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364 第1466章 笑面虎
- 1365 第1467章 骑士领
- 1366 第1468章 要塞
- 1367 第1469章 五年巡边
- 1368 第1470章 三皇盟约
- 1369 第1471章 亲手扼杀
- 1370 第1472章 太子挂帅
- 1371 第1473章 尘埃落定
- 1372 第1474章 金陵
- 1373 第1475章 最后一个反王
- 1374 第1476章 太子旅贲
- 1375 第1477章 藩王、边帅
- 1376 第1478章 居功自傲李世民
- 1377 第1479章 雪藏
- 1378 第1480章 调停
- 1379 第1481章 异教
- 1380 第1482章 检阅
- 1381 第1483章 太子远征
- 1382 第1484章 驾崩
- 1383 第1485章 晨曦
- 1384 第1486章 骑士
- 1385 第1487章 二转
- 1386 第1488章 先登
- 1387 第1489章 顽抗
- 1388 第1490章 无法无天
- 1389 第1491章 韩侯
- 1390 第1492章 贼配军
- 1391 第1493章 殖民据点
- 1392 第1494章 代天巡狩
- 1393 第1495章 永镇西域
- 1394 第1496章 太子激将
- 1395 第1497章 骑士归来
- 1396 第1498章 夜未央
- 1397 第1499章 放手
- 1398 第1500章 圣眷
- 1399 第1501章 长卿
- 1400 第1502章 欲加之罪
- 1401 第1504章 杀伐
- 1402 第1503章 玩火
- 1403 第1505章 斩草除根
- 1404 第1506章 大势所迫
- 1405 第1507章 长卿不争
- 1406 第1508章 弑父夺位
- 1407 第1509章 夜宴宋王
- 1408 第1510章 内圣外王
- 1409 第1511章 飞地建国
- 1410 第1512章 退盟威胁
- 1411 第1513章 远镇海中
- 1412 第1514章 战争红利
- 1413 第1515章 安排后事
- 1414 第1516章 焚书坑巫
- 1415 第1517章 开元二十年
- 1416 第1518章 双刃剑
- 1417 第1519章 军区
- 1418 第1520章 太白经天
- 1419 第1521章 传位
- 1420 第1522章 烂泥扶不上墙
- 1421 第1523章 另做打算
- 1422 第1524章 波斯都督
- 1423 第1525章 扶上马再送一程
- 1424 第1526章 太上皇
- 1425 第1527章 起兵勤王
- 1426 第1528章 煌煌帝都
- 1427 第1529章 民心所向
- 1428 第1530章 直叩宫门
- 1429 第1531章 分家立户
- 1430 第1532章 子孙满堂
- 1431 第1533章 钦定太孙
- 1432 第1534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 1433 第1535章 出宫
- 1434 第1536章 终章·老祖宗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476章 太子旅贲
第1476章 太子旅贲
传檄而定。
皇太子嘉文渡江,兵进金陵城,招抚檄文传至江东诸郡,各郡文武豪强纷纷归附投降。
兵不血刃。
程名振率军入建安郡,接收闽地。
阚棱渡江,接收丹阳、毗陵二郡。王雄诞兵出江西,接收东阳、遂安二郡。西门君仪兵出淮西过江,接收宣城、新安二郡。
大将军徐世绩率水师入吴郡,伏击沈法兴,将他杀的穷途末落最后大运河畔自刎落水而死。
沈法兴尸体被水师捞得献给徐世绩,徐世绩顺利进入吴郡城,紧接着是顺势而下余杭、会稽、永嘉三郡。
江东十一郡,皆定。
自太子在广陵派先锋阚棱发起渡江做战,到徐世绩的水师战舰自海上进入永嘉港,前后不过十一日。
十一日时间,朝廷便灭亡割据十年的江东藩。
秦军所到,各地皆降,无人顽抗,甚至各地的豪强们还组织百姓,牵羊担酒,迎接王师。
而秦军南征军也在太子的命令下,对各地百姓秋毫无犯,军纪严明。
大运河畔的京口、无锡、吴县、钱唐诸运河城市,还有沿海的余杭、会稽、宁波、永嘉、建安诸港城,不但没有关城闭市,甚至还更加热闹了。
原来江东藩的那些官员们,摇身一变,全都举着红旗,争相改做大秦人。
对于这些投附之人,做为南征统帅的太子嘉文,倒是表示很欢迎,对他们好言宽勉。
太子从广陵到金陵,再南下余杭,一路上对各地的官员豪强们都是好言安抚,甚至给予不少赏赐。
太子身边人放出风声说太子想要从各家选一些年轻才俊在身边,于是各家纷纷心领神会,争相将子弟送到太子身边。
每到一地,就有无数地方豪强把子弟送来。
太子择其中擅文者入东宫门下修文馆为生员,学习书法、官话、收集江东图书,校理图书、订正谬误。以勇武强健者,选入旅贲讲武堂。
旅贲讲武堂为东宫太子亲率的东宫卫队下的军官培训班,旅贲,原本是东宫十率下左右司御率的军号别称,左右司御率军号旅贲,而左右卫率军号超乘。现如今朝廷的军队分为南衙北衙和内衙,北衙十二军,南衙十二卫,而内衙也有十二府,其中内衙十二府里,有四府为东宫太子名下,便是超乘和旅贲四府,各统领一军一万二千人。
皇帝对太子是用心栽培的,如今不断给太子培养班底,甚至真正把这四府亲军交给太子来统领。
东宫修文馆、讲武堂,也都成为太子培养将来文武班底的地方,现在太子愿意从江东选拔地方豪强们的子弟入这两处,地方豪强们当然是高兴不已,至于这些子弟送到了太子身边,也就成了人质一部份,他们是不在意的,现在大家可都是争抢着送人过去呢,犹豫下可就错过机会了,毕竟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能到东宫去。
曾经东宫十率,现在为超乘、旅贲这两军四府,拥有四万八千兵额,虽说也是与其它三衙兵马府营错落分置,可毕竟这都是直接隶属于东宫的军队。
在余杭呆了没多久,太子又乘船出海南下。
在海上经过些天的航行后,抵达了闽地建安郡,并随后前往巡视了流球郡。
在流球岛上,太子亲自接见了许多归顺的平地岛夷,又派人去招安了一些在山里抵抗的高山岛夷,给他们封赏,开出了不少很优厚的条件,劝他们归附朝廷,不要继续顽抗。
在见到太子,并得到太子的亲自承诺后,倒也有不少山夷最终选择了放弃对抗,接受归附入籍,当然,太子也兑现承诺,对他们传统的领地给予了划界承认等,新编的乡里村,亭长以下,也都是由他们自己推选德高望重者担任。
大秦还组织人手修路,开放与他们的交易等,减免他们的税赋。
虽然更远的深山里,许多山夷依然顽抗,可太子的安抚效果还是不错的。
在返回到闽地,太子前去巡视了南安(泉州)龙溪(漳州)等地,又去看了东海舰队这两年建设起的厦门港和金门港,对于建安这个八山一水一分地的偏僻之地,如何火热的航海贸易,很满意。
“孤已经上奏天子,请求将江东道一分为二,流球与建安二郡分出来,建安郡析分出西北面的建安郡,东北的福清郡,中部的南平郡,还有东南的南安与厦门郡。
此五郡与流球郡合为一道,名为福建道,福清与建安中各取一字。
而福建北面的十道,则把永嘉、余杭、会稽、东阳、遂安、吴郡、毗陵、丹阳八郡置为江东道。
而原属于江东道的宣城郡、新安郡,划归给江北的淮南道。
这么一番划分之后。
江东道算是被彻底肢解。
南面的建安划出去,这块地方虽然说比较山多水恶,可是这地方大啊,一个郡足够江东其它数郡之地,更别说再搭上一个流球郡后,实际上这个新的福建道地盘不比现在江东道小了。
更别说,划走了建安不算,又把江东道另一个大郡宣城郡给划走了,还搭走了一个新安郡。
对江东唯一的补偿,就是把之前京口、句容等金陵郡东面的江南那一大块淮南道的飞地,重新又划到了江东名下。
但西面挖去两个郡,南面又挖掉一个大郡,江东道确实实力大损。
为了弥补福建道比较弱的局面,太子又大笔一划,把江西道临川郡东面的几个县划给了福建道的建安郡,新增邵武、泰宁、郡宁三县。
淮南道、江东道、江西道、福建道,重新划定。
随后便是由太子以大元帅之令任命江东与福建两道的三使司官员,以及郡县乡各级官员。
随着的还有南征军中挑选了数万人分驻于两道诸郡,从此转为驻地军府。
原来江东藩的兵马,军官入朝参与铨选侯官,士兵解甲归田,授田分地。地方的官吏,官员们也一样入京铨选侯官,吏员则通过考核后或留用或解除。
不过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太子都做到了一点,就是对他们的财产给予保护,就算拥有的田地超出朝廷限额,也只是让他们与朝廷置换,或是由朝廷出钱征收。
给予了很大的自由。
太子处置事务,表现很好。
虽然知情者,也深知这是有李靖、徐世绩、秦琼这些大佬们的帮助缘故,但太子统兵在外,确实很稳当,没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对于好的建议是从谏如流。
安抚江东豪强百姓等,也是做的很好,赢得一片称赞之声,都说是圣明贤良仁德太子。
皇太子嘉文渡江,兵进金陵城,招抚檄文传至江东诸郡,各郡文武豪强纷纷归附投降。
兵不血刃。
程名振率军入建安郡,接收闽地。
阚棱渡江,接收丹阳、毗陵二郡。王雄诞兵出江西,接收东阳、遂安二郡。西门君仪兵出淮西过江,接收宣城、新安二郡。
大将军徐世绩率水师入吴郡,伏击沈法兴,将他杀的穷途末落最后大运河畔自刎落水而死。
沈法兴尸体被水师捞得献给徐世绩,徐世绩顺利进入吴郡城,紧接着是顺势而下余杭、会稽、永嘉三郡。
江东十一郡,皆定。
自太子在广陵派先锋阚棱发起渡江做战,到徐世绩的水师战舰自海上进入永嘉港,前后不过十一日。
十一日时间,朝廷便灭亡割据十年的江东藩。
秦军所到,各地皆降,无人顽抗,甚至各地的豪强们还组织百姓,牵羊担酒,迎接王师。
而秦军南征军也在太子的命令下,对各地百姓秋毫无犯,军纪严明。
大运河畔的京口、无锡、吴县、钱唐诸运河城市,还有沿海的余杭、会稽、宁波、永嘉、建安诸港城,不但没有关城闭市,甚至还更加热闹了。
原来江东藩的那些官员们,摇身一变,全都举着红旗,争相改做大秦人。
对于这些投附之人,做为南征统帅的太子嘉文,倒是表示很欢迎,对他们好言宽勉。
太子从广陵到金陵,再南下余杭,一路上对各地的官员豪强们都是好言安抚,甚至给予不少赏赐。
太子身边人放出风声说太子想要从各家选一些年轻才俊在身边,于是各家纷纷心领神会,争相将子弟送到太子身边。
每到一地,就有无数地方豪强把子弟送来。
太子择其中擅文者入东宫门下修文馆为生员,学习书法、官话、收集江东图书,校理图书、订正谬误。以勇武强健者,选入旅贲讲武堂。
旅贲讲武堂为东宫太子亲率的东宫卫队下的军官培训班,旅贲,原本是东宫十率下左右司御率的军号别称,左右司御率军号旅贲,而左右卫率军号超乘。现如今朝廷的军队分为南衙北衙和内衙,北衙十二军,南衙十二卫,而内衙也有十二府,其中内衙十二府里,有四府为东宫太子名下,便是超乘和旅贲四府,各统领一军一万二千人。
皇帝对太子是用心栽培的,如今不断给太子培养班底,甚至真正把这四府亲军交给太子来统领。
东宫修文馆、讲武堂,也都成为太子培养将来文武班底的地方,现在太子愿意从江东选拔地方豪强们的子弟入这两处,地方豪强们当然是高兴不已,至于这些子弟送到了太子身边,也就成了人质一部份,他们是不在意的,现在大家可都是争抢着送人过去呢,犹豫下可就错过机会了,毕竟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能到东宫去。
曾经东宫十率,现在为超乘、旅贲这两军四府,拥有四万八千兵额,虽说也是与其它三衙兵马府营错落分置,可毕竟这都是直接隶属于东宫的军队。
在余杭呆了没多久,太子又乘船出海南下。
在海上经过些天的航行后,抵达了闽地建安郡,并随后前往巡视了流球郡。
在流球岛上,太子亲自接见了许多归顺的平地岛夷,又派人去招安了一些在山里抵抗的高山岛夷,给他们封赏,开出了不少很优厚的条件,劝他们归附朝廷,不要继续顽抗。
在见到太子,并得到太子的亲自承诺后,倒也有不少山夷最终选择了放弃对抗,接受归附入籍,当然,太子也兑现承诺,对他们传统的领地给予了划界承认等,新编的乡里村,亭长以下,也都是由他们自己推选德高望重者担任。
大秦还组织人手修路,开放与他们的交易等,减免他们的税赋。
虽然更远的深山里,许多山夷依然顽抗,可太子的安抚效果还是不错的。
在返回到闽地,太子前去巡视了南安(泉州)龙溪(漳州)等地,又去看了东海舰队这两年建设起的厦门港和金门港,对于建安这个八山一水一分地的偏僻之地,如何火热的航海贸易,很满意。
“孤已经上奏天子,请求将江东道一分为二,流球与建安二郡分出来,建安郡析分出西北面的建安郡,东北的福清郡,中部的南平郡,还有东南的南安与厦门郡。
此五郡与流球郡合为一道,名为福建道,福清与建安中各取一字。
而福建北面的十道,则把永嘉、余杭、会稽、东阳、遂安、吴郡、毗陵、丹阳八郡置为江东道。
而原属于江东道的宣城郡、新安郡,划归给江北的淮南道。
这么一番划分之后。
江东道算是被彻底肢解。
南面的建安划出去,这块地方虽然说比较山多水恶,可是这地方大啊,一个郡足够江东其它数郡之地,更别说再搭上一个流球郡后,实际上这个新的福建道地盘不比现在江东道小了。
更别说,划走了建安不算,又把江东道另一个大郡宣城郡给划走了,还搭走了一个新安郡。
对江东唯一的补偿,就是把之前京口、句容等金陵郡东面的江南那一大块淮南道的飞地,重新又划到了江东名下。
但西面挖去两个郡,南面又挖掉一个大郡,江东道确实实力大损。
为了弥补福建道比较弱的局面,太子又大笔一划,把江西道临川郡东面的几个县划给了福建道的建安郡,新增邵武、泰宁、郡宁三县。
淮南道、江东道、江西道、福建道,重新划定。
随后便是由太子以大元帅之令任命江东与福建两道的三使司官员,以及郡县乡各级官员。
随着的还有南征军中挑选了数万人分驻于两道诸郡,从此转为驻地军府。
原来江东藩的兵马,军官入朝参与铨选侯官,士兵解甲归田,授田分地。地方的官吏,官员们也一样入京铨选侯官,吏员则通过考核后或留用或解除。
不过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太子都做到了一点,就是对他们的财产给予保护,就算拥有的田地超出朝廷限额,也只是让他们与朝廷置换,或是由朝廷出钱征收。
给予了很大的自由。
太子处置事务,表现很好。
虽然知情者,也深知这是有李靖、徐世绩、秦琼这些大佬们的帮助缘故,但太子统兵在外,确实很稳当,没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对于好的建议是从谏如流。
安抚江东豪强百姓等,也是做的很好,赢得一片称赞之声,都说是圣明贤良仁德太子。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