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353 1354爆发,没有选择
- 1354 1355直觉,不详的预感
- 1355 1356到手,留她何用
- 1356 1357法子,可怜的君亦安
- 1357 1358异变,生死存亡之际
- 1358 1359离开,不会后悔
- 1359 1360活着,只有彼此
- 1360 1361皇上,千城呢?
- 1361 1362自欺,不如初见
- 1362 1363开战,不得不战
- 1363 1364捧杀,景炎的信
- 1364 1365亲征,小太子上战场
- 1365 1366利益,帝心难测
- 1366 1367付出,做了能做的一切
- 1367 1368千城,我想你了
- 1368 1369请求,不靠谱里的靠谱
- 1369 1370很好,坚持该坚持的
- 1370 1371战场,擒贼先擒王
- 1371 1372对错,注定是敌人
- 1372 1373计划,主动进攻
- 1373 1374夜行,不听话了
- 1374 1375混乱,主动出击
- 1375 1376退兵,不信邪
- 1376 1377背叛,不值得相信
- 1377 1378服从,将熊熊一窝。
- 1378 1379处罚,杀进长生门
- 1379 1380真迹,没有利用价值更惨
- 1380 1381柔情,可怕的男人
- 1381 1382来了,没那么自恋
- 1382 1383机会,直达圣地
- 1383 1384合作,简直是好笑
- 1384 1385忠心,会很有意思
- 1385 1386背叛,就是这样的人
- 1386 1387险胜,早就有准备
- 1387 1388撤退,拼不过
- 1388 1389主攻,反其道而行之
- 1389 1390秘密,留一手
- 1390 1391激励,为自己而战
- 1391 1392傲气,就是这么有个性
- 1392 1393请求,没心情管别人
- 1393 1394格局,当皇帝的人不一样
- 1394 1395对比,姜太公钓鱼
- 1395 1396实力,左右战局
- 1396 1397清空,一个人的力量
- 1397 1398弱点,孤身闯圣地
- 1398 1399姑姑,踏入圣地
- 1399 大结局(一)
- 1400 大结局(二)
- 1401 大结局(三)
- 1402 大结局(四)
- 1403 大结局(五)
- 1404 大结局(六)
- 1405 大结局(七)
- 1406 大结局(八)
- 1407 大结局(九)
- 1408 大结局(十)
- 1409 大结局(十一)
- 1410 大结局(十二)
- 1411 大结局(十三)
- 1412 大结局(十四)
- 1413 大结局(十五)
- 1414 大结局(十六)
- 1415 大结局(十七)
- 1416 大结局(十八)
- 1417 大结局(十九)
- 1418 大结局(二十)
- 1419 大结局(二十一)
- 1420 大结局(二十二)
- 1421 大结局(二十三)
- 1422 大结局(二十四)
- 1423 大结局(二十五)
- 1424 大结局(二十六)
- 1425 大结局(二十七)
- 1426 大结局(二十八)
- 1427 大结局(二十九)
- 1428 大结 局(三十)
- 1429 大结 局(三十一)
- 1430 大结 局(三十二)
- 1431 大结局(三十三)
- 1432 大结局(三十四)
- 1433 大结局(三十五)
- 1434 大结局(三十六)
- 1435 大结局(三十七)
- 1436 大结局(三十九)
- 1437 大结局(四十)
- 1438 大结局(四十一)
- 1439 大结局(四十二)
- 1440 大结局(四十三)
- 1441 大结局(四十四)
- 1442 大结局(四十五)
- 1443 大结局(四十六)
- 1444 大结局(四十七)
- 1445 大结局(四十八)
- 1446 大结局(四十九)
- 1447 大结局(完)
隐藏
显示工具栏
1364捧杀,景炎的信
1364捧杀,景炎的信
1364捧杀,景炎的信
战,必须战!
北齐就是一匹喂不饱的饿狼,血的历史告诉他们,无论他们奉上多少金银珠宝、粮草美人,北齐都不会满足。
在北齐人看来,他们的退让就是懦弱,就是无能,就是可以任意欺凌。他们越是退让,北齐要得就会越多。
与其一直让北齐吃大秦的肉、喝大秦的血,不如举全国之力与北齐一战。要知道北齐可不比当年,大秦也不是当年的大秦,就算同时对两国开战,他们的胜算也不小。
“战,必须战!我们就是与北齐打起来,也不一定会输了。”拳头比脑子反应更快的武将们,听到秦寂言的话,当即热血冲头,一个个义愤填膺,恨不得现在就换了官服,穿上战袍,冲到前线与北齐决一死战。
“对,我们得战,我们与北齐一战不可避免,我们要是求和,北齐那小兔崽子指不定以为我们真怕了他。”
“真要一战,我们也不是没有胜算。”文臣不比武将,在思考出不出战的问题上,文臣的想得更多,“我们虽然缺少粮草,可我们打赢西胡后,粮草必在能得到补给。凭西胡的国力,他们的粮草应该足够支撑到我们与北齐打完。至于战后,我们只要熬两年就能熬过去。”
只是战后的两年,他们全国上下都会很苦,平民百姓可能会吃不饱。因为北齐那个鬼地方,几乎是一毛不拔,除了极少的牛羊外,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都没有,这一战打起来大秦会很亏。
“怕什么,熬两年总能过去,这一次我们把北齐打退了,北齐会比我们更惨。”北齐物资匮乏,要是这一战无法从大秦得到补给,他们这几年都会很难熬。
“既然如此,我们就打!有凤家军在,区区北齐算什么。”朝堂上,永远不缺斗争,即使此刻所有人都站在为大秦着想的立场上,可心里仍旧有自己的小九九。
这不,就有人不着痕迹的给凤家上眼药了。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给凤家上眼药,实在是凤家的权势太盛了,让人眼红呀。
带兵攻进西胡皇庭的风遥是凤家人,是已经写进祖谱的凤家子弟,他在西胡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为自己捞了军功,又为凤家在军中立了威信,回来后必是要重赏的。
大秦与北齐一战,领兵的是凤家叔侄,到时候大秦打赢了,又得封赏凤家叔侄。如此一来,凤家一门就有三位手握实权的大将。更不用提还有坐镇凤家,宝刀未老的凤老将军。
如此权势,帝王真得不忌惮吗?
就算皇上信任凤家,不忌惮凤家,他们也会羡慕、嫉妒呀!
羡慕嫉妒凤家的不止一人,给凤家上眼药也不止这一人。对手握重兵的武将来说,这世间最狠毒的杀招不是诋毁你,践踏你,而是捧杀。
文臣们上眼药都是好手,一番吹捧下来,几乎把凤家三人说得是天神下凡,是战星转世,那地位也仅仅是比帝王矮那么一点点。
更甚至,为了给凤家拉仇恨,几位文臣嘴皮一合,就把凤家捧成了大秦第一家族,仅次于皇家。
对此,武将们很沉默。
他们不是没有听出,这些文人在捧杀凤家,但他们却没有为凤家出头的意思。
凤家一门三杰,个个手握兵,权势滔天,要说不嫉妒,还真是做不到。
比起文官,武将们更羡慕嫉妒凤家。同为武将,他们也不会比凤家叔侄差太多,可他们根本没有上战场立功的机会。
他们有时候也会想,要是凤家倒了,要是凤家失了帝心,会不会轮到他们出头?
因心中有这么一个隐晦而有龌龊的想法,是以武将们明知文官是在捧杀凤家,仍旧不吭声。
对他们来说,保持沉默,保持中立,不落井下石就已经很厚道。
当然,也不全是捧杀凤家、保持沉默的人,也有人为凤家辩解,只是声音太小,说出来的话力道不够。
而且,这些人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真得为凤家辩解,不过是看在秦寂言重用凤家的份上,在秦寂言面前刷好感罢了。
众朝臣越说越激烈,好似忘了皇上还在,忘了这是早朝。至于是真忘还是假忘,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对朝臣的表现,秦寂言尽收眼底,他没有呵令他们住嘴,也没有开口表明态度,就那么静静的坐在龙椅上,听着底下的人开口凤将军如何如何英勇,闭口凤小将军如何如何能干,凤家军如何如何听话。
最后还是焦大人看不过去,轻咳两声提醒众人注意分寸。
有时候,皇上不说并不是赞同,而是不屑。皇上,很多时候是用看小丑的姿态,来看他们这些朝臣,只是表现得不那么明显,而他又不能说出来。
焦大人这么一咳,众位大人好像才反应过来,一个个慌忙请罪,做得比真得还真,
秦寂言没有就此事发声,只道:“焦爱卿,今天天黑之前,朕要看到对北齐的兵马、粮草调度。”
说完,便站起身,让执事太监宣布退朝,留下一干朝臣面面相觑,忐忑不安,生怕秦寂言因他们在殿中争议而不高兴。
秦寂言退朝后,立刻招来暗卫,“去,查一查景炎在长生岛的动向。”十五万大军被焚杀,可以说是灭了景炎起复的可能,他不认为景炎能忍。
“是。”暗卫双手抱拳,可不等他转身退下,太监就来报,“圣上,锦衣卫首领求见,说是有紧急情况。”
“宣!”秦寂言知道锦衣卫首领,不是一个没有分寸的,他说有紧急情况,必是紧急情况。
太监急忙出去宣锦衣卫首领觐见,暗卫趁机隐匿,却没有出去。
“圣上,景炎公子的信。”锦衣卫首领一进来,急忙呈上一封染血的信。
执事太监看了秦寂言一眼,见秦寂言点头,立刻接过信,检查无毒后,才递到秦寂言面前“圣上!”
秦寂言接过信,撕开……
初初看一眼,确实是景炎的字,仔细看里面的内容,也确实是景炎说话的口吻,只是……
信上所写的事,却不是什么好消息!
战,必须战!
北齐就是一匹喂不饱的饿狼,血的历史告诉他们,无论他们奉上多少金银珠宝、粮草美人,北齐都不会满足。
在北齐人看来,他们的退让就是懦弱,就是无能,就是可以任意欺凌。他们越是退让,北齐要得就会越多。
与其一直让北齐吃大秦的肉、喝大秦的血,不如举全国之力与北齐一战。要知道北齐可不比当年,大秦也不是当年的大秦,就算同时对两国开战,他们的胜算也不小。
“战,必须战!我们就是与北齐打起来,也不一定会输了。”拳头比脑子反应更快的武将们,听到秦寂言的话,当即热血冲头,一个个义愤填膺,恨不得现在就换了官服,穿上战袍,冲到前线与北齐决一死战。
“对,我们得战,我们与北齐一战不可避免,我们要是求和,北齐那小兔崽子指不定以为我们真怕了他。”
“真要一战,我们也不是没有胜算。”文臣不比武将,在思考出不出战的问题上,文臣的想得更多,“我们虽然缺少粮草,可我们打赢西胡后,粮草必在能得到补给。凭西胡的国力,他们的粮草应该足够支撑到我们与北齐打完。至于战后,我们只要熬两年就能熬过去。”
只是战后的两年,他们全国上下都会很苦,平民百姓可能会吃不饱。因为北齐那个鬼地方,几乎是一毛不拔,除了极少的牛羊外,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都没有,这一战打起来大秦会很亏。
“怕什么,熬两年总能过去,这一次我们把北齐打退了,北齐会比我们更惨。”北齐物资匮乏,要是这一战无法从大秦得到补给,他们这几年都会很难熬。
“既然如此,我们就打!有凤家军在,区区北齐算什么。”朝堂上,永远不缺斗争,即使此刻所有人都站在为大秦着想的立场上,可心里仍旧有自己的小九九。
这不,就有人不着痕迹的给凤家上眼药了。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给凤家上眼药,实在是凤家的权势太盛了,让人眼红呀。
带兵攻进西胡皇庭的风遥是凤家人,是已经写进祖谱的凤家子弟,他在西胡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为自己捞了军功,又为凤家在军中立了威信,回来后必是要重赏的。
大秦与北齐一战,领兵的是凤家叔侄,到时候大秦打赢了,又得封赏凤家叔侄。如此一来,凤家一门就有三位手握实权的大将。更不用提还有坐镇凤家,宝刀未老的凤老将军。
如此权势,帝王真得不忌惮吗?
就算皇上信任凤家,不忌惮凤家,他们也会羡慕、嫉妒呀!
羡慕嫉妒凤家的不止一人,给凤家上眼药也不止这一人。对手握重兵的武将来说,这世间最狠毒的杀招不是诋毁你,践踏你,而是捧杀。
文臣们上眼药都是好手,一番吹捧下来,几乎把凤家三人说得是天神下凡,是战星转世,那地位也仅仅是比帝王矮那么一点点。
更甚至,为了给凤家拉仇恨,几位文臣嘴皮一合,就把凤家捧成了大秦第一家族,仅次于皇家。
对此,武将们很沉默。
他们不是没有听出,这些文人在捧杀凤家,但他们却没有为凤家出头的意思。
凤家一门三杰,个个手握兵,权势滔天,要说不嫉妒,还真是做不到。
比起文官,武将们更羡慕嫉妒凤家。同为武将,他们也不会比凤家叔侄差太多,可他们根本没有上战场立功的机会。
他们有时候也会想,要是凤家倒了,要是凤家失了帝心,会不会轮到他们出头?
因心中有这么一个隐晦而有龌龊的想法,是以武将们明知文官是在捧杀凤家,仍旧不吭声。
对他们来说,保持沉默,保持中立,不落井下石就已经很厚道。
当然,也不全是捧杀凤家、保持沉默的人,也有人为凤家辩解,只是声音太小,说出来的话力道不够。
而且,这些人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真得为凤家辩解,不过是看在秦寂言重用凤家的份上,在秦寂言面前刷好感罢了。
众朝臣越说越激烈,好似忘了皇上还在,忘了这是早朝。至于是真忘还是假忘,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对朝臣的表现,秦寂言尽收眼底,他没有呵令他们住嘴,也没有开口表明态度,就那么静静的坐在龙椅上,听着底下的人开口凤将军如何如何英勇,闭口凤小将军如何如何能干,凤家军如何如何听话。
最后还是焦大人看不过去,轻咳两声提醒众人注意分寸。
有时候,皇上不说并不是赞同,而是不屑。皇上,很多时候是用看小丑的姿态,来看他们这些朝臣,只是表现得不那么明显,而他又不能说出来。
焦大人这么一咳,众位大人好像才反应过来,一个个慌忙请罪,做得比真得还真,
秦寂言没有就此事发声,只道:“焦爱卿,今天天黑之前,朕要看到对北齐的兵马、粮草调度。”
说完,便站起身,让执事太监宣布退朝,留下一干朝臣面面相觑,忐忑不安,生怕秦寂言因他们在殿中争议而不高兴。
秦寂言退朝后,立刻招来暗卫,“去,查一查景炎在长生岛的动向。”十五万大军被焚杀,可以说是灭了景炎起复的可能,他不认为景炎能忍。
“是。”暗卫双手抱拳,可不等他转身退下,太监就来报,“圣上,锦衣卫首领求见,说是有紧急情况。”
“宣!”秦寂言知道锦衣卫首领,不是一个没有分寸的,他说有紧急情况,必是紧急情况。
太监急忙出去宣锦衣卫首领觐见,暗卫趁机隐匿,却没有出去。
“圣上,景炎公子的信。”锦衣卫首领一进来,急忙呈上一封染血的信。
执事太监看了秦寂言一眼,见秦寂言点头,立刻接过信,检查无毒后,才递到秦寂言面前“圣上!”
秦寂言接过信,撕开……
初初看一眼,确实是景炎的字,仔细看里面的内容,也确实是景炎说话的口吻,只是……
信上所写的事,却不是什么好消息!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