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46 第七百四十六章 进城
- 747 第七百四十七章 大事已定
- 748 第七百四十八章 新的生活
- 749 第七百四十九章 归顺
- 750 第七百五十章 火药为王
- 751 第七百五十一章 战火又起
- 752 第七百五十二章 完胜
- 753 第七百五十三章 平定琉球
- 754 第七百五十四章 虎群
- 755 第七百五十五章 英雄传说
- 756 第七百五十六章 开学
- 757 第七百五十七章 教材
- 758 第七百五十八章 舰队出海
- 759 第七百五十九章 建国之事
- 760 第七百六十章 东洋之国
- 761 第七百六十一章 仪式
- 762 第七百六十二章 典礼成
- 763 第七百六十三章 千叶
- 764 第七百六十四章 冶炼厂
- 765 第七百六十五章 狩猎
- 766 第七百六十六章 高丽之变
- 767 第七百六十七章 北上高丽
- 768 第七百六十八章 炮击
- 769 第七百六十九章 交换
- 770 第七百七十章 汉水城
- 771 第七百七十一章 舞姬
- 772 第七百七十二章 满载而归
- 773 第七百七十三章 建设计划
- 774 第七百七十四章 兵力不足
- 775 第七百七十五章 流水线
- 776 第七百七十六章 治理
- 777 第七百七十七章 抓住典型
- 778 第七百七十八章 清剿
- 779 第七百七十九章 渗透
- 780 第七百八十章 刺杀
- 781 第七百八十一章 圈地
- 782 第七百八十二章 人口流动
- 783 第七百八十三章 国王讲课
- 784 第七百八十四章 眼光放远点
- 785 第七百八十五章 大赚了一笔
- 786 第七百八十六章 拿客人的钱花
- 787 第七百八十七章 真金白银
- 788 第七百八十八章 抬出来
- 789 第七百八十九章 移民
- 790 第七百九十章 求和
- 791 第七百九十一章 失败
- 792 第七百九十二章 火攻
- 793 第七百九十三章 破城
- 794 第七百九十四章 进城
- 795 第七百九十五章 卷土重来
- 796 第七百九十六章 对阵
- 797 第七百九十七章 火战
- 798 第七百九十八章 平定
- 799 第七百九十九章 独岛
- 800 第八百章 铸币
- 801 第八百零一章 推广
- 802 第八百零二章 三四年已过
- 803 第八百零三章 流言
- 804 第八百零四章 阅兵式
- 805 第八百零五章 盛况空前
- 806 第八百零六章 踏平东瀛
- 807 第八百零七章 杀过去
- 808 第八百零八章 有史以来最大的战争
- 809 第八百零九章 东方大帝国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七百五十六章 开学
第七百五十六章 开学
国土面积的扩大意味着李扬对于领地的控制难度大大的增加了,各个种族聚集在李扬之下,语言乱七八糟,各类象形文字更是杂乱,更有许多部落仍停留在结绳记事的阶段。这种情况若不改变,政通人和就不过是一个笑话。
于是在都江城东的空地上,一片建筑物又开始以飞速拔地而起。不用猜测,这就是李扬的新工厂开工了。
纸在世界文明传承的上千年时光中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载体,从笨重的石刻木刻竹刻,到简单的纸上书写,人类能更加方便的将自己的知识文化记录下来,人的肉体会消亡,但人的精神随着文字这一载体,通过纸张永恒的流传了下去。
现在的琉球岛上用不到纸,也根本没有纸,但李扬的造纸厂却在火热的筹备中了,纸的制造工艺本已经是成熟的东西,李扬无需兑换什么特殊的东西,工厂建成后也不会有什么大的经济利益,但它配套琉球岛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将是巨大的。
几十名快马使者从都江城中派了出去,最迟在十月底,每个部落至少需要有一个十六岁下的年轻人到都江城中接受宫古学堂的教育。
不要小看这一个人,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潜移默化,人们已经在心中形成了中原文化先进而高尚的观念,此时派来进行学习的绝对是族中年轻人中出众的一位,牢牢抓住了这批人,也就控制住了每个部落的未来。
宫古学堂也在紧张的扩建中,李扬将都江城中原本属于富人的中心区域清出了一半,到时学堂和馆舍都将在这些房屋中。
仅仅是保守估计,过来学习的人数应该不会低于千人,虽然有些贫困或是偏远的山区部落可能不会有人接到这个消息并派人出来,但为了防止到时人口爆棚,李扬还是限定了每个部落派出的人数上限为三个人。
随着十月份时间的推移,造纸厂开动了起来,都江城中的劳动力经过肥皂厂和造纸厂的分流,已经基本无人需要出城进行耕种了,城市进出的大部是商旅,也就越发的和宫古岛相似起来。
造纸其实并不复杂,李扬现在可不是想要造出宣纸这样的高品质纸张,他现在只是需要光洁,能进行记录的纸片而已。
把搜集的纤维粗糙的植物进行蒸煮打烂等各道工序后,制成原浆液,之后用各种平整而能漏水的平板或竹席对纸浆抄捞,纤维质沉淀在平板上,干后也就成了纸张的雏形。
不过这个时代可没有强效的漂白剂啊荧光粉之类的东西,所以要让发黄或是发黑的各种纸质纤维变得白一点而易于辨认,只能采取曝晒的方法。
阳光高温是最好的氧化剂,纸张经过曝晒后一般都能变白,虽然纸面还是粗糙不平,但用于书写肯定是没有问题了。
除了纸张,还有就是笔了,毛笔这东西虽然是汉家文化精髓之一,无奈软软的笔尖没有几年的功力实在是不易控制,所以李扬还是发展了硬笔,各种材质的羽毛,合适的都被制成了羽毛笔,积存了满满一屋,至少可以用上一年半载,这让天天在几大城池收集飞禽羽毛的各色官员总能舒了口气。
宫古岛的学校也进入了正轨,一些优秀的学生已经能带带年龄更小的学生了,侯氏族人也是抽调了十来人带领着四十多个学业优秀的学生,来到琉球岛进行二次创业。
一切万事俱备,只欠来上课的各色人等了。
还没到十月中旬,都江城中就多了许多年轻的陌生脸孔,他们都是来李扬开办的琉球宫古学堂第一次学习班上课的。
在传令使者传令时就给各色部落都说明了,要等大部分人来齐后才会开始上课,所以距离比较近的部落人员无需太早出发。
可是这些年轻人坐不住啊,大部分部落其实并没有和李扬的宫古岛军直接做过战,所以他们对于宫古岛的印象也不过是停留在听说以及那些切实用到手中的工具上,这些已经大大的勾起了他们的好奇心,而且族中的长辈也知道这个天下变了,有意让更优秀的年轻人出去,也许能为自己的部落谋得一份更大的发展。
这些急吼吼的年轻人在不到十月中旬就来到了都江城,发现秩序井然,干净清新的都江城确实是前所未见,一时都大感兴奋。
还好李扬原本也预想到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提前开放了宫古学堂的馆舍,让这些早起的鸟儿不至于虫子没吃着还没地方可落脚。
原本年轻人的天性就是好动好交朋友的,而之前只是在自己部落之中,与从小长大的一批人玩在一起知根知底。这下到了宫古学堂中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这么宽广,和同舍之人一番交谈,这才感叹原来东海之滨是这样这样,南海之滨是那样那样。
还没有开学,不过是几天的集体生活,就让这些年轻人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也越发的期待起接下来的生活。
时间又走了七天,此时馆舍区已经快要爆满,经过入学登记,虽然严格执行一个部落最多只能派出三人,而且许多偏远地区及山区肯定是没有派出年轻人来的,但入学的人数仍达到了恐怖的两千多人。
现在李扬的头才真是有点大了,这两千人是不需要学费的,吃也只是象征性的收取一点点粮食或是其他东西,这些需要补贴的虽不是小数目但李扬也还负担的起,关键是他手下的老师就算把宫古岛过来的学生一起算上也才六十人,每个人要负责四十个学生,比起人口爆炸后的后世学校塞的还要满。
何况这些学生基本上是属于从头开始,更需要细心的教导,而不能像高等教育一般把你丢在一边让你自己去学。
骑虎难下,只能先把课开起来,还好开始的进度是准备按全部从零开始,免去了排布进度和班次之苦。
十月二十日,宫古学堂琉球第一届培训班正式开始了。
由于人数实在太多,开学典礼只好放在了城外的空地上举行,匆匆搭起来的高台倒也并不显得寒酸。
之前已经按一百人一纵编好的学员队排着整齐的队伍从馆舍中出来,沿着大路向城外走去。
于是在都江城东的空地上,一片建筑物又开始以飞速拔地而起。不用猜测,这就是李扬的新工厂开工了。
纸在世界文明传承的上千年时光中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载体,从笨重的石刻木刻竹刻,到简单的纸上书写,人类能更加方便的将自己的知识文化记录下来,人的肉体会消亡,但人的精神随着文字这一载体,通过纸张永恒的流传了下去。
现在的琉球岛上用不到纸,也根本没有纸,但李扬的造纸厂却在火热的筹备中了,纸的制造工艺本已经是成熟的东西,李扬无需兑换什么特殊的东西,工厂建成后也不会有什么大的经济利益,但它配套琉球岛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将是巨大的。
几十名快马使者从都江城中派了出去,最迟在十月底,每个部落至少需要有一个十六岁下的年轻人到都江城中接受宫古学堂的教育。
不要小看这一个人,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潜移默化,人们已经在心中形成了中原文化先进而高尚的观念,此时派来进行学习的绝对是族中年轻人中出众的一位,牢牢抓住了这批人,也就控制住了每个部落的未来。
宫古学堂也在紧张的扩建中,李扬将都江城中原本属于富人的中心区域清出了一半,到时学堂和馆舍都将在这些房屋中。
仅仅是保守估计,过来学习的人数应该不会低于千人,虽然有些贫困或是偏远的山区部落可能不会有人接到这个消息并派人出来,但为了防止到时人口爆棚,李扬还是限定了每个部落派出的人数上限为三个人。
随着十月份时间的推移,造纸厂开动了起来,都江城中的劳动力经过肥皂厂和造纸厂的分流,已经基本无人需要出城进行耕种了,城市进出的大部是商旅,也就越发的和宫古岛相似起来。
造纸其实并不复杂,李扬现在可不是想要造出宣纸这样的高品质纸张,他现在只是需要光洁,能进行记录的纸片而已。
把搜集的纤维粗糙的植物进行蒸煮打烂等各道工序后,制成原浆液,之后用各种平整而能漏水的平板或竹席对纸浆抄捞,纤维质沉淀在平板上,干后也就成了纸张的雏形。
不过这个时代可没有强效的漂白剂啊荧光粉之类的东西,所以要让发黄或是发黑的各种纸质纤维变得白一点而易于辨认,只能采取曝晒的方法。
阳光高温是最好的氧化剂,纸张经过曝晒后一般都能变白,虽然纸面还是粗糙不平,但用于书写肯定是没有问题了。
除了纸张,还有就是笔了,毛笔这东西虽然是汉家文化精髓之一,无奈软软的笔尖没有几年的功力实在是不易控制,所以李扬还是发展了硬笔,各种材质的羽毛,合适的都被制成了羽毛笔,积存了满满一屋,至少可以用上一年半载,这让天天在几大城池收集飞禽羽毛的各色官员总能舒了口气。
宫古岛的学校也进入了正轨,一些优秀的学生已经能带带年龄更小的学生了,侯氏族人也是抽调了十来人带领着四十多个学业优秀的学生,来到琉球岛进行二次创业。
一切万事俱备,只欠来上课的各色人等了。
还没到十月中旬,都江城中就多了许多年轻的陌生脸孔,他们都是来李扬开办的琉球宫古学堂第一次学习班上课的。
在传令使者传令时就给各色部落都说明了,要等大部分人来齐后才会开始上课,所以距离比较近的部落人员无需太早出发。
可是这些年轻人坐不住啊,大部分部落其实并没有和李扬的宫古岛军直接做过战,所以他们对于宫古岛的印象也不过是停留在听说以及那些切实用到手中的工具上,这些已经大大的勾起了他们的好奇心,而且族中的长辈也知道这个天下变了,有意让更优秀的年轻人出去,也许能为自己的部落谋得一份更大的发展。
这些急吼吼的年轻人在不到十月中旬就来到了都江城,发现秩序井然,干净清新的都江城确实是前所未见,一时都大感兴奋。
还好李扬原本也预想到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提前开放了宫古学堂的馆舍,让这些早起的鸟儿不至于虫子没吃着还没地方可落脚。
原本年轻人的天性就是好动好交朋友的,而之前只是在自己部落之中,与从小长大的一批人玩在一起知根知底。这下到了宫古学堂中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这么宽广,和同舍之人一番交谈,这才感叹原来东海之滨是这样这样,南海之滨是那样那样。
还没有开学,不过是几天的集体生活,就让这些年轻人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也越发的期待起接下来的生活。
时间又走了七天,此时馆舍区已经快要爆满,经过入学登记,虽然严格执行一个部落最多只能派出三人,而且许多偏远地区及山区肯定是没有派出年轻人来的,但入学的人数仍达到了恐怖的两千多人。
现在李扬的头才真是有点大了,这两千人是不需要学费的,吃也只是象征性的收取一点点粮食或是其他东西,这些需要补贴的虽不是小数目但李扬也还负担的起,关键是他手下的老师就算把宫古岛过来的学生一起算上也才六十人,每个人要负责四十个学生,比起人口爆炸后的后世学校塞的还要满。
何况这些学生基本上是属于从头开始,更需要细心的教导,而不能像高等教育一般把你丢在一边让你自己去学。
骑虎难下,只能先把课开起来,还好开始的进度是准备按全部从零开始,免去了排布进度和班次之苦。
十月二十日,宫古学堂琉球第一届培训班正式开始了。
由于人数实在太多,开学典礼只好放在了城外的空地上举行,匆匆搭起来的高台倒也并不显得寒酸。
之前已经按一百人一纵编好的学员队排着整齐的队伍从馆舍中出来,沿着大路向城外走去。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