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33 431章 景王
- 434 432章 换生
- 435 433章 临死
- 436 434章 瞒天
- 437 435章 君臣义绝
- 438 436章 失
- 439 437章 女人
- 440 438章 好友
- 441 439章 有心
- 442 440章 全弹劾
- 443 441章 暗半朝
- 444 442章 废太子
- 445 443章 保命秘密
- 446 444章 后手
- 447 445章 条件
- 448 446章 封赏
- 449 447章 延续
- 450 448章 托付
- 451 449章 我是幽魂
- 452 450章 一片深情
- 453 451章 前世我就喜欢你了
- 454 452章 淑妃之忧
- 455 453章:亡命藤
- 456 454章:杀心
- 457 455章 铺扬_5201小说
- 458 456章 争江南_5201小说
- 459 457章 程家出事
- 460 458章 不安
- 461 459章 不能让她悠着!
- 462 460章 国谋
- 463 461章 入天牢
- 464 462章 怎么会?
- 465 463章 碰钉子
- 466 464章 还有人
- 467 465章 老妇人
- 468 466章 见他
- 469 467章 重器在国
- 470 468章 想见你
- 471 469章 领下
- 472 470章 认主
- 473 471章 我爱你的方式
- 474 472章 道别
- 475 473章 温暖(为魂君L和氏璧+)
- 476 474章 杂草(为月下闻笛+)
- 477 475章 袭击(为月下闻笛+2)
- 478 476章 解围
- 479 477章 宫中
- 480 478章 随棍上(为Izzie猫小糖生日+)
- 481 479章 攻心
- 482 480章 暗处
- 483 481章 决定
- 484 482章 我所意(尾附作者感言)
- 485 483章 送别
- 486 484章 见天日
- 487 485章 俱往
- 488 486章 起色
- 489 487章 一个疯子
- 490 488章 从五
- 491 489章 见光!
- 492 490章 曾忽略
- 493 491章 野心
- 494 492章 不及
- 495 493章 吐血
- 496 494章 毒物
- 497 495章 太巧合了
- 498 496章 后着
- 499 497章 无计
- 500 498章 无情
- 501 499章 失算
- 502 500章 生路
- 503 501章 是谁?
- 504 502章 狠毒
- 505 503章 狼子野心
- 506 504章 手足(五更求订阅!)
- 507 505章 侥幸
- 508 506章 疯子
- 509 507章 还没死
- 510 508章 相仇
- 511 509章 亲离(五更求订阅!)
- 512 510章 真狠
- 513 511章 不僵
- 514 512章 托天之幸
- 515 513章 元气大伤
- 516 514章 巡幸
- 517 515章 江南银库事
- 518 516章 成国公府败
- 519 517章 夜来
- 520 518章 杀秦邑
- 521 519章 有求
- 522 520章 好笑
- 523 521章 有人死
- 524 522章 风雨来
- 525 523章 帝归
- 526 524章 注意
- 527 525章 罪责
- 528 526章 早料到
- 529 527章 沈度出事了
- 530 528章 我不信
- 531 529章 剿杀
- 532 530章 血腥
- 533 531章 雾岭惊涛(一)
- 534 532章 雾岭惊涛(二)
- 535 533章 雾岭惊涛(三)
- 536 534章 领悟
- 537 535章 崖边
- 538 53涛1章 雾岭惊涛(一)
- 539 534章 领4悟
- 540 5涛32章 雾岭惊涛(二)
- 541 533章 雾岭5惊涛(三)
- 542 3534章 领悟
- 543 536章 殒命
- 544 537章 找不到
- 545 538章 最深的恨
- 546 539章 希望
- 547 540章 莱州喜
- 548 541章 贵客
- 549 542章 不平
- 550 543章 美人
- 551 544章 是她啊
- 552 545章 归去否?
- 553 546章 暴毙
- 554 547章 物是人非
- 555 548章 死仇
- 556 549章 难为姐妹
- 557 550章 沈度的身世
- 558 劝离
- 559 552章 杀一人
- 560 553章 死不甘
- 561 554章 怜子
- 562 555章 见君
- 563 556章 不能原谅
- 564 557章 弑君(正文完)
- 565 番外一 遗憾
- 566 番外二 元昭帝
- 567 番外三 长隐公子 (全文完!)
- 568 完结感言(谢谢大家!)
- 569 新书《妻在上》发布!!!
隐藏
显示工具栏
441章 暗半朝
441章 暗半朝
(第五更!恳请大家多多支持!)
四月十五,大朝之时的宣政殿上,朝官为了沈家之事,乱成了一团。弹劾的弹劾,附议的附议,差点就将宣政殿掀翻了。
没错,朝官们将弹劾的战场,从紫宸殿的奏疏上移到了宣政殿中。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宣政殿才有今日的吵乱。
事情最先是由国子司业张公道引起的。——他现在还在国子监任职,还没上任太子右春坊的右庶子。
张公道在殿中奏言,说的是近日儒林的风气,表的是沈肃的弹劾。
只听见他奏道:“近日儒林追本溯源,体尊师重道。臣身为国子监教习,又是朝堂官员,故臣以为,应将沈肃恶行公诸天下,使得世人知晓沈肃何以被夺帝师称号,以正风气。”
张公道此奏言一出,杜预和陆清等官员便感到无比愤怒。沈肃恶行?大人有什么恶行?还要公诸天下?
转念一想,他们便按住了心头的愤怒,反而整好以遐等待着。大人被夺帝师称号的缘由,他们也很想公诸天下,让世人都知道,皇上和大人之间,是因为元家而失和!
杜预他们倒很想知道,这样的奏请,皇上是纳还是不纳?
崇德帝没有什么表示,而朝中站立的官员,受到各方势力指使的官员,也纷纷出动了,开始对沈肃进行弹劾。
至于恶行么,前朝有一本《罗织经》,什么样的罪名没有?只要皇上准许,什么时候安套在沈肃身上都可以。
他们弹劾得最多的,就是沈肃持恩而骄、弄权玩势、市恩官员这种罪名。就连前年沈家举办帝师寿宴的事都扯了出来。——谁让沈家的确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文章呢?
自古朝堂都不可能只吹一面风,但诡异的是,今日朝堂出现了一面倒的情况!
官员都是弹劾沈肃,竟没有一个人持反对意见,就连杜预和陆清等人都只是沉默,并没有出列。
是日大朝,七品的官员都可站列殿中。可谓济济一殿。但是这么多官员。从七品到从二品,竟没有一个人出来反驳弹劾。
太不寻常,太不寻常了。
现在。几乎整朝的官员都在弹劾沈肃。换言之,有人为了沈肃之事,几乎可以使动整个朝堂,除了政事堂和沉默的官员。
不。连政事堂的官员都使动了。因为,接下来俞恒敬和裴公辅也动了。他们出列,只是简简单单地说了三个字:“臣附议。”
附议,赞同,政事堂这两个大佬都站在了大多数官员那一边。政事堂。大定朝政决议之所,里面的官员都倾向弹劾沈肃。这……这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门下侍中王璋见到裴公辅出列,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裴兄。怎么也参与到这事里面了?
随即,他想到沈度。沈度在中书省任职。又曾助中书省搬入月华门东西两侧,这份香火情,裴兄怎么都要承的。
王璋凝神想了想,决定站在原地不动。政事堂官员有五人,已经有两人出列,已经足够了。再多,就不好收场了。
高高端坐在上的崇德帝,见到宣政殿中这一幕,眼神暗了下来。殿中这样的情形,绝不是他希望见到的。
他微微眯眼,目光落在殿中的朱宣明身上。在看到朱宣明脸上极力压抑、却掩不住的笑容时,崇德帝身形动了动,摆在膝上的双手也抖了一下。
这个细微的动作,被一直暗中观察的陆清捕捉到了。他立刻出列,高声反驳道:“臣反对!皇上夺沈肃称号必有缘由,但诸位的弹劾,却是过了!若是沈肃真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怎么能担任帝师那么多年?诸位如此说,将皇上置于何地?”
他冷眼扫过那一个个弹劾的官员,意思已十分明显:沈肃是被夺了帝师称号,但别忘了,沈肃已经做了那么多年帝师。那么多年,都能否定?岂不是要将皇上也否定了?
诸位如此说,将皇上置于何地?
这句话,如同利箭一样,射到了崇德帝的心里。
是啊,几乎整朝的官员都听令一人弹劾沈肃。如此,你们将朕放于何处?荒谬!
至这一刻,当宣政殿中朝臣都站在弹劾沈肃这一边时,崇德帝才深刻地意识到:这个朝堂,并不尽在他掌握之中。
在不知不觉间,朝中过半、乃至更多的势力,已经脱离他的掌控了。不尽掌握,何谈至上?何谈独尊?
他不禁想道:若是朕要保沈肃,这些官员还有多少人会弹劾沈肃?
这个疑问,他竟不敢深思下去,竟惧怕答案非自己所愿。
崇德帝倏地冷下了脸,盲眼的人都知道皇上心情不好了。官员挑通眉眼,更是瞬间就领悟了,都闭上了嘴巴。
没多久,宣政殿也渐渐安静了。殿中的官员惴惴不安,拿不准该怎么办了。
还能怎么办?这弹劾崇德帝自然不纳。现在占据在他脑海中,不是沈肃,不是弹劾,而是官员们那统一的举动。官员们的举动,想必是在东宫的授意所行的。
东宫授意,满朝照办。这一点,让崇德帝十分不安和警觉,在处置沈肃时便有迟疑。
东宫一定要沈肃翻不了身,不惜动用半朝之力。是不是自己也要顺着东宫的心意行事?不安且警觉的崇德帝,此刻忘记了,东宫为何胆敢动用半朝之力来弹劾沈肃。
说到底,这都是因为崇德帝最先已夺了沈肃帝师的称号,等于宣告天下他已弃了沈肃,所以东宫一系才敢如此肆意行事。
帝心难测,是晴是雨谁能估计得了?现在的崇德帝,当然就是雷霆交加了。随着宣唱内侍的一声“退朝”,崇德帝便拂袖而去了。
朱宣明错愕地看着崇德帝离开,还有些反应不过来,父皇怎么离开了?而殿中的五皇子朱宣宏勾起了嘴角,七皇子朱宣信则是皱了眉头。
这个大朝出现的情况,很快就传了出去。尺璧院中的顾琰,轻轻吁了一口气。范泰言的弹劾,起作用了;叶端的倡议,起作用了,在陈通记和醉红楼的帮助下,她所希望的结果已经出现。
真好,真好。
与此同时,安国公府的水榭内,谪仙人长隐公子拢袖,微微一笑,青山碧水都为之黯然失色。
对于帝心,长隐公子反复推敲,终于有弹劾的指令。他知道,求情是没有用的,反其道而行之,利用最为微妙的朝局,才能为沈家争得一线生机。
在这个道理上,顾琰和长隐公子的选择,惊人地一致。
而在沈家东园,沈肃弯下腰,捧起了一直蹭着他裤腿的小圈,然后对沈度说道:“现在,你说的那件事,可以做了。”
阿璧、阿染、长隐、明澈、立前做了那么多事情,为了沈家倾了半朝之力。这些人为他们做了太多,太多。作为当事人的他们,也要奋力了。
“父亲,我知道了。”沈度如此回道,眼神幽深莫测。
(章外:第五更!今天到现在0票,5555……我面壁反省去,心碎一地~~)(未完待续)
ps:第五更!谢谢所有支持的宝贝们,谢谢大家!
四月十五,大朝之时的宣政殿上,朝官为了沈家之事,乱成了一团。弹劾的弹劾,附议的附议,差点就将宣政殿掀翻了。
没错,朝官们将弹劾的战场,从紫宸殿的奏疏上移到了宣政殿中。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宣政殿才有今日的吵乱。
事情最先是由国子司业张公道引起的。——他现在还在国子监任职,还没上任太子右春坊的右庶子。
张公道在殿中奏言,说的是近日儒林的风气,表的是沈肃的弹劾。
只听见他奏道:“近日儒林追本溯源,体尊师重道。臣身为国子监教习,又是朝堂官员,故臣以为,应将沈肃恶行公诸天下,使得世人知晓沈肃何以被夺帝师称号,以正风气。”
张公道此奏言一出,杜预和陆清等官员便感到无比愤怒。沈肃恶行?大人有什么恶行?还要公诸天下?
转念一想,他们便按住了心头的愤怒,反而整好以遐等待着。大人被夺帝师称号的缘由,他们也很想公诸天下,让世人都知道,皇上和大人之间,是因为元家而失和!
杜预他们倒很想知道,这样的奏请,皇上是纳还是不纳?
崇德帝没有什么表示,而朝中站立的官员,受到各方势力指使的官员,也纷纷出动了,开始对沈肃进行弹劾。
至于恶行么,前朝有一本《罗织经》,什么样的罪名没有?只要皇上准许,什么时候安套在沈肃身上都可以。
他们弹劾得最多的,就是沈肃持恩而骄、弄权玩势、市恩官员这种罪名。就连前年沈家举办帝师寿宴的事都扯了出来。——谁让沈家的确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文章呢?
自古朝堂都不可能只吹一面风,但诡异的是,今日朝堂出现了一面倒的情况!
官员都是弹劾沈肃,竟没有一个人持反对意见,就连杜预和陆清等人都只是沉默,并没有出列。
是日大朝,七品的官员都可站列殿中。可谓济济一殿。但是这么多官员。从七品到从二品,竟没有一个人出来反驳弹劾。
太不寻常,太不寻常了。
现在。几乎整朝的官员都在弹劾沈肃。换言之,有人为了沈肃之事,几乎可以使动整个朝堂,除了政事堂和沉默的官员。
不。连政事堂的官员都使动了。因为,接下来俞恒敬和裴公辅也动了。他们出列,只是简简单单地说了三个字:“臣附议。”
附议,赞同,政事堂这两个大佬都站在了大多数官员那一边。政事堂。大定朝政决议之所,里面的官员都倾向弹劾沈肃。这……这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门下侍中王璋见到裴公辅出列,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裴兄。怎么也参与到这事里面了?
随即,他想到沈度。沈度在中书省任职。又曾助中书省搬入月华门东西两侧,这份香火情,裴兄怎么都要承的。
王璋凝神想了想,决定站在原地不动。政事堂官员有五人,已经有两人出列,已经足够了。再多,就不好收场了。
高高端坐在上的崇德帝,见到宣政殿中这一幕,眼神暗了下来。殿中这样的情形,绝不是他希望见到的。
他微微眯眼,目光落在殿中的朱宣明身上。在看到朱宣明脸上极力压抑、却掩不住的笑容时,崇德帝身形动了动,摆在膝上的双手也抖了一下。
这个细微的动作,被一直暗中观察的陆清捕捉到了。他立刻出列,高声反驳道:“臣反对!皇上夺沈肃称号必有缘由,但诸位的弹劾,却是过了!若是沈肃真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怎么能担任帝师那么多年?诸位如此说,将皇上置于何地?”
他冷眼扫过那一个个弹劾的官员,意思已十分明显:沈肃是被夺了帝师称号,但别忘了,沈肃已经做了那么多年帝师。那么多年,都能否定?岂不是要将皇上也否定了?
诸位如此说,将皇上置于何地?
这句话,如同利箭一样,射到了崇德帝的心里。
是啊,几乎整朝的官员都听令一人弹劾沈肃。如此,你们将朕放于何处?荒谬!
至这一刻,当宣政殿中朝臣都站在弹劾沈肃这一边时,崇德帝才深刻地意识到:这个朝堂,并不尽在他掌握之中。
在不知不觉间,朝中过半、乃至更多的势力,已经脱离他的掌控了。不尽掌握,何谈至上?何谈独尊?
他不禁想道:若是朕要保沈肃,这些官员还有多少人会弹劾沈肃?
这个疑问,他竟不敢深思下去,竟惧怕答案非自己所愿。
崇德帝倏地冷下了脸,盲眼的人都知道皇上心情不好了。官员挑通眉眼,更是瞬间就领悟了,都闭上了嘴巴。
没多久,宣政殿也渐渐安静了。殿中的官员惴惴不安,拿不准该怎么办了。
还能怎么办?这弹劾崇德帝自然不纳。现在占据在他脑海中,不是沈肃,不是弹劾,而是官员们那统一的举动。官员们的举动,想必是在东宫的授意所行的。
东宫授意,满朝照办。这一点,让崇德帝十分不安和警觉,在处置沈肃时便有迟疑。
东宫一定要沈肃翻不了身,不惜动用半朝之力。是不是自己也要顺着东宫的心意行事?不安且警觉的崇德帝,此刻忘记了,东宫为何胆敢动用半朝之力来弹劾沈肃。
说到底,这都是因为崇德帝最先已夺了沈肃帝师的称号,等于宣告天下他已弃了沈肃,所以东宫一系才敢如此肆意行事。
帝心难测,是晴是雨谁能估计得了?现在的崇德帝,当然就是雷霆交加了。随着宣唱内侍的一声“退朝”,崇德帝便拂袖而去了。
朱宣明错愕地看着崇德帝离开,还有些反应不过来,父皇怎么离开了?而殿中的五皇子朱宣宏勾起了嘴角,七皇子朱宣信则是皱了眉头。
这个大朝出现的情况,很快就传了出去。尺璧院中的顾琰,轻轻吁了一口气。范泰言的弹劾,起作用了;叶端的倡议,起作用了,在陈通记和醉红楼的帮助下,她所希望的结果已经出现。
真好,真好。
与此同时,安国公府的水榭内,谪仙人长隐公子拢袖,微微一笑,青山碧水都为之黯然失色。
对于帝心,长隐公子反复推敲,终于有弹劾的指令。他知道,求情是没有用的,反其道而行之,利用最为微妙的朝局,才能为沈家争得一线生机。
在这个道理上,顾琰和长隐公子的选择,惊人地一致。
而在沈家东园,沈肃弯下腰,捧起了一直蹭着他裤腿的小圈,然后对沈度说道:“现在,你说的那件事,可以做了。”
阿璧、阿染、长隐、明澈、立前做了那么多事情,为了沈家倾了半朝之力。这些人为他们做了太多,太多。作为当事人的他们,也要奋力了。
“父亲,我知道了。”沈度如此回道,眼神幽深莫测。
(章外:第五更!今天到现在0票,5555……我面壁反省去,心碎一地~~)(未完待续)
ps:第五更!谢谢所有支持的宝贝们,谢谢大家!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