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39 139章 为北进而扩军
- 140 140章 产业的规模化
- 141 141章 海军的初日
- 142 142章 亲家事(一)
- 143 143章 陆军的凋零
- 144 144章 济州岛
- 145 145章 亲家事(二)
- 146 146章 济州岛现状
- 147 147章 等待
- 148 148章 李旦的现状
- 149 149章 吴家人
- 150 150章 济州海战(一)
- 151 151章 济州海战(二)
- 152 152章 济州海战(三)
- 153 154章 海战落幕
- 154 155章 朝鲜的决定
- 155 156章 谁是内奸?
- 156 157章 朝鲜议和
- 157 158章 祸事?好事?
- 158 158章 眉目
- 159 159章 逃脱
- 160 160章 酝酿
- 161 161章 惊天大案
- 162 162章 宗族
- 163 163章 开端
- 164 164 乱局伊始
- 165 165章 镇海之乱(一)
- 166 166章 镇海之乱(二)
- 167 167章 镇海之乱(三)
- 168 168章 镇海之乱(四)
- 169 169章 赏月
- 170 170章 故人来访
- 171 171章 投奔
- 172 172章 吴家事
- 173 173章 西班牙的使者
- 174 174章 不了了之的谈判
- 175 175章 南洋风起
- 176 176章 浑水摸鱼
- 177 177章 遭遇
- 178 178章 吕宋海战
- 179 179章 荷兰人的商谈
- 180 180章 前往吕宋
- 181 181章 定吕宋(一)
- 182 182章 定吕宋(二)
- 183 183章 定吕宋(三)
- 184 184章 定吕宋(四)
- 185 185章 定吕宋(五)
- 186 186章 周旋(一)
- 187 187章 周旋(二)
- 188 188章 周旋(三)
- 189 189章 周旋(四)
- 190 190章 周旋(五)
- 191 191 周旋(六)
- 192 192章 辽东(一)
- 193 193章 辽东(二)
- 194 194章 辽东(四)
- 195 195章 辽东(五)
- 196 196章 辽东 (六)
- 197 197章 辽东(七)
- 198 198章 辽东(八)
- 199 199章 辽东 (九)
- 200 200章 辽东 (十)
- 201 201章 辽东 (十一)
- 202 202章 辽东(十二)
- 203 203章 辽东(十三)
- 204 204章 辽东(十四)
- 205 205章 辽东(十五)
- 206 206章 辽东(十六)
- 207 207章 辽东(十七)
- 208 208章 辽东(十八)
- 209 209章 辽东(十九)
- 210 210章 南洋(一)
- 211 211章 南洋(二)
- 212 212章 南洋 (三)
- 213 213章 南洋(四)
- 214 214章 汇聚北港
- 215 215章 各事
- 216 216章 火锅(一)
- 217 217章 火锅(二)
- 218 218章 火锅(三)
- 219 219章 火锅(四)
- 220 220章 火锅(四)
- 221 221章 火锅(六)
- 222 222章 比试
- 223 223章 平局
- 224 224章 伊始
- 225 225章 下水(一)
- 226 226章 下水(二)
- 227 227章 溃败
- 228 228章 败败败
- 229 229章 三方
- 230 230章 行动
- 231 231章 士气
- 232 232章 战前
- 233 233章 夜袭
- 234 234章 破绽
- 235 235章 敌人
- 236 236章 翩翩起舞的小蝴蝶(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149章 吴家人
149章 吴家人
琉球那霸港,刘玉波占领琉球后便对那霸港进行一番扩建,使得那霸港规模比之以往大了不少,过往船只停泊起来亦然方便了许多。而港口的秩序在台湾派来官员的管理下,也是逐渐向北港看起,市面仪容与之前比,真是天壤之别。
饶是如此过往的商人和琉球上层内心对刘玉波的埋怨也是只多不少,商人埋怨的是该死的台湾海关局,收的停泊费和关税比之以前重了许多,尤其那些经北港过来的商人,被收了两次停泊费或是关税的他们真是肉疼的要死。
而琉球王交出海关关税与港口后,琉球的上层失去了这么一个重要的财源,也是心如刀绞,要知道以前萨摩藩占领琉球的时候,他们选择合作与其合作还是可以分到不少油水的,现在到了刘玉波手里,不要说油水的,连插个人都做不到,这叫他们怎么受的了。
他们屡次劝说尚宁王希望和刘玉波再次谈判,然而尚宁王对他们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现在他每年可以得到刘玉波送来的十万两白银,最重要的是刘玉波做到了他的承诺,对琉球的政事和官员绝不干涉,让重新掌握权力的尚宁王对刘玉波好感度蹭蹭蹭往上涨,至于那些以前卖主求荣投靠萨摩藩的官员势力,尚宁王那会理他们,面对着像苍蝇一样的这些人,尚宁王甚至嫌他们烦人,开始慢慢将这些官员换掉,换成已经在琉球展露头角的台湾派官员。
那霸港港口,吴家三兄弟和调任琉球海关的胡律胡大人告别后,志得意满的登上了启明镇平二舰,为了家庭的和睦刘玉波也不得不任用起这三人,认真考虑后刘玉波将三人调派到了月机关,因为月机关不需要通过考试,也算不上坏了规矩。
胡律看着意气风发登上船的三人,内心不由的羡慕起来,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次他是被明升暗降。和被刘玉波“器重”本家人相比实在是差的太多,吴家的三人在很多人眼中可是典型的“皇亲国戚”,刘玉波现在提拔吴家三人,甚至已经有不少人开始揣测,刘玉波是不是打算重新培养起一股新的势力,来制衡已经占据台湾官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孙郭派,谁都知道掌权者最为忌讳的就是一家独大,孙守福身为台湾文官之首,和他的妹夫郭刚又掌握着被百姓私下称为“小官场”的北港大学堂,说是权势滔天也不为过。
依着自古以来统治者的手段,是时候培养另一股势力来制衡孙郭派了。而刘玉**出三个本家人在某些人看来就是一个苗头,因而三人一出场就受到“外来派“热情的关注,“外来派“主要的成员都是一些不是北港大学堂出身,却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官场的人才,占据北港官场百分之十五,一直被北港大学堂为主“孙郭派”压制,所以一直希望找一个新的势力,达成攻守同盟。
早前他们希望拉拢另外一个独自抱团的由退役军官组成文官组织的“军队派”,奈何“军队派”虽然势微,但到底是有海陆二军作为靠山,在幕后海陆军的两位大佬赵长栓和钱大海的命令下,“军队派”一直奉行中立政策,而且“军队派”中又分为“海军派”和“陆军派”,暗中拉拢一派必然会得罪另一派,实在是让“外来派”众人头痛的紧。所以现在这股被私下称为“本家派”的势力一出现,“外来派”就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让三人真是觉得自己前途一片光明。
刘玉波通过吴秀知晓了这三人的情况后,特意找来孙守福说明了一番,免得让他心生不安。没想到孙守福反而劝刘玉波扶持起“本家派”来,他认为现在台湾所谓的“孙郭派”的确是太庞大了,稍微遏制也是好事。刘玉波委婉的表示自己以后会仔细考虑一下,扶持另一派系对刘玉波来说其实非常的简单,只是现在没必要台湾大发展的好时候,白白的将一部分精力浪费在派系之争上。
现下三人已经被刘玉波委派到辽东月机关何达手下,何达依靠着台湾雄厚的财力,打通了辽东上下的官员势力,处在大肆扩张中,人手非常紧缺,特别是会做生意的好手,鉴于此刘玉波决心将三人派到何达手下,吴家三人在家族这一辈中都属于做生意拔尖那一类,也算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若是干出了不错的成绩,提携一把也是可以的,毕竟古人也说过举贤不避亲。
三人上了启明号,望着一望无际的海面,肚中颇有些墨水的吴唐不由雅兴大发,当场吟诗一首:“频年琉球水边楼,上品须酬酒满壶。渐雅兴怀楼下路,中间封侯酒一壶。”
吴阳,吴正德肚中的墨水比不上吴唐,做不出什么好诗来,只能在一旁大声的叫好。吴唐内心被二人吹捧的飘飘然,但是面上却抱拳自谦起来。正得意着却不知他已经到了栏杆处,眼中满是得意的吴唐看不清所处的位置,一时不留神差点摔下去,好在吴阳,吴正德眼疾手快拉住了吴唐,觉得自己丑态百出的吴唐不由骂道:“这破船也太小了。”
启明号上的老兵耿喜看着互相吹捧的三人,只是默默的摇摇头继续干起活来,耿喜作为以前李一尚手下,自然是见识过启明镇平二舰厉害的,内心几乎将这二舰如鬼神的般敬畏,只是随着海军不断的膨胀,当年最为威风的二舰已是明日黄花,像流星一般转瞬即逝,到现在启明镇平二舰这两艘400吨的盖伦船,在越发主张大炮巨舰为主力的海军的上层眼中已经沦为过时的战舰,沦落到了运输护卫舰的地步。
不过二舰到底是在刘玉波最需要的时候,爆发出最为璀璨的光和热的,当年横扫李一尚爆发出的如同魔神一般的威力,已经在耿喜眼中留下深深的映像,自从他调到启明号上后,便打定主意留在启明号上了,因为经历启明镇平二舰辉煌时代的他,实在是无法忘记它们的辉煌。
全员到齐后,舰队的指挥官张立平上尉下令起航,启明镇平二舰有些老旧的风帆迎风而立,护卫着船队向济州岛而去,发挥着它们最后余热。
饶是如此过往的商人和琉球上层内心对刘玉波的埋怨也是只多不少,商人埋怨的是该死的台湾海关局,收的停泊费和关税比之以前重了许多,尤其那些经北港过来的商人,被收了两次停泊费或是关税的他们真是肉疼的要死。
而琉球王交出海关关税与港口后,琉球的上层失去了这么一个重要的财源,也是心如刀绞,要知道以前萨摩藩占领琉球的时候,他们选择合作与其合作还是可以分到不少油水的,现在到了刘玉波手里,不要说油水的,连插个人都做不到,这叫他们怎么受的了。
他们屡次劝说尚宁王希望和刘玉波再次谈判,然而尚宁王对他们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现在他每年可以得到刘玉波送来的十万两白银,最重要的是刘玉波做到了他的承诺,对琉球的政事和官员绝不干涉,让重新掌握权力的尚宁王对刘玉波好感度蹭蹭蹭往上涨,至于那些以前卖主求荣投靠萨摩藩的官员势力,尚宁王那会理他们,面对着像苍蝇一样的这些人,尚宁王甚至嫌他们烦人,开始慢慢将这些官员换掉,换成已经在琉球展露头角的台湾派官员。
那霸港港口,吴家三兄弟和调任琉球海关的胡律胡大人告别后,志得意满的登上了启明镇平二舰,为了家庭的和睦刘玉波也不得不任用起这三人,认真考虑后刘玉波将三人调派到了月机关,因为月机关不需要通过考试,也算不上坏了规矩。
胡律看着意气风发登上船的三人,内心不由的羡慕起来,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次他是被明升暗降。和被刘玉波“器重”本家人相比实在是差的太多,吴家的三人在很多人眼中可是典型的“皇亲国戚”,刘玉波现在提拔吴家三人,甚至已经有不少人开始揣测,刘玉波是不是打算重新培养起一股新的势力,来制衡已经占据台湾官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孙郭派,谁都知道掌权者最为忌讳的就是一家独大,孙守福身为台湾文官之首,和他的妹夫郭刚又掌握着被百姓私下称为“小官场”的北港大学堂,说是权势滔天也不为过。
依着自古以来统治者的手段,是时候培养另一股势力来制衡孙郭派了。而刘玉**出三个本家人在某些人看来就是一个苗头,因而三人一出场就受到“外来派“热情的关注,“外来派“主要的成员都是一些不是北港大学堂出身,却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官场的人才,占据北港官场百分之十五,一直被北港大学堂为主“孙郭派”压制,所以一直希望找一个新的势力,达成攻守同盟。
早前他们希望拉拢另外一个独自抱团的由退役军官组成文官组织的“军队派”,奈何“军队派”虽然势微,但到底是有海陆二军作为靠山,在幕后海陆军的两位大佬赵长栓和钱大海的命令下,“军队派”一直奉行中立政策,而且“军队派”中又分为“海军派”和“陆军派”,暗中拉拢一派必然会得罪另一派,实在是让“外来派”众人头痛的紧。所以现在这股被私下称为“本家派”的势力一出现,“外来派”就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让三人真是觉得自己前途一片光明。
刘玉波通过吴秀知晓了这三人的情况后,特意找来孙守福说明了一番,免得让他心生不安。没想到孙守福反而劝刘玉波扶持起“本家派”来,他认为现在台湾所谓的“孙郭派”的确是太庞大了,稍微遏制也是好事。刘玉波委婉的表示自己以后会仔细考虑一下,扶持另一派系对刘玉波来说其实非常的简单,只是现在没必要台湾大发展的好时候,白白的将一部分精力浪费在派系之争上。
现下三人已经被刘玉波委派到辽东月机关何达手下,何达依靠着台湾雄厚的财力,打通了辽东上下的官员势力,处在大肆扩张中,人手非常紧缺,特别是会做生意的好手,鉴于此刘玉波决心将三人派到何达手下,吴家三人在家族这一辈中都属于做生意拔尖那一类,也算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若是干出了不错的成绩,提携一把也是可以的,毕竟古人也说过举贤不避亲。
三人上了启明号,望着一望无际的海面,肚中颇有些墨水的吴唐不由雅兴大发,当场吟诗一首:“频年琉球水边楼,上品须酬酒满壶。渐雅兴怀楼下路,中间封侯酒一壶。”
吴阳,吴正德肚中的墨水比不上吴唐,做不出什么好诗来,只能在一旁大声的叫好。吴唐内心被二人吹捧的飘飘然,但是面上却抱拳自谦起来。正得意着却不知他已经到了栏杆处,眼中满是得意的吴唐看不清所处的位置,一时不留神差点摔下去,好在吴阳,吴正德眼疾手快拉住了吴唐,觉得自己丑态百出的吴唐不由骂道:“这破船也太小了。”
启明号上的老兵耿喜看着互相吹捧的三人,只是默默的摇摇头继续干起活来,耿喜作为以前李一尚手下,自然是见识过启明镇平二舰厉害的,内心几乎将这二舰如鬼神的般敬畏,只是随着海军不断的膨胀,当年最为威风的二舰已是明日黄花,像流星一般转瞬即逝,到现在启明镇平二舰这两艘400吨的盖伦船,在越发主张大炮巨舰为主力的海军的上层眼中已经沦为过时的战舰,沦落到了运输护卫舰的地步。
不过二舰到底是在刘玉波最需要的时候,爆发出最为璀璨的光和热的,当年横扫李一尚爆发出的如同魔神一般的威力,已经在耿喜眼中留下深深的映像,自从他调到启明号上后,便打定主意留在启明号上了,因为经历启明镇平二舰辉煌时代的他,实在是无法忘记它们的辉煌。
全员到齐后,舰队的指挥官张立平上尉下令起航,启明镇平二舰有些老旧的风帆迎风而立,护卫着船队向济州岛而去,发挥着它们最后余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