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379 第1481章 异教
- 1380 第1482章 检阅
- 1381 第1483章 太子远征
- 1382 第1484章 驾崩
- 1383 第1485章 晨曦
- 1384 第1486章 骑士
- 1385 第1487章 二转
- 1386 第1488章 先登
- 1387 第1489章 顽抗
- 1388 第1490章 无法无天
- 1389 第1491章 韩侯
- 1390 第1492章 贼配军
- 1391 第1493章 殖民据点
- 1392 第1494章 代天巡狩
- 1393 第1495章 永镇西域
- 1394 第1496章 太子激将
- 1395 第1497章 骑士归来
- 1396 第1498章 夜未央
- 1397 第1499章 放手
- 1398 第1500章 圣眷
- 1399 第1501章 长卿
- 1400 第1502章 欲加之罪
- 1401 第1504章 杀伐
- 1402 第1503章 玩火
- 1403 第1505章 斩草除根
- 1404 第1506章 大势所迫
- 1405 第1507章 长卿不争
- 1406 第1508章 弑父夺位
- 1407 第1509章 夜宴宋王
- 1408 第1510章 内圣外王
- 1409 第1511章 飞地建国
- 1410 第1512章 退盟威胁
- 1411 第1513章 远镇海中
- 1412 第1514章 战争红利
- 1413 第1515章 安排后事
- 1414 第1516章 焚书坑巫
- 1415 第1517章 开元二十年
- 1416 第1518章 双刃剑
- 1417 第1519章 军区
- 1418 第1520章 太白经天
- 1419 第1521章 传位
- 1420 第1522章 烂泥扶不上墙
- 1421 第1523章 另做打算
- 1422 第1524章 波斯都督
- 1423 第1525章 扶上马再送一程
- 1424 第1526章 太上皇
- 1425 第1527章 起兵勤王
- 1426 第1528章 煌煌帝都
- 1427 第1529章 民心所向
- 1428 第1530章 直叩宫门
- 1429 第1531章 分家立户
- 1430 第1532章 子孙满堂
- 1431 第1533章 钦定太孙
- 1432 第1534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 1433 第1535章 出宫
- 1434 第1536章 终章·老祖宗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491章 韩侯
第1491章 韩侯
洛阳。
宣政殿。
皇帝召开御前会议,宰辅等重臣参与。
“新罗已经连续派遣多批使者前来洛阳谢罪,贡篚相望,并请求皇帝册封世子金春秋为新王,让他回国继位。”
锦衣卫都督黄君汉奏报。
皇帝罗成坐在龙椅上,“诸位大臣议一议吧。”
中书左侍郎房玄龄奏言,“新罗贵族先是国王病逝时封锁消息秘不发丧不肯奏报朝廷,然后又暗中扶立新君,此为叛乱,如今因百济东明郡太守刘仁轨出兵迅速,连丢多城,才惊惧之下派使者来京请罪,说要迎立金春秋回国继位,这更是欺君!”
平章事、吏部尚书长孙无忌曾任百济道宣帅数年,对新罗情况较熟悉,此时更是认为当抓住机会,一举发兵平灭新罗,如此进去便可彻底掌握朝鲜半岛,为下一步平定东瀛,然后彻底安定东海做好准备。
“圣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今新罗贵族叛乱在先,我们绝不可错失此良机。”
连门下左侍郎王珪也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如今有机会不灭新罗,那么将来子孙时再来打新罗,就不免要事倍功半,徒增耗费。
“枢密使?”
罗成问徐世绩。
徐世绩是第一任安东道宣帅,也曾代管过百济,对朝鲜半岛他更有发言权。
“圣人,臣这里还有一个今早刚收到的好消息,还没来的及奏报,现在就当是个惊喜告诉圣人。刘仁轨统兵四万,于新罗买肖城与新罗军大战,败其二十万大军,斩首八千,俘虏三万余,缴获战马三万八千余匹,兵仗粮草辎重无数,并夺得重镇买肖城。”
这个消息在殿上一宣布。
宣政殿的一众宰辅重臣们,纷纷以手中玉笏拍击掌心,连皇帝罗成都忍不住拍案叫绝。
“这个刘仁轨,胆子大,本事更大。阿达城兵不血刃拿下,七重城更是打出了我大秦威风,想不到这么快又来了个买肖城大捷,以一郡之卫府营兵加上民兵不过四万之数,却能败新罗二十万众,了得。”
皇帝十分高兴。
新罗买肖城在七重城之南,新罗一面向朝廷请罪,一面又调集举国之兵在买肖城守卫,以阻挡刘仁轨进攻之路,意图屏卫都城。
可是谁又能料到,刘仁轨依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他以一郡之兵,攻一国之军,四万对二十万,以一敌五,依然大胜。
平章事、兵部尚书李靖道,“朝鲜安东、百济两道部署卫府营兵不过三万六,其中还有部份是部署在东瀛列岛的平户、长崎等岛,东明郡所驻府兵总数不过八营四千人而已。”
四万军队,府兵才四千,民兵有好几万,结果依然战胜了二十万之众,这还是进攻而不是守城做战,更了不得了。
“刘仁轨是圣人门生,得到圣人亲自指点,看来已经得了几分真传了。”宰相秦琼也笑着说道。
殿中众臣都认为眼下形势大好,当趁机灭掉新罗。
虽然新罗贵族不该另立新君,可朝廷直接就要灭人国有些不讲道理,太过强横,但如今朝堂上的这些宰辅们,可没有几个是那种迂腐的书生,这种时候,没有谁讲什么仁义道德。
“天若不取,反受其咎。”
这是君臣们一致的态度。
“既然如此,那朕就干脆授他刘仁轨为鸡林道经略使,兼鸡林道左都督指挥使,兼鸡林郡太守,由他主持征讨新罗之兵事,其麾下之原东明郡之府兵就地转为鸡林道之驻守卫府营兵,所部民兵中,也择两万人转为驻鸡林道之卫府营兵。”
这等于皇帝终于下定决心要灭掉新罗国,改为鸡林正郡,并给了刘仁轨这个经略帅两万四千的府兵兵额。
经略使在朝廷中虽也是一个临时性的使职,且比宣抚使地位略低,但依然是一个设立在三司使之上的职位,能够暂时统领一道之军政事务。
刘仁轨原本仅是一个边疆太守,现在却一下子升到了经略使,这升迁确实太过破例了,可他能够十天破九城,以四万败二十万,这等战绩,也让人无话可说。
更别说,谁不知道刘仁轨、王玄策等这些少壮派的军官,都是羽林宫出来的,那是天子门生,皇帝亲信,这些人哪个不是飞速升迁。就说刘仁轨,开国之初还仅是个尉阶都没有的羽林骑,后来就几乎是一年一升,甚至有时一年几升,到如今十来年就升到了太守之位,再现在更是直升一道之经略大使。
皇帝诏禁军大将孙仁帅为鸡林道右都督,郭孝恪为左布政使,李密授右布政使,崔仁师授左按察使,窦建德授右按察使。
李密和窦建德这两个被皇帝养在洛阳十多年的反王,这次居然得以授任鸡林道的使职,很让人意外,但更奇特的是御前会议上宰辅们居然无人反对。
罗成认为养了李密窦建德等十几年,如今天下大安,朝廷强盛无匹,李密等隋末反王其实已经没有半点再反的本钱了,这个时候让他们出来做点事情,也是发挥下他们的能力,总不能让朝廷白养这么多年,不管怎么说,罗成还是认为李密与窦建德等人还是比较有本事的。
这些年在京师任点闲职,也还表现不错,故此这次给他们一个机会出来做事。
金春秋被锦衣卫从洛阳自家宅中带走,带到了城外邙山的一座庄园里。
他表现的很配合,也一直沉默着。
他也知道了一些消息,听闻了老国王的去世,也知道了国内贵族们不愿意接他回国继位,然后他们惹怒了大秦。
秦军一路攻进新罗国,势如破竹。
据说在买肖城,新罗二十万大军兵败如山倒,统领这支大军的是当初曾有希望迎娶德曼公主,将来或许会继承王位的金瘐信的弟弟。
对于这些消息,金春秋听了之后也没有什么哀伤难过的。
新罗,完了。
在秦国几年,他很清楚的知道,这一次,新罗国完了。本来秦灭百济之后,新罗就已经很危险了,只是当时秦国还要忙于稳固新征服的百济,故此才放了新罗一马。
现在,那些愚蠢的贵族们,却把刀送到了秦人手里。
他们挑起了战争,却并没有夺得战争胜利的能力。
门推开。
一队士兵拥着一名宦官进来。
“圣旨到!金春秋接旨!”
金春秋起身,上前跪接圣旨,完全没有半点抗拒逆反之心。
“门下,制曰:·····”
平静的听完圣旨,金春秋口称谢恩,接下圣旨。
皇帝诏封金春秋为韩侯,授鸿胪寺少卿。
没有人再提金春秋是新罗王世子这件事情,金春秋自己也没有提起半句。
宣政殿。
皇帝召开御前会议,宰辅等重臣参与。
“新罗已经连续派遣多批使者前来洛阳谢罪,贡篚相望,并请求皇帝册封世子金春秋为新王,让他回国继位。”
锦衣卫都督黄君汉奏报。
皇帝罗成坐在龙椅上,“诸位大臣议一议吧。”
中书左侍郎房玄龄奏言,“新罗贵族先是国王病逝时封锁消息秘不发丧不肯奏报朝廷,然后又暗中扶立新君,此为叛乱,如今因百济东明郡太守刘仁轨出兵迅速,连丢多城,才惊惧之下派使者来京请罪,说要迎立金春秋回国继位,这更是欺君!”
平章事、吏部尚书长孙无忌曾任百济道宣帅数年,对新罗情况较熟悉,此时更是认为当抓住机会,一举发兵平灭新罗,如此进去便可彻底掌握朝鲜半岛,为下一步平定东瀛,然后彻底安定东海做好准备。
“圣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今新罗贵族叛乱在先,我们绝不可错失此良机。”
连门下左侍郎王珪也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如今有机会不灭新罗,那么将来子孙时再来打新罗,就不免要事倍功半,徒增耗费。
“枢密使?”
罗成问徐世绩。
徐世绩是第一任安东道宣帅,也曾代管过百济,对朝鲜半岛他更有发言权。
“圣人,臣这里还有一个今早刚收到的好消息,还没来的及奏报,现在就当是个惊喜告诉圣人。刘仁轨统兵四万,于新罗买肖城与新罗军大战,败其二十万大军,斩首八千,俘虏三万余,缴获战马三万八千余匹,兵仗粮草辎重无数,并夺得重镇买肖城。”
这个消息在殿上一宣布。
宣政殿的一众宰辅重臣们,纷纷以手中玉笏拍击掌心,连皇帝罗成都忍不住拍案叫绝。
“这个刘仁轨,胆子大,本事更大。阿达城兵不血刃拿下,七重城更是打出了我大秦威风,想不到这么快又来了个买肖城大捷,以一郡之卫府营兵加上民兵不过四万之数,却能败新罗二十万众,了得。”
皇帝十分高兴。
新罗买肖城在七重城之南,新罗一面向朝廷请罪,一面又调集举国之兵在买肖城守卫,以阻挡刘仁轨进攻之路,意图屏卫都城。
可是谁又能料到,刘仁轨依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他以一郡之兵,攻一国之军,四万对二十万,以一敌五,依然大胜。
平章事、兵部尚书李靖道,“朝鲜安东、百济两道部署卫府营兵不过三万六,其中还有部份是部署在东瀛列岛的平户、长崎等岛,东明郡所驻府兵总数不过八营四千人而已。”
四万军队,府兵才四千,民兵有好几万,结果依然战胜了二十万之众,这还是进攻而不是守城做战,更了不得了。
“刘仁轨是圣人门生,得到圣人亲自指点,看来已经得了几分真传了。”宰相秦琼也笑着说道。
殿中众臣都认为眼下形势大好,当趁机灭掉新罗。
虽然新罗贵族不该另立新君,可朝廷直接就要灭人国有些不讲道理,太过强横,但如今朝堂上的这些宰辅们,可没有几个是那种迂腐的书生,这种时候,没有谁讲什么仁义道德。
“天若不取,反受其咎。”
这是君臣们一致的态度。
“既然如此,那朕就干脆授他刘仁轨为鸡林道经略使,兼鸡林道左都督指挥使,兼鸡林郡太守,由他主持征讨新罗之兵事,其麾下之原东明郡之府兵就地转为鸡林道之驻守卫府营兵,所部民兵中,也择两万人转为驻鸡林道之卫府营兵。”
这等于皇帝终于下定决心要灭掉新罗国,改为鸡林正郡,并给了刘仁轨这个经略帅两万四千的府兵兵额。
经略使在朝廷中虽也是一个临时性的使职,且比宣抚使地位略低,但依然是一个设立在三司使之上的职位,能够暂时统领一道之军政事务。
刘仁轨原本仅是一个边疆太守,现在却一下子升到了经略使,这升迁确实太过破例了,可他能够十天破九城,以四万败二十万,这等战绩,也让人无话可说。
更别说,谁不知道刘仁轨、王玄策等这些少壮派的军官,都是羽林宫出来的,那是天子门生,皇帝亲信,这些人哪个不是飞速升迁。就说刘仁轨,开国之初还仅是个尉阶都没有的羽林骑,后来就几乎是一年一升,甚至有时一年几升,到如今十来年就升到了太守之位,再现在更是直升一道之经略大使。
皇帝诏禁军大将孙仁帅为鸡林道右都督,郭孝恪为左布政使,李密授右布政使,崔仁师授左按察使,窦建德授右按察使。
李密和窦建德这两个被皇帝养在洛阳十多年的反王,这次居然得以授任鸡林道的使职,很让人意外,但更奇特的是御前会议上宰辅们居然无人反对。
罗成认为养了李密窦建德等十几年,如今天下大安,朝廷强盛无匹,李密等隋末反王其实已经没有半点再反的本钱了,这个时候让他们出来做点事情,也是发挥下他们的能力,总不能让朝廷白养这么多年,不管怎么说,罗成还是认为李密与窦建德等人还是比较有本事的。
这些年在京师任点闲职,也还表现不错,故此这次给他们一个机会出来做事。
金春秋被锦衣卫从洛阳自家宅中带走,带到了城外邙山的一座庄园里。
他表现的很配合,也一直沉默着。
他也知道了一些消息,听闻了老国王的去世,也知道了国内贵族们不愿意接他回国继位,然后他们惹怒了大秦。
秦军一路攻进新罗国,势如破竹。
据说在买肖城,新罗二十万大军兵败如山倒,统领这支大军的是当初曾有希望迎娶德曼公主,将来或许会继承王位的金瘐信的弟弟。
对于这些消息,金春秋听了之后也没有什么哀伤难过的。
新罗,完了。
在秦国几年,他很清楚的知道,这一次,新罗国完了。本来秦灭百济之后,新罗就已经很危险了,只是当时秦国还要忙于稳固新征服的百济,故此才放了新罗一马。
现在,那些愚蠢的贵族们,却把刀送到了秦人手里。
他们挑起了战争,却并没有夺得战争胜利的能力。
门推开。
一队士兵拥着一名宦官进来。
“圣旨到!金春秋接旨!”
金春秋起身,上前跪接圣旨,完全没有半点抗拒逆反之心。
“门下,制曰:·····”
平静的听完圣旨,金春秋口称谢恩,接下圣旨。
皇帝诏封金春秋为韩侯,授鸿胪寺少卿。
没有人再提金春秋是新罗王世子这件事情,金春秋自己也没有提起半句。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