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91 291.第291章 连夜抓捕
- 292 292.第292章 心烦意乱
- 293 293.第293章 交换条件
- 294 294.第294章 令人生疑
- 295 295.第295章 故技失手
- 296 296.第296章 证据突破
- 297 297.第297章 争锋相对
- 298 298.第298章 一招失手
- 299 299.第299章 落井下石
- 300 300.第300章 群情激愤
- 301 301.第301章 舆论施压
- 302 302.第302章 最后一击
- 303 303.第303章 活捉酷吏
- 304 304.第304章 来贼授首
- 305 305.第305章 秘密交易
- 306 306.第306章 势不两立
- 307 307.第307章 再入狄府
- 308 308.第308章 卑鄙小人
- 309 309.第309章 婚姻到头
- 310 310.第310章 身世之谜
- 311 311.第311章 重返扬州
- 312 312.第312章 分兵南下
- 313 313.第313章 再见师父
- 314 314.第314章 揭开谜底
- 315 315.第315章 护卫狄相
- 316 316.第316章 再借一刀
- 317 317.第317章 曲阜惊魂
- 318 318.第318章 按兵不动
- 319 319.第319章 要挟逼迫
- 320 320.第320章 卢龙残兵
- 321 321.第321章 榆关初战
- 322 322.第322章 契丹求和
- 323 323.第323章 执迷不悟
- 324 324.第324章 尾随进兵
- 325 325.第325章 黄雀在后
- 326 326.第326章 断其后路
- 327 327.第327章 武氏争功
- 328 328.第328章 各让一步
- 329 329.第329章 皇帝私赏
- 330 330.第330章 百雀山庄
- 331 331.第331章 出乎意料
- 332 332.第332章 另有深意
- 333 333.第333章 深夜召见
- 334 334.第334章 麻烦降临
- 335 335.第335章 公主厚礼
- 336 336.第336章 宿仇合作
- 337 337.第337章 女皇新宠
- 338 338.第338章 背后一刀
- 339 339.第339章 并州之争
- 340 340.第340章 又下战书
- 341 341.第341章 不速之客
- 342 342.第342章 轻语隐秘
- 343 343.第343章 李泉求亲
- 344 344.第344章 胡酋猝亡
- 345 345.第345章 攻心之谈
- 346 346.第346章 再见故人
- 347 347.第347章 契丹再反
- 348 348.第348章 局势急变
- 349 349.第349章 临危出征
- 350 350.第350章 幽燕激战
- 351 351.第351章 千里驰援
- 352 352.第352章 两军对峙
- 353 353.第353章 草原之狼
- 354 354.第354章 发现机会
- 355 355.第355章 奚王人质
- 356 356.第356章 别无选择
- 357 357.第357章 欲战无路
- 358 358.第358章 滦水兵败
- 359 359.第359章 凯旋归来
- 360 360.第360章 语重心长
- 361 361.第361章 大婚前夕
- 362 362.第362章 大礼之日
- 363 363.第363章 官任新职
- 364 364.第364章 皇宫告别
- 365 365.第365章 临行前夕
- 366 366.第366章 长安势力
- 367 367.第367章 官邸风波
- 368 368.第368章 下马之威
- 369 369.第369章 强势夺权
- 370 370.第370章 全家团圆
- 371 371.第371章 狄燕心思
- 372 372.第372章 兄妹反目
- 373 373.第373章 事情闹大
- 374 374.第374章 轻语进门
- 375 375.第375章 紧急回京
- 376 376.第376章 排忧解难
- 377 377.第377章 武氏奇兵
- 378 378.第378章 酒楼会晤
- 379 379.第379章 山庄凶案
- 380 380.第380章 连环施压
- 381 381.第381章 正面交锋(上)
- 382 382.第382章 正面交锋(中)
- 383 383.第383章 正面交锋(下)
- 384 384.第384章 失子之痛
- 385 385.第385章 西域来客
- 386 386.第386章 城门冲突
- 387 387.第387章 杀机潜生
- 388 388.第388章 名相病逝
- 389 389.第389章 矛盾激化
- 390 390.第390章 局势逆转
- 391 391.第391章 震惊消息
- 392 392.第392章 三郎入局
- 393 393.第393章 局势渐乱
- 394 394.第394章 渑池刺案
- 395 395.第395章 谜案疑云
- 396 396.第396章 第七相国
- 397 397.第397章 兴师问罪
- 398 398.第398章 两免金牌
- 399 399.第399章 两次刺杀
- 400 400.第400章 平衡打破
- 401 401.第401章 公主野心
- 402 402.第402章 胡僧秘密
- 403 403.第403章 按兵不动
- 404 404.第404章 忠孝难全
- 405 405.第405章 武氏内讧
- 406 406.第406章 今夜有雨
- 407 407.第407章 三思之死
- 408 408.第408章 神龙政变
- 409 409.第409章 新的旅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301.第301章 舆论施压
301.第301章 舆论施压
片刻,只听房间里传来太平公主懒洋洋的声音,“高郎进来吧!”
高戬就不想听她叫自己高郎,他心中紧了一下,快步走进了书房,书房里灯光格外明亮,弥漫着浓郁的茉莉香气,只见太平公主换了一身鲜红的宫裙,头发披散在肩头,慵懒地躺在柔软的坐垫上,胸前露出大片丰满白皙的肌肤。
高戬这才想起太平公主又怀了身孕,好像三四个月了,他心中稍稍松口气,今天她不会找自己了。
“来!坐我身边来。”太平公主轻轻拍了拍身边的空榻,用不容抗拒的语气命令道。
高戬无奈,只得做到她身边,太平公主秀眉一蹙,“你不搂着我吗?”
高戬又伸手从她身后穿过,搂住了她的肩膀,太平公主枕在他胸前,心满意足地笑道:“这就对了,刚才驸马进来看孩子,我可没有让他搂我,你应该受宠若惊才对!”
太平公主见他没有吭声,不由白了他一眼,“怎么,看见他心里不舒服?他可是我丈夫!”
“我没有!”
高戬苦笑道:“我是在想你腹中的孩儿——”
不等高戬说完,太平公主便果断地说道:“我的孩儿姓武,是我丈夫的骨肉,你不要胡思乱想!”
高戬感觉她有点动怒,连忙起身施礼:“卑职绝无他意,只是关心公主的身体。”
太平公主瞪了他片刻,倒竖的细眉才慢慢放松下来,又冷冷问道:“找我有什么事?”
高戬刚刚得到了酒志送来的纸条,他知道自己该怎么说才能打动太平公主,他沉吟一下道:“我刚才去见了李臻。”
“我知道,你们谈了什么?”
高戬知道太平公主派人监视李臻,想必也看到了自己,他低声道:“李臻告诉我一个情报,刘光业....投靠了武三思!”
“什么?”
太平公主立刻坐起身,吃惊地问道:“你此言可当真?”
高戬点点头,“内卫一直在监视武三思,既然李臻告诉我,我想一定是事实。”
慵懒的神情在太平公主脸上一扫而空,她眉头渐渐皱起,脸色也阴沉严肃,她没有想到武三思竟然暗中拉拢了刘光业,刘光业固然是来俊臣心腹,但在御史台内资历颇深,极有可能取代来俊臣的位子。
很明显,武三思想借铲除来俊臣的机会掌控御史台,打的好主意啊!虽然太平公主对武三思十分鄙视,但她也不得不承认武三思下手准确,搞不好刘光业真的会取代来俊臣。
太平公主负手走到窗前,低头不语,显得心事重重,旁边高戬却很了解太平公主的想法,她是想把明堂尉吉顼推上御史台,取代来俊臣的位子,每个人都对权力极大的御史中丞虎视眈眈。
高戬低声道:“卑职不止一次劝过公主,狡兔死,走狗烹,圣上的皇位已经坐稳,那么她也就不需要那些酷吏、告密者,前年圣上撤除各州铜匦,年初又铲除了薛怀义,很明显,下一步就是铲除来俊臣这些酷吏,所以卑职劝公主掌握主动,把来俊臣铲除,可以捞取巨大的政治资本。”
半晌,太平公主才轻声道:“你觉得母亲真的想铲除来俊臣吗?怎么我感觉她还想保来俊臣,否则她就应该直接杀了来俊臣,而不是仅仅贬他为同州参军。”
这就是太平公主一直犹豫的缘故,她感觉母亲还是想保住来俊臣,在这种情况下去劝说母亲杀来俊臣,会不会得不偿失?
高戬很了解太平公主患得患失的心态,又劝道:“圣上确实还犹豫不决,但她杀来俊臣的心已经有了,有人说,圣上会念旧功,不忍对来俊臣下手,这简直就是胡说,圣上这次没有杀他,只是暂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替代来俊臣罢了。”
高戬看出太平公主已动心,又劝她道:“来俊臣恶贯满盈,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圣上的声誉,只是圣上还一时看不透这一点,一旦她醒悟,她就会毫不犹豫杀掉来俊臣,现在外面伸冤告状之风愈演愈烈,百官也开始联名诉求杀来俊臣,如果被武三思利用这些压力,说服圣上杀死来俊臣,那么功劳簿上他就是第一人,公主殿下又将会错失良机。”
太平公主长长叹息一声,“可是我觉得我已经失去了机会,李臻抢到了头筹,得利者必将是那个贱人。”
“公主殿下如果不作为,确实将无利可图,但如果积极参与,至少还能分一杯羹。”
太平公主在房间里来回踱步,高戬说得也有道理,如果她积极参与,至少还能分一杯羹。
但母亲明显是在袒护来俊臣,她还是十分担心会因此触怒母亲,反复考虑后,她决定这件事需要慎重处理,不能太冒风险,她的精力只能放在为吉顼争夺御史中丞之上。
太平公主缓缓点头,“好吧!我会见机行事,如果有必要,我也会劝说母亲诛杀来俊臣。”
高戬心中无奈的叹息一声,太平公主还是顾虑太多,患得患失,这样会坐失良机啊!
...
次日一早,朝堂上发生了一件震惊满朝文武的大事,侍御史刘光业上书女皇武则天,揭发来俊臣贪赃枉法,历年来搜罗钱财不下数十万贯,都藏匿在鹿鸣山庄内。
刘光业此举令朝野一片哗然,要知道刘光业是来俊臣的第一心腹,也是出了名的酷吏,他居然背叛了来俊臣,这让很多人都认为是刘光业为了自保,开始对来俊臣落井下石了。
但也有一些知情人知道此事和武三思有关,有传闻说,刘光业已秘密投靠了武三思,这必然是受武三思的指使,不少大臣都意识到,这已经不是揭发来俊臣那么简单,而是争夺御史中丞之位的开始。
高高的玉阶皇位上,武则天面无表情地翻看刘光业的揭发书,她随手将揭发书扔到一边,淡淡道:“这件事朕知道了,刘御史先退下吧!”
刘光业的率先一击似乎没有起到作用,圣上居然没有丝毫动怒,这让大殿内开始弥漫起一丝不安,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刘光业本来还准备了很多说辞,圣上却不给他表达的机会,他有一种一拳打空感觉,心中不由惶恐起来,慢慢退下时,偷偷看了一眼武三思。
只见武三思也是一脸疑惑,本来武三思也想趁机上奏一番,主动招揽去查封鹿鸣山庄的差事,但现在圣上态度不明,他倒不敢轻举妄动了。
大殿内,李元素等十几名大臣都偷偷向相国娄师德望去,他们的请愿书已经准备好了,原计划今天早朝递交给圣上,但刘光业的碰壁使大臣们又忐忑起来。
这时,娄师德向殿中侍御史徐有功使了个眼色,徐有功素以刚直不阿而著称,主张除恶务尽,正是他反复劝说娄师德,才使娄师德决定发起联名请愿书,他明白娄师德的意思,深深吸一口气,高声道:“陛下,微臣有本要奏!”
大殿上数千双眼睛一起向徐有功望来,武则天缓缓点头,“徐爱卿有何事要奏?”
徐有功不慌不忙走出朝班,朗声道:“微臣受命接管铜匦,兢兢业业,不敢懈怠,最近投书人极多,微臣不想打扰陛下,但如果知情不报,就有欺瞒君上之嫌,所以微臣还要如实向圣上禀报。”
他取出一卷文书,高高呈上,“这是臣整理的投书目录,请陛下一览!”
有宦官走下玉阶,接过卷轴转给了武则天,武则天缓缓打开卷轴,全部都是控诉来俊臣贪赃枉法,残害无辜,夺人妻女的血泪申述,一行行,一条条,每一行字有根有据,足有上千行之多,令人触目惊心。
武则天实在看不下去了,一收卷轴,厉声道:“御史办案要的是雷霆手段,误伤总会有所难免,不能因为一些冤屈就否认御史的成就,孰轻孰重,请徐御史分清主次!”
“陛下!自古御史办案都会得罪人,臣也很清楚,但如果一个御史心中想的不是社稷安稳,不是曲直公正,而是为了贪赂钱财、夺人妻女,为了报私怨宿仇,那么这样的御史还有公正可言?来俊臣就是这样的奸佞之臣,他言必称圣意,打着圣上的名义干了无数丧尽天良之事,毁家灭户,剥皮凿眼,多少人为之家破人亡,多少人为之妻离子散,陛下,民怨沸腾啊!”
“陛下!”
数百名朝臣都跪了下来,娄师德高高举起百官请愿书,痛心疾首道:“陛下,朝堂百官之所以接受御史台承认,就是因为它的公正、严厉,但来俊臣的所作所为,却玷污了御史台的神圣,玷污了圣上对他的信任,这里有超过两百名重臣的请愿,要求严惩来俊臣,以正朝纲!”
大殿内就仿佛暴风雨来临的前夕,紧张、压抑,数百朝臣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这还是武则天登基以来的第一次,武则天气得胸膛剧烈起伏,眼看满腔怒火一触即发,这时,上官婉儿在武则天身上低声提醒道:“陛下,先散朝吧!”
“散朝!”
武则天重重哼了一声,起身从侧殿快步离去,满朝大臣面面相觑,眼中都露出了沉重之色,想说服圣上诛杀来俊臣,看来真是难上加难。
..。。
高戬就不想听她叫自己高郎,他心中紧了一下,快步走进了书房,书房里灯光格外明亮,弥漫着浓郁的茉莉香气,只见太平公主换了一身鲜红的宫裙,头发披散在肩头,慵懒地躺在柔软的坐垫上,胸前露出大片丰满白皙的肌肤。
高戬这才想起太平公主又怀了身孕,好像三四个月了,他心中稍稍松口气,今天她不会找自己了。
“来!坐我身边来。”太平公主轻轻拍了拍身边的空榻,用不容抗拒的语气命令道。
高戬无奈,只得做到她身边,太平公主秀眉一蹙,“你不搂着我吗?”
高戬又伸手从她身后穿过,搂住了她的肩膀,太平公主枕在他胸前,心满意足地笑道:“这就对了,刚才驸马进来看孩子,我可没有让他搂我,你应该受宠若惊才对!”
太平公主见他没有吭声,不由白了他一眼,“怎么,看见他心里不舒服?他可是我丈夫!”
“我没有!”
高戬苦笑道:“我是在想你腹中的孩儿——”
不等高戬说完,太平公主便果断地说道:“我的孩儿姓武,是我丈夫的骨肉,你不要胡思乱想!”
高戬感觉她有点动怒,连忙起身施礼:“卑职绝无他意,只是关心公主的身体。”
太平公主瞪了他片刻,倒竖的细眉才慢慢放松下来,又冷冷问道:“找我有什么事?”
高戬刚刚得到了酒志送来的纸条,他知道自己该怎么说才能打动太平公主,他沉吟一下道:“我刚才去见了李臻。”
“我知道,你们谈了什么?”
高戬知道太平公主派人监视李臻,想必也看到了自己,他低声道:“李臻告诉我一个情报,刘光业....投靠了武三思!”
“什么?”
太平公主立刻坐起身,吃惊地问道:“你此言可当真?”
高戬点点头,“内卫一直在监视武三思,既然李臻告诉我,我想一定是事实。”
慵懒的神情在太平公主脸上一扫而空,她眉头渐渐皱起,脸色也阴沉严肃,她没有想到武三思竟然暗中拉拢了刘光业,刘光业固然是来俊臣心腹,但在御史台内资历颇深,极有可能取代来俊臣的位子。
很明显,武三思想借铲除来俊臣的机会掌控御史台,打的好主意啊!虽然太平公主对武三思十分鄙视,但她也不得不承认武三思下手准确,搞不好刘光业真的会取代来俊臣。
太平公主负手走到窗前,低头不语,显得心事重重,旁边高戬却很了解太平公主的想法,她是想把明堂尉吉顼推上御史台,取代来俊臣的位子,每个人都对权力极大的御史中丞虎视眈眈。
高戬低声道:“卑职不止一次劝过公主,狡兔死,走狗烹,圣上的皇位已经坐稳,那么她也就不需要那些酷吏、告密者,前年圣上撤除各州铜匦,年初又铲除了薛怀义,很明显,下一步就是铲除来俊臣这些酷吏,所以卑职劝公主掌握主动,把来俊臣铲除,可以捞取巨大的政治资本。”
半晌,太平公主才轻声道:“你觉得母亲真的想铲除来俊臣吗?怎么我感觉她还想保来俊臣,否则她就应该直接杀了来俊臣,而不是仅仅贬他为同州参军。”
这就是太平公主一直犹豫的缘故,她感觉母亲还是想保住来俊臣,在这种情况下去劝说母亲杀来俊臣,会不会得不偿失?
高戬很了解太平公主患得患失的心态,又劝道:“圣上确实还犹豫不决,但她杀来俊臣的心已经有了,有人说,圣上会念旧功,不忍对来俊臣下手,这简直就是胡说,圣上这次没有杀他,只是暂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替代来俊臣罢了。”
高戬看出太平公主已动心,又劝她道:“来俊臣恶贯满盈,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圣上的声誉,只是圣上还一时看不透这一点,一旦她醒悟,她就会毫不犹豫杀掉来俊臣,现在外面伸冤告状之风愈演愈烈,百官也开始联名诉求杀来俊臣,如果被武三思利用这些压力,说服圣上杀死来俊臣,那么功劳簿上他就是第一人,公主殿下又将会错失良机。”
太平公主长长叹息一声,“可是我觉得我已经失去了机会,李臻抢到了头筹,得利者必将是那个贱人。”
“公主殿下如果不作为,确实将无利可图,但如果积极参与,至少还能分一杯羹。”
太平公主在房间里来回踱步,高戬说得也有道理,如果她积极参与,至少还能分一杯羹。
但母亲明显是在袒护来俊臣,她还是十分担心会因此触怒母亲,反复考虑后,她决定这件事需要慎重处理,不能太冒风险,她的精力只能放在为吉顼争夺御史中丞之上。
太平公主缓缓点头,“好吧!我会见机行事,如果有必要,我也会劝说母亲诛杀来俊臣。”
高戬心中无奈的叹息一声,太平公主还是顾虑太多,患得患失,这样会坐失良机啊!
...
次日一早,朝堂上发生了一件震惊满朝文武的大事,侍御史刘光业上书女皇武则天,揭发来俊臣贪赃枉法,历年来搜罗钱财不下数十万贯,都藏匿在鹿鸣山庄内。
刘光业此举令朝野一片哗然,要知道刘光业是来俊臣的第一心腹,也是出了名的酷吏,他居然背叛了来俊臣,这让很多人都认为是刘光业为了自保,开始对来俊臣落井下石了。
但也有一些知情人知道此事和武三思有关,有传闻说,刘光业已秘密投靠了武三思,这必然是受武三思的指使,不少大臣都意识到,这已经不是揭发来俊臣那么简单,而是争夺御史中丞之位的开始。
高高的玉阶皇位上,武则天面无表情地翻看刘光业的揭发书,她随手将揭发书扔到一边,淡淡道:“这件事朕知道了,刘御史先退下吧!”
刘光业的率先一击似乎没有起到作用,圣上居然没有丝毫动怒,这让大殿内开始弥漫起一丝不安,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刘光业本来还准备了很多说辞,圣上却不给他表达的机会,他有一种一拳打空感觉,心中不由惶恐起来,慢慢退下时,偷偷看了一眼武三思。
只见武三思也是一脸疑惑,本来武三思也想趁机上奏一番,主动招揽去查封鹿鸣山庄的差事,但现在圣上态度不明,他倒不敢轻举妄动了。
大殿内,李元素等十几名大臣都偷偷向相国娄师德望去,他们的请愿书已经准备好了,原计划今天早朝递交给圣上,但刘光业的碰壁使大臣们又忐忑起来。
这时,娄师德向殿中侍御史徐有功使了个眼色,徐有功素以刚直不阿而著称,主张除恶务尽,正是他反复劝说娄师德,才使娄师德决定发起联名请愿书,他明白娄师德的意思,深深吸一口气,高声道:“陛下,微臣有本要奏!”
大殿上数千双眼睛一起向徐有功望来,武则天缓缓点头,“徐爱卿有何事要奏?”
徐有功不慌不忙走出朝班,朗声道:“微臣受命接管铜匦,兢兢业业,不敢懈怠,最近投书人极多,微臣不想打扰陛下,但如果知情不报,就有欺瞒君上之嫌,所以微臣还要如实向圣上禀报。”
他取出一卷文书,高高呈上,“这是臣整理的投书目录,请陛下一览!”
有宦官走下玉阶,接过卷轴转给了武则天,武则天缓缓打开卷轴,全部都是控诉来俊臣贪赃枉法,残害无辜,夺人妻女的血泪申述,一行行,一条条,每一行字有根有据,足有上千行之多,令人触目惊心。
武则天实在看不下去了,一收卷轴,厉声道:“御史办案要的是雷霆手段,误伤总会有所难免,不能因为一些冤屈就否认御史的成就,孰轻孰重,请徐御史分清主次!”
“陛下!自古御史办案都会得罪人,臣也很清楚,但如果一个御史心中想的不是社稷安稳,不是曲直公正,而是为了贪赂钱财、夺人妻女,为了报私怨宿仇,那么这样的御史还有公正可言?来俊臣就是这样的奸佞之臣,他言必称圣意,打着圣上的名义干了无数丧尽天良之事,毁家灭户,剥皮凿眼,多少人为之家破人亡,多少人为之妻离子散,陛下,民怨沸腾啊!”
“陛下!”
数百名朝臣都跪了下来,娄师德高高举起百官请愿书,痛心疾首道:“陛下,朝堂百官之所以接受御史台承认,就是因为它的公正、严厉,但来俊臣的所作所为,却玷污了御史台的神圣,玷污了圣上对他的信任,这里有超过两百名重臣的请愿,要求严惩来俊臣,以正朝纲!”
大殿内就仿佛暴风雨来临的前夕,紧张、压抑,数百朝臣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这还是武则天登基以来的第一次,武则天气得胸膛剧烈起伏,眼看满腔怒火一触即发,这时,上官婉儿在武则天身上低声提醒道:“陛下,先散朝吧!”
“散朝!”
武则天重重哼了一声,起身从侧殿快步离去,满朝大臣面面相觑,眼中都露出了沉重之色,想说服圣上诛杀来俊臣,看来真是难上加难。
..。。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