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10 310.第310章 身世之谜
- 311 311.第311章 重返扬州
- 312 312.第312章 分兵南下
- 313 313.第313章 再见师父
- 314 314.第314章 揭开谜底
- 315 315.第315章 护卫狄相
- 316 316.第316章 再借一刀
- 317 317.第317章 曲阜惊魂
- 318 318.第318章 按兵不动
- 319 319.第319章 要挟逼迫
- 320 320.第320章 卢龙残兵
- 321 321.第321章 榆关初战
- 322 322.第322章 契丹求和
- 323 323.第323章 执迷不悟
- 324 324.第324章 尾随进兵
- 325 325.第325章 黄雀在后
- 326 326.第326章 断其后路
- 327 327.第327章 武氏争功
- 328 328.第328章 各让一步
- 329 329.第329章 皇帝私赏
- 330 330.第330章 百雀山庄
- 331 331.第331章 出乎意料
- 332 332.第332章 另有深意
- 333 333.第333章 深夜召见
- 334 334.第334章 麻烦降临
- 335 335.第335章 公主厚礼
- 336 336.第336章 宿仇合作
- 337 337.第337章 女皇新宠
- 338 338.第338章 背后一刀
- 339 339.第339章 并州之争
- 340 340.第340章 又下战书
- 341 341.第341章 不速之客
- 342 342.第342章 轻语隐秘
- 343 343.第343章 李泉求亲
- 344 344.第344章 胡酋猝亡
- 345 345.第345章 攻心之谈
- 346 346.第346章 再见故人
- 347 347.第347章 契丹再反
- 348 348.第348章 局势急变
- 349 349.第349章 临危出征
- 350 350.第350章 幽燕激战
- 351 351.第351章 千里驰援
- 352 352.第352章 两军对峙
- 353 353.第353章 草原之狼
- 354 354.第354章 发现机会
- 355 355.第355章 奚王人质
- 356 356.第356章 别无选择
- 357 357.第357章 欲战无路
- 358 358.第358章 滦水兵败
- 359 359.第359章 凯旋归来
- 360 360.第360章 语重心长
- 361 361.第361章 大婚前夕
- 362 362.第362章 大礼之日
- 363 363.第363章 官任新职
- 364 364.第364章 皇宫告别
- 365 365.第365章 临行前夕
- 366 366.第366章 长安势力
- 367 367.第367章 官邸风波
- 368 368.第368章 下马之威
- 369 369.第369章 强势夺权
- 370 370.第370章 全家团圆
- 371 371.第371章 狄燕心思
- 372 372.第372章 兄妹反目
- 373 373.第373章 事情闹大
- 374 374.第374章 轻语进门
- 375 375.第375章 紧急回京
- 376 376.第376章 排忧解难
- 377 377.第377章 武氏奇兵
- 378 378.第378章 酒楼会晤
- 379 379.第379章 山庄凶案
- 380 380.第380章 连环施压
- 381 381.第381章 正面交锋(上)
- 382 382.第382章 正面交锋(中)
- 383 383.第383章 正面交锋(下)
- 384 384.第384章 失子之痛
- 385 385.第385章 西域来客
- 386 386.第386章 城门冲突
- 387 387.第387章 杀机潜生
- 388 388.第388章 名相病逝
- 389 389.第389章 矛盾激化
- 390 390.第390章 局势逆转
- 391 391.第391章 震惊消息
- 392 392.第392章 三郎入局
- 393 393.第393章 局势渐乱
- 394 394.第394章 渑池刺案
- 395 395.第395章 谜案疑云
- 396 396.第396章 第七相国
- 397 397.第397章 兴师问罪
- 398 398.第398章 两免金牌
- 399 399.第399章 两次刺杀
- 400 400.第400章 平衡打破
- 401 401.第401章 公主野心
- 402 402.第402章 胡僧秘密
- 403 403.第403章 按兵不动
- 404 404.第404章 忠孝难全
- 405 405.第405章 武氏内讧
- 406 406.第406章 今夜有雨
- 407 407.第407章 三思之死
- 408 408.第408章 神龙政变
- 409 409.第409章 新的旅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320.第320章 卢龙残兵
320.第320章 卢龙残兵
武攸宜忽然明白过来,李臻是拿刺杀案来要挟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供词,当然,刺客在他手上,如果他愿意,他随时可以捏造供词,李臻的真正目的,还是想逼自己交出圣上给他的任务。
圣上确实有旨意在他手上,令李臻统领卢龙军,但武攸宜不想分散军权,所以绝口不提此事,但现在李臻用内卫金牌和刺杀案来压他,显然就是要迫使他交权,这一定是狄仁杰的意思。
武攸宜听说过李臻对付薛怀义和来俊臣的手段,连武三思都有点惧怕此人,自己最好还是不要与他作对。
武攸宜最终顶不住李臻的压力,他只得故作恍然道:“我想起来,今天一早圣上派人送来几份手谕,我还没有来得及看,或许就有李将军安排,请稍候,我去找一找!”
他不让李臻进帐,自己匆匆回帐了,李臻微微冷笑,这就叫敬酒不吃吃罚酒,非要自己逼迫他,他才肯把东西拿出来。
片刻,武攸宜拿着一份圣旨出来,歉然道:“很抱歉,真有李将军的任命,刚刚才送来,我没有看到。”
李臻接过圣旨打开,上面任命他为卢龙军使,暂时统领卢龙军,协助狄仁杰恢复营州秩序,这着实出乎李臻的意料,他见旁边有张小桌子,便将圣旨放在桌上,跪下行礼,“微臣李臻,谨遵陛下旨意!”
他站起身,拿着圣旨对武攸宜道:“既然圣上对我另有安排,那么刺杀案就暂时搁置,以后再调查吧!现在我们应以军务为重。”
武攸宜心中暗骂,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将军符交给李臻,又对他道:“骑兵就驻扎在大营西南,我这就陪李将军去接管军权。”
武攸宜统帅的十万唐军实际上是由几支军队拼凑而成,包括原来的河北驻军、安东都护军和数万京畿卫军。
卢龙军属于安东都护府,原本驻扎在平州一线,约六千余人,也是一支独立的军队,由将军宗怀昌统帅,但宗怀昌中计被契丹大军包围,卢龙军遭遇重创,损失近半,宗怀昌本人也不幸阵亡。
目前逃出来的三千卢龙败军暂时由武攸宜代管,武攸宜原本打算将这三千败军全部打散,分配给各军,却没有想到圣上竟然让李臻接管了这支残兵。
不过武攸宜一转念,这样也好,把这支残兵丢给李臻,也算是卸掉了一个包袱,让他去处置,最后再惨败又与自己何干?
卢龙军的驻地在大营西南角,此时军队人心涣散,士气低迷,硖石谷伏击战十分惨烈,不仅总管宗怀昌战死,而且六名都尉阵亡五人,另外一名都尉受了重伤,士兵们的情绪都十分低沉,三五成群在大帐四周议论,猜测他们的命运。
这时,一队士兵护卫着大将军武攸宜走进了骑兵驻地,士兵们纷纷站了起来,忐忑不安地注视着武攸宜。
大帐内,十几名校尉济济一帐,武攸宜在宣布完任命后便匆匆离去,将一堆烂摊子扔给了李臻。
十几名校尉注视着李臻,眼中都充满了希望,他们之前得到消息,武攸宜准备将他们拆散,分配给各军,那时他们将成为杂牌散军,地位低下,最终将成为各军进攻的替死鬼。
但现在他们却迎来了新的军使,而且还是闻名天下的内卫将军李臻,也就意味着卢龙军将继续保留下去,这让他们怎么能不激动万分,他们忽然一起单膝跪下,抱拳高声道:“参见李将军!”
李臻点点头笑道:“各位将军请免礼,从现在开始,我将临时出任卢龙军使,这是圣上的特别指定,也就是说,我将重建卢龙军。”
李臻徐徐扫了众人一圈,又道:“我听说六名都尉几乎阵亡或者重伤,所以需要重新任命都尉,不过新的都尉我将在战争中提拔,各位都有可能被提升,以战功来竞升。”
众人默默点头,虽然每个人都渴望能升职,但他们也知道,三千军队最多只有三名都尉,那么李臻的方案让所有人都能接受,以战功来决定升赏。
“好了!”
李臻不再和校尉们多说什么,立刻令道:“大家去集合所有士兵,我们要对士兵们训话!”
校尉们纷纷出帐,各自集合手下,片刻,三千士兵列队完毕,李臻站上一张大桌子,他高声对众人道:“所有弟兄听着,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们的主将,我将率领大家重建卢龙军,重建属于你们的荣耀!”
三千士兵雅雀无声,每个人都呆呆地望着李臻,很多人的眼睛里开始有了泪光,李臻深深吸一口气,又高声道:“有人说你们是残兵败将,不堪一击,甚至有人建议解散卢龙军,但真是这样吗?我认为不是!硖口兵败是主将轻敌,遭遇了埋伏,你们面对数万契丹军队,没有人投降,杀出了重围,你们不是残兵败将,你们是英雄!你们应该获得荣誉,而不是被歧视..”
已经有不少士兵忍不住失声哭了起来,几乎每一个士兵都流下了眼泪,那是屈辱的泪水,李臻的眼睛里也闪烁着泪光,他拭去泪水,又高声喊道:“荣誉不能靠祈求得到,必须在血与火的战斗中赢来,我们是英雄,不是失败者!我们要用事实来证明,用鲜血赢回我们的尊严,用鲜血捍卫卢龙军的尊严!”
所有人的热血开始沸腾,泪水化作了激奋,士兵们振臂高呼,他们嘶声大喊,他们高呼的声音淹没了李臻的激励,颓废的士气被一扫而光,每个人都渴望着战争,渴望着杀敌,他们要用鲜血来赢得他们的尊严。
一个时辰后,狄仁杰在李臻和三千卢龙军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向平州赶去。
..。。
平州就是今天的秦皇岛一带,那时山海关还没有出现,但有著名的榆关,榆关扼守着辽西走廊,是从辽东进入河北的必经之路,之前,契丹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孙万荣率领攻打檀州密云县,企图从密云县进入幽州,另一路由大将洛务整率两万军则沿辽西走廊南下,准备攻克榆关,从东线杀入河北。
当武攸宜率十万大军北上的消息传来后,东西两线契丹军皆仓皇北撤,但正如陈子昂的担心,武攸宜将大军驻扎在幽州不思进取,契丹人惊惧之心渐去。
李尽忠又派大将孙万荣率军一万五千人猛攻榆关,企图抢先一步夺取这座进入河北的大门。
榆关守军只有八百余人,由营州的龙山军讨击副使许钦寂率领,他已连续向武攸宜求救,但援军始终没有到来。
攻城战已经打了三天三夜,一万多契丹军疯狂进攻,守军死伤已过半,眼看着守军的战斗力越来越弱,榆关的形势已岌岌可危。
‘咚!咚!咚!’
下午时分,契丹军再一次向榆关发动了进攻,铺天盖地的军队向榆关杀来,他们扛着攻城梯,高举盾牌,手执战刀和长矛,喊杀声震天。
城头上的士兵们都已筋疲力尽,但在生死存亡关头,每个人只得强打精神,搬起石头,举起弓弩,进行最后的抵抗。
“吴校尉,你带武十名弟兄去东墙缺口处防御!”
主将许钦寂在城头上指挥防御,他双眼熬得通红,声音也嘶哑了,面对契丹人无休无止的进攻,他只能孤注一掷,和敌军决一死战。
“弓弩手准备!”
他大喊一声,两百余名弓弩手瞄准了奔在最前面的千余敌军,许钦寂见敌军已杀入弩箭射程,他大喊道:“放箭!”
两百多支弩箭从城头射下,强劲地射向契丹军,契丹士兵的皮甲抵挡不住唐军弩箭,奔在最前面的数十人纷纷惨叫栽倒。
紧接着唐军的第二轮弩箭又一次射出,后面孙万荣大怒,喝令道:“放箭压住他们!”
两千契丹弓箭手一起向城头放箭,密集的箭矢如乌云一般射向城头,一名唐军校尉大吼,“趴下!”
唐军士兵纷纷趴下,但还是有十几名唐军俯身不及,被箭射中,惨叫着从城头摔下。
孙万荣见放箭有了效果,再次大喊道:“箭矢掩护,攻城梯上城!”
箭如疾雨般射向城头,将唐军死死压制住,无法抬头,契丹军顿时鼓声大作,数千士兵扛着攻城梯靠近了城墙。
一架架高大的攻城梯竖了起来,契丹士兵如蚂蚁般向上攀爬,与此同时,契丹的弓箭也停止了射击。
许钦寂大喊:“用石头砸,砸退他们!”
数百唐军士兵搬起一块块巨石向攻城梯上砸去,巨石翻滚而下,砸得契丹士兵骨断筋折,纷纷从梯子上滚落。
十几名唐军士兵用长长钢叉顶住梯子,奋力向外推去,梯子渐渐离开了城头,向外翻倒,梯子上的数十名契丹士兵一起发出凄厉的惨叫声。
校尉吴孝明率五十名士兵守住了东面的一处缺口,这里的情况最为危急,城墙在昨天的激战中坍塌掉一段,出现一条两丈长的缺口。
数百名契丹士兵猛攻这处缺口,数十名凶悍的契丹人已经冲上城头,唐军拼死抵抗,死伤惨重。
校尉吴孝明一刀劈翻了一名敌军,但一支锋利的长矛却冷不防地从下面刺来,狠狠刺进了吴孝明的小腹内,吴孝明惨叫一声,在死亡来临之时,他拼尽最后的力气,抱住了刺他的敌军,一起摔下了高高的城墙。
眼看唐军要支持不住了,就在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至,高声对主将许钦寂道:“启禀许将军,我们援军已到二十里外,请将军再坚持片刻!”
‘二十里!’
许钦寂惨笑一声,援军终于来了,可还有二十里,至少要一个时辰,但现在的情形,他们哪里还能守得住城池?
或许是战争的惨烈感动了上天,忽然,一名士兵指着北方大喊:“快看!”
只见北方天空骤然变得昏黄,风力加大,带着腥味的沙土扑打着脸颊,一场强大的沙尘暴正向榆关这边铺天盖地狂涌而来。
孙万荣见情况不妙,大喊道:“撤军!立刻撤军!”
‘当!当!当!’撤军的钟声敲响,契丹大军如潮水撤离,向两里外的大营狂奔而去。
此时唐军也无暇欢呼,他们也纷纷趴在城头,等待着沙尘暴的来临。
圣上确实有旨意在他手上,令李臻统领卢龙军,但武攸宜不想分散军权,所以绝口不提此事,但现在李臻用内卫金牌和刺杀案来压他,显然就是要迫使他交权,这一定是狄仁杰的意思。
武攸宜听说过李臻对付薛怀义和来俊臣的手段,连武三思都有点惧怕此人,自己最好还是不要与他作对。
武攸宜最终顶不住李臻的压力,他只得故作恍然道:“我想起来,今天一早圣上派人送来几份手谕,我还没有来得及看,或许就有李将军安排,请稍候,我去找一找!”
他不让李臻进帐,自己匆匆回帐了,李臻微微冷笑,这就叫敬酒不吃吃罚酒,非要自己逼迫他,他才肯把东西拿出来。
片刻,武攸宜拿着一份圣旨出来,歉然道:“很抱歉,真有李将军的任命,刚刚才送来,我没有看到。”
李臻接过圣旨打开,上面任命他为卢龙军使,暂时统领卢龙军,协助狄仁杰恢复营州秩序,这着实出乎李臻的意料,他见旁边有张小桌子,便将圣旨放在桌上,跪下行礼,“微臣李臻,谨遵陛下旨意!”
他站起身,拿着圣旨对武攸宜道:“既然圣上对我另有安排,那么刺杀案就暂时搁置,以后再调查吧!现在我们应以军务为重。”
武攸宜心中暗骂,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将军符交给李臻,又对他道:“骑兵就驻扎在大营西南,我这就陪李将军去接管军权。”
武攸宜统帅的十万唐军实际上是由几支军队拼凑而成,包括原来的河北驻军、安东都护军和数万京畿卫军。
卢龙军属于安东都护府,原本驻扎在平州一线,约六千余人,也是一支独立的军队,由将军宗怀昌统帅,但宗怀昌中计被契丹大军包围,卢龙军遭遇重创,损失近半,宗怀昌本人也不幸阵亡。
目前逃出来的三千卢龙败军暂时由武攸宜代管,武攸宜原本打算将这三千败军全部打散,分配给各军,却没有想到圣上竟然让李臻接管了这支残兵。
不过武攸宜一转念,这样也好,把这支残兵丢给李臻,也算是卸掉了一个包袱,让他去处置,最后再惨败又与自己何干?
卢龙军的驻地在大营西南角,此时军队人心涣散,士气低迷,硖石谷伏击战十分惨烈,不仅总管宗怀昌战死,而且六名都尉阵亡五人,另外一名都尉受了重伤,士兵们的情绪都十分低沉,三五成群在大帐四周议论,猜测他们的命运。
这时,一队士兵护卫着大将军武攸宜走进了骑兵驻地,士兵们纷纷站了起来,忐忑不安地注视着武攸宜。
大帐内,十几名校尉济济一帐,武攸宜在宣布完任命后便匆匆离去,将一堆烂摊子扔给了李臻。
十几名校尉注视着李臻,眼中都充满了希望,他们之前得到消息,武攸宜准备将他们拆散,分配给各军,那时他们将成为杂牌散军,地位低下,最终将成为各军进攻的替死鬼。
但现在他们却迎来了新的军使,而且还是闻名天下的内卫将军李臻,也就意味着卢龙军将继续保留下去,这让他们怎么能不激动万分,他们忽然一起单膝跪下,抱拳高声道:“参见李将军!”
李臻点点头笑道:“各位将军请免礼,从现在开始,我将临时出任卢龙军使,这是圣上的特别指定,也就是说,我将重建卢龙军。”
李臻徐徐扫了众人一圈,又道:“我听说六名都尉几乎阵亡或者重伤,所以需要重新任命都尉,不过新的都尉我将在战争中提拔,各位都有可能被提升,以战功来竞升。”
众人默默点头,虽然每个人都渴望能升职,但他们也知道,三千军队最多只有三名都尉,那么李臻的方案让所有人都能接受,以战功来决定升赏。
“好了!”
李臻不再和校尉们多说什么,立刻令道:“大家去集合所有士兵,我们要对士兵们训话!”
校尉们纷纷出帐,各自集合手下,片刻,三千士兵列队完毕,李臻站上一张大桌子,他高声对众人道:“所有弟兄听着,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们的主将,我将率领大家重建卢龙军,重建属于你们的荣耀!”
三千士兵雅雀无声,每个人都呆呆地望着李臻,很多人的眼睛里开始有了泪光,李臻深深吸一口气,又高声道:“有人说你们是残兵败将,不堪一击,甚至有人建议解散卢龙军,但真是这样吗?我认为不是!硖口兵败是主将轻敌,遭遇了埋伏,你们面对数万契丹军队,没有人投降,杀出了重围,你们不是残兵败将,你们是英雄!你们应该获得荣誉,而不是被歧视..”
已经有不少士兵忍不住失声哭了起来,几乎每一个士兵都流下了眼泪,那是屈辱的泪水,李臻的眼睛里也闪烁着泪光,他拭去泪水,又高声喊道:“荣誉不能靠祈求得到,必须在血与火的战斗中赢来,我们是英雄,不是失败者!我们要用事实来证明,用鲜血赢回我们的尊严,用鲜血捍卫卢龙军的尊严!”
所有人的热血开始沸腾,泪水化作了激奋,士兵们振臂高呼,他们嘶声大喊,他们高呼的声音淹没了李臻的激励,颓废的士气被一扫而光,每个人都渴望着战争,渴望着杀敌,他们要用鲜血来赢得他们的尊严。
一个时辰后,狄仁杰在李臻和三千卢龙军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向平州赶去。
..。。
平州就是今天的秦皇岛一带,那时山海关还没有出现,但有著名的榆关,榆关扼守着辽西走廊,是从辽东进入河北的必经之路,之前,契丹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孙万荣率领攻打檀州密云县,企图从密云县进入幽州,另一路由大将洛务整率两万军则沿辽西走廊南下,准备攻克榆关,从东线杀入河北。
当武攸宜率十万大军北上的消息传来后,东西两线契丹军皆仓皇北撤,但正如陈子昂的担心,武攸宜将大军驻扎在幽州不思进取,契丹人惊惧之心渐去。
李尽忠又派大将孙万荣率军一万五千人猛攻榆关,企图抢先一步夺取这座进入河北的大门。
榆关守军只有八百余人,由营州的龙山军讨击副使许钦寂率领,他已连续向武攸宜求救,但援军始终没有到来。
攻城战已经打了三天三夜,一万多契丹军疯狂进攻,守军死伤已过半,眼看着守军的战斗力越来越弱,榆关的形势已岌岌可危。
‘咚!咚!咚!’
下午时分,契丹军再一次向榆关发动了进攻,铺天盖地的军队向榆关杀来,他们扛着攻城梯,高举盾牌,手执战刀和长矛,喊杀声震天。
城头上的士兵们都已筋疲力尽,但在生死存亡关头,每个人只得强打精神,搬起石头,举起弓弩,进行最后的抵抗。
“吴校尉,你带武十名弟兄去东墙缺口处防御!”
主将许钦寂在城头上指挥防御,他双眼熬得通红,声音也嘶哑了,面对契丹人无休无止的进攻,他只能孤注一掷,和敌军决一死战。
“弓弩手准备!”
他大喊一声,两百余名弓弩手瞄准了奔在最前面的千余敌军,许钦寂见敌军已杀入弩箭射程,他大喊道:“放箭!”
两百多支弩箭从城头射下,强劲地射向契丹军,契丹士兵的皮甲抵挡不住唐军弩箭,奔在最前面的数十人纷纷惨叫栽倒。
紧接着唐军的第二轮弩箭又一次射出,后面孙万荣大怒,喝令道:“放箭压住他们!”
两千契丹弓箭手一起向城头放箭,密集的箭矢如乌云一般射向城头,一名唐军校尉大吼,“趴下!”
唐军士兵纷纷趴下,但还是有十几名唐军俯身不及,被箭射中,惨叫着从城头摔下。
孙万荣见放箭有了效果,再次大喊道:“箭矢掩护,攻城梯上城!”
箭如疾雨般射向城头,将唐军死死压制住,无法抬头,契丹军顿时鼓声大作,数千士兵扛着攻城梯靠近了城墙。
一架架高大的攻城梯竖了起来,契丹士兵如蚂蚁般向上攀爬,与此同时,契丹的弓箭也停止了射击。
许钦寂大喊:“用石头砸,砸退他们!”
数百唐军士兵搬起一块块巨石向攻城梯上砸去,巨石翻滚而下,砸得契丹士兵骨断筋折,纷纷从梯子上滚落。
十几名唐军士兵用长长钢叉顶住梯子,奋力向外推去,梯子渐渐离开了城头,向外翻倒,梯子上的数十名契丹士兵一起发出凄厉的惨叫声。
校尉吴孝明率五十名士兵守住了东面的一处缺口,这里的情况最为危急,城墙在昨天的激战中坍塌掉一段,出现一条两丈长的缺口。
数百名契丹士兵猛攻这处缺口,数十名凶悍的契丹人已经冲上城头,唐军拼死抵抗,死伤惨重。
校尉吴孝明一刀劈翻了一名敌军,但一支锋利的长矛却冷不防地从下面刺来,狠狠刺进了吴孝明的小腹内,吴孝明惨叫一声,在死亡来临之时,他拼尽最后的力气,抱住了刺他的敌军,一起摔下了高高的城墙。
眼看唐军要支持不住了,就在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至,高声对主将许钦寂道:“启禀许将军,我们援军已到二十里外,请将军再坚持片刻!”
‘二十里!’
许钦寂惨笑一声,援军终于来了,可还有二十里,至少要一个时辰,但现在的情形,他们哪里还能守得住城池?
或许是战争的惨烈感动了上天,忽然,一名士兵指着北方大喊:“快看!”
只见北方天空骤然变得昏黄,风力加大,带着腥味的沙土扑打着脸颊,一场强大的沙尘暴正向榆关这边铺天盖地狂涌而来。
孙万荣见情况不妙,大喊道:“撤军!立刻撤军!”
‘当!当!当!’撤军的钟声敲响,契丹大军如潮水撤离,向两里外的大营狂奔而去。
此时唐军也无暇欢呼,他们也纷纷趴在城头,等待着沙尘暴的来临。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