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百味食肆
- 2 第二章好心客人
- 3 第三章以面换药
- 4 第四章小弟打架
- 5 第五章被逼搬家
- 6 第六章李家相助
- 7 第七章重新开张
- 8 第八章结交邻里
- 9 第九章五亩田地
- 10 第十章张家姐妹
- 11 第十一章以绣交友
- 12 第十二章吃包子啦
- 13 第十三章意外之财
- 14 第十四章极品出现
- 15 第十五章开解邓氏
- 16 第十六章吃白食的
- 17 第十七章卖包子吧
- 18 第十八章包子出名
- 19 第十九章李家来人
- 20 第二十章雇人帮工
- 21 第二十一章余氏娘家
- 22 第二十二章惹人嫉妒(首推加更)
- 23 第二十三章不惹小人
- 24 第二十四章再添人手(首推加更)
- 25 第二十五章代卖包子
- 26 第二十六章大姐威武(首推加更)
- 27 第二十七章惹上官司
- 28 第二十八章京都来客(首推加更)
- 29 第二十九章奇怪少年
- 30 第三十章淤泥做肥
- 31 第三十一章启蒙读物
- 32 第三十二章做女先生
- 33 第三十三章制作点心
- 34 第三十四章为何不收
- 35 第三十五章再添进项
- 36 第三十六章中秋咋过
- 37 第三十七章全都买吧
- 38 第三十八章热闹秋夜
- 39 第三十九章制作供品
- 40 第四十章祭月佳节
- 41 第四十一章师爷登门
- 42 第四十二章追疑解惑
- 43 第四十三章再收两徒
- 44 第四十四章拒之有因
- 45 第四十五章董家来人
- 46 第四十六章进了监牢
- 47 第四十七章事情真相
- 48 第四十八章御使难缠
- 49 第四十九章何物御寒
- 50 第五十章冤家路窄
- 51 第五十一章吉祥戏班
- 52 第五十二章帮忙写戏
- 53 第五十三章岳母刺字
- 54 第五十四章制作泡菜
- 55 第五十五章连吃带拿
- 56 第五十六章不给就抢
- 57 第五十七章分菜不均
- 58 第五十八章全都送你
- 59 第五十九章求写春联
- 60 第六十章收留外人
- 61 第六十一章想要买房
- 62 第六十二章散财之地
- 63 第六十三章有了新家
- 64 第六十四章找上门来
- 65 第六十五章把人揍了
- 66 第六十六章巧妙应对
- 67 第六十七章又起风波
- 68 第六十八章再次相逢
- 69 第六十九章编绳结卖
- 70 第七十章雇人买人
- 71 第七十一章绳结大卖
- 72 第七十二章家里来人
- 73 第七十三章面对流言
- 74 第七十四章圣旨来了
- 75 第七十五章又添新客
- 76 第七十六章大赚一笔
- 77 第七十七章以善之名
- 78 第七十八章多事之秋
- 79 第七十九章名酒面世
- 80 第八十章冬日暖情
- 81 第八十一章恶意竞争
- 82 第八十二章热闹过年
- 83 第八十三章前往京都
- 84 第八十四章结识新友
- 85 第八十五章初次交锋
- 86 第八十六章妙解难题
- 87 第八十七章吃是大事
- 88 第八十八章亲人找来
- 89 第八十九章要开客栈
- 90 第九十章衣锦绣阁
- 91 第九十一章成衣铺子
- 92 第九十二章租户找来
- 93 第九十三章十字绣法
- 94 第九十四章进山救民
- 95 第九十五章年前诸事
- 96 第九十六章再到京都
- 97 第九十七章被迫封妃
- 98 第九十八章进宫探病
- 99 第九十九章送给你们
- 100 第百章进入王府
- 101 第百一章完胜三局
- 102 第百二章诸葛连弩
- 103 第百三章京都置业
- 104 第百四章儿行千里
- 105 第百五章想新点子
- 106 第百六章聘礼风波
- 107 第百七章江口决堤
- 108 第百八章只为积德
- 109 第百九章花样月饼
- 110 第百十章节前福礼
- 111 第百十一章惩治董家
- 112 第百十二章狗急跳墙
- 113 第百十三章县主及笄
- 114 第百十四章开办商会
- 115 第百十五章帮御膳房
- 116 第百十六章针锋相对
- 117 第百十七章找到舅舅
- 118 第百十八章绳绣百花
- 119 第百十九章回馈乡里
- 120 第百二十章组团逼婚
- 121 第百二十一章江湖来客
- 122 第百二十二章弱冠礼物
- 123 第百二十三章大闹荷宴
- 124 第百二十四章制作冰粥
- 125 第百二十五章 水家村人
- 126 第百二十六章再获种子
- 127 第百二十七章敌人敌人
- 128 第百二十八章谁最重要
- 129 第百二十九章讨论嫁妆
- 130 第百三十章特别的年
- 131 第百三十一章热闹添妆
- 132 第百三十二章喜闹洞房
- 133 第百三十三章新婚小事
- 134 第百三十四章让我掌家
- 135 第百三十五章重改店铺
- 136 第百三十六章新店开业
- 137 第百三十七章百味酒楼
- 138 第百三十八章试菜大会
- 139 第百三十九章化敌为友
- 140 第百四十章痛揍封邦
- 141 第百四十一章遮盖真相
- 142 第百四十二章婚,赐不赐
- 143 第百四十三章祭月供品
- 144 第百四十四章要办宴会
- 145 第百四十五章情诗,谁的
- 146 第百四十六章棉花之用
- 147 第百四十七章宗亲进京
- 148 第百四十八章泽霞之死
- 149 第百四十九章封西北王
- 150 第百五十章年前分家
- 151 第百五十一章离别在即
- 152 第百五十二章初到西北
- 153 第百五十三章卖不出去
- 154 第百五十四章甜粉热销
- 155 第百五十五章如何修路
- 156 第百五十六章糯米砂浆
- 157 第百五十七章亲朋相助
- 158 第百五十八章水窖问题
- 159 第百五十九章要有喜事
- 160 第百六十章身世秘密
- 161 第百六十一章缝制棉衣
- 162 第百六十二章天赐麟儿
- 163 第百六十三章家人来了
- 164 第百六十四章婴儿衣物
- 165 第百六十五章苎麻针织
- 166 第百六十六章吴越来人
- 167 第百六十七章西北招人
- 168 第百六十八章边疆来人
- 169 第百六十九章宝宝出生
- 170 第百七十章满月宴请
- 171 第百七十一章故友相聚
- 172 第百七十二章康王造反
- 173 第百七十三章药浴分歧
- 174 第百七十四章公开秘方
- 175 第百七十五章西沙儿媳
- 176 第百七十六章三女争夫
- 177 第百七十七章峰回路转
- 178 第百七十八章请辞封主
- 179 第百七十九章离开西北
- 180 第百八十章欢聚一堂
- 181 第百八十一章皇甫姐妹
- 182 第百八十二章刑部查案
- 183 第百八十三章罪有应得
- 184 第百八十四章平怡郡主
- 185 第百八十五章与外通商
- 186 第百八十六章做做红娘
- 187 第百八十七章心结解开
- 188 第百八十八章前线捷报
- 189 第百八十九章钟逸归来
- 190 第百九十章殷家出事
- 191 第百九十一章仇人见面
- 192 第百九十二章小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八章结交邻里
第八章结交邻里
从早忙到晚,秦澜心都没有歇脚的空儿,这几日来为了买石砖和装修这间食肆,她手中可是一个铜板也没有了,这样孤注一掷的开店,她是赌上了一切。
幸好,有着以前百味食肆打出去的名气,再加上店面虽然变得更大更正规漂亮洁净,但是面钱并没有变,而且对于那些无暇来食肆歇脚吃饭的码头劳工提供“送面到手”的服务。
百味食肆的面本就物美价廉,又离劳工们干活的地方比较近,懒得走去食肆的还有人把面送到自己面前,所以很多人都愿意花上两文钱吃碗面,百味食肆第一天重新开张的生意就比以往要好很多。
到了晚上,秦澜心粗略算了算,卖出去的面竟是以前的三倍,照这样下去,光靠卖面她就能很快把欠李记钱庄的钱还上,然后拿回自家的地契和田契。
“姐,今天累坏了吧,我给你揉揉!”秦澜悦懂事地在秦澜心算账的时候,给她揉捏着肩膀。
“我没事,你去给爹和娘打好洗脚水,今天爹帮着去码头送面,娘帮着揉面、烧火,也都挺累的,等我算好账就去爹娘那屋。”秦家只有一盏油灯,秦澜心在西间用完之后就会赶紧拿去秦向争和韩氏的主屋,而秦澜兵和秦澜瑞每天都是抹黑上床。
过了一会儿,秦家一家人都聚在了主屋秦向争和韩氏的床前,秦澜兵和秦澜悦分别给秦向争和韩氏洗着脚,秦澜瑞安静地坐在床前小凳上在自己的手心里写着字,秦澜心拿着一块四方的粗麻布还有针线,手法娴熟地穿针引线。
她听说外渔巷也有走街串巷的绣婆子收绣帕,会根据绣布、绣线和针法的好坏给人不同价格的收绣钱,最便宜的是一文钱两块绣帕,最贵的也能到十文钱一块绣帕。
低贱贫穷农家会刺绣的极少,即便有,那针脚手法连大户人家的粗使丫头都不如。
不过,令秦澜心感觉到奇怪的是,她娘亲韩氏不但识文断字而且刺绣技艺也不差,但每当秦澜心问起韩氏有关韩氏娘家的事情,韩氏只是一脸悲苦无言,她也就不再问了。
“大丫头,娘记得以前只教过你一些简单的针法,这些复杂的针法你是从何处学来的?”洗完脚韩氏走到秦澜心面前,发现她刺绣的针法和以往自己教给她的有些不同。
“大姐这么聪明,一定是自己想出来的。”秦澜瑞想当然地对韩氏回答道。
秦澜心也只是会心一笑,并没有解释太多,她总不能告诉家人,这刺绣她上辈子就会,而且还是家传的吧。
“娘,咱们住在这里也有几天了,还没有去邻居家拜访过,您看是不是明天出去串串门?”秦澜心巧妙地转移话题。
“是该去左邻右舍看看,这一忙我就给忘了,咱们要想在这里常呆下去,还是要和大家都相处好一些才是。可总不能空手去吧,大丫头你主意多,给娘想个好办法。”韩氏性子绵软,但人情世故她还是懂得的。
这段日子在秦澜心有意无意地引导下,她也不像以前那样羞于见人了,苦难总是会让人成长的。
“是呀,大丫头,这些事情还是你帮着你娘拿拿主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秦家的主心骨已经变成了秦澜心,就连秦向争这个一家之主都慢慢喜欢听秦澜心的话。
秦澜心想了一下说道:“这外渔巷一巷总共有十来户人家,咱们家又是刚搬来,手里也没什么银钱,要想一个个都去拜访也不现实。这样娘,明天您就先去紧挨着咱们家的左右两家,随便去借个东西搭上话,看看人家对咱的态度。要是好相处的还东西的时候给人家三尺布作为谢礼,要是不好相处的,东西也别借,您回来就好。”
知人知面不知心,虽说都是住在穷巷里的人,但是不能好赖不分都去结交,遇到好邻居自然要想法亲近一些,要是遇上那心肠尖酸歹毒的,还是不打交道为好。
第二天清晨食肆不怎么忙的时候,韩氏就依照秦澜心说的方法先后敲响了左右两边邻居的门,而等到快中午的时候,秦澜心才发现她娘亲眼圈红红地回家了,该不会是在邻居家受什么委屈了吧?
“娘,您怎么了?”中午最忙的时候眼看就要到了,秦澜心忙着擀面,又想着询问韩氏发生了什么事情。
“娘没事,客人们进来了,娘去帮你烧火。”韩氏扭身去了食肆的外边烧火。
这百味食肆的厨灶与别家不一样,锅灶在里面,但是烧火却要在外边,虽然隔着一道粘着石砖的墙,但是墙中间有一个小窗户方便通话,同时也保证了开放式厨房的食肆里不会太闷热和有大的烟火气味。
忙完了晌午忙下午,直到晚上食肆关门,秦澜心还记挂着韩氏拜访邻居的事情,等到一家人又聚在主屋的时候,不等秦澜心几人问,韩氏主动就说了起来。
原来韩氏眼圈发红不是因为被人家欺负了,而是因为挨边的左右邻居日子并不比他们家好过多少,甚至可以说更凄惨一些也不为过。
住在秦家左边的一家人姓张,也是早些年逃难到此的外来户,他们住的房子是自家一个无儿无女的鳏夫舅舅留下来的,当家的男人张发跟着别人家的船在江上打鱼帮工,妻子邓氏一个女人种着十亩田。
张发和邓氏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张苗儿如今十四岁,原本卖身董家做丫鬟,结果被董家小姐用花瓶砸破了头,还要被发卖出去,幸好张发和邓氏早知晓一步,将这些年家里存下的银子都用来赎了大女儿的卖身契。
他家二女儿张水儿和秦澜兵一样大,今年十一岁,小儿子比秦澜瑞还要小一岁,因他是在福江白石码头上出生的,大名就叫张福江,小名叫巷子。
右边这家姓杨,家里的当家人前些年生病死了,只留下妻子余氏和八岁的独子杨帆,还有一身因看病欠下的债务。
为了还债,余氏把地卖了,平时给人家浆洗衣服赚钱养着自己和她儿子,很多时候娘俩儿都是饥一顿、饱一顿。
说着这些,善良如水的韩氏又掉起了同情的眼泪,看得秦向争等人是一阵心疼,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谁又能同情谁多少呢!
“娘,那这两家人您觉得如何?”秦澜心不忍韩氏刚好的身体又给哭坏了,赶紧换个问题问她。
------题外话------
收藏,收藏,拜托大家一定要收藏,多谢了!~(>_<)~
幸好,有着以前百味食肆打出去的名气,再加上店面虽然变得更大更正规漂亮洁净,但是面钱并没有变,而且对于那些无暇来食肆歇脚吃饭的码头劳工提供“送面到手”的服务。
百味食肆的面本就物美价廉,又离劳工们干活的地方比较近,懒得走去食肆的还有人把面送到自己面前,所以很多人都愿意花上两文钱吃碗面,百味食肆第一天重新开张的生意就比以往要好很多。
到了晚上,秦澜心粗略算了算,卖出去的面竟是以前的三倍,照这样下去,光靠卖面她就能很快把欠李记钱庄的钱还上,然后拿回自家的地契和田契。
“姐,今天累坏了吧,我给你揉揉!”秦澜悦懂事地在秦澜心算账的时候,给她揉捏着肩膀。
“我没事,你去给爹和娘打好洗脚水,今天爹帮着去码头送面,娘帮着揉面、烧火,也都挺累的,等我算好账就去爹娘那屋。”秦家只有一盏油灯,秦澜心在西间用完之后就会赶紧拿去秦向争和韩氏的主屋,而秦澜兵和秦澜瑞每天都是抹黑上床。
过了一会儿,秦家一家人都聚在了主屋秦向争和韩氏的床前,秦澜兵和秦澜悦分别给秦向争和韩氏洗着脚,秦澜瑞安静地坐在床前小凳上在自己的手心里写着字,秦澜心拿着一块四方的粗麻布还有针线,手法娴熟地穿针引线。
她听说外渔巷也有走街串巷的绣婆子收绣帕,会根据绣布、绣线和针法的好坏给人不同价格的收绣钱,最便宜的是一文钱两块绣帕,最贵的也能到十文钱一块绣帕。
低贱贫穷农家会刺绣的极少,即便有,那针脚手法连大户人家的粗使丫头都不如。
不过,令秦澜心感觉到奇怪的是,她娘亲韩氏不但识文断字而且刺绣技艺也不差,但每当秦澜心问起韩氏有关韩氏娘家的事情,韩氏只是一脸悲苦无言,她也就不再问了。
“大丫头,娘记得以前只教过你一些简单的针法,这些复杂的针法你是从何处学来的?”洗完脚韩氏走到秦澜心面前,发现她刺绣的针法和以往自己教给她的有些不同。
“大姐这么聪明,一定是自己想出来的。”秦澜瑞想当然地对韩氏回答道。
秦澜心也只是会心一笑,并没有解释太多,她总不能告诉家人,这刺绣她上辈子就会,而且还是家传的吧。
“娘,咱们住在这里也有几天了,还没有去邻居家拜访过,您看是不是明天出去串串门?”秦澜心巧妙地转移话题。
“是该去左邻右舍看看,这一忙我就给忘了,咱们要想在这里常呆下去,还是要和大家都相处好一些才是。可总不能空手去吧,大丫头你主意多,给娘想个好办法。”韩氏性子绵软,但人情世故她还是懂得的。
这段日子在秦澜心有意无意地引导下,她也不像以前那样羞于见人了,苦难总是会让人成长的。
“是呀,大丫头,这些事情还是你帮着你娘拿拿主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秦家的主心骨已经变成了秦澜心,就连秦向争这个一家之主都慢慢喜欢听秦澜心的话。
秦澜心想了一下说道:“这外渔巷一巷总共有十来户人家,咱们家又是刚搬来,手里也没什么银钱,要想一个个都去拜访也不现实。这样娘,明天您就先去紧挨着咱们家的左右两家,随便去借个东西搭上话,看看人家对咱的态度。要是好相处的还东西的时候给人家三尺布作为谢礼,要是不好相处的,东西也别借,您回来就好。”
知人知面不知心,虽说都是住在穷巷里的人,但是不能好赖不分都去结交,遇到好邻居自然要想法亲近一些,要是遇上那心肠尖酸歹毒的,还是不打交道为好。
第二天清晨食肆不怎么忙的时候,韩氏就依照秦澜心说的方法先后敲响了左右两边邻居的门,而等到快中午的时候,秦澜心才发现她娘亲眼圈红红地回家了,该不会是在邻居家受什么委屈了吧?
“娘,您怎么了?”中午最忙的时候眼看就要到了,秦澜心忙着擀面,又想着询问韩氏发生了什么事情。
“娘没事,客人们进来了,娘去帮你烧火。”韩氏扭身去了食肆的外边烧火。
这百味食肆的厨灶与别家不一样,锅灶在里面,但是烧火却要在外边,虽然隔着一道粘着石砖的墙,但是墙中间有一个小窗户方便通话,同时也保证了开放式厨房的食肆里不会太闷热和有大的烟火气味。
忙完了晌午忙下午,直到晚上食肆关门,秦澜心还记挂着韩氏拜访邻居的事情,等到一家人又聚在主屋的时候,不等秦澜心几人问,韩氏主动就说了起来。
原来韩氏眼圈发红不是因为被人家欺负了,而是因为挨边的左右邻居日子并不比他们家好过多少,甚至可以说更凄惨一些也不为过。
住在秦家左边的一家人姓张,也是早些年逃难到此的外来户,他们住的房子是自家一个无儿无女的鳏夫舅舅留下来的,当家的男人张发跟着别人家的船在江上打鱼帮工,妻子邓氏一个女人种着十亩田。
张发和邓氏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张苗儿如今十四岁,原本卖身董家做丫鬟,结果被董家小姐用花瓶砸破了头,还要被发卖出去,幸好张发和邓氏早知晓一步,将这些年家里存下的银子都用来赎了大女儿的卖身契。
他家二女儿张水儿和秦澜兵一样大,今年十一岁,小儿子比秦澜瑞还要小一岁,因他是在福江白石码头上出生的,大名就叫张福江,小名叫巷子。
右边这家姓杨,家里的当家人前些年生病死了,只留下妻子余氏和八岁的独子杨帆,还有一身因看病欠下的债务。
为了还债,余氏把地卖了,平时给人家浆洗衣服赚钱养着自己和她儿子,很多时候娘俩儿都是饥一顿、饱一顿。
说着这些,善良如水的韩氏又掉起了同情的眼泪,看得秦向争等人是一阵心疼,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谁又能同情谁多少呢!
“娘,那这两家人您觉得如何?”秦澜心不忍韩氏刚好的身体又给哭坏了,赶紧换个问题问她。
------题外话------
收藏,收藏,拜托大家一定要收藏,多谢了!~(>_<)~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