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23 421章 秦邑的害怕
- 424 422章 二心
- 425 423章 赎罪安排
- 426 424章 见微
- 427 425章 套住
- 428 426章 掣制
- 429 427章 望江楼之约
- 430 428章 惊动
- 431 429章 局中局
- 432 430章 秦邑苦
- 433 431章 景王
- 434 432章 换生
- 435 433章 临死
- 436 434章 瞒天
- 437 435章 君臣义绝
- 438 436章 失
- 439 437章 女人
- 440 438章 好友
- 441 439章 有心
- 442 440章 全弹劾
- 443 441章 暗半朝
- 444 442章 废太子
- 445 443章 保命秘密
- 446 444章 后手
- 447 445章 条件
- 448 446章 封赏
- 449 447章 延续
- 450 448章 托付
- 451 449章 我是幽魂
- 452 450章 一片深情
- 453 451章 前世我就喜欢你了
- 454 452章 淑妃之忧
- 455 453章:亡命藤
- 456 454章:杀心
- 457 455章 铺扬_5201小说
- 458 456章 争江南_5201小说
- 459 457章 程家出事
- 460 458章 不安
- 461 459章 不能让她悠着!
- 462 460章 国谋
- 463 461章 入天牢
- 464 462章 怎么会?
- 465 463章 碰钉子
- 466 464章 还有人
- 467 465章 老妇人
- 468 466章 见他
- 469 467章 重器在国
- 470 468章 想见你
- 471 469章 领下
- 472 470章 认主
- 473 471章 我爱你的方式
- 474 472章 道别
- 475 473章 温暖(为魂君L和氏璧+)
- 476 474章 杂草(为月下闻笛+)
- 477 475章 袭击(为月下闻笛+2)
- 478 476章 解围
- 479 477章 宫中
- 480 478章 随棍上(为Izzie猫小糖生日+)
- 481 479章 攻心
- 482 480章 暗处
- 483 481章 决定
- 484 482章 我所意(尾附作者感言)
- 485 483章 送别
- 486 484章 见天日
- 487 485章 俱往
- 488 486章 起色
- 489 487章 一个疯子
- 490 488章 从五
- 491 489章 见光!
- 492 490章 曾忽略
- 493 491章 野心
- 494 492章 不及
- 495 493章 吐血
- 496 494章 毒物
- 497 495章 太巧合了
- 498 496章 后着
- 499 497章 无计
- 500 498章 无情
- 501 499章 失算
- 502 500章 生路
- 503 501章 是谁?
- 504 502章 狠毒
- 505 503章 狼子野心
- 506 504章 手足(五更求订阅!)
- 507 505章 侥幸
- 508 506章 疯子
- 509 507章 还没死
- 510 508章 相仇
- 511 509章 亲离(五更求订阅!)
- 512 510章 真狠
- 513 511章 不僵
- 514 512章 托天之幸
- 515 513章 元气大伤
- 516 514章 巡幸
- 517 515章 江南银库事
- 518 516章 成国公府败
- 519 517章 夜来
- 520 518章 杀秦邑
- 521 519章 有求
- 522 520章 好笑
- 523 521章 有人死
- 524 522章 风雨来
- 525 523章 帝归
- 526 524章 注意
- 527 525章 罪责
- 528 526章 早料到
- 529 527章 沈度出事了
- 530 528章 我不信
- 531 529章 剿杀
- 532 530章 血腥
- 533 531章 雾岭惊涛(一)
- 534 532章 雾岭惊涛(二)
- 535 533章 雾岭惊涛(三)
- 536 534章 领悟
- 537 535章 崖边
- 538 53涛1章 雾岭惊涛(一)
- 539 534章 领4悟
- 540 5涛32章 雾岭惊涛(二)
- 541 533章 雾岭5惊涛(三)
- 542 3534章 领悟
- 543 536章 殒命
- 544 537章 找不到
- 545 538章 最深的恨
- 546 539章 希望
- 547 540章 莱州喜
- 548 541章 贵客
- 549 542章 不平
- 550 543章 美人
- 551 544章 是她啊
- 552 545章 归去否?
- 553 546章 暴毙
- 554 547章 物是人非
- 555 548章 死仇
- 556 549章 难为姐妹
- 557 550章 沈度的身世
- 558 劝离
- 559 552章 杀一人
- 560 553章 死不甘
- 561 554章 怜子
- 562 555章 见君
- 563 556章 不能原谅
- 564 557章 弑君(正文完)
- 565 番外一 遗憾
- 566 番外二 元昭帝
- 567 番外三 长隐公子 (全文完!)
- 568 完结感言(谢谢大家!)
- 569 新书《妻在上》发布!!!
隐藏
显示工具栏
431章 景王
431章 景王
(第一更!)
福至心灵,秦邑心中唯一想到的,就是那个隐秘。现今他最大的渴求,就是用那个隐秘来换取成国公府的“有用”。
“皇上,臣听说过一件事情,道是景王当年并没有薨,是元家救下了他。元家对景王有活命之恩,京兆的风风雨雨,莫不是和景王有关?”秦邑高声说道。
这几句话语,他是脱口而出,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语速,及颤抖。
夹杂着惊惧、期待和兴奋的颤抖。
他相信,当今世上知道这个皇家隐秘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他就是其中之一。而会将这个隐秘说出来的人,除了他,就不会有旁的人。
换言之,崇德帝想知道关于景王薨之事,就只能通过他。当年,他灭了元家的功劳已经没用了。那么,事关景王,是不是有用了?——他只能豁出去了。
崇德帝听到“景王”两个字后,眼睛都瞪大了,倏地将目光投向了秦邑。秦邑,他在说什么?景王未薨?
如今,景王的墓穴就在东郊皇陵,就在先帝陵的右侧,就连谥号“景”都被朝官百姓所称。一个埋葬了二十多年的人,没有薨?
在崇德帝锋利如刀的目光下,秦邑硬着头皮地开口:“当时为< 景王抬棺椁的人之中,有一个是成国公府的死士,临死前告诉臣景王的棺椁过轻。”
原本,这种棺椁的轻重差别。差那么一点半点,是不会有人知道的。但这为景王抬棺的死士,恰巧是个算学痴,从棺椁的重量到景王的体重,再到陪葬品的多少,这死士便知道了景王棺椁过轻。
秦邑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景王已经葬入东郊皇陵了。而且当时的皇上是建和帝,成国公府并没有那么荣盛,这个隐秘成国公府便一直掩到现在。
在灭了元家之后,秦邑曾担心过那位已薨仍活的景王。会不会出来捣乱。但后来一切平静,以致秦邑也不知道景王未薨是真还是假了。
在紫宸殿这里,秦邑为了成国公府的将来,为了成国公府还能存在。只能把这件事当作真的来说实。不管怎样。他都要一口咬定景王还活着。还隐匿在某一处。
如此,通过景王这个人,成国公府才能有用。就像当时对付元家那么有用。
崇德帝用眼神剃着秦邑,似在分辨秦邑所说的,是真还是假。而崇德帝的心,已经不自觉地提了起来,带着一种他自己都不知的复杂。
对崇德帝来说,元家是一把已经举起的利剑,迟早有一日会落到他的脖颈上;而景王,则是一把已经生锈插不进胸口的匕首。
差别如此巨大,以致崇德帝几乎没有考虑过景王这个人。
因为,在他势起之时,景王已经薨了,他们两个人,可以说没什么交集。
景王,是建和帝一母同胞的幼弟,是太宗皇帝最疼爱的幼子,是崇德帝的皇叔。这个人,已经薨于建和二十五年,淹没了在过往的历史中。
而崇德帝心中的复杂,来自一个不会再存在的推测:如果景王没薨逝,原本继承建和帝皇位的,应该是他。
太宗皇帝立建和帝之时,就以皇令迫建和帝立誓,誓言称皇位传弟不传子。只是,建和帝在任太久,而景王薨于盛年,这一句“皇位传弟不传子”的誓言才作罢。
是非功过,皆身后定。景王也是如此,建和帝为景王定谥号为“景”,可见景王为人性情,以及功绩。是了,功绩,主要是军功。当年的永安之战,其实也有景王的一份功劳。
若是景王还活着,建和帝那句“皇位传弟不传子”的誓言,还能算数吗?
这个疑问,在崇德帝看来是永远不需要的回答的。不管发生任何情况,都不需要回答。或者说,崇德帝不允许有任何人想起建和帝这个誓言!
“皇上,因这个死士的话语,成国公府一直在暗中追查景王的虚实。后来才发现他和元家有旧,臣一直在想,自前年来,朝廷便诸事频发,这会不会是有人暗中做了什么,是不是景王?”秦邑不顾崇德帝的怒火,再一次提及了景王。
景王这个人,本已成为历史了,不会有人再提及。但是成国公府知道这个人,那么事情就不一样了。
建和帝当初那句誓言,是两代皇帝不能宣之口的忌讳,但秦邑就这么说出来了,还是这么震撼的消息。
这是秦邑唯一的机会,唯一再为崇德帝办事的机会。
崇德帝凝视着秦邑,勃发的怒气忽而一下子就消散了,反而笑着说道:“秦邑,只要成国公府没了,景王就没有人知道了。”
这句笑语,当中饱含着的杀气,让秦邑猛地一震。这个曾权重显赫的国公爷,在皇权面前就只能匍匐。
皇权生杀予夺,可以将秦邑和成国公府置诸死地或放至活路,全在帝王一念而已,全在秦邑怎么回答而已。
秦邑咽了咽唾液,声音干涩得好像磨地一样,这样回道:“皇上,不管臣生或者死,景王若是要出现,还是会出现。但臣活着,会成为皇上的利刃,可以用来对付景王……”
秦邑所能想到的“有用”,就只有这个了。景王已经被尘封在历史中,若是皇上想对景王做什么,用成国公府这把利刃,便是最省事的选择了。
秦邑自认为在元家一事上办得妥妥当当,十二年过去了,都不曾有人翻起这事。这一点,是秦邑的本事和功劳,他冀望崇德帝能顾及这一点。
然而,秦邑太过着急了,所以没有想到:现在,已经是崇德十一年了,不再是建和二十五年。建和帝都已经崩了,太宗皇帝都已成黄土,这天下,时移势易了。
景王,朕要他已薨,就一定是薨了。——这,就是崇德帝现在手中所握的。
他仍旧在冷冷看着秦邑,没有作任何表示。
(章外:第一更。其实我一直没信心,总觉得这本书写得不好,但已经铺出去的线,我会慢慢收回来,绝不烂尾~~)(未完待续……)
ps:第一更!感谢floodjiang、闲妻梁母、书友1510141520的打赏,感谢mergbei的月票,么么各位亲,谢谢呀!
福至心灵,秦邑心中唯一想到的,就是那个隐秘。现今他最大的渴求,就是用那个隐秘来换取成国公府的“有用”。
“皇上,臣听说过一件事情,道是景王当年并没有薨,是元家救下了他。元家对景王有活命之恩,京兆的风风雨雨,莫不是和景王有关?”秦邑高声说道。
这几句话语,他是脱口而出,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语速,及颤抖。
夹杂着惊惧、期待和兴奋的颤抖。
他相信,当今世上知道这个皇家隐秘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他就是其中之一。而会将这个隐秘说出来的人,除了他,就不会有旁的人。
换言之,崇德帝想知道关于景王薨之事,就只能通过他。当年,他灭了元家的功劳已经没用了。那么,事关景王,是不是有用了?——他只能豁出去了。
崇德帝听到“景王”两个字后,眼睛都瞪大了,倏地将目光投向了秦邑。秦邑,他在说什么?景王未薨?
如今,景王的墓穴就在东郊皇陵,就在先帝陵的右侧,就连谥号“景”都被朝官百姓所称。一个埋葬了二十多年的人,没有薨?
在崇德帝锋利如刀的目光下,秦邑硬着头皮地开口:“当时为< 景王抬棺椁的人之中,有一个是成国公府的死士,临死前告诉臣景王的棺椁过轻。”
原本,这种棺椁的轻重差别。差那么一点半点,是不会有人知道的。但这为景王抬棺的死士,恰巧是个算学痴,从棺椁的重量到景王的体重,再到陪葬品的多少,这死士便知道了景王棺椁过轻。
秦邑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景王已经葬入东郊皇陵了。而且当时的皇上是建和帝,成国公府并没有那么荣盛,这个隐秘成国公府便一直掩到现在。
在灭了元家之后,秦邑曾担心过那位已薨仍活的景王。会不会出来捣乱。但后来一切平静,以致秦邑也不知道景王未薨是真还是假了。
在紫宸殿这里,秦邑为了成国公府的将来,为了成国公府还能存在。只能把这件事当作真的来说实。不管怎样。他都要一口咬定景王还活着。还隐匿在某一处。
如此,通过景王这个人,成国公府才能有用。就像当时对付元家那么有用。
崇德帝用眼神剃着秦邑,似在分辨秦邑所说的,是真还是假。而崇德帝的心,已经不自觉地提了起来,带着一种他自己都不知的复杂。
对崇德帝来说,元家是一把已经举起的利剑,迟早有一日会落到他的脖颈上;而景王,则是一把已经生锈插不进胸口的匕首。
差别如此巨大,以致崇德帝几乎没有考虑过景王这个人。
因为,在他势起之时,景王已经薨了,他们两个人,可以说没什么交集。
景王,是建和帝一母同胞的幼弟,是太宗皇帝最疼爱的幼子,是崇德帝的皇叔。这个人,已经薨于建和二十五年,淹没了在过往的历史中。
而崇德帝心中的复杂,来自一个不会再存在的推测:如果景王没薨逝,原本继承建和帝皇位的,应该是他。
太宗皇帝立建和帝之时,就以皇令迫建和帝立誓,誓言称皇位传弟不传子。只是,建和帝在任太久,而景王薨于盛年,这一句“皇位传弟不传子”的誓言才作罢。
是非功过,皆身后定。景王也是如此,建和帝为景王定谥号为“景”,可见景王为人性情,以及功绩。是了,功绩,主要是军功。当年的永安之战,其实也有景王的一份功劳。
若是景王还活着,建和帝那句“皇位传弟不传子”的誓言,还能算数吗?
这个疑问,在崇德帝看来是永远不需要的回答的。不管发生任何情况,都不需要回答。或者说,崇德帝不允许有任何人想起建和帝这个誓言!
“皇上,因这个死士的话语,成国公府一直在暗中追查景王的虚实。后来才发现他和元家有旧,臣一直在想,自前年来,朝廷便诸事频发,这会不会是有人暗中做了什么,是不是景王?”秦邑不顾崇德帝的怒火,再一次提及了景王。
景王这个人,本已成为历史了,不会有人再提及。但是成国公府知道这个人,那么事情就不一样了。
建和帝当初那句誓言,是两代皇帝不能宣之口的忌讳,但秦邑就这么说出来了,还是这么震撼的消息。
这是秦邑唯一的机会,唯一再为崇德帝办事的机会。
崇德帝凝视着秦邑,勃发的怒气忽而一下子就消散了,反而笑着说道:“秦邑,只要成国公府没了,景王就没有人知道了。”
这句笑语,当中饱含着的杀气,让秦邑猛地一震。这个曾权重显赫的国公爷,在皇权面前就只能匍匐。
皇权生杀予夺,可以将秦邑和成国公府置诸死地或放至活路,全在帝王一念而已,全在秦邑怎么回答而已。
秦邑咽了咽唾液,声音干涩得好像磨地一样,这样回道:“皇上,不管臣生或者死,景王若是要出现,还是会出现。但臣活着,会成为皇上的利刃,可以用来对付景王……”
秦邑所能想到的“有用”,就只有这个了。景王已经被尘封在历史中,若是皇上想对景王做什么,用成国公府这把利刃,便是最省事的选择了。
秦邑自认为在元家一事上办得妥妥当当,十二年过去了,都不曾有人翻起这事。这一点,是秦邑的本事和功劳,他冀望崇德帝能顾及这一点。
然而,秦邑太过着急了,所以没有想到:现在,已经是崇德十一年了,不再是建和二十五年。建和帝都已经崩了,太宗皇帝都已成黄土,这天下,时移势易了。
景王,朕要他已薨,就一定是薨了。——这,就是崇德帝现在手中所握的。
他仍旧在冷冷看着秦邑,没有作任何表示。
(章外:第一更。其实我一直没信心,总觉得这本书写得不好,但已经铺出去的线,我会慢慢收回来,绝不烂尾~~)(未完待续……)
ps:第一更!感谢floodjiang、闲妻梁母、书友1510141520的打赏,感谢mergbei的月票,么么各位亲,谢谢呀!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