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楔子 我是雪山中的仙鹤(求收藏~求点击~求推荐!)
- 2 第一章 我是大漠中的孤鹰
- 3 第二章 我是野地上的蟊虫
- 4 第三章 我有一壶酒,浪迹天涯路
- 5 第四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 6 第五章 天地夷希,与世皆敌
- 7 第六章 我是沧海中的蚍蜉
- 8 第七章 寒门有茶约青客
- 9 第八章 千里道门何处寻
- 10 第九章 假亦真时真亦假
- 11 第十章 初展锋芒动君颜
- 12 第十一章 一幕春笙望长安
- 13 第十二章 幽梦卷萧风
- 14 第十三章 落风华尘埃何处
- 15 第十四章 乱侃江山
- 16 第十五章 山水重阳
- 17 第十六章 初遇奇人
- 18 第十七章 天地黄粱
- 19 第十八章 一曲离殇歌
- 20 第十九章 我之初心,我之本愿
- 21 第二十章 刀山火海,我又何惧?
- 22 第二十一章 量天下之悠悠……
- 23 第二十二章 孤雁惊鸿
- 24 第二十三章 华幕之下有阴谋
- 25 第二十四章 薪火燎殿,朱雀升天
- 26 第二十五章 火莲初绽,自有天威
- 27 第二十六章 一帘幽梦,唤起冰晶无数
- 28 第二十七章 涿郡一气,天地三清
- 29 第二十八章 他看见,来去百年
- 30 第二十九章 断我头颅,妄断我气!
- 31 第三十章 落花终有再开日(上)
- 32 第三十一章 落花终有再开日(下)
- 33 第三十二章 雷鸣电闪,天地作弄
- 34 第三十三章 你欲何为,我欲何为?
- 35 第三十四章 只为正我心
- 36 第三十五章 远方有酒客
- 37 第三十六章 老酒客与小飘客
- 38 第三十七章 漆黑幽巷有奇兵
- 39 第三十八章 我有奇门遁甲之术
- 40 第三十九章 原来我是一落寇
- 41 第四十章 何谓求慈悲?
- 42 第四十一章 我若诛佛又何妨(上)
- 43 第四十二章 我若诛佛又何妨(下)
- 44 第四十四章 祸乱朝纲起
- 45 第四十五章 皇帝不急太监急
- 46 第四十六章 一代枭雄的葬身之地
- 47 第四十七章 一败成天地
- 48 第四十八章 多少楼台烟雨中
- 49 第四十九章 官字上下两个口(上)
- 50 第五十章 官字上下两个口(下)
- 51 第五十一章 朝中有五毒(上)
- 52 第五十二章 朝中有五毒(中)
- 53 第五十三章 朝中有五毒(下)
- 54 第七十五章 想你,想得无法自已
- 55 第八十八章 初见月依柳扶香
- 56 第九十三章 月照高楼独倚人
- 57 第五十四章 边外有雄狮
- 58 第五十五章 你有万骑,我有科技
- 59 第五十六章 龙起天武怒天威
- 60 第五十七章 天下英雄,唯阁下与胤耳
- 61 第五十八章 将军向南,在下向东
- 62 第五十九章 远方有知音:
- 63 第六十章 天谶谁人知
- 64 第六十一章 如果战争都是这样(上)
- 65 第六十二章 如果战争都是这样(下)
- 66 第六十三章 误会打下的非凡战争(上)
- 67 第六十四章 误会打下的非凡战争(中)
- 68 第六十五章 误会打下的非凡战争(下)
- 69 第六十六章 蛟龙出海撼九霄
- 70 第六十七章 远道而来的贵客
- 71 第六十八章 我有一计,可定乾坤
- 72 第六十九章 月下高战
- 73 第七十章 京观,就是那华丽而血腥的东西
- 74 第七十一章 司徒大人
- 75 第七十二章 归来倚杖自叹息
- 76 第七十三章 你我之间,本不该如此
- 77 第七十四章 这就是传说中的三角恋?
- 78 第七十六章 扣关,不对,扣城
- 79 第七十七章 龙吟沧海
- 80 第七十八章 虎啸山林
- 81 第七十九章 大夏有奇兵
- 82 第八十章 怎么倒霉的总是你
- 83 第八十一章 外传:司徒大人的传奇(上)
- 84 第八十二章 外传:司徒大人的传奇(下)
- 85 第八十三章 今天我才想起前天的事
- 86 第八十四章 当今天子孱弱
- 87 第八十五章 我有一计,江山易主
- 88 第八十六章 假痴不癫
- 89 第八十七章 老将军,有话好说
- 90 第八十九章 寻探高深远人家
- 91 第九十章 高照月楼傍晚霞
- 92 第九十一章 何处高枝见渔崖
- 93 第九十二章 尘埃别处是他乡
- 94 第九十四章 别去一言乱红尘
- 95 第九十五章 生定一世断江山
- 96 第九十六章 三生情定一世恩
- 97 第九十七章 别离一忧见愁人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十章 初展锋芒动君颜
第十章 初展锋芒动君颜
“为学者,所识日积,所见日广;学,所以益才也。为学,乃求知外物之欲,其所谓诸如政教、礼乐、律法、阴阳、辩知等。此所谓俗学,拥世俗万民之所知。学,上至天文常理,下至蓄养田耕,所学者多,所知者甚,为人日益。”
“为道者,道之所生,其自然也,故曰道法自然。何谓自然?古今各有所言,不便赘叙。诸人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者,盖人之本取法于道,生于自然。人,取脏器于身,立情欲于心,所欲者繁多则立为人心。凡求道者,外不可修欲情,内不可生贪杂,所损者多,则求道之路远矣。”
“求道之至,则曰无为。古人言,人心本虚,私欲窒之,则难复其初,渐去之,又去之,以至于无为,则仍虚矣。窃以为,所谓无为者,不过婴儿之心也。”
“凡治国者,无不求万民富裕、国家昌隆。天下乃自然所生,帝王所行不过顺从而已。若以自我所行约束天下,所行必反。治国以无事,则天下自然昌平;治国以有事,政令繁杂,举措麻烦,此败因也。”
一道幽蓝色的光芒环绕着刘夷希,如同一道道冰晶,但后者并未察觉;整个房间之中,似乎只有站在最前面的卢玄稍微皱了皱眉头,默念一声:“果然是她”,便没了动作。
而其他看着张瑜的人,都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刘夷希不知花了多少时间论述此事,听得下面许多学生一阵懵,十九个学生里面,只有一个坐在角落里的学生学生听了进去。
卢玄静静地听完刘夷希的回答,一时默然。未几,他突然开口道:“若让你为自己评价,这番作答可有何不当之处?”
刘夷希闻言,略加思衬,随即恭谨说道:“所谓道,若有所谓正误之分,则不称为道!道学之博,或因其多面性。学生拙见,或有正确之解,或有错误之识,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道无正误之分,学生不敢妄断。”
这番作答,算不上精妙,但也不乏高明之处。规避了自己无法给自己评判的情况,留下一个道无正误性的措辞,让卢玄也不太好否认自己的观点。
“甚善!甚善!”卢玄听此解答,不免喜形于色,这句话的思想简直和他不谋而合。
他欣慰的点了点头,看刘夷希的眼神也变了许多,说道:“诚如古人所言,全书皆已解释透彻,让尔等所思,非文章答案,而是藏于言语之中的思想。若是单单让尔等知道此句何意,与抄二十遍一样,甚无意义!”
“天下习道者多矣,若只习文章意思,不过修得一篇文章浅薄意思罢了,无趣无趣!十人,有十人之所见,万人,有万人之所见,此所谓学习也!无论道儒佛法,皆此理也。”
“思想之见地无正误之分,方才是张瑜所言之理,尔等切记!”
虽然卢玄已经这么说了,但是下面的十几号人依然是一脸茫然的看着他。也许是卢玄所说太过饶舌难以理解,也许是这些人根本就没听;总而言之,这些人压根就没听懂……
“照先生所言,张瑜前面长篇大论,全当放屁,唯有最后一句,方是真理?”
闻这声音,卢玄的眉头不由得皱了皱,何况言语中的挑衅意味极大,他面色如何能好看?
见声音来源,果是董胤。只见他不慌不忙地理了理衣衫,站起身来朝面色难看的卢玄行了一礼,又朝刘夷希微微弯了弯身,虽然眼神灼热,但行为却不失礼数。
他紧接着便说道:“先生,学生有事希望向张瑜请教。”
卢玄不做声音,只是将手缩在了袖子之中,点头点头。
即便他再怎么不愿,也只能当做是学生之间的切磋。
见卢玄同意,董胤嘴角似是邪魅的笑了笑,朝着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孩子说道:“向闻有志不在年高,认识许久,不知阁下有此般高见。不过今日在下有一事不解,望阁下指教。”
刘夷希不知道此人是何人,虽然之前那灼热的目光让他很不舒服,但他若是哪个高官之子,自己可不敢怠慢。
刘夷希连忙回礼道:“不敢。”
董胤直勾勾地盯着刘夷希,眼中似有奇怪的神色窜出,看得刘夷希汗毛倒生。只听他沉声道:“如君所言,吾等共修道学,所求不过婴儿之心。如若如此,众生求活,岂不谬哉?在下以为,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而为;所求所欲,所思所念,自然而已。”
“人生于世,若重归婴儿之心,岂不反矣?岁长而年高,脱婴儿而得成熟,此乃人生。如君所言,不若我等自诞生以来,便待在家中,四体不展,五谷不沾,永保婴儿之心吧!”
董胤的思维,乃是常人心中所思,生于天地,不长反幼,岂不本末倒置?因此许多热闹不嫌事大的人,纷纷附和道:“董兄所言甚是啊!”
刘夷希知此人是嘲讽,也不知这个年长自己八九岁的人为何要跟自己一般见识。但他依旧不紧不慢,脸上微微一笑,朝董胤抱拳说道:“董兄此言差矣,古书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婴儿者,血气娴静,嗜欲单纯,专聚精气也!人之一生,为俗气所染,所求者甚也。而婴儿者,无欲无求,其心净也;而尽人一世,此境难达也!在下所言,不过为求道之境界、意念;若只知婴儿本外之意,岂不愚哉?”
其实另有一种说法,便是人出生之时,是最接近于自然的状态;随着人年岁的增长,便是渐渐逃离不了天地五行的约束。
保持婴儿之心,因此也被人认为是自然的体现。
董胤听完刘夷希的反驳,瞳孔都憋大了;刘夷希这是在反嘲讽他,作为年长之人,还不敢随便发怒。正待他欲说话之时,卢玄竟然突然说话道:“此言甚是合理,虽有些许不通之处,然八岁幼子有此解悟,终属不易。董胤,可还有何不解之处?”
“啐!”
董胤又暗暗啐了口唾沫,不过随即又是笑脸相迎,俨然一副笑脸虎模样。他向刘夷希更恭敬地行了个礼,说道:“阁下不过八岁光景,竟有次领悟,在下佩服,佩服。”
“岂敢,岂敢。”
刘夷希也是回礼道,不过却没有之前的那番尊敬之意。也许他觉得董胤是在想方设法刁难他,是嫉妒自己;但他并没有注意到,董胤之前只是微微弯腰,这次为何要朝自己行个更大的礼。
也许这人对刘夷希还是心怀不满,但他的服气,应该是真的。
“既无疑问,便接着上课罢!”
今日这番问答持续的时间已经很久了,但卢玄并未感到烦躁;相反,他觉得今日收获颇丰。
至于讲书授课,若有心听者,飘忽若一瞬,所学亦觉不足;若无心者,或恍惚入睡,度日如年,即便转身醒来,也不过过了几分钟罢了。
如是两个时辰已过,也许是所有老师的通病,卢玄似乎毫无倦意,反而越讲越有精神。按理说一个年老的先生,讲课半个时辰应该便是极累的,而连续讲授两个时辰毫无倦意之人,世间少之又少。
反观堂下之人,近半数之人或已沉沉睡去,余下之人或是强撑着倦体,手上捏着笔也不知写的什么,不过借此以免虚度日子;或是吹着桌上纸张,搬弄着墨笔,以示无聊。唯剩三人,虽意倦身乏,但依然坚挺着,似乎各有打算。
卢玄偶然探头看了看窗外,放下了手中的书籍,说道:“日正之时已到,今日课已完,尔等有不解之疑可上来询问,若无疑问,各自散了吧。”
众学子闻言,无论闲散者亦或是沉睡者,精神异常亢奋,有如犯人闻“大赦天下”一般。即刻卷了自己的行囊书籍,如野狗般奔腾而出。
看这些学生如同野狗般跑出厅堂,卢玄气的吹胡子,愤怒的朝门外说道:“老朽尚未布置课余作业,尔等竟如脱缰野马奔腾出塞一般!尔等是想吃尺子吧,明日定叫汝等知晓老朽的厉害!”
堂中只剩三人,只见那一个青年站起身来,走上前去,朝卢玄恭谨地作揖,说道:“先生今日之教,学生铭记于心,府中尚有要事,不便留下与先生收拾,暂且告退!”
刘夷希仔细看看此人,长发高束,威武端正,高颧骨,挺鼻梁,有姿仪,大音声;白衫紧束,步履挺拔,俨然一副小将军模样。
卢玄见到此人倒不惊讶,但听见他嘴中言语,略感稀奇,便问道:“孙珪,平日汝倒不舍离去,今日却为何如此匆忙?”
那人从衣中取出一封请柬,递给卢玄看,同时说道:“不瞒先生,今日乃是大长秋夏腾八旬寿辰;家父特意叮嘱,今日不得迟到。故不得不提前与先生道别,望先生海涵。”
听见寿辰二字,卢玄更感奇怪;向来晚间寿辰更觉热闹,为要在午间这燥热时分举办?
孙珪见卢玄略有些发神,似乎知道他心中所好奇的,便说道:“先生未曾收到请柬,所以不知。大长秋今年大寿,是作了早寿礼与晚寿席之分;早寿礼是需要所有官员子嗣前去行礼,晚寿席方才是正式席宴。方才那干学子,有不少都奔到夏府去讨吃了。”
“荒谬!荒谬!无论当朝皇帝,甚至是前朝皇帝,从未有过早寿礼之说!他一介宦官,虽名德享誉朝内,凭何能违背祖训!老朽不准你去!”
卢玄这话说得是面红耳赤,言语之间毫无半分恭谨之意,甚至有一股浓浓的杀气。他原本就是因为宦官专权才远离朝堂的,对于宦官自然是巴不得杀之而后快。
即便夏腾的德行在宦官中算是好的,但卢玄总是秉持着“天下乌鸦一般黑,天下太监一般坏”的错误理念。
也是老了,执念难改。
孙珪似是预料到了卢玄这般激烈的反应,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先生尊重礼法,学生敬佩。然而,若学生不去,那学生的全家性命,岂不成了那群去势之人砧板上的鱼肉?先生曾说,‘有礼于心,如无礼何?’。礼,于那些宦官无用,故不得不无礼,想必先生也是知道的。”
卢玄闻言,不说话了。他刚才那番言语也是在极度气愤之后说的气话,他如何不懂这番道理?何况那些太监虽然无礼,但至少他觉得夏腾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工程,达到自己一个心理上的满足。若是不去,反而会招致杀祸。
“照你所说,你爹也从边关赶来了……事到如今,我还有何道理阻拦你?罢了,你走吧。”
孙珪见卢玄一脸落寞,脸上的表情依然冷淡,似乎并无甚影响;他朝卢玄行了一礼,潇洒离开。
孙珪走后,卢玄胸中不免多了些许灰暗气息,不由得仰天长叹。忽然,他似是想起了什么一般,眼神突然犀利了起来,盯着坐在后方满脸堆笑的董胤。
董胤虽然只是笑笑,但在卢玄看来,董胤的笑是那般阴暗。方才听见自己这些言语,也不知他心中是作何打算。
董胤见卢玄的视线看了过来,脸上的笑容僵了僵,也不知道现在该不该继续笑;他自然不是窃笑听见了什么不该听见的东西,想来是别有所图。
在卢玄犀利的眼神下,董胤立马站起身来,朝卢玄行礼,说道:“先生所言不过冲动之语,必是无心之举,在下以为,大长秋此举也甚是不妥。先生不必担心学生向家父说明此事,今日事毕,学生先行告退。”
董胤慌乱地站起身来,偷偷瞟了眼坐在一旁的刘夷希,嘴巴似是微微动了动,随即朝门外走去。而卢玄却是一脸严肃地看着他,直到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口。
也不知是什么缘故,卢玄竟然如此厌恶董胤;这董胤的言行并无甚不当之处,甚至可以说是彬彬有礼,何必如此除毛求疵?
刘夷希见卢玄脸色不对,加之这厅堂之中只剩自己一人,心中不由得忐忑了起来,便准备趁着卢玄未加注意自己时,偷偷跑掉。
“站住!”卢玄突然缓过神来,见“张瑜”已经准备偷偷离开,厉声喝住了他,吓了刘夷希的包裹都掉到了地上。
刘夷希慌忙的捡起掉在地上的包裹,手掌微微发抖,连带着嘴巴也发抖了,看来卢玄这一喝将他吓得不轻。看着卢玄的凌厉的眼神,刘夷希小声问道:“先生还有何指教?”
“你以为你这愚拙的易容术,瞒得住老朽?先帝当年化装成各种人流窜进市集,从未逃出过老朽的法眼……”
“你是何人?”
“为道者,道之所生,其自然也,故曰道法自然。何谓自然?古今各有所言,不便赘叙。诸人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者,盖人之本取法于道,生于自然。人,取脏器于身,立情欲于心,所欲者繁多则立为人心。凡求道者,外不可修欲情,内不可生贪杂,所损者多,则求道之路远矣。”
“求道之至,则曰无为。古人言,人心本虚,私欲窒之,则难复其初,渐去之,又去之,以至于无为,则仍虚矣。窃以为,所谓无为者,不过婴儿之心也。”
“凡治国者,无不求万民富裕、国家昌隆。天下乃自然所生,帝王所行不过顺从而已。若以自我所行约束天下,所行必反。治国以无事,则天下自然昌平;治国以有事,政令繁杂,举措麻烦,此败因也。”
一道幽蓝色的光芒环绕着刘夷希,如同一道道冰晶,但后者并未察觉;整个房间之中,似乎只有站在最前面的卢玄稍微皱了皱眉头,默念一声:“果然是她”,便没了动作。
而其他看着张瑜的人,都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刘夷希不知花了多少时间论述此事,听得下面许多学生一阵懵,十九个学生里面,只有一个坐在角落里的学生学生听了进去。
卢玄静静地听完刘夷希的回答,一时默然。未几,他突然开口道:“若让你为自己评价,这番作答可有何不当之处?”
刘夷希闻言,略加思衬,随即恭谨说道:“所谓道,若有所谓正误之分,则不称为道!道学之博,或因其多面性。学生拙见,或有正确之解,或有错误之识,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道无正误之分,学生不敢妄断。”
这番作答,算不上精妙,但也不乏高明之处。规避了自己无法给自己评判的情况,留下一个道无正误性的措辞,让卢玄也不太好否认自己的观点。
“甚善!甚善!”卢玄听此解答,不免喜形于色,这句话的思想简直和他不谋而合。
他欣慰的点了点头,看刘夷希的眼神也变了许多,说道:“诚如古人所言,全书皆已解释透彻,让尔等所思,非文章答案,而是藏于言语之中的思想。若是单单让尔等知道此句何意,与抄二十遍一样,甚无意义!”
“天下习道者多矣,若只习文章意思,不过修得一篇文章浅薄意思罢了,无趣无趣!十人,有十人之所见,万人,有万人之所见,此所谓学习也!无论道儒佛法,皆此理也。”
“思想之见地无正误之分,方才是张瑜所言之理,尔等切记!”
虽然卢玄已经这么说了,但是下面的十几号人依然是一脸茫然的看着他。也许是卢玄所说太过饶舌难以理解,也许是这些人根本就没听;总而言之,这些人压根就没听懂……
“照先生所言,张瑜前面长篇大论,全当放屁,唯有最后一句,方是真理?”
闻这声音,卢玄的眉头不由得皱了皱,何况言语中的挑衅意味极大,他面色如何能好看?
见声音来源,果是董胤。只见他不慌不忙地理了理衣衫,站起身来朝面色难看的卢玄行了一礼,又朝刘夷希微微弯了弯身,虽然眼神灼热,但行为却不失礼数。
他紧接着便说道:“先生,学生有事希望向张瑜请教。”
卢玄不做声音,只是将手缩在了袖子之中,点头点头。
即便他再怎么不愿,也只能当做是学生之间的切磋。
见卢玄同意,董胤嘴角似是邪魅的笑了笑,朝着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孩子说道:“向闻有志不在年高,认识许久,不知阁下有此般高见。不过今日在下有一事不解,望阁下指教。”
刘夷希不知道此人是何人,虽然之前那灼热的目光让他很不舒服,但他若是哪个高官之子,自己可不敢怠慢。
刘夷希连忙回礼道:“不敢。”
董胤直勾勾地盯着刘夷希,眼中似有奇怪的神色窜出,看得刘夷希汗毛倒生。只听他沉声道:“如君所言,吾等共修道学,所求不过婴儿之心。如若如此,众生求活,岂不谬哉?在下以为,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而为;所求所欲,所思所念,自然而已。”
“人生于世,若重归婴儿之心,岂不反矣?岁长而年高,脱婴儿而得成熟,此乃人生。如君所言,不若我等自诞生以来,便待在家中,四体不展,五谷不沾,永保婴儿之心吧!”
董胤的思维,乃是常人心中所思,生于天地,不长反幼,岂不本末倒置?因此许多热闹不嫌事大的人,纷纷附和道:“董兄所言甚是啊!”
刘夷希知此人是嘲讽,也不知这个年长自己八九岁的人为何要跟自己一般见识。但他依旧不紧不慢,脸上微微一笑,朝董胤抱拳说道:“董兄此言差矣,古书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婴儿者,血气娴静,嗜欲单纯,专聚精气也!人之一生,为俗气所染,所求者甚也。而婴儿者,无欲无求,其心净也;而尽人一世,此境难达也!在下所言,不过为求道之境界、意念;若只知婴儿本外之意,岂不愚哉?”
其实另有一种说法,便是人出生之时,是最接近于自然的状态;随着人年岁的增长,便是渐渐逃离不了天地五行的约束。
保持婴儿之心,因此也被人认为是自然的体现。
董胤听完刘夷希的反驳,瞳孔都憋大了;刘夷希这是在反嘲讽他,作为年长之人,还不敢随便发怒。正待他欲说话之时,卢玄竟然突然说话道:“此言甚是合理,虽有些许不通之处,然八岁幼子有此解悟,终属不易。董胤,可还有何不解之处?”
“啐!”
董胤又暗暗啐了口唾沫,不过随即又是笑脸相迎,俨然一副笑脸虎模样。他向刘夷希更恭敬地行了个礼,说道:“阁下不过八岁光景,竟有次领悟,在下佩服,佩服。”
“岂敢,岂敢。”
刘夷希也是回礼道,不过却没有之前的那番尊敬之意。也许他觉得董胤是在想方设法刁难他,是嫉妒自己;但他并没有注意到,董胤之前只是微微弯腰,这次为何要朝自己行个更大的礼。
也许这人对刘夷希还是心怀不满,但他的服气,应该是真的。
“既无疑问,便接着上课罢!”
今日这番问答持续的时间已经很久了,但卢玄并未感到烦躁;相反,他觉得今日收获颇丰。
至于讲书授课,若有心听者,飘忽若一瞬,所学亦觉不足;若无心者,或恍惚入睡,度日如年,即便转身醒来,也不过过了几分钟罢了。
如是两个时辰已过,也许是所有老师的通病,卢玄似乎毫无倦意,反而越讲越有精神。按理说一个年老的先生,讲课半个时辰应该便是极累的,而连续讲授两个时辰毫无倦意之人,世间少之又少。
反观堂下之人,近半数之人或已沉沉睡去,余下之人或是强撑着倦体,手上捏着笔也不知写的什么,不过借此以免虚度日子;或是吹着桌上纸张,搬弄着墨笔,以示无聊。唯剩三人,虽意倦身乏,但依然坚挺着,似乎各有打算。
卢玄偶然探头看了看窗外,放下了手中的书籍,说道:“日正之时已到,今日课已完,尔等有不解之疑可上来询问,若无疑问,各自散了吧。”
众学子闻言,无论闲散者亦或是沉睡者,精神异常亢奋,有如犯人闻“大赦天下”一般。即刻卷了自己的行囊书籍,如野狗般奔腾而出。
看这些学生如同野狗般跑出厅堂,卢玄气的吹胡子,愤怒的朝门外说道:“老朽尚未布置课余作业,尔等竟如脱缰野马奔腾出塞一般!尔等是想吃尺子吧,明日定叫汝等知晓老朽的厉害!”
堂中只剩三人,只见那一个青年站起身来,走上前去,朝卢玄恭谨地作揖,说道:“先生今日之教,学生铭记于心,府中尚有要事,不便留下与先生收拾,暂且告退!”
刘夷希仔细看看此人,长发高束,威武端正,高颧骨,挺鼻梁,有姿仪,大音声;白衫紧束,步履挺拔,俨然一副小将军模样。
卢玄见到此人倒不惊讶,但听见他嘴中言语,略感稀奇,便问道:“孙珪,平日汝倒不舍离去,今日却为何如此匆忙?”
那人从衣中取出一封请柬,递给卢玄看,同时说道:“不瞒先生,今日乃是大长秋夏腾八旬寿辰;家父特意叮嘱,今日不得迟到。故不得不提前与先生道别,望先生海涵。”
听见寿辰二字,卢玄更感奇怪;向来晚间寿辰更觉热闹,为要在午间这燥热时分举办?
孙珪见卢玄略有些发神,似乎知道他心中所好奇的,便说道:“先生未曾收到请柬,所以不知。大长秋今年大寿,是作了早寿礼与晚寿席之分;早寿礼是需要所有官员子嗣前去行礼,晚寿席方才是正式席宴。方才那干学子,有不少都奔到夏府去讨吃了。”
“荒谬!荒谬!无论当朝皇帝,甚至是前朝皇帝,从未有过早寿礼之说!他一介宦官,虽名德享誉朝内,凭何能违背祖训!老朽不准你去!”
卢玄这话说得是面红耳赤,言语之间毫无半分恭谨之意,甚至有一股浓浓的杀气。他原本就是因为宦官专权才远离朝堂的,对于宦官自然是巴不得杀之而后快。
即便夏腾的德行在宦官中算是好的,但卢玄总是秉持着“天下乌鸦一般黑,天下太监一般坏”的错误理念。
也是老了,执念难改。
孙珪似是预料到了卢玄这般激烈的反应,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先生尊重礼法,学生敬佩。然而,若学生不去,那学生的全家性命,岂不成了那群去势之人砧板上的鱼肉?先生曾说,‘有礼于心,如无礼何?’。礼,于那些宦官无用,故不得不无礼,想必先生也是知道的。”
卢玄闻言,不说话了。他刚才那番言语也是在极度气愤之后说的气话,他如何不懂这番道理?何况那些太监虽然无礼,但至少他觉得夏腾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工程,达到自己一个心理上的满足。若是不去,反而会招致杀祸。
“照你所说,你爹也从边关赶来了……事到如今,我还有何道理阻拦你?罢了,你走吧。”
孙珪见卢玄一脸落寞,脸上的表情依然冷淡,似乎并无甚影响;他朝卢玄行了一礼,潇洒离开。
孙珪走后,卢玄胸中不免多了些许灰暗气息,不由得仰天长叹。忽然,他似是想起了什么一般,眼神突然犀利了起来,盯着坐在后方满脸堆笑的董胤。
董胤虽然只是笑笑,但在卢玄看来,董胤的笑是那般阴暗。方才听见自己这些言语,也不知他心中是作何打算。
董胤见卢玄的视线看了过来,脸上的笑容僵了僵,也不知道现在该不该继续笑;他自然不是窃笑听见了什么不该听见的东西,想来是别有所图。
在卢玄犀利的眼神下,董胤立马站起身来,朝卢玄行礼,说道:“先生所言不过冲动之语,必是无心之举,在下以为,大长秋此举也甚是不妥。先生不必担心学生向家父说明此事,今日事毕,学生先行告退。”
董胤慌乱地站起身来,偷偷瞟了眼坐在一旁的刘夷希,嘴巴似是微微动了动,随即朝门外走去。而卢玄却是一脸严肃地看着他,直到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口。
也不知是什么缘故,卢玄竟然如此厌恶董胤;这董胤的言行并无甚不当之处,甚至可以说是彬彬有礼,何必如此除毛求疵?
刘夷希见卢玄脸色不对,加之这厅堂之中只剩自己一人,心中不由得忐忑了起来,便准备趁着卢玄未加注意自己时,偷偷跑掉。
“站住!”卢玄突然缓过神来,见“张瑜”已经准备偷偷离开,厉声喝住了他,吓了刘夷希的包裹都掉到了地上。
刘夷希慌忙的捡起掉在地上的包裹,手掌微微发抖,连带着嘴巴也发抖了,看来卢玄这一喝将他吓得不轻。看着卢玄的凌厉的眼神,刘夷希小声问道:“先生还有何指教?”
“你以为你这愚拙的易容术,瞒得住老朽?先帝当年化装成各种人流窜进市集,从未逃出过老朽的法眼……”
“你是何人?”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