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 第五章 荒野奇遇 五
- 7 第六章 荒野奇遇 六
- 8 第七章 荒野奇遇 七
- 9 第八章 荒野奇遇 八
- 10 第九章 寒笼艳劫 一
- 11 第十章 寒笼艳劫 二
- 12 第十一章 寒笼艳劫 三
- 13 第十二章 寒笼艳劫 四
- 14 第十三章 寒笼艳劫 五
- 15 第十四章 寒笼艳劫 六
- 16 第十五章 寒笼艳劫 七
- 17 第十六章 寒笼艳劫 八
- 18 第十七章 雪夜偷袭 一
- 19 第十八章 雪夜偷袭 二
- 20 第十九章 雪夜偷袭 三
- 21 第二十章 雪夜偷袭 四
- 22 第二十一章 雪夜偷袭 五
- 23 第二十二章 雪夜偷袭 六
- 24 第二十三章 雪夜偷袭 七
- 25 第二十四章 雪夜偷袭 八
- 26 第二十五章 军火列车 一
- 27 第二十六章 军火列车 二
- 28 第二十七章 军火列车 三
- 29 第二十八章 军火列车 四
- 30 第二十九章 军火列车 五
- 31 第三十章 军火列车 六
- 32 第三十一章 军火列车 七
- 33 第三十二章 军火列车 八
- 34 第三十三章 白俄兵团 一
- 35 第三十四章 白俄兵团 二
- 36 第三十五章 白俄兵团 三
- 37 第三十六章 白俄兵团 四
- 38 第三十七章 白俄兵团 五
- 39 第三十八章 白俄兵团 六
- 40 第三十九章 白俄兵团 七
- 41 第四十章 白俄兵团 八
- 42 第四十一章 因祸得福 一
- 43 第四十二章 因祸得福 二
- 44 第四十三章 因祸得福 三
- 45 第四十四章 因祸得福 四
- 46 第四十五章 深山虎影 一
- 47 第四十六章 深山虎影 二
- 48 第四十七章 深山虎影 三
- 49 第四十八章 深山虎影 四
- 50 第四十九章 用武之地 一
- 51 第五十章 用武之地 二
- 52 第五十一章 用武之地 三
- 53 第五十二章 用武之地 四
- 54 第五十三章 初露狰狞 一
- 55 第五十四章 初露狰狞 二
- 56 第五十五章 初露狰狞 三
- 57 第五十六章 初露狰狞 四
- 58 第五十七章 初露狰狞 五
- 59 五十八章 铁甲战车一
- 60 第五十九章 铁甲战车 二
- 61 第六十章 上海上海
- 62 第六十一章 世纪庭审 一
- 63 第六十二章 世纪庭审 二
- 64 第六十三章 关键时刻 一
- 65 第六十四章 关键时刻 二
- 66 第六十五章 死里逃生 一
- 67 第六十六章 死里逃生 二
- 68 第六十七章 红叶谷深 一
- 69 第六十八章 红叶谷深 二
- 70 第六十九章 厄运袭来 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十五章 寒笼艳劫 七
第十五章 寒笼艳劫 七
自十月革命后,昔日的沙俄军队,就成了没祖国,没统帅和没给养的弃儿,苦苦挣扎在生死线上。这其中,一些自行解散,当了流民和农夫。
一些调转枪口,加入了红军。
还有一些呢,比如米沙自己诸类军人,就纠集成伙,组成了大大小小的军队,与红军殊死战斗。
可哪又是初生的红色政权的对手?结果,大大小小的散兵游勇,被红军锋利的马刀和仇恨的子弹,一排排的砍倒撂翻,作了沙俄帝国最后的殉葬品。
米沙靠着自己的能干聪明和前帝俄炮兵司令官的军阶,队伍由最初的几百号人,发展到二三千之众。
居然也像模像样的打出了“为尼古拉二世复仇”的旗帜,与红军兜起了圈子。
米沙的聪明表现在,与众不同。
当别的大大小小的白俄军队,自欺欺人自以为是,忙着进攻布尔什维克的大小城镇,袭击红色政权的基层组织,残杀布尔什维克的干部和工人时,米沙却把自己的部队,悄然无声的带到了中俄边境上。
米沙想很周到。
也很实用。
如果红军追来,就率部躲入中国境内;红军退去,就率队回到俄国,瞅冷空子抓住战机,狠狠打一阵,抢一点,掳一缕就跑。
实践证明,米沙的这个战略很有效。
二年多来,当别的白俄军队,被红军一一剿灭时,米沙的部队却在中俄边境上,活得有滋有味儿。
部队虽然时有损失和减员,可影响却越来越大。
其它许多被打散的白俄军人,都不约而同纷至沓来的入伙。以致于部队越来越大,最后竟然达到了一万人左右。
有了一万余人的大部队,米沙也开始志得意满,脑袋发热。
从以前的小打小闹,变成了敢于进攻搔扰布尔什维克的中小城镇。
应该说,一万个沙俄的忠实信徒,具有一定可怕的破坏力和爆发力。正当红军为剿灭了一个个白俄部队而暂缓一口长气时,在中俄边境上,却突然出现了一支庞大的白俄军队。
敌人装备精良,给养充足,气势汹汹,,风头正盛。
休息松懈中的红军措手不及,连连打了好几个败仗。
而打败仗的代价是血腥的,中俄边境上好几个中小城镇,不幸落入了米沙手中。被复仇怒火燃烧着的米沙和众军官加上众多士兵,成了恐怖主义的像征。
他们把不幸被捕的布尔什维克,包括大大小小的干部,同情者和其家属,统统吊死在电线杆上。
三十岁以下的年轻女人,一律抢走充当军妓。
其余的老女人,一律扔进熊熊的火堆里,活活烧死;所有的房屋一律烧毁,所有的生活设施一律抢走充军……
米沙清楚的记得,吊死那个布尔什维克的洲委书记时,天空正下着大雪。
米沙在一群军官的簇拥下,威风凛凛的来到了书记面前。
书记身材高大,有一头蜷曲的黑发,鼻梁高耸,皮肤幽黑,很像沙俄冬宫里假面舞会上的一位男主角。
一些调转枪口,加入了红军。
还有一些呢,比如米沙自己诸类军人,就纠集成伙,组成了大大小小的军队,与红军殊死战斗。
可哪又是初生的红色政权的对手?结果,大大小小的散兵游勇,被红军锋利的马刀和仇恨的子弹,一排排的砍倒撂翻,作了沙俄帝国最后的殉葬品。
米沙靠着自己的能干聪明和前帝俄炮兵司令官的军阶,队伍由最初的几百号人,发展到二三千之众。
居然也像模像样的打出了“为尼古拉二世复仇”的旗帜,与红军兜起了圈子。
米沙的聪明表现在,与众不同。
当别的大大小小的白俄军队,自欺欺人自以为是,忙着进攻布尔什维克的大小城镇,袭击红色政权的基层组织,残杀布尔什维克的干部和工人时,米沙却把自己的部队,悄然无声的带到了中俄边境上。
米沙想很周到。
也很实用。
如果红军追来,就率部躲入中国境内;红军退去,就率队回到俄国,瞅冷空子抓住战机,狠狠打一阵,抢一点,掳一缕就跑。
实践证明,米沙的这个战略很有效。
二年多来,当别的白俄军队,被红军一一剿灭时,米沙的部队却在中俄边境上,活得有滋有味儿。
部队虽然时有损失和减员,可影响却越来越大。
其它许多被打散的白俄军人,都不约而同纷至沓来的入伙。以致于部队越来越大,最后竟然达到了一万人左右。
有了一万余人的大部队,米沙也开始志得意满,脑袋发热。
从以前的小打小闹,变成了敢于进攻搔扰布尔什维克的中小城镇。
应该说,一万个沙俄的忠实信徒,具有一定可怕的破坏力和爆发力。正当红军为剿灭了一个个白俄部队而暂缓一口长气时,在中俄边境上,却突然出现了一支庞大的白俄军队。
敌人装备精良,给养充足,气势汹汹,,风头正盛。
休息松懈中的红军措手不及,连连打了好几个败仗。
而打败仗的代价是血腥的,中俄边境上好几个中小城镇,不幸落入了米沙手中。被复仇怒火燃烧着的米沙和众军官加上众多士兵,成了恐怖主义的像征。
他们把不幸被捕的布尔什维克,包括大大小小的干部,同情者和其家属,统统吊死在电线杆上。
三十岁以下的年轻女人,一律抢走充当军妓。
其余的老女人,一律扔进熊熊的火堆里,活活烧死;所有的房屋一律烧毁,所有的生活设施一律抢走充军……
米沙清楚的记得,吊死那个布尔什维克的洲委书记时,天空正下着大雪。
米沙在一群军官的簇拥下,威风凛凛的来到了书记面前。
书记身材高大,有一头蜷曲的黑发,鼻梁高耸,皮肤幽黑,很像沙俄冬宫里假面舞会上的一位男主角。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