日说法的威力
- 97 第36章 掏钱总是那么令人痛苦
- 98 第37章 先赚个一千万,我说的是美元
- 99 第38章 几百万美元怎么花还用请示我吗,不知道我正忙着选课吗
- 100 第39章 一盘为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大棋
- 101 第40章 一切为了石墨烯(五千字大章)
- 102 第41章 因为你单身,所以你加班
- 103 第42章 三百五十万买个不用低头弯腰
- 104 第43章 小学数学还用你来教
- 105 第44章 既然不承担风险,就别指望收益率
- 106 第45章 你可以对我顾辙没信心,但你不能对科学没信心
- 107 第46章 对手终于想到该打价格战了
- 108 第47章 哥不陪你玩了
- 109 第48章 扮猪吃虎的时间窗口不多了
- 110 第49章 小庙难容大神
- 111 第50章 跟着我才有机会一起释放生产力
- 112 第51章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 113 第52章 处于成败叠加态的顾辙
- 114 第53章 都是他们自找的
- 115 第54章 顾老板什么都好,就是太直男
- 116 第55章 码农:连夜实现顾总需求
- 117 第56章 让真相飞一会儿
- 118 第57章 形势逆转
- 119 第58章 哭也算时间哦
- 120 第59章 新开一坑
- 121 第60章 哥布的局,你们看不懂是正常的
- 122 第61章 没人能完全懂顾辙
- 123 第62章 格局小了
- 124 第63章 怎么还没人来侵权啊
- 125 第64章 一年翻倍和一年翻十倍
- 126 第65章 极限烧脑
- 127 第66章 2004年的第一场雪
- 128 第67章 早点想明白多好呢,挣扎只会让人更痛苦
- 129 第68章 这逻辑水平连入门级码农都不如
- 130 第69章 不花成本阴死人,才算真本事
- 131 第70章 图穷匕见
- 132 第71章 舔狗不得HOUSE
- 133 第72章 我不是来跟大家讨价还价的,我只是通知你们
- 134 第73章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 135 第74章 一人得道,仙及鸡犬
- 136 第75章 狂飙到尾灯都看不见了
- 137 第76章 像您这么高风亮节不爱听拍马屁的人,世上又能有多少
- 138 第77章 天才总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坚持
- 139 第78章 入学斯坦福
- 140 第79章 管他什么获奖者,先搅黄就对了
- 141 第80章 马老板哪有我洒脱
- 142 第81章 只能帮你到这一步了
- 143 第82章 先赚他几个亿,再拿个诺贝尔
- 144 第83章 如爱因斯坦故事
- 145 第84章 大结局
- 146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22章 每个人都演着并非自己所选的剧本(六千字大章)
第22章 每个人都演着并非自己所选的剧本(六千字大章)
高中生之间的逼酒扯皮,毕竟没有商界谈合同那么较真。
顾辙三杯下肚之后,剩下一整瓶可以边吃菜边慢慢喝,也就算搪塞过去了。
同桌们很快把注意力转向了顾辙的迟到原因。
他没想显摆,但被问到了,再藏着掖着反而矫情,就大大方方说了。
那几个家伙立刻就惊了。其中一个跟顾辙同寝室的瘦小男生,名叫姜军,忍不住一惊一乍:
“我靠,你行啊,居然进竺可桢学院了?那起码是东海大学前3%了吧,以后保研、留学的机会估计不少吧。”
他嗓门很大,整个包厢都听见了。
好在顾辙知道他并不是故意拉仇恨的,只是喝多了。
谁让两人平时关系不错呢。姜军体育极差,学习成绩也跟顾辙开挂之前差不多,所以有点同病相怜。
顾辙正要谦虚几句,一旁的徐嵩先怼了姜军一句:“要不说你消息不灵通!我们早料到阿辙能进竺院了。至于以后留学的概率,还用你来猜?
今天阿辙跟人谈的就这事儿,人家给的奖学金都带服务期协议的,特地约定了以后如果交流出国、毕业后要回来。要不是真打算让他出国,人家费这个劲干嘛?”
“真的假的?那不等于提前三四年就锁定出国了么?”
这一下,包厢里整整三桌同学,全把耳朵竖起来了,连隔壁都惊动了。
原本以顾辙的成绩,他也就全班第五而已,并不算同学们关注的焦点。
闹了这一出插曲后,大家对他的羡慕,已经超过了班上那俩复旦生。前面只剩去清华的程颖和去北大的韩坤,依然暂时盘踞鄙视链的顶端。
顾辙连忙解释:“大家别损我了,协议条款嘛,本来就是求全,不代表什么的。如果进大学后表现差,还是随时会取消的。”
这种无效解释,显然只会招来更多讨伐:
“少来!假谦虚,有那么好机会你肯放羊?谁不知道你最喜欢暗搓搓努力了。”
“就是,我可以作证,我看到过顾辙好几次了,月考之前说自己没复习、这次完了,其实偷偷复习比谁都狠!”
顾辙百口莫辩,只好一边吃菜,一边又被拱火灌下去半瓶红酒,喝得他都有点上头了。
好在大家的“仇恨值”也散了,讨论的话题渐渐奔放,从学业扩散到聊游戏聊世界杯聊女人八卦,顾辙的压力总算降低不少。
不过,或许是大家都渐渐喝多了吧,喧闹之间,一些录取结果不太好、心事比较重的同学,渐渐情绪失控。
同桌另一个女生,忽然伏案大哭起来,还碰翻了几个杯碗,摔碎在地。
“哎,碎碎平安碎碎平安,小心手,快让服务员扫了就好。”几个喝得少的同学,很有责任心地张罗收拾。
最热心的林静静,还过去安慰她。
顾辙听到哭声,也有些懵逼。他对那女生印象不深,只知道叫胡梓君,长得很普通、家境也普通、没什么存在感。
听其他同学窃窃私语,他才知道胡梓君今年考了627,居然也填东海大学,结果比投档线低5分,还不服从分配,直接滑档到二本去了。
“这也太冒险了,627她怎么敢的?就算很多人怕调剂学农,但这分数也太小看东海大学了。”搞清楚因果后,顾辙忍不住跟旁边的陆探幽如是轻声惋惜。
他心中也有些奇怪,因为前世不记得胡梓君有闹过这一出,莫非又是蝴蝶效应?
然而,酒桌上全程轻松自在的陆探幽,此刻脸色却变得有些难看,对顾辙的话似乎并不认同。
顾辙看到妹子冰冷的表情,酒意顿时醒了几成,连忙委婉地哄她:“怎么了?怎么忽然连你也不高兴了?你的分数不是刚好充分利用了嘛?”
陆探幽深呼吸了一口,把音量压到最低:
“我是那么自私的人吗?我为别人难受不行吗?你还好意思问,肯定是你填志愿太高调,害得胡梓君冒险跟风。你惹的事你自己搞定,快把她劝好了、别扫大家的兴。”
顾辙直接懵逼了:“这关我什么事?”
陆探幽柳眉一竖:“静静早看出来了,胡梓君可能暗恋你,你真是涨本事呢。”
顾辙差点儿一口酒喷出来。
天地良心,这事儿他真不知道,前世也不知道,他对那胡梓君也绝无半点想法。
高中三年,他心思全在陆探幽身上。毕竟有家境美貌气质交情全面碾压的美女存在,谁会注意到一个小透明啊。
不过仔细一想倒是说得通,要不是对方平平无奇,也不至于暗暗单恋顾辙呢。
顾辙没开挂之前,给人的印象只是成绩不错、个子高大、老实沉稳,别的毫无优点。脸也不算帅,身材也不好,家里也没钱。
顾辙很快冷静下来,他知道陆探幽吃醋了,但又没立场吃醋,毕竟俩人还没确定关系。
陆探幽说“静静早看出她暗恋你”,估计也是“无中生友”的粉饰之言。明明是她自己早就看出来了,但不好意思,就说是闺蜜看出来的。
顾辙飞速想了想,当机立断地说:“幽幽,不管你信不信,我保证,我是真不知道这事儿,说不定这就是静静瞎猜的。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你觉得她是因为我,我就去把这事儿处理干净,好好劝她鼓起信心。”
顾辙说得非常有担当,先强调自己确实不知情、也绝对不会玩什么“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渣男把戏。
而是在顾全对方面子的前提下,低调、明确地拒绝,让对方积极迎接新生活。
最后还隐藏了一层潜台词:他做这一切,是为了陆探幽。
陆探幽心思细腻,稍一琢磨就体会到了,于是扭过脸去:“你跟我汇报什么!爱干啥干啥!”
“明白。”
说罢,顾辙拿起酒杯,大大方方走到胡梓君面前,陪对方喝一杯。
胡梓君果然没拒绝,惴惴地把酒喝了,带着哭腔低声说:“以后我就是二本生了,大家渐渐就不会跟我联系了吧。”
顾辙轻拍对方肩膀,低声而诚恳地开导:“怎么可能,都什么年代了,交朋友还看学历那也太功利了,简直侮辱了朋友二字?对了,你读什么专业?”
胡梓君稍稍好受了些:“东海工大,法学。”
看得出来,她是典型的挑城市不挑学校。宁可滑档到省城的二本,也不去外省的211。
顾辙一愣:“工大不是一本么?那可以啊。”
胡梓君:“有些专业是二本,尤其那几个新设的文科。”
顾辙揉了揉太阳穴,把话往回圆:“那也很有希望嘛,这几年省里对工大很重视很投入,每年都有二本专业升级成一本。
等将来毕业求职,说不定你们院已经一本了。时代不一样了,学历只是一块起步阶段的敲门砖,不用太担心的。就算想考研,后续四年努努力,重新考个更好的不就行了。”
胡梓君默默想了一会儿:“真的?但是,第一学历还是很重要的吧,听说不少单位还是要挑第一学历,考研翻身的都不认。”
“怎么可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啊。”顾辙说着,推了推眼镜,便于洋洋洒洒指点江山,
“你这么想,80年代的时候,学历比90年代重要多少?90年代比现在又重要多少?历史的宏观规律,就是时代越发展、信息和数据的技术越发达,越便于全面评估一个人。
传统时代,记录和读取人履历的技术媒介太落后,所以我们需要把对一个人的评价尽量压缩,才能做到快速评价,最后就只留下很少几个评判维度。
但这是一种‘有损压缩’,用心理学术语就叫‘刻板印象’,就好比法国人都浪漫、德国人都严谨,研究生都学习能力强
随着技术和社会进度,对人的评价数据的存取越来越便利,社会对人的评估就会越来越全面丰满,给偶尔失误的人翻身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多——
当然,偶尔发挥超常、德不配位的人,重新跌落回来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大,所有人最后都会得到尽量符合他真实能力的社会定位。”
顾辙说得很慢,但胡梓君听得很认真,渐渐地忽然就觉得人生勇气又找回来了一些。
她觉得顾辙说的真的很有道理,把她原本模糊隐约的一些认知,一下子就点透了。这些话绝对不可能是为了安慰人、而临时编造的。
胡梓君忍不住又稀里哗啦掉了一串眼泪,随后拿眼镜布擦了擦,长吁出一口气,诚恳地展颜笑道:
“顾辙,太谢谢了,我一直以为你就是个老实人,文科的道理都不懂,没想到你原来懂这么多,我好受多了。”
而且刚才顾辙的语气和语速很沉稳老练、张弛有度。甚至跟元首式演讲似地,会不经意停顿制造安静、来拉回走神了的旁听者的注意力。
这显然是顾辙前世当了多年律师、练出来的思辨能力和口才。
所以,当顾辙说完后,不光胡梓君,旁边至少有十几个对高考颇感遗憾的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额外找到了几分继续奋斗的动力。
那些填志愿滑档的,也全部自然而然围到了顾辙旁边,接受他的心理疏导。
有些同学甚至忍不住想:要是班主任王雨菲也懂得像顾辙这么恰到好处地安慰激励人心就好了,咱们班最后冲刺阶段的心态,说不定会更健康一些。也不至于一听到老师机械说教就厌烦。
顾辙在育人和用人上的眼界,难道已经比班主任强了么?这不可能吧?这也不是理科生的强项啊!
一时之间,连围着王雨菲敬酒的男生人群,都似乎稀疏了一些,不少同学都不由自主挪过来听顾辙分析。
最后,王雨菲自己都感受到变化了,本来她这种天天跟花蝴蝶似换衣服的女老师,是最受男生追捧的。她心中也不由有些不是滋味。
“顾辙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也就考完之后说说,考前要是说了,我也怕大家泄气”王雨菲便讪讪地跟依然围着她的最后几个男生优等生分说,为自己找台阶。
见王雨菲一改往日的强硬,她旁边几个男优等生立刻受不了了。
考上北大的韩坤立刻脑子一热,非常有男子气概地为美女班主任站台,反驳顾辙道:“顾辙你这话就过了!未来学历重要程度会渐渐下降,这点我承认。
但学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价值是永远不会被取代的,那就是提供一个校友圈子。名校生圈子的人脉资源是烂校能比的么?”
“你闭嘴!说话看不看场合的?这是你添乱的时候么?”
顾辙直接怼了回去,他倒不是对韩坤有意见,而是考都考完了,顾辙这边正在给那些滑档同学安慰鼓劲、心理咨询。韩坤这不是火上浇油么?简直毫无同情心。
韩坤被怼得懵逼了,一时没反应过来。
主要是在他印象里,顾辙也是个典型的“智力优越感人士”,平时对成绩差的人毫无同情心。怎么高考考完后、这家伙忽然就背叛了自己的阵营?
缓了几秒后,韩坤总算回过味来:这家伙凭什么对自己大声?他今天敢嚣张,不就是看在东海大学基础上,又进了竺可桢学院、拿到了邱成桐奖学金么?
这点加成,最多让他的风头暂时压过那俩复旦生,但绝对不至于让他有资格在清北生面前大声!
加上韩坤刚才跟美女班主任喝多了,酒劲上涌,立刻开喷:
“顾辙!你竟然叫我闭嘴?how-dare-you?(你怎么敢的)我也不跟你计较礼貌,你就说我哪句话道理不对!
校友圈不重要吗?我将来的校友圈能量是你的校友圈能比的吗?比嗓门大谁不会啊!”
看韩坤要发飙,作为体育委员的徐嵩仗着自己的力量,连忙过去拉开他:
“韩坤别激动别激动,顾辙是给胡梓君他们心理疏导呢。好好的散伙饭动什么气啊,这一开始就不关你事,吃菜吃菜。”
一旁同样考上清北的程颖,因为女生几乎不用喝酒,所以至今很清醒,也过来劝解:“算了算了,校友圈这种事儿有什么好吹的,大家心里清楚就好。”
顾辙本来也不想得罪成绩更好的同学,但他这人,既然答应了别人要做的事情,就得做好。何况是答应了自己心上人陆探幽。
而且现在也不光是为了开导胡梓君,更是为了其他刚才信任顾辙、听顾辙分析的滑档同学,别让他们留下心理阴影。
顾辙沉稳地示意徐嵩松开韩坤,然后不卑不亢地站在对方面前,眼神毫无闪躲地侃侃而谈:
“韩坤,你那么想讲道理,我们就和和气气说清楚。校友圈这种东西,我还真不期待,当然,我不反对有人期待。
扪心自问,如果你将来的综合实力,能混到贵校校友的前一半,校友圈对你的帮助价值还会那么决定性吗?不会。
这种东西,都是你在圈子里的位置越垫底,你期待圈子平均水准能给你的拉扯就越大。如果你是校友圈最顶尖的存在,那基本上只有你帮扶别人,不用别人帮扶你了。
一个只能以校为荣的人,才会躲在学校的大旗下面蹭好处。一个校以你为荣的人,是要负责冲在最前面、拉高学校上限的——是不是和我刚才说的‘刻板印象’概念很像?
弱者是躲在群体中、蹭刻板印象的好处,强者是直面最前沿的竞争、拉高自己所在群体给外界的整体刻板印象!
有些人即使学历低,但他有心有志做拉高自己所在群体的形象,那他就比那些躲在刻板印象后面吃老本的人高尚!”
韩坤顿时语塞。
他很想反驳,但这时候要是气急败坏,不成了“他想做个吃刻板印象老本的人”么。
顾辙见他闭嘴了,纵横捭阖地转过身来,大手一挥,对着全包厢的同学说:
“趁着今天这个机会,我有几句心里话,送给所有觉得自己没考好的同学——高考如果失误了,这意味着什么?人生失败么?不是!最多只是意味着,你中学阶段没学好。
当然,这还是因为如今的技术和制度限制,高考只能一锤定音,所以要用一考来代替中学六年的努力。未来技术进步了,考核成本控制下去,说不定一次考试都代表不了六年的努力了”
顾辙说到这里,稍微停顿了一下。这些话和他要表达的思想其实关系不大,但作为重生者也是不吐不快。
因为后世的高考确实改革了,随着考试成本下降,有多次考试、取最高加权排名的,那样对于偶然失误的人是一个福音,也能降低单次卷子难易度变化带来的扰动。
大伙儿稍稍花了一点时间,才勉强理解了顾辙的展望,然后他继续往下说:
“即使是现在,高考考砸就意味中学没学好,那么,大家要如何尽量改变命运呢?很简单,我总结出来一个规律,那就是退一步要进两步。
这个社会很公平,一个人做错一次,不可能再做对一次就被人原谅,因为那样的话犯错将变得毫无惩罚性成本,任何人都可以随便犯错、然后轻易改过就行。
所以人类历史的规律,从来都是错一次,至少要对两次来弥补。中学没学好,你大学再努力,毕业去顶级大公司找工作时,你的简历还是可能会直接被人扔进垃圾桶。
但是,你可以换一条求职之路。比如,假设四年后胡梓君想进微软,微软的hr把她的简历扔了,但她可以试试去微软的供应商那儿,那些做外包的小公司,总没那么看重第一学历吧?
只要她做得确实好、展现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最后以金牌外包的身份再进微软,学历还重要么?不重要了。微软的采购会给这个优质供应商背书的!
那么,这一路上,她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是大学四年的辛勤非人努力,再加上毕业后第一份外包供应商工作期间的努力,或许是三年。
与之相比,一个清华计算机系的学生,如果进了大学就鬼混,但因为他的招牌值钱,所以只要别太离谱,也许他大学一毕业就能进微软。
这两个例子的差距,无非是前一个多努力了七年、而后一个在这七年的一开始就放羊了,但最后达到的高度是一样的。
所以,我给所有没考好的同学一句话:你就假设,这次考砸,只是多走了七年人生弯路,并不是完全追不回来了!
或许比你们强的人也会继续努力,那样你一辈子可能都跟别人差七年。如果别人松懈了,你就能慢慢追回来。但如果你现在就不追了,这七年的差距只会变成十年、十五年。
人生是一场无限游戏,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没死就不算下牌桌。所以,任何时候都别停下,但任何时候也都要注意分配体力,别一下子冲太狠、后面要躺几年。
一次摔倒了,也别想着读档重来,你只能爬起来继续跑完。
爱比克泰德说过:我们每个人都登上并非自己所选的舞台,演出并非自己所选的剧本,但我们只能演下去。”
顾辙说完之后,从桌上拿起自己那瓶红酒,对着三桌同学遥敬了一下,仰头一饮而尽。
这些话他也是说痛快了,并非他想说教,而是他前世的真是人生经验,不吐不快。
重生之前的顾辙,也同样算人生赢家,只是赢得没那么彻底。
前世高考的失败,无非就是浪费了他七年时间,但他足够坚韧,最后又从泥淖中一步一个脚印爬回来了。
如今,他也不吝大度一把,能帮到几个同学就帮到几个同学吧。
十几个考得不好、乃至滑档了的考生,个个听得热泪盈眶,忽然就觉得做人动力都变强了不少。
“顾哥,你说得太好了!喝!我们敬你!”
“不就是比别人多走七年嘛,又不是永远没机会追上!你这点喝完就行了,我开瓶新的!”
“老子还年轻呢!大不了拼一把,就当比别人多活七年,追到死总能追回来!”
“我不该考完就扔书的,人生是一场无限游戏啊,活到死学到死!”
一群人围着顾辙抱头痛哭,不经意间,顾辙在同学们之间的威望,已经远超了考上清北的韩坤和班长程颖。
甚至大家觉得连班主任王雨菲,都远不如顾辙会讲人生经验、会鼓舞人心。
顾辙又安慰了大家一会儿,好不容易脱身,回到陆探幽身边坐下,悄咪咪交差:“你让我把那些考砸了的同学安抚好,我做到了。”
陆探幽只觉得心脏怦怦狂跳,顾哥实在是太可靠了,还那么一诺千金。
果然任何时候都可以信任他呢。
顾辙三杯下肚之后,剩下一整瓶可以边吃菜边慢慢喝,也就算搪塞过去了。
同桌们很快把注意力转向了顾辙的迟到原因。
他没想显摆,但被问到了,再藏着掖着反而矫情,就大大方方说了。
那几个家伙立刻就惊了。其中一个跟顾辙同寝室的瘦小男生,名叫姜军,忍不住一惊一乍:
“我靠,你行啊,居然进竺可桢学院了?那起码是东海大学前3%了吧,以后保研、留学的机会估计不少吧。”
他嗓门很大,整个包厢都听见了。
好在顾辙知道他并不是故意拉仇恨的,只是喝多了。
谁让两人平时关系不错呢。姜军体育极差,学习成绩也跟顾辙开挂之前差不多,所以有点同病相怜。
顾辙正要谦虚几句,一旁的徐嵩先怼了姜军一句:“要不说你消息不灵通!我们早料到阿辙能进竺院了。至于以后留学的概率,还用你来猜?
今天阿辙跟人谈的就这事儿,人家给的奖学金都带服务期协议的,特地约定了以后如果交流出国、毕业后要回来。要不是真打算让他出国,人家费这个劲干嘛?”
“真的假的?那不等于提前三四年就锁定出国了么?”
这一下,包厢里整整三桌同学,全把耳朵竖起来了,连隔壁都惊动了。
原本以顾辙的成绩,他也就全班第五而已,并不算同学们关注的焦点。
闹了这一出插曲后,大家对他的羡慕,已经超过了班上那俩复旦生。前面只剩去清华的程颖和去北大的韩坤,依然暂时盘踞鄙视链的顶端。
顾辙连忙解释:“大家别损我了,协议条款嘛,本来就是求全,不代表什么的。如果进大学后表现差,还是随时会取消的。”
这种无效解释,显然只会招来更多讨伐:
“少来!假谦虚,有那么好机会你肯放羊?谁不知道你最喜欢暗搓搓努力了。”
“就是,我可以作证,我看到过顾辙好几次了,月考之前说自己没复习、这次完了,其实偷偷复习比谁都狠!”
顾辙百口莫辩,只好一边吃菜,一边又被拱火灌下去半瓶红酒,喝得他都有点上头了。
好在大家的“仇恨值”也散了,讨论的话题渐渐奔放,从学业扩散到聊游戏聊世界杯聊女人八卦,顾辙的压力总算降低不少。
不过,或许是大家都渐渐喝多了吧,喧闹之间,一些录取结果不太好、心事比较重的同学,渐渐情绪失控。
同桌另一个女生,忽然伏案大哭起来,还碰翻了几个杯碗,摔碎在地。
“哎,碎碎平安碎碎平安,小心手,快让服务员扫了就好。”几个喝得少的同学,很有责任心地张罗收拾。
最热心的林静静,还过去安慰她。
顾辙听到哭声,也有些懵逼。他对那女生印象不深,只知道叫胡梓君,长得很普通、家境也普通、没什么存在感。
听其他同学窃窃私语,他才知道胡梓君今年考了627,居然也填东海大学,结果比投档线低5分,还不服从分配,直接滑档到二本去了。
“这也太冒险了,627她怎么敢的?就算很多人怕调剂学农,但这分数也太小看东海大学了。”搞清楚因果后,顾辙忍不住跟旁边的陆探幽如是轻声惋惜。
他心中也有些奇怪,因为前世不记得胡梓君有闹过这一出,莫非又是蝴蝶效应?
然而,酒桌上全程轻松自在的陆探幽,此刻脸色却变得有些难看,对顾辙的话似乎并不认同。
顾辙看到妹子冰冷的表情,酒意顿时醒了几成,连忙委婉地哄她:“怎么了?怎么忽然连你也不高兴了?你的分数不是刚好充分利用了嘛?”
陆探幽深呼吸了一口,把音量压到最低:
“我是那么自私的人吗?我为别人难受不行吗?你还好意思问,肯定是你填志愿太高调,害得胡梓君冒险跟风。你惹的事你自己搞定,快把她劝好了、别扫大家的兴。”
顾辙直接懵逼了:“这关我什么事?”
陆探幽柳眉一竖:“静静早看出来了,胡梓君可能暗恋你,你真是涨本事呢。”
顾辙差点儿一口酒喷出来。
天地良心,这事儿他真不知道,前世也不知道,他对那胡梓君也绝无半点想法。
高中三年,他心思全在陆探幽身上。毕竟有家境美貌气质交情全面碾压的美女存在,谁会注意到一个小透明啊。
不过仔细一想倒是说得通,要不是对方平平无奇,也不至于暗暗单恋顾辙呢。
顾辙没开挂之前,给人的印象只是成绩不错、个子高大、老实沉稳,别的毫无优点。脸也不算帅,身材也不好,家里也没钱。
顾辙很快冷静下来,他知道陆探幽吃醋了,但又没立场吃醋,毕竟俩人还没确定关系。
陆探幽说“静静早看出她暗恋你”,估计也是“无中生友”的粉饰之言。明明是她自己早就看出来了,但不好意思,就说是闺蜜看出来的。
顾辙飞速想了想,当机立断地说:“幽幽,不管你信不信,我保证,我是真不知道这事儿,说不定这就是静静瞎猜的。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你觉得她是因为我,我就去把这事儿处理干净,好好劝她鼓起信心。”
顾辙说得非常有担当,先强调自己确实不知情、也绝对不会玩什么“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渣男把戏。
而是在顾全对方面子的前提下,低调、明确地拒绝,让对方积极迎接新生活。
最后还隐藏了一层潜台词:他做这一切,是为了陆探幽。
陆探幽心思细腻,稍一琢磨就体会到了,于是扭过脸去:“你跟我汇报什么!爱干啥干啥!”
“明白。”
说罢,顾辙拿起酒杯,大大方方走到胡梓君面前,陪对方喝一杯。
胡梓君果然没拒绝,惴惴地把酒喝了,带着哭腔低声说:“以后我就是二本生了,大家渐渐就不会跟我联系了吧。”
顾辙轻拍对方肩膀,低声而诚恳地开导:“怎么可能,都什么年代了,交朋友还看学历那也太功利了,简直侮辱了朋友二字?对了,你读什么专业?”
胡梓君稍稍好受了些:“东海工大,法学。”
看得出来,她是典型的挑城市不挑学校。宁可滑档到省城的二本,也不去外省的211。
顾辙一愣:“工大不是一本么?那可以啊。”
胡梓君:“有些专业是二本,尤其那几个新设的文科。”
顾辙揉了揉太阳穴,把话往回圆:“那也很有希望嘛,这几年省里对工大很重视很投入,每年都有二本专业升级成一本。
等将来毕业求职,说不定你们院已经一本了。时代不一样了,学历只是一块起步阶段的敲门砖,不用太担心的。就算想考研,后续四年努努力,重新考个更好的不就行了。”
胡梓君默默想了一会儿:“真的?但是,第一学历还是很重要的吧,听说不少单位还是要挑第一学历,考研翻身的都不认。”
“怎么可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啊。”顾辙说着,推了推眼镜,便于洋洋洒洒指点江山,
“你这么想,80年代的时候,学历比90年代重要多少?90年代比现在又重要多少?历史的宏观规律,就是时代越发展、信息和数据的技术越发达,越便于全面评估一个人。
传统时代,记录和读取人履历的技术媒介太落后,所以我们需要把对一个人的评价尽量压缩,才能做到快速评价,最后就只留下很少几个评判维度。
但这是一种‘有损压缩’,用心理学术语就叫‘刻板印象’,就好比法国人都浪漫、德国人都严谨,研究生都学习能力强
随着技术和社会进度,对人的评价数据的存取越来越便利,社会对人的评估就会越来越全面丰满,给偶尔失误的人翻身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多——
当然,偶尔发挥超常、德不配位的人,重新跌落回来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大,所有人最后都会得到尽量符合他真实能力的社会定位。”
顾辙说得很慢,但胡梓君听得很认真,渐渐地忽然就觉得人生勇气又找回来了一些。
她觉得顾辙说的真的很有道理,把她原本模糊隐约的一些认知,一下子就点透了。这些话绝对不可能是为了安慰人、而临时编造的。
胡梓君忍不住又稀里哗啦掉了一串眼泪,随后拿眼镜布擦了擦,长吁出一口气,诚恳地展颜笑道:
“顾辙,太谢谢了,我一直以为你就是个老实人,文科的道理都不懂,没想到你原来懂这么多,我好受多了。”
而且刚才顾辙的语气和语速很沉稳老练、张弛有度。甚至跟元首式演讲似地,会不经意停顿制造安静、来拉回走神了的旁听者的注意力。
这显然是顾辙前世当了多年律师、练出来的思辨能力和口才。
所以,当顾辙说完后,不光胡梓君,旁边至少有十几个对高考颇感遗憾的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额外找到了几分继续奋斗的动力。
那些填志愿滑档的,也全部自然而然围到了顾辙旁边,接受他的心理疏导。
有些同学甚至忍不住想:要是班主任王雨菲也懂得像顾辙这么恰到好处地安慰激励人心就好了,咱们班最后冲刺阶段的心态,说不定会更健康一些。也不至于一听到老师机械说教就厌烦。
顾辙在育人和用人上的眼界,难道已经比班主任强了么?这不可能吧?这也不是理科生的强项啊!
一时之间,连围着王雨菲敬酒的男生人群,都似乎稀疏了一些,不少同学都不由自主挪过来听顾辙分析。
最后,王雨菲自己都感受到变化了,本来她这种天天跟花蝴蝶似换衣服的女老师,是最受男生追捧的。她心中也不由有些不是滋味。
“顾辙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也就考完之后说说,考前要是说了,我也怕大家泄气”王雨菲便讪讪地跟依然围着她的最后几个男生优等生分说,为自己找台阶。
见王雨菲一改往日的强硬,她旁边几个男优等生立刻受不了了。
考上北大的韩坤立刻脑子一热,非常有男子气概地为美女班主任站台,反驳顾辙道:“顾辙你这话就过了!未来学历重要程度会渐渐下降,这点我承认。
但学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价值是永远不会被取代的,那就是提供一个校友圈子。名校生圈子的人脉资源是烂校能比的么?”
“你闭嘴!说话看不看场合的?这是你添乱的时候么?”
顾辙直接怼了回去,他倒不是对韩坤有意见,而是考都考完了,顾辙这边正在给那些滑档同学安慰鼓劲、心理咨询。韩坤这不是火上浇油么?简直毫无同情心。
韩坤被怼得懵逼了,一时没反应过来。
主要是在他印象里,顾辙也是个典型的“智力优越感人士”,平时对成绩差的人毫无同情心。怎么高考考完后、这家伙忽然就背叛了自己的阵营?
缓了几秒后,韩坤总算回过味来:这家伙凭什么对自己大声?他今天敢嚣张,不就是看在东海大学基础上,又进了竺可桢学院、拿到了邱成桐奖学金么?
这点加成,最多让他的风头暂时压过那俩复旦生,但绝对不至于让他有资格在清北生面前大声!
加上韩坤刚才跟美女班主任喝多了,酒劲上涌,立刻开喷:
“顾辙!你竟然叫我闭嘴?how-dare-you?(你怎么敢的)我也不跟你计较礼貌,你就说我哪句话道理不对!
校友圈不重要吗?我将来的校友圈能量是你的校友圈能比的吗?比嗓门大谁不会啊!”
看韩坤要发飙,作为体育委员的徐嵩仗着自己的力量,连忙过去拉开他:
“韩坤别激动别激动,顾辙是给胡梓君他们心理疏导呢。好好的散伙饭动什么气啊,这一开始就不关你事,吃菜吃菜。”
一旁同样考上清北的程颖,因为女生几乎不用喝酒,所以至今很清醒,也过来劝解:“算了算了,校友圈这种事儿有什么好吹的,大家心里清楚就好。”
顾辙本来也不想得罪成绩更好的同学,但他这人,既然答应了别人要做的事情,就得做好。何况是答应了自己心上人陆探幽。
而且现在也不光是为了开导胡梓君,更是为了其他刚才信任顾辙、听顾辙分析的滑档同学,别让他们留下心理阴影。
顾辙沉稳地示意徐嵩松开韩坤,然后不卑不亢地站在对方面前,眼神毫无闪躲地侃侃而谈:
“韩坤,你那么想讲道理,我们就和和气气说清楚。校友圈这种东西,我还真不期待,当然,我不反对有人期待。
扪心自问,如果你将来的综合实力,能混到贵校校友的前一半,校友圈对你的帮助价值还会那么决定性吗?不会。
这种东西,都是你在圈子里的位置越垫底,你期待圈子平均水准能给你的拉扯就越大。如果你是校友圈最顶尖的存在,那基本上只有你帮扶别人,不用别人帮扶你了。
一个只能以校为荣的人,才会躲在学校的大旗下面蹭好处。一个校以你为荣的人,是要负责冲在最前面、拉高学校上限的——是不是和我刚才说的‘刻板印象’概念很像?
弱者是躲在群体中、蹭刻板印象的好处,强者是直面最前沿的竞争、拉高自己所在群体给外界的整体刻板印象!
有些人即使学历低,但他有心有志做拉高自己所在群体的形象,那他就比那些躲在刻板印象后面吃老本的人高尚!”
韩坤顿时语塞。
他很想反驳,但这时候要是气急败坏,不成了“他想做个吃刻板印象老本的人”么。
顾辙见他闭嘴了,纵横捭阖地转过身来,大手一挥,对着全包厢的同学说:
“趁着今天这个机会,我有几句心里话,送给所有觉得自己没考好的同学——高考如果失误了,这意味着什么?人生失败么?不是!最多只是意味着,你中学阶段没学好。
当然,这还是因为如今的技术和制度限制,高考只能一锤定音,所以要用一考来代替中学六年的努力。未来技术进步了,考核成本控制下去,说不定一次考试都代表不了六年的努力了”
顾辙说到这里,稍微停顿了一下。这些话和他要表达的思想其实关系不大,但作为重生者也是不吐不快。
因为后世的高考确实改革了,随着考试成本下降,有多次考试、取最高加权排名的,那样对于偶然失误的人是一个福音,也能降低单次卷子难易度变化带来的扰动。
大伙儿稍稍花了一点时间,才勉强理解了顾辙的展望,然后他继续往下说:
“即使是现在,高考考砸就意味中学没学好,那么,大家要如何尽量改变命运呢?很简单,我总结出来一个规律,那就是退一步要进两步。
这个社会很公平,一个人做错一次,不可能再做对一次就被人原谅,因为那样的话犯错将变得毫无惩罚性成本,任何人都可以随便犯错、然后轻易改过就行。
所以人类历史的规律,从来都是错一次,至少要对两次来弥补。中学没学好,你大学再努力,毕业去顶级大公司找工作时,你的简历还是可能会直接被人扔进垃圾桶。
但是,你可以换一条求职之路。比如,假设四年后胡梓君想进微软,微软的hr把她的简历扔了,但她可以试试去微软的供应商那儿,那些做外包的小公司,总没那么看重第一学历吧?
只要她做得确实好、展现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最后以金牌外包的身份再进微软,学历还重要么?不重要了。微软的采购会给这个优质供应商背书的!
那么,这一路上,她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是大学四年的辛勤非人努力,再加上毕业后第一份外包供应商工作期间的努力,或许是三年。
与之相比,一个清华计算机系的学生,如果进了大学就鬼混,但因为他的招牌值钱,所以只要别太离谱,也许他大学一毕业就能进微软。
这两个例子的差距,无非是前一个多努力了七年、而后一个在这七年的一开始就放羊了,但最后达到的高度是一样的。
所以,我给所有没考好的同学一句话:你就假设,这次考砸,只是多走了七年人生弯路,并不是完全追不回来了!
或许比你们强的人也会继续努力,那样你一辈子可能都跟别人差七年。如果别人松懈了,你就能慢慢追回来。但如果你现在就不追了,这七年的差距只会变成十年、十五年。
人生是一场无限游戏,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没死就不算下牌桌。所以,任何时候都别停下,但任何时候也都要注意分配体力,别一下子冲太狠、后面要躺几年。
一次摔倒了,也别想着读档重来,你只能爬起来继续跑完。
爱比克泰德说过:我们每个人都登上并非自己所选的舞台,演出并非自己所选的剧本,但我们只能演下去。”
顾辙说完之后,从桌上拿起自己那瓶红酒,对着三桌同学遥敬了一下,仰头一饮而尽。
这些话他也是说痛快了,并非他想说教,而是他前世的真是人生经验,不吐不快。
重生之前的顾辙,也同样算人生赢家,只是赢得没那么彻底。
前世高考的失败,无非就是浪费了他七年时间,但他足够坚韧,最后又从泥淖中一步一个脚印爬回来了。
如今,他也不吝大度一把,能帮到几个同学就帮到几个同学吧。
十几个考得不好、乃至滑档了的考生,个个听得热泪盈眶,忽然就觉得做人动力都变强了不少。
“顾哥,你说得太好了!喝!我们敬你!”
“不就是比别人多走七年嘛,又不是永远没机会追上!你这点喝完就行了,我开瓶新的!”
“老子还年轻呢!大不了拼一把,就当比别人多活七年,追到死总能追回来!”
“我不该考完就扔书的,人生是一场无限游戏啊,活到死学到死!”
一群人围着顾辙抱头痛哭,不经意间,顾辙在同学们之间的威望,已经远超了考上清北的韩坤和班长程颖。
甚至大家觉得连班主任王雨菲,都远不如顾辙会讲人生经验、会鼓舞人心。
顾辙又安慰了大家一会儿,好不容易脱身,回到陆探幽身边坐下,悄咪咪交差:“你让我把那些考砸了的同学安抚好,我做到了。”
陆探幽只觉得心脏怦怦狂跳,顾哥实在是太可靠了,还那么一诺千金。
果然任何时候都可以信任他呢。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