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 第五章 天地夷希,与世皆敌
- 7 第六章 我是沧海中的蚍蜉
- 8 第七章 寒门有茶约青客
- 9 第八章 千里道门何处寻
- 10 第九章 假亦真时真亦假
- 11 第十章 初展锋芒动君颜
- 12 第十一章 一幕春笙望长安
- 13 第十二章 幽梦卷萧风
- 14 第十三章 落风华尘埃何处
- 15 第十四章 乱侃江山
- 16 第十五章 山水重阳
- 17 第十六章 初遇奇人
- 18 第十七章 天地黄粱
- 19 第十八章 一曲离殇歌
- 20 第十九章 我之初心,我之本愿
- 21 第二十章 刀山火海,我又何惧?
- 22 第二十一章 量天下之悠悠……
- 23 第二十二章 孤雁惊鸿
- 24 第二十三章 华幕之下有阴谋
- 25 第二十四章 薪火燎殿,朱雀升天
- 26 第二十五章 火莲初绽,自有天威
- 27 第二十六章 一帘幽梦,唤起冰晶无数
- 28 第二十七章 涿郡一气,天地三清
- 29 第二十八章 他看见,来去百年
- 30 第二十九章 断我头颅,妄断我气!
- 31 第三十章 落花终有再开日(上)
- 32 第三十一章 落花终有再开日(下)
- 33 第三十二章 雷鸣电闪,天地作弄
- 34 第三十三章 你欲何为,我欲何为?
- 35 第三十四章 只为正我心
- 36 第三十五章 远方有酒客
- 37 第三十六章 老酒客与小飘客
- 38 第三十七章 漆黑幽巷有奇兵
- 39 第三十八章 我有奇门遁甲之术
- 40 第三十九章 原来我是一落寇
- 41 第四十章 何谓求慈悲?
- 42 第四十一章 我若诛佛又何妨(上)
- 43 第四十二章 我若诛佛又何妨(下)
- 44 第四十四章 祸乱朝纲起
- 45 第四十五章 皇帝不急太监急
- 46 第四十六章 一代枭雄的葬身之地
- 47 第四十七章 一败成天地
- 48 第四十八章 多少楼台烟雨中
- 49 第四十九章 官字上下两个口(上)
- 50 第五十章 官字上下两个口(下)
- 51 第五十一章 朝中有五毒(上)
- 52 第五十二章 朝中有五毒(中)
- 53 第五十三章 朝中有五毒(下)
- 54 第七十五章 想你,想得无法自已
- 55 第八十八章 初见月依柳扶香
- 56 第九十三章 月照高楼独倚人
- 57 第五十四章 边外有雄狮
- 58 第五十五章 你有万骑,我有科技
- 59 第五十六章 龙起天武怒天威
- 60 第五十七章 天下英雄,唯阁下与胤耳
- 61 第五十八章 将军向南,在下向东
- 62 第五十九章 远方有知音:
- 63 第六十章 天谶谁人知
- 64 第六十一章 如果战争都是这样(上)
- 65 第六十二章 如果战争都是这样(下)
- 66 第六十三章 误会打下的非凡战争(上)
- 67 第六十四章 误会打下的非凡战争(中)
- 68 第六十五章 误会打下的非凡战争(下)
- 69 第六十六章 蛟龙出海撼九霄
- 70 第六十七章 远道而来的贵客
- 71 第六十八章 我有一计,可定乾坤
- 72 第六十九章 月下高战
- 73 第七十章 京观,就是那华丽而血腥的东西
- 74 第七十一章 司徒大人
- 75 第七十二章 归来倚杖自叹息
- 76 第七十三章 你我之间,本不该如此
- 77 第七十四章 这就是传说中的三角恋?
- 78 第七十六章 扣关,不对,扣城
- 79 第七十七章 龙吟沧海
- 80 第七十八章 虎啸山林
- 81 第七十九章 大夏有奇兵
- 82 第八十章 怎么倒霉的总是你
- 83 第八十一章 外传:司徒大人的传奇(上)
- 84 第八十二章 外传:司徒大人的传奇(下)
- 85 第八十三章 今天我才想起前天的事
- 86 第八十四章 当今天子孱弱
- 87 第八十五章 我有一计,江山易主
- 88 第八十六章 假痴不癫
- 89 第八十七章 老将军,有话好说
- 90 第八十九章 寻探高深远人家
- 91 第九十章 高照月楼傍晚霞
- 92 第九十一章 何处高枝见渔崖
- 93 第九十二章 尘埃别处是他乡
- 94 第九十四章 别去一言乱红尘
- 95 第九十五章 生定一世断江山
- 96 第九十六章 三生情定一世恩
- 97 第九十七章 别离一忧见愁人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十五章 山水重阳
第十五章 山水重阳
见卢玄反问自己问题,孙珪反而有点懵了,之前不是问刘夷希的吗?最主要的是,在一个人面前随意评价他,拿得多尴尬啊!不过刘夷希出神,若他不接话,岂不是很没礼貌?
孙珪清了清嗓子,略微尴尬的说道:“学生与夷希交往也有四年多时间,若是奸邪之辈,在下必不愿与之交往。贤弟为学积极向上,善于思考,不拘于答案;至于其为人,尊敬师长,为人谦和,这是有目共睹的。”
“何况,我想先生也不会选择一个无德无能之辈,在自己的课堂上空坐的……”
这句话简直多此一举,难道在庭堂上无德无能的人还少了么?
“既然你都如此说了,那老朽也不卖关子了。”卢玄并没有在意这些,继续说道:“自夷希在我这里学习之后,确实尊重师长,谦和待人;但,也仅限如此了。相反,对待自己当初的亲近之人,他反而疏远了不少。张瑜说,夷希当年亲和待人,开朗活泼,甚爱与他开玩笑;而如今,在府中却是另一番表现。沉默寡言,对待诸人皆敬而远之;偶有开口,言语之间甚至有傲慢之意,不知你可发现了?”
这话虽然是对孙珪说的,但刘夷希在一旁也听得清清楚楚。不过刘夷希并未开口,低着头不知道想些什么。
卢玄走到刘夷希面前,让他抬起头来,厉声喝道:“为学之人,最忌讳的就是失其本心、迷失本性!你若迷失本心,我如何将我所学倾囊相授?而今你学习五年有余,所行所为反而不比当年,如此看来,不若不学!”
“先生,学生不以为然!”刘夷希突然大喝道。
刘夷希沉默多时,面对卢玄责骂,自然觉得自己有自己道理,心中多有不满。如今见卢玄迎上面来,声音竟是强硬了不少,丝毫感觉不出来尊师之意。
卢玄尚未来得及惊诧其言语变化,刘夷希又是说道:“学生以为,凡习道之人,清心寡欲,以天地为通鉴;与人之间,不需多少交流,只顾习道便可。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人类的行为取法于大地的抉择,又何来人法人之说?天地之间,人性为恶,难以察之;学生以为,与人交流,煞是多余!”
但卢玄见刘夷希语言如此之硬,气不打一处来,都不知该如何言语了,并没有注意到那细微的变化,最终只能愤愤说一句:“何其荒谬之论!如此这般,我如何将道家法门教授给你!”
孙珪摇了摇头,且不说刘夷希言论是有多荒谬,单从他对卢玄说话的态度,便是极为无礼。
不过刘夷希如今这般模样,孙珪却不由得叹息道:“此般想法常人难有,没曾想竟在夷希脑中根深蒂固……”
卢玄看着眼前这个自己引以为傲的学生,心中充满着无奈:“张瑜所言不差,为师者,若不能育人德行,那便不配称为师也!夷希,为师教育汝等五年,何时可有轻视汝等之举?若照你所说,为师又何必开设这个学堂?不如自己努力行修,何必在意世人见识?”
“世人皆以为道学讲究一个无为、讲究一个逍遥;但你被自己的道所牵制,如何算得上逍遥二字?”
“若思想被一个单一的思维所牵制,那便算不得道……道的涵盖面极广,难道你便觉得,你现在走上的路便是大道吗?”
本来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却让卢玄伤透了脑筋,他见刘夷希眼中并无太大波动,厉声喝道:“夷希,你可知你已失去你的本心?”
说这话时,卢玄身体中竟是释放出一股威压来,将刘夷希二人压得喘不过起来;二人虽然不知道这股威压从何而来,但很明显,卢玄生气了。
刘夷希何时见过卢玄对自己如此严厉?但他自己依然茫然无措,不知该作何回答。兴许沉默不语以表思衬,是最好的表现。
迷茫、误解、彷徨、恐惧、抑郁、暴躁……若失本心,其患无穷。这些毛病,刘夷希现在是占全了;但对于他自己而言,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迷失了。佛家有堕入阿鼻地狱一说,也不知道家堕落,是掉入什么地方。
卢玄见刘夷希沉默应付,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谁能想到课堂上发言如吐珠一般的人,到这里竟然连话都不敢说。略加思衬之后,卢玄问到:“老朽所谓的本心,乃是你原来的愿望。老朽自张瑜处得之,你一开始习道,乃是自己兴趣使然;但是,如今的你,习道又是为了什么?”
听见和自己道行有关了,刘夷希立马来了精神。也许现在要和他正常交流,只有拿出自己长辈的语气,还有跟他讨论道学了。
不过刘夷希并未注意到这些问题,他心中默念:自己现在习道,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登官入阁?亦或是为了探究天地?原本或是有答案,但仔细想来,全都不是。刘夷希最终只能回答自己不知。
连自己志向在何方都不知道,卢玄这是彻底丧了气,回过头来,朝孙珪说道:“方才尔等不知我问话用以,如今剩你一人;现在知道,老朽今日询问诸位学生之志,有何意义意义了吗?”
孙珪是个聪明人,将卢玄的问题和之前刘夷希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真相一目了然,随即答到:“回先生,起初学生并不知先生的目的是什么,但如今见夷希变成如此,难免能猜到一二。先生是想用诸位学子作为例子,来教导夷希吧。”
卢玄点了点头,稍微会思考的人,都知道这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之前那些人虽然全生于官宦世家,但依然有清心寡欲之人;他们的志向并不都是步步高升,还有不少人的只想让人称奇……这,称之为本心。
卢玄眼神又转而投射在了刘夷希身上,这小子聪颖无比,为何到这般小问题上反而如此愚笨?卢玄淡淡说道:“有人只望一生平淡,有人希望位极人臣,有人希望此生富足粮丰,甚至也有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志向……即便孙珪,也有继承自己父亲天武关总兵的志向。或许我们能将这些所谓的志向,称作为他们的本心。若自己此生朝着这个目标点出发、奋斗、失败……最后失败,亦或是成功……都是无违于本心,你可明白?”
“学生……明白。”
刘夷希的回答支支吾吾,很明显,他嘴上虽然说明白,但心中其实还是很迷惑的。他并不认为自己之前所想的有多离谱,毕竟这个观念坚持了数年之久。卢玄几番道理就能将他说动,反而显得不现实了。
卢玄心中也明白这个道理,他那严厉的脸上终于是露出了一点笑容,说道:“莫不是想早日逃脱,敷衍我等?”
刘夷希明白自己内心被看穿了,本来想埋着头当做什么也没发生;但卢玄既然笑了,想必现在也没多大问题了,便只是尴尬地摸了摸脑袋。
但刘夷希未免太过天真了,自己学生明明还没有明白,老师怎么可能就把他放走了?这笑容不过是个“阴谋”而已,卢玄还有另一个问题,来教导刘夷希。
只见卢玄面带笑容,手捻胡须,仿佛极为高兴的样子;他声若幽谷,气满河山,说道:“若你是真明白了,那老朽再问你个问题;不过此事……倒还与孙珪有关系。”
突然被牵扯进来,孙珪难免心中犯嘀咕,不过也是连忙做出行李状;他原本就穿着束身衣服,行一个作揖礼难免似抱拳,有如军礼一般。
卢玄抬眼看了看孙珪,默不作声,随即转身走上楼,留下了不知所以的刘夷希与孙珪。
二人并不知道卢玄要拿什么东西,正当二人猜测之际,卢玄又走了下来,过程很快,想来东西早已准备妥当。不过二人细细看了卢玄周围,发现并没有什么物什。
就当二人一头雾水的时候,卢玄笑着从袖中掏出一张纸来,拿到孙珪眼前晃了晃,问道:“孙珪,还记得这是何物吗?”
这是一张泛黄了的宣纸,另一面却是用小毛笔写得满满的;字迹书法极其公整,俨然用的是正楷。不过一般成年人是不会用正楷的,一般是被教育来练习字迹的小孩子才用的。
孙珪看了看这张泛黄的宣纸,不明所以,不过卢玄说和自己有关系,也只能在脑中试图挖掘出往昔的回忆。不过一番挣扎之后,他放弃了,也许是自己太小的时候写的东西,早已忘记,只能答道:“先生赎罪,学生确实记不起来了……”
“是吗?这还真是可惜……”卢玄叹息了一声,在他看来,这东西可算是一生的财富,被主人忘记,不免可惜。随即他拿起纸张,朗声念到:“戊子之秋,行于白丘之末,会炎朝古都。闻书中所言:城筑三千七百余载,高楼古阁,会须一通,地利之要也。而今商要不再,驻民未及千户,俨然村市哉!翌日午,祖领我纵观河口淘浪之险,不由轻叹;奔腾祖河自青山而下,行过高原宫室,奔腾入海,荡荡千里行程。何其壮哉!吾闻,重国之邦高楼虽坚,终有一日废城为墟;奔腾之河流虽壮,山穷之日海枯流涸,心甚惜哉!山河壮丽犹有尽时,人命蹉跎何来放纵?尽此一世,若能观尽天下险阻,江山美景,岂不美哉?生于天地,行于江山,卒于平野,乃吾辈之薄愿。”
念完这篇文章之后,卢玄静静地看着孙珪,只见后者身体颤抖,眼睛睁大,似是惊讶表现。也许是惊讶卢玄这么多年来还保存着这篇文章;也许又是惊讶于自己当年之志为何与今大有不同……不过,此文终究乃昔日薄愿,天地沧桑,海枯石烂,如何能保证自己一直秉持着自己儿时的心愿?
卢玄微微叹道:“记得当年入学第一堂文章,老朽让作《薄志浅言文》,尽书自己薄愿。孙珪,当年你还只有八岁,八岁啊……而今,已是过十二春秋矣。”
卢玄将纸递给了孙珪,孙珪愣了愣,双手颤抖着接过了这张所言不多的纸张,上面那歪歪扭扭的正楷,仿佛诉说着年岁的更替。
话一道离别,听一曲笙瑟,往昔数年,尽作劳劳。
“等等,这……”
孙珪注意到,这并不是他写的原版,而是很久以前的摹本;但卢玄为何要将摹本交给他,难道有什么意义不成?
在卢玄的笑容之中,孙珪将这张摹本翻过来覆过去看了好几遍,直到将这张纸翻了过来,才发现这张纸所隐藏的寓意。他嘴唇不自觉地颤抖着,看着上面扭曲的大字,颤声说道:“东皇太白经……”
“不过是《东皇太白经》四十二章中的前三章罢了。”卢玄见自己的学生发现了这篇文章所隐藏的奥秘,不由得笑了起来,“你随我学习十二年,如今即将离开,我也没有什么能够送给你的;这《东皇太白经》的抄本,便当作送你的礼物。至于你能不能参透其中奥秘,习得其中武学,全看你自己了……”
孙珪听着卢玄的一字一句,不知何时,自己眼眶中竟是有了些许的泪水。他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跪了下来,一切心情,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
“多谢恩师!”
卢玄静静的看着这个学生,不知何时眼眶也湿润了起来;他捻着胡须,在堂中踱步,似是思衬着什么,随即不知为何停在了窗边,正巧看见外面孤叶飘落。
细叶凋零,不过是一条生命的流逝;待到来年,依然会有枝繁叶茂的树木出现,到那时,又有多少人记得今天凋落的树叶呢?莫不是人生亦是如此,如今年过两旬,其志若江海,又还如何记得十年前的志向呢?
卢玄见此,兴致大发,不由感慨道:“人生幻梦,尽是如此。你年幼之时,赏尽天下美景,欲作一旅行家之时,命运却与你的梦想做了一笔交易;是顺从命运的安排,还是满足心中的宏愿?八岁幼子能作此文实属不易,若是任你自己发展下去,你还可能成为我大夏为数不多的地质学家。”
“然而数年的沉淀,你发现朝廷的昏乱,官场的黑暗,心中甚是担忧。若是自己父亲离职卸任之后,继任的关隘总兵还能够抵御外敌吗?那日我与汝父略作交谈,他亦是告诉我,希望你能够继任他的官爵,让我给你做思想工作……不过,我并未告诉过你此事,我希望你能够自己选择。最终,你还是让我听见了那个答案……”
孙珪埋着脑袋听完了卢玄的教诲,正欲抬手回答,却被卢玄拦了下来。
“你不必多说了,若是说多了,你心中的迷茫只会更加扩大。至于你的彷徨,只有你自己能解决;但我想,你心中的答案,已经很明确了。”
孙珪愣了愣,心中略加思衬,随即点了点头。
卢玄见孙珪点头,不由得笑了起来,说道:“心中无妄则老无忧,老朽给你的最后一堂课,便上到这里了……”
“这份礼物,可要好深保存……”
看着这个自己教了十二年的学生,卢玄心中感到有些心疼;若此子不是生于仕宦之家,何来国门之忧?若无国门之忧,他那宏愿,如何不能实现?但话说回来,若不是如今宦官当政,贿资横流,朝廷黑暗,怎么会连一个小孩的梦想都实现不了呢?
“夷希啊,接下来老朽便要问你一个问题了。”卢玄转过头来,对刘夷希说道,“正如刚才你所听见的,孙珪当年的愿望是游尽天下山川;而如今,他的志向乃是做天武关总兵,抵御外寇,保家卫国。”
“背弃了自己的梦想,转而接受了他父亲,或者说这个国家给他的志向……在你看来,孙珪他现在是否还保持着自己的本心?
孙珪清了清嗓子,略微尴尬的说道:“学生与夷希交往也有四年多时间,若是奸邪之辈,在下必不愿与之交往。贤弟为学积极向上,善于思考,不拘于答案;至于其为人,尊敬师长,为人谦和,这是有目共睹的。”
“何况,我想先生也不会选择一个无德无能之辈,在自己的课堂上空坐的……”
这句话简直多此一举,难道在庭堂上无德无能的人还少了么?
“既然你都如此说了,那老朽也不卖关子了。”卢玄并没有在意这些,继续说道:“自夷希在我这里学习之后,确实尊重师长,谦和待人;但,也仅限如此了。相反,对待自己当初的亲近之人,他反而疏远了不少。张瑜说,夷希当年亲和待人,开朗活泼,甚爱与他开玩笑;而如今,在府中却是另一番表现。沉默寡言,对待诸人皆敬而远之;偶有开口,言语之间甚至有傲慢之意,不知你可发现了?”
这话虽然是对孙珪说的,但刘夷希在一旁也听得清清楚楚。不过刘夷希并未开口,低着头不知道想些什么。
卢玄走到刘夷希面前,让他抬起头来,厉声喝道:“为学之人,最忌讳的就是失其本心、迷失本性!你若迷失本心,我如何将我所学倾囊相授?而今你学习五年有余,所行所为反而不比当年,如此看来,不若不学!”
“先生,学生不以为然!”刘夷希突然大喝道。
刘夷希沉默多时,面对卢玄责骂,自然觉得自己有自己道理,心中多有不满。如今见卢玄迎上面来,声音竟是强硬了不少,丝毫感觉不出来尊师之意。
卢玄尚未来得及惊诧其言语变化,刘夷希又是说道:“学生以为,凡习道之人,清心寡欲,以天地为通鉴;与人之间,不需多少交流,只顾习道便可。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人类的行为取法于大地的抉择,又何来人法人之说?天地之间,人性为恶,难以察之;学生以为,与人交流,煞是多余!”
但卢玄见刘夷希语言如此之硬,气不打一处来,都不知该如何言语了,并没有注意到那细微的变化,最终只能愤愤说一句:“何其荒谬之论!如此这般,我如何将道家法门教授给你!”
孙珪摇了摇头,且不说刘夷希言论是有多荒谬,单从他对卢玄说话的态度,便是极为无礼。
不过刘夷希如今这般模样,孙珪却不由得叹息道:“此般想法常人难有,没曾想竟在夷希脑中根深蒂固……”
卢玄看着眼前这个自己引以为傲的学生,心中充满着无奈:“张瑜所言不差,为师者,若不能育人德行,那便不配称为师也!夷希,为师教育汝等五年,何时可有轻视汝等之举?若照你所说,为师又何必开设这个学堂?不如自己努力行修,何必在意世人见识?”
“世人皆以为道学讲究一个无为、讲究一个逍遥;但你被自己的道所牵制,如何算得上逍遥二字?”
“若思想被一个单一的思维所牵制,那便算不得道……道的涵盖面极广,难道你便觉得,你现在走上的路便是大道吗?”
本来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却让卢玄伤透了脑筋,他见刘夷希眼中并无太大波动,厉声喝道:“夷希,你可知你已失去你的本心?”
说这话时,卢玄身体中竟是释放出一股威压来,将刘夷希二人压得喘不过起来;二人虽然不知道这股威压从何而来,但很明显,卢玄生气了。
刘夷希何时见过卢玄对自己如此严厉?但他自己依然茫然无措,不知该作何回答。兴许沉默不语以表思衬,是最好的表现。
迷茫、误解、彷徨、恐惧、抑郁、暴躁……若失本心,其患无穷。这些毛病,刘夷希现在是占全了;但对于他自己而言,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迷失了。佛家有堕入阿鼻地狱一说,也不知道家堕落,是掉入什么地方。
卢玄见刘夷希沉默应付,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谁能想到课堂上发言如吐珠一般的人,到这里竟然连话都不敢说。略加思衬之后,卢玄问到:“老朽所谓的本心,乃是你原来的愿望。老朽自张瑜处得之,你一开始习道,乃是自己兴趣使然;但是,如今的你,习道又是为了什么?”
听见和自己道行有关了,刘夷希立马来了精神。也许现在要和他正常交流,只有拿出自己长辈的语气,还有跟他讨论道学了。
不过刘夷希并未注意到这些问题,他心中默念:自己现在习道,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登官入阁?亦或是为了探究天地?原本或是有答案,但仔细想来,全都不是。刘夷希最终只能回答自己不知。
连自己志向在何方都不知道,卢玄这是彻底丧了气,回过头来,朝孙珪说道:“方才尔等不知我问话用以,如今剩你一人;现在知道,老朽今日询问诸位学生之志,有何意义意义了吗?”
孙珪是个聪明人,将卢玄的问题和之前刘夷希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真相一目了然,随即答到:“回先生,起初学生并不知先生的目的是什么,但如今见夷希变成如此,难免能猜到一二。先生是想用诸位学子作为例子,来教导夷希吧。”
卢玄点了点头,稍微会思考的人,都知道这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之前那些人虽然全生于官宦世家,但依然有清心寡欲之人;他们的志向并不都是步步高升,还有不少人的只想让人称奇……这,称之为本心。
卢玄眼神又转而投射在了刘夷希身上,这小子聪颖无比,为何到这般小问题上反而如此愚笨?卢玄淡淡说道:“有人只望一生平淡,有人希望位极人臣,有人希望此生富足粮丰,甚至也有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志向……即便孙珪,也有继承自己父亲天武关总兵的志向。或许我们能将这些所谓的志向,称作为他们的本心。若自己此生朝着这个目标点出发、奋斗、失败……最后失败,亦或是成功……都是无违于本心,你可明白?”
“学生……明白。”
刘夷希的回答支支吾吾,很明显,他嘴上虽然说明白,但心中其实还是很迷惑的。他并不认为自己之前所想的有多离谱,毕竟这个观念坚持了数年之久。卢玄几番道理就能将他说动,反而显得不现实了。
卢玄心中也明白这个道理,他那严厉的脸上终于是露出了一点笑容,说道:“莫不是想早日逃脱,敷衍我等?”
刘夷希明白自己内心被看穿了,本来想埋着头当做什么也没发生;但卢玄既然笑了,想必现在也没多大问题了,便只是尴尬地摸了摸脑袋。
但刘夷希未免太过天真了,自己学生明明还没有明白,老师怎么可能就把他放走了?这笑容不过是个“阴谋”而已,卢玄还有另一个问题,来教导刘夷希。
只见卢玄面带笑容,手捻胡须,仿佛极为高兴的样子;他声若幽谷,气满河山,说道:“若你是真明白了,那老朽再问你个问题;不过此事……倒还与孙珪有关系。”
突然被牵扯进来,孙珪难免心中犯嘀咕,不过也是连忙做出行李状;他原本就穿着束身衣服,行一个作揖礼难免似抱拳,有如军礼一般。
卢玄抬眼看了看孙珪,默不作声,随即转身走上楼,留下了不知所以的刘夷希与孙珪。
二人并不知道卢玄要拿什么东西,正当二人猜测之际,卢玄又走了下来,过程很快,想来东西早已准备妥当。不过二人细细看了卢玄周围,发现并没有什么物什。
就当二人一头雾水的时候,卢玄笑着从袖中掏出一张纸来,拿到孙珪眼前晃了晃,问道:“孙珪,还记得这是何物吗?”
这是一张泛黄了的宣纸,另一面却是用小毛笔写得满满的;字迹书法极其公整,俨然用的是正楷。不过一般成年人是不会用正楷的,一般是被教育来练习字迹的小孩子才用的。
孙珪看了看这张泛黄的宣纸,不明所以,不过卢玄说和自己有关系,也只能在脑中试图挖掘出往昔的回忆。不过一番挣扎之后,他放弃了,也许是自己太小的时候写的东西,早已忘记,只能答道:“先生赎罪,学生确实记不起来了……”
“是吗?这还真是可惜……”卢玄叹息了一声,在他看来,这东西可算是一生的财富,被主人忘记,不免可惜。随即他拿起纸张,朗声念到:“戊子之秋,行于白丘之末,会炎朝古都。闻书中所言:城筑三千七百余载,高楼古阁,会须一通,地利之要也。而今商要不再,驻民未及千户,俨然村市哉!翌日午,祖领我纵观河口淘浪之险,不由轻叹;奔腾祖河自青山而下,行过高原宫室,奔腾入海,荡荡千里行程。何其壮哉!吾闻,重国之邦高楼虽坚,终有一日废城为墟;奔腾之河流虽壮,山穷之日海枯流涸,心甚惜哉!山河壮丽犹有尽时,人命蹉跎何来放纵?尽此一世,若能观尽天下险阻,江山美景,岂不美哉?生于天地,行于江山,卒于平野,乃吾辈之薄愿。”
念完这篇文章之后,卢玄静静地看着孙珪,只见后者身体颤抖,眼睛睁大,似是惊讶表现。也许是惊讶卢玄这么多年来还保存着这篇文章;也许又是惊讶于自己当年之志为何与今大有不同……不过,此文终究乃昔日薄愿,天地沧桑,海枯石烂,如何能保证自己一直秉持着自己儿时的心愿?
卢玄微微叹道:“记得当年入学第一堂文章,老朽让作《薄志浅言文》,尽书自己薄愿。孙珪,当年你还只有八岁,八岁啊……而今,已是过十二春秋矣。”
卢玄将纸递给了孙珪,孙珪愣了愣,双手颤抖着接过了这张所言不多的纸张,上面那歪歪扭扭的正楷,仿佛诉说着年岁的更替。
话一道离别,听一曲笙瑟,往昔数年,尽作劳劳。
“等等,这……”
孙珪注意到,这并不是他写的原版,而是很久以前的摹本;但卢玄为何要将摹本交给他,难道有什么意义不成?
在卢玄的笑容之中,孙珪将这张摹本翻过来覆过去看了好几遍,直到将这张纸翻了过来,才发现这张纸所隐藏的寓意。他嘴唇不自觉地颤抖着,看着上面扭曲的大字,颤声说道:“东皇太白经……”
“不过是《东皇太白经》四十二章中的前三章罢了。”卢玄见自己的学生发现了这篇文章所隐藏的奥秘,不由得笑了起来,“你随我学习十二年,如今即将离开,我也没有什么能够送给你的;这《东皇太白经》的抄本,便当作送你的礼物。至于你能不能参透其中奥秘,习得其中武学,全看你自己了……”
孙珪听着卢玄的一字一句,不知何时,自己眼眶中竟是有了些许的泪水。他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跪了下来,一切心情,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
“多谢恩师!”
卢玄静静的看着这个学生,不知何时眼眶也湿润了起来;他捻着胡须,在堂中踱步,似是思衬着什么,随即不知为何停在了窗边,正巧看见外面孤叶飘落。
细叶凋零,不过是一条生命的流逝;待到来年,依然会有枝繁叶茂的树木出现,到那时,又有多少人记得今天凋落的树叶呢?莫不是人生亦是如此,如今年过两旬,其志若江海,又还如何记得十年前的志向呢?
卢玄见此,兴致大发,不由感慨道:“人生幻梦,尽是如此。你年幼之时,赏尽天下美景,欲作一旅行家之时,命运却与你的梦想做了一笔交易;是顺从命运的安排,还是满足心中的宏愿?八岁幼子能作此文实属不易,若是任你自己发展下去,你还可能成为我大夏为数不多的地质学家。”
“然而数年的沉淀,你发现朝廷的昏乱,官场的黑暗,心中甚是担忧。若是自己父亲离职卸任之后,继任的关隘总兵还能够抵御外敌吗?那日我与汝父略作交谈,他亦是告诉我,希望你能够继任他的官爵,让我给你做思想工作……不过,我并未告诉过你此事,我希望你能够自己选择。最终,你还是让我听见了那个答案……”
孙珪埋着脑袋听完了卢玄的教诲,正欲抬手回答,却被卢玄拦了下来。
“你不必多说了,若是说多了,你心中的迷茫只会更加扩大。至于你的彷徨,只有你自己能解决;但我想,你心中的答案,已经很明确了。”
孙珪愣了愣,心中略加思衬,随即点了点头。
卢玄见孙珪点头,不由得笑了起来,说道:“心中无妄则老无忧,老朽给你的最后一堂课,便上到这里了……”
“这份礼物,可要好深保存……”
看着这个自己教了十二年的学生,卢玄心中感到有些心疼;若此子不是生于仕宦之家,何来国门之忧?若无国门之忧,他那宏愿,如何不能实现?但话说回来,若不是如今宦官当政,贿资横流,朝廷黑暗,怎么会连一个小孩的梦想都实现不了呢?
“夷希啊,接下来老朽便要问你一个问题了。”卢玄转过头来,对刘夷希说道,“正如刚才你所听见的,孙珪当年的愿望是游尽天下山川;而如今,他的志向乃是做天武关总兵,抵御外寇,保家卫国。”
“背弃了自己的梦想,转而接受了他父亲,或者说这个国家给他的志向……在你看来,孙珪他现在是否还保持着自己的本心?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