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11 第八百六十六章 :杀
- 912 第八百六十七章 :护驾还是勤王
- 913 第八百六十八章 :天家无母子
- 914 第八百六十九章 :天子驾崩
- 915 第八百七十章 :遗诏
- 916 第八百七十一:谁和你讲道理
- 917 第八百七十二章 :亲上加亲
- 918 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们走着瞧
- 919 第八百七十四章 :怎么感觉自己要被坑
- 920 第八百七十五章 :你真不是东西
- 921 第八百七十六章 :忠义可感天地
- 922 第八百七十七章 :死定了
- 923 第八百七十八章 :结义金兰
- 924 第八百七十九章 :重赏
- 925 第八百八十章 :然而本王已经看穿了一切
- 926 第八百八十一章 :觐见母后
- 927 第八百八十二章 :谢恩
- 928 第八百八十三章 :宏图大志
- 929 第八百八十四章 :皆为利来
- 930 第八百八十五章 :不知者不怪
- 931 第八百八十六章 :一本万利
- 932 第八百八十七章 :我是王莽
- 933 第八百八十八章 :改制
- 934 第八百八十九章 :叶公好龙
- 935 第八百九十章 :圣法
- 936 第八百九十一章 :恶人
- 937 第八百九十二章 :有仇报仇
- 938 第八百九十三章 :开天辟地
- 939 第八百九十四章 :万事如意
- 940 第八百九十五章 :新的世界
- 941 第八百九十六章 :传统
- 942 第八百九十七章 :逆水行舟
- 943 第八百九十八章 :摊牌
- 944 第八百九十九章 :自寻死路
- 945 第九百章 :圣后和天子
- 946 第九百零一章 :不寒而栗
- 947 第九百零二章 :乱局
- 948 第九百零三章 被坑了
- 949 第九百零四章 天下有德者居之吗
- 950 第九百零五章 :剧变
- 951 第九百零六章 :拼了
- 952 第九百零七章 :大难临头
- 953 第九百零八章 :全面开战
- 954 第九百零九章 :万象更新
- 955 第九百一十章 :六部尚书
- 956 第九百一十一章 :不是东西
- 957 第九百一十二章 :母仪天下
- 958 第九百一十三章 :小孩子不懂事
- 959 第九百一十四章 :没心没肺
- 960 第九百一十五章 :天子之怒
- 961 第九百一十六章 :保江山
- 962 第九百一十七章 :出尔反尔
- 963 第九百一十八章 :推你下火坑
- 964 第九百一十九章 :九死一生
- 965 第九百二十章 :成何体统
- 966 第九百二十一章 :孺子可教
- 967 第九百二十二章 :杀无赦
- 968 第九百二十三章 :江山靠谁守
- 969 第九百二十四章 :出卖
- 970 第九百二十五章 :交心
- 971 第九百二十六章 :商女不知亡国恨
- 972 第九百二十七章 :妇人之仁
- 973 第九百二十八章 :堪乱
- 974 第九百二十九章 :拼命
- 975 第九百三十章 :御驾
- 976 第九百三十一章 :最后一战
- 977 第九百三十二章 :死战
- 978 第九百三十三章 :就在今日
- 979 第九百三十四章 :一往无前
- 980 第九百三十五章 :国不可一日无君
- 981 第九百三十六章 :奸贼必死
- 982 第九百三十七章 :苍生为念
- 983 第九百三十八章 :仁义无双
- 984 第九百三十九章 :世界这么大 大结局
- 985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八百七十六章 :忠义可感天地
第八百七十六章 :忠义可感天地
而接下来,徐景明还发现了更加可怕的事。
自己如今是洗不清了,只怕即便是黄淮这种软骨头都少不得看自己的眼光有那么些不同。
而真正致命的其实还不在于此,一旦朝野中的文武大臣,还有各路藩王,以及士绅百姓们,发现自己与郝风楼暗通曲款,想要图谋大位的时候,那么……这要置徐太后于何地?
大家支持徐太后,让徐太后主持大局,这不只是因为朱高燧的‘遗诏’,其中最至关重要的是,太后乃是先帝的发妻,是眼下最合法,也是最有权利的人,太后本身就具有天然的合法性,所以大家信服她,认为她必定能力挽狂澜于既倒,能够效仿那些贤后,在国家危难之际择选贤明宗室,稳定社稷。
可是一旦大家发现,原来徐太后不再是‘太后’,而是徐景明的姑母呢。
大家都知道,女人总是偏着一些娘家的,尤其是现在太后子嗣皆亡的情况下,这至亲就莫过于徐景明这个侄儿了。
也就是说,徐景明图谋大位,肯定是有底气的,那么必定,他和徐太后是早有默契的,此后,他又去寻上了郝风楼,与郝风楼每日交朋友,据说已经到了称兄道弟的地步,那么,得到了两大强权的支持,这姓朱的只怕要完蛋了,w↙ww.。
历史一次次告诉我们,任何反动派在灭亡之前,总是不甘心失败,非要蹦达几下不可的,按理来说。天下得国最正者莫过于朱明,而如今朱明势微。又突然被徐太后和徐景明摆了一道,他们肯甘心么?
百官们肯服气么?士绅读书人们能心悦诚服么?藩王们肯答应么?
不答应!绝不会答应!
那么。为了保住朱明江山,那又当如何呢?眼下郝家暂时消停了,当前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郝家,自然而然就成了徐家。
你们徐家居然还想出一个天子,这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这时候,大家会突然发现,徐太后不太可靠了,原本大家还算众志成城,在外敌当前。紧密的团结,而接下来,只怕一场新的宫变就会酝酿,而这个宫变的矛头直指徐太后,因为原本大家发现这个曾经利益集团的代表,突然变得没有那么牢靠了,既然不牢靠,当然不能让你手握大权。
问题就出在这里,徐景明洗不清。徐太后即便依旧还能维持住时局,可是人心却是散了,而眼下的徐家因为手握天下权柄,又与郝家媾和。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大家的心腹大患。
徐景明禁不住颤抖,他突然明白,徐家覆亡。甚至可能只在这么一个小纸片上,一份奏书。整个原本还可和郝家抗衡的朝廷,只怕就要离心离德。
徐景明恨哪。其实他不是没有野心,可他是绝顶聪明的人,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绝对不会痴心妄想,他和自己的姑母谋划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走到今日这一步,谁知道被姓郝的打了黑枪。
一下子,原先握有的所有底牌全部丧失。
而很快,徐景明发现,此时徐太后狐疑的看着自己,显然自己这姑母也想不到自己居然有这‘居心’,徐太后当然也清楚,徐家不可能出天子,所以她希望徐景明做周公和霍光,而一旦周公和霍光的人格遭受了大家的怀疑,外头又有强敌环伺,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不只是徐太后,坐在一边的黄淮人等也似笑非笑的看着徐景明,他们之中固然有软骨头,可是软骨头不代表他们愿意让徐家上位,大明朝虽然只是延续四代,可是这个印记却已深深地烙在了许多人的心里,他们和他们背后的人能接受徐太后主持大局,是因为徐太后代表的,本身就是朱明集团的利益,而一旦……
徐景明叹口气,虽然知道没法儿解释,可是不解释更加糟糕,他一脸诚惶诚恐的拜倒在地,道:“这篇奏书简直就是岂有此理,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郝风楼那厮分明是要离间微臣,微臣的忠心日月可鉴哪,可笑,实在太可笑了,这奏书,哈哈……便是三岁稚童都不会信。”
他很没底气的故作嘲笑状,仿佛那郝风楼就是个傻叉,只要一想到他,就想到了市井里被耍弄的猴子,以表示自己对于郝风楼的蔑视,撇清和郝风楼之间的关系,同时显露自己对这奏书的风言风语,浑然不在意。
说到这里,徐景明的眼里竟是开始闪动泪光,哽咽的道:“微臣何德何能,岂有非分之想,这个奏书简直就是其心可诛,是要置微臣于死地,微臣世受国恩,这一腔忠义绝无半分虚假……微臣……微臣……”到了后头,他开始吸鼻涕,哽咽的死去活来,连话都说不出口了。
可是呢,黄淮这些人却依旧还是似笑非笑的看他,没有半分触动。
说实话,徐景明如此剖白心迹,可谓是感天动地,若说他的这番言辞,乡野樵夫们信不信?信,当然信,徐景明的话语不但感人至深,而且他的面部表情完全看不出半分虚假,谁看了,都忍不住要相信。
可是黄淮这些人信么?显然他们是不信的,要知道,能坐在这里的人,哪一个都是玩阴谋和玩阳谋的高手高高手,每一个人都是最高级的演员,每一个人都是城府深不可测,徐景明这一套,他们自己都不知玩过多少次了,信你才怪。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徐景明就算把自己的心挖出来,对于这些阴谋家来说,也只是一笑而过而已。
虽说有个说法叫听其言观其行,可问题在于,在座的哪一个人,他们说的话,他们做的事,都未必和自己心里真实的想法合拍,一个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人,会相信你徐景明么?
…………………………………………………………………………
老虎继续求支持求票呀,要求票呀,月票榜爬不上去很难过呀!老虎也需要一个好心情码字的,是不?
...
自己如今是洗不清了,只怕即便是黄淮这种软骨头都少不得看自己的眼光有那么些不同。
而真正致命的其实还不在于此,一旦朝野中的文武大臣,还有各路藩王,以及士绅百姓们,发现自己与郝风楼暗通曲款,想要图谋大位的时候,那么……这要置徐太后于何地?
大家支持徐太后,让徐太后主持大局,这不只是因为朱高燧的‘遗诏’,其中最至关重要的是,太后乃是先帝的发妻,是眼下最合法,也是最有权利的人,太后本身就具有天然的合法性,所以大家信服她,认为她必定能力挽狂澜于既倒,能够效仿那些贤后,在国家危难之际择选贤明宗室,稳定社稷。
可是一旦大家发现,原来徐太后不再是‘太后’,而是徐景明的姑母呢。
大家都知道,女人总是偏着一些娘家的,尤其是现在太后子嗣皆亡的情况下,这至亲就莫过于徐景明这个侄儿了。
也就是说,徐景明图谋大位,肯定是有底气的,那么必定,他和徐太后是早有默契的,此后,他又去寻上了郝风楼,与郝风楼每日交朋友,据说已经到了称兄道弟的地步,那么,得到了两大强权的支持,这姓朱的只怕要完蛋了,w↙ww.。
历史一次次告诉我们,任何反动派在灭亡之前,总是不甘心失败,非要蹦达几下不可的,按理来说。天下得国最正者莫过于朱明,而如今朱明势微。又突然被徐太后和徐景明摆了一道,他们肯甘心么?
百官们肯服气么?士绅读书人们能心悦诚服么?藩王们肯答应么?
不答应!绝不会答应!
那么。为了保住朱明江山,那又当如何呢?眼下郝家暂时消停了,当前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郝家,自然而然就成了徐家。
你们徐家居然还想出一个天子,这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这时候,大家会突然发现,徐太后不太可靠了,原本大家还算众志成城,在外敌当前。紧密的团结,而接下来,只怕一场新的宫变就会酝酿,而这个宫变的矛头直指徐太后,因为原本大家发现这个曾经利益集团的代表,突然变得没有那么牢靠了,既然不牢靠,当然不能让你手握大权。
问题就出在这里,徐景明洗不清。徐太后即便依旧还能维持住时局,可是人心却是散了,而眼下的徐家因为手握天下权柄,又与郝家媾和。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大家的心腹大患。
徐景明禁不住颤抖,他突然明白,徐家覆亡。甚至可能只在这么一个小纸片上,一份奏书。整个原本还可和郝家抗衡的朝廷,只怕就要离心离德。
徐景明恨哪。其实他不是没有野心,可他是绝顶聪明的人,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绝对不会痴心妄想,他和自己的姑母谋划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走到今日这一步,谁知道被姓郝的打了黑枪。
一下子,原先握有的所有底牌全部丧失。
而很快,徐景明发现,此时徐太后狐疑的看着自己,显然自己这姑母也想不到自己居然有这‘居心’,徐太后当然也清楚,徐家不可能出天子,所以她希望徐景明做周公和霍光,而一旦周公和霍光的人格遭受了大家的怀疑,外头又有强敌环伺,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不只是徐太后,坐在一边的黄淮人等也似笑非笑的看着徐景明,他们之中固然有软骨头,可是软骨头不代表他们愿意让徐家上位,大明朝虽然只是延续四代,可是这个印记却已深深地烙在了许多人的心里,他们和他们背后的人能接受徐太后主持大局,是因为徐太后代表的,本身就是朱明集团的利益,而一旦……
徐景明叹口气,虽然知道没法儿解释,可是不解释更加糟糕,他一脸诚惶诚恐的拜倒在地,道:“这篇奏书简直就是岂有此理,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郝风楼那厮分明是要离间微臣,微臣的忠心日月可鉴哪,可笑,实在太可笑了,这奏书,哈哈……便是三岁稚童都不会信。”
他很没底气的故作嘲笑状,仿佛那郝风楼就是个傻叉,只要一想到他,就想到了市井里被耍弄的猴子,以表示自己对于郝风楼的蔑视,撇清和郝风楼之间的关系,同时显露自己对这奏书的风言风语,浑然不在意。
说到这里,徐景明的眼里竟是开始闪动泪光,哽咽的道:“微臣何德何能,岂有非分之想,这个奏书简直就是其心可诛,是要置微臣于死地,微臣世受国恩,这一腔忠义绝无半分虚假……微臣……微臣……”到了后头,他开始吸鼻涕,哽咽的死去活来,连话都说不出口了。
可是呢,黄淮这些人却依旧还是似笑非笑的看他,没有半分触动。
说实话,徐景明如此剖白心迹,可谓是感天动地,若说他的这番言辞,乡野樵夫们信不信?信,当然信,徐景明的话语不但感人至深,而且他的面部表情完全看不出半分虚假,谁看了,都忍不住要相信。
可是黄淮这些人信么?显然他们是不信的,要知道,能坐在这里的人,哪一个都是玩阴谋和玩阳谋的高手高高手,每一个人都是最高级的演员,每一个人都是城府深不可测,徐景明这一套,他们自己都不知玩过多少次了,信你才怪。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徐景明就算把自己的心挖出来,对于这些阴谋家来说,也只是一笑而过而已。
虽说有个说法叫听其言观其行,可问题在于,在座的哪一个人,他们说的话,他们做的事,都未必和自己心里真实的想法合拍,一个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人,会相信你徐景明么?
…………………………………………………………………………
老虎继续求支持求票呀,要求票呀,月票榜爬不上去很难过呀!老虎也需要一个好心情码字的,是不?
...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