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0 第二十九章 军火列车 五
- 31 第三十章 军火列车 六
- 32 第三十一章 军火列车 七
- 33 第三十二章 军火列车 八
- 34 第三十三章 白俄兵团 一
- 35 第三十四章 白俄兵团 二
- 36 第三十五章 白俄兵团 三
- 37 第三十六章 白俄兵团 四
- 38 第三十七章 白俄兵团 五
- 39 第三十八章 白俄兵团 六
- 40 第三十九章 白俄兵团 七
- 41 第四十章 白俄兵团 八
- 42 第四十一章 因祸得福 一
- 43 第四十二章 因祸得福 二
- 44 第四十三章 因祸得福 三
- 45 第四十四章 因祸得福 四
- 46 第四十五章 深山虎影 一
- 47 第四十六章 深山虎影 二
- 48 第四十七章 深山虎影 三
- 49 第四十八章 深山虎影 四
- 50 第四十九章 用武之地 一
- 51 第五十章 用武之地 二
- 52 第五十一章 用武之地 三
- 53 第五十二章 用武之地 四
- 54 第五十三章 初露狰狞 一
- 55 第五十四章 初露狰狞 二
- 56 第五十五章 初露狰狞 三
- 57 第五十六章 初露狰狞 四
- 58 第五十七章 初露狰狞 五
- 59 五十八章 铁甲战车一
- 60 第五十九章 铁甲战车 二
- 61 第六十章 上海上海
- 62 第六十一章 世纪庭审 一
- 63 第六十二章 世纪庭审 二
- 64 第六十三章 关键时刻 一
- 65 第六十四章 关键时刻 二
- 66 第六十五章 死里逃生 一
- 67 第六十六章 死里逃生 二
- 68 第六十七章 红叶谷深 一
- 69 第六十八章 红叶谷深 二
- 70 第六十九章 厄运袭来 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十九章 白俄兵团 七
第三十九章 白俄兵团 七
到后来,被张宗昌庞大的开支,拖得苦不堪言的张作霖,干脆直接给张宗昌下了定额指标,每月固定拨款,超出由他自负。
这样一来,张宗昌马上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信奉人多枪多好干事儿的他,傻了眼。
于是,张宗昌便动开了歪脑子,不但把私种的鸦片面积无限制性的扩大,而且公开招募无业流民参加种植,收获后,让参谋们化装外出联系买卖,而且居然还让士兵驮着上街四下叫卖,敛聚钱财,以解军费之渴。
一时,闹得沸沸扬扬,路人皆知。
现在的米沙,兵也多了,枪也有了,顿时感到腰杆硬了许多。
白俄兵团崭换一新,加之俄国人普遍比中国人身高,正规的军事训练较好,因此,这支白俄兵团,成了张宗昌最得意的部队。
成了他时常拿出,让客人检阅惊愕的保留节目。
在张宗昌的支持下,米沙居然一时位高权重,成了大量散落在中国境内白俄们的灵魂人物。
可是,随着部队的扩大,米沙却越来越焦虑。毕竟是前帝俄炮兵司令官,深知寄人篱下,对方却如此看重自己,不外乎是要求部队能打仗,忠心耿耿,为他所用。
后二条自然不在话下。
可是部队能否打仗,特别是打硬仗和恶仗?却全在于军官的带领和士兵的军事素养。
然而,一千五百人的部队,能让米沙满意的,却只有前卫戍团长等三四个军官。独木难支,没有好军官的部队,即或有着严酷的军纪和训练,也注定只是一盘散沙。
这就和米沙暗地里看不起的中国兵一样。
各路军阀兵多将广,士兵违纪,动辄军棍伺候,打死犹如随意捏杀了一只小蚂蚱,毫不足奇。
而将领们大多贪污腐化,五毒俱全。因此,闹哄哄的你打过来,我打过去,劳命伤财,生灵涂炭,却基本上谁也奈何不了谁?
全皆于没有好军官。
如果自己的部队也这样?噢,我的上帝,这不能不让米沙不寒而噤,忧心如焚,睡不着觉了。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偶然的机运,米沙因祸得福,竟然逐了自己宿愿。
一日,米沙正在军营和聂洽耶夫等几个军官议事,卫兵报告:“将军阁下,有位女士要见您。”,米沙不解的看着卫兵:“女士?”
“是的,就是您上次接见过那位会长太太。”
哦,是伊凡诺娃,本地白俄商会会长夫人,一个前帝俄海军中将的女儿。
米沙有些为难的看看众军官:“可我们现在正在开会,请她等等吧。”“不,她说事情紧急,必需马上见到您。”
米沙往椅子上一靠,玩弄着手中的红蓝铅笔。
稍稍沉吟,回答:“是这样,那好吧,带她来吧。”
军官们准备回避,可米沙摇摇头:“不用!”,门口响起礼貌叩门声:“将军阁下,我可以进来吗?”“当然,亲爱的的夫人,白俄兵团的大门,永远为您敝开着,请进吧。”
伊凡诺娃进来了。
精致而昂贵的丝绸衣裙,蟋蟀作响;天鹅绒的乳白色软礼帽,拎在她纤尘不染的手指尖,散落着熟悉而遥远的沙俄贵族气息:“将军阁下,原谅我不礼貌的打断你。”
中将女儿顾不得平时的文雅和淑静,气]咻咻的递过一封信。
“这是指明给您的,我不敢担误。”
这样一来,张宗昌马上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信奉人多枪多好干事儿的他,傻了眼。
于是,张宗昌便动开了歪脑子,不但把私种的鸦片面积无限制性的扩大,而且公开招募无业流民参加种植,收获后,让参谋们化装外出联系买卖,而且居然还让士兵驮着上街四下叫卖,敛聚钱财,以解军费之渴。
一时,闹得沸沸扬扬,路人皆知。
现在的米沙,兵也多了,枪也有了,顿时感到腰杆硬了许多。
白俄兵团崭换一新,加之俄国人普遍比中国人身高,正规的军事训练较好,因此,这支白俄兵团,成了张宗昌最得意的部队。
成了他时常拿出,让客人检阅惊愕的保留节目。
在张宗昌的支持下,米沙居然一时位高权重,成了大量散落在中国境内白俄们的灵魂人物。
可是,随着部队的扩大,米沙却越来越焦虑。毕竟是前帝俄炮兵司令官,深知寄人篱下,对方却如此看重自己,不外乎是要求部队能打仗,忠心耿耿,为他所用。
后二条自然不在话下。
可是部队能否打仗,特别是打硬仗和恶仗?却全在于军官的带领和士兵的军事素养。
然而,一千五百人的部队,能让米沙满意的,却只有前卫戍团长等三四个军官。独木难支,没有好军官的部队,即或有着严酷的军纪和训练,也注定只是一盘散沙。
这就和米沙暗地里看不起的中国兵一样。
各路军阀兵多将广,士兵违纪,动辄军棍伺候,打死犹如随意捏杀了一只小蚂蚱,毫不足奇。
而将领们大多贪污腐化,五毒俱全。因此,闹哄哄的你打过来,我打过去,劳命伤财,生灵涂炭,却基本上谁也奈何不了谁?
全皆于没有好军官。
如果自己的部队也这样?噢,我的上帝,这不能不让米沙不寒而噤,忧心如焚,睡不着觉了。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偶然的机运,米沙因祸得福,竟然逐了自己宿愿。
一日,米沙正在军营和聂洽耶夫等几个军官议事,卫兵报告:“将军阁下,有位女士要见您。”,米沙不解的看着卫兵:“女士?”
“是的,就是您上次接见过那位会长太太。”
哦,是伊凡诺娃,本地白俄商会会长夫人,一个前帝俄海军中将的女儿。
米沙有些为难的看看众军官:“可我们现在正在开会,请她等等吧。”“不,她说事情紧急,必需马上见到您。”
米沙往椅子上一靠,玩弄着手中的红蓝铅笔。
稍稍沉吟,回答:“是这样,那好吧,带她来吧。”
军官们准备回避,可米沙摇摇头:“不用!”,门口响起礼貌叩门声:“将军阁下,我可以进来吗?”“当然,亲爱的的夫人,白俄兵团的大门,永远为您敝开着,请进吧。”
伊凡诺娃进来了。
精致而昂贵的丝绸衣裙,蟋蟀作响;天鹅绒的乳白色软礼帽,拎在她纤尘不染的手指尖,散落着熟悉而遥远的沙俄贵族气息:“将军阁下,原谅我不礼貌的打断你。”
中将女儿顾不得平时的文雅和淑静,气]咻咻的递过一封信。
“这是指明给您的,我不敢担误。”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