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65 第三百六十二章 美国“准内战”
- 366 第三百六十三章 凯泰遗折
- 367 第三百六十四章 欲加之罪
- 368 第三百六十五章 太后之怒
- 369 第三百六十六章 兰洲末日
- 370 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底下最坏的人
- 371 第三百六十八章 功课
- 372 第三百六十九章 泰西“春秋”
- 373 第三百七十章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 374 第三百七十一章 秦庭之哭
- 375 第三百七十二章 “徐桐!你好大胆!”
- 376 第三百七十三章 漫漫求和路
- 377 第三百七十四章 三杰重会
- 378 第三百七十五章 梦斥季高
- 379 第三百七十六章 初见文祥
- 380 第三百七十七章 削日之策
- 381 第三百七十八章 开战!谈判桌
- 382 第三百七十九章 全权?!
- 383 第三百八十章 唇枪舌剑
- 384 第三百八十一章 郭筠仙
- 385 第三百八十二章 “这是讹诈!”
- 386 第三百八十三章 香港里的中国舰队
- 387 第三百八十四章 目的地!琉球
- 388 第三百八十五章 流星弹雨
- 389 第三百八十六章 中山世土,重归华夏
- 390 第三百八十七章 “清舰袭来!”
- 391 第三百八十八章 挟持
- 392 第三百八十九章 冷雨夜
- 393 第三百九十章 “请高抬贵手!”
- 394 第三百九十一章 如何“减价”
- 395 第三百九十二章 海兵之春
- 396 第三百九十三章 异国情天
- 397 第三百九十四章 老父探营
- 398 第三百九十四章 苦肉计
- 399 第三百九十五章 皇后之喜
- 400 第三百九十六章 “盛典哉!”
- 401 第三百九十七章 借着园工修铁路
- 402 第三百九十八章 甲戌阅舰
- 403 第三百九十九章 胡雪岩VS席正甫
- 404 第四百章 海上奇兵队
- 405 第四百零一章 底限
- 406 第四百零二章 千古艰难
- 407 第四百零三章 刘锡鸿
- 408 第四百零四章 释归
- 409 第四百零五章 当年之勇
- 410 第四百零六章 林义哲VS木户孝允
- 411 第四百零七章 可怜天子花下死
- 412 第四百零八章 恭王之忧
- 413 第四百零九章 议储
- 414 第四百一十章 “阿玛!饶命!”
- 415 第四百一十一章 不眠之夜
- 416 第四百一十二章 步步惊心
- 417 第四百一十三章 以“爱”之名
- 418 第四百一十四章 龙种
- 419 第四百一十五章 女人心、女人念
- 420 第四百一十六章 乙亥新局
- 421 第四百一十七章 N姓家奴
- 422 第四百一十八章 “坑挖好了,跳吧!”
- 423 第四百一十九章 新任命、新差事
- 424 第四百二十章 太后圣明
- 425 第四百二十一章 儿女绕膝
- 426 第四百二十二章 初拜泰山
- 427 第四百二十三章 海军建设方略
- 428 第四百二十四章 赫德的注意
- 429 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流毒箭
- 430 第四百二十六章 崇绮的仇恨值
- 431 第四百二十七章 海军衙门
- 432 第四百二十八章 遇事乃发
- 433 第四百二十九章 抵死缠绵
- 434 第四百三十章 泡妞新指标
- 435 第四百三十一章 新舰设计,新式战法
- 436 第四百三十二章 意外来信
- 437 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立牌坊的婊子!
- 438 第四百三十四章 薛叔耘
- 439 第四百三十五章 所虑者,左季高也
- 440 第四百三十六章 逆流
- 441 第四百三十七章 经略大洋
- 442 第四百三十八章 桌腿之论
- 443 第四百三十九章 相见恨晚
- 444 第四百四十章 四民并列古已有
- 445 第四百四十一章 “清流”又急了
- 446 第四百四十二章 蜀中才子
- 447 第四百四十三章 马嘉理,你终于挂了!
- 448 第四百四十四章 原形毕露
- 449 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取其辱
- 450 第四百四十六章 反目
- 451 第四百四十七章 贤妻为宝
- 452 第四百四十八章 先声夺人
- 453 第四百四十九章 茶会
- 454 第四百五十章 致命的电报
- 455 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劳永逸
- 456 第四百五十二章 副使>翻译
- 457 第四百五十三章 威妥玛的冒险
- 458 第四百五十四章 “演习”
- 459 第四百五十五章 无人岛上
- 460 第四百五十六章 火爆正卿
- 461 第四百五十七章 逃兵的耻辱
- 462 第四百五十八章 背后一击
- 463 第四百五十九章 尽在掌握
- 464 第四百六十章 迪斯累利的难题
- 465 第四百六十一章 下院交锋
- 466 第四百六十二章 焦头烂额
- 467 第四百六十三章 计谋得成
- 468 第四百六十三章 宝廷的复仇
- 469 第四百六十五章 国丈发威
- 470 第四百六十六章 慧妃哭诉
- 471 第四百六十七章 作死的下场
- 472 第四百六十八章 深刻反思
- 473 第四百六十九章 我的船政学堂
- 474 第四百七十章 丁日昌
- 475 第四百七十一章 新造舰计划
- 476 第四百七十二章 不情之请
- 477 第四百七十三章 守礼怀恩
- 478 第四百七十四章 贼心不死
- 479 第四百七十五章 利息
- 480 第四百七十六章 体芳毒计
- 481 第四百七十七章 反目成仇
- 482 第四百七十八章 张元吴昊
- 483 第四百七十九章 生死问对
- 484 第四百八十章 太后赐画
- 485 第四百八十一章 庙堂之外
- 486 第四百八十二章 小镇侠女
- 487 第四百八十三章 别了,威妥玛
- 488 第四百八十四章 阳奉阴违
- 489 第四百八十五章 哗变
- 490 第四百八十六章 九尾猫+朗姆酒
- 491 第四百八十七章 无米之炊
- 492 第四百八十八章 清官亦猛于虎
- 493 第四百八十九章 林义哲VS张佩纶
- 494 第四百九十章 另面幼樵
- 495 第六百章 浴火新生【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百七十二章 “徐桐!你好大胆!”
第三百七十二章 “徐桐!你好大胆!”
“什么?《点时斋画报》?”毛昶熙不由得一愣。
“毛大人竟然连《点时斋画报》都没听过?呵呵,也是,您老是朝廷重臣,办的是军国大事,哪有闲功夫看这些。”牢头说着,将手中的一叠《点时斋画报》送到了毛昶熙的手中,“您老好好看看吧!上面写的画的,清楚着呢!”
“给我几张看看!”没等毛昶熙答话,董恂突然急切的大叫着,把手从牢门伸了出来。
“好咧!”牢头说着,从毛昶熙手中抽出了几张画报,塞到了董恂的手中。
董恂神经质的一把抢过画报,迫不及待的翻看起来。
“可别弄坏了!我还要留着给老婆孩子看呢!”牢头看到董恂动作生硬,有些不满地说道。
董恂对牢头的话充耳不闻,他的眼睛,死死的盯在了画报上。
这张画报的题目叫“倭兵大败”,画面是大群的日本士兵正逃入山林,中国士兵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在后面呐喊紧追,一处山坡上,几名中国炮手在操纵一门大炮向日军射击,海面上,则有几艘烟囱冒着黑烟的蒸汽军舰在相互炮击,挂着龙旗的中**舰显得很是高大威武,大炮的炮口喷着火,而悬挂着太阳旗的日本军舰则舰体倾斜,甲板上浓烟滚滚,火焰升腾,败象尽显。在画面的空白处,还有大幅的文字说明。
董恂又拿过一张画报看了起来,这张画报上的图画标题叫作“倭酋授首”,画面上展示的是中**队和日本军队在丛林中作战的场面,交战双方互相用步枪射击,到处都是弥漫的硝烟和激战的身影,画面的正中,一名身穿西洋式军服的日本将军已然中弹倒地,他一手抚着不断流血的胸口。一手举着一支手枪,他的身边有两名拿着步枪的日本士兵和一名拿着长刀的日本武士,正欲阻止蜂拥而来的中国士兵,在他们的对面,几名中国士兵正举着步枪射击,另外有几名中国士兵有的手举砍刀,有的手执长矛,正向他们猛扑过来,象是要砍那位日本将军的脑袋。整个画面用白描手法画得生动无比,激战的景象呼之欲出。令人有如亲见战场。
董恂看的第三张图叫做“水师凯旋”。画面上,一艘艘中**舰龙旗飞扬,正缓缓驶入港口,在中**舰的旁边,还有一艘体量巨大的悬着白旗的军舰,画师在这艘军舰的旁边用小字注明“被俘之倭舰龙骧”,说明这是一艘被中国水师俘虏的日本军舰。在岸边和港口,则是成群结队的百姓,他们敲锣打鼓。舞动龙灯,燃放鞭炮,庆贺着水师胜利归来。在画中空白处,是描写船政水师俘虏日本军舰进入福州港的说明文字。
看到《点时斋画报》上的内容。都是在描写台湾之役中国大胜的情景,董恂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他抬眼望向对面的牢房,看到毛昶熙满面颓丧的坐在了地上,手中的画报也滑落了下来。
“旭初……”董恂看着毛昶熙。用嘶哑的声音叫了他一声。
“完了……”毛昶熙抬起头,用失神的目光看着董恂,“全完了……没办法了……”
看到毛昶熙那失魂落魄的样子。董恂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牢头看到毛董二人看了几页画报之后竟然变成了这样,眼中满是讶异之色,他根本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他不想给自己惹麻烦,是以没有多问,而是上前将画报尽数收起,放入怀中,然后瞅了瞅周围,赶紧离开了。
“旭初,真的……没办法了么?”董恂哭着问道。
“没办法了……若是我师败绩,朝廷需要议和之人,还会启用我等,现在已然海陆大捷,哪怕朝中有为你我说话之人,皇上只怕也不会饶了我等……或死或戍,如此而已……”毛昶熙说着,也掉下泪来。
此时的毛昶熙和董恂相对痛哭流涕,二人并不知道,此时他们已是将垮的骆驼,而在他们的脊背上放上最后一根压垮的稻草的,竟然还是清流中人!
※※※※※※※※※※※※※※※※※※※※※
《翁同龢日记》:“今日旨下,著封林义哲一等男爵,赐其妾额绫二品诰封,其姑母林普晴以教子有方,封一品诰命,并赐匾于沈葆桢家,可谓荣宠极矣……翰林院编修黄体芳上疏请开释毛董,上怒不许,著将黄体芳降一级,罚俸一年,毛董遣戍黑龙江,余与面争多时,上怒稍息,改遣张家口。……此次台海之役,外间皆谓因毛董二人一时失语遗倭口实而起,余甚为不平,倭人狡赖,欲图台地久矣,此次兴兵来犯,乃蓄谋已久之举,岂全为毛董二人一言所致哉?”
“……午时入署,闻内阁学士宋公锡蕃(宋晋)薨,不胜诧异,盖宋公平日素称康健,虽年事益高,未闻有疾,何以忽去?细问端详,乃之因昨日之敕封林义哲及其亡妾之旨下,宋公见于邸报,惊怒交集,竟至吐血而殁,盖宋公初曾劾林纳番妾之非……朝中又因林义哲而去一直臣,可悲!可叹!”
※※※※※※※※※※※※※※※※※※※※※
紫禁城,勤政殿。
宝座上的同治皇帝看着哭拜在地的礼部侍郎徐桐,心中有些恼火,回头不自觉的瞅了母亲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一眼,目光中带有一丝求助之意。
母亲脸上的表情仍是十分威严,看到他的目光,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同治皇帝心下略定,快速的转过了头,他本来打算今天给母亲请完安之后,便去临幸几个答应,先照着御史王庆祺进的那张香艳绝美的“天魔图”试验一番,再说动皇后和慧妃还有瑜妃晚上一起过来照样“欢喜”一番,但却没想到让徐桐的突然觐见给搅了。
而徐桐一见面便放声大哭,似有天大的委屈,更是让他的心情恶劣已极,但他偏偏还不好说什么。
徐桐字荫轩,是汉军正蓝旗人。尚书泽醇子。道光三十年进士,后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因考试修改试卷而罢职。咸丰十年,特赏检讨,协修文宗实录。同治初年,慈禧太后命他在上书房行走,给同治皇帝讲解“治平宝鉴”,因而入直弘德殿,累迁侍讲学士。先后疏请“习政事,勤修省。成大学,衍义体要”以进,又上书言“念外人麕集京师,和议难恃,宜壹意修攘图自强”,因条上“简才能、结民心、裕度支、修边备”四策,其实都是些泛泛的空论,但他却官运亨通,由此数擢至礼部侍郎。
徐桐师从宋晋。也是讲理学的,但却不象李鸿藻那样博览通达。事实上,他的学问是很有限的,每日不离手的。是正学之士所不屑的《太上感应篇》。有一年秋天,新科举子复试,徐桐奉旨拟题,试帖诗的诗题是:“校理秘文”。将个“秘”字写成“衣”字旁,成了白字,通场二百多考生不知所本。学问如此的差劲。还要他讲理学,可以说就是个笑话,因此他不太被士林看得起;慈禧太后发觉他学问不怎么样之后,也曾几次想撤他的“书房”,只因他年纪太老,没好意思下旨。但这一没好意思,其实等于给同治皇帝又添了个烂师傅。
徐桐学问差劲,但却以“守旧,恶西学如仇”而闻名,是清流当中最为顽固的人物之一。因他家便住在东交民巷,与各国使馆相近,他就在大门口贴上“望洋兴叹;与鬼为邻”的对子,来表示自己对洋人的憎恶。而在洋务运动开始后,他对于洋务也是十分抵制,当时研究洋务已经在部分开明的官员当中形成了风气,而徐桐仍然闭塞耳目,不愿与闻,却又强称自己博学,于天下各国无所不知。有人看不过,便将了他一军,向他请教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国情风俗,他对这两个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海上强国毫无了解,根本答不上来,窘迫之余,便发出了这样一段议论:“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国,史所未闻,籍所未载,荒诞不经,无过于此!”传出后又成了笑谈。
看到这个烂师傅今天竟然在自己面前摆架子哭起来,同治皇帝心中厌恶,但脸上却不得不装出一副和颜悦色的样子来,叫他一声“徐师傅”。
“徐师傅平身。”同治皇帝耐着性子说道。
听了皇帝的话,徐桐却并没有起身,而是伏在那里哭得更厉害了。李莲英见状上前,伸出手要扶起他,却被他执拗的用手一把推开了。
李莲英心下恼火,但表面上仍然不动声色,他稍稍转头,看了刘诚印一眼,刘诚印用几乎无法察觉的动作微微摇了摇头,李莲英便迅速的又退了回去。
“徐师傅,你因何如此悲伤?”慈禧太后看见这一幕,眉头习惯性的皱了起来。
徐桐还是在那里跪着哭,既不答话,也不起身。
慈禧太后心下恚怒,又等了一会儿,还不见徐桐起身,慈禧太后终于忍不住爆发了。
“徐师傅你到底所哭何事?你哭的到底是活人,还是死人呐?”慈禧太后的语气仍是非常平和,但让人听起来却感到寒意阵阵。
“回……皇太后的话……臣……的恩师,宋公锡蕃……殁了……”徐桐掩面抽泣道。
“噢?宋师傅殁了?”听徐桐说出了宋晋的死讯,慈禧太后眉头皱得更紧了,面色也有些发青。
“什么时候的事儿?”慈禧太后暂时压下了心头的不快,又问道。
“回皇太后,恩师是今天上午去的……”徐桐垂泪道。
“宋师傅昨儿个不还是好好儿的吗?怎么今天一早就殁了?”同治皇帝问道。他在昨天的早朝上还见过宋晋,那时的宋晋只是一言不发的站在朝列当中许久,并未见有什么病相。
“回皇上的话,臣的恩师,是给那林义哲……害死的……”徐桐悲声道。
听到徐桐的回答,不光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大吃一惊,连慈安太后都吓了一跳。
“徐师傅,你此话怎讲?”同治皇帝霍然起身,惊问道,“你怎知是林义哲害了宋师傅?”
“回皇上的话。臣的恩师,是看了今日的敕封林义哲及其亡妾的上谕邸抄,一时急怒攻心,捶胸吐血不止,医救不及,才去了的……”徐桐满脸悲愤的说着,叩首道,“臣请皇太后皇上为臣的恩师做主!”
听到徐桐的回答,同治皇帝又好气又好笑,回身又坐了下来。
“徐师傅。你怎么能说宋师傅是林义哲害死的?吓了朕一跳!”同治皇帝的声音明显的透着不满,“宋师傅故去,和林义哲有哪门子的关系?”
“皇上!臣的恩师就是那林义哲害死的!那林义哲不守夷夏之防,不遵圣人之道,纳番女为妾,恩师曾一再上书纠劾,请朝廷明下谕旨,令其休妾,而彼非但不从!竟发狂言!暗中诋毁恩师!恩师气极。由是成疾!”徐桐抬起头来,大声的说道,“而此次皇上竟然下旨,赐封林义哲一等男爵。光耀门庭,又赐那番妾二品诰封,恩师骤见之下,哪里承受得住?是以就此撒手人寰!这不是那林义哲假手害死的。又是甚么?”
“你这……说的都是些什么话啊!……”同治皇帝一时间为之气结。
“臣恳请皇太后皇上,给臣的恩师作主……”徐桐又拜了下去,但话没说完。便被慈安太后冰冷的声音打断了。
“你要我们如何作这个主?”慈安太后的声音里少见的隐现着愠怒。
“臣……恳请皇太后皇上收回封赏林义哲的恩旨!”徐桐哭道。
“徐桐!你好大的胆子!”慈禧太后霍然从宝座上起身,以手戟指徐桐,厉声喝道。
有如耳边打了一个炸雷,徐桐的头“嗡”的一声,吓得赶紧以头拄地,伏在了地面上。
“撤回恩旨?!”慈禧太后看着浑身颤抖跪在那里的徐桐,一双凤目怒火熊熊,“徐桐!你是不是想要皇上向天下人说,你师傅是我们姐妹害死的?!”
“奴才不敢,奴才不敢啊!”一听这话,徐桐顿时魂飞魄散,磕头如同捣蒜一般,“奴才万万不敢啊!”
看到徐桐咚咚咚的把头磕得山响的蠢样子,同治皇帝心中暗暗好笑,他强忍住脸上肌肉的抽动,转头看了一眼母亲和慈安太后,只见她们二人对望了一眼,便齐齐冲自己点了点头。
“徐桐!你可知罪?”同治皇帝转头看着徐桐,大声喝问道。
听到皇太后和皇帝全都是直呼自己的本名,不再尊称自己一声“师傅”,徐桐心知不妙,他听到皇帝问自己是否知罪,有心想要再为恩师宋晋之死抗辩一番,但不知怎么心下发虚,结果保命保官的想法一时占了上风,于是赶紧应声道;“臣……知罪!”
“你目无君上,信口开河,本该重罚,朕念你年老糊涂……”想到徐桐现年不过五十四岁,朝中年纪比他老的大臣有的是,也没象他这样语出荒悖,同治皇帝更加想笑,他又回头看了母亲一眼,说道,“不予严责,你上书房的差事,这便免了罢!再罚俸一年,降二级调用!”
“臣……谢恩!”徐桐用颤抖的声音回答道。
“以后说话,想好再说!下次再敢如此,你就自己个儿了断吧!”同治皇帝丢了一句狠话,又令徐桐战栗不已。
“我们累了,这便歇了。”慈安太后怒瞪了依然跪在那里的徐桐一眼,和慈禧太后一起站起身来,刘诚印和李莲英赶紧上前,分别扶住了她们的手,搀着她们下了金阶。
“朕也累了,你退下吧!”同治皇帝瞟了徐桐一眼,嘴角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也不等徐桐答话,便自顾自的去了。
一阵簌簌的太监宫女的脚步过去后,大殿里安静了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徐桐抬起了已然磕破了额头皮有些晕乎乎的脑袋,四下望去,皇帝和太后都已然不见了踪影,只有殿内的几个太监,正站在那里,面带耻笑之意的望着自己。
徐桐心中气恨难消,他想要站起身来,却因为跪得久了,一双小腿已然麻木,他试了两次,竟然站不起来,不由得暗暗后悔,皇帝叫自己平身时没有及时起来。
而此时大殿里的几个太监,象看笑话似的看着自己,没有一个人有打算过来搀自己的意思,更令徐桐恼怒不已。
可能是怕他赖在这里不走,又过了一会儿,两名小太监缓步上前,一左一右的拉住了徐桐的胳膊,扶他起身,而徐桐这一次,也没有了刚才拒绝李莲英扶自己的骨气,赧然接受了这些他从来视为“贱等”、“阉竖”的人的帮助。
“林义哲……我和你不共戴天!杀师之仇不报,我誓不为人!”徐桐咬牙切齿的暗暗心道。他不敢记恨皇帝和皇太后,只能把火发在了林义哲身上。(未完待续。。)
ps: 两朋友年底偶遇。
甲:发了好多钱?
乙:发个牙刷,你呢?
甲:发个铲铲。
乙:你们单位福利好哦,发的东西贵得多。
后来经权威机构一调查,各大单位年终所发福利五花八门,有发个屁的,有发个锤子的,有发个毛的,发个卵的,更有甚者发个妹的,奢侈至及。最恐怖的就是发个鬼!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毛大人竟然连《点时斋画报》都没听过?呵呵,也是,您老是朝廷重臣,办的是军国大事,哪有闲功夫看这些。”牢头说着,将手中的一叠《点时斋画报》送到了毛昶熙的手中,“您老好好看看吧!上面写的画的,清楚着呢!”
“给我几张看看!”没等毛昶熙答话,董恂突然急切的大叫着,把手从牢门伸了出来。
“好咧!”牢头说着,从毛昶熙手中抽出了几张画报,塞到了董恂的手中。
董恂神经质的一把抢过画报,迫不及待的翻看起来。
“可别弄坏了!我还要留着给老婆孩子看呢!”牢头看到董恂动作生硬,有些不满地说道。
董恂对牢头的话充耳不闻,他的眼睛,死死的盯在了画报上。
这张画报的题目叫“倭兵大败”,画面是大群的日本士兵正逃入山林,中国士兵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在后面呐喊紧追,一处山坡上,几名中国炮手在操纵一门大炮向日军射击,海面上,则有几艘烟囱冒着黑烟的蒸汽军舰在相互炮击,挂着龙旗的中**舰显得很是高大威武,大炮的炮口喷着火,而悬挂着太阳旗的日本军舰则舰体倾斜,甲板上浓烟滚滚,火焰升腾,败象尽显。在画面的空白处,还有大幅的文字说明。
董恂又拿过一张画报看了起来,这张画报上的图画标题叫作“倭酋授首”,画面上展示的是中**队和日本军队在丛林中作战的场面,交战双方互相用步枪射击,到处都是弥漫的硝烟和激战的身影,画面的正中,一名身穿西洋式军服的日本将军已然中弹倒地,他一手抚着不断流血的胸口。一手举着一支手枪,他的身边有两名拿着步枪的日本士兵和一名拿着长刀的日本武士,正欲阻止蜂拥而来的中国士兵,在他们的对面,几名中国士兵正举着步枪射击,另外有几名中国士兵有的手举砍刀,有的手执长矛,正向他们猛扑过来,象是要砍那位日本将军的脑袋。整个画面用白描手法画得生动无比,激战的景象呼之欲出。令人有如亲见战场。
董恂看的第三张图叫做“水师凯旋”。画面上,一艘艘中**舰龙旗飞扬,正缓缓驶入港口,在中**舰的旁边,还有一艘体量巨大的悬着白旗的军舰,画师在这艘军舰的旁边用小字注明“被俘之倭舰龙骧”,说明这是一艘被中国水师俘虏的日本军舰。在岸边和港口,则是成群结队的百姓,他们敲锣打鼓。舞动龙灯,燃放鞭炮,庆贺着水师胜利归来。在画中空白处,是描写船政水师俘虏日本军舰进入福州港的说明文字。
看到《点时斋画报》上的内容。都是在描写台湾之役中国大胜的情景,董恂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他抬眼望向对面的牢房,看到毛昶熙满面颓丧的坐在了地上,手中的画报也滑落了下来。
“旭初……”董恂看着毛昶熙。用嘶哑的声音叫了他一声。
“完了……”毛昶熙抬起头,用失神的目光看着董恂,“全完了……没办法了……”
看到毛昶熙那失魂落魄的样子。董恂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牢头看到毛董二人看了几页画报之后竟然变成了这样,眼中满是讶异之色,他根本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他不想给自己惹麻烦,是以没有多问,而是上前将画报尽数收起,放入怀中,然后瞅了瞅周围,赶紧离开了。
“旭初,真的……没办法了么?”董恂哭着问道。
“没办法了……若是我师败绩,朝廷需要议和之人,还会启用我等,现在已然海陆大捷,哪怕朝中有为你我说话之人,皇上只怕也不会饶了我等……或死或戍,如此而已……”毛昶熙说着,也掉下泪来。
此时的毛昶熙和董恂相对痛哭流涕,二人并不知道,此时他们已是将垮的骆驼,而在他们的脊背上放上最后一根压垮的稻草的,竟然还是清流中人!
※※※※※※※※※※※※※※※※※※※※※
《翁同龢日记》:“今日旨下,著封林义哲一等男爵,赐其妾额绫二品诰封,其姑母林普晴以教子有方,封一品诰命,并赐匾于沈葆桢家,可谓荣宠极矣……翰林院编修黄体芳上疏请开释毛董,上怒不许,著将黄体芳降一级,罚俸一年,毛董遣戍黑龙江,余与面争多时,上怒稍息,改遣张家口。……此次台海之役,外间皆谓因毛董二人一时失语遗倭口实而起,余甚为不平,倭人狡赖,欲图台地久矣,此次兴兵来犯,乃蓄谋已久之举,岂全为毛董二人一言所致哉?”
“……午时入署,闻内阁学士宋公锡蕃(宋晋)薨,不胜诧异,盖宋公平日素称康健,虽年事益高,未闻有疾,何以忽去?细问端详,乃之因昨日之敕封林义哲及其亡妾之旨下,宋公见于邸报,惊怒交集,竟至吐血而殁,盖宋公初曾劾林纳番妾之非……朝中又因林义哲而去一直臣,可悲!可叹!”
※※※※※※※※※※※※※※※※※※※※※
紫禁城,勤政殿。
宝座上的同治皇帝看着哭拜在地的礼部侍郎徐桐,心中有些恼火,回头不自觉的瞅了母亲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一眼,目光中带有一丝求助之意。
母亲脸上的表情仍是十分威严,看到他的目光,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同治皇帝心下略定,快速的转过了头,他本来打算今天给母亲请完安之后,便去临幸几个答应,先照着御史王庆祺进的那张香艳绝美的“天魔图”试验一番,再说动皇后和慧妃还有瑜妃晚上一起过来照样“欢喜”一番,但却没想到让徐桐的突然觐见给搅了。
而徐桐一见面便放声大哭,似有天大的委屈,更是让他的心情恶劣已极,但他偏偏还不好说什么。
徐桐字荫轩,是汉军正蓝旗人。尚书泽醇子。道光三十年进士,后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因考试修改试卷而罢职。咸丰十年,特赏检讨,协修文宗实录。同治初年,慈禧太后命他在上书房行走,给同治皇帝讲解“治平宝鉴”,因而入直弘德殿,累迁侍讲学士。先后疏请“习政事,勤修省。成大学,衍义体要”以进,又上书言“念外人麕集京师,和议难恃,宜壹意修攘图自强”,因条上“简才能、结民心、裕度支、修边备”四策,其实都是些泛泛的空论,但他却官运亨通,由此数擢至礼部侍郎。
徐桐师从宋晋。也是讲理学的,但却不象李鸿藻那样博览通达。事实上,他的学问是很有限的,每日不离手的。是正学之士所不屑的《太上感应篇》。有一年秋天,新科举子复试,徐桐奉旨拟题,试帖诗的诗题是:“校理秘文”。将个“秘”字写成“衣”字旁,成了白字,通场二百多考生不知所本。学问如此的差劲。还要他讲理学,可以说就是个笑话,因此他不太被士林看得起;慈禧太后发觉他学问不怎么样之后,也曾几次想撤他的“书房”,只因他年纪太老,没好意思下旨。但这一没好意思,其实等于给同治皇帝又添了个烂师傅。
徐桐学问差劲,但却以“守旧,恶西学如仇”而闻名,是清流当中最为顽固的人物之一。因他家便住在东交民巷,与各国使馆相近,他就在大门口贴上“望洋兴叹;与鬼为邻”的对子,来表示自己对洋人的憎恶。而在洋务运动开始后,他对于洋务也是十分抵制,当时研究洋务已经在部分开明的官员当中形成了风气,而徐桐仍然闭塞耳目,不愿与闻,却又强称自己博学,于天下各国无所不知。有人看不过,便将了他一军,向他请教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国情风俗,他对这两个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海上强国毫无了解,根本答不上来,窘迫之余,便发出了这样一段议论:“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国,史所未闻,籍所未载,荒诞不经,无过于此!”传出后又成了笑谈。
看到这个烂师傅今天竟然在自己面前摆架子哭起来,同治皇帝心中厌恶,但脸上却不得不装出一副和颜悦色的样子来,叫他一声“徐师傅”。
“徐师傅平身。”同治皇帝耐着性子说道。
听了皇帝的话,徐桐却并没有起身,而是伏在那里哭得更厉害了。李莲英见状上前,伸出手要扶起他,却被他执拗的用手一把推开了。
李莲英心下恼火,但表面上仍然不动声色,他稍稍转头,看了刘诚印一眼,刘诚印用几乎无法察觉的动作微微摇了摇头,李莲英便迅速的又退了回去。
“徐师傅,你因何如此悲伤?”慈禧太后看见这一幕,眉头习惯性的皱了起来。
徐桐还是在那里跪着哭,既不答话,也不起身。
慈禧太后心下恚怒,又等了一会儿,还不见徐桐起身,慈禧太后终于忍不住爆发了。
“徐师傅你到底所哭何事?你哭的到底是活人,还是死人呐?”慈禧太后的语气仍是非常平和,但让人听起来却感到寒意阵阵。
“回……皇太后的话……臣……的恩师,宋公锡蕃……殁了……”徐桐掩面抽泣道。
“噢?宋师傅殁了?”听徐桐说出了宋晋的死讯,慈禧太后眉头皱得更紧了,面色也有些发青。
“什么时候的事儿?”慈禧太后暂时压下了心头的不快,又问道。
“回皇太后,恩师是今天上午去的……”徐桐垂泪道。
“宋师傅昨儿个不还是好好儿的吗?怎么今天一早就殁了?”同治皇帝问道。他在昨天的早朝上还见过宋晋,那时的宋晋只是一言不发的站在朝列当中许久,并未见有什么病相。
“回皇上的话,臣的恩师,是给那林义哲……害死的……”徐桐悲声道。
听到徐桐的回答,不光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大吃一惊,连慈安太后都吓了一跳。
“徐师傅,你此话怎讲?”同治皇帝霍然起身,惊问道,“你怎知是林义哲害了宋师傅?”
“回皇上的话。臣的恩师,是看了今日的敕封林义哲及其亡妾的上谕邸抄,一时急怒攻心,捶胸吐血不止,医救不及,才去了的……”徐桐满脸悲愤的说着,叩首道,“臣请皇太后皇上为臣的恩师做主!”
听到徐桐的回答,同治皇帝又好气又好笑,回身又坐了下来。
“徐师傅。你怎么能说宋师傅是林义哲害死的?吓了朕一跳!”同治皇帝的声音明显的透着不满,“宋师傅故去,和林义哲有哪门子的关系?”
“皇上!臣的恩师就是那林义哲害死的!那林义哲不守夷夏之防,不遵圣人之道,纳番女为妾,恩师曾一再上书纠劾,请朝廷明下谕旨,令其休妾,而彼非但不从!竟发狂言!暗中诋毁恩师!恩师气极。由是成疾!”徐桐抬起头来,大声的说道,“而此次皇上竟然下旨,赐封林义哲一等男爵。光耀门庭,又赐那番妾二品诰封,恩师骤见之下,哪里承受得住?是以就此撒手人寰!这不是那林义哲假手害死的。又是甚么?”
“你这……说的都是些什么话啊!……”同治皇帝一时间为之气结。
“臣恳请皇太后皇上,给臣的恩师作主……”徐桐又拜了下去,但话没说完。便被慈安太后冰冷的声音打断了。
“你要我们如何作这个主?”慈安太后的声音里少见的隐现着愠怒。
“臣……恳请皇太后皇上收回封赏林义哲的恩旨!”徐桐哭道。
“徐桐!你好大的胆子!”慈禧太后霍然从宝座上起身,以手戟指徐桐,厉声喝道。
有如耳边打了一个炸雷,徐桐的头“嗡”的一声,吓得赶紧以头拄地,伏在了地面上。
“撤回恩旨?!”慈禧太后看着浑身颤抖跪在那里的徐桐,一双凤目怒火熊熊,“徐桐!你是不是想要皇上向天下人说,你师傅是我们姐妹害死的?!”
“奴才不敢,奴才不敢啊!”一听这话,徐桐顿时魂飞魄散,磕头如同捣蒜一般,“奴才万万不敢啊!”
看到徐桐咚咚咚的把头磕得山响的蠢样子,同治皇帝心中暗暗好笑,他强忍住脸上肌肉的抽动,转头看了一眼母亲和慈安太后,只见她们二人对望了一眼,便齐齐冲自己点了点头。
“徐桐!你可知罪?”同治皇帝转头看着徐桐,大声喝问道。
听到皇太后和皇帝全都是直呼自己的本名,不再尊称自己一声“师傅”,徐桐心知不妙,他听到皇帝问自己是否知罪,有心想要再为恩师宋晋之死抗辩一番,但不知怎么心下发虚,结果保命保官的想法一时占了上风,于是赶紧应声道;“臣……知罪!”
“你目无君上,信口开河,本该重罚,朕念你年老糊涂……”想到徐桐现年不过五十四岁,朝中年纪比他老的大臣有的是,也没象他这样语出荒悖,同治皇帝更加想笑,他又回头看了母亲一眼,说道,“不予严责,你上书房的差事,这便免了罢!再罚俸一年,降二级调用!”
“臣……谢恩!”徐桐用颤抖的声音回答道。
“以后说话,想好再说!下次再敢如此,你就自己个儿了断吧!”同治皇帝丢了一句狠话,又令徐桐战栗不已。
“我们累了,这便歇了。”慈安太后怒瞪了依然跪在那里的徐桐一眼,和慈禧太后一起站起身来,刘诚印和李莲英赶紧上前,分别扶住了她们的手,搀着她们下了金阶。
“朕也累了,你退下吧!”同治皇帝瞟了徐桐一眼,嘴角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也不等徐桐答话,便自顾自的去了。
一阵簌簌的太监宫女的脚步过去后,大殿里安静了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徐桐抬起了已然磕破了额头皮有些晕乎乎的脑袋,四下望去,皇帝和太后都已然不见了踪影,只有殿内的几个太监,正站在那里,面带耻笑之意的望着自己。
徐桐心中气恨难消,他想要站起身来,却因为跪得久了,一双小腿已然麻木,他试了两次,竟然站不起来,不由得暗暗后悔,皇帝叫自己平身时没有及时起来。
而此时大殿里的几个太监,象看笑话似的看着自己,没有一个人有打算过来搀自己的意思,更令徐桐恼怒不已。
可能是怕他赖在这里不走,又过了一会儿,两名小太监缓步上前,一左一右的拉住了徐桐的胳膊,扶他起身,而徐桐这一次,也没有了刚才拒绝李莲英扶自己的骨气,赧然接受了这些他从来视为“贱等”、“阉竖”的人的帮助。
“林义哲……我和你不共戴天!杀师之仇不报,我誓不为人!”徐桐咬牙切齿的暗暗心道。他不敢记恨皇帝和皇太后,只能把火发在了林义哲身上。(未完待续。。)
ps: 两朋友年底偶遇。
甲:发了好多钱?
乙:发个牙刷,你呢?
甲:发个铲铲。
乙:你们单位福利好哦,发的东西贵得多。
后来经权威机构一调查,各大单位年终所发福利五花八门,有发个屁的,有发个锤子的,有发个毛的,发个卵的,更有甚者发个妹的,奢侈至及。最恐怖的就是发个鬼!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