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64 第七百六十四章 冶炼厂
- 765 第七百六十五章 狩猎
- 766 第七百六十六章 高丽之变
- 767 第七百六十七章 北上高丽
- 768 第七百六十八章 炮击
- 769 第七百六十九章 交换
- 770 第七百七十章 汉水城
- 771 第七百七十一章 舞姬
- 772 第七百七十二章 满载而归
- 773 第七百七十三章 建设计划
- 774 第七百七十四章 兵力不足
- 775 第七百七十五章 流水线
- 776 第七百七十六章 治理
- 777 第七百七十七章 抓住典型
- 778 第七百七十八章 清剿
- 779 第七百七十九章 渗透
- 780 第七百八十章 刺杀
- 781 第七百八十一章 圈地
- 782 第七百八十二章 人口流动
- 783 第七百八十三章 国王讲课
- 784 第七百八十四章 眼光放远点
- 785 第七百八十五章 大赚了一笔
- 786 第七百八十六章 拿客人的钱花
- 787 第七百八十七章 真金白银
- 788 第七百八十八章 抬出来
- 789 第七百八十九章 移民
- 790 第七百九十章 求和
- 791 第七百九十一章 失败
- 792 第七百九十二章 火攻
- 793 第七百九十三章 破城
- 794 第七百九十四章 进城
- 795 第七百九十五章 卷土重来
- 796 第七百九十六章 对阵
- 797 第七百九十七章 火战
- 798 第七百九十八章 平定
- 799 第七百九十九章 独岛
- 800 第八百章 铸币
- 801 第八百零一章 推广
- 802 第八百零二章 三四年已过
- 803 第八百零三章 流言
- 804 第八百零四章 阅兵式
- 805 第八百零五章 盛况空前
- 806 第八百零六章 踏平东瀛
- 807 第八百零七章 杀过去
- 808 第八百零八章 有史以来最大的战争
- 809 第八百零九章 东方大帝国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七百七十四章 兵力不足
第七百七十四章 兵力不足
而主轴上延伸开来的支路上,则将规划出各种区域,想盖房子的到宫古岛官府中备案,缴纳一定数额的钱就可以自行建造了。此刻李扬还没有那么大的人力物力来统一规范住宅的外观和形式,也交给民众们自己。
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从北边带回来的一千多平民刚安顿下来就被这一庞大的计划所吸纳进来,宫古岛渔村港同时施工,拓宽道路是第一步,原本的双马并行通道已经不敷使用,经常是一辆改造后增加载重量的三轮车就占满了道路,李扬这次的规划一步到位,按并行四量标准三轮车的宽度来拓宽道路。
驻留在宫古岛的第一军团和刺青军团也停止了训练,全部拉到了城边拆城墙,此刻城中还要保持正常的秩序和日常活动,自然不能像北山城一般一番狂轰猛敲,细细的拆运,但进度也不慢,矮小的城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段段的消失。
玻璃厂得建设工期较短,此刻已经开始出产品了,各类色泽斑驳的玻璃杯、玻璃盆出现在了市面上,表面光洁晶莹的玻璃制品很快引起了商人们得好感,销售情况良好。
而水泥厂则还需要一些时日,最重要的立窑虽然已经砌好了,但周边的一些配套设施还在紧张的施工中,李扬一直要求慢工出细活,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自然是能作细就做细。
原本还想要四处逛逛的李扬被群臣拼死拦住,现在又不是东征西讨的初期了,你李扬好歹是堂堂一国之主了,下面的人再不成器你可以换人,但不能什么都深入一线啊,无奈之下李扬只得每日坐在朝堂之上,听取各人的汇报。
之前就想着攻打东瀛边上的岛屿的计划自己难以成行,果然还是被自己料到了,当上国王后就是不自然,群臣当官久了也慢慢形成了一股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责任感”来,劝谏李扬这个大王的不当之处成了他们每天的功课之一。
李扬只能再次提出一个计划性的大纲,具体的实施就交给下面的众人了。他的想法是将二军团调回驻守宫古岛,一个月后也就是四月间,一军团和刺青军团率先进攻种子岛,擒贼先擒王,打下种子后九州岛自然也是囊中之物。
这样的话兵力就略显不足,而且遍地开花的大建设各地都需要人手,人手不足啊!吩咐船队休息五天,同时备好多余的粮食商品后,立马向北进发,不要管财货了,现在李扬还在为拉回来的犀角头痛不知道该用来干嘛呢,之后到北面就是抢人,不管什么人都要,大康人过来后自然是上等公民,高句丽和高丽的土著过来也是待遇从优,好言好语的先骗过来。
安排完一切后,受到掣肘,只能在宫古岛和渔村港两点一线的李扬,监察各地建设的工期和市面情况,倒是无意中将建设的效率提高不少,大家看到国主这么重视,每天过来巡视一遍,原本能拖两天的东西自然是不到一天就做的好好的。
随着南面最后一片城墙的轰然倒塌,历时八天的拆墙行动宣告结束,宫古岛中向外一片开阔。
不能亲自带队出远门也有不能亲自带队出远门的好处,至少现在李扬空闲的时间多了,闲着没事总是要瞎想一番,想想布局或是规划还有哪些不到位的地方。
想到东洋汉国现在菁华几乎全在几个大的工厂作坊上,李扬就有心把优势再扩大。
经过近两年的积累,每个厂中熟练工和正在上手的新工人都不少,若是扩建,现在条件其实也已经能算得上成熟,但李扬想到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扩建——他想要细化。
后世都是走的专业化的生产道路,就算拧螺丝也是专人专用,让每个人对自己的工序都熟练无比,也造就了现代化的流水线,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最大优化。
李扬现在也想向这方面努把力,至少不能让一个铸铁的师傅铸完后再自己抡着大锤锻打成形,最后自己还要亲自做表面精工处理,一副铠甲成形从头干到尾。
其实现在冶炼厂倒还真这么干,每个工匠做出成品后再在内侧小小的刻上自己的记号,标明这是自己的得意作品,以前李扬是没空管,放任工厂的管理者们自行运营,现在有闲了,自然要改变这一在他这个后世人看来很不科学的做法。
首先就是要把粗放型的各个工厂职能给细分了,带着侍卫队,来到冶炼厂中,原本从占地不过十几亩的小作坊现在已经占地达到了四五百亩,厂房与厂房间的空地也不少,完全可以将冶炼厂细分为多个不同的分厂。
于是,在军队出征前这段时间,李扬就打定主意定在各家工厂中,好好的调研指导一番了。
不像后世的调研是做什么大家都懂,李扬是实打实的进入到了冶炼厂的第一线,那些苦哈哈的工人见到国主大人竟能亲自进入到这么一个高温又粉尘满天的环境中,还能与自己这些最底层的工人说上两句话,顿时一个个都感动的热泪盈眶起来。
自从李扬入主后平民的业余生活丰富了许多,不少口齿伶俐的会被教许多奇趣的故事定期在街头巷尾说书,这些平民不管是大康人还是土著,都知道了断案如神的包青天啦,爱民如子的刘玄德啦,可他们和国主一比,谁能这么屈尊?刘玄德也不过带着一群平民跑路而已,比起这冶炼厂里的环境来,可算是天上地下了。
工人的感激暂且不表,李扬向管事人提出来将铁矿石冶铁作为一个厂,铁水铸造成各种形状的物件或铁锭又是一个厂,然后锻造作为一个厂,兵器和工具的精作再分为一个厂,原本的冶炼厂一分为四。
工厂的管事和几个德高望重的老师傅都在低头沉思着,李扬是他们的国主不错,这厂子也大部分是属于他的,自己不过是占点儿小份子,但对这几个人来说,他们从最底层的苦哈哈能成为现在有地位又光鲜的人,靠得就是这个厂子,他们把这都当成了自己的生命来维护,不由得他们不慎重。
“分成各个厂后,以后培养的徒弟工匠,专注做自己的那一块,做的越好奖励越重,谁的东西出问题就追究到谁的身上。”
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从北边带回来的一千多平民刚安顿下来就被这一庞大的计划所吸纳进来,宫古岛渔村港同时施工,拓宽道路是第一步,原本的双马并行通道已经不敷使用,经常是一辆改造后增加载重量的三轮车就占满了道路,李扬这次的规划一步到位,按并行四量标准三轮车的宽度来拓宽道路。
驻留在宫古岛的第一军团和刺青军团也停止了训练,全部拉到了城边拆城墙,此刻城中还要保持正常的秩序和日常活动,自然不能像北山城一般一番狂轰猛敲,细细的拆运,但进度也不慢,矮小的城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段段的消失。
玻璃厂得建设工期较短,此刻已经开始出产品了,各类色泽斑驳的玻璃杯、玻璃盆出现在了市面上,表面光洁晶莹的玻璃制品很快引起了商人们得好感,销售情况良好。
而水泥厂则还需要一些时日,最重要的立窑虽然已经砌好了,但周边的一些配套设施还在紧张的施工中,李扬一直要求慢工出细活,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自然是能作细就做细。
原本还想要四处逛逛的李扬被群臣拼死拦住,现在又不是东征西讨的初期了,你李扬好歹是堂堂一国之主了,下面的人再不成器你可以换人,但不能什么都深入一线啊,无奈之下李扬只得每日坐在朝堂之上,听取各人的汇报。
之前就想着攻打东瀛边上的岛屿的计划自己难以成行,果然还是被自己料到了,当上国王后就是不自然,群臣当官久了也慢慢形成了一股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责任感”来,劝谏李扬这个大王的不当之处成了他们每天的功课之一。
李扬只能再次提出一个计划性的大纲,具体的实施就交给下面的众人了。他的想法是将二军团调回驻守宫古岛,一个月后也就是四月间,一军团和刺青军团率先进攻种子岛,擒贼先擒王,打下种子后九州岛自然也是囊中之物。
这样的话兵力就略显不足,而且遍地开花的大建设各地都需要人手,人手不足啊!吩咐船队休息五天,同时备好多余的粮食商品后,立马向北进发,不要管财货了,现在李扬还在为拉回来的犀角头痛不知道该用来干嘛呢,之后到北面就是抢人,不管什么人都要,大康人过来后自然是上等公民,高句丽和高丽的土著过来也是待遇从优,好言好语的先骗过来。
安排完一切后,受到掣肘,只能在宫古岛和渔村港两点一线的李扬,监察各地建设的工期和市面情况,倒是无意中将建设的效率提高不少,大家看到国主这么重视,每天过来巡视一遍,原本能拖两天的东西自然是不到一天就做的好好的。
随着南面最后一片城墙的轰然倒塌,历时八天的拆墙行动宣告结束,宫古岛中向外一片开阔。
不能亲自带队出远门也有不能亲自带队出远门的好处,至少现在李扬空闲的时间多了,闲着没事总是要瞎想一番,想想布局或是规划还有哪些不到位的地方。
想到东洋汉国现在菁华几乎全在几个大的工厂作坊上,李扬就有心把优势再扩大。
经过近两年的积累,每个厂中熟练工和正在上手的新工人都不少,若是扩建,现在条件其实也已经能算得上成熟,但李扬想到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扩建——他想要细化。
后世都是走的专业化的生产道路,就算拧螺丝也是专人专用,让每个人对自己的工序都熟练无比,也造就了现代化的流水线,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最大优化。
李扬现在也想向这方面努把力,至少不能让一个铸铁的师傅铸完后再自己抡着大锤锻打成形,最后自己还要亲自做表面精工处理,一副铠甲成形从头干到尾。
其实现在冶炼厂倒还真这么干,每个工匠做出成品后再在内侧小小的刻上自己的记号,标明这是自己的得意作品,以前李扬是没空管,放任工厂的管理者们自行运营,现在有闲了,自然要改变这一在他这个后世人看来很不科学的做法。
首先就是要把粗放型的各个工厂职能给细分了,带着侍卫队,来到冶炼厂中,原本从占地不过十几亩的小作坊现在已经占地达到了四五百亩,厂房与厂房间的空地也不少,完全可以将冶炼厂细分为多个不同的分厂。
于是,在军队出征前这段时间,李扬就打定主意定在各家工厂中,好好的调研指导一番了。
不像后世的调研是做什么大家都懂,李扬是实打实的进入到了冶炼厂的第一线,那些苦哈哈的工人见到国主大人竟能亲自进入到这么一个高温又粉尘满天的环境中,还能与自己这些最底层的工人说上两句话,顿时一个个都感动的热泪盈眶起来。
自从李扬入主后平民的业余生活丰富了许多,不少口齿伶俐的会被教许多奇趣的故事定期在街头巷尾说书,这些平民不管是大康人还是土著,都知道了断案如神的包青天啦,爱民如子的刘玄德啦,可他们和国主一比,谁能这么屈尊?刘玄德也不过带着一群平民跑路而已,比起这冶炼厂里的环境来,可算是天上地下了。
工人的感激暂且不表,李扬向管事人提出来将铁矿石冶铁作为一个厂,铁水铸造成各种形状的物件或铁锭又是一个厂,然后锻造作为一个厂,兵器和工具的精作再分为一个厂,原本的冶炼厂一分为四。
工厂的管事和几个德高望重的老师傅都在低头沉思着,李扬是他们的国主不错,这厂子也大部分是属于他的,自己不过是占点儿小份子,但对这几个人来说,他们从最底层的苦哈哈能成为现在有地位又光鲜的人,靠得就是这个厂子,他们把这都当成了自己的生命来维护,不由得他们不慎重。
“分成各个厂后,以后培养的徒弟工匠,专注做自己的那一块,做的越好奖励越重,谁的东西出问题就追究到谁的身上。”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