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1章 重生元末
- 2 第2章 义军行伍
- 3 第3章 大战前夕
- 4 第4章 夜袭
- 5 第5章 中伏
- 6 第6章 屠城
- 7 第7章 进军大同
- 8 第8章 攻城受挫
- 9 第9章 战场琐事
- 10 第10章 局势不利
- 11 第11章 打探消息
- 12 第12章 生死之间(上)
- 13 第13章 生死之间(下)
- 14 第14章 败逃
- 15 第15章 遭遇元军
- 16 第16章 热血复仇
- 17 第17章 班底雏形
- 18 第18章 以少袭多
- 19 第19章 功劳被抢
- 20 第20章 重回敢战营
- 21 第21章 伏击靺鞨部
- 22 第22章 擒拿敌酋
- 23 第23章 兵临上都
- 24 第24章 惨烈大战
- 25 第25章 螳臂当车
- 26 第26章 生另起炉灶之意
- 27 第27章 是守还是战?
- 28 第28章 决战(上)
- 29 第29章 决战(中)
- 30 第30章 决战(下)
- 31 第31章 龙翔天际
- 32 第32章 夺取赤峰城(上)
- 33 第33章 夺取赤峰城(下)
- 34 第34章 打劫匪徒
- 35 第35章 收获颇丰
- 36 第36章 棒子,是用来灭的!
- 37 第37章 指导练兵
- 38 第38章 打入敌人内部
- 39 第39章 挑拨离间(上)
- 40 第40章 挑拨离间(中)
- 41 第41章 挑拨离间(下)
- 42 第42章 ‘近’而示之‘远’
- 43 第43章 许睿的阳谋
- 44 第44章 破局
- 45 第45章 大战将起
- 46 第46章 激烈攻防
- 47 第47章 首战获胜
- 48 第48章 开始反击
- 49 第49章 善后处理
- 50 第50章 厉害的对手
- 51 第51章 言辞交锋
- 52 第52章 揭露许睿的阴谋
- 53 第53章 收网之战
- 54 第54章 摧枯拉朽
- 55 第55章 赏罚明军法
- 56 第56章 扩张前的特训(一)
- 57 第57章 扩张前的特训(二)
- 58 第58章 扩张前的特训(三)
- 59 第59章 扩张前的特训(四)
- 60 第60章 刀锋亮起(上)
- 61 第61章 刀锋亮起(中)
- 62 第62章 刀锋亮起(下)
- 63 第63章 诱敌
- 64 第64章 内部不和
- 65 第65章 终遭伏击
- 66 第66章 惨痛的变数
- 67 第67章 血腥激战
- 68 第68章 坑杀俘虏
- 69 第69章 朝阳三杰
- 70 第70章 将计就计
- 71 第71章 中敌激将计
- 72 第72章 赵信杀到
- 73 第73章 变化的四门斗底阵
- 74 第74章 恶战者,莫如瞿远!!!
- 75 第75章 示敌以弱
- 76 第76章 反击
- 77 第77章 瞒天过海之计 上
- 78 第78章 瞒天过海之计 下
- 79 第79章 引君入瓮
- 80 第80章 瓮中捉鳖
- 81 第81章 要拼命了!!!
- 82 第82章 定局
- 83 第74章 恶战者,莫如瞿远!!!
- 84 第75章 示敌以弱
- 85 第76章 反击
- 86 第77章 瞒天过海之计(上)
- 87 第78章 瞒天过海之计(下)
- 88 第79章 引君入瓮
- 89 第80章 瓮中捉鳖
- 90 第81章 要拼命了!!!
- 91 第82章 定局
- 92 第83章 巧计破关
- 93 第84章 杀袍泽兄弟者,有才亦不纳
- 94 第85章 议封赏
- 95 第86章 攻锦州城 上
- 96 第87章 攻锦州城 中
- 97 第88章 攻锦州城(下)
- 98 第89章 破城
- 99 第90章 1358年的烽火
- 100 第91章 兴内政
- 101 第92章 处理‘争地’纠纷(上)
- 102 第93章 处理‘争地’纠纷
- 103 第94章 狂徒公孙昱
- 104 第95章 治国之论(上)
- 105 第96章 治国之论(下)
- 106 第97章 出征东宁府
- 107 第98章 接连突破
- 108 第99章 大局定落
- 109 第100章 高丽棒子来搅局
- 110 第101章 连斩五将
- 111 第102章 首战大胜
- 112 第103章 丧心病狂
- 113 第104章 血性之战
- 114 第105章 炼心!定策!
- 115 第106章 开始反击
- 116 第107章 击毙李子春
- 117 第108章 诱敌首战
- 118 第109章 艰难诱敌
- 119 第110章 男儿当杀人!
- 120 第111章 斩杀李成桂
- 121 第112章 战后决断
- 122 第113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123 第114章 改进冶铁技术(上)
- 124 第115章 改进冶铁技术(下)
- 125 第116章 改良火铳
- 126 第117章 训练火铳手
- 127 第118章 小试锋芒(上)
- 128 第119章 小试锋芒(下)
- 129 第120章 雷击营
- 130 第121章 救援中路伐元军?
- 131 第122章 干掉‘尾巴’ 上
- 132 第123章 干掉‘尾巴’(中)
- 133 第124章 干掉‘尾巴’(下)
- 134 第125章 干掉‘尾巴’(续)
- 135 第126章 收编俘虏
- 136 第127章 暗夜袭城
- 137 第128章 连锁反应(上)
- 138 第129章 连锁反应(中)
- 139 第130章 连锁反应(下)
- 140 第131章 疲兵
- 141 第132章 上下有隙
- 142 第133章 哗变
- 143 第134章 赵家军出现
- 144 第135章 林外剿杀(上)
- 145 第136章 林外剿杀(中)
- 146 第137章 林外剿杀(下)
- 147 第138章 林外绞杀(续1)
- 148 第139章 林外剿杀(续2)
- 149 第140章 放羊归山
- 150 第141章 进往滦州
- 151 第142章 人心纷乱
- 152 第143章 孛罗帖木儿的‘逆袭’
- 153 第144章 孛罗帖木儿的逆袭
- 154 第145章 击杀孛罗帖木儿
- 155 第146章 搅局
- 156 第147章 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9章 战场琐事
第9章 战场琐事
赵信所在的百人队在这几日的战斗中折损也颇大,之前那六十多个老弟兄到现在还能够走动的只剩下了一半。
不过伤兵的恢复比例却较其他百人队要高一些,这得利于赵信的帮忙和及时点醒,他所能做的很简单,就是在包扎伤口前,将布片用开水煮上一刻钟,因为这一道工序,他这个百人队至少多活下来了十多个弟兄。
赵信很想将这一方法在全军推广,奈何人微言轻,他也无法跟别人解释什么是细菌,什么是高温消毒之类的东西,就连百户李义也是看重他的良好表现,才将信将疑地试行这一方法。
说实话,多活下来的那些弟兄是否真正是受益于此,李义不敢确信,至于劝说其它百人队,甚至上报统领张忠,李义就没那么大胆子了,事关无数弟兄的死活,他担负不起这个责任。
红巾军尽管首战失利,依旧冒着巨大的伤亡继续攻城,云梯车被毁之后,又连续使用箭楼、投石机、冲车,可是收效均不大。
箭楼和投石车只能压制住城头的守军,却无力解决问题,冲车的冲门效果也不好,因为守军将城门彻底堵死了,冲车将木门打破一半以后,却发现门后是巨大的石块,仍然无法进入,最后只能撤了回来。
赵信注意了投石机的攻击,巨石轰飞,虽然声势浩大,但大部分都没有什么准头,落到城内的还能给守军造成一些士气上的影响,落到城外的压根儿连一点用都没有。
少数幸运的石块砸中城墙,可大同城墙坚固无比,只是溅得石沫纷飞,就再无一点效用。
倒是有十几块石头万幸扔上了城头,砸倒了百余个元兵,但这种概率十中无一,而且能够投掷的石块也不大,石块太大,又容易损毁投石机本身。
赵信一边看一边暗暗感慨,这东西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用啊!
云梯车损毁完毕后,红巾军补充不及,只能采用木梯蚁附的方法登城,城中的守军十分顽强,也许是知得自己难逃一死,纷纷搏命而战。
据攻上城头后还能退下来的少数弟兄讲,城头上三种敌人最是难缠,一是身穿重甲的铁枪兵,打起来后,他们往往不要命地往前冲,二是身形敏捷的刀盾手,散于四方,做着补刀的勾当。
三是蒙古精锐射手,他们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义军精锐战士或军官身上,换句话说,上到城头,义军士卒表现的越出色,越容易被蒙古精锐射手照顾。
赵信这几日一直没有机会登上城头,他推过冲门车,守护过木梯,亲眼见到身边的弟兄一个一个倒下,却没有任何办法。
战事惨烈,打到这份上,他已经完全融入了其中,根本没有任何穿越者偷奸耍滑、保命不前的念头,这不仅是身边弟兄们的阵亡让他感同身受,而身后督战队的严阵以待也让他不敢稍退半步。
幸运的是,得老天眷顾,赵信没有受什么重伤,身上最多的只是擦伤,这得益于他使用前世部队中躲避子弹的战术动作来躲避弓箭。
赵信旁边时刻接受言传身教的陈棋,也因此幸运的得以保全,说起来,赵信很想将这一套方法推广全军,可是困难却更大,原因很简单,太难看了,按照百户李义的话,那就是‘连滚带爬,成何体统?’
话说在接连猛攻大同不下之后,十余万红巾军开始长期围城,而经历过如此艰难战事的赵信,对于不打仗的日子也颇为不适应。
闲暇之时,大伙儿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隔着军寨的木栅栏遥看城头上的刀枪如林,以及那几面战火熏黑后却依然迎风挺立的大旗。
赵信所在的百人队还剩四十来个弟兄,用饭时大家都围坐在一起,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什么。
眼见大伙儿都眉头不展,百户李义便和几个老兵一起讲起了红巾军起义时的趣事,或者讲讲当年‘关先生’妙计连连,将元军打得屁滚尿流的往事,聊得热络起来,大伙儿的心也慢慢舒缓开来。
气氛热闹一些后,众人又热火朝天地开始献计献策,谈怎么才能攻入大同,赵信冥思苦想着穿越前部队里学到的各种战法,都觉得十分不靠谱,无他,**和冷兵器有着本质的区别。
随后,赵信又开始回忆战争电影中的一些情节,皱眉想着各种战法名词,什么持久战、游击战,唔,这些属于战略层面,放在这里也不合适,还有什么麻雀战、地道战……想着想着,口中喃喃有词,不停念叨着。
一旁的陈棋眼中一亮,问道:“赵大哥,你说什么?麻雀战?地道战?麻雀战是什么东西?麻雀能打仗么?地道战是挖地道么?这个法子不错!”
百户李义听罢也拍了拍自己脑袋,大声道:“赵信说得不错,地道战可行,咱们关统领当年就……呃,关统领很擅长这个,保不准咱们就要挖地道的!”
红巾军刚起义时,要以弱敌强,采用地道突袭,是很实用的战术,等到红巾军兵强马壮后,红巾军的统领们似乎不屑于使用这种战法。
不过,这种战法层面上的计谋,不是几个底层士卒所能左右和了解的,大伙儿谈论了几句也就作罢,但过了些几天后,红巾军以地道战术攻城的猜想便得到了应证。
这天午后,赵信和陈棋被征召到了中军大寨之中,和他们一起过来的,是目前敢战营剩下还能夜视的数百弟兄。
等来到一座大帐后的空地时,赵信赫然发现,地面上有一个斜斜向下的洞口,能容三人并肩而下。
到了黄昏时分,空地周围陆续集结了上千士卒,其中数百人衣束齐整,顶盔贯甲,手中的刀剑都是好货色,表情上虽然懒洋洋的,但行动举止间都透着一丝彪悍之气,赵信听一旁的老兵介绍,这些都是红巾军精锐,山字营和虎士营的老兵。
到了一更时分,外面一阵轻微地扰动,众军中分出一条通道,一群军将从通道中挤了进来,众军士纷纷起身,鞠躬行礼,口中称呼‘关大统领’,都显得异常激动。
只见其中一个身穿银甲,外披儒袍,腰系宝剑的中年儒将越众而出,四周转了一圈向众军士打个招呼,喝道‘拿酒来’,身旁一个军将上去递了一袋酒。
大统领‘关先生’拿着酒袋子,沉默了片刻,朗声而道:“大伙儿都是北地好儿郎,追随关某北征,抛头颅洒热血,不惜性命,这几日战事不利,让弟兄们折损严重,关某……愧对大伙儿了!”
不过伤兵的恢复比例却较其他百人队要高一些,这得利于赵信的帮忙和及时点醒,他所能做的很简单,就是在包扎伤口前,将布片用开水煮上一刻钟,因为这一道工序,他这个百人队至少多活下来了十多个弟兄。
赵信很想将这一方法在全军推广,奈何人微言轻,他也无法跟别人解释什么是细菌,什么是高温消毒之类的东西,就连百户李义也是看重他的良好表现,才将信将疑地试行这一方法。
说实话,多活下来的那些弟兄是否真正是受益于此,李义不敢确信,至于劝说其它百人队,甚至上报统领张忠,李义就没那么大胆子了,事关无数弟兄的死活,他担负不起这个责任。
红巾军尽管首战失利,依旧冒着巨大的伤亡继续攻城,云梯车被毁之后,又连续使用箭楼、投石机、冲车,可是收效均不大。
箭楼和投石车只能压制住城头的守军,却无力解决问题,冲车的冲门效果也不好,因为守军将城门彻底堵死了,冲车将木门打破一半以后,却发现门后是巨大的石块,仍然无法进入,最后只能撤了回来。
赵信注意了投石机的攻击,巨石轰飞,虽然声势浩大,但大部分都没有什么准头,落到城内的还能给守军造成一些士气上的影响,落到城外的压根儿连一点用都没有。
少数幸运的石块砸中城墙,可大同城墙坚固无比,只是溅得石沫纷飞,就再无一点效用。
倒是有十几块石头万幸扔上了城头,砸倒了百余个元兵,但这种概率十中无一,而且能够投掷的石块也不大,石块太大,又容易损毁投石机本身。
赵信一边看一边暗暗感慨,这东西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用啊!
云梯车损毁完毕后,红巾军补充不及,只能采用木梯蚁附的方法登城,城中的守军十分顽强,也许是知得自己难逃一死,纷纷搏命而战。
据攻上城头后还能退下来的少数弟兄讲,城头上三种敌人最是难缠,一是身穿重甲的铁枪兵,打起来后,他们往往不要命地往前冲,二是身形敏捷的刀盾手,散于四方,做着补刀的勾当。
三是蒙古精锐射手,他们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义军精锐战士或军官身上,换句话说,上到城头,义军士卒表现的越出色,越容易被蒙古精锐射手照顾。
赵信这几日一直没有机会登上城头,他推过冲门车,守护过木梯,亲眼见到身边的弟兄一个一个倒下,却没有任何办法。
战事惨烈,打到这份上,他已经完全融入了其中,根本没有任何穿越者偷奸耍滑、保命不前的念头,这不仅是身边弟兄们的阵亡让他感同身受,而身后督战队的严阵以待也让他不敢稍退半步。
幸运的是,得老天眷顾,赵信没有受什么重伤,身上最多的只是擦伤,这得益于他使用前世部队中躲避子弹的战术动作来躲避弓箭。
赵信旁边时刻接受言传身教的陈棋,也因此幸运的得以保全,说起来,赵信很想将这一套方法推广全军,可是困难却更大,原因很简单,太难看了,按照百户李义的话,那就是‘连滚带爬,成何体统?’
话说在接连猛攻大同不下之后,十余万红巾军开始长期围城,而经历过如此艰难战事的赵信,对于不打仗的日子也颇为不适应。
闲暇之时,大伙儿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隔着军寨的木栅栏遥看城头上的刀枪如林,以及那几面战火熏黑后却依然迎风挺立的大旗。
赵信所在的百人队还剩四十来个弟兄,用饭时大家都围坐在一起,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什么。
眼见大伙儿都眉头不展,百户李义便和几个老兵一起讲起了红巾军起义时的趣事,或者讲讲当年‘关先生’妙计连连,将元军打得屁滚尿流的往事,聊得热络起来,大伙儿的心也慢慢舒缓开来。
气氛热闹一些后,众人又热火朝天地开始献计献策,谈怎么才能攻入大同,赵信冥思苦想着穿越前部队里学到的各种战法,都觉得十分不靠谱,无他,**和冷兵器有着本质的区别。
随后,赵信又开始回忆战争电影中的一些情节,皱眉想着各种战法名词,什么持久战、游击战,唔,这些属于战略层面,放在这里也不合适,还有什么麻雀战、地道战……想着想着,口中喃喃有词,不停念叨着。
一旁的陈棋眼中一亮,问道:“赵大哥,你说什么?麻雀战?地道战?麻雀战是什么东西?麻雀能打仗么?地道战是挖地道么?这个法子不错!”
百户李义听罢也拍了拍自己脑袋,大声道:“赵信说得不错,地道战可行,咱们关统领当年就……呃,关统领很擅长这个,保不准咱们就要挖地道的!”
红巾军刚起义时,要以弱敌强,采用地道突袭,是很实用的战术,等到红巾军兵强马壮后,红巾军的统领们似乎不屑于使用这种战法。
不过,这种战法层面上的计谋,不是几个底层士卒所能左右和了解的,大伙儿谈论了几句也就作罢,但过了些几天后,红巾军以地道战术攻城的猜想便得到了应证。
这天午后,赵信和陈棋被征召到了中军大寨之中,和他们一起过来的,是目前敢战营剩下还能夜视的数百弟兄。
等来到一座大帐后的空地时,赵信赫然发现,地面上有一个斜斜向下的洞口,能容三人并肩而下。
到了黄昏时分,空地周围陆续集结了上千士卒,其中数百人衣束齐整,顶盔贯甲,手中的刀剑都是好货色,表情上虽然懒洋洋的,但行动举止间都透着一丝彪悍之气,赵信听一旁的老兵介绍,这些都是红巾军精锐,山字营和虎士营的老兵。
到了一更时分,外面一阵轻微地扰动,众军中分出一条通道,一群军将从通道中挤了进来,众军士纷纷起身,鞠躬行礼,口中称呼‘关大统领’,都显得异常激动。
只见其中一个身穿银甲,外披儒袍,腰系宝剑的中年儒将越众而出,四周转了一圈向众军士打个招呼,喝道‘拿酒来’,身旁一个军将上去递了一袋酒。
大统领‘关先生’拿着酒袋子,沉默了片刻,朗声而道:“大伙儿都是北地好儿郎,追随关某北征,抛头颅洒热血,不惜性命,这几日战事不利,让弟兄们折损严重,关某……愧对大伙儿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