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60 160章 酝酿
- 161 161章 惊天大案
- 162 162章 宗族
- 163 163章 开端
- 164 164 乱局伊始
- 165 165章 镇海之乱(一)
- 166 166章 镇海之乱(二)
- 167 167章 镇海之乱(三)
- 168 168章 镇海之乱(四)
- 169 169章 赏月
- 170 170章 故人来访
- 171 171章 投奔
- 172 172章 吴家事
- 173 173章 西班牙的使者
- 174 174章 不了了之的谈判
- 175 175章 南洋风起
- 176 176章 浑水摸鱼
- 177 177章 遭遇
- 178 178章 吕宋海战
- 179 179章 荷兰人的商谈
- 180 180章 前往吕宋
- 181 181章 定吕宋(一)
- 182 182章 定吕宋(二)
- 183 183章 定吕宋(三)
- 184 184章 定吕宋(四)
- 185 185章 定吕宋(五)
- 186 186章 周旋(一)
- 187 187章 周旋(二)
- 188 188章 周旋(三)
- 189 189章 周旋(四)
- 190 190章 周旋(五)
- 191 191 周旋(六)
- 192 192章 辽东(一)
- 193 193章 辽东(二)
- 194 194章 辽东(四)
- 195 195章 辽东(五)
- 196 196章 辽东 (六)
- 197 197章 辽东(七)
- 198 198章 辽东(八)
- 199 199章 辽东 (九)
- 200 200章 辽东 (十)
- 201 201章 辽东 (十一)
- 202 202章 辽东(十二)
- 203 203章 辽东(十三)
- 204 204章 辽东(十四)
- 205 205章 辽东(十五)
- 206 206章 辽东(十六)
- 207 207章 辽东(十七)
- 208 208章 辽东(十八)
- 209 209章 辽东(十九)
- 210 210章 南洋(一)
- 211 211章 南洋(二)
- 212 212章 南洋 (三)
- 213 213章 南洋(四)
- 214 214章 汇聚北港
- 215 215章 各事
- 216 216章 火锅(一)
- 217 217章 火锅(二)
- 218 218章 火锅(三)
- 219 219章 火锅(四)
- 220 220章 火锅(四)
- 221 221章 火锅(六)
- 222 222章 比试
- 223 223章 平局
- 224 224章 伊始
- 225 225章 下水(一)
- 226 226章 下水(二)
- 227 227章 溃败
- 228 228章 败败败
- 229 229章 三方
- 230 230章 行动
- 231 231章 士气
- 232 232章 战前
- 233 233章 夜袭
- 234 234章 破绽
- 235 235章 敌人
- 236 236章 翩翩起舞的小蝴蝶(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170章 故人来访
170章 故人来访
在刘玉波谋划辽东,剑指南洋之际,北京紫禁城乾清宫,端坐着一位眉头深锁的男子,头戴翼善冠,身着四团龙袍,腰缠透犀腰带,正在对着一份奏折思索。因天气转凉,大殿内又阴森幽暗,通风不佳,殿内众侍者也只待了一个时辰不到,便各自冷的瑟瑟发抖。
此人正是被后世褒贬不一的明朝皇帝万历,在他的继位的前十年奋发图强,在张居正的辅佐下,使明王朝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在江南地区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史称万历中兴,后由于三大案的等一系列因素,近三十年不理朝政。饶是如此他也始终魁柄独持,从这一点说,绝不是一个庸人之辈。
而现在所困扰的他的是一件事正和刘玉波有关,今年九月二十一日,户部奏:八闽为大省,产盐最多,盐课仅二万二千余两,似属太少。前福建巡按徐鉴说该省额派三万七千五百六十五引,而盐行六帮引少帮多,以致私盐横行。议增二万六千七百七十五引,每年解部银七千三百三十九两,此宜成为定议。又查漳州、泉州、兴化三府,原为行盐之地,近则不买食官盐,置国课于不顾。皆有违祖宗制度,请严行查明其原因。
而这一次核查福建盐课却把刘玉波这条大鱼吊了出来,刘玉波掌握台湾后,最先发展的就是盐业,现下台湾有八大盐场产出极大,为了扩展收入,刘玉波自然将主意打到了明朝身上。众所周知历朝历代盐业都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所以一直有国家把持,这导致走私私盐的利润极大,刘玉波和南方沿海诸省的商人签订了协议,以低于明朝私盐的价格将盐卖给他们,虽然价格低但还是有的赚的,此项每年可以给刘玉波带来八十多万的收入,同时又和南方沿海的大族搭上了路子,倒也算收益极大。
不过刘玉波没想到的事,这他又在一次出现在已经快要将他遗忘的万历眼中,万历作为一国之君而且又怠政,收益能入他法眼的人物是少之又少,而这刘玉波已经是第三次入他法眼了,第一次是福建巡抚指出刘玉波召集灾民虎踞海外,鉴于当时刘玉波没有做出格的事情便不了了之,第二次是今年的北方移民事件以及朝鲜方面得来的情报,都确认是这个远在南方的刘玉波做出来的,朝廷中有不少人已经看出了刘玉波野心不小,也开始对他稍加限制,不过刘玉波与沿海的世家大族关系盘根错节,又发生了震动朝野的“挺击案”,风波未了的山东、畿辅二地大旱,刘玉波一事再次不了了之了。
而这一次刘玉波再次出现在万历眼中,不知万历打算怎么做呢?是事不过三,还是下定决心铲除刘玉波?只见万历眉头越锁越深,最后万历终于批复了,写上知了二字。
万历不是不知道这是绥靖政策,但也没有办法,今年的确是个多事之秋,内有南北各地灾害沓至,民心浮动。四月十九日,河南舞阳、泌阳、遂平等县,饥民数百人纷纷起事;五月,江北、山东大蝗,积地尺许,流人集淮上三十余万。同年六月二十日,山东武安饥民三千人发动起义,杀死县主簿孙光耀;六月二十八日,河决河南祥符朱口,陈、杞、睢、柘城诸州县,皆受其害;十月,兵科给事中赵兴邦为九边请饷,说:今日一二百万两,抚之而有余;如等到将来边境问题严重,即使是动用几千万,仍然不足以安边。内库银三十万两及户、工二部银八十万两支边。
外有关外女真努尔哈赤建国称王,领军数万磨刀霍霍,虽然刘玉波也算的上一番势力,也干了不少违法乱纪之事,但他到底还是老实的,对于明朝算得上是秋毫无犯,既然不惹事那也没必要浪费有限精力去铲除他,毕竟大明王朝数百年来的大敌大都是关外的游牧民族,他们才是大明王朝真正的敌人。
刘玉波若是知道万历的批复大概会在一次刷新的对万历的认知,自古以来两线作战都乃兵家大忌,更何况现在明朝内积重难返,本就属于衰弱时期,北方糜烂之兆以显,若是国家财赋重地江南再来一次“倭乱”,若是出现为消灭刘玉波,导致出现两面受敌的情况,只怕到时天下大乱。此时还锐意进取,只怕跨的更快。
可惜万历到底不如他的先祖朱元璋、朱棣那般有雄心壮志和铁血手腕,虽知抱残守缺,却不知涮新吏治徐图更改,若是如此恐怕未来明朝还有一丝生机可言。只是那怕他也料不到,短短数十年后,大明便会成为过眼云烟。
另一边,北港码头也迎来了三位刘玉波的故人,这三位便是随刘玉波一同逃亡泉州的张韩二家的张启林,韩京、以及他的妹妹韩如馨。不过此刻的他们已成长了不少,加上蓬头垢面和一身破破烂烂的乞丐服,只怕是到了刘玉波眼前,刘玉波也认不得了。
此刻正三人一脸紧张的望着繁华的北港码头,这是三人原以为泉州以算的上天下大港,现下到了北港见到这前所未见的景象也呆住了,极目看去,只见一条二十米宽的青石大道通向内陆,周边还有劳工在扩建,大路两边皆种植柳树,虽是秋季时分,但这台北比之内地温热的多,柳树都以存活,远远看起,两边垂柳依依,长长的树枝随风轻摆,哪怕是游历全国各地士人,只怕也不曾见过如此平整美观的道路?再看那码头,绵延逶迤数里,分为渔船、商船,战舰停泊区,岸上的建筑皆是美观整齐,那渔船及商船停泊区虽是有数百艘船来来往往,却也是秩序井然,一切调度皆有官府小船及岸边高塔进行,那岸上也是干净整齐,虽是人来人往不断,却丝毫没有泉州码头那般的脏乱。
刘玉波近年来一直定下种种强制政策,列如通过对海商定下强令必须在北港停留,压抑粮家打击宗族释放劳动力,通过对外贸易赚取巨额银钱..........,这一系列的呕心沥血,终于迎来了品尝甜美果实那一刻,此时的北港港口绝对当的上远东第一大港的美誉,而其东方明珠之名也越加名扬海外。
此人正是被后世褒贬不一的明朝皇帝万历,在他的继位的前十年奋发图强,在张居正的辅佐下,使明王朝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在江南地区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史称万历中兴,后由于三大案的等一系列因素,近三十年不理朝政。饶是如此他也始终魁柄独持,从这一点说,绝不是一个庸人之辈。
而现在所困扰的他的是一件事正和刘玉波有关,今年九月二十一日,户部奏:八闽为大省,产盐最多,盐课仅二万二千余两,似属太少。前福建巡按徐鉴说该省额派三万七千五百六十五引,而盐行六帮引少帮多,以致私盐横行。议增二万六千七百七十五引,每年解部银七千三百三十九两,此宜成为定议。又查漳州、泉州、兴化三府,原为行盐之地,近则不买食官盐,置国课于不顾。皆有违祖宗制度,请严行查明其原因。
而这一次核查福建盐课却把刘玉波这条大鱼吊了出来,刘玉波掌握台湾后,最先发展的就是盐业,现下台湾有八大盐场产出极大,为了扩展收入,刘玉波自然将主意打到了明朝身上。众所周知历朝历代盐业都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所以一直有国家把持,这导致走私私盐的利润极大,刘玉波和南方沿海诸省的商人签订了协议,以低于明朝私盐的价格将盐卖给他们,虽然价格低但还是有的赚的,此项每年可以给刘玉波带来八十多万的收入,同时又和南方沿海的大族搭上了路子,倒也算收益极大。
不过刘玉波没想到的事,这他又在一次出现在已经快要将他遗忘的万历眼中,万历作为一国之君而且又怠政,收益能入他法眼的人物是少之又少,而这刘玉波已经是第三次入他法眼了,第一次是福建巡抚指出刘玉波召集灾民虎踞海外,鉴于当时刘玉波没有做出格的事情便不了了之,第二次是今年的北方移民事件以及朝鲜方面得来的情报,都确认是这个远在南方的刘玉波做出来的,朝廷中有不少人已经看出了刘玉波野心不小,也开始对他稍加限制,不过刘玉波与沿海的世家大族关系盘根错节,又发生了震动朝野的“挺击案”,风波未了的山东、畿辅二地大旱,刘玉波一事再次不了了之了。
而这一次刘玉波再次出现在万历眼中,不知万历打算怎么做呢?是事不过三,还是下定决心铲除刘玉波?只见万历眉头越锁越深,最后万历终于批复了,写上知了二字。
万历不是不知道这是绥靖政策,但也没有办法,今年的确是个多事之秋,内有南北各地灾害沓至,民心浮动。四月十九日,河南舞阳、泌阳、遂平等县,饥民数百人纷纷起事;五月,江北、山东大蝗,积地尺许,流人集淮上三十余万。同年六月二十日,山东武安饥民三千人发动起义,杀死县主簿孙光耀;六月二十八日,河决河南祥符朱口,陈、杞、睢、柘城诸州县,皆受其害;十月,兵科给事中赵兴邦为九边请饷,说:今日一二百万两,抚之而有余;如等到将来边境问题严重,即使是动用几千万,仍然不足以安边。内库银三十万两及户、工二部银八十万两支边。
外有关外女真努尔哈赤建国称王,领军数万磨刀霍霍,虽然刘玉波也算的上一番势力,也干了不少违法乱纪之事,但他到底还是老实的,对于明朝算得上是秋毫无犯,既然不惹事那也没必要浪费有限精力去铲除他,毕竟大明王朝数百年来的大敌大都是关外的游牧民族,他们才是大明王朝真正的敌人。
刘玉波若是知道万历的批复大概会在一次刷新的对万历的认知,自古以来两线作战都乃兵家大忌,更何况现在明朝内积重难返,本就属于衰弱时期,北方糜烂之兆以显,若是国家财赋重地江南再来一次“倭乱”,若是出现为消灭刘玉波,导致出现两面受敌的情况,只怕到时天下大乱。此时还锐意进取,只怕跨的更快。
可惜万历到底不如他的先祖朱元璋、朱棣那般有雄心壮志和铁血手腕,虽知抱残守缺,却不知涮新吏治徐图更改,若是如此恐怕未来明朝还有一丝生机可言。只是那怕他也料不到,短短数十年后,大明便会成为过眼云烟。
另一边,北港码头也迎来了三位刘玉波的故人,这三位便是随刘玉波一同逃亡泉州的张韩二家的张启林,韩京、以及他的妹妹韩如馨。不过此刻的他们已成长了不少,加上蓬头垢面和一身破破烂烂的乞丐服,只怕是到了刘玉波眼前,刘玉波也认不得了。
此刻正三人一脸紧张的望着繁华的北港码头,这是三人原以为泉州以算的上天下大港,现下到了北港见到这前所未见的景象也呆住了,极目看去,只见一条二十米宽的青石大道通向内陆,周边还有劳工在扩建,大路两边皆种植柳树,虽是秋季时分,但这台北比之内地温热的多,柳树都以存活,远远看起,两边垂柳依依,长长的树枝随风轻摆,哪怕是游历全国各地士人,只怕也不曾见过如此平整美观的道路?再看那码头,绵延逶迤数里,分为渔船、商船,战舰停泊区,岸上的建筑皆是美观整齐,那渔船及商船停泊区虽是有数百艘船来来往往,却也是秩序井然,一切调度皆有官府小船及岸边高塔进行,那岸上也是干净整齐,虽是人来人往不断,却丝毫没有泉州码头那般的脏乱。
刘玉波近年来一直定下种种强制政策,列如通过对海商定下强令必须在北港停留,压抑粮家打击宗族释放劳动力,通过对外贸易赚取巨额银钱..........,这一系列的呕心沥血,终于迎来了品尝甜美果实那一刻,此时的北港港口绝对当的上远东第一大港的美誉,而其东方明珠之名也越加名扬海外。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