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90 第九百八十五章 推演
- 991 第九百八十六章 袁守诚
- 992 第九百八十七章 君臣
- 993 第九百八十八章 唐二代之后 女主武氏
- 994 第九百八十九章 火山令袁守诚
- 995 第九百九十章 李信教子
- 996 第九百九十一章 夺嫡阴云
- 997 第九百九十二章 世家年终盘点
- 998 第九百九十三章 世家出路
- 999 第九百九十四章 偶尔采采野花
- 1000 第九百九十五章 大旱前
- 1001 第九百九十六章 血色罪恶
- 1002 第九百九十七章 义成公主
- 1003 第九百九十八章 血腥的开始
- 1004 第九百九十九章 争权夺利
- 1005 第一千章 大学士人选
- 1006 第一千零一章 窥视
- 1007 第一千零二章 夜访
- 1008 第一千零三章 到底是谁
- 1009 第一千零四章 廷推人选
- 1010 第一千零五章 母女
- 1011 第一千零六章 夜访
- 1012 第一千零七章 渔翁?
- 1013 第一千零八章 围堵
- 1014 第一千零九章 争夺
- 1015 第一千零一十章 都在动作
- 1016 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早朝
- 1017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金殿之争
- 1018 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争论
- 1019 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新任武德殿大学士
- 1020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不甘
- 1021 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平静
- 1022 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长孙劝谏
- 1023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背叛
- 1024 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用大唐的刀剑说话
- 1025 第一千零二十章 偶遇
- 1026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李靖的藏拙
- 1027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怒其不争
- 1028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不作死变不会死
- 1029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坑爹的货
- 1030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威仪
- 1031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许敬宗献策
- 1032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人选
- 1033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房玄龄
- 1034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乾纲独断
- 1035 第一千零三十章 天壤之别
- 1036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青云楼夜宴
- 1037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踢到铁板
- 1038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警钟
- 1039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暗手
- 1040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开始
- 1041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行军
- 1042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封赏诱饵
- 1043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瓦解
- 1044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退缩
- 1045 第一千零四十章 各个击破
- 1046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苗头
- 1047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心惊胆战
- 1048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白狼水
- 1049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准备渡河
- 1050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渡河
- 1051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回而击之
- 1052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卢龙塞下
- 1053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叛军
- 1054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夜杀
- 1055 第一千零五十章 灰飞烟灭
- 1056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伍氏女
- 1057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有子长成
- 1058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要命的名单
- 1059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论战
- 1060 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兵临城下
- 1061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恐慌
- 1062 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生擒杨虹
- 1063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妻敌女
- 1064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城下气敌
- 1065 第一千零六十章 水淹新城
- 1066 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满目疮痍的新城
- 1067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教化
- 1068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下新城
- 1069 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乱箭射死
- 1070 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盖苏文造反
- 1071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黑水靺鞨
- 1072 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辽东城下
- 1073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城下之战
- 1074 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筑城
- 1075 第一千零七十章 诸子
- 1076 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诸子谋算
- 1077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都不是省油的灯
- 1078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围猎靺鞨
- 1079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击溃
- 1080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想投降 没那么容易
- 1081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诛灭
- 1082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安北都护府
- 1083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残兵
- 1084 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裂土封疆
- 1085 第一千零八十章 辽东城破
- 1086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夹击
- 1087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国灭
- 1088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骄兵悍将
- 1089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松州失陷
- 1090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李承宗领兵
- 1091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送礼
- 1092 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流言
- 1093 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母子
- 1094 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兄弟
- 1095 第一千零九十章 班师回朝
- 1096 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相互算计
- 1097 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初啼
- 1098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交战
- 1099 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尚囊之死
- 1100 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佛像
- 1101 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选秀
- 1102 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回京
- 1103 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名将之姿
- 1104 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决战之心
- 1105 第一千一百章 迁都之念
- 1106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西北局势
- 1107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武威风云
- 1108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勾结
- 1109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怀疑
- 1110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父子君臣
- 1111 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西北乱
- 1112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猜忌
- 1113 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忠诚与背叛
- 1114 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再见义宁天子
- 1115 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苏定方来了
- 1116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大义严母
- 1117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父子交心
- 1118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开战吧
- 1119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一统
- 1120 后记在新书《宋末之乱臣贼子》的作品相关里
- 1121 番外四已经在新书更新
- 1122 番外三之武氏命运
- 1123 番外四已经在新书更新
- 1124 第五章 紫阳劲
- 1125 第六章 比武
- 1126 第七章 你也不过如此
- 1127 第八章 双锤震天
- 1128 后记在新书《宋末之乱臣贼子》的作品相关里
- 1129 隋末之乱臣贼子 后记(二之武媚娘篇)
- 1130 番外四已经在新书更新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百九十五章 大旱前
第九百九十五章 大旱前
“皇上,听说明年要征讨高句丽了?”皇宫之中,一处宫殿之中,床榻之上,两个美貌的妇人满脸通红,双目流转之间,风情无限,一左一右,偎依在李信身边,不是尹氏和张氏又是谁?那张氏玉手深入锦被之中,好像是在摸索着什么,杏眼含春,声音中还充斥着魅惑之意。
“恐怕是不可能了,明春恐怕有旱灾,明年又要欠收了,征讨高句丽的时候恐怕需要向后延迟。”李信摇摇头,他抚摸着两人身上丝滑的肌肤,说道:“不过高句丽也得意不了多久,明年一过,朕就要亲自出征,一个小小的高句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将其消灭。”
尹氏和张氏相互望了一眼,脸上的笑容更多了,那尹氏低声在李信耳边说了什么,然后整个人都缩入锦被之中,很快大殿内就传来一阵阵异样的声音。也不知道李渊若是能活到现在,会不会再次被活活的气死。
欢乐很快就结束,关中的旱情在新年的时候已经有了体现,从新春到上元夜的时候,关中就没有下过一滴雨,朝中的大臣脸上都露出担忧之色。
“陛下,朝廷的抗旱机制必须要立刻启动起来,不然,大旱来临,朝中粮食减少是次要的,臣担心的是,民间有人借机闹事,这才是最重要的,历代王朝,大旱之年,百姓食不果腹,铤而走险之人不计其数,臣以为,立刻盘点各地的粮仓粮库,若是一旦大旱发生,朝廷就要立刻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杜如晦在大殿上大声说道。
“陛下建造的龙骨水车也要让工部立刻扩大建造规模,免费送给老百姓使用,天下虽然干旱,但只要上下一心,就算一年不下雨,也能闯过这一关。”韦园成也出言说道。
“哼。两位说的不错,但是更重要的是,各地官府要提前做好准备,在米市上。禁止大规模粮食买卖,禁制商人囤积居奇,这些商人本身就是为了逐利而生,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在大灾之年。尚且如此,那就是违背天理,这样的商人,就应该抄家灭族。”李信面色阴沉,历朝历代,都会出现土地兼并的情况,不就是因为没有粮食的时候,将自己的田地抵押给地主豪强吗?
“陛下圣明。”韦园成等人面色一变,这个皇帝对那些地主豪强,可以说猜忌之心从来就没有改变过。甚至更加的严格吗,连这种事情都是现在就说出来,分明就是为了打击这些地主豪强。
“在春耕之前,关中的各种水利设施都要认真检查一遍,既然上天不下雨,那就自力更生,朝廷能动的人都要动起来,大将军即将领军还朝,加上朝廷的军队,约有百万之数。不要多的,我们只需要三十万人,就能将关中的水利设施,重新翻修一遍。这些将士们,别的没有,但是有一把力气,干农活不行,挖沟壑还是何以的。工部要派出精干人选,在民间也要寻找精通水利的人。上下齐心,哪里有完不成的事情呢?”李信很重视这次干旱,这可以说是李信登基一来,遇见的最大的自然灾害。
在封建时代,生产力低下,基本上是靠天收成,面对自然灾害,多是相信鬼神之说,但是在李信看来,这一切都不是问题,只要上下一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陛下,臣以为天威难测,在于德政,德政不修,上天就会降下警示,陛下应该潜心斋戒,必定能感动上苍,降下甘霖。”一个老大人颤巍巍的走了出来。却是礼部侍郎孔颖达。
“孔大人,这话说的就不对了,陛下英明神武,大唐上下,国泰民安,如何叫陛下德政不修?”一个阴冷的声音传来,却是许敬宗面色阴沉,大红官袍在他身上,就好像是染了鲜血一样。他一说话,众人的面色顿时变了,有的人还露出一丝不屑之色来,许敬宗的名声在朝廷之中不怎么样,相比较孔颖达而言,那就是天上地下之说了。
“天象虽然不能说明什么,但是陛下修德政,自然是没有错的。孔大人谏言或许不能解决眼前的旱灾,但是忠心是有的,还请陛下明察。”长孙无忌赶紧解释道,他看着许敬宗的目光有些阴沉。宫内的消息,这个许敬宗和李贵妃走的很近,谁知道,这个阴狠的家伙会不会投靠李芷婉,帮助李承基夺取太子之位呢?要知道许敬宗这种人,发生这种事情还真的有可能。长孙无忌就是要阻止这种事情发生,最起码也要让许敬宗知道自己的厉害。
“君王自古以来都要修德政,只是,这天灾若是说对君王的警示,君王要斋戒,礼敬上苍,上苍垂帘,就会降下雨来,恐怕有些假了,若是如此,还需要人来干什么,不如大家都来礼敬上苍,上苍不但不会降下灾祸,还会保证大唐安宁呢?若是如此,历代王朝恐怕也不会有灭亡的机会,上天都在保护那些君王吗?”李信不在意的说道:“所谓修德政,敬上天,还不如说,修德政,敬苍生。苍生的力量是强大,大家团结一心,朕就不相信解决不了眼前的旱灾。”
李信并没有怪罪孔颖达,在这个时候,上苍的力量是伟大的,任何天象的,都会被人称之为是对帝王的警示,有些时候还是有点作用的,这种作用也只是针对那些昏庸无能的君王。但是对李信却不行,李信讲究的是人定胜天。这些年一路走过来,不恰恰是说明这一切吗?旱灾只要运作的好,不见得就解决不了旱灾。
很快,在新年之初的大朝之上,大唐王朝很快就建立了预警机制,蓝田大营、霸上大营的兵马除掉部分兵马外,二十万大军分赴关中各地,进行兴修水利,准备应付即将到来的旱灾,朝廷也准备了六百里加急文书,将如何预防旱灾的手段,送到各地官府,命令各地官府认真对待各地的旱灾,在唐风报纸上,也刊登了一些应付旱灾的手段。(未完待续。)
“恐怕是不可能了,明春恐怕有旱灾,明年又要欠收了,征讨高句丽的时候恐怕需要向后延迟。”李信摇摇头,他抚摸着两人身上丝滑的肌肤,说道:“不过高句丽也得意不了多久,明年一过,朕就要亲自出征,一个小小的高句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将其消灭。”
尹氏和张氏相互望了一眼,脸上的笑容更多了,那尹氏低声在李信耳边说了什么,然后整个人都缩入锦被之中,很快大殿内就传来一阵阵异样的声音。也不知道李渊若是能活到现在,会不会再次被活活的气死。
欢乐很快就结束,关中的旱情在新年的时候已经有了体现,从新春到上元夜的时候,关中就没有下过一滴雨,朝中的大臣脸上都露出担忧之色。
“陛下,朝廷的抗旱机制必须要立刻启动起来,不然,大旱来临,朝中粮食减少是次要的,臣担心的是,民间有人借机闹事,这才是最重要的,历代王朝,大旱之年,百姓食不果腹,铤而走险之人不计其数,臣以为,立刻盘点各地的粮仓粮库,若是一旦大旱发生,朝廷就要立刻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杜如晦在大殿上大声说道。
“陛下建造的龙骨水车也要让工部立刻扩大建造规模,免费送给老百姓使用,天下虽然干旱,但只要上下一心,就算一年不下雨,也能闯过这一关。”韦园成也出言说道。
“哼。两位说的不错,但是更重要的是,各地官府要提前做好准备,在米市上。禁止大规模粮食买卖,禁制商人囤积居奇,这些商人本身就是为了逐利而生,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在大灾之年。尚且如此,那就是违背天理,这样的商人,就应该抄家灭族。”李信面色阴沉,历朝历代,都会出现土地兼并的情况,不就是因为没有粮食的时候,将自己的田地抵押给地主豪强吗?
“陛下圣明。”韦园成等人面色一变,这个皇帝对那些地主豪强,可以说猜忌之心从来就没有改变过。甚至更加的严格吗,连这种事情都是现在就说出来,分明就是为了打击这些地主豪强。
“在春耕之前,关中的各种水利设施都要认真检查一遍,既然上天不下雨,那就自力更生,朝廷能动的人都要动起来,大将军即将领军还朝,加上朝廷的军队,约有百万之数。不要多的,我们只需要三十万人,就能将关中的水利设施,重新翻修一遍。这些将士们,别的没有,但是有一把力气,干农活不行,挖沟壑还是何以的。工部要派出精干人选,在民间也要寻找精通水利的人。上下齐心,哪里有完不成的事情呢?”李信很重视这次干旱,这可以说是李信登基一来,遇见的最大的自然灾害。
在封建时代,生产力低下,基本上是靠天收成,面对自然灾害,多是相信鬼神之说,但是在李信看来,这一切都不是问题,只要上下一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陛下,臣以为天威难测,在于德政,德政不修,上天就会降下警示,陛下应该潜心斋戒,必定能感动上苍,降下甘霖。”一个老大人颤巍巍的走了出来。却是礼部侍郎孔颖达。
“孔大人,这话说的就不对了,陛下英明神武,大唐上下,国泰民安,如何叫陛下德政不修?”一个阴冷的声音传来,却是许敬宗面色阴沉,大红官袍在他身上,就好像是染了鲜血一样。他一说话,众人的面色顿时变了,有的人还露出一丝不屑之色来,许敬宗的名声在朝廷之中不怎么样,相比较孔颖达而言,那就是天上地下之说了。
“天象虽然不能说明什么,但是陛下修德政,自然是没有错的。孔大人谏言或许不能解决眼前的旱灾,但是忠心是有的,还请陛下明察。”长孙无忌赶紧解释道,他看着许敬宗的目光有些阴沉。宫内的消息,这个许敬宗和李贵妃走的很近,谁知道,这个阴狠的家伙会不会投靠李芷婉,帮助李承基夺取太子之位呢?要知道许敬宗这种人,发生这种事情还真的有可能。长孙无忌就是要阻止这种事情发生,最起码也要让许敬宗知道自己的厉害。
“君王自古以来都要修德政,只是,这天灾若是说对君王的警示,君王要斋戒,礼敬上苍,上苍垂帘,就会降下雨来,恐怕有些假了,若是如此,还需要人来干什么,不如大家都来礼敬上苍,上苍不但不会降下灾祸,还会保证大唐安宁呢?若是如此,历代王朝恐怕也不会有灭亡的机会,上天都在保护那些君王吗?”李信不在意的说道:“所谓修德政,敬上天,还不如说,修德政,敬苍生。苍生的力量是强大,大家团结一心,朕就不相信解决不了眼前的旱灾。”
李信并没有怪罪孔颖达,在这个时候,上苍的力量是伟大的,任何天象的,都会被人称之为是对帝王的警示,有些时候还是有点作用的,这种作用也只是针对那些昏庸无能的君王。但是对李信却不行,李信讲究的是人定胜天。这些年一路走过来,不恰恰是说明这一切吗?旱灾只要运作的好,不见得就解决不了旱灾。
很快,在新年之初的大朝之上,大唐王朝很快就建立了预警机制,蓝田大营、霸上大营的兵马除掉部分兵马外,二十万大军分赴关中各地,进行兴修水利,准备应付即将到来的旱灾,朝廷也准备了六百里加急文书,将如何预防旱灾的手段,送到各地官府,命令各地官府认真对待各地的旱灾,在唐风报纸上,也刊登了一些应付旱灾的手段。(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