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288 1289景炎,一定会找回来
- 1289 1290皇上,你真不要脸
- 1290 1291无赖,我还会再来的
- 1291 1292夜闯,杀皇帝的机会
- 1292 1293禅位,拿命去试
- 1293 1294寻问,地图是真是假?
- 1294 1295京中,万事俱备
- 1295 1296否认,推给皇上
- 1296 1297身份,不能再任性
- 1297 1298自责,是我太自私
- 1298 1298主强,臣则弱
- 1299 1230灭绝,坑了秦寂言一把
- 1300 1331坑人,老天爷太不给力
- 1301 1332罪己, 皇上被坑了
- 1302 1303作秀,拿命做赌注
- 1303 1304野心,老天爷的惩罚
- 1304 1305千城,还在等他
- 1305 1306荣损,你行你上
- 1306 1307辞官,利用的价值
- 1307 1308罪己,不会如他的意
- 1308 1309焦急,不安民心何以安天下
- 1309 1310牵连,全身而退很难
- 1310 1311无耻,这就是政治
- 1311 1312嫉妒,没有永远不落的太阳
- 1312 131观念,保家卫国与开疆扩土
- 1313 1314后手,关键一点
- 1314 1315病危,万事俱备
- 1315 1316出城,逼立皇储
- 1316 1317孩子,庄子一梦
- 1317 1318早产,孩子想爹了
- 1318 1319登岛,完全不看在眼里
- 1319 1320震惊,自己来
- 1320 1321突变,我的孩子……
- 1321 1322寒毒 ,你也需要火焰果
- 1322 1323求人,活火山中火焰果
- 1323 1324信蜂,我不相信你
- 1324 1325急切,不能要求太多
- 1325 1326威胁,连命都不要
- 1326 1327幸运,圣域里的老怪物
- 1327 1328谈判,不由拒绝
- 1328 1329对峙,谁都输不起
- 1329 1330控制,并非毫无准备
- 1330 1331离开,提前发作
- 1331 1332杀人,我们的征程
- 1332 1333狠厉,从地狱里爬出来
- 1333 1334江山,交给你了
- 1334 1335分别,有更重要的人
- 1335 1336别离,不高兴
- 1336 1337赐座,圣后很吊
- 1337 1338威胁,秦皇不是好惹的
- 1338 1339实力,真得能做到
- 1339 1340爆体,太可怕了
- 1340 1341碎片,最可怕的是有希望
- 1341 1342谈判,没有必要再谈
- 1342 1343底牌,抵达活火山
- 1343 1344复杂,旁人进不去
- 1344 1345解锁,只差一步
- 1345 1346来了,挑出对的那一个
- 1346 1347寻找,不用算
- 1347 1348血腥 ,蠢女人
- 1348 1349害怕,适时的娇宠
- 1349 1350人情,不用得罪大秦
- 1350 1351谨慎,死无全尸
- 1351 1352荣幸,解释和道歉并没有什么卵用
- 1352 1353火焰,攸关一生
- 1353 1354爆发,没有选择
- 1354 1355直觉,不详的预感
- 1355 1356到手,留她何用
- 1356 1357法子,可怜的君亦安
- 1357 1358异变,生死存亡之际
- 1358 1359离开,不会后悔
- 1359 1360活着,只有彼此
- 1360 1361皇上,千城呢?
- 1361 1362自欺,不如初见
- 1362 1363开战,不得不战
- 1363 1364捧杀,景炎的信
- 1364 1365亲征,小太子上战场
- 1365 1366利益,帝心难测
- 1366 1367付出,做了能做的一切
- 1367 1368千城,我想你了
- 1368 1369请求,不靠谱里的靠谱
- 1369 1370很好,坚持该坚持的
- 1370 1371战场,擒贼先擒王
- 1371 1372对错,注定是敌人
- 1372 1373计划,主动进攻
- 1373 1374夜行,不听话了
- 1374 1375混乱,主动出击
- 1375 1376退兵,不信邪
- 1376 1377背叛,不值得相信
- 1377 1378服从,将熊熊一窝。
- 1378 1379处罚,杀进长生门
- 1379 1380真迹,没有利用价值更惨
- 1380 1381柔情,可怕的男人
- 1381 1382来了,没那么自恋
- 1382 1383机会,直达圣地
- 1383 1384合作,简直是好笑
- 1384 1385忠心,会很有意思
- 1385 1386背叛,就是这样的人
- 1386 1387险胜,早就有准备
- 1387 1388撤退,拼不过
- 1388 1389主攻,反其道而行之
- 1389 1390秘密,留一手
- 1390 1391激励,为自己而战
- 1391 1392傲气,就是这么有个性
- 1392 1393请求,没心情管别人
- 1393 1394格局,当皇帝的人不一样
- 1394 1395对比,姜太公钓鱼
- 1395 1396实力,左右战局
- 1396 1397清空,一个人的力量
- 1397 1398弱点,孤身闯圣地
- 1398 1399姑姑,踏入圣地
- 1399 大结局(一)
- 1400 大结局(二)
- 1401 大结局(三)
- 1402 大结局(四)
- 1403 大结局(五)
- 1404 大结局(六)
- 1405 大结局(七)
- 1406 大结局(八)
- 1407 大结局(九)
- 1408 大结局(十)
- 1409 大结局(十一)
- 1410 大结局(十二)
- 1411 大结局(十三)
- 1412 大结局(十四)
- 1413 大结局(十五)
- 1414 大结局(十六)
- 1415 大结局(十七)
- 1416 大结局(十八)
- 1417 大结局(十九)
- 1418 大结局(二十)
- 1419 大结局(二十一)
- 1420 大结局(二十二)
- 1421 大结局(二十三)
- 1422 大结局(二十四)
- 1423 大结局(二十五)
- 1424 大结局(二十六)
- 1425 大结局(二十七)
- 1426 大结局(二十八)
- 1427 大结局(二十九)
- 1428 大结 局(三十)
- 1429 大结 局(三十一)
- 1430 大结 局(三十二)
- 1431 大结局(三十三)
- 1432 大结局(三十四)
- 1433 大结局(三十五)
- 1434 大结局(三十六)
- 1435 大结局(三十七)
- 1436 大结局(三十九)
- 1437 大结局(四十)
- 1438 大结局(四十一)
- 1439 大结局(四十二)
- 1440 大结局(四十三)
- 1441 大结局(四十四)
- 1442 大结局(四十五)
- 1443 大结局(四十六)
- 1444 大结局(四十七)
- 1445 大结局(四十八)
- 1446 大结局(四十九)
- 1447 大结局(完)
隐藏
显示工具栏
1298主强,臣则弱
1298主强,臣则弱
1298主强,臣则弱
封首辅装傻,众位大臣无法从他嘴里问出有用的东西,只能盯紧秦寂言身边的人,从侍卫到服侍的太监一个也不放过。
这些大臣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摸清皇上是什么时候离开京城的?是谁帮助他私下离开京城的?又是谁在他离开京城后,帮他隐瞒的行踪的?
问这些,并不是为了刨根问底,而是想要在皇上回来后,与皇上交锋时占据主动地位。
主强臣则弱,反之臣强主则弱。秦寂言是一个强势的君主,自登基起就将权利全部握在手心。虽然允许朝臣提意见,给朝臣商讨的空间,可却从来不给朝臣决定权。
很明显,大秦现在的情况,就是主强臣弱身为弱势方的臣子,自然不甘心,想要增加自己的话语权。
可是,想要从一个强势的帝王手里,争得权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秦寂言平日里雷厉风行,处事果决,在政务上基本上没有错,朝臣们就是想要争权,也找不到下手的地方。
是以,当他们看到秦寂言犯了一个错,就开始抓着不放,试图借这件事压下秦寂言的气势,好从他手中争夺权利。
秦寂言不顾江山社稷,不顾自身安危私自离京,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这么做都是不对的。要是他们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们就占了理,在与皇上交锋时,就能获取更大的利益。同时,也能将皇上身边的得用的人,以奸佞小人的名义除去。
帮助皇上私自离京,帮皇上制造还在京城的假象……就算他们是按皇上的命令办事,可也是违法的,只要揪到这个错,就是皇上也无法保他们。
之前,那些大臣就是想要揪封首辅的错,给封首辅安一个媚上欺下的罪名,然后把他从权利中心排挤出去,可是……
封首辅太狡猾,完全不给他们机会。
没法对封首辅下手,那些大臣就瞄准了皇上身边的心腹。只是那些人全是秦寂言的死忠,任凭那些大人怎么问,都无法从他们嘴里问出“不知道”以外的字眼。
这些人都是秦寂言的心腹,面对大臣的寻问,他们能选择不说,但却无法逃脱失职的罪名。尤其是禁军统领和贴身照顾皇上的统领大太监。
他们的任务是保护皇上,服侍皇上,现在皇上不在京城,他们却说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不是失职是什么?
几位有实权的大臣商量一番,决定一起要求进寺庙见太上皇,然后请太上皇下旨,把这些不负责任的禁军、太监关起来,等皇上回来,再让皇上定罪。可他们还来不及动手,秦寂言的旨意就来了。
江南与京城相隔数千里,就算秦寂言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天内赶到。
在半路上,收到封似锦的消息,知道那些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倚老卖老的大臣们,仗着身份与资力,对他身边的人动手。秦寂言也不管自己的行踪会不会暴露,亲笔写了一封书函,飞鸽传书给禁军统领,让他代为传达圣上的旨意。
秦寂言的命令,传到禁军统领手上时,禁军统领正与那些闹事的大臣对峙。这些个大臣的意思很明确,禁军统领失职,皇上下落不明,他们要求见太上皇。
太上皇虽已瘫痪在床,无法言语,可秦寂言却不敢掉以轻心,仍旧派重兵将他看守起来,不许任何人接近。秦寂言离京前,再三交待过,没有他的命令,不许任何人接触太上皇。
任凭这些大臣们怎么说,禁军统领都坚定的执行秦寂言的命令,死活不肯让步。
闹事的文臣本想等见了太上皇后,把太上皇拉到他们的阵营,借由太上皇的名义,把这些不负责任的禁军、太监全部关起来,可是……
他们现在连太上皇的面都见不到。
这些大臣大恼,指着禁军统领的鼻子大骂,骂他失职,没有保护好皇上,根本不配做禁军统领,按律当被问罪。
骂到最后,几个文臣火气上来了,不完不顾大军,大声嚷着要拿禁军统领问罪,可寺庙内外全都是禁军,谁会听他们的命令?
别说四周全是禁军,就算有官差在,也不敢拿禁军问罪。
禁军是天子亲卫,能进入禁军的人,不仅仅是自己,就是他们的家人也是皇上信任的人,要不然皇上也不会留他们在身边,官差根本不敢动他们。
这些大臣可以上折子告禁军失职,但却无权处置他们。能下令把所有禁军都绑走的人,也只有皇上了。
这些个文臣就是叫破喉咙也没有用,禁军统领就是再傻,也不会因他们几句话,就乖乖的上缴兵权,任由他们处置。
不管那些个大臣怎么说,说得多有理,禁军统领就是不动,坚定的守在寺庙外,不许他们进庙。
几个文臣气疯了,他们心里也许有私心,可他们说的话,做得事全都没有错。
皇上毫无征兆的从京城消失,这些保护皇上的人却一问三不知。虽有消息传来,说皇上在江南,可是不是在江南也没有人给一个准信,他们拿这些人问罪,难道不应该吗?
要知道,皇上的安危关系到江山社稷,皇上私自离京,他身边这些人按律全都要问斩,他们只是按祖宗律法办事,何错有之?
只可惜,他们手上没有兵权,任凭他们说得再有理,没法调兵拿人一切都是空谈。
闹到最后,这些大臣也明白,他们再闹下去也没有用,可是……
他们闹到这个地步,就这么灰溜溜的走了,那多没有面子?
这种情况下,他们就是死撑,也得撑下去,撑到有人给他们台阶下。
秦寂言的命令,就是一个最好的台阶。
当大臣们闹得快要闹不下去时,秦寂方的信来了!
“皇上来信,十日后回京,有任问题待十日后,皇上回京再提。”秦寂言的信并非密旨,禁军统领大大方方的将秦寂言的信展示出来。
“这是皇上的字。”文臣嘛,认兵器可能不行,可认皇上的字却没有任何问题。
“皇上要回京了?”
“十天后回京,皇上是真的在江南吗?从江南到京城,再快十天也到不了。”
“皇上怎么没有写,为何离京?”
“皇上怎么没有写,他现在人在哪里?”
“皇上可以交待,要我等怎么做?”
“皇上可有说,十天后要不要我们出城迎接?”
……
欺软怕硬是人的天性,这些问题如果是当着皇上的面,这些文臣绝不会敢问,他们也只敢在皇上没有回来时提一提。至于禁军统领能不能解答,他们一点也不关心。
禁军统领被这些人问得快烦死了,本想忍一忍,可却发现他越是忍耐,这些人越是变本加厉,完全不懂什么叫见好就收,他不回答就来回的问,大有他不答就不走的意思。
禁军统领被烦得不行,当即拉下脸道:“众位大人的问题,我都让人记下来了,待皇上回来后,会将众位大人的问题,一一呈到圣上的案前。当然,我会让人记好众位大人名字。”
“不,不,不,不必。我们只是随口说说,并没有别的意思,我们还得回去处理公务,还得准备十日后,迎圣上回京。”闹事的大臣一见禁军统领这么强势,立后退缩了。
他们虽抓到了皇上的错,可对上皇上还是觉得底气不足。他们只想让皇上就私自离京一事认错,然后借这个机会夺一点权利,可不想节外生枝,把自己弄进去。
“既然如此,众位大人就散了吧。至于十日后出城迎接圣上回京的事,下官希望众位大人考虑清楚再做。圣上并不是张扬的人,众位大人想必也不愿意惹皇上不满。”禁军统领见这些人,居然不怕死的威胁皇上,好心的提醒了一句。
秦寂言是私自离京,就算朝臣们后来都知晓了,可这并不表示秦寂言想要让天下人知道。这几位大人说要在十日后,出城迎接秦寂言,无疑就是要让大秦百姓都知道,他们的皇帝任性的私自出京了。
“圣上回京,我等不知到便罢,知道了怎么能不亲自去迎。”某个自以为聪明的大人,一脸虚伪的说道。
禁军统领冷冷的看了他一眼,“你可以试试。”想借此逼皇上退让,这些人也太天真了。
这几位大人是占据了大义,占据了道德至高点,他们可以清高的指责皇上的不是,说皇上犯了错,可是……
他们似乎忘了,他们也不是多么完美的人,他们身上的错一抓一大把。皇上要弄他们,就算寻不到错,也能弄一个错误来。
禁军统领可以肯定,这几位妄想借机争权的大人,日后定会倒霉。
他们的圣上,可不像太上皇那么好面子,为了贤名即使不高兴也会给这些文官面子。他们圣上是讲究实际的人,这些人现在蹦哒的越欢,日后就越惨……
封首辅装傻,众位大臣无法从他嘴里问出有用的东西,只能盯紧秦寂言身边的人,从侍卫到服侍的太监一个也不放过。
这些大臣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摸清皇上是什么时候离开京城的?是谁帮助他私下离开京城的?又是谁在他离开京城后,帮他隐瞒的行踪的?
问这些,并不是为了刨根问底,而是想要在皇上回来后,与皇上交锋时占据主动地位。
主强臣则弱,反之臣强主则弱。秦寂言是一个强势的君主,自登基起就将权利全部握在手心。虽然允许朝臣提意见,给朝臣商讨的空间,可却从来不给朝臣决定权。
很明显,大秦现在的情况,就是主强臣弱身为弱势方的臣子,自然不甘心,想要增加自己的话语权。
可是,想要从一个强势的帝王手里,争得权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秦寂言平日里雷厉风行,处事果决,在政务上基本上没有错,朝臣们就是想要争权,也找不到下手的地方。
是以,当他们看到秦寂言犯了一个错,就开始抓着不放,试图借这件事压下秦寂言的气势,好从他手中争夺权利。
秦寂言不顾江山社稷,不顾自身安危私自离京,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这么做都是不对的。要是他们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们就占了理,在与皇上交锋时,就能获取更大的利益。同时,也能将皇上身边的得用的人,以奸佞小人的名义除去。
帮助皇上私自离京,帮皇上制造还在京城的假象……就算他们是按皇上的命令办事,可也是违法的,只要揪到这个错,就是皇上也无法保他们。
之前,那些大臣就是想要揪封首辅的错,给封首辅安一个媚上欺下的罪名,然后把他从权利中心排挤出去,可是……
封首辅太狡猾,完全不给他们机会。
没法对封首辅下手,那些大臣就瞄准了皇上身边的心腹。只是那些人全是秦寂言的死忠,任凭那些大人怎么问,都无法从他们嘴里问出“不知道”以外的字眼。
这些人都是秦寂言的心腹,面对大臣的寻问,他们能选择不说,但却无法逃脱失职的罪名。尤其是禁军统领和贴身照顾皇上的统领大太监。
他们的任务是保护皇上,服侍皇上,现在皇上不在京城,他们却说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不是失职是什么?
几位有实权的大臣商量一番,决定一起要求进寺庙见太上皇,然后请太上皇下旨,把这些不负责任的禁军、太监关起来,等皇上回来,再让皇上定罪。可他们还来不及动手,秦寂言的旨意就来了。
江南与京城相隔数千里,就算秦寂言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天内赶到。
在半路上,收到封似锦的消息,知道那些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倚老卖老的大臣们,仗着身份与资力,对他身边的人动手。秦寂言也不管自己的行踪会不会暴露,亲笔写了一封书函,飞鸽传书给禁军统领,让他代为传达圣上的旨意。
秦寂言的命令,传到禁军统领手上时,禁军统领正与那些闹事的大臣对峙。这些个大臣的意思很明确,禁军统领失职,皇上下落不明,他们要求见太上皇。
太上皇虽已瘫痪在床,无法言语,可秦寂言却不敢掉以轻心,仍旧派重兵将他看守起来,不许任何人接近。秦寂言离京前,再三交待过,没有他的命令,不许任何人接触太上皇。
任凭这些大臣们怎么说,禁军统领都坚定的执行秦寂言的命令,死活不肯让步。
闹事的文臣本想等见了太上皇后,把太上皇拉到他们的阵营,借由太上皇的名义,把这些不负责任的禁军、太监全部关起来,可是……
他们现在连太上皇的面都见不到。
这些大臣大恼,指着禁军统领的鼻子大骂,骂他失职,没有保护好皇上,根本不配做禁军统领,按律当被问罪。
骂到最后,几个文臣火气上来了,不完不顾大军,大声嚷着要拿禁军统领问罪,可寺庙内外全都是禁军,谁会听他们的命令?
别说四周全是禁军,就算有官差在,也不敢拿禁军问罪。
禁军是天子亲卫,能进入禁军的人,不仅仅是自己,就是他们的家人也是皇上信任的人,要不然皇上也不会留他们在身边,官差根本不敢动他们。
这些大臣可以上折子告禁军失职,但却无权处置他们。能下令把所有禁军都绑走的人,也只有皇上了。
这些个文臣就是叫破喉咙也没有用,禁军统领就是再傻,也不会因他们几句话,就乖乖的上缴兵权,任由他们处置。
不管那些个大臣怎么说,说得多有理,禁军统领就是不动,坚定的守在寺庙外,不许他们进庙。
几个文臣气疯了,他们心里也许有私心,可他们说的话,做得事全都没有错。
皇上毫无征兆的从京城消失,这些保护皇上的人却一问三不知。虽有消息传来,说皇上在江南,可是不是在江南也没有人给一个准信,他们拿这些人问罪,难道不应该吗?
要知道,皇上的安危关系到江山社稷,皇上私自离京,他身边这些人按律全都要问斩,他们只是按祖宗律法办事,何错有之?
只可惜,他们手上没有兵权,任凭他们说得再有理,没法调兵拿人一切都是空谈。
闹到最后,这些大臣也明白,他们再闹下去也没有用,可是……
他们闹到这个地步,就这么灰溜溜的走了,那多没有面子?
这种情况下,他们就是死撑,也得撑下去,撑到有人给他们台阶下。
秦寂言的命令,就是一个最好的台阶。
当大臣们闹得快要闹不下去时,秦寂方的信来了!
“皇上来信,十日后回京,有任问题待十日后,皇上回京再提。”秦寂言的信并非密旨,禁军统领大大方方的将秦寂言的信展示出来。
“这是皇上的字。”文臣嘛,认兵器可能不行,可认皇上的字却没有任何问题。
“皇上要回京了?”
“十天后回京,皇上是真的在江南吗?从江南到京城,再快十天也到不了。”
“皇上怎么没有写,为何离京?”
“皇上怎么没有写,他现在人在哪里?”
“皇上可以交待,要我等怎么做?”
“皇上可有说,十天后要不要我们出城迎接?”
……
欺软怕硬是人的天性,这些问题如果是当着皇上的面,这些文臣绝不会敢问,他们也只敢在皇上没有回来时提一提。至于禁军统领能不能解答,他们一点也不关心。
禁军统领被这些人问得快烦死了,本想忍一忍,可却发现他越是忍耐,这些人越是变本加厉,完全不懂什么叫见好就收,他不回答就来回的问,大有他不答就不走的意思。
禁军统领被烦得不行,当即拉下脸道:“众位大人的问题,我都让人记下来了,待皇上回来后,会将众位大人的问题,一一呈到圣上的案前。当然,我会让人记好众位大人名字。”
“不,不,不,不必。我们只是随口说说,并没有别的意思,我们还得回去处理公务,还得准备十日后,迎圣上回京。”闹事的大臣一见禁军统领这么强势,立后退缩了。
他们虽抓到了皇上的错,可对上皇上还是觉得底气不足。他们只想让皇上就私自离京一事认错,然后借这个机会夺一点权利,可不想节外生枝,把自己弄进去。
“既然如此,众位大人就散了吧。至于十日后出城迎接圣上回京的事,下官希望众位大人考虑清楚再做。圣上并不是张扬的人,众位大人想必也不愿意惹皇上不满。”禁军统领见这些人,居然不怕死的威胁皇上,好心的提醒了一句。
秦寂言是私自离京,就算朝臣们后来都知晓了,可这并不表示秦寂言想要让天下人知道。这几位大人说要在十日后,出城迎接秦寂言,无疑就是要让大秦百姓都知道,他们的皇帝任性的私自出京了。
“圣上回京,我等不知到便罢,知道了怎么能不亲自去迎。”某个自以为聪明的大人,一脸虚伪的说道。
禁军统领冷冷的看了他一眼,“你可以试试。”想借此逼皇上退让,这些人也太天真了。
这几位大人是占据了大义,占据了道德至高点,他们可以清高的指责皇上的不是,说皇上犯了错,可是……
他们似乎忘了,他们也不是多么完美的人,他们身上的错一抓一大把。皇上要弄他们,就算寻不到错,也能弄一个错误来。
禁军统领可以肯定,这几位妄想借机争权的大人,日后定会倒霉。
他们的圣上,可不像太上皇那么好面子,为了贤名即使不高兴也会给这些文官面子。他们圣上是讲究实际的人,这些人现在蹦哒的越欢,日后就越惨……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