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5 第14章:赌局。
- 16 第15章:濮州之战。
- 17 第16章:言之凿凿。
- 18 第17章:濮州大捷。
- 19 第18章:赌誓应验。
- 20 第19章:言战。
- 21 第20章:无虞。
- 22 第21章:冤句盐贩。
- 23 第22章:曹州预判。
- 24 第23章:曹州一役。
- 25 第24章:大破曹州。
- 26 第25章:大祸将临。
- 27 第26章:所求之事。
- 28 第27章:互为套路。
- 29 第28章:温故而知新。
- 30 第29章:无解脑回路。
- 31 第30章:决策。
- 32 第31章:分歧。
- 33 第32章:恶意抉择。
- 34 第33章:蓝色梦魇。
- 35 第34章:至死方休(上)。
- 36 第35章:至死方休(下)。
- 37 第36章:奏战策。
- 38 第37章:主战力。
- 39 第38章:将军之惑。
- 40 第39章:利箭在弦。
- 41 第40章:负隅顽抗。
- 42 第41章:大唐毒兵。
- 43 第42章:中场休息。
- 44 第43章:后遗症。
- 45 第44章:神决策。
- 46 第45章:突破口。
- 47 第46章:将军的决心。
- 48 第47章:真身。
- 49 第48章:变故。
- 50 第49章:命运。
- 51 第50章:沂州之围。
- 52 第51章:谋事在人。
- 53 第52章:破灭。
- 54 第53章:人心。
- 55 第54章:缘由。
- 56 第55章:归处。
- 57 第56章:计谋。
- 58 第57章:刺局。
- 59 第58章:静待。
- 60 第59章:识贼破。
- 61 第60章:大道理。
- 62 第59章:识贼破。
- 63 第61章:平行论。
- 64 第62章:一字卦。
- 65 第63章:论行赏。
- 66 第64章:不情之请。
- 67 第65章:汝州告急。
- 68 第66章:刺史大人。
- 69 第67章:汝州失陷。
- 70 第68章:刺史被俘。
- 71 第69章:历史理论。
- 72 第70章:危机已至。
- 73 第71章:江湖大帮。
- 74 第72章:宗主大人。
- 75 第73章:精炼提纯。
- 76 第74章:因祸得福。
- 77 第75章:破城良策。
- 78 第76章:连环诡计。
- 79 第77章:诏安圣旨。
- 80 第78章:蕲州遭难。
- 81 第79章:竖子横出。
- 82 第80章:宦官弄权。
- 83 第81章:诏安之祸。
- 84 第82章:解救军师。
- 85 第83章:再见宋威。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24章:大破曹州。
第24章:大破曹州。
几番箭雨连绵飞射过后,义军不少兵士纷纷中箭惨叫倒地,他们前仆后继,扛着云梯强登被阻,便又扛来粗木用力撞击城门……
可即便义军勇猛无畏,奈何城门坚固异常,几番强冲之下竟是如那南山磐石般纹丝不动,加之城上攻势一波猛过一波,义军难敌,损失惨重。
王仙芝手底下这五千余人毕竟只是些刚刚拼凑起来的普通老百姓,大多都没什么作战经验,如果光靠死拼那完全不是训练有素的朝廷军的对手,几番攻势均以失败告终后,王仙芝只好先下令后撤休整。
趁着王仙芝后撤,张咨这边也加紧休整补墙,两方人马一直搞到深夜。
深夜的曹州城同样不得安眠,城头上张咨亲自坐镇,他命手下点燃火把,将整个曹州城照得亮如白昼;义军也没歇着,由于没找到更好的办法,王仙芝还是决定再次使用人海战术强攻。
这一夜的攻防战打得比白日里更加激烈,夜晚的杀声震天,义军前仆后继,朝廷军城墙破了又补,几番拉锯下来双方竟都没占到任何便宜,张咨不得不将全部剩余兵力集中到东城门附近严防死守,王仙芝不得不再次后退休整军备。
战事一度陷入胶着,张咨站在烽火狼烟的城头眉头紧锁;王仙芝和尚君长等人则商定若再攻不下只能撤兵朝着郓州进发。
黎明破晓之时,便是两军最后一战。
“曹州一战,整整持续了十二个时辰,张王两军前后对阵三次皆不分上下。”冷狄说到这儿缓缓摇头叹息道,“若不是那冤句贼寇恰逢此时赶到,曹州未必就一定失守。”
“后又如何?”
刘琦蕴此时眉头已是锁得可以夹死一只苍蝇,帐中青年说得绘声绘色,让他宛如身临其境一般,可越是这样,刘琦蕴就越觉得心惊难抑。
“曹州分东西二门,东门为王仙芝破城必经之路,故张刺史将所有兵力全布防在了东门之上,可那股起自冤句的贼寇……则是自防御相对薄弱的西门方向而来,趁着张刺史和王仙芝于东门酣战,这伙贼寇奇袭西门,破城而入,内外夹击……”
话音落点,冷狄便没再说下去,之后发生的事不用明说众人也都能猜到结果,张咨腹背受敌,遥见大势已去,便自曹州城头面长安方向叹息一声,挥剑自刎了。
“呯!”
至此,所有关于曹州一役的前后细节冷狄便是“推演”完毕,刘琦蕴咬着牙全程听完,年轻人话音一落,他便一拳重重砸在凭几扶手之上。
冷狄发现这人双目赤红犹如血海烈焰,死死盯着自己,然后便听得他一字一顿咬牙切齿问道。
“尔等,既有如此通天透地、神机妙算之能,何故不前往濮、曹二州城府,助我大唐将士御守边城痛击贼寇?反跑到本将军这一隅之地卖弄炫耀,致我大唐将士颜面性命于不顾,尔等……尔等其心何其险毒!”
“将军!”
不等刘琦蕴将后面的话说出来,冷狄已是猛然从几中立身而起,同样目光灼灼地迎着面前杀气腾然的将军大声说道。
“我二人流落关中,自保尚且吃力,又如何能前往濮、曹献计?再者,天下大势,流寇何故锋起……将军久居军中难道不知?你大唐将士顾及颜面性命,那天下苍生、黎民百姓又到何处寻求顾及?即便退后一万步,我二人甘愿献计……那且问将军一句,平心而论,他濮州薛崇、曹州张咨,又是否能够礼贤下士,纳言敏行呢?将军可别忘了,我二人是如何落至这崎阳大牢的!”
在刘琦蕴眼里,甚至在赵英杰眼里,这个身体羸弱的年轻人一向是以沉稳冷静的面目示人,没想到这会子居然一改常态,言辞犀利且咄咄逼人起来。
赵英杰虽说对冷狄突然针锋相对的态度有些惊讶,不过他也不傻,当下气氛骤然紧张,出于本能,赵英杰已是将手放到了腰间配枪之上,若是一会这些古代人突然发难,就算结果两说,那也决不能乖乖束手就擒!自己毕竟是名威武庄严的人民警察,哪怕是死,也得死得有尊严,哪怕是死,也决不能给国家丢脸。
刘琦蕴本就心头怒意熊熊不息,况且这番愠怒还是由于自己的无能所引发的,但不知为何,此时听面前这年轻人一番慷慨激昂的辩说之后,一愣之下反倒是不气了,他僵在几上片刻,这才一拍大腿,起身哈哈大笑道。
“好!好一个天下之势!好一个天下苍生!”
将军笑罢,开始在账中来回踱步,似是在沉吟,又似是在虑事,好半日,这才一甩身后披袍,右手食中二指相并,直抵这二人方向,沉沉朗声道。
“此番赌局暂且告一段落,如若曹州一役真如尔等所说,本将军应诺之事绝不反水,尔等且先行下去,来日收到军报,本将军再等与尔等详言细谈!二位……意下如何?”
“但凭将军做主。”冷狄拱手深深一揖,转身便和赵英杰跟着帐外兵卒径直离开了。
……
“常英,你怎么看?”
今天的崎阳依旧风和日丽,然而大好天气并没给帐中之人带来一丝丝慰藉,斑驳阳光打落脚边,反倒让刘琦蕴浑身泛起阵阵吊诡寒意。
此时的曹州战事已起,刘琦蕴端坐帐中良久良久,这才开口问道。
始终如泥雕石塑一般立于他身旁的副将恒常英知道将军问得是何事,微微一拱手,答曰。
“此二人目光如炬料事如神,实是让末将眼界大开,若不是亲眼所见,任谁都无法相信,将军也不必过于自责,此为天机,亦是天命,张公命中当有此劫。”
“汝之言理,吾怎会不知。”刘琦蕴叹了口气,“只是张公素来待我不薄,遭此一劫我却无能为力,实在是羞愧。”
“将军此言差矣,”恒常英再次恭敬答道,“于张公,将军是忠;于此二人,将军则是义,若张公得知将军是在与人设下生死赌局还坏了约定前去解围……末将以为,张公定然不会接受将军这一番好意。”
“哈哈哈哈!”
刘琦蕴闻言爽朗一笑,笑声苍劲浑厚却又饱含无限凄楚。
“对啊,若张公得知刘某干出此等小人行径……定是要愤然与刘某割袍断义,你说得不错,你说得不错啊。”
“将军……”恒常英站了片刻,等刘琦蕴回过神来,方才义正言辞询问道,“若明日曹州真如这二人所言般失陷,那之前所诺之事……”
后半句恒常英并未明说,但刘琦蕴却是心如明镜,他眸中精光一闪,一抹阴冷气息骤然凝聚,扭头望了一眼自己这副将,沉声道。
“若真如此二人所言,那明日就得看他俩的造化了!”
“将军的意思是……”恒常英也听出了话中深意,但仍不禁开口问道。
刘琦蕴双目幽幽,脸颊上的肌肉不着痕迹地抖了抖,“此二人虽非我大唐人士,但身怀如此骇人奇术,若不能唯我大唐所用,有朝一日,一旦落入贼寇之手……”
恒常英紧了紧腰上锋锐之物,深深一拱手,目光坚毅地点头道。
“将军英明。”
可即便义军勇猛无畏,奈何城门坚固异常,几番强冲之下竟是如那南山磐石般纹丝不动,加之城上攻势一波猛过一波,义军难敌,损失惨重。
王仙芝手底下这五千余人毕竟只是些刚刚拼凑起来的普通老百姓,大多都没什么作战经验,如果光靠死拼那完全不是训练有素的朝廷军的对手,几番攻势均以失败告终后,王仙芝只好先下令后撤休整。
趁着王仙芝后撤,张咨这边也加紧休整补墙,两方人马一直搞到深夜。
深夜的曹州城同样不得安眠,城头上张咨亲自坐镇,他命手下点燃火把,将整个曹州城照得亮如白昼;义军也没歇着,由于没找到更好的办法,王仙芝还是决定再次使用人海战术强攻。
这一夜的攻防战打得比白日里更加激烈,夜晚的杀声震天,义军前仆后继,朝廷军城墙破了又补,几番拉锯下来双方竟都没占到任何便宜,张咨不得不将全部剩余兵力集中到东城门附近严防死守,王仙芝不得不再次后退休整军备。
战事一度陷入胶着,张咨站在烽火狼烟的城头眉头紧锁;王仙芝和尚君长等人则商定若再攻不下只能撤兵朝着郓州进发。
黎明破晓之时,便是两军最后一战。
“曹州一战,整整持续了十二个时辰,张王两军前后对阵三次皆不分上下。”冷狄说到这儿缓缓摇头叹息道,“若不是那冤句贼寇恰逢此时赶到,曹州未必就一定失守。”
“后又如何?”
刘琦蕴此时眉头已是锁得可以夹死一只苍蝇,帐中青年说得绘声绘色,让他宛如身临其境一般,可越是这样,刘琦蕴就越觉得心惊难抑。
“曹州分东西二门,东门为王仙芝破城必经之路,故张刺史将所有兵力全布防在了东门之上,可那股起自冤句的贼寇……则是自防御相对薄弱的西门方向而来,趁着张刺史和王仙芝于东门酣战,这伙贼寇奇袭西门,破城而入,内外夹击……”
话音落点,冷狄便没再说下去,之后发生的事不用明说众人也都能猜到结果,张咨腹背受敌,遥见大势已去,便自曹州城头面长安方向叹息一声,挥剑自刎了。
“呯!”
至此,所有关于曹州一役的前后细节冷狄便是“推演”完毕,刘琦蕴咬着牙全程听完,年轻人话音一落,他便一拳重重砸在凭几扶手之上。
冷狄发现这人双目赤红犹如血海烈焰,死死盯着自己,然后便听得他一字一顿咬牙切齿问道。
“尔等,既有如此通天透地、神机妙算之能,何故不前往濮、曹二州城府,助我大唐将士御守边城痛击贼寇?反跑到本将军这一隅之地卖弄炫耀,致我大唐将士颜面性命于不顾,尔等……尔等其心何其险毒!”
“将军!”
不等刘琦蕴将后面的话说出来,冷狄已是猛然从几中立身而起,同样目光灼灼地迎着面前杀气腾然的将军大声说道。
“我二人流落关中,自保尚且吃力,又如何能前往濮、曹献计?再者,天下大势,流寇何故锋起……将军久居军中难道不知?你大唐将士顾及颜面性命,那天下苍生、黎民百姓又到何处寻求顾及?即便退后一万步,我二人甘愿献计……那且问将军一句,平心而论,他濮州薛崇、曹州张咨,又是否能够礼贤下士,纳言敏行呢?将军可别忘了,我二人是如何落至这崎阳大牢的!”
在刘琦蕴眼里,甚至在赵英杰眼里,这个身体羸弱的年轻人一向是以沉稳冷静的面目示人,没想到这会子居然一改常态,言辞犀利且咄咄逼人起来。
赵英杰虽说对冷狄突然针锋相对的态度有些惊讶,不过他也不傻,当下气氛骤然紧张,出于本能,赵英杰已是将手放到了腰间配枪之上,若是一会这些古代人突然发难,就算结果两说,那也决不能乖乖束手就擒!自己毕竟是名威武庄严的人民警察,哪怕是死,也得死得有尊严,哪怕是死,也决不能给国家丢脸。
刘琦蕴本就心头怒意熊熊不息,况且这番愠怒还是由于自己的无能所引发的,但不知为何,此时听面前这年轻人一番慷慨激昂的辩说之后,一愣之下反倒是不气了,他僵在几上片刻,这才一拍大腿,起身哈哈大笑道。
“好!好一个天下之势!好一个天下苍生!”
将军笑罢,开始在账中来回踱步,似是在沉吟,又似是在虑事,好半日,这才一甩身后披袍,右手食中二指相并,直抵这二人方向,沉沉朗声道。
“此番赌局暂且告一段落,如若曹州一役真如尔等所说,本将军应诺之事绝不反水,尔等且先行下去,来日收到军报,本将军再等与尔等详言细谈!二位……意下如何?”
“但凭将军做主。”冷狄拱手深深一揖,转身便和赵英杰跟着帐外兵卒径直离开了。
……
“常英,你怎么看?”
今天的崎阳依旧风和日丽,然而大好天气并没给帐中之人带来一丝丝慰藉,斑驳阳光打落脚边,反倒让刘琦蕴浑身泛起阵阵吊诡寒意。
此时的曹州战事已起,刘琦蕴端坐帐中良久良久,这才开口问道。
始终如泥雕石塑一般立于他身旁的副将恒常英知道将军问得是何事,微微一拱手,答曰。
“此二人目光如炬料事如神,实是让末将眼界大开,若不是亲眼所见,任谁都无法相信,将军也不必过于自责,此为天机,亦是天命,张公命中当有此劫。”
“汝之言理,吾怎会不知。”刘琦蕴叹了口气,“只是张公素来待我不薄,遭此一劫我却无能为力,实在是羞愧。”
“将军此言差矣,”恒常英再次恭敬答道,“于张公,将军是忠;于此二人,将军则是义,若张公得知将军是在与人设下生死赌局还坏了约定前去解围……末将以为,张公定然不会接受将军这一番好意。”
“哈哈哈哈!”
刘琦蕴闻言爽朗一笑,笑声苍劲浑厚却又饱含无限凄楚。
“对啊,若张公得知刘某干出此等小人行径……定是要愤然与刘某割袍断义,你说得不错,你说得不错啊。”
“将军……”恒常英站了片刻,等刘琦蕴回过神来,方才义正言辞询问道,“若明日曹州真如这二人所言般失陷,那之前所诺之事……”
后半句恒常英并未明说,但刘琦蕴却是心如明镜,他眸中精光一闪,一抹阴冷气息骤然凝聚,扭头望了一眼自己这副将,沉声道。
“若真如此二人所言,那明日就得看他俩的造化了!”
“将军的意思是……”恒常英也听出了话中深意,但仍不禁开口问道。
刘琦蕴双目幽幽,脸颊上的肌肉不着痕迹地抖了抖,“此二人虽非我大唐人士,但身怀如此骇人奇术,若不能唯我大唐所用,有朝一日,一旦落入贼寇之手……”
恒常英紧了紧腰上锋锐之物,深深一拱手,目光坚毅地点头道。
“将军英明。”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