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57 第56章 你以为是腰斩,其实是一刀砍到脚脖子
- 58 第57章 漫天要价
- 59 第58章 这么抠抠缩缩你打发谁呢
- 60 第59章 人是悬挂在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 61 第60章 你们女儿自愿跟我的
- 62 第1章 没想到你藏得那么深
- 63 第2章 顾辙的冰山一角
- 64 第3章 躬身入局,再谈公信力
- 65 第4章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 66 第5章 该来的终于来了
- 67 第6章 熔喷布口罩
- 68 第7章 聚丙烯都能缺货?你开玩笑吧
- 69 第8章 你陈某人的问题还需要证据?
- 70 第9章 我们没有研究数据,是因为我们没有对照组
- 71 第10章 PPT战神
- 72 第11章 你想知道什么问我不是更快么?看什么新闻啊
- 73 第12章 君子之装淡如水
- 74 第13章 吹牛逼当神棍当然不用讲证据
- 75 第14章 有条不紊
- 76 第15章 筹建工厂(三更)
- 77 第16章 周公吐哺
- 78 第17章 似乎把事情想简单了
- 79 第18章 无心插柳
- 80 第19章 我不知道什么才算大事
- 81 第20章 淘宝上线
- 82 第21章 初创平台永恒的痛:先有店还是先有客
- 83 第22章 跟着XX混,三天饿九顿
- 84 第23章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 85 第24章 你这是非法打折
- 86 第25章 顾辙,你就等着当被告吧!
- 87 第26章 天不生我顾辙,阴谋道万古如长夜
- 88 第27章 反向假冒第一案(《商标法》修法前的不算)
- 89 第28章 干一行灭一行
- 90 第29章 学校求你别退学
- 91 第30章 小鱼小虾没有筹码
- 92 第31章 余波都是海啸级别的
- 93 第32章 胜利者的朋友数不清
- 94 第33章 搞搞清楚到底谁投谁
- 95 第34章 不管比什么都是碾压
- 96 第35章 当日说法的威力
- 97 第36章 掏钱总是那么令人痛苦
- 98 第37章 先赚个一千万,我说的是美元
- 99 第38章 几百万美元怎么花还用请示我吗,不知道我正忙着选课吗
- 100 第39章 一盘为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大棋
- 101 第40章 一切为了石墨烯(五千字大章)
- 102 第41章 因为你单身,所以你加班
- 103 第42章 三百五十万买个不用低头弯腰
- 104 第43章 小学数学还用你来教
- 105 第44章 既然不承担风险,就别指望收益率
- 106 第45章 你可以对我顾辙没信心,但你不能对科学没信心
- 107 第46章 对手终于想到该打价格战了
- 108 第47章 哥不陪你玩了
- 109 第48章 扮猪吃虎的时间窗口不多了
- 110 第49章 小庙难容大神
- 111 第50章 跟着我才有机会一起释放生产力
- 112 第51章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 113 第52章 处于成败叠加态的顾辙
- 114 第53章 都是他们自找的
- 115 第54章 顾老板什么都好,就是太直男
- 116 第55章 码农:连夜实现顾总需求
- 117 第56章 让真相飞一会儿
- 118 第57章 形势逆转
- 119 第58章 哭也算时间哦
- 120 第59章 新开一坑
- 121 第60章 哥布的局,你们看不懂是正常的
- 122 第61章 没人能完全懂顾辙
- 123 第62章 格局小了
- 124 第63章 怎么还没人来侵权啊
- 125 第64章 一年翻倍和一年翻十倍
- 126 第65章 极限烧脑
- 127 第66章 2004年的第一场雪
- 128 第67章 早点想明白多好呢,挣扎只会让人更痛苦
- 129 第68章 这逻辑水平连入门级码农都不如
- 130 第69章 不花成本阴死人,才算真本事
- 131 第70章 图穷匕见
- 132 第71章 舔狗不得HOUSE
- 133 第72章 我不是来跟大家讨价还价的,我只是通知你们
- 134 第73章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 135 第74章 一人得道,仙及鸡犬
- 136 第75章 狂飙到尾灯都看不见了
- 137 第76章 像您这么高风亮节不爱听拍马屁的人,世上又能有多少
- 138 第77章 天才总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坚持
- 139 第78章 入学斯坦福
- 140 第79章 管他什么获奖者,先搅黄就对了
- 141 第80章 马老板哪有我洒脱
- 142 第81章 只能帮你到这一步了
- 143 第82章 先赚他几个亿,再拿个诺贝尔
- 144 第83章 如爱因斯坦故事
- 145 第84章 大结局
- 146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6章 熔喷布口罩
第6章 熔喷布口罩
陆谨明毕竟是当了十几年老板的人,执行力还是很果断的。
既然决定了听顾辙的劝、年前就赶工量产熔喷布,明远国际上上下下第一时间就动员了起来,分四个方面一起动手、全面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工程师们继续加紧调试熔喷机,在大家的努力下,周五下午连晚上的奋战、加上周末两天连续加班,最后终于在周一上班之前试流磨合妥当,可以随时生产。
其次,陆谨明选择在周五下午,紧急亲自登门了一趟镇洋炼化,跟陈精诚喝了个茶打了声招呼,又让自己公司采购部的人、跟对方下面的具体业务人员对接,
把长期采购聚丙烯和pva的框架协议正式签好了,拿到了一个稳定的承购价——这事儿倒也不是周五才想到要办的,而是从周一开始就已经有走流程接触。
之前1月17号陆幽幽生日聚会那天,双方就已经表过态了,前期洽谈也铺垫过了。
无非是没看到顾辙拿来的通知之前、陆谨明没那么急。现在则加紧推进、不计代价多塞几个红包,让对方的经办人拿出点效率,别再国企病慢吞吞。
合同全部搞定后,陆谨明也当机立断,以先期采购一批样品的借口,直接打款、当天就从镇洋炼化仓库里提走了20吨聚丙烯现货。
长期合同价写的是四千块一吨,所以明远国际打了八万块过去。
生产口罩还需要其他一些辅料,比如做鼻托骨架的弹性钢丝、还有作为口罩带的弹性绳、缝纫口罩带所需的针线粘合剂等等。
不过这些东西用量比聚丙烯少得多了,而且东海省民营经济发达,小商品供应链完善。
随便去义乌找个小厂连片的工业区转一圈,这些原材料都能在几天之内拿到现货——
这不是吹,不用说别的,就算让顾辙的母亲褚秀,回婺州老家转一圈,从自家那些义乌亲戚朋友开的厂子里,都能把这些零碎东西凑齐。
搞定了熔喷机和原材料之后,陆谨明最后部署的两项工作,就是联络生产口罩的医疗器械企业,以及自行订货口罩机。
联系医疗企业企业容易,他只是让销售部的人打了一大圈电话,把目前的情况跟对方说明、画大饼让他们相信这一行当有前途,想要生产聚丙烯熔喷布口罩的话,电话详询明远国际如何如何
一圈电话销售打下来,至少八成以上的医疗器械企业第一时间都是不回应的,把明远国际当成了骗子公司。
或者就算听过公司名字的,也多半觉得是有骗子冒了明远国际的名。
这也没办法,谁让顾辙反应太快呢,他是星期四晚上粤省卫生厅刚下发的政府通知、他第二天就跟陆谨明商量了。连主流媒体都还没传出消息呢。
大部分企业主,谁会天天盯着每个省的卫生主管部门的通知文件呢,总要等闹大了他们才会信。
但事在人为,陆谨明让人天天打电话,等下周一上班,估计就有不少人信了,到时候只要有需求,迟早会找上门来的。
而陆谨明最后那一项部署、也就是口罩机的采购,洽谈倒是比较顺利,只是供货不会太快。
最快的也要一周之内到货,还是两台老旧的二手机器,所以才有现货。如果要拿新货,至少要元宵节才能运到明州了。
口罩机生产企业也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想过年放假、慢慢再生产。陆谨明无奈,只能是暂时做好赔本的打算,加钱提货,按对方的供货时间给不同的价格——
比如对方原本报的20万一台的价钱,那是元宵节到货的。陆谨明就提到22万,要求初七一上班就到货。或者24万、除夕之前到货。
东海省商人对于钱的嗅觉和反应速度还是很快的。口罩机本来利润也不厚,听说早发货半个月能多赚4万块钱,重赏之下立刻有企业愿意过年加班。
三天的紧张忙碌准备后,随着时间来到新的一周。
1月27日一早,明远国际的员工刚刚来上班,部分车间的管理人员,以及主要技术人员、技术部门负责人,都被喊到陆谨明的办公室。
陆谨明正式对下属进行了全面生产动员,许诺了即日起至少三倍工资、过年期间还有大红包。
哪怕27到30日这四天还不算国家法定假日,不该给三倍,他也可以照给。
法理不外乎人情嘛,现实中很多工人都会提前回家过年。农历腊月二十五还留在厂里上班的本来就不多了,不可能真等到国家法定的腊月二十九才回去的。
陆谨明唯有如此,才能把还没走的那一小部分留住。
他的决定果然引来了很多员工的不理解。
好在随着时间又过去了三天,外界的消息也稍稍明朗起来,不像顾辙24号刚找上门时那么扑朔迷离了。
陆谨明很诚恳地引述了最新的情况,当然也免不了夸大其词试图感动员工,最后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还是稳住了足够在过年期间维持熔喷机生产线的人手。
28日开始,工厂三台熔喷机全部开始喷布,额定产能每台每天150公斤。不过一开始并没能达到最高效率,第一天每台平均还不到100公斤。
尤其是顾辙出资购买、运到明远国际托管的那台,因为是加急采购的便宜二手货。另两台售价都是300万人民币,顾辙这台才值220万,之前已经用了两年多了。
全速运转之后,免不了磕磕绊绊、还要经常停机维修换零件,磨合了好几天才正常。
1月31日,除夕夜这天,机器才算是接近了额定产能,当天一共喷布450公斤。
口罩机暂时还没到货,也没有医疗器械企业上门采购合作,所以喷出来的熔喷布暂时只能洁净存储、简单裁切。没几天工夫,仓库里就堆了好几吨熔喷布。
因为工厂里的繁忙,顾辙和陆幽幽这个年过得也颇为寡淡无味。
顾辙的父亲顾海峰其实1月20号刚过就返航了,他之前一出海就是一两个月。
回来后听妻子说儿子买房买车、又有厉害专利卖了个好价钱,他也是震惊不已,颇有几分“掉线太久”的不真实感。
好在顾辙创造的奇迹已经够多,他只能争取尽快适应。
夫妻俩一合计之后,都决定听儿子的,多雇几个船员、服务员、厨师,不管家里的小生意挣不挣钱,总之尽量把辛苦活儿包出去。
这么决定,并不是真的怕辛苦、忽然就愿意过养老生活了。
他们都才四十岁出头,还算年富力强,根本没到想退休的年纪。
主要原因,还是听说儿子跟陆家大小姐终于谈上恋爱了,他们怕丢了儿子的人,让外人在背后指指点点“陆谨明陆大老板的亲家,居然还要亲自驾船出海打渔、亲自做烧烤看店”。
顾辙跟陆幽幽拍拖了这十几天下来,陆幽幽也把之前帮顾辙吹过的一些牛,不经意说了,什么“顾辙的父亲是开渔业公司的,母亲是开酒楼的”。
陆幽幽说起这事儿的时候,只是作为一种回忆谈资,感慨一下这一路的沧桑不易,并没有别的意思。
但顾辙记住之后,偷偷跟父母一说,父母就很上道,主动自愿选择“儿媳妇当初是怎么吹嘘他们的,他们就要真的做到那种地位、做派”。
顾辙也是乐见其成,正好靠着这个契机,让父母稍稍轻松一点。又不至于完全脱产、闲着难受。
顾辙重生后的第一个农历新年,就在一家人互相为对方打算的和谐氛围中,平淡地渡过了。
只有工厂那边的熔喷机生产线,黄金周七天也没停工,就这么加班加点一直生产到2月7日、外面社会上正式节后复工。
陆谨明订购的几台口罩机,也终于在2月7日之前两三天到位、并且调试好,2月7日第一批返工员工到了之后,简单培训就开始转产。
陆谨明那边,在第一批口罩下线之前,就马不停蹄派人跟粤省那边医疗系统的客户打电话兜售、或是申请对接提供一小批援助物资,以便试用对比。
好在这一次的善意,总算是立刻得到了回应,无论是销售还是捐助,都有积极反馈——因为历史上,到2月9日,就有京城部委的特派调查组去粤省了,说明已经发现第一批病例因为过年春运蔓延到了京城。
陆谨明正式生产出第一只熔喷布口罩的日子,只比京城调查组南下早了一天,可见在粤省当地情况已经不容乐观。
连“纱布缝制口罩必须有12层”的临时标准都刚刚开始执行了,有吸附性好得多的熔喷布能用,当地卫生机构当然要。
陆谨明先捐了第一天的产量给相关医院、供医护人员。然后把后续几天的产量作为正常销售,供社会人员。
他手头之前攒了6吨的成品熔喷布存货,要变成口罩还是很快的。一只普通医用口罩才用不到10克熔喷布,而且是已经把加工损耗都算上了。所以一吨布至少能生产十万个口罩。
如果要尽量接近kn95标准,需要加厚多层、再配合别的技术,会多用几倍材料(陆谨明生产不出kn95的口罩,只能是尽量强化)
但不管怎么说,陆谨明哪怕先捐第一天的量、全部生产加厚超耗的,也够数千医护人员每天换四个、用上一个月了。
有了这个捐赠的疗效示范效应,社会销售那部分肯定可以顺利铺开。
不过,陆谨明并不知道,随着他即将踩中风口赚钱,他的上游供应链又即将面临新的试图分肥的人。
既然决定了听顾辙的劝、年前就赶工量产熔喷布,明远国际上上下下第一时间就动员了起来,分四个方面一起动手、全面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工程师们继续加紧调试熔喷机,在大家的努力下,周五下午连晚上的奋战、加上周末两天连续加班,最后终于在周一上班之前试流磨合妥当,可以随时生产。
其次,陆谨明选择在周五下午,紧急亲自登门了一趟镇洋炼化,跟陈精诚喝了个茶打了声招呼,又让自己公司采购部的人、跟对方下面的具体业务人员对接,
把长期采购聚丙烯和pva的框架协议正式签好了,拿到了一个稳定的承购价——这事儿倒也不是周五才想到要办的,而是从周一开始就已经有走流程接触。
之前1月17号陆幽幽生日聚会那天,双方就已经表过态了,前期洽谈也铺垫过了。
无非是没看到顾辙拿来的通知之前、陆谨明没那么急。现在则加紧推进、不计代价多塞几个红包,让对方的经办人拿出点效率,别再国企病慢吞吞。
合同全部搞定后,陆谨明也当机立断,以先期采购一批样品的借口,直接打款、当天就从镇洋炼化仓库里提走了20吨聚丙烯现货。
长期合同价写的是四千块一吨,所以明远国际打了八万块过去。
生产口罩还需要其他一些辅料,比如做鼻托骨架的弹性钢丝、还有作为口罩带的弹性绳、缝纫口罩带所需的针线粘合剂等等。
不过这些东西用量比聚丙烯少得多了,而且东海省民营经济发达,小商品供应链完善。
随便去义乌找个小厂连片的工业区转一圈,这些原材料都能在几天之内拿到现货——
这不是吹,不用说别的,就算让顾辙的母亲褚秀,回婺州老家转一圈,从自家那些义乌亲戚朋友开的厂子里,都能把这些零碎东西凑齐。
搞定了熔喷机和原材料之后,陆谨明最后部署的两项工作,就是联络生产口罩的医疗器械企业,以及自行订货口罩机。
联系医疗企业企业容易,他只是让销售部的人打了一大圈电话,把目前的情况跟对方说明、画大饼让他们相信这一行当有前途,想要生产聚丙烯熔喷布口罩的话,电话详询明远国际如何如何
一圈电话销售打下来,至少八成以上的医疗器械企业第一时间都是不回应的,把明远国际当成了骗子公司。
或者就算听过公司名字的,也多半觉得是有骗子冒了明远国际的名。
这也没办法,谁让顾辙反应太快呢,他是星期四晚上粤省卫生厅刚下发的政府通知、他第二天就跟陆谨明商量了。连主流媒体都还没传出消息呢。
大部分企业主,谁会天天盯着每个省的卫生主管部门的通知文件呢,总要等闹大了他们才会信。
但事在人为,陆谨明让人天天打电话,等下周一上班,估计就有不少人信了,到时候只要有需求,迟早会找上门来的。
而陆谨明最后那一项部署、也就是口罩机的采购,洽谈倒是比较顺利,只是供货不会太快。
最快的也要一周之内到货,还是两台老旧的二手机器,所以才有现货。如果要拿新货,至少要元宵节才能运到明州了。
口罩机生产企业也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想过年放假、慢慢再生产。陆谨明无奈,只能是暂时做好赔本的打算,加钱提货,按对方的供货时间给不同的价格——
比如对方原本报的20万一台的价钱,那是元宵节到货的。陆谨明就提到22万,要求初七一上班就到货。或者24万、除夕之前到货。
东海省商人对于钱的嗅觉和反应速度还是很快的。口罩机本来利润也不厚,听说早发货半个月能多赚4万块钱,重赏之下立刻有企业愿意过年加班。
三天的紧张忙碌准备后,随着时间来到新的一周。
1月27日一早,明远国际的员工刚刚来上班,部分车间的管理人员,以及主要技术人员、技术部门负责人,都被喊到陆谨明的办公室。
陆谨明正式对下属进行了全面生产动员,许诺了即日起至少三倍工资、过年期间还有大红包。
哪怕27到30日这四天还不算国家法定假日,不该给三倍,他也可以照给。
法理不外乎人情嘛,现实中很多工人都会提前回家过年。农历腊月二十五还留在厂里上班的本来就不多了,不可能真等到国家法定的腊月二十九才回去的。
陆谨明唯有如此,才能把还没走的那一小部分留住。
他的决定果然引来了很多员工的不理解。
好在随着时间又过去了三天,外界的消息也稍稍明朗起来,不像顾辙24号刚找上门时那么扑朔迷离了。
陆谨明很诚恳地引述了最新的情况,当然也免不了夸大其词试图感动员工,最后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还是稳住了足够在过年期间维持熔喷机生产线的人手。
28日开始,工厂三台熔喷机全部开始喷布,额定产能每台每天150公斤。不过一开始并没能达到最高效率,第一天每台平均还不到100公斤。
尤其是顾辙出资购买、运到明远国际托管的那台,因为是加急采购的便宜二手货。另两台售价都是300万人民币,顾辙这台才值220万,之前已经用了两年多了。
全速运转之后,免不了磕磕绊绊、还要经常停机维修换零件,磨合了好几天才正常。
1月31日,除夕夜这天,机器才算是接近了额定产能,当天一共喷布450公斤。
口罩机暂时还没到货,也没有医疗器械企业上门采购合作,所以喷出来的熔喷布暂时只能洁净存储、简单裁切。没几天工夫,仓库里就堆了好几吨熔喷布。
因为工厂里的繁忙,顾辙和陆幽幽这个年过得也颇为寡淡无味。
顾辙的父亲顾海峰其实1月20号刚过就返航了,他之前一出海就是一两个月。
回来后听妻子说儿子买房买车、又有厉害专利卖了个好价钱,他也是震惊不已,颇有几分“掉线太久”的不真实感。
好在顾辙创造的奇迹已经够多,他只能争取尽快适应。
夫妻俩一合计之后,都决定听儿子的,多雇几个船员、服务员、厨师,不管家里的小生意挣不挣钱,总之尽量把辛苦活儿包出去。
这么决定,并不是真的怕辛苦、忽然就愿意过养老生活了。
他们都才四十岁出头,还算年富力强,根本没到想退休的年纪。
主要原因,还是听说儿子跟陆家大小姐终于谈上恋爱了,他们怕丢了儿子的人,让外人在背后指指点点“陆谨明陆大老板的亲家,居然还要亲自驾船出海打渔、亲自做烧烤看店”。
顾辙跟陆幽幽拍拖了这十几天下来,陆幽幽也把之前帮顾辙吹过的一些牛,不经意说了,什么“顾辙的父亲是开渔业公司的,母亲是开酒楼的”。
陆幽幽说起这事儿的时候,只是作为一种回忆谈资,感慨一下这一路的沧桑不易,并没有别的意思。
但顾辙记住之后,偷偷跟父母一说,父母就很上道,主动自愿选择“儿媳妇当初是怎么吹嘘他们的,他们就要真的做到那种地位、做派”。
顾辙也是乐见其成,正好靠着这个契机,让父母稍稍轻松一点。又不至于完全脱产、闲着难受。
顾辙重生后的第一个农历新年,就在一家人互相为对方打算的和谐氛围中,平淡地渡过了。
只有工厂那边的熔喷机生产线,黄金周七天也没停工,就这么加班加点一直生产到2月7日、外面社会上正式节后复工。
陆谨明订购的几台口罩机,也终于在2月7日之前两三天到位、并且调试好,2月7日第一批返工员工到了之后,简单培训就开始转产。
陆谨明那边,在第一批口罩下线之前,就马不停蹄派人跟粤省那边医疗系统的客户打电话兜售、或是申请对接提供一小批援助物资,以便试用对比。
好在这一次的善意,总算是立刻得到了回应,无论是销售还是捐助,都有积极反馈——因为历史上,到2月9日,就有京城部委的特派调查组去粤省了,说明已经发现第一批病例因为过年春运蔓延到了京城。
陆谨明正式生产出第一只熔喷布口罩的日子,只比京城调查组南下早了一天,可见在粤省当地情况已经不容乐观。
连“纱布缝制口罩必须有12层”的临时标准都刚刚开始执行了,有吸附性好得多的熔喷布能用,当地卫生机构当然要。
陆谨明先捐了第一天的产量给相关医院、供医护人员。然后把后续几天的产量作为正常销售,供社会人员。
他手头之前攒了6吨的成品熔喷布存货,要变成口罩还是很快的。一只普通医用口罩才用不到10克熔喷布,而且是已经把加工损耗都算上了。所以一吨布至少能生产十万个口罩。
如果要尽量接近kn95标准,需要加厚多层、再配合别的技术,会多用几倍材料(陆谨明生产不出kn95的口罩,只能是尽量强化)
但不管怎么说,陆谨明哪怕先捐第一天的量、全部生产加厚超耗的,也够数千医护人员每天换四个、用上一个月了。
有了这个捐赠的疗效示范效应,社会销售那部分肯定可以顺利铺开。
不过,陆谨明并不知道,随着他即将踩中风口赚钱,他的上游供应链又即将面临新的试图分肥的人。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