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020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不甘
- 1021 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平静
- 1022 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长孙劝谏
- 1023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背叛
- 1024 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用大唐的刀剑说话
- 1025 第一千零二十章 偶遇
- 1026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李靖的藏拙
- 1027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怒其不争
- 1028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不作死变不会死
- 1029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坑爹的货
- 1030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威仪
- 1031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许敬宗献策
- 1032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人选
- 1033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房玄龄
- 1034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乾纲独断
- 1035 第一千零三十章 天壤之别
- 1036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青云楼夜宴
- 1037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踢到铁板
- 1038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警钟
- 1039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暗手
- 1040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开始
- 1041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行军
- 1042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封赏诱饵
- 1043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瓦解
- 1044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退缩
- 1045 第一千零四十章 各个击破
- 1046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苗头
- 1047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心惊胆战
- 1048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白狼水
- 1049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准备渡河
- 1050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渡河
- 1051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回而击之
- 1052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卢龙塞下
- 1053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叛军
- 1054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夜杀
- 1055 第一千零五十章 灰飞烟灭
- 1056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伍氏女
- 1057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有子长成
- 1058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要命的名单
- 1059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论战
- 1060 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兵临城下
- 1061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恐慌
- 1062 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生擒杨虹
- 1063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妻敌女
- 1064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城下气敌
- 1065 第一千零六十章 水淹新城
- 1066 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满目疮痍的新城
- 1067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教化
- 1068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下新城
- 1069 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乱箭射死
- 1070 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盖苏文造反
- 1071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黑水靺鞨
- 1072 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辽东城下
- 1073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城下之战
- 1074 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筑城
- 1075 第一千零七十章 诸子
- 1076 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诸子谋算
- 1077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都不是省油的灯
- 1078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围猎靺鞨
- 1079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击溃
- 1080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想投降 没那么容易
- 1081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诛灭
- 1082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安北都护府
- 1083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残兵
- 1084 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裂土封疆
- 1085 第一千零八十章 辽东城破
- 1086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夹击
- 1087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国灭
- 1088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骄兵悍将
- 1089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松州失陷
- 1090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李承宗领兵
- 1091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送礼
- 1092 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流言
- 1093 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母子
- 1094 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兄弟
- 1095 第一千零九十章 班师回朝
- 1096 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相互算计
- 1097 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初啼
- 1098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交战
- 1099 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尚囊之死
- 1100 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佛像
- 1101 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选秀
- 1102 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回京
- 1103 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名将之姿
- 1104 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决战之心
- 1105 第一千一百章 迁都之念
- 1106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西北局势
- 1107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武威风云
- 1108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勾结
- 1109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怀疑
- 1110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父子君臣
- 1111 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西北乱
- 1112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猜忌
- 1113 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忠诚与背叛
- 1114 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再见义宁天子
- 1115 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苏定方来了
- 1116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大义严母
- 1117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父子交心
- 1118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开战吧
- 1119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一统
- 1120 后记在新书《宋末之乱臣贼子》的作品相关里
- 1121 番外四已经在新书更新
- 1122 番外三之武氏命运
- 1123 番外四已经在新书更新
- 1124 第五章 紫阳劲
- 1125 第六章 比武
- 1126 第七章 你也不过如此
- 1127 第八章 双锤震天
- 1128 后记在新书《宋末之乱臣贼子》的作品相关里
- 1129 隋末之乱臣贼子 后记(二之武媚娘篇)
- 1130 番外四已经在新书更新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威仪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威仪
“丘八,说朕是一名丘八,有点意思。”李信笑呵呵的说道:“许敬宗,你知道这丘八是什么意思吗?”
“臣死罪。陛下,臣这就去手刃窦一宽。”许敬宗跪在地上失声痛哭起来,大声说道:“陛下是何许人物,开创一代江山的令主,英明神武,岂是被一个手无缚鸡之力,只知道留恋青楼妓院的愚蠢之人可以嘲笑的?像这样无君无父之人,岂能留在世上,臣愿意将其亲手击杀。君辱臣死,那窦一宽这是在侮辱了整个朝廷,臣以为此人该杀。”
许敬宗跪在地上,忠心耿耿的样子,就算李信知道这里面有做戏的成分在里面,李信仍然是有一丝激动,像这样,别人只是说了一句话,对方却好像是是杀了自己的父亲一样,就算杀父仇人恐怕也不会是如此模样吧!虽然他知道许敬宗心里面有其他的打算,甚至是想借着自己的手,斩杀窦义。
“起来吧!嘴巴长在别人身上,还不是任由别人怎么说?你能管天管地,难道还管到别人说什么不成?”李信不在意的说道。实际上,他对这件事情并不是很生气,自己是一个人,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在背后说自己,难道自己还要将这些人都杀了不成?
“是,陛下。”许敬宗心中忐忑不安,因为他不知道李信心里面到底是在想什么,是不是真的生气,对窦义将会作出什么样的处置,只能是被动的站在那里。
“窦一宽不是说朕是丘八吗?他认为丘八都是一群不登大雅之堂的人吗?那就让他去当这个丘八,你说怎样?”李信忽然想到了什么,笑呵呵的说道。
“陛下,此举恐怕会让天下人不服。”许敬宗心中一愣,没想到李信居然如此轻飘飘的就放下了对窦一宽的处置,让窦一宽加入军队,这算是什么惩罚,还不如给他另外一种生活呢?马上就是征讨高句丽的战争了,窦一宽搞不好还能在里面立下战功。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不服,有什么不服的?一个读书人进入军队,就交给程铁牛吧!还有那两个世家子弟也送进去。给朕好好的操练半年吧!”李信不在意的说道:“将此事告诉程铁牛,朕相信他肯定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样去做。”
“是。”许敬宗无可奈何的点了点头,又说道:“陛下,窦义管教无方,应该负连带责任,臣以为。这样的人不配做武德殿大学士了,还请陛下明察。”
李信迟疑了一阵,才说道:“这件事情先放在这里,朕要认真考虑一番。”对于窦义,李信知道这件事情实际上怪不得窦义,但是在这个时代,就是如此,讲究的就是株连,父子、亲友等等,往往是一人犯罪。整个家族都要跟着后面倒霉。
“陛下。”许敬宗见李信还有一些迟疑,忍不住大声催促道:“此事已经不仅仅是皇帝陛下一个人的声望,关系到江山社稷,若一个小小的读书人都敢如此谩骂陛下,日后将会有更多的人会藐视陛下的威严,藐视朝廷的威严,长此以往,大唐还有什么威信可言,陛下,此事若不严加惩处。陛下的江山社稷就会危在旦夕,还请陛下明察啊!”许敬宗跪在地上不停的磕头。
李信嘴角抽动,许敬宗虽然另有心思,但是不得不承认。许敬宗说的话还是有些道理的。这个时代的人需要的是震慑,株连九族的事情经常发生。
“朕知道了,你先退下吧!”李信皱了皱眉头,心中一阵厌烦,这个窦义真是的,怎么就管不住自己的儿子呢。如今闯了这么大的祸,自己倒霉不说,还连带着自己心烦。
“是。臣告退。”许敬宗心中一阵窃喜,自己虽然被李信训斥了一顿,但是却发现到李信语气中的变化,分明是对窦义有了一丝厌烦。一个人或许没有才能,或许是一个大奸大恶之人,但只要有圣眷在身,就没有任何问题,但若是一个位高权重者,没有了圣眷,就算他再怎么有能力,最后都是会被拉下台,甚至最后连性命都难保。这就是残酷的政治,这就是圣眷的效果。
窦义以前的圣眷就不说了,一个小小的商贾,提拔为户部侍郎不说,还被封了爵位,就是许敬宗也不如,现在更是已经当上了武德殿大学士,将许敬宗甩到十万八千里了,不过,许敬宗也不差,终于将窦义从武德殿大学士的位置上拉了下来。
若仅仅是拉下来也就算了,现在不仅仅是拉下来了,更是连圣眷都给毁的查不到了,这个心理阴暗的家伙可是知道的清楚,只要你认真干活,皇帝陛下会赏赐你的,但是你不能给皇帝陛下带来麻烦,让皇帝心里不爽,皇帝陛下岂会高兴,天长日久,就会生厌,那个时候,你就算才能再大,皇帝陛下也不会要你。
李信心中的确有些反感,不仅仅是针对窦义的,还有许敬宗,原本他就是一个武将,若是论行军打仗,若是论赚钱,或许他比这个时代的人要厉害的多,但若是论政治,就不是这些人的对手,这个时代的读书人玩的就是政治。比如死去的裴世矩,现在的杜如晦、岑文本等人都是如此,哪个不是玩政治的高手,就算是许敬宗也是如此。
现在的朝政因为一件小事情变成如此模样,李信心中就有些烦闷了。他只想尽快的解决高句丽和吐蕃,朝中有一些能干的大臣,为自己治理地方,筹措粮草等等,现在他猛然之间发现,原来自己的大臣中,有许多人都是有其他心思的。这就让他不爽了。
能让李信不爽,那就代表着这个人的官途是前途无亮了。李信让许敬宗退下之后,并没有召集杜如晦等人,而是去了后殿,他要认真考虑一下,如何解决这件事情,许敬宗是有私心。这一点李信是知道的,但是不得不承认许敬宗说的有道理。(未完待续。)
“臣死罪。陛下,臣这就去手刃窦一宽。”许敬宗跪在地上失声痛哭起来,大声说道:“陛下是何许人物,开创一代江山的令主,英明神武,岂是被一个手无缚鸡之力,只知道留恋青楼妓院的愚蠢之人可以嘲笑的?像这样无君无父之人,岂能留在世上,臣愿意将其亲手击杀。君辱臣死,那窦一宽这是在侮辱了整个朝廷,臣以为此人该杀。”
许敬宗跪在地上,忠心耿耿的样子,就算李信知道这里面有做戏的成分在里面,李信仍然是有一丝激动,像这样,别人只是说了一句话,对方却好像是是杀了自己的父亲一样,就算杀父仇人恐怕也不会是如此模样吧!虽然他知道许敬宗心里面有其他的打算,甚至是想借着自己的手,斩杀窦义。
“起来吧!嘴巴长在别人身上,还不是任由别人怎么说?你能管天管地,难道还管到别人说什么不成?”李信不在意的说道。实际上,他对这件事情并不是很生气,自己是一个人,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在背后说自己,难道自己还要将这些人都杀了不成?
“是,陛下。”许敬宗心中忐忑不安,因为他不知道李信心里面到底是在想什么,是不是真的生气,对窦义将会作出什么样的处置,只能是被动的站在那里。
“窦一宽不是说朕是丘八吗?他认为丘八都是一群不登大雅之堂的人吗?那就让他去当这个丘八,你说怎样?”李信忽然想到了什么,笑呵呵的说道。
“陛下,此举恐怕会让天下人不服。”许敬宗心中一愣,没想到李信居然如此轻飘飘的就放下了对窦一宽的处置,让窦一宽加入军队,这算是什么惩罚,还不如给他另外一种生活呢?马上就是征讨高句丽的战争了,窦一宽搞不好还能在里面立下战功。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不服,有什么不服的?一个读书人进入军队,就交给程铁牛吧!还有那两个世家子弟也送进去。给朕好好的操练半年吧!”李信不在意的说道:“将此事告诉程铁牛,朕相信他肯定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样去做。”
“是。”许敬宗无可奈何的点了点头,又说道:“陛下,窦义管教无方,应该负连带责任,臣以为。这样的人不配做武德殿大学士了,还请陛下明察。”
李信迟疑了一阵,才说道:“这件事情先放在这里,朕要认真考虑一番。”对于窦义,李信知道这件事情实际上怪不得窦义,但是在这个时代,就是如此,讲究的就是株连,父子、亲友等等,往往是一人犯罪。整个家族都要跟着后面倒霉。
“陛下。”许敬宗见李信还有一些迟疑,忍不住大声催促道:“此事已经不仅仅是皇帝陛下一个人的声望,关系到江山社稷,若一个小小的读书人都敢如此谩骂陛下,日后将会有更多的人会藐视陛下的威严,藐视朝廷的威严,长此以往,大唐还有什么威信可言,陛下,此事若不严加惩处。陛下的江山社稷就会危在旦夕,还请陛下明察啊!”许敬宗跪在地上不停的磕头。
李信嘴角抽动,许敬宗虽然另有心思,但是不得不承认。许敬宗说的话还是有些道理的。这个时代的人需要的是震慑,株连九族的事情经常发生。
“朕知道了,你先退下吧!”李信皱了皱眉头,心中一阵厌烦,这个窦义真是的,怎么就管不住自己的儿子呢。如今闯了这么大的祸,自己倒霉不说,还连带着自己心烦。
“是。臣告退。”许敬宗心中一阵窃喜,自己虽然被李信训斥了一顿,但是却发现到李信语气中的变化,分明是对窦义有了一丝厌烦。一个人或许没有才能,或许是一个大奸大恶之人,但只要有圣眷在身,就没有任何问题,但若是一个位高权重者,没有了圣眷,就算他再怎么有能力,最后都是会被拉下台,甚至最后连性命都难保。这就是残酷的政治,这就是圣眷的效果。
窦义以前的圣眷就不说了,一个小小的商贾,提拔为户部侍郎不说,还被封了爵位,就是许敬宗也不如,现在更是已经当上了武德殿大学士,将许敬宗甩到十万八千里了,不过,许敬宗也不差,终于将窦义从武德殿大学士的位置上拉了下来。
若仅仅是拉下来也就算了,现在不仅仅是拉下来了,更是连圣眷都给毁的查不到了,这个心理阴暗的家伙可是知道的清楚,只要你认真干活,皇帝陛下会赏赐你的,但是你不能给皇帝陛下带来麻烦,让皇帝心里不爽,皇帝陛下岂会高兴,天长日久,就会生厌,那个时候,你就算才能再大,皇帝陛下也不会要你。
李信心中的确有些反感,不仅仅是针对窦义的,还有许敬宗,原本他就是一个武将,若是论行军打仗,若是论赚钱,或许他比这个时代的人要厉害的多,但若是论政治,就不是这些人的对手,这个时代的读书人玩的就是政治。比如死去的裴世矩,现在的杜如晦、岑文本等人都是如此,哪个不是玩政治的高手,就算是许敬宗也是如此。
现在的朝政因为一件小事情变成如此模样,李信心中就有些烦闷了。他只想尽快的解决高句丽和吐蕃,朝中有一些能干的大臣,为自己治理地方,筹措粮草等等,现在他猛然之间发现,原来自己的大臣中,有许多人都是有其他心思的。这就让他不爽了。
能让李信不爽,那就代表着这个人的官途是前途无亮了。李信让许敬宗退下之后,并没有召集杜如晦等人,而是去了后殿,他要认真考虑一下,如何解决这件事情,许敬宗是有私心。这一点李信是知道的,但是不得不承认许敬宗说的有道理。(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